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其原因分析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b57ca6c26fff705cd170a37.png)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近年来,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居民不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收入越高,消费的商品越多。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希望对你有帮助。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1中国人崇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习惯于存款消费。
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主张超前消费,习惯于贷款去享受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各自在人间的一生。
美国老太太到银行贷款买房,住了30年,最后贷款也还清了,并享受了一辈子的快乐生活。
中国老太太在年轻时,他母亲去世了,为他留下了刚买的房子,让她享受了30年;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套新房。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应该能够大概了解中美消费观念里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新房,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一辈子;中国老太太也有自己的新房住,也能享受人生,不过住的是她母亲的房子。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是自己享受生活,自己管自己,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而中国人崇尚的前人载树,后人乘凉,非常关心自己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为从古自今,美国人相信上帝,认为他会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想有别人的帮助;而中国人尊住祖,认为是祖先给子孙赐福,是祖先在保佑着你,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
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取决于各自不同的伦理亲情于价值观念。
随着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接触与碰撞,中西方也会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对方的优秀文化,中国人在子女留下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而美国人也会更加注重伦理亲情。
议论文西方消费观念篇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自然上升,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此时,为了促进国家和自身的共同发展,正确的消费观就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要有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识,这是必须的。
在消费文化和习惯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何异同?
![在消费文化和习惯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何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a19023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9.png)
在消费文化和习惯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何异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的消费文化和习惯已经越来越相似。
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仍有一些显著的异同。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一、消费观念1.中国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中国人主要注重“节俭”和“存钱”,而现在的中国人越来越愿意“花钱”和“享受生活”。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消费结构上,中国人开始更关注品牌、质量、服务和体验。
2.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开放和交流,西方消费观念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西方人注重个性和独立,而中国人在购买时更考虑社会的影响和他人的看法。
这导致了一些奢侈品牌在中国更容易受到追捧。
二、消费习惯1.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人喜欢煮汤炖菜,并且饮食认为要讲究清淡,避免吃得过于油腻。
不同的区域和民族也有不同的食物和吃法。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更喜欢烤肉、煎炸和沙拉等比较重口味的食物。
2.消费方式的区别中国人在购物时更注重面子和品牌,而西方人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中国人喜欢团购、打折和礼品赠送等各种方式来节省开支,而西方人更经常使用信用卡和网络支付来完成消费。
三、消费基础1.消费群体的构成中国的消费者基础主要由城市居民和富裕阶层组成,而农村地区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占比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基础更广泛,包括中产阶级、低收入阶层和老年人等不同的群体。
2.产品和服务的匮乏由于经济起步较晚并且资源分配不均,中国的某些地区和领域仍存在着消费品的短缺。
例如,在医疗、教育和文化服务等领域的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这些服务成为针对富裕人群的“奢侈品”。
总的来说,在消费文化和习惯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将逐渐趋向多样化和国际化。
中西消费观念研究差异与概念辨析的开题报告
![中西消费观念研究差异与概念辨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425a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0.png)
中西消费观念研究差异与概念辨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消费观念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在中西消费观念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拓展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加强中西方消费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1.探讨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的原因;2.分析中西方消费观念的概念内涵与辨析;3.探索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1.中西方消费观念的差异(包括消费习惯与态度、消费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差异);2.中西方消费观念的概念内涵与辨析(包括“量力而行”、“买一送一”、购买能力、品味等不同消费概念的比较与分析);3.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影响(包括消费市场扩大、文化交流深化、国际合作加强等方面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消费习惯、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比较;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中西方不同文化、性别、年龄层次等人群的消费观念进行调查,并分析问卷结果;3.专家访谈法:对中西方的消费行业、消费者群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中西方消费观念差异的看法和评价。
五、研究意义1.促进中西方消费交流与合作,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2.拓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对消费市场的理性认识;3.丰富和深化中西方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4.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和市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东西方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原因
![东西方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0bbe56ea98271fe910ef9bd.png)
1.东西方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原因(1)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其所在国家文化的影响。
例如,美国文化具有大量消费资源的特征。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为其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
美国消费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特征是:追赶时髦,不仅对商品内在质量要求高,而且喜欢商品的新奇。
追求自然健康,市场上的健康食品、保健饮料、健身器具、旅游物品等成为消费商品中的新宠儿。
追逐个性档次,人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观念进行消费,表现出与众不同,以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对高档商品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从而使一些名牌服饰、手表、珠宝、高档食品等,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注重方便有情趣,根据美国生活节奏快速化的趋势,生产厂商开发产品也越来越注意如何使消费者节约时间。
(2)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是最为剧烈的。
日本消费者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看齐国际标准,新潮商品、新潮购买方式就是典型的代表;储蓄意识保持传统习惯,富裕的日本人仍然坚持勤俭节约,积极储蓄的习惯;购买过程考察严格,在世界市场上有这样的共识:日本消费者最为挑剔;消费目标注重实用,日本的消费者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它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是否能使自己快乐,是否便于使用。
(3)传统文化深层次控制着消费意识。
欧洲文化向来有高消费传统,消费者由于资金雄厚,购买力高,其消费中表现出明显的喜新厌旧、追求时髦的心理特点,从不满足于已有的商品,总是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中挑选和购买新产品。
他们对消费品的心理需求可以概括为:富有营养、方便食用的食品饮料;张扬个性、引领潮流的服装服饰;设计艺术、色彩和谐的家庭陈设;电子科技、张显档次的家用电器;快速便捷、安全实用的交通工具。
2.东西方消费者行为差异的表现消费社会学把消费看作是一种文化系统,即消费文化。
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消费社会学认为,消费受到文化的影响、驱动和制约。
在生活方式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有何差异?
