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抑郁症
谢锡亮艾灸养生服务项目
![谢锡亮艾灸养生服务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3566d13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e.png)
谢锡亮艾灸养生服务项目谢锡亮艾灸养生科研中心,根据现代人群特点研究出了专用产品:陶罐灸、能量灸、灸中灸等等,针对国内养生、保健、美容的需求,创造性地开发了八大特色调理项目:武器一:养元固本灸。
针对症状:身体乏力、腰膝酸软、神疲倦怠。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灸包温熨、玉石温补等。
武器二:养心安神灸。
针对症状:易疲劳、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易醒、耳鸣烦躁、出虚汗。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等。
武器三:行气养血通经灸。
针对症状:容颜无华、焦虑烦躁。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灸包温熨等。
武器四:舒椎柔肌灸。
针对症状:腰颈椎保健、颈疲劳综合症、颈肩腰酸胀、腰肌劳损。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灸包温熨、背椎调正等。
武器五:消疲醒神灸针对症状:亚健康状态、压力大、烦闷、疲劳紧张、运动后疲劳等。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灸包温熨、四季时辰调节等。
武器六:美颜回春灸针对症状:容颜疲劳、衰老快、、斑点眼袋、精神不振、脸色苍白暗黄。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灸包温熨、头面反射、气血补充等。
武器七:延年益寿灸针对症状:易感冒、抵抗力差、出虚汗、食欲不振、四肢发冷便秘。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灸包温熨、脏腑调理等。
武器八:驱寒温经灸:针对症状:虚寒、寒湿。
运用:谢氏艾灸手法、中药浴足、手法悬灸、灸包温熨、艾灸调理等。
承古出新光扬灸道、灸法养生造福人间。
一. 谢锡亮艾灸法:(1)养生、美容、减肥:返璞归真,艾灸养生,推拿减肥,活血美容;(2)辩证保健施灸法:回阳扶正,辩证施灸,保健强身,益寿延年;(3)艾汤浴足法:艾汤浴足,化瘀活血,促进睡眠、改善代谢。
二. 灸中灸热熨法:(1)灸中灸九阳回旋法:灸条附调理中药,回旋施灸,回九阳之本源。
(2)高低点灸法:脉冲式热效应,缓和艾灸火力,系统艾灸法的起步;(3)引火归元双穴灸法:引热能艾灸归元之穴位、调理肌体,促进循环。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疗效观察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6b1b0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d.png)
百会穴位于头顶部,是调节大 脑功能的要穴,具有安神、利 窍、宁神等作用。
研究目的
探讨艾灸百会穴对抑 郁症患者的疗效。
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一 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
分析艾灸百会穴治疗 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 症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艾灸百会 穴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纳入标准: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18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严重躯体疾病、药物或酒精依赖以 及艾灸禁忌症的患者。
治疗方法
01
百会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02 03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暴露百会穴,用75%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进行消毒,将艾 条点燃后对准百会穴,距离皮肤2-3cm进行施灸,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 ,每次施灸时间为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费用相对较低 ,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艾灸百会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与 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抑郁症的
疗效。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性评估
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肤过敏、恶心、呕吐等。
03
CATALOGUE
研究结果
治疗效果
01
治愈
10例,占23.81%
02
显效
18例,占42.86%
03
有效
9例,占21.43%
04
无效
5例,占11.90%
不良反应
轻度不良反应:9例,占21.43% 中度不良反应:3例,占7.14%
艾灸百会穴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艾灸百会穴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2c835b23186bceb19e8bb77.png)
谢锡亮灸法医案
![谢锡亮灸法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aab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b.png)
谢锡亮灸法医案1. 引言灸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谢锡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灸法专家,他在灸法治疗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本文将介绍谢锡亮的生平及其在灸法医学中的案例。
2. 谢锡亮简介谢锡亮(1903年-1992年),江苏宜兴人,祖籍浙江绍兴。
他自幼聪明好学,在青少年时期就对中医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拜师学习中医,并专注于研究灸法。
3. 灸法概述灸法是一种通过燃烧中草药或其他物质来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它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4. 谢锡亮对灸法的贡献4.1 灸法理论创新谢锡亮在灸法理论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
他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灸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穴位选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穴位选择方法。
此外,他还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法。
4.2 灸具改进谢锡亮还对传统灸具进行了改进。
他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型灸盒,使得灸具更加方便、安全和有效。
这种新型灸盒能够控制温度和时间,保证治疗效果,并避免可能的损伤。
5. 谢锡亮灸法医案5.1 案例一:颈椎病患者男性,45岁,主诉颈椎疼痛、僵硬已有半年之久。
经过检查发现存在颈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谢锡亮采用艾绒灸治疗方法,在特定穴位进行灸治疗。
经过连续多次的治疗后,患者明显缓解,并恢复正常生活。
5.2 案例二:月经不调患者女性,30岁,主诉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脉诊,谢锡亮发现患者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
他采用艾绒灸治疗方法,在特定穴位进行灸治疗,并配合中药调理。
经过数次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并且不再感到疼痛。
