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15章
普通心理学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中间学科。
2.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皮亚杰心理发展历程:出生--2岁感觉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7--12岁具体运算;12岁左右形式运算。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
8. 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测试(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是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反应差异。
典型的心理测试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研究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某些结论。
9.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他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如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
说他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10.笛卡尔[法] 洛克[英]11.派别①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②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③行为主义,华生。
④格式塔心理学,威特海默、考夫卡、科勒。
⑤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⑦认知心理学第二章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展心理学 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第10版 下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发展心理学 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第10版 • 下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第17章成年晚 期的生理和认
知发展
第18章成年晚 期的心理社会 发展
第17章成年晚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当今的老年人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第18章成年晚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理论和研究 与老年有关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事件 晚年的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 非婚姻的亲属关系
第九编生命终结
第19章面对死亡和亲人的丧亡
第15章成年中 期的生理和认
知发展
第16章成年中 期的心理社会 发展
第15章成年中期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成年中期:一种社会建构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第16章成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纵观成年中期的生命历程 成年中期的变化:经典的理论取向 专栏16-1世界之窗 成年中期的自我:问题和主题 成年中期的人际关系 两愿关系 与长大成人的子女的关系 与其他亲属的关系 专栏16-2中期实战演说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发展心理学 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第10版 • 下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 摘录。
谢谢观看
致谢பைடு நூலகம்
本版教材的目标
前沿研究 文化和历史影响
第十版概览
组织结构 教学特点 内容变化
第13章成年早 期的生理和认
知发展
第14章成年早 期的心理社会 发展
普通心理学15.第十五章气质
普通心理学15.第十五章气质气质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与个体的遗传基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本章将对气质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探讨气质与人格的关系。
一、气质的定义气质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它反映了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组织方式。
气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个体的气质特征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气质的分类根据气质特征的不同,可以将气质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体质气质分类法:根据个体的体质特征来划分气质类型。
比如将个体分为瘦型、偏瘦型、偏胖型、胖型等不同体型的气质类型。
2. 典型气质分类法:根据个体的典型气质特征来划分气质类型。
比如将个体分为活泼型、安静型、严肃型、开朗型等不同典型气质类型。
3. 行为气质分类法:根据个体的行为方式来划分气质类型。
比如将个体分为外向型、内向型、稳定型、多动型等不同行为气质类型。
不同的分类方法侧重于不同的气质特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三、气质的影响因素气质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个体的气质特征与遗传基因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某些气质特征在同卵双生子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这些特征可能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2. 环境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也会对气质的形成产生影响。
比如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气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个体的气质产生影响。
比如在某些社会文化中,开朗、外向的气质可能更受到重视和鼓励,而在另一些社会文化中,内向、安静的气质可能更受到认可和接纳。
四、气质与人格的关系气质和人格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互相影响并相互作用。
气质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人格则是气质在个体内部的具体表现。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知识的巩固)【圣才出品】
第15章知识的巩固1.什么是记忆?记忆有哪些类型?答:(1)记忆的概念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
记忆包括“记”与“忆”两个方面。
“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
(2)记忆的类型(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它保存着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
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②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因此,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切。
③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
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
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的,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学生在教学领域中所要运用的记忆主要是语义记忆。
④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经久不忘的。
它常常成为人们当前活动的动力,推动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或者某些行为,而回避某些对他们有害的事情。
⑤运动记忆:也称为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与其他类型的记忆相比,识记比较困难,但是一经记住,则比较容易保持、恢复而不易遗忘。