![在生活方式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有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643ba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2.png)
在生活方式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有何差异?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国家的人民依然拥有各自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生活方式领域的差异,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饮食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在餐桌文化上,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团聚和社交活动。
人们喜欢一起分享大盘小菜和热气腾腾的炖菜,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喜欢一人一份,或者在快餐店和餐馆吃饭。
其次,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而另一个国家人更喜欢吃面包和土豆等。
此外,中国人的调味品比较多元化,喜欢加一些酱油、醋、辣椒等调料,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喜欢使用一些香料和奶酪等。
二、住房方面在住房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首先,在住房类型上,中国人喜欢住公寓或者小区,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喜欢住独立的房屋,甚至有一定面积的庭院或花园。
其次,在住房面积上,中国人的住房面积相对较小,可能只有几十平方米,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买大一些的房子。
此外,在住房装饰上,中国人喜欢简约、实用为主,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喜欢装饰豪华、华丽一些。
三、购物方面在购物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差异。
首先,在购物目的上,中国人更多地注重实用性,更倾向于购买便宜而实用的产品,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较高品质的商品。
其次,在购物场所上,中国人更喜欢逛大型商场、超市或者淘宝、拼多多等线上购物平台,而另一个国家的人则更愿意去精品店或者一些小型商家。
此外,在购物方式上,中国人更喜欢线上购物、移动支付等电子化购物方式,相比之下,另一个国家的消费者更喜欢传统的现金支付并且更爱到实体店购物。
四、节日方面在节日方面,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团聚、亲情和友情,民间传统活动如贴春联、烟火、祭祖等春节习俗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传承下来,而另一个国家人则更注重个人的宗教信仰和国家的节日庆典,例如基督教的圣诞节、独立日等重要节日。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差异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7d87f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d.png)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差异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西方的消费观念注重个人价值和独立性,认为个人能
力和选择应该得到尊重和发挥,因此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
而东方的消费观念则更注重群体和社会价值,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2.消费观念:西方消费观念通常鼓励人们追求时尚、品质和享受,
更注重商品的品牌、品质和价格,而不太关注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而东方消费观念则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更注重节约和储蓄,追求实惠和经济实惠。
3.消费方式:西方消费观念通常鼓励人们进行信用卡消费和贷款消
费,而东方消费观念则更注重现金消费和储蓄。
4.消费场所:西方消费观念通常鼓励人们去购物中心、专卖店等商
业场所购物,而东方消费观念则更喜欢在传统市场、百货公司等商业场所购物。
5.消费目的:西方消费观念通常鼓励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个人享受
的消费,而东方消费观念则更注重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消费,如食品、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总之,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场所和消费目的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在世界各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有何不同?
![在世界各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b56ffb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3.png)
在世界各地,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有何不同?消费观念和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就此话题探讨,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阐述。
一、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俭、勤俭持家,人们过年节庆时不断提倡“不乱花钱”;而美国则因为其文化特点,强调个人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因此美国人在购物时往往会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情感价值等方面。
二、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地域因素也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欧洲地区,由于生活成本高和物价昂贵,大多数人更加注重价值和质量,会选择比较实用的产品;而在亚洲地区,人们更加追求品牌、时尚、潮流等,有较高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人们购买力的提高也推动了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社会阶层的区别社会阶层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
上层人士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会选择更高档次的产品和品牌;而底层人群则更注重价格、实用性和经济性。
四、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不同人对同一件商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导致存在种种不同的消费方式。
例如,在购物过程中,有的人更看重实际功能,而有的人更注重商品的形象和感受。
五、新旧时代的差异时代的变迁也意味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会不断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新型消费方式逐渐流行,影响着人们购物习惯和消费方式。
例如,中国的“双11购物狂欢节”就已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购物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线渠道进行消费。
总之,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认真对待、分析、理解人们的消费倾向和行为偏好,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对于国产和进口产品,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市场消费有何不同之处?
