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能力培养论文
试论俄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试论俄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俄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俄语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学习俄罗斯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在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俄语,提高俄语水平。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课外拓展等方面探讨俄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首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俄语口语和听力训练,结合俄罗斯文化相关的话题,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教师可以以俄罗斯文化为背景,设置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俄罗斯的习俗和风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
例如,通过对俄罗斯节日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传统节日及庆祝方式,与学生一起模仿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
其次,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有力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俄罗斯文化展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俄罗斯文化。
例如,举办俄罗斯民族舞蹈表演,学生可以观赏俄罗斯舞蹈表演,感受俄罗斯人的热情与优美的舞姿,也可以自己学习舞蹈动作,与俄罗斯学生一起舞动。
这样的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移情能力。
此外,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俄语角、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母语为俄语的人交流,了解俄罗斯母语者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俄罗斯旅游,亲身感受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积极与俄罗斯人交流,增加与俄罗斯文化相关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俄语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总之,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课外拓展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俄语,增进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
培养幼儿移情能力的优化策略
培养幼儿移情能力的优化策略摘要:幼儿在成长过程之中身体与心理的变化,是幼儿移情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幼儿教师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宣泄自己内心情绪的渠道,并从容面对成长过程之中的问题,并且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之中,自己独立解决成长过程之中的问题,或者选择与他人共同协作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之中,提升自己的移情能力,这一点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笔者结合幼儿的移情能力养成的现实情况,制定出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的具体方案,为今后幼儿身体与心理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谨以此文为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做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指导。
关键词:培养;幼儿;移情;能力;优化策略前言: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氛围,点燃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并且让幼儿的生活充满阳光,这对于幼儿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当然幼儿在参与游戏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在游戏以及活动之中,逐渐能够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把握与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之中,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为今后幼儿提升自身的移情能力提供有利的借鉴以及建议。
一、移情的内涵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幼儿教师结合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变化,制定出移情能力培养的方案,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移情能力培养的活动之中,幼儿园可以为教师与幼儿安排移情能力培养等的相关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之中,无论是幼儿教师或者幼儿都能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
具体比如,为幼儿安排自然活动、手工制作活动、户外活动,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对于幼儿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放松自己的心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问题并且考虑问题,这就是移情的内涵[1]。
二、移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移情能力的提升,是幼儿心理状态的重要体现,而移情对幼儿发展而言,移情水平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移情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的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移情能够让幼儿逐渐摆脱一种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不良的思想,这一思想对幼儿未来的影响十分深渊,过分的个人主义会让幼儿远离群体,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并且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之中,能够表现的更加收放自如。
简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论文
简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论文简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论文[论文摘要]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沟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
作者对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秽情能力进行了探讨,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取得更大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移情;语用移情;英语教学一、移情的基本概念移情(empathy)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后来,这一概念被应用在心理学中,称作感情移入。
受到美学、心理学中移情说的启示,日本语言学家Kuno于1987年首先把移情用于语言学研究中。
Webster 字典中移情被定义为“分享他人情感或思想的能力”。
何自然教授认为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沟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
移情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情感因素,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Arnold认为移情就是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
简单、通俗地说,移情首先是一个理解的心理过程,消除隔阂.在情感上充分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接受他人的思想,以达到对他人的情感的理解和认同人们在社会中能够和平相处.移情起着重要作用移情既有语用——语言的问题,也有社会——语用问题。
语用——语言方面的移情指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表达用意,以及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语言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关键是说话的人所采取的形式由此,排斥某种言语的形式就等于排斥说这种言语的人为了不造成某种排斥与误区,就需要体验说话者的情感情感的最深入之处就是所谓的“移情”现象。
英语中的语态跟说话人的移情有关。
如:(1)Themanagerhasnotsignedthepapers.经理没有在这些文件上签字。
(2)Thepapershavenotbeensignedbythemanager这些文件还没有经理签字。
在例(1)中,说话者强调“themanager”.情感出发点是经理不认同该合同或者其他原因;在例(2)中.说话者强调“thepapers”.他的情感出发点是文件还没有生效。
试析外语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试析外语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摘要:作为了解目的语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情感态度以及风俗习惯的纽带与桥梁,文化移情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外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广泛关注。
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