人的生活、学习和劳动都离不开动作记忆,各种生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靠动作记忆。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第15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总体要求: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常见的问题在那些方面?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了解为主的方法;影响为主的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以使其更为全面。
心理健康【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记忆】智、情、意;人格(人际、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稳定乐观)3、意志健全(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正确的自我观)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点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
(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4)心理健康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表现为“学习方面、情绪情感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品行方面、两性交往心理问题、人格方面”等方面。
由轻到重: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神经症:抑郁、恐怖、焦虑、强迫1、抑郁症定义:又称抑郁性神经症(达到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与其处境不相称),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
严重者可产生自杀念头。
表现: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自责;睡眠障碍。
严重标准是社会功能受损。
原因: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气质)【圣才出品】
第15章气质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A.个性B.气质C.性格D.人格【答案】B【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2.气质类型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答案】D【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
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3.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多维特性的反映。
他提出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即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这三个基本特性的不同组合,把神经系统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强而平衡、灵活型(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4.()主要是先天的。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答案】A【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5.孤僻、迟缓、体验深刻主要是()的特征。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D【解析】抑郁质性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像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6.活泼好动、热情、外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主要是()的特征。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心理学选择题
⼼理学选择题⾼等教育⼼理学考试要点第⼀章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理成分属于( A )。
A.⼼理动⼒2.从⼼理学的⾓度看来,⼈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 )。
C.情绪3.( B )是⼀种对事物进⾏深⼊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B.兴趣4.⼈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这种⾃觉的能动性,是⼈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理学把这种⾃觉地确定⽬的,并为实现⽬的⽽有意识地⽀配和调节⾏为的⼼理过程,叫做( A )。
A.意志过程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C⼈在清醒的时候,不存在⽆意识的⼼理现象6.唯理论的代表⼈物是( A )。
A.笛卡尔7.( B )主张⼼理学应该研究⼈们的意识经验,并把⼈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B.构造主义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9.⼈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联系和关系,还能运⽤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有( D )。
D.思维10.在个体⼼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D )。
D.⼼理特征⾼等教育⼼理学考试要点第⼆章1.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A )。
A.教育⼼理学的改造期2.⾼等教育⼼理学的研究⽅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常教育⼯作中发挥积极的作⽤。
这体现了⾼等教育⼼理学⽅法论的( D )。
D.教育性原则3.有⽬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了解其⼼理活动发⽣、发展过程的⽅法,叫做( D )。
D.观察法4.有⽬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理活动,从⽽进⾏分析研究的客观⽅法叫做( D )。
D.实验法5.⽤具有⼀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的⼼理特征进⾏测量和评定的⽅法叫做(A)A问卷法6.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了解并分析其⼼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法叫做(A)。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章节题库(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章节题库第15章青少年心理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为()。
[心理咨询师2008年11月三级]A.关注自己的外貌B.关注自己的人格C.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D.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反复萦绕于心【答案】C【解析】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自我中心倾向已逐渐减弱,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的认识也越来越客观。
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及人格特征、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均属于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小学阶段儿童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心理咨询师2008年11月二级]A.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答案】C3.青年期人格的变化表现为()。
[心理咨询师2008年11月二级]A.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B.越来越外向C.情感波动越来越大D.越来越成熟【答案】D【解析】在青年期,人格总体变化不大,但随着年龄增长,青年人的人格表现得越来越成熟。