![对于国产和进口产品,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市场消费有何不同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5430b1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e.png)
对于国产和进口产品,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市场消费有何不同之处?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下,商品的国界已经被打破,人们可以轻松地在世界各地购买不同国家的产品。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的态度和偏好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
本文将介绍中国和其他国家市场对于国产和进口产品的消费差异。
一、消费心理差异1.中国人更喜欢热乎乎的食品在中国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温度有着明显的偏好,即更喜欢热乎乎的食品。
与此相反,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消费者更喜欢凉爽和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和凉鞋。
2.中国人更倾向于购买国产品牌中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国内品牌,这与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化战略有关。
另一方面,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国产和进口产品并没有特别的偏好。
3.对于奢侈品的消费观念不同在中国,奢侈品一直是消费者们购买的热门产品。
然而,在芬兰,消费者们更愿意投资于功能性更强的产品。
这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们对于奢侈品和消费观念的差异。
二、质量要求差异1.进口产品被认为质量更高中国消费者倾向于认为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比国内产品更好,这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
然而,在一些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日本和德国等制造业大国的产品更为受欢迎。
2.国外消费者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在西方国家,环保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消费者们购买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而在中国,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和重要性还需要提高。
三、价格差异1.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很重要在中国市场中,价格对于消费者的确定消费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比之下,在其他一些地区,消费者更为注重产品的信誉和品牌声誉。
2.不同国家的价格策略不同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不同公司会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例如,一些公司在中国市场中采取“便宜而好”的策略,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更多的是采取高端定制策略。
四、营销策略差异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在不同的市场中,营销策略和推广方式也会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文化有何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文化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c23da3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1.png)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文化有何不同?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文化开始流行于世界各地。
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消费文化却有着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从消费意识、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三个方面,介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消费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消费意识1.中国在中国,人们的消费意识往往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有关。
中国人一般认为节俭是美德,因此在花费上往往会更加谨慎。
此外,有些中国人认为买贵就是买对的,因此并不在意价格因素。
2.美国相比之下,在美国,消费者更注重花费的实用性。
他们会比较重视产品的性价比和质量。
此外,美国的消费市场比较多元化,因此在消费选择上,消费者更加自由。
3.日本在日本,消费者注重产品的美感和品牌效应。
由于日本是一个信仰强烈的国家,因此他们会依据产品的品牌和信仰,来选择自己的消费产品。
二、消费方式1.中国在中国,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线上购物。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技术比较发达,因此线上购物成为了中国消费文化的主流。
除此之外,人们也愿意去购物中心,将购物作为一种娱乐和社交形式来体验。
2.美国在美国,人们还比较喜欢去实体店购物。
这是因为在美国,大型的购物商场和超市更多,因此实体店购物成为了美国消费文化中的经典方式。
3.日本在日本,人们比较注重购物体验的质量,因此会更善于寻找一些特色的购物地点,例如独栋商铺、特色小店和风景优美的商业街等。
此外,在日本,福袋也成为一种特色的消费方式。
三、消费习惯1.中国在中国,人们对于特价和优惠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很多时候,人们会在网上和实体店寻找打折、降价或赠品等形式的优惠。
此外,中国人也比较喜欢饮茶、吃火锅等休闲娱乐式的消费方式。
2.美国在美国,很多人都喜欢购买有品牌的东西,甚至有些人会认为买名牌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此外,美国人比较注重生活品质,愿意花费钱在健身、旅游等消费上。
3.日本在日本,人们对各类爱好比较热衷。
例如,动漫迷、音乐迷、摄影迷等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该国的消费文化与中国有何异同?
