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的定义(what)
安乐死.ppt修改

人类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生活资料不足以养活所有的社会 成员时,这种安乐死的习俗减少了无力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成员,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在当时可能是适宜的。人类社 会进入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阶段后,这种安乐死便不普遍了。 对人类思想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宗教,都认为人的生命是天神赐 予的,死亡也由天神来决定,只有君主有权代表天神主宰臣民 的死生;病痛,包括临终前的痛苦,往往被看成天神的惩罚; 于是视自杀与安乐死是篡夺了造物主主宰生死的权力。16世纪 后人本主义的兴起,从天赋人权的基本思想出发,并不提倡安 乐死。但是也有学者从社会的效益和理性的思考出发,考虑和 提出安乐死的主张。如F.培根在《新亚特兰提斯》一书中,主 张实行自愿的安乐死。D.休谟和I.康德也都支持安乐死。但总 的来说,关于安乐死的讨论,相对沉寂了一段时间。
五、安乐死的争议
正方
生命是属于个人的,选 择死亡也是人的基本权 利。这是私人的问题, 丝毫不妨害社会甚至有 益于社会,所以在身患 绝症、不可逆转而临近 死期时,人有权结束自 己的生命。
讨论:您赞成安乐死吗?
看看生患绝症的人多 么痛苦,虽然活着但 生活质量很低,还不 如去死,尊重当事者 的意愿符合人道。否 则,就是在让人履行 一种承受巨大痛苦的" 生"的悲惨义务。
任何微小的法律漏洞 都可能被人利用,为 谋杀、逃避赡养、摆 脱医疗失误等提供方 便;重病求死之人依 然有求生欲望,时常 在疼痛和平静之间摇 摆,如何判断他的真 实意愿?
安乐死本质是一种 自杀,使亲人蒙受痛 苦是自私的。庞大的 贫困群体是中国不容 忽视的现状,"贫病" 总相联,倡导安乐死 无异于减轻政府对贫 困阶层的责任。
国内外安乐死案例
安乐死在中国
• 她,28岁,从1岁起就得 了一种医学界称之为“超 级癌症”的“进行性肌营 养不良症”,直到6岁才 确诊,现在的她全身的肌 肉萎缩,一半以上的骨骼 变形,丧失全部吃、喝、 拉、撒、睡的自理能力。 她叫李燕,一名身患重病 27年、想通过全国两会代 表帮她提交《安乐死申请》 议案的女孩
安乐死的资料

安乐死的资料(我方):安乐死不该合法安乐死的定义:"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我国对安乐死的定义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有不受侵犯的权利。
1、安乐死的实施条件(1)安乐死的适用对象这是实施安乐死最关键之处。
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方面:一、根据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判断,病人患有不治之症,已无法挽救其生命;二、病人在临近死亡期间,伴随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的肉体和精神痛苦。
对本项条件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
第一、这里适用的对象是伴有不堪忍受的痛苦折磨的濒死绝症病人,不包括不可逆性的植物人、无脑儿及先天性重度痴呆儿。
因为这些人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也非临近死亡的濒死病人,故不能对他们适用安乐死。
第二、患者的痛苦包括了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这里因为痛苦是患者个人的自我感受,与人的主观精神有关。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肉体上痛苦不堪但精神上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人会提出安乐死的请求。
我们也反对病人并无肉体的痛苦,只因精神苦闷而寻求轻生。
因此患者提出请求的基础须是肉体与精神都痛苦,两者缺一不可。
(2)安乐死的适用前提基于对生命神圣性的尊重,原则上除患者本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人和单位都不能提出对濒死患者实施安乐死。
因此,作为实施主体的医院绝对无权主动对病人采取安乐死。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当病人神志不清,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病人的近亲属(指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同胞兄弟姐妹)基于与病人的血亲关系,可以提出为病人实施安乐死的委托,并将该委托推定为病人本人的意思表示。
同时,必须确信该近亲属的委托为真诚之委托,并仅仅是基于解除患者难忍痛苦之目的而无其它不良之企图。
(3)安乐死的实施主体安乐死只能由达到一定级别的医院中的有一定资格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了严格的鉴定、审批程序后实施。
安乐死

