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考点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历史重点考点资料

初中中考历史重点考点资料

初中中考历史重点考点资料以下是初中历史中考重点考点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
2. 秦汉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4. 唐代的政治制度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制度
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2. 商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3. 税收制度与国家财政状况
三、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播
1. 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3. 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4. 科举制度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与革命
1. 秦末汉初的黄巾起义
2. 赤眉、绿林、王莽新朝的革命运动
3. 唐末五代的黄巢起义
4. 辛亥革命的起因及影响
五、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 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2. 欧洲新殖民主义的扩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 美国独立战争及其背景和影响
5. 世界著名人物:拿破仑、华盛顿、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等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考的重点考点资料,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只是整体梳理,具体考点还需根据不同年份、省份考试大纲具体分析,以最新考试大纲为准。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全套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全套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全套一、知识概述《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全套》①基本定义:这是一份涵盖初中历史所有重要知识点的总结,类似于一幅历史的“藏宝图”。

②重要程度: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这个知识点全套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宝剑”,助你披荆斩棘,迈向理想高中。

③前置知识:你需要对历史的各个时期、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等有基本认识和理解,以便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这套知识点。

④应用价值: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帮助你在中考历史科目上获得高分,还能让你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加文化底蕴,拓宽视野。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套知识点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各个历史时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

②关联知识:历史知识点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比如某个重大事件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思想潮流,理解这些关联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③重难点分析:一些重要历史时期的特征、关键事件和影响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反复咀嚼和思考。

④考点分析:中考历史常考历史人物、时间、意义、影响等,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三、详细讲解由于历史知识点繁多,这里举一个简单的理论概念类例子来说明。

【理论概念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①概念辨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特征分析:这四大发明对各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③分类说明:每样发明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影响,比如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普及,指南针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改变了战争形态。

④应用范围:这些发明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纸的诞生地》题目内容: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哪里?解题思路:首先要想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然后回忆起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分封制时代的政治制度, 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兴起, 战国时期的兵家学说和百家争鸣, 秦始皇的统一和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的推行中央集权,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等。

2. 世界古代历史
世界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的历史、古希腊的历史、古罗马的历史, 古印度的历史, 古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 古波斯的历史等。

二、近代史
1.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列强入侵,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国共合作和国民党的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

2.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等。

三、现代史
1.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国防和军队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 各地区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等。

2.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作用, 国际环境和资源保护等。

以上是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的总结,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时,可以依据以上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2.文化的诞生和新石器时代
3.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
4.古代文明的发展: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2.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3.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制度
4.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和商业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秦朝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2.汉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3.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辉煌文化
4.儒家、道家、法家的兴起和影响
5.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外来侵略与抗倭斗争
1.蒙古人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辽东抗倭斗争
3.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外来侵略和抗倭斗争
4.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体性抗战和全面胜利
五、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1.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2.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维新的思潮和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南昌起义
3.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游击战争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文化大革命和开放
4.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衰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了解每个朝代的特点以及变迁原因。

2. 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的建立我们将重点学习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以及修建万里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秦朝的特点和意义。

3. 汉朝与三国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西汉与东汉的兴衰,加深对于汉朝统治时期的历史了解。

同时,我们也会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成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 科技发展与农业文明我们将了解古代中国在农业、冶炼、纺织、造纸等方面的技术成就,以及这些技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古代思想家与学派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派,如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家思想等。

三、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1. 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我们将了解近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2. 西方近代政治变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各国宪政制度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3. 近代西方文化思潮与艺术我们将重点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文艺复兴等思潮,探讨西方文化对于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现代中国的崛起与发展1.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以及五四运动等。

2. 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以及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我们将学习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历史课本中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掌握,想在历史中考时取得好,就要认真这门课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1)开始:鸦片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年)、《俄蒙协议》(1912年)、《中俄声明》(1912年)(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初中历史中考知识归纳一、1、唐朝著名的诗人有被推崇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诗作有“诗史”之称。

此外,还有在唐朝走向衰落时期的白居易。

2、唐朝书法成就最高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书法特色被誉为“颜筋柳骨”。

3、盛唐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画圣”,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4、甘肃敦煌的莫高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