![该国的消费文化与中国有何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7c41c0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6.png)
该国的消费文化与中国有何异同?消费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的消费文化也越来越相互影响和渗透。
那么,该国的消费文化与中国有何异同呢?1. 消费主体的差异在该国,消费者的主体以中产阶级为主,他们拥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较高的消费能力。
而在中国,消费者的主体则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群,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特点,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中老年人则更加看重品牌和质量。
2. 消费方式的差异在该国,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实体店之外,网络购物和直播带货成为了更加受欢迎的消费方式。
而中国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上消费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无现金消费和智能支付的普及。
3. 消费观念的差异该国的消费观念主要以实用性和个性化为主,而中国则更加注重品位和品质,同时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升级,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也在逐步得到重视。
4. 品牌文化的差异在该国,品牌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往往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而中国品牌文化则相对较弱,尽管有着许多国民品牌的努力,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有所欠缺。
5. 文化因素的差异最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各自的文化背景差异。
在该国,因为长期处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带有着较为自由和开放的色彩。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延续和发扬,这也反映在了消费文化中,例如春节期间的消费模式和流行文化衍生的产品。
以上就是该国的消费文化与中国之间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通过深入交流和互相学习,两国的消费文化之间也将不断迭代和发展。
东西方消费观
![东西方消费观](https://img.taocdn.com/s3/m/06e6cbd20508763231121268.png)
PART FOUR
四、差异总结
在经济角度上,消费具有双 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现象, 又是一个文化现象。随着现代 文明的进步,中国梦正在路上。 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消费观念 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起到 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西方消费观
演讲人:徐映洁 时间:2018.5.16
成员分工
讲ppt:徐映洁 收集资料: 孙婧文 何欣雨 张思琪 韩鹏郦 王慧儒 选ppt模板:杜宁 朱琳 徐盼盼 组合删减材料、提出大致思路:张雅宁 PPT制作:曾晓涵 柴硕 董小艳 崔航 梅洋、陈爽爽
一、S
二、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对比
PART TWO
二、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对比
故事引入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 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说: “我辛 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还清了。” 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 年,终于 攒够了买房的钱。”
二、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对比
储蓄方 式
理财方 式
保险方 面
子女教 育
消费方 式
储蓄方式
社会原因
美国的工作稳定,人才供需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除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外,失业的风险几乎没
有。
观念原因
西方人重视个人主义,而相对来说东方人注重 集体主义,所以西方人偏向尝试做不同的事情, 活出自我价值。
社会保障体系
美国人的保险意识较强,他们收入的近一半都 交了各种保险,因为有保障,所以他们敢于放 手。
子女教育方面
中国人更愿意在子女身上 花钱,念书要上最好的学校, 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很多家长不仅会提供子女读大 学的费用,还会提供子女出国 留学的费用。而美国的孩子大 多在免费的公立学校接受12年 义务教育
保险方面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习惯和行为的不同点在哪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习惯和行为的不同点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41a7977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1.png)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习惯和行为的不同点在哪里?消费习惯和行为是各个国家乃至各个地区都不同的,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一些国际营销的挑战。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习惯和行为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以节俭为主,尽量保证生活品质的同时,避免浪费和奢侈。
而在西方国家,消费观念较为注重享受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于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观念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消费行为的差异在中国,购买行为多数来自“看到广告或宣传”、“网上购物”、“朋友或家人推荐”。
而在西方国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多来自“商店陈列品”和“产品试用”。
因为中国人普遍心理上喜欢“安全”,更喜欢信任熟人、朋友或家人的推荐,而西方人则更崇尚自我感知和判断。
三、消费频次的差异在中国,消费频次相对西方国家较高,这是因为中国商品价格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
而在西方国家,商品相对较贵,因此消费频次不如中国高。
四、消费方式的差异消费方式的差异也体现了两国消费习惯的不同。
在中国,消费者喜欢实物购物的体验,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廉价。
在西方国家,消费者普遍喜欢在线购物的体验,商家可以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宣传和销售。
五、消费标准的差异消费标准是指消费者对于目前或未来的财务状况的定位,这是区别不同地区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普遍追求自我实现和经济独立,因此消费能力和消费标准不断提高。
而在西方国家,消费标准相对较高,因此消费者对于超过他们的消费能力的商品和服务抱有犹豫的态度。
在总体上,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消费习惯和行为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地区文化、消费观念和传统习俗等因素,仍然会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决策。
因此,企业在设计营销策略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
国内外文化消费差异比较研究
![国内外文化消费差异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517d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4.png)
国内外文化消费差异比较研究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买、参与、欣赏等方式来获取并体验不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消费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既包括消费水平和消费品类的差异,也包括消费习惯和消费态度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文化消费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消费水平与消费品类的差异国内外文化消费的一个明显差异是消费水平的不同。
据统计,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文化消费方面也相对较为节制。
与此相比,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拥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因此能够大量支出用于文化消费。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频繁地参观展览、剧院和音乐会,购买高质量的图书、音乐和电影等文化产品。
此外,国内外文化消费的品类也存在差异。
我国的文化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影、音乐、图书等传统媒体产品上。
而在部分发达国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消费已经开始向数字化、在线和移动化方向发展。
他们更喜欢通过在线平台观看电影和连续剧,通过数字音乐平台听歌,并借助移动应用程序阅读书籍。
因此,国内外文化消费的品类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消费习惯和消费态度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在文化消费的习惯和态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我国,一些消费者更注重实用性,他们更愿意购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产品,如家居摆件、健康保健品等。
而在许多西方国家,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艺术品、收藏品等高雅的文化产品,他们更注重文化产品所具有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此外,国内外消费者对于购买行为的动机也存在差异。
在我国,文化产品的购买行为往往受到社交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可能购买某本畅销书是为了能够与朋友们讨论。
而在某些国家,消费者更注重自我满足和个人享受,购买行为更多地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喜好。
三、原因分析国内外文化消费差异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西方国家经济相对发达,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于文化消费。
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之间,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体现是什么?