对安乐死的看法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在中国安乐死的的定义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通过安乐死的定义,我们知道,安乐死的实施条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2、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3、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4、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5、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6、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就我本人而言,我十分同意实施安乐死。
首先,安乐死可以使人摆脱极度疼痛,它是对病人人格的一种尊重。
人的一生会受到很多的痛苦,当这些痛苦已经达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与其继续受折磨不如选择个痛快。
如果病人同意,我觉得安乐死是很人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安乐死是对病人的一种解脱。
当一个病人已无望治愈,并且遭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极端痛苦时,此时勉强延长并没有体现生命的美好,而是“生不如死”的痛苦煎熬。
既然与死神的抗争已毫无意义,既然生命的美好已无法珍惜,与其在病魔面前遭受屈辱,让精神和肉体经历惨不忍睹的磨难,不如遵从死神的召唤,主动结束生命,以换来人格上的尊严。
从这个角度讲,“安乐死”其实是对于人性更深层次的注解,是对人格更高层次的尊重。
其次,安乐死是自由选择权的一个实证。
作为一个人,他享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生命权。
生命权是与生俱来的最神圣的天赋权利;它是生命得以存在的载体和标志;它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源泉。
生命权不受任意的侮辱、损害、践踏和剥夺。
非经正当法律程序,生命权不受任何限制。
也就是说患者有自主选择生命的形式。
同时生的快乐与死的安详自古是人类追求的理想。
并且,安乐死实现了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现在的中国医疗资源等是十分有限的。
将大量医疗资源用于救治那些患有不可治愈病症的人,或者用于维持那些植物人以及重残儿童的生命,其实质上是一种对医疗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社会公正。
安乐死

医学伦理学认为,所谓安乐死,就是指医务人员应濒死病人或其家属的自愿请求,通过作为或不作为,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缩短痛苦的时间,使其安详地度过死亡阶段,结束生命。
安乐死与一般的死亡相比,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1)安乐死执行者的动机和意图必须是道德的。安乐死执行者的目的、意图和动机必须是"善意"的,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是指不堪等待自然死亡的身体的剧烈的痛苦而言,至于精神上的痛苦,如因失恋而精神沮丧、因贫困而厌世悲观等则除外。
4、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这是从实施安乐死的后果来考虑安乐死的弊端。反对者认为,医学之所以不断发展、进步,就在于医学家在所谓"绝症"面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而安乐死则会使这些勇于进取的医学家失去研究的对象和动力,从而会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违背了传统的血缘亲情观念"血浓于水"是许多民族都有的传统伦理观念。反对者认为,安乐死会使病人家属不顾亲情孝道,放任自己亲人的死亡,甚至在医师的帮助下参与结束亲人的生命,显然与这种传统美德相悖。
(二)进行死亡教育
安乐死问题之所以显得如此重大而复杂,是因为人们把死亡看作一件重大的事情。不能正确看待死亡是导致许多人盲目拒斥安乐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人们,首先是医务人员和患病人群,进行死亡教育极为重要。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培养良好的死亡适应心理。这是一个社会能够正确对待安乐死的重要前提条件。
(2)根据安乐死是否由病人本人提出请求,我们可以将安乐死分为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自愿安乐死是指意识清楚、有行为能力的病人或曾经意识清楚的病人自由表达了安乐死愿望的安乐死。这是在病人本人的请求下实施的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是指不是由自己表示而是由他人代为表示安乐死愿望的安乐死。
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安乐死相关考点总结(2)

