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国赛一等奖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教师:视频中还提到了三个世界上的超大级港口2、教师:其中广州和深圳就位于珠三角区域,那么珠三角区域还包括哪些城市,结合P52图完成学案任务一。
3、补充:珠三角区域9市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4、教师:珠三角区域在四十年前也是一片繁荣景象吗有请阳光旅行社的小美带领我们一起见证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史。
5、小美: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美,今天我们的第一站是深圳博物馆,让我们先去看看四十年前的珠三角区域是什么样子。
6、教师:今昔对比你有何感触7、教师:改革开放是谁提出来的8、过渡:但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为什么优先发展珠三角区域,使其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小组内讨论完成学案任务二。
9、教师:材料一:1988年开放海南岛经济特区2010年开放新疆喀什经济特区2014年开放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总结:政策优势材料二总结:区位优势材料三总结:侨乡优势材料四总结:廉价劳动力优势广州、深圳、香港读图、填图对比,说出感触学生分析说出珠三角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条件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触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过渡:此时,世界上的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厂址。
那么珠江三角洲区域该怎样抓住这次机遇呢2、教师:投资商大多来自于哪些地区3、教师: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优势互补,发展了外向型经济,什么是外向型经济理解分析完成学案任务三。
招商引资,优势互补读图,说出理解分析学生经济发展头脑的培养自主分析问题能力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二、外向型经4、补充:前店后厂合作模式。
5、活动:P55活动二总结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6、教师: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7、过渡:为了增加本地区进出口贸易,参加广交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基本信息课题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7.3 年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理解与港澳地区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通过有关材料,分析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缺点(以优点为主)。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的了解,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是正确道路和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理解与港澳地区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正像这首《春天的故事》所唱的那样。
深圳、珠海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活动一:珠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师: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图,概括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濒临南海,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图,概括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和气候类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课件展示:结合地图,观察图例,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内容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分布。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典型企业,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
3.案例资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历程和典型企业的相关资料。
4.投影仪:用于展示地图和案例资料。
5.板书:用于记录教学重点内容。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5、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香_港___特别行政区, 与其毗邻的B是____深_圳___。 (2)C是珠海,位于珠江口的
_西__侧。 (3)D是_____京_九____铁路。 (4)广州别称“____羊_城____”,它 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举两例典 型文化代表:____粤_剧__、__岭_南__画_派_。
祖国内地的工人按照港商的设计把原材料加 工成各式各样的产品
当地提供土地, 工厂由港商投 资,样品,设 计和技术管理 人员都来自香 港。
产品主要 销往香港、 台湾、美 国等地。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 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产业。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 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 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 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 上。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54 内容,说出广州市、深圳、珠 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产业 。
粤剧
能力提升
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应当怎样发展 ,才能发展更好,走的更远?
注重产业升级,创建国际品牌,建立跨国 公司,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
1.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A .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珠三角发展探秘
政策因素
纬度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位因素
海陆位置
气候条件优越 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交通便利
人文因素
相对位置 著名侨乡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板书设计
政策因素(天 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3.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作为祖国的“南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
2.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几个城市的图片,教师提问它们连接起来将构成怎样的几何图形?你了解这个地方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它。
学生听、回答二、提出问题学生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_______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形以_______为主,气候类型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_______。
它的范围比珠江三角洲。
学生小组探究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以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点。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课堂讲解:结合地图、案例和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
3.案例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典型实例。
4.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对该地区自然资源、人文特点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些有利条件?
问题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大部分位于热带和北温带
邻近港澳、东南亚 南临南海
问题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自然条件特征 -----地形、气候、河流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流:河网稠密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京广线 京九线
广深线
问题三、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的不足之处?
政策 因素 (天时)
国家的优惠发展政策
改 革 开
区位 因素 (地利)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农业基础好 海陆交通便利
放
自然环境 邻近港澳,东南亚
人文 因素 (人和)
著名侨乡 劳动力、土地和资源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51-52页,
问题一、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纬度和海陆位置)
问题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自然条件特征? (地形、气候、河流)
பைடு நூலகம்
外向型 经济的 壮大
经济特 征
主要城 市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1.运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 置 2.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 的有利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喀什
广州
深圳 珠海
两个概念的区别
汕头 厦门 珠海 深圳
海南岛
探究一: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 利条件?
