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传统节日为节点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以传统节日为节点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传统节日就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它是我们民族的结晶和宝贵财富。但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和各国文化的交流,西方节日文化日渐东来,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文化心理、审美旨趣和生活方式,因此复兴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传统节日为节点,探讨了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现代意义,反思了现状并提出了保护传统节日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家庭教育
一、传统节日概述
传统节日亦称“岁时节日”,源于古代历法纪年和季节气候的计算排列。这里的“节”正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渐变分成象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积淀广泛深厚。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众多传统节日,很好的诠释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悠久历史。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耀眼的象征符号,它是民族精神的呈现者和传承者,它是炎黄子孙民族的情感寄托,同时又是铸造民族性格,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美德、提升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平台。
二、我国传统节日衰退的原因
(一)西方文化日渐东来,直接影响传统节日的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各种节日日渐东来,直接影响着传统节日,甚至取代了一些节日。在“西风”的强势侵袭下,为赶时髦赶潮流,人们逐渐淡忘本土节日活动或者以强大的娱乐性取代了原有的风味,再加上商家为谋利益迎合大众,绞尽脑汁改变每一个传统的物品来赢取利益。种种内因外因直接导致了具有中国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民俗节日的日渐淡去。
“元宵猜灯谜”、“端午吃粽子”、“七夕乞巧”等都成了闭门过节,酒足饭饱之后就是观看电视晚会。取而代之的是“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情人节比七夕节隆重的多,男男女女都捧花送礼争当情人;圣诞节比元旦过的更热闹,大街上无处不在的圣诞树圣诞老人与数天后的冷清元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部分人盲目追求此类独特的文化情调,把过洋节当作一种时尚,而漠视“中国制造”的“土节”。后果便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本国传统民族节日受到冷落和遗忘。从本质上来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人们对中国文化缺乏认同感,缺少自觉保护意识有一定的关系。
(二)商业社会对传统节日的冲击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随之改善的是人们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商业社会中节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本土味儿,其商业味越来越浓,各大商家为了迎合民众的口味不断挖空心思,在节日礼物、节日布置物品等方面花样层出,令人眼花缭乱。慢慢的节庆就失去了原应有的热闹,到最后传统节日则消失殆尽了,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遇到阻碍,暂停了。(三)各地方的风俗节日特色日益淡薄
“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节雨纷纷”、“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充分展现了前人的西乡情趣和生活画卷,它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感还是展现了各方文化。比如:在春节各地都会燃放烟花爆竹,互拜年,来庆祝新春的到来,人们在其乐融融的喜庆氛围中能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醇厚和美好,感受人间的温情和暖意,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真善美以及和谐的精髓也在其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现在却不再是这样了,人们燃放爆竹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庆祝甚至更原始的为了驱赶“年兽”,他们购买足够多足够贵的爆竹,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等,从表面看是丰富了节日活动,实际上却失去了原有的风土人情味。从一定角度上看,节日中的民间活动及其附带的审美情感、趣味、精神等影响巨大,过传统节日也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保护传统节日的有效途径
(一)从思想上提高民众的文化意识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根基深厚,在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特色文化,比如:舞龙灯、闹灯等这些民俗经久不衰,至今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渐渐被人遗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的思想意识,同时要加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并通过发动民间组织的力量来系统的保护这些文化。
比如:政府机构可以带头学习地方文化,宣传保护地方文化,开展地方风俗节日的举办,通过活动让大家记住。或者通过树立典型、培育传人,开展文化示
范村、示范户评比等方法,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和传承者。并由这些思想上的先进者去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通过民众组织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逐步激发村落民众过自己节日的热情,促进各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二)不断发现和深入挖掘,在创新中传承和发扬
文化积淀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的,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生活的升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保留独特的地方特色,同时还要不断挖掘民俗文化的新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紧跟时代节奏,保持传统性和先进性的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
但并不是完全改变或者全盘否定,而是要“扬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独特的基础上做到创新。
例如:传统的舞龙灯,以往只是一个成年人在过节时的娱乐活动,但现在可以做一下创新,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其中,一是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二是改变形式传承文化。我校的学生板凳龙既是一个较好的传承形式,小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自得其乐。
(三)借助多媒体网络的力量宣传和展示网络传统节日文化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的信息都能在互联网上快速的查看到,因此借助于互联网来传递信息是一个很有效的虚拟的空间途径。
比如:在汶川地震的时候,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国人都不能亲自赶往现场为我们的同胞献上自己的爱心和帮助,于是,网友们就在网上开通了网上祭祀同胞的活动,让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可以参与祭祀活动;而在每年节日来的时候还可以在哪里参与活动等等。
四、结束语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它们形式不同,主题各异,但却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情势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资源,广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因此,要大力发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都需要宣传文化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当然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和知识传播着更应该担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