![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之间,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体现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b638e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7.png)
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之间,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体现是什么?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是随着时间和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别的。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的不同体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习惯的不同在中国,购买礼物是人们表示关爱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普遍认为礼物应该贵得体面,而不是卖得便宜但失去了精致感。
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礼物通常是观赏性较强的实用品或纪念品,例如餐具、水晶杯或照片相册等。
此外,中国人在购买商品时通常喜欢砍价,认为商品价值应该在购买者和卖家之间进行讨价还价,以获得最优惠的价格。
而在许多西方国家,价格是按照商品标价交易,很少有砍价的习惯。
二、消费信用的认识差异在西方国家,人们常常使用信用卡购物,习惯于“先消费,后付款”的购买方式。
这种习惯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而且提高了金融行业的生产效率。
但在中国,消费信用缺乏相应的认识和预防措施,导致比较严重的透支、欠债和不良信用记录。
这让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文化的积极发展。
三、消费价值观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得许多人过上了比以前更富足的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消费无度、奢侈浪费的现象。
相反,西方国家的消费价值观更加注重实用性、环保性和社会责任。
这表现在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领域,例如绿色消费、公益捐赠和少量多次的购买模式等。
四、消费媒介的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媒介和渠道也在不断变化。
在西方国家,经常使用在线购物、社交媒体和移动支付服务等高科技方式来方便快捷地完成购物消费。
而在中国,手机支付和电商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流行的消费方式。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社交媒体来查看产品评价和推荐,以更加科学和理性地完成购买决策。
总体而言,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峰回路转,有诸多的不同和相似之处,但总体趋势是向着更加高效、实用、绿色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中西消费观念研究差异与概念辨析
![中西消费观念研究差异与概念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16b80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0.png)
中西消费观念研究差异与概念辨析西方消费观念和中国消费观念各有不同,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消费观念是以书院文化和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强调依赖劳动,购物消费主要是实物质量方面的考虑,多以实惠和实用为本,重视具有实际功能的物品。
此外,中国也有看重投资实惠、可持续消费的观念。
西方消费观念来源于政治、宗教等文化,重视消费内涵和审美价值,购买者重视物品的外观、品质和娱乐性,崇尚尊贵和精致的消费。
此外,西方也有看重快乐消费的观念。
从影响消费行为的本质来看,两者都是在寻求快乐和满足感,但中国的消费主要是获取有用物质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结果,而西方更多侧重快乐和审美价值,崇尚高品质、贵气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西方消费观念和中国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重实实在在的物质,一方强调投入满足感和审美价值。
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据审慎消费原则,理性消费,有效利用资源,当好社会责任消费者。
比较中国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以及进一步探究
![比较中国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以及进一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c60d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7.png)
比较中国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以及进一步探究中国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以及进一步探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消费文化差异日趋明显,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方面进一步探究中国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
一、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首要问题之一。
中国的文化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于这些思想,中国的消费文化特色鲜明,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面子文化和点头之交、礼仪文化和礼品文化、银饰文化、红色文化等等。
西方国家多以人文思想为核心,注重个性和自由的维护,在消费文化方面,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西方人在购物时注重品质、品牌和美好感受等。
二、消费观念中国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是“越便宜越好”,在消费时以省钱、实惠为主要目的。
而西方则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心理需求,在购买商品时会选择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消费行为在消费行为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消费行为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或者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而西方则更多地注重平日生活的品质,日常消费更加规律、有条不紊。
此外,西方的消费行为更加注重自主选择和个性化消费,更加强调个人的质量和享受,而中国更多地居于群体消费状态。
此外,西方国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需求也有不同的诉求。
总的来说,中国虽然逐渐意识到了消费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但相对于西方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需要加强对消费品质、品牌的认知,让国人在理性消费的同时体验到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而西方国家也可以学习中国的面子文化、礼仪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借鉴其传承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方法,以更好的利用传统文化推动时代进步的发展。
总之,消费文化是中国和西方国家都需要着重发展的领域,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升我们的消费素质和消费能力,推动当前全球消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业和消费文化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业和消费文化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6dfef21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9.png)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业和消费文化有何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商业和消费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
尽管如此,各国之间仍有着各自独特的商业和消费文化。
下面将从一些方面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业和消费文化有何不同。
1.消费观念不同中国的消费观念主要体现在攀比心理和面子文化上。
许多中国人乐于炫耀自己消费的高档品牌和奢侈品,而忽略了实际的需求和个人财务状况。
同时,在中国,年轻人追求新潮时尚,购买名牌产品是展示自己时尚和个性的必备条件。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消费观念更偏向实用主义。
德国人以保守著称,偏爱功能性良好的实用产品。
而美国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选择,消费观念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2. 生活方式不同中国的商业和消费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街头巷尾常见的中式建筑、红色商标、大众饮食和文化活动,都与东方文化传统相关。
此外,中国人重视亲情和人情关系,很多商业活动都与人际关系有关。
许多商家通过门面效应和实体店的客户关系管理来推销产品。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商业和消费文化更为现代化和消费者主导。
他们更倾向于网购,注重方便、多样和快速的消费体验。
现代型商超、购物中心、自助餐厅等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舒适、方便的购物环境。
3. 信任度不同中国的商业和消费文化缺乏信任,这与社会信任机制和监管紧密相关。
由于假货、欺诈和侵权等情况的频繁发生,消费者往往对商家的诚信度存疑,常常需要通过担保、第三方评价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商业和消费文化更加注重诚信和公平竞争。
消费者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同时监管机制也更为完善。
商家往往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商业和消费文化是国际性的,但各国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各国文化,认识不同国家的商业和消费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跨国商务交易和文化交流,推动和促进各国之间经济的互利共赢和文明交融。
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倾向和消费方式有何不同?