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安乐死相关考点总结(2)反对安乐死/当前关于安乐死的争论/支持安乐死的依据?
【参考答案】
安乐死讨论:
1.定义:指医务人员应濒死病人或其家属的自愿请求,作为或不作为,消除病人的痛苦或缩短痛苦的时间,使其安详地度过死亡阶段,结束生命。
2.安乐死执行者的动机和意图必须是道德的,安乐死必须由医务人员参与,安乐死的对象必须是目前医学条件下身体品质无法复原的绝症患者,安乐死必须是由病人或家属自己提出要求,才可以实施。
3.正确对待安乐死:
a. 正确对待这一概念
b.进行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适应心理
c.加强安乐死的立法研究,不仅仅是伦理问题而且要有法律,立法是安乐死作为一种干预措施走向临床的唯一通道。
4.支持论据:
a.人权主义的观点(三段论证明)死亡是一种人权,而人权是合乎伦理的要求。
安乐死是死亡方式之一种,所以安乐死是一种人权,是合乎伦理的要求。
b功利主义的观点
c.医学人道主义观点。
弗兰西斯培根说:医务人员有两个基本职责:一是延长病人的生命,另一个是减轻病人的痛苦。
d.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观点。
5.反对论据
1.生命神圣论的观点
2.医学人道主义观点
3.不可逆的诊断未必绝对
4.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5.违背了传统的血缘亲情观念
6.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疑
7.实施安乐死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后果(赡养,老年压抑,多米诺骨牌)。
什么是安乐死

什么是安乐死?我理解安乐死应该有如下要素:1.患者身患绝症,并且濒临死亡。
所谓绝症,就是现有医疗方法无法救治、无法挽回的疾病,并且预期生存期很短,濒临死亡,例如终末期的肺癌患者。
2.患者痛苦万分,而且依靠现有医疗方法很难有效的缓解痛苦。
3.患者自己要求无痛苦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4.结束生命是为了结束自己精神和肉体上的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
5.安乐死的地点应该是医院,方法应该是成熟的无痛苦的医学手段,执行者应该是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
绝症患者会有安乐死的意愿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只是少数人。
我在肿瘤科工作20多年,治疗过的患者数千人,只见过个别强烈要求实施安乐死的终末期癌症患者,他们都是知识分子,而且道德高尚。
他们都是在那时已经是终末期患者,恶液质体质,剧烈的持续不断的疼痛如同刀割一般,自己的痛苦也连带着家人和朋友的痛苦,他们自己已经感觉生不如死。
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求生欲望强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是,由于法律的原因我国无法进行安乐死,我们医院也不能进行安乐死。
安乐死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好处吗?如果实施得当,应当至少有如下好处:1.个人的意愿和选择得到了最后的尊重。
2.对个人可以结束精神和肉体上的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和持续不断的折磨。
3.对于家庭和家人可以结束精神、体力、时间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和消耗。
4.对社会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
安乐死有负面效应吗?1.患者提前结束了生命,同时也减少了思考未来事务安排的时间,因此可能还有更完善的安排方案。
2.可能在最近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而没有机会使用。
3.由于法律或程序上等方面问题,导致各种纠纷。
公众对安乐死支持吗?国外已经有个别国家立法可以进行安乐死,例如荷兰。
另外据资料报道,我国《健康报》曾经就安乐死问题对北京千余人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91%赞成安乐死,85%认为应当制定相关法律。
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公众支持安乐死还是有可能的。
安乐死正确执行的问题是什么?1.如何确定安乐死是患者自己本人的意愿, 这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程序和专业法律人员进行确定。
安乐死

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 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 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 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 术;我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 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 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 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思考题
• 什么是安乐死?最常见的安乐死分类有哪 几种 • 对安乐死的看法
• 第一次尝试 在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最早在全国 人大提出安乐死议案的是严仁英和胡亚美, 两人分别是中国妇产科学和儿科专业的泰 斗。严仁英在议案中写下这么短短几句话: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与其让一些绝 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合法 地安宁地结束他们的生命。”
• 第二次尝试 199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3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要 求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制定‘安乐死’立法”议案。 • 第三次尝试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递交了 4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议案。 • 第四次尝试 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关议案,呼吁国家 在上海首先进行安乐死立法尝试。在随后于1997年首次举 行的全国性“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 死,个别代表认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安乐死的分类
• • • • 自愿主动安乐三种方法
1.注射氰化物 注射催眠剂使患者入眠的情况下,注射 氰化物而导致患者死亡。 2.口服安眠药 3.注射凝血剂 先让患者以麻醉剂沉睡,再注射凝血剂, 堵塞静脉。
“安乐死”的立法之路
安乐死

