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人的幸福生活【欧越移民网新加坡编辑部孟媛2014-9-4】

合集下载

国外也兴“常回家看看”在新加坡与父母同住可获津贴

国外也兴“常回家看看”在新加坡与父母同住可获津贴

国外也兴“常回家看看”在新加坡与父母同住可获津贴从7月1日起,我国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

从今往后,“常回家看看”不再只是一句关于孝道的道德宣传标语,更成为一条法律规定。

正是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江苏无锡北塘区法院在7月1日上午对一起老人诉请女儿“常回家看看”的案件作出了此类案例的全国首例判决。

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

为了让子女“常回家看看”,作出了许多很有借鉴意义的规定。

1 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

日本老人与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至今还存在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

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日本是一个较典型的“男子中心主义”社会,妇女一直是赡养照顾老人的重要力量。

但在上世纪70年代,在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迅猛冲击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了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家庭的“空巢”现象十分严重。

于是,伦理学家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会凉为标准。

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够方便照顾长辈。

后来,有人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最近为“一碗汤”距离,最远为“一炷香”时间。

正是由于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的距离不远,从而保障了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

如今,这一口号还被运用到楼市设计中,将适于年轻人居住的户型和适于老年人居住的户型结合到一个小区内,从而使“一碗汤距离”的小区成为人们居住的最佳地点。

2 新加坡:与父母同住可获津贴1995年,新加坡国会通过《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

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在新加坡,老年人不仅不是家庭的负担,相反还是家庭的宝贵财富。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有一种情感叫乡愁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有一种情感叫乡愁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有一种情感叫乡愁乡愁,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曾经生活在故乡的人们离开了家乡,心中便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深刻而难以忘怀。

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个华人夫妇的故事,他们移民到了新加坡,却永远忘不了自己的故乡,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乡愁。

这对华人夫妇名叫李宁和王丽,他们出生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他们有着深厚的乡土情怀,热爱着自己的故乡。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在十年前选择移民到了新加坡。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感到陌生,但他们依然努力适应着这里的一切。

无论他们在新加坡怎样努力地生活和工作,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却始终挥之不去。

李宁和王丽在新加坡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有着一对可爱的孩子。

他们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

他们深知教育孩子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所以,他们在家里尽可能地保留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希望让孩子们牢记自己的根。

尽管他们在新加坡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却愈发强烈。

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在家中举行一场盛大的团聚,尽管无法和家人亲自相聚,但他们会尽量模仿故乡的传统习俗,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让他们了解过去的生活。

他们还特意选择了一个住处,离新加坡的唐人街非常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唐人街感受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气氛。

他们会带着孩子品尝美味的中国菜肴,欣赏精美的中国工艺品,甚至会参加一些传统的庙会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

尽管他们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年,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故乡的思念。

每当他们感到孤独、困惑的时候,他们就会拉起窗帘,望着夜空中的明月,抬头看看自己的家,回想起故乡的美好,这样的时刻,他们总是觉得特别温暖。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李宁和王丽也在不断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但面对乡愁,他们依然感到无力。

他们曾经参加过一些当地的华人社团活动,结识了一些亲人朋友,但心底的那份乡愁依然挥之不去。

或许,在异国他乡,乡愁是他们最深刻的情感,是他们无法逾越的一道沟壑。

新加坡老龄工作考察报告

新加坡老龄工作考察报告

新加坡老龄工作考察报告来源: 全国老龄办赴新加坡考察团时间: 2011-08-09根据工作安排,2011年5月30日至6月3日,由全国老龄办一行3人组成的老龄工作考察组,对新加坡老龄工作机构、养老保障及养老服务等有关情况进行考察。

期间,考察组同志与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卫生部、人民协会、活跃乐龄理事会、活力中心的官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实地参观了德教太和观、快乐学堂、汤申健身俱乐部等养老慈善服务机构和老年文化活动场所。

这次考察学习的特点是公务活动安排饱满,时间紧凑,考察内容与老龄工作实际结合紧密,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考察学习,对新加坡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龄机构建设、养老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有了初步了解,感到收获很大。

考察情况及建议如下: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总面积710平方公里。

新加坡虽然是个袖珍国家,但人口密度很高,平均每平方公里7000余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新加坡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初步报告,新加坡人口首次突破500万大关,达到508万,其中公民人数为323万、永久居民54万,其余约131万是非居民。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3.4万,占14%。