6. 结论谢锡亮是中国近代灸法医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在灸法理论和实践中做出了许多创新和贡献,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灸法医案证明了灸法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价值,对于推广和应用灸法具有重要意义。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失眠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7a7418894028915f804dc29f.png)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失眠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
”《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
《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
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
谢锡亮灸法医案
![谢锡亮灸法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4802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8.png)
谢锡亮灸法医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谢锡亮灸法的背景和历史
2.谢锡亮灸法的基本原理
3.谢锡亮灸法的应用案例
4.谢锡亮灸法的现代发展和影响
正文
一、谢锡亮灸法的背景和历史
谢锡亮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疗法,源于古代的灸法。
在清朝时期,医学家谢锡亮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将其命名为“谢锡亮灸法”。
自此,这种灸法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谢锡亮灸法的基本原理
谢锡亮灸法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绒,以达到疏通经络、驱寒除湿、调节气血等作用。
这种疗法能够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恢复健康。
三、谢锡亮灸法的应用案例
谢锡亮灸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对一些慢性病如关节炎、消化不良等,通过谢锡亮灸法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愈。
另外,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谢锡亮灸法也可以提高其免疫力,改善身体状况。
四、谢锡亮灸法的现代发展和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谢锡亮灸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谢锡亮灸法确实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
对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著名的艾灸大师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艾灸大师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55c743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6.png)
我们断定一个艾灸师好不好,不要听其高大上的理论,或者眼花缭乱的头衔,重点在于用艾灸调理好了多少人!
我们断定一个艾灸师好不好不要听其高大上的理论或者眼花缭乱的头衔重点在于用艾灸调理好了多少人
中国著名的艾灸大师有哪些?
展开全文
灸术高深难比较,在这里我罗列几位大家比较熟知的大师。
谢锡亮~著有《谢锡亮灸法》,去年已仙逝。
谢延杰~中国灸界泰斗谢锡亮先生嫡孙,参编《谢锡亮灸法》等书。
马少群~著有《马氏温灸法》。
史上最全各种艾灸排病反应及应对方案(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各种艾灸排病反应及应对方案(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3950d33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e.png)
史上最全各种艾灸排病反应及应对⽅案(值得收藏)!⼭西省侯马市⼈,1926年⽣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做贡献)2009年8⽉⼭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称号,谢⽼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谢⽼特别擅长⽤直接灸法,并多年来对灸法不遗余⼒,⼀贯主张选⽳宜准不宜繁。
谢⽼⽤直接灸法治疗诸多中医、西医疗效不佳的疾病,例如遗精、阳痿、哮喘、肺结核、消化不良、便秘、肝硬化,发表论⽂70余篇,著有《灸法医案》等著作,积累了很多经验。
⽐如⼄型肝炎,谢⽼经过多年的精简提炼,采⽤灸肝俞、⾜三⾥治疗,⼀般在3个⽉可以改善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谢⽼⽤此法治疗诸多难治病,皆获良效。
谢⽼深有感触地说:“以我⼀⽣的经验总结,凡是⼤病、难治病、古怪病,⽤艾绒直接灸,都可以有效。
”⽽且凡是虚寒衰弱、免疫⼒低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可以⽤灸法治疗、养⽣和保健。
很多⼈艾灸后上⽕,⾝体出现酸,⿇,凉,冷,出汗,恶⼼等等,于是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艾灸导致的这些问题,为什么艾灸之后不但没改善情况,反⽽出现这些不良症状?由于每⼈的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接下来,⼩编跟⼤家分享下常见的艾灸排病反应,如果你在艾灸之后出现了这些症状,请勿惊慌。
当你看完这篇⽂章后,就不会因为艾灸出现的排病反应⽽⼼⾥没底了。
艾灸就像⼀轮⼩太阳,当它逼近你的⾝体,源源不断的阳⽓就输⼊到你的体内,就像⼀武功⾼⼿将⾃⼰的内⼒传递给你,可能你会觉得很舒服,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请你知道,你的⾝体其实在朝向好转的⽅向前进。
艾灸助你远离抑郁
![艾灸助你远离抑郁](https://img.taocdn.com/s3/m/ece6581c763231126edb1139.png)
艾灸助你远离抑郁,走出消沉
象征着着朝气、热情的《向日葵》一度享誉全球,深受全世界的喜爱和关注,而它的作者梵·高却因为抑郁早早结束了还没有来的及认真享受的生命;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这样一个钢铁一般坚硬的人最终也被抑郁打败.....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抑郁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有较高的患病率与死亡率。
全球现有抑郁症患者3.4亿多,抑郁症患者中有65%-80%的病人会出现自杀意念,45%-55%的病人会出现自杀行为,15%自杀身亡。
专家预
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一号杀手。
抑郁症很可能成为影响寿命、给社会经济造成负担最大的一种疾病。
抑郁症在中医中属于“情志之郁”,这个“郁”就是滞而不同,抑郁就是情志影响到气机导致郁滞不通产生的疾病。
而不同的的情绪会影响到相应的的脏腑,产生不同类型的抑郁症:肝气郁结型、心神失养型、心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等。
气海穴是人体元气之根,是调节人气气机的要穴,治疗不同类型的抑郁,气海穴都会起到作用。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本身就具有健胃益脾的功效。
艾灸此穴主要
治疗心脾两虚型的抑郁;
“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的神阙穴也在任脉上,艾灸神阙穴对心脾两虚的抑郁症也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心病还需心药医,中医看来,“怒”对抑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忧则气结,怒则气逆,即“怒胜思”。
古代有很多这样的病例,采用激怒病人,使病人一怒一骂,郁闷一泻下,从而治愈抑郁。
