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音乐案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泥鳅》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及生活情趣的台湾校园歌曲。歌曲通过对雨后孩子要去捉泥鳅的急切心情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田间嬉戏图。全曲由六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一、三五等单数小节的节奏基本相同,双数小节的节奏略有变化。旋律在逐渐变化中层层递进,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出孩童在田间嬉戏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学生能够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了解其意义。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逐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因而对“捉泥鳅”这一真切的生活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这个学段的歌唱中,注重培养学生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可见,学生能够以自然、欢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是学生在本堂课学习的重点。而学生对于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掌握是一种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教学中解决难点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话题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情境创设,实物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你们玩过捉泥鳅吗?”

老师出示用容器装好的泥鳅,给学生认识一下。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体验一下捉泥鳅的感觉。(配乐《捉泥鳅》,音乐响起时开始捉泥鳅,音乐停止就停止动作。)

“老师小的时候也爱捉泥鳅,捉泥鳅也要懂得方法,通常是用竹篓、勺子或

者手电来捕捉它,特别是在田里捉泥鳅,更有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田间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歌曲情绪。”(老师范唱)

第二环节:歌曲新授

3.歌曲新授。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

(2)二听,“从哪些歌词,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

(3)三听歌曲,“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请大家跟着录音哼一哼。”

(4)学习附点部分的歌唱。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体会在歌曲中的作用。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6)接口唱练习。学生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9)“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10)四四拍表示的意义。

(11)声势练习。“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习。”老师动作讲解。

(12)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习为歌曲伴奏。

(13)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14)老师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习。

学生一听歌曲,并谈谈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地)

学生讨论(“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对捉泥鳅期盼。“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恳求大哥哥带他去捉泥鳅。)

学生三听,并且找出歌曲最后的反复部分,谈反复在此的作用。

学生分句学唱。

学生找出附点节奏,数一数有几个(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学生跟唱。

第三环节:歌曲欣赏

1.“捉完了泥鳅,好累呀!捉泥鳅的小朋友都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我们也休息一下,请听《蓝天白云》,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2.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习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教学点评

本课时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它是学生课堂民主的集中体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索和探讨,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会自主地学习。并且由学生发现难点,从而逐一解决难点。尝试在音乐的人物表演中进行体验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改善方案做出及时地调整。老师根据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随机性,不断生成新的教学,尝试新的活动形式,这也是教学机智的新体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将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