2、安乐死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
罚处罚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犯罪必不 可少的特征之一,首先,我国刑法并未对安乐死作出 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因而安乐死不具备 刑事违法性。相反,如果对施予安乐死的医护人员定 罪量刑,事实上也就是对于医护人员这种对于患者的 同情与怜悯进行惩罚,这是与道义背道而驰的,它所 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疾苦不予理会, 只是为了延续患者充斥着疼痛的生命而不断用药,而 患者的病痛不能减轻却还要变本加厉。
二)安乐死于社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安乐死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对生命权的尊重生
命既是神圣的,同时生命更是有质量和价值的。人类生命 的尊严就体现在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上。因身患绝症而没有 任何生存的希望,且处于巨大的身心痛苦之中的病患,其 生命已无质量可言,对他们来说,维护其生命意味着承受 无尽的痛苦,病人的生命尊严在无尽的痛苦中丧失殆尽, 更不用说生命的价值了。死亡对于这些病患来说已不是正 常人所感受的可怕和悲哀,而是一种快乐和解脱,此时, 允许病患以安乐死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体现了人道主义 精神,有利于从精神和生理上解除患者的痛苦,维护其生 命的尊严,符合人类道德的要求,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 必然选择。
案情简介
1986年陕西汉中市居民夏素文,女,59岁,因长期患
肝腹水,住入汉中市传染病医院。被告人蒲连升为其 主治医生,诊断的结果是夏所患的病已无法挽回,并 已下达了病危通知单。被告人王明成不忍看到母亲经 受病痛的煎熬,再三请求蒲为其母亲注射某种药物, 而让其母亲无痛苦地死亡。蒲给夏注射了大剂量的冬 眠灵致其身亡。 这是我国首例涉及“安乐死”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广 泛关注,有些报刊还为此进行了讨论。
有些人主张安乐死应当合法化,原因是 对施救无望而又忍
安乐死是否合法

安乐死是否合法?经济与管理学院吕晓玥2012302620006一.关于安乐死的定义安乐死(Euthanasia)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
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从以上的两种定义来看,中国对于安乐死的定义更加严谨,定义中特别提到要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这一重要前提,更加严格安乐死的定义。
二.安乐死在各国的合法性荷兰:世界上第一个给安乐死立法的国家荷兰议会于2001年11月29日通过安乐死法令,并从2002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
安乐死从此在荷兰结束了近30年的“不合法”历史,开始拥有“合法身份”,荷兰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安乐死立法的国家。
安乐死虽然在荷兰得以合法化,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安乐死请求都会获得批准。
对于安乐死,荷兰的法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由患者本人“深思熟虑”后提出实施安乐死申请。
2、确认患者病情根本无望好转且病人在经受病魔“令人无法忍受”的折磨。
3、向患者如实通报其病情及以后的发展情况。
4、与患者协商并得出结论,认为安乐死是唯一的解脱办法。
5、一直看护患者的医生就上述4条写出书面意见。
6、征得另一位“独立”医生的支持。
7、对病人实施规定的安乐死程序。
荷兰规定,所有上述条件仅是对成年患者而言,对未成年的患者,需要有附加条件:16到18岁的未成年患者可以在同家长商讨后一同作出决定。
而12至16岁的青少年,必须由家长或监护人作出决定。
比利时:世界上第二个给安乐死立法的国家比利时议会众议院于2002年5月16日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医生在特殊情况下对病人实行安乐死,从而成为继荷兰之后第二个使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安乐死