其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精美的壁画、彩色塑像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二、简述辽宋“澶渊之盟”的情况:1004年,辽对北宋发动进攻,逼近澶州,威胁东京,宋真宗依寇准劝说勉强亲征,重创辽军。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史
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重要措施
3. 西汉、新莽、东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三国时期的形成和魏、蜀、吴的发展
5.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辉煌成就
6. 五代十国和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7. 南宋、元朝和明朝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 进入近代的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变革
二、现代史
1. 清朝末年的崩溃和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
2.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3. 五四运动的兴起和思想文化变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5. 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的经济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8. 当代和发展挑战
三、世界史
1. 世界的大河流域文明及其交流
2. 埃及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3. 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形成和影响
4.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5.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和启示
6.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8.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重大国际事件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及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年)(1)起步阶段(1840~189年):1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近代企业在中国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这些企业使用机器生产,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对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1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领导的,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到了中国;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的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年):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缓慢地、艰难地向现代化中国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历史中考全面知识点

历史中考全面知识点

历史中考全面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历史中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历史中考知识点就是历史学科里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年代、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就像是历史这张大拼图里重要的小块块。

②重要程度:在学科中那可是核心地位,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

历史是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学科,中考知识点就是精华部分,学好了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

③前置知识:在学习历史中考知识点前,得先有点基本的时间和地理概念。

比如知道世界地图的大概样子,知道公元纪年是怎么回事。

这就像是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

④应用价值:它可不光是为了考试,在生活中了解历史能让我们明白很多事情的根源。

比如知道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根源可能就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我记得有次去博物馆,看到一些文物,用到了那种古代的冶炼技术,我就能联想到历史课上学的某个朝代的科技发展水平,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含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历史中考知识点像一张大网,每个知识点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不同地区国家的历史相互联系交织。

②关联知识:与政治、地理都有联系。

比如说学古代丝绸之路,就跟地理上涉及的路线地区相关,也跟当时的政治交往有关。

这些知识点是互相陪着一起出现在历史大舞台上的。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要看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理解深度。

像近代史中列强侵华,涉及众多条约和事件的时间、影响,又杂又细,这就是难点。

关键点在于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等,就像解一团乱麻一样,得找到线头。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占很重的分量。

考查方式很多,有选择题问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有材料题要求结合史实论述观点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比如说“封建制度”,基本含义是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理解的时候不要和奴隶制等概念搞混了。

②特征分析:封建制度下土地是重要生产资料被地主掌控,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但受地主剥削。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主要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朝制、分封制、科举制、皇帝制等。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术、农耕技术等。

4.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诸子百家、古代学校制度等。

二、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2.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

3.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

4. 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教育运动等。

三、世界史1. 世界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世界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现代等。

2. 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社会主义制等。

3. 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等。

4. 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族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2.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等。

3.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周年考点整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周年考点整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中考历史周年考点一、世界古代史(814)查理大帝逝世1210周年2022年新课标: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法兰克王国建立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王国实力强大,不断扩张封君封臣制(1)概况: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封君封臣制出现。

11 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封君封臣制)在西欧普遍存在(2)内容: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查理曼帝国800 年,查理在罗马加冕称帝,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例题】1.(2023·广东)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

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

据此可知,庄园法庭()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C.加速了市民阶形成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2.牛津大学校徽的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VS ILLVMINATIO MEA(主照亮/启发我)”。

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大学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这说明()A.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C.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D.牛津大学由基督教主持创建【答案】1 D 2 B(1519)麦哲伦船队开始环球航行 505周年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新航路开辟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2)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3)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条件(可能性):(1)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2)中国指南针(罗盘)的传入和欧洲造船技术的重大突破;影响:(1)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世界被发现)【例题】1.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

中考历史时间轴考点

中考历史时间轴考点

中考历史时间轴考点
中考历史时间轴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和事件:
中国古代史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取代石制、骨制农具;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井田制崩溃,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出现;租佃方式出现并逐渐普及。

秦汉时期: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汉武帝改革币制,使用五铢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西晋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北方陷入十六国混战,南方进入东晋南朝时期。

中国近代史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电话传入中国;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现代史部分:
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香港、澳门回归;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青铜器的发展与影响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与西汉盛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晋朝的建立与衰落- 南北朝的更替与文化交流5. 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经济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落-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灭亡2. 中世纪欧洲-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影响-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6. 冷战与当今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以上为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历史中考必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必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必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 篡权夺位的秦始皇3.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4.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5. 汉初和九年之乱6. 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7. 新莽政权的诞生与衰落8. 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和统一9.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及社会状况10. 隋唐的政治制度、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二、近代史1. 宋朝的政治、军事及科技发展2. 元朝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社会状况3. 明朝的政治、军事及经济状况4. 明朝后期的衰落和满清的崛起5. 清朝政治制度及近代的政治变革6. 清朝的文化变革和对现代化的影响7. 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8.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9.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10.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三、现代史1. 国共两党的建立与斗争2.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影响4. 中共领导的北伐战争和国共内战5. 中国抗日战争及对抗日战争后中共和国民党的斗争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解放战争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政治变革9.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中国的影响10. 文化大革命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变革四、世界历史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2. 经济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3. 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 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兴起5.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6. 巴黎和会以及《凡尔赛条约》的签订7.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8. 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9. 古巴导弹危机及冷战的持续10.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上是历史中考必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可以继续深入学习。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在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背诵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2)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结果:1945.10.10签定了《双十协定》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3)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9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准备: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一书。