文章讨论了移情和文化移情的内涵,随之对于影响文化移情的核心因素做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三种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移情;文化移情;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者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包括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旨在让外语学习者学会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换位思考,客观地看待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理解并认同目的语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实现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共同提高的目的,并且促进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文化移情的内涵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Ruben,1976;SamovarPorter,2001;高永晨,2005;陈二春、袁志明,2008等)展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他们发现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正是文化移情能力。
我国学者高永晨(2005)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化移情能力。
只要揭示出文化移情的心理机制,就能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律。
1.移情的内涵移情研究最早始于德国的美学研究。
1873年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费肖尔(RobertViscker)在其《视觉形成感》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关移情的表述。
他称“移情”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即“把情感渗透进审美对象之中”。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移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理解、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展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文将就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外语教学中应引入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强调的往往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事实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背景。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所属的文化。
大学外语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外语国家的历史、风俗、民俗、宗教、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观看英美电影电视剧、学习英美节庆及传统习俗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大学外语教学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更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地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
大学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各类跨文化交流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英语角交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沟通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技能。
大学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移情能力的评价和考核。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只注重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测试,而忽略了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大学外语教学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将文化移情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可通过开设文化课程、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组织文化交流考察等方式,对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进行考核。
学习的移情能力
学习的移情能力在我们的学习之旅中,有一种能力常常被忽视,但却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想法和经历,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种能力不仅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或技能时,移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授者的意图。
以学习数学为例,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复杂的公式和定理搞得晕头转向。
但如果我们尝试从数学家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们当初是如何发现和推导这些定理的,或许就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的本质。
比如,当我们了解到欧几里得在创建几何体系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思考过程,我们就能更明白那些看似枯燥的几何定义和公理背后所蕴含的智慧。
在语言学习中,移情能力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
当我们阅读一篇外语文章时,如果能够站在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立场上去感受,就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比如,在学习日语时,如果我们了解到日本人注重含蓄和委婉的表达方式,那么在阅读和交流中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真正意图。
移情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学习风格和节奏都有所不同,有的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还有的是动觉学习者。
当我们与同学一起学习时,如果能够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就可以互相借鉴和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对于一个视觉学习者,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他理解复杂的概念;对于一个听觉学习者,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和讲解知识点,让他通过倾听来加深印象。
在团队学习中,移情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团队往往由具有不同性格、能力和背景的成员组成。
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其他成员的困难和需求,就能更好地协作,发挥团队的优势。
比如,在一个小组项目中,有的成员可能擅长数据分析,而有的成员则更擅长文字表达。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研究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文化移情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通过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文化差异,主动接纳和融入他人文化的过程。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移情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途径和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交流和艺术实践是有效的培养途径,而教师的引导和个体的自主学习是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交流,艺术实践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成为一种趋势。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作为美术创作的未来培养对象,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移情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
本文旨在研究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途径和策略,为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创作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文化移情能力的概念和意义文化移情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通过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文化差异,主动接纳和融入他人文化的过程。
文化移情能力是指个体理解、接纳和融入他人文化的能力,包括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态度等方面。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移情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提高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 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多种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理解能力。
学校还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跨文化交流的兴趣。
2. 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培养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与国内外美术院校或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艺术创作交流营、国际比赛或展览等活动。
通过与他国学生和艺术家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国文化,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创作思路。