抑郁症的玄学治疗方案
![抑郁症的玄学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0e2d3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8.png)
一、玄学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1.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阴阳失衡,五行不调,导致情志不畅、精神疲惫。
因此,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五行,恢复其平衡。
2. 气血学说气血学说认为,人体健康与气血密切相关。
气血充足,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百病丛生。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气血不足的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
因此,玄学治疗抑郁症需从调理气血入手,使之充盈。
3.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玄学认为,心灵与身体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往往源于身体问题,反之亦然。
因此,治疗抑郁症不仅要关注心理层面,还要关注身体层面,实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
二、玄学治疗方案1. 阴阳五行调理(1)调整饮食:根据患者的五行属性,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如属木的人应多吃绿色蔬菜,属火的人应多吃红色食物,属土的人应多吃黄色食物,属金的人应多吃白色食物,属水的人应多吃黑色食物。
(2)调整作息:根据患者的五行属性,调整作息时间。
如属木的人宜早睡早起,属火的人宜晚睡晚起,属土的人宜稳定作息,属金的人宜保持规律作息,属水的人宜保持充足睡眠。
(3)按摩穴位:根据患者的五行属性,按摩相应的穴位。
如属木的人按摩肝经穴位,属火的人按摩心经穴位,属土的人按摩脾经穴位,属金的人按摩肺经穴位,属水的人按摩肾经穴位。
2. 气血调理(1)艾灸:艾灸是一种常见的玄学治疗方法,通过艾灸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抑郁症患者可艾灸足三里、气海、神阙等穴位。
(2)拔罐: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抑郁症患者可适当进行拔罐治疗,重点部位为背部、腰部、肩部等。
(3)食疗:通过食用具有补血、养气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药等,来调理气血。
3. 心灵与身体和谐统一(1)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
抑郁症艾灸治疗方法
![抑郁症艾灸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b72d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b.png)
抑郁症艾灸治疗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失、自我评价过低、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一系列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抑郁症是由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艾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以下是关于抑郁症艾灸治疗方法的详细介绍。
1. 脊椎艾灸法:脊椎艾灸是抑郁症治疗中常见的一种艾灸方法。
在进行脊椎艾灸时,可以先用艾条或艾炷熏热患者的脊椎部位,然后采用点灸的方式对脊椎上的穴位进行刺激,如大椎、心俞、膈俞等。
脊椎艾灸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抑郁的症状。
2. 神门穴艾灸法:神门穴位于耳后,是中医理论中与情绪调节有关的穴位之一。
通过在神门穴灸热,能够刺激穴位周围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
3. 全身热灸法:全身热灸法主要是通过在全身各处进行艾灸,促进气血运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艾灸的穴位和时间。
4. 脑底穴艾灸法:脑底穴位于枕部的正中线上,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穴位之一。
通过对脑底穴的艾灸刺激,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缓解抑郁的症状。
5. 丹田灸法:丹田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能量聚集区域,位于脐下四寸处。
利用艾灸对丹田进行热刺激,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阳气,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艾灸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艾灸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但并不能根治抑郁症。
此外,抑郁症艾灸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因此,如果患者选择尝试艾灸治疗,务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其他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抑郁症艾灸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但作为一种非常规治疗方法,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抑郁症的艾灸与穴位按摩
![抑郁症的艾灸与穴位按摩](https://img.taocdn.com/s3/m/e1a1d3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a.png)
抑郁症的艾灸与穴位按摩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除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有一些非药物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中。
其中,艾灸和穴位按摩是两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艾灸与穴位按摩,并探讨其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与效果。
一、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使用艾草进行热疗的传统中医疗法。
通过燃烧艾草,将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香气引导到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艾灸能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来缓解症状。
首先,艾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气滞、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
艾灸能够通过热疗的方式促进经络的通畅,增加气血流动,改善机体的气血循环,并达到调整情绪、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
其次,艾灸还具有温暖冲任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气,主持生殖、生长与发育。
而冲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经脉之一,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等方面密切相关。
通过艾灸脐部的冲穴,可以温暖冲任经络,促进机体阳气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况。
最后,艾灸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在艾草的燃烧过程中,会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释放出来,这种香气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安抚神经系统,减轻抑郁症状。