新加坡以华人为主,华人约占总人口的74.2%、马来人占13.5%、印度人占9.2%。

新加坡在2000年进入老年型社会,开始了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

据联合国的预测,新加坡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2000-2050年,新加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10.6%迅速上升到2020年的26.5%,届时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为老年人口。

到2030年,将有三分之一的人为老年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35.6%。

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39.6%,50年间,新加坡老龄化水平快速增长29个百分点,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人口老龄化时间短、速度快、高龄化的显著特征给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文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文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文英文回答:The Path to a Fulfilling Life for Senior Citizens。

As we age,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ensure our well-being and happiness. Senior citizens have a wealth of experience and wisdom to share, and they deserve to live their best years with dignity and purpose. Achieving happiness in old age requir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hat encompasses physical, emotional, and social well-being.Physical Well-being。

Maintaining a healthy and active lifestyle is crucial for seniors' physical well-being. Regular exercise helps strengthen muscles, improve balance, and reduce the risk of falls. A balanced diet rich in fruits, vegetables, and whole grains provides essential nutrients and supports overall health. Adequate sleep is vital for physical andcognitive rejuvenation, promoting restful nights and enhanced daytime function.Emotional Well-being。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文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文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作文爷爷奶奶的幸福生活太阳公公刚一下班,我们就吃好晚饭。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要开始他们的幸福生活了。

瞧~我的爷爷奶奶忙活开了。

奶奶一身“俏丽”的广场舞打扮正准备出门和她的老姐妹们排练舞蹈。

自从社区里的舞蹈房建好后,晚上和周末,在家里我就见不到奶奶的人影儿了。

白天只要一有空儿,奶奶不是谈论着她的节目什么时候要表演,就是在和她的老姐妹们探讨舞蹈的动作,每天精神抖擞,忙得不亦乐乎。

奶奶的广场舞还参加了社区的舞蹈比赛呢,别看那些演员们都年过六七旬了,跳起舞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居然得了第一名,听说这次又要代表社区参加区级比赛呢,我祝愿奶奶的舞蹈能跳向全国,跳到天安门广场。

再看我爷爷,整天乐呵呵,不是给他的老伙伴们说养生,就是说保健。

偶尔还在社区里听听合肥的“小倒戏”。

这不,今天晚上是爷爷的专场讲座《老人锻炼应该注意的事项》。

偷偷和你们说一下,爷爷干了“赤脚医生”几十年呢。

恰巧今晚我的作业做完了,我死磨硬缠,妈妈答应我和去听爷爷的讲座。

到了现场,只见爷爷奶奶们早早地来到了老年人活动1中心,我的爷爷端坐在主席台前,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讲座。

嗨~只见听讲座的爷爷奶奶们频频点头。

讲座结束后,爷爷还沉浸在其中呢,好不开心啊~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听我爸爸说,刚拆迁那会儿,爷爷奶奶大部分时间都是木然地坐在电视机前,自从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成后,整个人都变了。

爷爷经常在家里说:“社区里的配套越来越好,政府的民生工程深得人心。

”爷爷奶奶的幸福生活每天都这样演绎着篇二:家保员的幸福生活征文家保员让我远离病痛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人越来越多,这四种病均占据医疗资源和治疗费用的大部分,且由于防治慢性病的知识缺乏,使得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为此,北京市开始推行“家庭保健员计划”,使慢性病家庭中的某一成员掌握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承担起家庭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督促家庭成员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我于2004年来到新加坡居住,在这⾥结识了许多“乐龄⼈⼠”,他们的⽣活态度,如新加坡常年翠绿的植物⼀样,富有活⼒!他们的好⼼情,也时时感染着我! 新加坡是⼈⼝⽼化最快的国家之⼀。