![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倾向和消费方式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54ef48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b.png)
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倾向和消费方式有何不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消费市场,中美两国的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
这不仅涉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观念,还涉及到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美两国的消费者倾向和消费方式的不同点的具体情况。
一、消费者的消费倾向1. 中美两国的消费倾向相差很大中美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消费者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耐用性较强的产品,尤其是在极端的经济环境下,比如当前的疫情,中国消费者更偏向购买必需品和价格相对较低的消费品。
当然,事实上,随着年轻一代的兴起,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品的品质和品牌,这也造成了一种品牌回归的趋势。
而美国消费者注重品质和舒适感,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这也决定了美国消费者常常愿意花更高的价钱去购买更好的产品。
2. 文化因素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消费文化是中美两国消费者差异最为明显的一点。
中华文化鼓励勤俭节约、讲究通情达理、胸怀天地;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价值、竞争优势、自由、独立和进取心。
因此,在消费倾向方面,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影响。
在中国,人们通过节省来累积财富,便于财富的传承和保存。
但是在美国,人们更强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并且不会放弃机会体验高品质的生活。
因此,美国人更愿意去花钱购买高品质、舒适的产品和服务。
二、消费方式的不同1. 中国消费者喜爱线下购物尽管电子商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中国消费者仍然更偏向于线下购物。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所决定的。
与美国消费者常常用信用卡支付不同,中国消费者更爱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
这种支付方式不仅方便,还更加安全,这也成为了中国消费者线下消费的一种主流方式。
2. 美国消费者更喜欢线上购物美国的消费市场发达,以至于美国消费者拥有很多购物渠道,其中包括线上购物。
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美国消费者买到了全世界各地的商品,这大大丰富了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原因分析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f84802763231126edb1145.png)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原因 分析
目录:
1、消费观念定义 2、消费观念的演变 3、东西消费观的不同之处 4、不同消费观念的原因分析 5、思考与总结
消费观念定义:
所谓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 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 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 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 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 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 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 ,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 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
思考与总结:
对于消费、金钱的不同观念还有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 的性格心理不同,有些人就是喜欢存钱,喜欢看着存折上 钱数目的增长。而另一些人就是舍得花钱,不在乎花明天 的钱。这些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养成一 个良好的消费观念。 我们作为学生的身份,在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的情况下 ,是不太适宜提超前消费的,自然学业贷款除外,还是应 该采取比较保守一些的消费观念,有一些钱还是可以选择 存起来也可以作为日后进修的后盾,如果成年以后,有一 定投资知识和理念, 总之,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消费观 念带来不同的影响,没有绝对的好坏(理性的消费观念), 要看到这也是一种个人的选择。
对比同样结果,表面上看,中国老太婆是不会享受生 活,在陋室中苦熬一辈子,但实际上,她是在理想中生活 ,无需像机器一样拼命赚钱,虽苦犹甜。美国老太婆是在 压力下生活,看起来生活得舒服,其实要时刻担心受怕, 因为她要担心是否失业、经济来源是否一直稳定不变等问 题。 应该说,中国传统有传统的好,西方现代有现代的 不好。而不是凡传统的都不好,凡现代的都好。
不同国家的消费观念是否一致?