二、穴位按摩疗法穴位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穴位来调节机体功能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有许多经络和穴位,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治相应的疾病。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穴位按摩能够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
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通过按摩穴位,特别是头部和背部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的流动,改善机体气血的循环,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其次,穴位按摩还可以舒缓肌肉紧张。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着肌肉疼痛和紧张的情况。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放松身体,减轻疼痛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状况。
谢氏艾灸
![谢氏艾灸](https://img.taocdn.com/s3/m/a23c8c7da26925c52cc5bf81.png)
谢氏艾灸谢锡亮艾灸承古出新再造艾灸养生透诸经治百病神奇功效尽人皆验调阴阳增益寿强身健体养身养生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之外治法中的温热疗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
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谢锡亮艾灸养生”针对早衰、疲劳症、亚健康、妇科美容、中老年疾病、常见关节骨骼病等问题研究出对应的技法及配方,对男人有补元气、抗疲劳作用;对女人有美容、愈妇科作用;对中老年有养心安神、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活筋柔骨、保养关节、辅治疾病、延年益寿等作用。
三步到位生命长青首先,艾烟中的神秘元素,通过呼吸、渗透方式,进入人体,辅助药理,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消除疲劳、养心安神。
其次,艾灸阶段内持续温热刺激穴位,打通阻塞的脉络,纠正能量和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促进代谢,畅通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激活生命力系统,消除亚健康的各种症状。
再次,长期保养,谢氏独特的配方能消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提高抗衰老能力;灸刺激穴位,激活人的脉络系统;药、灸结合,养正补元,温经通络散寒,百病自消,从而使生命常青,精力旺盛,延年益寿。
六大机理大道养生1、温经散寒:气血,津液是体体生存的基本物质,且周身运行,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若机体感受到寒邪,会导致经络受阴,通行不畅。
由于艾叶的温辛功能,加之温热性刺激穴位,而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因此,灸法借助穴位,使热量直接渗透到经络、肌肤、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的调理作用。
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体各部,内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以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相应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行气通络的作用。
谢锡亮灸法医案
![谢锡亮灸法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2cf5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c.png)
谢锡亮灸法医案【原创版】目录1.谢锡亮灸法医案简介2.谢锡亮灸法的特点3.谢锡亮灸法的应用案例4.谢锡亮灸法的效果与影响5.谢锡亮灸法对现代中医的启示正文一、谢锡亮灸法医案简介谢锡亮灸法医案是一部集中医灸法医案的著作,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谢锡亮先生编撰。
全书收录了大量实际医案,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灸法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对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谢锡亮灸法的特点谢锡亮灸法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谢锡亮认为,灸法的应用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注重选穴和操作技巧。
谢锡亮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和主治病症,同时强调操作技巧对灸法效果的重要性。
3.倡导中西医结合。
谢锡亮主张将中医灸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三、谢锡亮灸法的应用案例谢锡亮灸法医案中收录了大量实际应用案例,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个领域。
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1.支气管哮喘:谢锡亮通过灸法治疗一名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过多次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胃痛:一名患者因胃痛就诊,谢锡亮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灸治,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3.痛经:一位女性患者因痛经就诊,谢锡亮采用灸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痛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四、谢锡亮灸法的效果与影响谢锡亮灸法医案中的医案治疗效果显著,充分展示了中医灸法的独特魅力。
谢锡亮灸法在当代中医界的影响力深远,许多中医师都受到了这部著作的启发和指导,将灸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五、谢锡亮灸法对现代中医的启示谢锡亮灸法医案对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1.强调辨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2.注重实际应用,强化临床技能。
3.倡导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现代化。
谢锡亮灸法医案
![谢锡亮灸法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872ff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2.png)
谢锡亮灸法医案介绍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谢锡亮灸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灸法,以其独特的疗效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谢锡亮灸法的起源、原理、应用范围和临床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起源谢锡亮灸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由谢锡亮医师创立。
谢锡亮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深入研究了灸法,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灸法理论和技术。