据统计,⽬前在新加坡,每14个⼈当中就有⼀名是60岁以上的⽼⼈;⽽到了2030年,新加坡每4个公民中,就会有⼀个超过60岁的⼈。

孩⼦长⼤成家,纷纷离巢,各⾃为⽣活打拼,只留下⽼⼈空守旧巢。

您或许以为,孤单和⽆奈是⼤多数⽼⼈的⽣活写照。

其实不然,新加坡⽼⼈的晚年⽣活⼀般都很积极,也很快乐。

幸福⽣活的“乐龄⼈⼠” 75岁的黄先⽣早年从事钟表⽣意,常在⽂莱、印尼、泰国、越南等地奔波,那时候,兵慌马乱,有⼏次简直是死⾥逃⽣。

⽤他⾃⼰的话说,是福⼤命⼤,冥冥之中有贵⼈相助,他才能活到今天。

因为经历过⼤起⼤落和⽣死考验,所以他更加珍视⾃⼰现在的家庭⽣活。

⾃结婚后,妻⼦就辞去了⼯作,安⼼在家相夫教⼦。

夫妻俩省吃俭⽤,却不惜代价让⼉⼥们接受的教育。

他们有两个⼉⼦、⼀个⼥⼉。

两个⼉⼦都是留洋博⼠。

⼤⼉⼦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从事电脑业;⼩⼉⼦从澳⼤利亚回国后,在⾦融业⼯作;⼥⼉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

让黄先⽣和妻⼦⼗分欣慰的,不是⼉⼥们的事业有成,⽽是孩⼦们都懂得感恩,⾮常孝顺。

星期天,⼉⼦和⼥⼉都会回家看看。

但他们却不像我们中国⼦⼥那样,由爱⼈陪同、领着孩⼦,赶回家吃爸爸妈妈做的⼀桌好饭,⽽是三个⼦⼥轮流把⽗母带出去吃饭,哪家酒店有名就去哪家。

这些年来,孩⼦们带着⽼两⼝⼏乎吃遍了新加坡所有的名店。

兄弟俩还给⽼爸买了⼀辆跑车,让他没事⼉时带着⽼妈到处兜风。

因此,哪⾥有演出,哪⾥有最时尚的东西,这⽼两⼝⼀定会在第⼀时间内知道。

平时,黄先⽣的爱好就是养热带鱼,鱼⼉是他的好朋友。

黄先⽣说他喜欢这些⼀天到晚游泳的鱼,喜欢和这些鲜活的⼩⽣命相处,喜欢看它们从容地前进、优雅地转⾝。

看着鱼⼉⽆忧⽆虑的样⼦,⾃⼰也会快活起来。

黄先⽣的妻⼦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和旅游,多年来,她还⼀直保持这个习惯。

新加坡 老人自己养自己

新加坡 老人自己养自己

新加坡老人自己养自己
泽拉图
【期刊名称】《乐活老年》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与大部分国家的养老金制度不同,新加坡养老制度不是年轻人养老人,而是“自己养自己”。

在新加坡,政府设定了一种强制的“中央公积金”,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在公积金账户存钱,现行的公积金缴费率为工资的35%,雇员分担20%,雇主分担15%。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泽拉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3.392
【相关文献】
1.浅析新加坡的老人问题及政府对策 [J], 周素勤;杨值珍
2.阳光与烛光的映照,心灵与生灵的对话--解读新加坡女作家蓉子的"老人题材"作品[J], 钱虹
3.让每个贫困老人都老有所养——太康县政协助推“五养模式”深入开展,破解特困老人脱贫难题 [J], 刘儒飞
4.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老人问题 [J], 曹云华
5.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情况的调查 [J], 张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头的幸福生活

老头的幸福生活

老头的幸福生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很多人都在追逐着名利和财富,却忽略了生活中最简单的幸福。

然而,有一群人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他们就是那些老头们。

老头们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他们可能没有豪宅和名车,但他们拥有的是岁月的沉淀和心灵的宁静。

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去公园散步,和朋友们一起喝茶聊天,享受着悠闲的生活。

他们或许没有繁华的社交圈子,但他们有的是老伴的陪伴和家人的关爱。

他们或许没有高薪的工作,但他们有的是退休后的自由和闲暇。

老头们喜欢种花养鱼,他们在花园里栽种着各色各样的花草,每天细心呵护,享受着花开花落的美好。

他们养着一缸鱼,每天给鱼喂食,观赏着它们在水中嬉戏。

这些简单的乐趣成为了老头们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让他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保持着笑容。

老头们喜欢做饭,他们在厨房里烹饪着美味的家常菜,享受着烟火气的温馨。

他们喜欢和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美食,聊着家常。

这些简单的家庭聚餐成为了老头们生活中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老头们喜欢晨间阳光,他们每天早早起床,走出家门,感受着清晨的阳光洒在脸上。