政治对“安乐死”合法化的制约
• 国家有义务采取措施,提高医疗科技和服 务水平,保证公民在生病时得到在技术上 可以达到的医疗服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 象。从这一方面说,如果现有的医疗科技 水平无法治愈公民所患疾病时,就对其实 施安乐死的做法体现出的是一个不负责任 的大国形象。
道德与“安乐死”合法化之间的矛 盾
回顾寻求“安乐死”立法之路
• 第一次尝试:在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最早在全国人大提出安乐死 议案的是严仁英和胡亚美,两人分别是中国妇产科学和儿科专业的泰 斗。严仁英在议案中写下这么短短几句话:“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但与其让一些绝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合法地安宁地结 束他们的生命。” • 第二次尝试:199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3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要 求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制定‘安乐死’立法”议案。 • 第三次尝试: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递交了4 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议案。 • 第四次尝试: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关议案,呼吁国家 在上海首先进行安乐死立法尝试。在随后于1997年首次举行的全国性 “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死,个别代表认为就此 立法迫在眉睫。 • 第五次尝试: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究员赵功民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有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河 北、广东等地进行调查,民间测评赞成安乐死的比率很高,上海对 200名老人问卷中,赞成安乐死占73%,北京有85%以上的人认为安乐 死是符合人道主义的,80%的人认为目前国内可以实施安乐死。
• 在我国,安乐死并未获得合法地位。据现行刑法解释,安乐死属故意杀
人罪。对于其法律后果,一直有两种争论。一方认为,安乐死不能阻止行为 的违法性,仍构成刑法上的杀人罪,但处罚可以从轻。另一方认为,安乐死
安乐死的定义

安乐死的历史
安乐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长久的历史.斯巴达人为了保持 安乐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长久的历史. 健康与活力,处死生来就存在病态的儿童. 健康与活力,处死生来就存在病态的儿童.亚里士多德曾在 其著作中表示支持这种做法. 理想国》一书中, 其著作中表示支持这种做法.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 赞成把自杀作为解除无法治疗的痛苦的一种办法. 赞成把自杀作为解除无法治疗的痛苦的一种办法.毕达哥拉 斯等许多哲人,学者, 斯等许多哲人,学者,政治家都认为在道德上对老人与虚弱 实施自愿的安乐死是合理的. 者,实施自愿的安乐死是合理的.其他社会也有些安乐死的 报道. 报道.
27年无法自理的人生 27年无法自理的人生 这是个28岁的女孩 她从1 岁的女孩, 这是个28岁的女孩,她从1岁起得进行性肌营养不 良症,就是说,她的肌肉吸收不了养分, 良症,就是说,她的肌肉吸收不了养分,最终导致 肌肉和各种器官萎缩.到现在, 肌肉和各种器官萎缩.到现在,她的全身只有头和 几根手指能够微微动, 我吃饭妈妈喂, 几根手指能够微微动,"我吃饭妈妈喂,我上厕所 她抱,我睡觉她要一夜给大大小小翻十多次身. 她抱,我睡觉她要一夜给大大小小翻十多次身." 28年,她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28年 她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她坐在轮椅上,头发清洁,向陌生人微笑, 她坐在轮椅上,头发清洁,向陌生人微笑,还学会 了画画——虽然画一朵花要用 个小时. 虽然画一朵花要用5 了画画——虽然画一朵花要用5个小时. 她说她有信心活到40岁 但是她恐惧, 她说她有信心活到40岁,但是她恐惧,"我必须死 在父母的前面,否则我的生活会很惨, 在父母的前面,否则我的生活会很惨,我会变得很 很臭,很难受, 脏,很臭,很难受,而且我那时候的生活限制要比 现在的限制多上百倍千倍, 现在的限制多上百倍千倍,我承受不起更不想那样 的死去,我很恐惧那样死去……. 的死去,我很恐惧那样死去…….
安乐死