谢锡亮灸法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原理谢锡亮灸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经通络:灸热可以直接作用于经络,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
2.祛寒散寒:谢锡亮灸法使用的是艾灸,艾热可以温暖体表,祛除体内的寒邪,改善寒性疾病。
3.调和阴阳:灸热可以调和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失调,促进健康平衡。
4.强化免疫:灸热刺激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应用范围谢锡亮灸法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寒感冒:谢锡亮灸法可以通过祛寒散寒的作用,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2.肩颈痛:谢锡亮灸法可以通过温经通络的作用,舒缓肩颈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腰腿痛:谢锡亮灸法可以通过调和阴阳的作用,缓解腰腿疼痛,促进病灶的康复。
4.女性病症:谢锡亮灸法在妇科疾病中有独特的应用,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
临床案例以下是几个谢锡亮灸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案例:案例一:风寒感冒患者男性,年龄30岁,出现鼻塞、咳嗽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为风寒感冒,采用谢锡亮灸法治疗。
在患者的背部和足三里穴位进行艾灸,每天坚持10分钟,连续7天。
治疗后患者的鼻塞、咳嗽等症状明显缓解。
案例二:肩颈痛患者女性,年龄40岁,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出现肩颈疼痛。
经过中医诊断为肩颈痛,采用谢锡亮灸法治疗。
在患者的肩颈部位进行艾灸,每天坚持15分钟,连续14天。
治疗后患者的肩颈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案例三:腰腿痛患者男性,年龄50岁,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出现腰腿疼痛。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疗效观察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f21e7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1.png)
安全可靠
推广价值
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证明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安 全性。
本研究成果为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提供 了有力证据,有助于该方法在临床的推广 应用。
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建议
深化机理研究
进一步探讨艾灸百会穴治疗抑 郁症的生物学机制,明确其作
用靶点。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抑郁症 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艾灸治疗 方案。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 疗效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研究方法 • 疗效观察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抑郁症现状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现状
概述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点 ,以及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
现有治疗方法
介绍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心理 治疗等抑郁症治疗手段及其优缺 点。
况。
安全性评价
记录治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不良反应及事件。
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 体研究方法和操作流程 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
不同。
03
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抑郁症状改善
艾灸百会穴治疗后,42例患者的 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30 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2例患者
症状明显减轻。
焦虑症状改善
针对不同病程患者治疗方案优化建议
轻度抑郁
可采用艾灸百会穴为主的治疗方案,辅以心理疏 导和生活方式调整。
中度抑郁
在艾灸治疗基础上,可结合中药治疗和认知行为 疗法,提高疗效。
重度抑郁
艾灸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配合抗抑郁药 物和心理治疗。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
烫伤风险
谢锡亮先生讲施灸的15大要则
![谢锡亮先生讲施灸的15大要则](https://img.taocdn.com/s3/m/bea6a44ccf84b9d528ea7ac0.png)
谢锡亮先生讲施灸的15大要则2011-08-16 16:20:45 作者:艾元堂来源:浏览次数:100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宋,绍熙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通判背痛暴起……即命捣蒜艾,铺四旁、几于满背,迨火尽,肿定。
而医者军中武士,习技粗猛,所灸处大阔,火疮遂大作,不可收敛,不三日竟亡。
“这是滥用灸法的野蛮行为,竟然把病人给活活烧死了。
当然,这致伤人命的惨痛事故,在此之后的800年间,从文献记载中再没有看到直接灸的医疗事故了(在当代的一些医学杂志上,还能看到针刺发生医疗事故的报道,但未见到使用灸法发生事故的消息)。
这就说明,直接灸本身是很安全,不过,安全归安全,并不代表着它没有自身的操作要则。
笔者在多年灸疗实践的基础上,共总结了15条灸疗保健要则。
第一要则:施灸时要安静平和。
不管是医生给患者施灸还是普通人日常自我保健灸,首先要做到专心致志,手眼并用。
施灸的过程切勿掉以轻心,草率从事,防止灸不好,徒伤皮肉。
第二要则:要注意空气冷暖和安全。
施灸时不免要有烟熏和艾味。
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有的人很爱闻,有的人则嫌有气味,因此在避免风吹的条件下,可开窗调换空气,保持清新。
施灸时要脱衣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
尤其在冬季严寒和夏令酷暑之际,更应注意舒适为要。
灸法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
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需事先备妥。
第三要则:要注意灸料的质量。
艾绒之粗细好坏,与施灸关系极大,务必考究。
特别是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最好买成品,久贮之,密藏之。
因艾绒最易受潮,用时晒干,以便点燃。
艾卷要粗大、结实、均匀、保持干燥。
第四要则:必须做到姿势端正。
《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
灸时恐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
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施灸对体位的要求很高。
一般来说,施灸的过程要端身正坐,甚至灸膝以下的时候也要端身正坐。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疗效观察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42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bfcbc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b.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探索个性化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抑郁症症状和病因可能存在差异,未来可以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深入研究作用机制