4.青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A.7、8岁至11、12岁B.11、12岁至17、18岁C.15、16岁至17、18岁D.51、52岁至55、56岁【答案】B【解析】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包括两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即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约12、13岁至15、16岁;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阶段),约15、16岁至18、19岁。
5.“明星崇拜”现象,与()有关。
A.思维的全面性B.思维的批判性C.思维的片面性D.思维的创造性【答案】C【解析】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
二、多项选择题1.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
[心理咨询师2008年11月三级]A.容易抑郁B.容易焦虑C.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D.青春期躁动【答案】CD2.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包括()。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教师心理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教师心理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O1.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教学效果没有关系 B.呈负相关 C.有较咼相关D.有利有弊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 响:一是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CA.敬业精神B.渊博的知识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D.高超的能力5.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B )趋势。
A.负相关B.正相关C.没有关系D.若有若无 6.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A. 2. 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DA. 无关系B.有负相关C.有利有弊D.有显著的相3. 教师(B )的流畅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
A. 记忆B.思维C. 想象D.观察4.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B )。
A. 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7. 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也称作(A. 定势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首因效8. 一位教师把他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那么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T(B)oA. 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9.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A )。
A. 预见性B.系统性C.结构性D.实效性10.在课后评价中,专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DA.课堂中发生的细节B.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C.课堂管理问题D.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11.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A)A.负相关B.正相关C.没有关系D.若有若无12.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C )oA.布鲁纳B.加涅C.罗森塔尔D.斯金纳13.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C )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B.能力C.期望D.方法14.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A )为中心。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 第13章~第15章【圣才出品】
第13章教师心理13.1复习笔记一、教师职业发展与职业心理素质1.教师职业特点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是发展中的人,劳动产品是按一定规格培养的人。
同时,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教师职业的规范性教师职业规范性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就职业道德规范来看,与其他职业相比,人们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更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自古以来我国教师的基本操守,也是社会评定、衡量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②就教师制度规范来说,教师制度规范统整着教师的行为,主要受国家的教育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制度、法规等制约。
教育制度规范规定了教师职业的义务、教学内容及教育目的等,并制订了与之相应的一套考评体系。
(2)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①教师职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②教师职业的创造性则体现在其工作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
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即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3)教师职业的专门化①有专门的专业标准:从业人员要接受专业培训,要有严格、持续的学习经历,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②有系统的教师专业教育: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三个环节。
其中,在职培训时间最长,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历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③有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a.内容,指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b.程度,指教师专业发展所达到的层次。
(4)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性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性,是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其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能够得到实现。
教师的自我实现与其教书育人的任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①课堂,是主动发展的最佳场所,教师的责任与挑战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外部条件。
②日常教学任务,是教师解决问题的实践,是教师创造性、灵感和智慧的展现和提升。
2.教师的职业发展(1)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教师职业发展的一般过程:职前培训—入职适应—职中发展—退出职业。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第三节
课堂的社会环境
• 一、人际互动 • 二、课堂气氛
一、人际互动
(一)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 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教学要通过师生互动 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同伴互动 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相应的言语或 非言语的行为与他人交往,发生相互作用。 有时,交往双方会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称为人际吸引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也有的交往双方出现关 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称为人际排斥。