他们喜欢在公园里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这些简单的晨间时光成为了老头们生活中的清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老头们的生活或许简单,但却充满了幸福。

他们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享受着岁月的沉淀和心灵的宁静。

他们的幸福生活告诉我们,幸福并不一定需要名利和财富,简单的生活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让我们向老头们学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享受生活的美好,过上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在新加坡看老年人生活
蔚蓝
【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我于2004年来到新加坡居住,在这里结识了许多“乐龄人士”,他们的生活态度,如新加坡常年翠绿的植物一样,富有活力!他们的好心情,也时时感染着我!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蔚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6
【相关文献】
1.从征文比赛看新加坡华文文学创作的代际承传——以《新加坡青年散文选》为例[J], 林怀宇
2.从中日沿海城市部分老年人生活满足感比较看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 [J], 衣运玲;张新宇;胡冬梅;刘启贵;尹兵;铃木知代;中野照代;顾寿智
3.从微信看新媒体对中老年人生活产生的影响 [J], 马玲杰
4.从开征消费税看新加坡的治税之道——考察新加坡札记 [J], 苏中一;白晓红
5.从为民服务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选择--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民服务活动见闻 [J], 张百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各国退休老人如何养老?看到最后一个,我也是乐了~

世界各国退休老人如何养老?看到最后一个,我也是乐了~

世界各国退休老人如何养老?看到最后一个,我也是乐了~世界各国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经济状况各有不同,退休老人的生活志趣也不相同。

哪个国家的退休生活是您所向往的?英国老人:富有独立,创新精神英国老人喜欢独来独往,子女成年后都离家自立,不仅与父母分居,而且为了谋职,常常迁居异地。

年迈的老人,身边没有儿孙绕膝,有老伴的还可以相互照顾,丧偶的鳏夫寡妇,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尽管老人缺乏“天伦之乐”,但退休老人很少发生“退休综合征”。

他们不是在家种花养草,就是到处旅游,早晚总是牵着宠物(狗)散步,过着“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生活。

英国老人有的除了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外,不少人还开创新事业,如开咖啡馆、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开办咨询公司等。

有的老年人干脆当起“作家”,在家写作,以积极的方式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德国出租老年人德国柏林有一项收费低廉的“祖父母出租服务”,一时间,爷爷、奶奶供不应求。

700多名等待租个老人回家带孩子的单身家长被列入等候名单。

如何既能替年轻父母照顾孩子,又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成为德国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

德国社会福利部绞尽脑汁琢磨出了这个大胆的“出租爷爷、奶奶”计划。

此项计划可以让寂寞在家的退休老人,成为负担沉重的单亲妈妈、爸爸的好帮手,许多老年人也在“被出租中”尝到了乐趣。

意大利舍得为自己花钱在意大利,老年人一般都有经济实力,他们也没有资助子女的习惯,因此在穿衣打扮上比年轻人还肯花钱。

意大利的老太太们大都化妆,戴首饰,衣着得体而入时。

老先生们也大都着装考究。

据报道,意大利的“六七十岁新年轻人”在美化生活环境、穿衣打扮、外出旅游等方面是各年龄段中最肯花钱的,其消费总额占了意大利全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二。

美国老人:不改冒险性格美国老人退休后,既不甘愿呆坐家中,又不再做“与世相争”的事,乐于做力所能及而又有所寄托的社区义工。

他们仍然不改冒险的性格,常出门旅游,在旅途中感受大自然和生命的搏动。

出游、上学和公益活动是当今美国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选择。

新加坡的老年社会政策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老年社会政策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老年社会政策及启示新加坡于2000年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接近。

中新两国渊源颇深,新加坡与中国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信奉“孝道”观念。

在新加坡,老年人被称为“乐龄人士”。

这个名字由来主要是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加坡的老年人经济上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二十新加坡的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乐享晚年生活。

基于新加坡老年事业的成就,我们简要总结新加坡养老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出启示,以促进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一)新加坡的中央公基金制度的养老保障功能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个综合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包括了养老保障计划、医疗保健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家庭保障计划以及资产增值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能够给予尚在工作的新加坡人以安全感以及对于自己老年生活的信心。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的最初建立的时候,其实就是一项为新加坡受薪人员而设立的养老储蓄基金,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计划。

