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社会学角度看中国一对夫妇应生孩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社会学论文
从人口社会学角度看中国一对夫妇应生孩子数———黄泽炀
社工1103
摘要: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规模问题一直是人口学家、政治家和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甚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中国人口规模问题又与人口结构问题交织在一起,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生育率是否还需要继续下降?中国人口结构问题是否已取代人口规模而成为中国的首要问题?人口老龄化会成为我们的包袱吗?—————直接问题:中国应怎样调整计划生育?中国一对夫妇应该生几个孩子?
关键字:人口社会学计划生育二孩人口政策
正文:
(1).中国人口现状及其问题:
一、中国人口增长问题:人口总数大,低生育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
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三、中国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失衡
同样,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准。
1、人口性别结构: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男女比例协调本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然而在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成为一个社会顽疾。
2、人口年龄结构:
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
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2)、中国人口政策亟待调整
一,老龄化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凸显
就一般“理论”而言,坚持了30余年的中国计生政策,于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发表于1980年9月25日的《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明确指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将来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人口的平均年龄老化,劳动力不足,男性数目会多过女性,一对青年夫妇供养的老人会增加。”
1.老龄化问题:
2010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简言之,中国目前已经步入了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国家行列,众多家庭和老人都已经或者即将面临严峻的养老等诸多现实问题。
2.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有关权威资料显示,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到4000万人。换言之,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这不但会严重影响婚育,且会给中国社会埋下不可忽视的不稳定之隐患。
3.生殖疾病问题
2007年8月20日《东南快报》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患不育的男性达4000万之多,而育龄夫妇中60%的夫妇不能生育的原因大多是由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造成的。
就整体而言,我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生理疾病导致了中国民众的生育能力的下降。
二,现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理由已不再成立
现在反对生育政策调整的一个比较常见的理由,是一旦生育政策放宽,就要出现生育率的反弹。但是,这种担忧缺少有力的实证数据。相反,一些“二胎”试点地区的案例表明,宽松的生育政策反而实现了比同省其他地区更低的生育率。
十年前,中国预计“21世纪中叶”人口出现负增长。目前,官方已经把该目标提前到21世纪20年代。生育率并非越低越好。如果这一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长期持续,中国人口将以几何级数萎缩,中华民族将面临作为一个物种的延续问题。
实证研究表明,目前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贫困发生率较高。显然,那种认为中国农民收入问题可以简单地通过“少生”来解决的看法,缺少理论和实证数据的支持,不足以作为政府制定生育政策的依据。
从一个农民的生命周期来看,少生孩子的农民在年青时固然能减少抚养子女的支出,从而能增加其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尽管未必能增加其家庭的总收入),但是在他年老时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困难。
过去所有关于人口和生育控制政策的讨论,理论基石就是以控制生育提高人均收入。这显然与既有的实证研究并不相符。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家庭是否幸福,不仅取决于该家庭收入的多少,而家庭对子女需求的精神满足,有时比物质生活的丰裕更加重要。
我们认为,中国当初推行生育控制政策的主要理由已不再成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为什么要继续控制生育的政策?
(3)中国一对夫妇应生孩子数究竟应该生多少个孩子呢?
我认为中国在稳定的大前提下,一对夫妇应该生两个孩子。各个家庭可以根据家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