目前对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未来 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 个方面的变化来揭示其作用机制。
加强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少,未来可 以通过加强临床应用研究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 值。
头晕、恶心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适 当休息,调整艾灸时间和强度。
其他不适
如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必要时就医。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症:对于严重心脏病、高热、昏迷等危重 病症,不宜使用艾灸治疗。
01
02
注意事项
患者在艾灸前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 疲劳。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脑部血液 循环等有关。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 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 作用机制。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抑 郁症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提高 治疗效果,同时为中医治疗抑郁 症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支持。
艾灸百会穴的疗效
艾灸百会穴是一种传统的 中医治疗方法,被认为具 有安神、醒脑、开窍等功 效。
研究意义
通过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 抑郁症的疗效,为临床治 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艾灸百会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
谢锡亮教授直接灸法举隅
![谢锡亮教授直接灸法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88a14d0355270722192ef7bc.png)
谢锡亮教授直接灸法举隅山西省名老中医谢锡亮教授、主任医师,现年83岁,早年亲炙于近代针灸家承淡安先生,行医60余年,以医技精湛、医德高尚载誉三晋大地。
谢老临床擅用直接灸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重视直接灸也叫化脓灸,用精制之药绒(极细艾绒50 g,加白芷2 g、肉桂2 g、细辛2 g、麝香1 g拌匀,密封备用)每天在穴位上施灸,艾壮如小麦、绿豆大小。
根据患者耐受能力决定施灸壮数,一般每穴7~9壮,每壮需燃烧完,不贴淡水膏;或用发泡灸,每穴只灸1壮,艾壮如小麦大小,需燃尽,每3~5日灸1次,待水泡吸收后再灸,痛苦轻,不留瘢痕。
笔者侍诊谢老多年,现举验案数例如下。
1 反复感冒患者,女,42岁,工人,于2007年1月17初诊。
病史:2年以来经常感冒,近1个月加重,合并支气管炎。
临床见咳嗽、痰多,经用抗生素等输液治疗28天,疗效不佳。
刻诊:怕冷,背部发凉,多汗,鼻流清涕,腰背酸困,全身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
诊断为虚寒感冒,合并支气管炎。
治疗用直接灸法,穴取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每穴7壮。
灸治1次后,多汗、鼻流清涕、腰酸困、全身乏力等症状消失;1个月后,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痊愈,停止治疗,正常上班。
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本例病人体质虚寒,滥用抗生素以致体质更加虚寒,经常感冒,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大椎为六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肺俞具有调肺气、清虚热、宣肺、止咳化痰作用;关元补益肾气,鼓舞正气,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足三里健脾胃,疗虚热,强壮全身。
诸穴合用,疗效增强,病遂痊愈。
2 乙型肝炎患者,男,26岁,工人,于2000年6月18日初诊。
病史:1991年因乏力、反复感冒,去医院检查,发现患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曾在多家医院治疗,花费巨资而疗效欠佳。
刻诊:面色青暗、无光泽,巩膜发黄,头发干燥,疲乏,口干,口苦,脱发,急躁易怒,易感冒,腰困,梦多,记忆力减退,小便黄,饮食欠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抑郁症【概说】一、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都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二、沿革(一)《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还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灵枢·本病论》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
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冶疗方药沿用至今。
(三)《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指出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
“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
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
(四)金元时代,开始比较明确地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加以论述。
如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五)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六)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
《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王清任对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作了必要的强调,对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综上可知,郁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
狭义的郁,即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
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证,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
三、讨论范围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
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郁证的病因比较明确,即情志所伤是导致郁证的病因。
而其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是郁证的主要病机所在。
一、病因:(一)情志失调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
若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