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得到了社会和国民的认可。

其主要目的是为职员提供足够的储蓄,以便在退休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依靠。

但经过4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全面的,可以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依靠其中央公积金制度来实现,这是其社会保障模式最富有特色之处,政府将来公积金的目的是为了防老而储蓄,这些储蓄只有在退休或残废时方能使用。

公积金的强制性储蓄计划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交纳,雇主必须为新加坡籍的雇员上交一定的比例的公积金,每一个雇员都必须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上交中央公积金局。

政府规定,55岁以下雇员的公积金上缴率是雇员工资的40%,雇主和雇员各一半。

上缴的公积金按比例分别存入普通户头、保健户头和特别户头,其中,普通户头可在退休以后动用,特别户头平时不得动用,以便作年老及应急之用。

新加坡工薪阶层的养老金问题基本上由个人和社会力量解决,从而减少了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因此,养老保障的公积金实质上是一种完全的积累制模式。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有一种情感叫乡愁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有一种情感叫乡愁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有一种情感叫乡愁1. 引言1.1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在新加坡,有许多华人夫妇选择移民到这个国家追寻更好的生活和事业机会。

他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踏上了移民的征程。

这些华人夫妇在新加坡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但也始终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和过去的生活。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惑,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社会适应等问题。

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乡愁情感。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和思念,是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

在异国他乡,华人夫妇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乡愁情感,如细心烹饪家乡菜肴、聚会庆祝传统节日等。

尽管在新加坡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但移民的华人夫妇仍然时常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

重返故乡的感受是复杂而深刻的,他们既期待与家人朋友团聚,又担忧故乡的变化和自己的不适应。

对未来,他们希望能够在新加坡继续发展事业,同时保持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惑,但他们的心中始终存在一种乡愁情感,这种情感永远伴随着他们,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乡愁的情感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是华人移民新加坡夫妇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留恋和眷念。

随着时光的推移,这种情感并不会因为身在异乡而减弱,反而会更加浓烈和深刻。

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一种承载着亲情、友情和回忆的情感纽带。

对于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来说,乡愁是他们与家乡相连的纽带,是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一份独特情感。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华人移民新加坡的夫妇们都会时常被乡愁所触动。

当看到一片熟悉的风景,或是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心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便会涌上心头。

乡愁并非仅限于对家乡的怀念,更是对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传统的珍视和珍惜。

对于移民新加坡的华人夫妇来说,乡愁是一种永恒的情感,是他们背负着的一种精神负担和文化传承。

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信息时间:2011-7-13 阅读次数:352】【我要打印】【关闭】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480万,60岁以上老年人94.7万人,占总人口的18.94%,年满100岁以上老年人407人。

新加坡与太仓一样,人口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去年,太仓市派遣我们21名干部前往新加坡新华管理学院进行社区民主管理专题培训。

我们带着养老的课题,听教授讲座,与社区“领袖”、社区服务中心“干部”交流,到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市镇理事会、“飞跃”慈善机构等实地了解情况。

以下,以我们的所见所闻,分析一下新加坡依托社区养老的情况,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透过理念创新,实现人生最后阶段生活质量的提升新加坡不属于福利国家。

该国老年人在经济上的养老支撑,主要依赖过去工作时自己交纳的公积金(账户)的积存来实现,而在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抚慰,则通过家庭,同时由社区各类慈善团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

1、“活跃乐龄”,使老年人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周孙铭在授课时,向我们介绍新加坡“乐龄”的由来:1997年,某机构作过调查,新加坡人活到67岁就觉得自己老了,但是美国人活到77岁才感觉到自己老。

新加坡人比美国人早了10年以为自己老了(中国人一般在60岁感到自己老了,中国人比新加坡人又早了7年)。

为了教育国民正确面对年老,使国民特别是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年老,新加坡人称“老龄”为“乐龄”,寓意为快乐之龄。

确定每年11月份的第3周为“乐龄周”。

面对人口老龄化,新加坡从国家层面到社区各个层面都建立乐龄理事会,设立乐龄中心,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或文体项目。

感受最深的是“银之圈”职总安老日间托管中心的工作。

该中心为乐龄人士提供“社交与娱乐性的活动”、“运动与健身”、“基本健康检查”、“集体性与郊游”、“讲座”、“午餐与茶点”等服务,以及良好的集体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把老年人联系起来,愉悦他们的身心。