当代大学生移情能力培养之我见
当代大学生移情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既是高校德育的职责所在,更是现实的需要。
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动机功能和信息功能,特定场合的移情能直接引起人的亲社会行为,移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本文从德育认知的活化、角色采集能力的强化和情境教学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思考。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移情能力大学生一、对现实教育缺陷的反思2020年7月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女生罗卡娜因琐事与该校女生李春霞发生争执,持水果刀刺向李的胸、颈、肩、背及上肢等部位18刀,致李春霞失血性休克,在送往医院途中失血过多不治而亡。
2020年7月28日,湖南长沙某知名高校两毕业生罗吉军、卓科为攫取创业资金劫杀富商。
2020年1月14日四川省绵阳中医高等专科学校一担任班干部的女大学生,因看见同寝室一同学的箱子被人踢坏,顺便警告在场的一位女同学一句“不要故意踢坏别人的东西”,便被同班11名女大学生关在寝室里殴打、强迫脱衣、罚跪唱歌等,折磨达两个小时,致使该女大学生全身多处挫裂伤,左耳鼓膜穿孔,最终致其休克。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20年比2020年增加了54.5%,2020年较之2020年又增加了97.1%,而且这两年仍有增长的趋势。
大学校园里这些鲜血淋淋的暴力事件让我们震惊!虽然这些都是个别极端的例子,但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自私唯我的风气却是相当盛行,茫然的社会责任、淡漠的集体观念和疏远的同学关系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是司空见惯。
大学生一直被视为是最优秀的青少年,他们是父母心中的“成龙成凤”孩子,是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为什么他们却屡屡做出冷漠、无情、攻击、欺骗甚至是谋害他人的行为?同情、协助、分享、捐赠、安慰、合作等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会被他们淡漠和不耻?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事事优先考虑自己,处处以己为重,为什么他们不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识别、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带着这些疑问来反思我们的高校教育:我们在着力培养大学生求职就业技能的同时,是不是忽视了某些同样重要的能力的培养,如大学生的移情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等。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文化移情通俗地说,就是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框,摆脱原来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跨文化交际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移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化移情能力,它是文化沟通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摘要: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他们自觉地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从而取得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文化移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一、引言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正在促进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跨文化交流成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当前,国内外语界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胡文仲、邓炎昌、刘润清、高一虹等,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要教什么,以及如何教的问题,并强调教学中的文化对比,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概念的构建及实际交际能力。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移情能力(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的高度关注,是跨文化交际学从表层研究进入到深层研究的转折点和重要标志。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的关键因素。
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移情,或称同理心,是指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情绪。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互动与沟通,培养良好的情感连接。
尤其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移情能力是他们发展成熟的关键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
移情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移情能力是指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并反映他们的情感、感受和心境。
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敏感、体贴和理解,从而建立更加深入和稳固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移情能力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备移情能力的儿童往往更懂得关心与照顾他人,不会只关注自身的需求和情绪。
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并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受益。
此外,移情能力还有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冲突和困境。
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1. 亲身示范与鼓励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来帮助儿童培养移情能力。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例如,在与他人交谈时给予关注、倾听和理解。
此外,对于儿童积极展现的移情行为,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这种行为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同理心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同理心意识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激发儿童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思考,例如:“你认为他是怎么感受的?”或者“如果你处在他的处境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反映到自己的行为中。
3. 合作与团队活动参与合作与团队活动是培养儿童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需要与他人合作并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通过进行小组游戏、团队项目或者角色扮演等活动,儿童可以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并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化移情,即能够站在他文化的角度,理解、感知并尊重其差异,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深度理解和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这一能力,从而帮助个体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通过深入分析文化移情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本文旨在为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移情能力的定义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简而言之,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有效理解、接纳并适应彼此文化差异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语言层面的交流,更涉及到非语言行为、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多个层面的理解和互动。
而文化移情能力,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它指的是个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主动置身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中,以对方的文化视角来观察、理解和感受事物,进而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要求个体具备跨文化的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及灵活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以及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文化移情能力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