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气滞血瘀则为血郁;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久郁伤脾,脾失健运,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食郁、湿郁、痰郁、热郁。
(二)体质因素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刺激,肝郁抑脾,饮食渐减,生化泛源,日久必气血不足,心脾失养,或郁火暗耗营血,阴虚火旺,心病及肾,而致心肾阴虚。
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机:(一)症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郁证成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怀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
肝气郁结,横逆乘土,则出现肝脾失和之证。
肝郁化火,可致心火偏亢。
忧思伤脾,思则气结,既可导致气郁生痰,又可因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或心神失养之证。
更有甚者,肝郁化火,火郁伤阴,心失所养,肾阴被耗,还可出现阴虚火旺或心肾阴虚之证。
(二)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由于本病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机郁滞不畅为先。
气郁则湿不化,湿郁则生痰,而致痰气郁结;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而致血郁,又可进而化火等,但均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
(三)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本病虽以气、血、湿、痰、火、食六郁邪实为主,但病延日久则易由实转虚,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
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综上所述,郁证的病因是情志内伤。
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郁证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
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如《类证治裁·郁证》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诊查要点】一、诊断要点(一)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二)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三)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病证鉴别(一)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二)梅核气与噎膈相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三)郁证中的脏躁一证,需与癫病相鉴别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而癫病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三、相关检查:结合病情需要作相关的检查,无异常发现。
如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需作咽部的检查。
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症状时,可作食道的X线及内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的癔症关系密切,主要需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具有思维障碍、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等的症状,如被控制感、被洞悉感,幻听,原发性妄想等。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一)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
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楚六郁。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辨别证候虚实六郁病变,即气郁、血郁、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
二、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
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
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证好转、痊愈。
三、证治分类(一)肝气郁结证1、症状: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脉: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情志内伤,肝气郁滞,脾胃失和。
3、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主方: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不舒之症。
5、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
6、加减:胁肋胀满疼痛较甚者,可加郁金、青皮、佛手疏肝理气。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法半夏和胃降逆。
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
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茯苓、乌药、白豆蔻健脾除湿,温经止痛。
兼有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当归、丹参、郁金、红花活血化瘀。
(二)气郁化火证1、症状: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兼症: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证机概要:气郁日久,化火薰灼,横逆犯胃。
3、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主方:丹栀逍遥散。
本方由逍遥散加丹皮、栀子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泻肝火的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之症。
5、常用药: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6、加减:热势较甚,口苦、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
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萸(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
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滋阴健脾。
(三)痰气郁结证1、症状: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兼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2、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3、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4、主方:半夏厚朴汤。
本方行气开郁,降逆化痰,自《金匮要略》以来,即将本方作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方剂。
5、常用药: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6、加减:湿郁气滞而兼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栝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入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