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 五次会议,提出把港澳纳入珠江三角洲, 今年正式纳入,形式世界第4个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和产业结构;2.掌握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和发展状况;3.理解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特征;2.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结构;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4.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5.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2.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问答法;4.板书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讲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让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学习重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珠江三角洲地处南岭以南、长江入海口以北、西江下游以东,是中国大陆南部沿海的一块三角形。
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十分方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其中,制造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础产业,也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特色产业。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两个方面。
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的区域之一,其外贸出口占全国的很大比例。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外资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其进出口贸易额和利用外资的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同时,外向型经济也成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5.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外向型经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以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充满好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及相关教参资料。
2.课件:制作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外向型经济的课件。
3.视频素材:收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素材: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产业、人文等图片素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退旋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与香港的关系等方面,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是如何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区域。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区域经济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与香港的关系,掌握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优势和条件。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条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珠江三角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是湘教版地理八下7.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外向型经济的内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地区经济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先行先试的特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2.难点: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及相关城市的地图。
2.资料: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案例资料。
3.课件:湘教版地理八下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相关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第3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优质教案(6)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2.通过阅读有关统计图表,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并能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其形成的原因,理解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我国城镇分布图和有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理解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4.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构分析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省内区域。
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
因此,教材选择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学生学习省内区域的典型区域。
本节学习内容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政策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更主要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部分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
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和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显著标志。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这个快速发展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的介绍,旨在使学生了解沿海地区经济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
这些内容都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素材。
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科书中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利于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的发展过程。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阅读广州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判断广州 的气候类型,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月份
气温(℃) 降水量 (毫米) 月份
气温(℃)
降水量 (毫米)
1 13.6 40.9
8 28.4 227
2 14.5 69.4
9 27.1 166.2
3 17.9 84.7
10 24.2 87.3
4 22.1 201.2
11 19.6 35.4
5 25.5 283.7
12 15.3 31.6
6 27.6 276.2 全年
22 1736.1
7 28.6
232.5
珠江三角洲地形气候条件
周围是丘陵、山地,中 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 分是平原,土地肥沃。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 网纵横,水热丰足。
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便利的交通
C.西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4.以下各项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的是( D ) A.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 便利 B.珠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开发区,有政策优势 C.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侨乡 D.珠江三角洲资源能源丰富
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民工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B.珠江三角洲的住宿条件好 C.珠江三角洲的人少 D.珠江三角洲的风景好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广州、深圳、佛山、珠 海、东莞、中山、惠州、 江门、肇庆 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 外向型经济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 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6.综合题
(1)写出地理事物名称 : ①__深__圳____(经济特区), ②__珠__海____(经济特区), C___广__州___(市)。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昨天农业
今天农业
昨天工业
今天工业
昨天服务业
今天服务业
昨天交通
今天交通
昨天学校
今天学校
昨天生活
今天生活
昨天城市
今天城市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珠江及 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 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
“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范围和中心城市
A C
B
外向型经济的特征 深圳一家工厂工作人员的介绍
位 置 优越的
地理位 范置 围
对外开 放的有 利条件
外向型 经济的 壮大
经济特 征
主要城 市
板书设计
珠三角发展探秘
政策因素
纬度位置
气候条件优越 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区位因素
海陆位置
交通便利
人文因素
相对位置 著名侨乡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我们公司大部分资金来自境外,特别是港澳 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建成厂房。从德国引 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招收当地工人生产。同时, 来自香港的管理人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 式。工厂按照香港的设计图样加工成产品,出口 到世界各地。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
珠江三角洲 澳门 香港
南 海
P52 图7-24 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重点) 2.从地形、气候等方面阐述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特征。 3.学会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 生产 发达的原因,从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两方面分析珠 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原因,进而学会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 因素。(重难点)
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省赛一等奖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华岳中学刘雪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中有一句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邓小平爷爷)“画了一个圈”的“圈”大致是什么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1、多媒体出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读图学习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主要组成部分。
2、学生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教师简单评价点拨。
3、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点拨:珠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不同。
概念上珠江三角洲是自然区域,而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经济区域。
范围: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
4、学生根据本区的地形特征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以及珠江的水文特征:汛期最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等。
5、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52活动2,分组展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出示答案。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教师讲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介绍深圳与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可以更好的了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中心城市及外向型经济。
2.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3. 了解长江三角洲优越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特点,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5.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长株潭三城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2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几个问题的回答:“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二)、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1.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 .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 .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三)长江三角洲:引导学生读图7-30
1.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3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4、指导学生读课文,结合地图及相关图片思考分析填表:
4
(三)、长株潭城市群:指导学生读图7-40、7-41
1.(问)长株潭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具体指哪三个城市?
学生读图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
长沙、株洲、湘潭、韶山、洞庭湖、湘江
2.(问)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位置和交通关系特点
学生读图分析-小组交流-代表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读图7-42,结合文字,指导学生分析:
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发展有哪些差异?
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确定发展不同方向的原因?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珠江三角洲的三个主要城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__________作用,长三角的北翼中心城市是________,南翼中心城市是_______。
4、长株潭三市位于湖南______部,__________江流经这三座城市。
5、长株潭城市群中,_______市是铁路枢纽,________铁路和________铁路交汇与此,毛泽东的故乡在______________市的_________。
6、长株潭城市群的的发展模式是建立“两型社会”,两型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