2、地主阶级——洋务派京师同文馆。

(4)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5)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3、资产阶级(1)资产阶级维新派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②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③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④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⑤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资产阶级革命派①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

⑤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①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尊孔复古政策。

②口号:民主与科学③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作用: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总结一、历史事件1. 确定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主要经过2. 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及意义进行分析二、社会制度1. 了解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2. 了解近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产生3.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制度的发展三、政治思想1. 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2. 了解中国近代的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政治思想四、重大事件1. 了解中国的百家争鸣、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治理、关羽赤壁败走荆州和陆逊火烧赤壁2. 了解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3. 了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经济危机、文化冲突等重大事件五、历史人物1.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孙中山、毛泽东等2. 了解世界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拿破仑、列宁、毛泽东、戈尔巴乔夫等六、文化1. 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文化、传统经济和传统政治2. 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特点、特点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和景点的位置、特点和价值七、地理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2. 了解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3.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八、经济1. 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发展2. 了解中国现代的工业、农业和工商业、金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3. 了解中国的经济特点和经济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九、科技1. 了解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和现代工业和农业2. 了解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3. 了解中国的科技特点和科技环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外交1. 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2. 了解中国的参与国际和地区双边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等3. 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总之,以上是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备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初三历史中考备考策略要回归教材、强化记忆针对二轮中考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归纳。

一轮中考复习两个月时间,二轮中考复习用了一个月,三轮中考复习仅3个周的时间,周期最短,务必在考前克服重资料、轻课本的现象。

一轮中考复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复习后忘掉的情况,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

通过一轮中考复习教材、二轮历史做题训练,学生对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心中有印象,哪些内容测试时有失误,哪些内容还不会,将来可能还考哪些知识,这样带着问题去看书、去中考复习更有针对,从而做到查缺补漏。

但回归教材一定要有计划,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回归课本是减少无故失分的关键。

要认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中考复习时,要注意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自成体系,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接,构建每单元历史知识网络,世界史不同时期、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进行纵横联系,学生在考试答题时,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只要方法科学得当,中考复习效果更理想。

初三一定要查缺补漏、优化答题途径第三轮中考复习是第二轮中考复习的飞跃,中考历史虽然迫在眉睫,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1. 时代背景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约持续了470年,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

-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地位最高的是天子、诸侯和大夫,下面是庶民百姓。

-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 夏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音乐、舞蹈和礼仪方面。

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大约持续了600年,从公元前1600年左右到公元前1046年左右。

-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但比夏朝更为复杂。

-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 商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音乐、舞蹈、宗教和典籍方面。

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大约持续了800年,从公元前1046年左右到公元前256年。

- 周朝有东周、西周两个时期,东周时期的国家很不稳定,西周时期的国家比较稳定。

-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分封制是其主要特点,分为诸侯和藩国。

- 周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 周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音乐、舞蹈、宗教和典籍方面。

2. 人物事件古代嬴政- 秦朝第一位皇帝,采用了中央集权制度。

- 推广法家思想,改革土地制度,统一尺度、币制。

- 兴修大运河,联络南北,统一语言文字。

项羽- 秦汉之际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和革命家。

- 达到垓下之战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和政治最高权力。

- 经历失败后,成为文化英雄和神话人物。

近代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和人民领袖。

- 创立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倡导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 成功领导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中国共产领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

- 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国有化和大跃进等政策,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3. 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大陆和中华民国领土不包括的区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
精品文档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
在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哪些重要的考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中考的考点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一)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意义:
1 / 6
精品文档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二)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改革
(1)措施:政治(略)、经济(略)
(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2 / 6
精品文档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

(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概况: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启示:(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三)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3 / 6
精品文档
(2)表现:持续繁荣。

.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至xx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

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
4 / 6
精品文档
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四)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
5 / 6
精品文档
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学习更多应对中考拿高分的其他课程呢,名师主讲视频课带你冲刺中考~
6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