二、课堂空间安排的方法
(一) 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的空间安排 在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如讲课、呈现、展示或教师引 导的讨论等)中,对学生的空间安排应该有利于可视性以及 与教师的相互作用。 (二) 学生参与的安排 学生中心取向的学习活动的座位安排要促进学生之间的 目光接触和学生的交流,一般为矩形、环形、马蹄形等。
二、课堂管理的特殊方法
(一) 代币强化系统 代币强化系统是一种符号性的强化体系学生因为良好表 现获得代币,可以利用代币换取那些已被确认为强化物的物 品或活动。 (二) 集体绩效系统 集体绩效系统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 励,来管理学生个体行为的强化体系。
第五节
学生的行为管理
• 一、预防 • 二、干预 • 三、矫正
一、课堂空间安排的原则
(四) 保持最小的干扰 干扰(distractibility)是指与教师争夺学生注意力 的因素。座位安排应该避免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 维持最大的活动区 不在活动区的学生比在活动区的学生参与更少、成绩更 低,这就要求教师扩大活动区。传统的横竖座位安排中最典 型的活动区在前面,但研究还表明,教师最喜欢将自己的注 意力指向活动区
教育心理学第15章知识要点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1、反思教学、微格教学的概念2、教师的期望效应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4、教师的成长阶段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一)知识传播者(二)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三)榜样和模范公民(四)教学的研究者二、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监控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前计划与安排2、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3、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修正教师的监控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还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第15章 智 力)【圣才出品】
第15章智力一、单项选择题1.小张喜欢做新颖和有价值的事情,而且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
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统考2011研)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分析能力【答案】C2.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
(统考2010研)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想象能力【答案】C3.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
(统考2009研)A.经验性智力B.成分性智力C.情境性智力D.实践性智力【答案】B4.卡特尔将基于先天禀赋、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
(统考2008研)A.情绪智力B.晶体智力C.空间智力D.流体智力【答案】D5.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统考2007研)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答案】A6.小王作为一个计算机程序员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了5年了。
当他刚开始工作时,他对把他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还有些困难。
现在,他已经能够完全适应公司的任何新工作要求了。
根据Raymond Cattell的理论,小王现在的这种适应能力是()。
(中山大学2008研)A.fluid intelligenceB.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C.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D.successful intelligence【答案】C7.下述哪种能力不包括在Thurstone提出的基本心理能力( primary mental abilities)中?()(中山大学2007研)A.词汇流畅性B.空间能力C.归纳推理D.感觉分辨力【答案】D8.小周在4个月内做了3次艺术推理测验。
第一次成绩中等,第二次成绩很不错,而第三次则很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圣才出品】
第15章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一、选择题1.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A【解析】场依存型是指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风格。
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
2.面向差异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个别化教学系统B.自学辅导教学方法C.分层教学D.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答案】ABCD【解析】个别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及其同事提出的,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代办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学习时在保证对教材真正掌握的前提下按照适合自己的速度前进;自学辅导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等人提出的以中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是指学习在一个年级内的某些学科上开设几种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
上述四种教学方法都是面向学生差异的教学,因此选ABCD。
二、概念题1.个体心理差异答:个体心理差异又称个别心理差异,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基础性、稳定性、持续性、独特性等心理特点。
个体心理差异集中表现为两方面:①认知差异,又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类型、认知结构、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差异;②人格差异,又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影响个体心理差异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多个方面。
2.计算机辅助教学答: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同现代电子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个别化教学形式。
它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相连的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一系列的教学程序相互作用,从计算机系统中的这些教学程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七个模式:①个别指导模式;②操练与练习模式;③对话模式;④模拟模式;⑤游戏模式;⑥问题解决模式;⑦发现式学习模式等。
教育心理学 第15章 复杂行为:知觉与动作 PPT课件
动作技能的获得-认知阶段
➢ 认知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逐渐出现动作编程;
➢ 将事先建构好指挥身体以特定方式移动的命令或指令组。
• 建立反应模板; • 以层级形式描述。
是
动作技能的获得-联结形成阶段
重复和练习是联结阶段的关键
动作技能的获得-联结形成阶段
练习程 ➢ 一般按花在练习上的时间数量以及练习的时
知觉技能的学习-知觉技能
知觉技能研究所采用的任务
任务 检测 区分 再认
判断 刺激是否出现 异同;大于或小于
新或旧
知觉技能的学习-知觉技能
知觉技能研究所采用的任务
任务 识别 视觉搜索 记忆搜索
判断 用既定的反应确定刺激 在呈现的项目中目标是否出现 在记忆项目中目标是否出现
知觉技能的学习-知觉学习
➢ 主要涉及对某一刺激区别于其他刺激的特
征的学习,即知觉学习。 知觉技能的
获得
➢ 知觉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对来自环境中刺
激的经验和练习而获得的(Gibson).