在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往往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具备文化移情能力的人能够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言语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从而避免误解,增进理解。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研究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需要具备更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移情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其涵义、重要性、影响因素、提升方法以及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提升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进而拓展其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研究意义学生文化移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素养,对于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展个人视野,提升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也能帮助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挖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丰富作品内涵,提高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同时也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具备较高的文化移情能力将成为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资本和优势。
探索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正文2.1 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涵义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个体能够理解并且产生共鸣、感同身受的能力。
对于陕西美术专业大学生来说,文化移情能力不仅仅是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到文化的内涵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能力不仅需要对艺术作品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
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
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
一、引言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何自然,何兆熊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广告翻译、社会用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交际领域的语用失误,如郝钦海(2000),张新红(2000),陆建平(20O1),赵湘(2006)等;有些侧重研究称呼语、褒奖行为等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如李悦娥(1998),刘小珊(0o1)等。
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过多,而对于如何解决语用失误的办法研究不够。
本文结合非本族语者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根源,并指出培养语用移情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语用失误1983年Thomas在他的论文“Pragmaitcfailureincrossculturaleommunicali’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
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可以说,某人说了一句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并称其为“语法错误”,因为语法是规定好了的规则(至少是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已经规定好了的)。
可是,我们却不能说某句话的语用之力是“错误的”。
我们只能说这句话没有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不仅为中国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同时也对跨文化交流和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如何有效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研究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路径和方法,为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化移情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文化移情能力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文化元素,以及在交流中表现出尊重、理解和共情的能力。
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和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有助于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其在华学习与生活的适应能力;最后,对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三、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挑战当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培养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高度关注。
许多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中国概况、中华文化等课程,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培养方法需要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另一方面,部分留学生在面对中国文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和抵触心理,需要加以引导和帮助。
四、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一)课堂教学与文化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培养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中国概况等课程,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结合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体验、中国美食文化体验等,使留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加强师生互动与同伴交流师生互动和同伴交流是培养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方法。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该能力的涵义和重要性,以及目前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提高文化移情能力的策略。
本文还结合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发现,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作者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帮助大学外语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促进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移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培养策略、案例分析、研究发现、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必须不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具备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够理解并适应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并且能够表达对这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广泛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目前大学外语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侧重于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训练,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理解偏差和沟通障碍的问题。
研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文化移情能力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问题,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在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而文化移情能力正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关键之一。
通过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和事物,从而增进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包容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不仅带来了多元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也为我国的教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来华留学生在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