安乐死很有可能成为犯罪的工具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发 展很不平衡的阶段,公民的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就难免被会被不法分子利 用,成为罪恶的保护伞。安乐死合法化,其间又 有太多无法切实明确的规定,那就难免有人打着 人道主义的幌子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的 法制建设。
由上观之,目前,安乐死 在中国绝对不能合法化! 所以,我们坚决反对安 乐死在中国合法化。
。
拥有生命,
才能拥有一切
因经济负担而选择安乐死
”
女儿身患罕见病,要求安乐死, 母亲岂能安心?
安乐死与中国传统美德相冲突
中国的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是----坚持不 懈,不轻言放弃。如果安乐死合法化,那 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在合法的向社会传递一 种价值观念:遇到困难,人可以选择死亡 来逃避。这不是与中国主流思想相冲突, 与中国几千年来弘扬的不轻言放弃的优秀 传统美德相矛盾吗?同时,也会给心智还 并不成熟的青少年造成错误引导。
我们坚决反对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
拥有生命
才能拥有一切
安乐死的定义
安乐死,源于希腊文,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 止治疗或者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的死去。它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无痛苦的死亡,即放弃 应有的治疗提前结束生命,属于消极型;一是无 痛致死术,即通过注射、使用致死药物让病人结 束生命,属于积极型。是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 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肉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 和家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主义的方 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结束生命的过程。
安乐死
安乐死,美国男孩从鲜活 到枯萎
法国民众当街抗议安乐死
任何人不能协助病人安乐死,那是因为:
安乐死的名词解释

安乐死的名词解释安乐死(Euthanasia)是指出于同情而在患有不可逆转的绝症、严重疼痛或不可忍受的生活质量下,通过医学手段帮助患者提早结束生命的行为。
安乐死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不同国家和文化对其的态度和立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国家允许安乐死,例如荷兰、比利时和瑞士,而其他国家则明确禁止,例如中国和澳大利亚。
无论是否合法,安乐死都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复杂的议题。
安乐死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被动安乐死和积极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同意停止采取延长生命的医学手段,例如停止维持生命的治疗或断开呼吸机。
这种形式的安乐死被认为是合法的,因为患者有权利放弃药物和治疗。
积极安乐死则是指医生通过提供药物或其他方式,直接帮助患者结束生命。
这种形式的安乐死在很多地方被视为非法,因为它涉及主动实施死亡。
支持安乐死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对患者的尊严和控制权的尊重。
反对者则主张人类生命是神圣的,不应该由个人或医生来决定终结。
此外,还有担忧滥用和误杀的问题,如果安乐死合法化会不会导致激进的决策,如何确保患者的自愿和心智健康等。
安乐死的合法化和实践在一些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辩论和法律程序。
荷兰是第一个在2002年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根据荷兰的实践,患者需要提出书面申请,最终由至少两名医生审查,并确保患者明确且自愿地做出了决定。
其他国家如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也采取了类似的程序和规定。
在美国,安乐死只在少数州合法,例如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这些州通过了“死亡与尊严法”(Death with Dignity Act),允许有晚期绝症的患者通过医生提供的药物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即使在合法的州,患者仍然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并经过审查和监督。
总之,安乐死是一个激烈争议的话题,涉及到伦理、法律和人类尊严的多个层面。
无论是否支持安乐死,这个问题都需要严肃的思考和综合考虑,以确保个人的自主权和福祉得到适当的尊重和保护。
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辩题:安乐死应该合法化1、安乐死定义: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使病人无痛苦地死去(注意安乐死不是让病人选择生或死,而是让病人自行选择死亡的方式)2、合法化,是让安乐死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并非是倡导人们盲目选择死亡。
安乐死的实施条件:1、病人正在经受着“难以忍受的持续痛苦”并且以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病人的病症已无法救治;2、安乐死是经病人亲自同意或嘱托的,非为他人利益而实施的解除病人痛苦的举措;3、病人提出的安乐死请求需要经过权威机构的重复认证,并且由权威的有充分临床经验的医生执行。
【核心论点】1、安乐死应该合法化,是基于赞同安乐死合法化的这一社会趋势(安乐死逐渐被社会所接纳,安乐死合法化成为一种趋势。
因为有这种需求的存在,我们才需要通过安乐死的合法化来给民众提供这么一种选择。
)2、安乐死应该合法化,是基于安乐死的合法化是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确保安乐死的可行性的3、安乐死合法化,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随着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从畏惧到平静接受,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保护他们这一权利,是对人权的尊重。
,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反驳基调】一、安乐死合法化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医生、伦理、道德、变相谋杀、评判标准等)延伸:中国极大的贫富差距和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医患关系紧张不适合推行安乐死<反驳>1、我们的道德良知没有那么脆弱,政策的出台也不是为了鼓催这种价值观念的产生,我们提倡的只是在病人垂危之际可以多一个选择,使其更安乐地死去2、安乐死合法化是有严格的相关配套措施的,而这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就是为了规避以上问题二、我们更应该运用临终关怀而非摆出安乐死这一选择<反驳>1、谁说安乐死就没有临终关怀了呢?2、我们所说的安乐死,是在各方尽己所能的情况下,病人意志极限,医生能力之至,家属料理周到后,针对病人病情依然无法挽回的情况,做出最无能为力地相对对病人而言较温和地决定【自由辩论战场】。
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现代安乐死的定义及相关考点