知觉技能的学习-知觉学习
例如,用32种自然气味训练 三个人,如糖蜜、发霉的书或常春 藤等,直到所有气味在两个连续测 试中全部正确。
二、动作控制与学习
动作控制与学习-闭环理论
动作控制与学习-闭环理论
记忆痕迹与知觉痕迹的作用
➢ 记忆痕迹起选择与发动的作用; ➢ 动作一旦开始,知觉痕迹就开始控制动作学习; ➢ 动作技能是在动作反应练习、知觉痕迹、记忆痕迹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下得以提高的。
动作控制与学习-动作编程理论
动作编程理论
➢ 不是所有动作都要依靠感觉反馈 加以控制,高水平计划或动作编 程也起重要作用,如预判。
动作控制与学习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5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五章教师心理一、选择题:1、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称为【C 】A.微型教学 B.尝试教学 c.微格教学 D.教学训练。
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C 】P237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课堂细节阶段3、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期望会产生预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D 】P231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皮格马利翁效应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D 】A.特级教师 B.教学熟手 C.优秀班主任 D.专家型教师5、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C)。
P230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6、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C )。
P231A.存在正相关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7、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C )。
P232 A.系统性B.结构性C.预见性D.实效性8、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B )。
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9、教师的(B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B.威信C.角色D.社会地位10、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A )的反映。
A.教学水平B.科研成果C.学历和才能D.人际关系11、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C )。
P236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发展阶段12、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C )。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心理概述(一)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
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它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个性修养、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组织能力、行为效能等方面。
(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个性品质、知识基础、教学能力、.教育行为、职业道德有关。
1.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这里仅就与学生健康成长存在密切联系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问题加以阐述。
(1)正确的教师观当代教师必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组织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身心素质和全面发展。
(2)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
既要珍惜学生的向师性,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②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和可塑性。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③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
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自身潜能得到有效挖掘。
2.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个性品质:(1)对教育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其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2)牢固确立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价值观或价值取向是个性品质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
优化教师的价值取向,牢固确立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这是确保教师良好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3)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理想的性格主要有:①平易近人;②没有偏心;③关心同学;④态度认真;⑤要求严格;⑥颇有耐心;⑦言行一致;⑧朴素大方;⑨开朗活泼;⑩品德高尚。
3.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行为规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核心)、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
4.深厚的知识基础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
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I)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知识领域(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具有个体实践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以下特点:①自动化水平高;②关注教学情境;③有灵活的应变能力;④能创造性地处理问题;⑤能合理、一致、有意义地解释课堂教学模式;⑥具有审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虽然不是所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能获得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但没有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可能形成个体实践性知识的。
5.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较高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敏锐的观察能力(2)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3)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4)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5)一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6.适宜的教育行为教育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
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示范性。
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教师的管理风格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体的风气。
在教师的管理风格中,经常出现干涉型、放纵型两种弊端。
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在班级管理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应该由师生共同遵守,允许学生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
规则或纪律具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也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严和人格尊重的基础上。
(3)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处置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
它是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是教师良好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育技能、良好的人格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教育机智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二、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一)教师角色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
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应具有的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总之,学生喜欢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三)教师的角色形成教师的角色形成,是指个体逐步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角色及相应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予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三、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还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
四、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种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
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但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五、教师威信(一)含义教师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师的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三)教师威信的内容1.人格威信: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
2.学识威信:教师应该有韦富的人文知识素养。
3.情感威信:师生府建立信赖感和亲切感。
(四)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第二节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其研究步骤大致可分三步:选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和新手;给专家和新手提出一系列任务;比较专家和新手怎样完成这一任务。
根据研究结果,根据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存在差显一、课时计划的差异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一)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二)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正式计划的时问之外,新教师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时计划做一下演练。
在两个平行班教同样的课时,新教师往往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
(三)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
而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不能够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
(四)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
课时计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
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
(五)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
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专家教师集中关注于学生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同时,专家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练习与反馈来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而新教师却不会这样去做,在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专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技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预先计划好每天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一上课就开始注意和立刻参与所要求的活动;在一个活动转移到另外一个活动时,或有重要的信息时,能提醒学生注意。
而新教师往往在没有暗示前提下,就要变换课堂活动;遇到突发的事情。
就会自己停下课来,但却希望学生忽略这些干扰。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教育机智。
(三)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教师通常是用导入式方法,从几个实例出发,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而新教师一上课就开始讲一些较难的和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而不注意此时学生还未进入课堂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