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事业管理中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公共事业管理中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
在我国,适龄儿童以及少年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是保障我国教育基础的重要环节。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自出台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重视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在适当的阶段享受的教育,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因此,义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公平,只有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本文针对当前义务教育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
一、基础教育要以教育公平为终极目标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基础教育作为依托,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基础教育是公共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大众个性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任。基础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产品,其价值的主要来源是效率、个性发展以及公共利益。但是上述三点条件都是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前提的,只有做到足够的投入,才能获得丰厚的产出。在公共事业中,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就要以效率为主要的手段,并且满足公平的需求。在高中教育以及更高等的教育中,主要是以教育者个人为主导,所以在产品提供的方式上多以混合提供为主。而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则实行的是强制性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以及少年都应该遵循的教育,所以具有公共性的特点,从性质上分析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是向社会大众提供的一种产品类型,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需要无偿向大众提供这一基础性的教育,为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以实现基础教育的目标。
二、对义务教育中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社会发展是否稳定主要是以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为参考依据的,而影响社会大众公共利益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教育。尤其是义务阶段的教育。当前我国非常重视提高办学质量,所以涌现出了一部分高质量的小学以及初中,但是这仅仅是个别的现象,没有实现全面的发展。政府将资金、师资力量以及资源配置等内容直接投入给重点的学校中,就必然会引起教育的偏失。所以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是影响义务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最主要原因。在重点学校中,主要是以培养尖子生为主,而义务教育所提倡的教育宗旨是实现人人平等的教育,这与现实情况有所不符,因此也会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此外,在义务教育中,还推行了就近入学的制度,这本来是确保人人都享有义务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中小学院校在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差异性,所以也会影响到公平性原则的发挥。由就近入学制度所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实际上还带有一些偶然性。对于那些对附近学校不满意的家长来说,普遍会采用择校的方式来选择心中理想的学校,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优质资源的过于集中造成的。虽然择校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但是择校相应的也要承担一大笔择校费,家庭条件优越
的学生自然不足挂齿,但是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在公共资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教育资源,而且是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将其与高收费相联系,那么公共资源的价值就会被占有,不能满足教育公平性的发展。同时,看似对于家庭优越的学生而言,择校看似对他们有利,实际上也未必平等,因为义务教育的重点在于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如果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是以高额费用为代价的,那么也体现不出公平性原则。如果不断推出各项政策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平性的问题,那么将会对义务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无法得到推广。
三、改善义务教育不公平的有效途径
(一)政府调控基础教育投资。政府介入基础教育投资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只有政府介入,才能使得每个适龄儿童、少年能够均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要想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政府必须要介入,只有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介入才能使得教育公平化,只有基础教育公平化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从政策的制定、教育经费的投入到种种硬件、软件设施等资源公平配置,以公平为原则,从再分配的角度出发,政府积极参与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中去,使适龄儿童不受家庭经济的制约,能够合理公平地接受基础教育,让社会大众都能够享有最基本、最基础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政府的积极介入,可以保证人人都能得到最基本的教育机会,这样为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也会带来更为有益的帮助,从而为社会的进一步建设
源源不断的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取消重点,实行师资重组。将原来集中在“重点”中的师资力量进行重组,在保障原有的薪酬待遇下,实行一些引导性、激励性的政策,试行教师流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行免试入学、就近入学等政策,在此水平相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竞争,这才是公平的。(2)政府介入,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基础上,尝试“自由”择校制度。“就近入学”是一种方式,我们要加以提倡,但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招生基本政策,国家应该在确保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下,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择校,这同时也是政府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和谐成果。可以鼓励优质学校兼并水平落后的学校的方法,以强带弱或强弱联合,使得基础教育管理及教育水平在同一个水平线上。(3)利用现代化科技,实现资源共享。校与校之间可以借助其资源平台共享、信息传递更快速、教育资源更丰富等特点,从而来实现乡镇或全国区域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实现同步享有高质量的教育,缩短城乡、强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从而解决“择校”与“就近入学”这一矛盾。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口头,而是需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在加强政府对教育经费的均衡投入和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调控上。因为教育的相当部分,提供的属于公共
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特别是义务教育,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政府为保证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合理享用到公共教育资源,需要承担经费投入和监管调控的职责,以此保证教育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