因此,培养其文化移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以期为提高其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推动国际教育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文化移情能力是指个体能够理解、接纳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具备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环境,促进其与中国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培养文化移情能力还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国文化,同时学习和借鉴中国优秀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三、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途径1. 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语言有助于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中,应注重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导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社会、风俗习惯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引导留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2.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丰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讲座、座谈会、联谊活动等,让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留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提高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实践锻炼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此外,还可以安排留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游学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 心理辅导与支持针对来华留学生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文化冲突、孤独感等,应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和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文化移情能力是留学生适应新文化环境的关键能力之一,它涉及到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尊重和接纳。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以期为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二、文化移情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文化移情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时,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体验和感受他人文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新文化环境,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具备文化移情能力意味着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规则,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并融入中国社会。
三、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在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全面培养留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其次,缺乏实践机会和文化体验活动,使得留学生在实践中难以真正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此外,缺乏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师也是制约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四、来华留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策略(一)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设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导论等课程,帮助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观。
同时,应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文化体验活动。
(二)提供实践机会高校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志愿者服务、实习等,让留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跨文化交际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情能力的培养
以往有关移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领域、心理咨询以及社会领域。
在道德领域,移情对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情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
在心理咨询领域,移情关系可以看作当事人早期依附关系的投射。
在社会工作领域,移情是对别人情感与想法的觉察、理解、体验以及反应。
迄今为止,在这三个领域中移情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维护个体身心健康领域,移情研究还不是很多。
目前个体心理健康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是运用移情达到心理健康的的价值还没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应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遭遇挫折,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样当我们对别人发生移情时,也会因为理解别人而减少自己的愤怒等情绪。
一、移情的定义
尽管“移情”一词来源于西方的美学,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出现了关于移情的理论。
例如,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忠恕”;朱熹说:“恕,推己以及人也。
”推己以及人就是移情。
可见,我国古代所讲的“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其实就暗含了移情的内涵。
在西方,对移情最早做出系统阐述的则是德国美学家t.李普斯,他在《论移情作用》里说:“审美欣赏的特征在于,在它里面使我感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开来成为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直接体验到的自我。
”李普斯侧重于由我及物,但没有着重分析自然景物对人的情绪的作用。
尽管东西方文化都提到移情理论,但对移情的侧重点在这两种文化中稍有不同。
我国传统文化侧重的是“由我及人”的移情,而西方美学侧重的是“由我及物”的移情。
在心理学领域中,移情的概念最早在1909年由铁钦纳提出,他认为人不仅能看到别人的情感,而且也能用心灵感受到别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为移情。
在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移情称为感情的移入,指的是个体从他人角度出发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想法和认识的心理现象。
综上所述,移情的概念非常复杂,有关移情的定义至今仍存争议。
文中笔者将移情定义为觉察、理解别人感觉和情绪的倾向以及敏感程度。
二、如何增强移情能力
(一)情感分享
建立移情虽然很简单,但并不总是很容易。
研究已经得出,当我们体验别人的经历时,自然做出情感分享反应。
这主要是因为别人的经历无意识地激发了我们大脑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能反应别人大脑细胞的情况。
从婴儿期开始,镜像神经元帮助我们将别人的姿势同化到自己的动力系统,成为分享表象。
我们的神经网络储存并编码这些分享表象,当受到相应的刺激时,我们会无意识地分享别人的情感。
姿势、身体语言以及声调等分享表象形成我们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就像大脑的“硬件”,其他诸如语言等分享表象形成的神经网络就像大脑的“软件”,研究者认为孤独症患者
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形成足够的镜像神经元,因而分享情感能力受到影响。
形成这些产生移情的神经通路,需要我们耐心观察别人:不是用我们学习的理论分析别人,而是要特别注意别人的行为、面部表情、声调以及话语等等,这纯粹是由我们的经验形成的。
这意味着虽然理论对于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必需的,但是要做到移情唯一要做的就是观察别人的行为、姿势、面部表情、说话的声调等等。
(二)自我—他人意识
情感分享在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但是有研究表明:情感分享亦能导致情感枯竭或者生理耗尽。
许多社会工作者对那些需要救济者有很强的情感分享行为,但是往往在摆脱他们的情感困扰时出现问题,因此当他们想要放松时,仍有负担。
这种对别人情感卷入的程度不是建设性的,阻止了建设性的行为反应。
外科医生禁止为那些与之感情卷入过深的人做手术,因为客观性是提供帮助的基础。
这对于那些希望治愈心理困扰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对别人的情感卷入过深时,容易将别人的情感困扰带给自己。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社会工作者应该知道,如果不能区分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那么真正的移情不存在。
自我意识允许我们自己的情感从别人的情感中脱离出来,避免过度情感卷入以及允许我们理智推断别人的心理状态及别人的态度。
换句话说,自我—他人意识就像闸门一样,适当的阻止我们认知与情感之间的自动联结。
如
果社会工作者缺乏自我—他人意识,那么很容易体验求助者的愤怒、绝望以及焦虑等情绪。
没有自我与他人边界的社会工作者不仅容易体验求救者的消极情绪,还可能将自己的情绪投射给别人。
对事实情况的觉察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在情感分享的同时清晰的区分自我与别人。
如果我们确实看清楚了当下情境下发生了什么,我们不仅对别人产生移情,我们也能看清事实:那是别人的伤痛、困惑和失落感,而不是我的。
(三)心理灵活性,自我情感控制
心理灵活性是复杂的认知能力,让我们在接受和拒绝别人观点之间,识别自我与别人之间反复变化。
eisenberg等人将情感控制定义为“开始、避免、抑制、维持的过程或者调节发生,形成,强度的过程或者维持内在情感状态,情绪心理过程,情绪目标,伴随情绪的行为,实现目标的过程。
”
心理灵活性也是有效运用移情的关键成分。
如果我们不开启对别人经历的感受能力,就不能感受别人的感受。
同样,如果不能抑制对别人的感受能力,那么就会感受别人的消极情绪,导致情感枯竭。
自我控制被定义为控制个体想法、情绪以及行为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努力。
因此,大部分理论家强调那些想控制或改变自己行为的人必须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控制行为。
研究表明,自我觉察是控制个体情绪状态的关键。
我们控制情感分享以及达到健康的自我—他人意识状态的关键是觉察别人与
自己的想法或情感。
综上所述,移情对于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社会情感支持、心理咨询、促进亲社会行为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于移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情的影响因素以及认知发展阶段上,对于移情维护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几乎没有,这将为我国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