![不同国家的消费观念是否一致?](https://img.taocdn.com/s3/m/343fe3c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3.png)
不同国家的消费观念是否一致?消费观念是随着国家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的。
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因为比较讲究素质生活,追求品质和新颖的消费方式;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必需品的满足,往往更为实际。
一、消费观念受文化传统影响较大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欧洲,点餐时通常需要先品尝几口才能决定是否买单,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而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中国,就会有很多规矩,如叉子不要插在饭团中,筷子不要直着插在饭中等等,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礼仪习惯。
二、消费观念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消费观念也有所不同。
在发达国家,生活品质和个人需求的提高是主导因素。
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人群对消费的追求,更多的是实用和功能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也在逐步的上升,个人的追求也会更多地向舒适和豪华方向靠拢。
三、消费观念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视个性的表达和自我实现,因此在消费领域也会反映出来。
例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通过搭配和衣物个性化设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品味。
四、不同地域的消费商业模式的差异发达国家的消费商业模式多样化,特别是线上消费正在兴起,极大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
而在发展中国家,线下实体店仍然是主流。
例如,在印度地区,由于物流和服务瓶颈,物流成本很高,线下购物市场十分活跃。
相反,在欧美国家,由于电商的发展,线下销售市场正在萎缩。
五、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的消费观念存在异同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文化背景存在不同,也会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习惯。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饮食文化多元,人们喜欢品尝各种口味的美食;而北方则更加重视口感和健康因素。
综上所述,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消费者的个人诉求却是普遍的。
消费者倾向于更加舒适,豪华和个性化,商家也在通过不同的消费方式不断推出更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商品,只有商家能够不断的创新和调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消费观念的不同及原因分析组长:组员:摘要:中西方的消费观差异如何产生,就其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消费观差异一、研究背景: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中西方的观念有了一定的差异。
二、研究目的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三、研究过程1、收集资料2、分析资料;讨论内容4、专项论文四、研究内容消费观念定义:所谓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等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的演变: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在这个时代,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低,消费者只是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
因此,产品的“好”与“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刚刚启动,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都很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极大,因而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及欲望并不受到生产者的重视,在生产者看来,只要他们产品的价格能够被市场接受,无论多少产品都能卖出去,根本不用担心消费者会有其他额外要求,因而生产者只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力求产品标准化,提高效率,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以获取利润,形成了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即“产品导向阶段”。
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这个时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宁愿花高一点的价钱去购买质量较高和比较新型的产品。
“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成为人们消费观念首先或主要的内容。
因此,“喜欢”与“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购买标准。
对生产者来讲,生产再多产品也能卖出去的好时光已经渐渐消逝。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迅速提高,这就使大量产品充斥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买卖双方的位置也因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状态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成了买方市场。
买什么、买谁的、买多少都是由消费者在更大的选择范围中作出决策。
所以,生产者的工作重点乃是用尽一切手段去刺激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使公司现成的产品能尽快地大量推销出去,成为“销售导向”阶段。
他们花大力气成立专门的销售部门,或者不惜让批发商、零售商们分享利润,使用各种推销和促销手段,如广告、打折、赠送礼品、推销员上门游说等,来达到目的:实现最大的销售量。
至于产品是否真正符合消费者需要,消费者买后是否会后悔或觉得上当,则不予太多考虑。
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多样化,消费层次也越来越高了,生产者眼光也开始由生产向市场转移,在“销售导向”阶段,尽管生产者对消费者不得不刮目相看,敬若上宾,但由于这种急迫的强销心理,对消费者内心更为深层的需求还是处于一种漠然和忽视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属于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消费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
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
此时,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变得江河日下,一个空前严峻的课题摆到了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面前:那就是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消费者却变得越来越挑剔。