老头的幸福生活

老头的幸福生活

老头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有一位老头过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

他并不富有,也
并不出名,但他却拥有一种幸福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羡慕和敬佩。

这位老头名叫张大爷,已经退休多年。

他住在一个小村庄里,过着简朴的生活。

每天早晨,他会起床锻炼身体,然后去田里干活。

他种菜、养鸡、养鱼,自给自足,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张大爷的家里虽然简陋,但却是一片干净整洁。

他喜欢收拾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样样都做得有模有样。

他总是笑呵呵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除了生活,张大爷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与家人朋友们的相处。

每当
节假日,他都会邀请家人朋友们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饭、聊天、唱歌。

他喜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也喜欢倾听别人的故事。

虽然张大爷的生活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他却过得非常幸福。

他说,“幸福并不
是拥有很多财富,而是能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升起,听到鸟儿的歌声,这就是我的幸福。

”。

张大爷的幸福生活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幸福并不是奢华的享受,而是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他人的关爱。

只要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幸福,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那么幸福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让我们向张大爷学习,过上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吧!。

国小门大新加坡【欧越移民网新加坡编辑部孟媛2014-9-2】

国小门大新加坡【欧越移民网新加坡编辑部孟媛2014-9-2】

国小门大新加坡当机翼下出现许许多多巨轮,整整齐齐排列在碧波之上,我就知道新加坡到了。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十字路口的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海港,成千上万的万吨轮云集于此。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在世界地图上只用一个句号那么小的圆圈来表示。

然而,国小“门”大。

当我踏进作为国门的樟宜国际机场,宽敞、亮丽、大方、干净、时尚,一点也不比大国的首都机场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大国的首都机场。

航站楼的四墙全是玻璃,给人亮堂堂之感。

尤其是顶部有919个天窗,使太阳光能直接照射到航站楼内,更为明亮。

航站楼里有一堵5米高、300米长的“绿墙”,布满爬行植物,给人以大自然近在咫尺的感觉。

新加坡由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组成,其中华人占四分之三。

在新加坡街头,经常看到中英文并列的商店招牌。

跟新加坡的华人交谈,几乎都能讲汉语,使我感到很亲切。

原以为新加坡一定每年遭受台风的侵袭,到了那里方知从无台风!因为新加坡离赤道只有一百多公里,赤道地带没有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也就不会催生气旋性涡旋——台风。

有趣的是,新加坡原本没有设置市长。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不断有省市长访问新加坡,总不能老是让总理出面接待,于是新加坡把全国分为五个社区,设立“社区发展理事会”,产生“社区市长”。

这样,既避免了设立市政府使机构臃肿,又一下子有了五名市长。

中文媒体曾经把“社区市长”译为“区长”,新加坡赶紧强调中文名称应为“市长”。

这么一来,中国的省市长访问新加坡,就由这些市长出面接待、会谈了。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人口总数每年都会变化,而国土面积通常不变。

新加坡则不然,不仅每年随着生育和移民使人口总数不断增长,总人口增至468万,而且每年的国土面积也在不断增大。

据统计,1960年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为580平方公里。

到2010年,国土面积将达到74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五十年间,新加坡的领土增大了27%!新加坡的领土为什么会不断增大呢?原来,新加坡的国土实在不够用,就不断填海造陆,扩大国土。

新加坡:对老人的“孝”,最重要的是“笑”