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现代安乐死的定义及相关考点
为考生提供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现代安乐死的定义及相关考点。
1.现代安乐死的定义
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那些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并且痛苦不堪的病人,因为在目前医学条件下救治无望和病痛无法解除,而由病人本人或其家属经深思熟虑后作出理性决定,运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在无痛苦状态下提前结束生命的一种临终处置。
2.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
根据实施手段的作为与不作为,可将安乐死分为两类: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
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具有明显的区别。
主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病人痛苦的死亡过程,让其安宁、舒适地死去。
这种安乐死争议较大,是立法时主要解决的问题。
被动安乐死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停止使用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
这种安乐死在古今中外的医疗实践中大量存在。
例题:
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主动安乐是安乐死对象的家属主动要求;被动安乐死是其被动要求
B.主动安乐是医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乐死对象安然死去;被动安乐死是医生停止抢救甚至放弃一切治疗,任安乐死对象自然死去
C.主动安乐是负责医生主动要求;被动安乐死是其被动要求
D.主动安乐是安乐死对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被动安乐死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疗,被动等死
E.主动安乐是安乐死对象主动要求;被动安乐死是其被动要求
正确答案:B。
安乐死

2014年2月13日比利时众议院通过一项“让重症患儿享有安乐死权利”的法案。比利时众议院以 86票赞成、44票反对、12票弃权通过了“让重症患儿享有安乐死权利”的法案。2013年12月, 比利时参议院已通过该法案。比利时国王菲利普未来数周内将签署该法案,比利时将在此后成为 全球首个对“安乐死”合法年龄不设限的国家。
(1)病人向法院提出申请。
申请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当病人表达了选择安乐死的意愿以后,病人的亲属(无亲属时可由病人 的朋友)告知医院所在地市的法院(即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及时派工作人员到病房或专门场所 主持申请的书写活动。法院必须指定公证机关到场公证。
学术讨论
书写申请之前,法院须指定医师判断病人是否处于神志清醒的状态,神志不清醒的不得进行申请 的书写活动。申请书为法定标准格式,病人需要书写的主要内容是表达自己难忍病痛、自愿选择 死亡的意愿。病人有书写能力的,必须亲自书写;病人无书写能力的,可自己口述申请内容,请 亲属或朋友代书。代书时,公证机关必须认真公证,并制作视听资料;法院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监 督,以确保代书的内容与口述的内容相同。
2016年4月14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向国会递交允许医助死亡,即安乐死的法案。
加拿大司法部长乔迪·威尔逊-雷布尔德称,该法案将允许能够负责的成年人在难以忍受重病、 不治之症带来的痛苦的情况下,选择平静地离开,而不再等待死亡、痛苦和恐惧,当地已有超过 20人根据该法律接受了安乐死。
2017年9月29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以47票支持,37票反对通过了安乐死法案,并投票决定该 法案将于2019年6月19日正式生效。 维州州长安德鲁随后表示,法案的通过将使人们能够结束 无法忍受的痛苦,并赋予他们“长久以来被剥夺的尊严”。
安乐死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从伦理上讲,公民在遭遇非常的不可逆的身体疾病痛苦,自愿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条件下实施“安乐死”,本身也是合乎道德的。
但是在法律上,是不可行的,首先,在现有的法律条件下,“安乐死”可能引致“故意杀人”。
患者自杀不会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本人想结束生命,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助满足其请求,在《刑法》中是“帮助自杀”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
其二,“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另外,在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未经法律许可而结束他人生命,有悖于生存权利的道德准则。
安乐死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②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安乐死的问题在中国也曾有过讨论,同时促使安乐死问题激化的那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已大量引进并推广。
尽管中国在实际工作中,安乐死,特别是消极的安乐死几乎经常可以遇到,通常并不引起法律纠纷,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现在还不存在为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在我国,虽然上海等地有悄悄实施安乐死的案例,但安乐死并未获得合法地位。
据现行刑法解释,安乐死属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立法和怎么实施是密切联系的,实施安乐死影响到能否制定这个法律。
目前看来,我国无论在医疗技术、医生的职业道德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
绝症患者的求死之路2012年03月27日09:40新华网字号:T|T“安乐死”之路如此漫长,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尽管对“安乐死”的争议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未有定论。
首先,实施安乐死的医生或者亲属,按照英国1961年制定的自杀法案,都有谋杀的嫌疑。
自杀定义为“自行了断”,任何由别人提供协助的“自杀”都被认定为“谋杀”,而提供帮助的人即是“凶手”,判刑可长达14年之久。
安乐死的定义