产品的卖方不仅必须使其商品具有竞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规划自身的经营活动,生产出符合人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激起和满足顾客的欲望,把顾客作为整个市场活动的起点和中心,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了顾客。
市场由“销售导向”阶段转化为“需求导向”阶段,形成了一种“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可见,消费观念与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是相互吻合的,需求导致生产,生产促进需求,两者随着人性需求的梯级式的变化而不断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和发展。
东西消费观的不同之处: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
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还清了。
”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
”这个故事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超前消费,享受人生;中国人辛苦一辈子,却不懂享受或者来不及享受。
其实,这种比较是不确的,因为这种比较忽略了故事的前传和续集。
续集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之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得去贷款买房了。
”因为母亲住了30年的房子早已陈旧了。
而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之后,她的子女会说:“母亲真好,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
”他们住进母亲没来得及享用的新房,所以也没必要急着再买房。
前传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年轻时,母亲去世了,留给她的房也是用贷款买的,也已经住了30年,太旧了,所以她那时就只好设法贷款买房。
她会想:我先贷款住上新房再说,至于我的孩子,成年后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吧,说法像我的母亲待我一样。
中国老太太年轻时,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同样是辛苦了一辈子,临死前买下了房子,留给了她。
她在送走母亲后会说:母亲如此待我,我唯一能报答母亲的,就是将来也给我的孩子攒下一笔买房的钱。
完整的故事就是这样。
美国老太太用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也有新房住,只是住的是母亲留下的房子。
从祖孙三代的连续性来看,美国人的三代是“自己管好自己”,中国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于是,美国人在用餐前要祷告:“感谢主,赐我衣、赐我食”。
中国人用餐前,会在祖先灵位前点一炷香烧几张纸,祈求祖先赐福。
的确,中、美两国的两种典型的消费方式,很难说哪一种更优、哪一种为劣。
只要不割断历史,不数典忘祖,“自己管自己”也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好,一套房子就是一套房子,其利用价值也就是管一代人,彼此、彼此。
只要各自固守着各自的传统,井水不犯河水,麻烦并不存在。
问题是现在国门洞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在我们这一方,由于长期禁锢得紧,一旦开放就难免“矫枉过正”,一代新潮的青年率先学习美国人的“超前消费”,住着父母留下的房子,却把自己赚的钱(自己赚的还不够,还到父母身上榨取)都用到其它各种时尚的消费去了。
如此一来,以上这故事前后传承的“链条”就可能发生断裂,以后他们的子女买房多半就得靠自己去了。
这一代青年占据了父母留下的财富,又切断了本该由他们输送给下一代的资源,遂使当下的消费观整个地失衡,财富世系中的分配秩序也将出现紊乱。
此外,又有社会学家孙立平分析,当前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失业群体,即“待业青年”,这个群体的人数有可能上升为我国失业群体的主体。
这个群体在经济上主要依靠父母,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啃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母的老去,他们所依赖的经济来源正在失去,“啃老”的条件越来越差。
显然,这部分人今天坐享父母留下的经济成果,却不具备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经济支持的能力。
目前的父亲们还有余力帮自己的孩子一把,但是替这一代安排了,再下一代怎么办呢?平衡已经打破,薪火行将断绝,真正需要担负开拓重任的还是未来的第三代、第四代。
照这趋势看,今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恐怕早晚也会走到美国人的路子上去。
作为老一辈,对这种世事变迁也只能表示无奈,道是“眼不见为净”了。
再回到故事本身,虽然这个故事反映了东西方消费理念问题,但如果就这个故事就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更不应该,因为传统与现代的比较中,并不是一味地好与坏的问题。
单单从两个老太太的个人生活来说吧,排除贷款买房子和为买房子存款两种行为的物价涨跌、货币增贬值问题,中国老太婆存钱买房子(之前她肯定有房子住),攒钱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并且没有还贷的压力,攒足钱就买,攒不够就不买;而且最为主要的,手头上有钱,可以应付各种意外疾病和事故,解自己和亲人的燃眉之急。
而同时,美国老太婆虽然提前住在新房子里,但她要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按时还贷款和利息,月月都有压力,除了基本生活外,不但没有节余,而且一旦失业将因还不起房贷而痛失住房,就更谈不上碰到疾病和意外了。
对比同样结果,表面上看,中国老太婆是不会享受生活,在陋室中苦熬一辈子,但实际上,她是在理想中生活,无需像机器一样拼命赚钱,虽苦犹甜。
美国老太婆是在压力下生活,看起来生活得舒服,其实要时刻担心受怕,因为她要担心是否失业、经济来源是否一直稳定不变等问题。
应该说,中国传统有传统的好,西方现代有现代的不好。
而不是凡传统的都不好,凡现代的都好。
不同消费观念的原因分析:在报告中主要关注了整个东西方社会,其实主要是以中美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消费观念上的区别来说明。
东方人以中国为例,总的来说,中国人一向有存钱的概念,这一点主要追溯到古代中国是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因此,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气候的不稳定和突变因素,所以必定是将余粮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并且中国社会也一向是自给自足的一种形态,自然也是要储存起来了。
所以,中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大概就一直被灌输这样一种概念——有钱就要存起来,也有很多人听过伊索寓言中里蟋蟀和蚂蚁的故事,也听过很多中奖的人(当然这里说的以孩子为多)说“这些钱要去存起来”。
而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也是以节俭为美德的,也就是很多东方人用钱、对于金钱的概念。
用一个字来概括“存”。
反观欧美人,包括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等,发现一个现象,那里的人都敢于花钱,而其中好象又以移民国家为甚。
曾经在澳大利亚听过这种说法,那里有很多的薪资都是周薪,是不是一听到有一种给小孩子发零用钱的感觉,而当地的以年轻人为主,有些人拿了工资那晚就去疯狂消费玩乐,然后到第二周发薪日前的几天,晚上只好待在家里,因为没钱了。
这个的确和中国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当然我也不是说要提倡这种做法,毕竟我觉得不足取,而且比较极端。
那如果用其他例子来说,比较典型的就是是否敢于花明天的钱,说白一点,也就是贷款问题。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贷款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不能不说和中国人一贯的观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