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理想教育的两点思考——从“我的理想”作业说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理想教育的两点思考——从“我的理想”作业说起

摘要:大学生的理想现状的确不容乐观,这一点已经从一次“我的理想”为题的作业中得到了清楚地反映。现象的背后更对高校的“理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高校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感情因素,消除学生对“理想教育”的认识误区,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自我认可,以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地追求。关键词:大学生;理想教育;思考

一、当今大学生理想追求的状况

一次,笔者在一个文科班和一个工科班布置了“我的理想”作业。“我的理想”作业不设定内容、字数、也不设定任何选项,由学生自由发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在总结大学生活的基础上写这篇作业,最后收集74份。作业中想找一份好工作的有50人,占总人数的67.57%,学生眼中的“好工作”包括部门主管、技术人员、教师、漫画家等职业;期待平凡生活,找一个好老公有4人,占总人数的5.4%;没有任何打算或理想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27.03%,其中有5人表示虽没有明确目标,但期待先在个性方面完善自己。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现代大学生的理想呈现出多元化。首先,理想选择范围多元化。从做企业家到做官,从做技术人员到做教师,从当漫画家到做翻译家。理想选择中既包括了传统行业(教师、公务员),又涉及新兴行业(漫画家、翻译家)。其次,选择理想的理由多样化。比如在“找一份好工作”30人中多倾向于部门主管。但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好工作能够有好多钱而选

择;有的是因为要孝敬父母而选择;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在作业里写到“我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公司主管,不需要奉承其他的人,而且还可以指挥很多人,这样的工作可以满足的我占有欲望。”也有学生对好工作的定义是“找到一个信任我的老板,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二,现代大学生理想的追求目标多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其次的,甚至是完全不考虑的。除了没有理想的部分,其他的学生都强调理想实现后要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在理想的表述后,列出一系列的“支出计划”。比如一位学生的理想是做一名企业家。理想实现后“买三栋别墅,一栋给自己和家人,一栋给爸爸那边的亲人,一栋给妈妈那边的亲人。三栋别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游乐场,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要去周游世界。”

第三,确定理想的过程中感性与理性交织。在上文中笔者提及学生选择理想的理由多样的情况,综合学生的表述的理由还可以发现在对自己未来做出规划时,大学生的考虑因素或者衡量指标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年龄特征——感性与理性并存,从感性向理性过渡。

感性的因素表现在年幼时的梦想对现在理想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好多学生在作业中罗列从小到大的理想。比如一位学生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因为觉得“老师站在讲台上很高,很多人都怕”。但现在,他选择公司主管,选择的理由之一,“主管同样也有教师的感觉,同样可以大嗓门说话,可以站得很高,也会有很多人怕”。感性的一面还表现为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理想定义在钱和权的衡量标准上。

在很多学生眼里“好工作就是钱多的工作”,学生中有人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

理性的一面表现在部分学生在选择理想会考虑自己的性格和专业等因素,并在作业中就自己的理想的实现更设计出细密的近期目标。比如在工科班里有学生写到“在我所学的专业课中绘图是我的强项,所以我要把CAD学好,以后找一份制图的工作。”理性的考虑还表现在责任,在学生选择理想的表述中出现频率较高。部分学生在理想实现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报答父母。“叫家里人能够享儿子的福,后半辈子不再吃苦。”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有好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好的地方是对自己未来有打算的学生占有绝大多数;没有任何打算的只是少数。令人担忧的是在有打算的学生中对理想的误解、误读;而没有理想的大学生中所弥漫的茫然、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消极情绪。

二、大学生理想追求中的问题

在对自己未来有打算的学生中,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公司主管、经理、企业家、公务员等职业。这些职业在学生看来都是有钱或者有权的职业。这是对理想的误解、误读,将钱和权作为衡量理想的标准。这样的结果明显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认为理想就是有利就想、前途就是有钱就图。同时,暴露了在“理想教育”过程中我们过于强调理性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思维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方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虽然理性越来越多地出现他们的思考和行为中,但感性的思维并没有消失。甚

至在现代这样一个什么都将讲求速度、感官刺激的社会中,对感性的事物的敏感、思维中的感性方式仍会在很长时间里占有优势。这就造成学生很容易接受钱和权所营造出“成功人士”的形象,自然会对体现这些“成功人士”成就的钱或权产生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就影响他们对理想的解读。而我们在“理想教育”中对理想的“理想化”、“理论化”和完全的“理性化”,让学生愈发的晕化“钱权式的理想”。似乎你讲得越理性,他们似乎越有理由“落入尘世,回复现实”。这样学生认为“没钱没势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当官吃得好、穿得好、别人都听你的”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是从钱或权的角度出发来解读理想,所以学生在所谓理想实现后就自然更多地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享受生活,追求物质的富有。这又暴露大学生认识不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将自己与社会分离,看不到社会在个人理想的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更看不到社会价值的实现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重要前提。这样的认识导致在实践中对困难的出现缺乏准备和正确地认识,会容易夭折。

与之相对的,在没有理想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对理想的误解、误读。他们的误解首先认为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根本不会实现,是空想,有没有无所谓,随遇而安就行。其次这些学生有这样的质疑:对理想的追求一定会产生幸福感,从而拥有人生的幸福吗?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否定,尤其是以前的痛苦经历的打击之后,彻底否定理想的价值,更不会相信对理想的追求会是向幸福的彼岸。另一种是对别人追求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