国家
以色列:2001年4月通过被动安乐死法案
中国:实施安乐死已不鲜见,但为安乐死立
法时机尚未成熟
爱康复网站
4.4 安乐死立法应考虑的问题:
⑴安乐死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 时候算是病人行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⑵什么叫不治之症? ⑶什么算极端痛苦而难以解除? ⑷怎么判断生命之火行将熄灭的病人是在 头脑清醒的情况下自愿要求安乐死? ⑸谁去实施安乐死?怎样执行? ⑹医生或家属代替病人作出安乐死决定是 否合法?
的福利有所贡献,安乐死要符合病人的最佳利
益。
2、自主的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也就 是维护病人的尊严。 3、公正的原则。安乐死的实施有助于卫生 资源的合理分配。
爱康复网站
4.3 安乐死立法
荷兰: 2001年4月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安乐死
合法化国家
比利时:2002年5月成为第二个安乐死合法化
爱康复网站
普雷蒂女士和她的丈夫
爱康复网站
9名尿毒症患者之一黄锦琪
爱康复网站
反对者意见:反对者认为安乐死实际上是一 种伦理道德的扭曲,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因为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任 何人都不能人为地结束他人的生命。而选择 安乐死是故意毁灭生命的行为,是一种厌世、 愚昧、恐惧的反自然行为。他们对安乐死充 满了忧虑和疑问:一个人是否有权决定自己 在某个时刻结束生命?医生如何去界定病人 的病情已到了可实施安乐死的程度?医生有 权结束病人的生命吗?一旦发现了错误,而 病人又离开了人世,该怎么办?等等。
爱康复网站
现代安乐死(续)
20世纪60年代:安乐死又重新成为世界各国的热 门话题 1976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次安乐死国际会议。 会议宣言强调,应当尊重人“生的意义”和“死的 庄严”。 1981年:中国《医学与哲学》杂志从医学伦理学 角度开展了安乐死的讨论 1988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首届安乐死学术会议 1994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安乐死学术讨 论会 从1988开始,各种有关安乐死的案例不断见诸报 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1.百度词条
①安乐死: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②合法化:
合法化:指使某些事物符合法律规范。
合理化:合理性是指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合理、正当的理由,因此值得自己和他人的赞同。
因此合理化不等同于合法化。
2.《辞海》定义
①《辞海》2841页中将“安乐死”定义为现代医学无法挽救而面临濒临死亡的病人的真诚主动要求,医生为解决其不堪忍受的痛苦而采取无痛苦的措施,提前结束其生命。
②“应该”解释为:在伦理学上指由道德规律所要求的规定。
③“合法化”是指:使其符合法律规定。
而此次辩题的前提是在中国,要从中国的国情和法律条件出发,实事求是。
总结:明确了以上定义,让我们来重点明晰一下比较的标准。
要判断安乐死在中国的合法化与否,就要看谁更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更能促进中国社会长远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