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思考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思考认识

目前,各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发展速度加快、服务群体增大、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增加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大大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脱贫攻坚等领域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社会公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不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低、融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一旦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很容易陷入生存困境。目前,我国虽然有政府增信、贷款担保等措施,但总体来看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尚不完善,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需面对较大的风险。

二是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风险大。当前,普惠金融需求主体普遍存在缺乏传统金融服务的信用记录、缺乏抵押品或合格的保证人、交易金额偏小,难以甄别还款来源等问题,银行很难对其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导致商业银行向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增大,进而产生基础金融服务不充分及“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三是客户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难以准确评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欠规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难以确定,银行很难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态做出准确的评估,而其他渠道又无法获得相关的信息或获取信息的难度太大。即使能获得相对准确的客户信息,难以使用大中型企业的标准和方法对普惠金融客户进行评估,对银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四是客户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广泛、数量众多、地域分散,流动性强,而商业银行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难以对所有的客户开展细致有效的尽职调查,后续的维护和管理的难度更大,需要投入很多的业务资源,时间长、成本高。五是普惠金融生态脆弱。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法治环境亟待改善、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普惠金融的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风险控制,从长远来看只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规范和促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既让金融服务惠及广泛的社会大众,又能将成本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是风险防控的关键。普惠金融客户结构复杂,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仅凭借普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这使得为

广大弱势群体提供有效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为风险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商业银行应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中的运用,基于日常交易和基础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开展量化风险分析,建立多维度多层次风险监测系统,从而构建更加全面、科学、适应时代要求的风险管控模型。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普惠金融更需要注重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特别是要关注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能力和品行。重点查看“三品、三表、三流”,即人品、押品、产品、水表、电表、税表、人流、物流、现金流。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数据来源,做好内部数据信息挖掘和分析,提高客户分析和评估的准确率和效率。这样能更加准确、真实地了解客户,为客户进行“立体式画像”,从而能较好地解决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加强普惠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业务资源。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银行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充实普惠金融业务人员,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让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才加入普惠金融部门,并合理配置业务资源,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四、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业务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