新加坡:对老人的“孝”,最重要的是“笑”
新加坡与许多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婴儿 潮一代步入老年的时代。根据新加坡 2010 年 人 口 普 查 的 数 据,65 岁 以 上 老 龄 人 口 是 33.8 万人,有 65 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占 24%。到 2030 年,65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100 万, 将 占 总 人 口 的 20%, 到 2050 年
JUNE 06
15
新加坡:对老人的“孝”,最重要的是“笑”
All Rights Reserved.
在新加坡老年人通常被称为“乐龄”, 意思是享受生活快乐的一族,在这个小小细 节上就体现着新加坡尊老、爱老的“孝”文 化传统。对老人的“孝”,最重要的是“笑”。 老人家需要的不仅医疗照顾一个方面,更需 要健康、开心、独立、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这是新加坡银发产业开发的新思路。
将达到 38%。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社会的 一个巨大挑战,但是如果用心去体谅老人的 需要,用创新的思想为老人提供更好的产品 和服务,银发挑战其实可以转变为银发商机。
新加坡银发产业目前主要由政府投资 主导,公共和私人机构通过投标经营,重点 在全民医疗保健和帮助低收入弱势群体。如 刚刚公布的 2014 年财政预算,政府将拨付 80 亿新元建立建国一代医疗配套基金,解 决了 65 岁以上老人的医疗后顾之忧。之前, 新加坡政府已宣布了一项 4 亿美元的预算, 在 2016 年新建成 10 个养老院、39 个老人 护理中心和 56 个老人活动中心。
(资料来源:人民网)
走市场化提供老人服务的银发产业在新 加坡还不是很发达。新加坡老人没有每月的 退休金,他们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公积金和私 人储蓄,比较谨慎。但另一方面,2012 年有 年满 60 岁年长者的新加坡家庭中,人均储蓄 近 3 万美元,根据经济增长走势,到 2017 年, 可达 3.4 万美元,那就意味着 300 多亿美元 的商机。银发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赢利不 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让老人开心才是最 重要的。只有用心提供老人家乐于消费的产 品和服务,才能可持续发展。 S

陪读妈妈新加坡生存实录

陪读妈妈新加坡生存实录

陪读妈妈新加坡生存实录很多在新加坡的陪读妈妈不愿意接受采访,因为不希望国内的亲友知道她们在新加坡的境遇。

最终接受采访的几位陪读妈妈说:“我们只想让准备来新加坡的陪读妈妈们了解这里的真实生活,当初我们迷茫地来了,经历了,希望她们能够清醒地选择这条路。

”在这里,你要忍受巨大的孤独2002年,韩丹带着13岁的儿子从上海来到新加坡。

她感觉这个国家很美,到处是绿色,气候很好,有土的地方就可以长出植物来。

但住的地方却是两重天。

经朋友介绍,韩丹租到一间房,和房东同住,一个月350新币(约合1680元人民币),不能煮饭,没有任何家具,连床也没有。

她只好上街买了电扇、拖把、纸篓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房东常常来计较,比如埋怨用水用电太浪费,一个多月后,她终于忍受不了搬家了,以后又搬了3次家。

现在的居住环境好了不少,月租1200新币,并且离儿子的学校很近,在阳台就可以看到孩子的学校,看到孩子在操场上升旗。

韩丹一直没找工作,生活费都由在国内的丈夫提供。

在新加坡,陪读妈妈要待满一年后才能拿到“务工准证”,否则就是打黑工。

虽然新加坡招工信息铺天盖地,但一听说是陪读妈妈,就不愿意雇佣了。

韩丹还算乐观,即使说到自己在异乡的艰辛,仍然是笑声爽朗。

“很多陪读妈妈因为生活的艰难,在孩子面前总是愁眉苦脸的,但我不希望孩子觉得妈妈很可怜。

”这么多年,她在儿子面前一直是很轻松的样子。

每天中午时分,韩丹都会接到丈夫从上海打来的电话。

“你在做什么,饭吃好了吗?”两个人就这么闲聊着。

韩丹一直鼓励丈夫下班后去找朋友玩、打麻将,“我在这边已经很孤独了,我不希望他也这样。

”她不担心丈夫的感情会变,“嫁给他就要相信他。

”儿子假期时,他们会回上海和家人团聚,今年过年回上海的30天里,她觉得终于摆脱了那种孤独感,几乎天天约朋友出去玩。

“有时候都不敢回去,因为每次分开的时候都要哭,儿子眼睛都哭肿了,好几天不能上学。

那是肝肠寸断的感觉。

”日子一天天熬着,韩丹希望儿子在高中毕业后继续读新加坡的大学,因为只要考取新加坡的公立学校,和当地公司签定工作协议,就有机会成为永久居民。

新加坡,一个老龄化极其严重的社会

新加坡,一个老龄化极其严重的社会

新加坡,一个老龄化极其严重的社会新加坡是个老龄化极其严重的社会。

在居民区或者是公共诊所附近,全都是老大爷,老大娘,看不到几个年轻人,我们都管他们叫uncle或aunty。

这些老年人大多成长于新加坡最贫穷、最混乱的年代,所以都没受过什么教育,好多人现在都不怎么会说英语,每天用闽南话交流。

我到新加坡后觉得内心很受触动的就是,这里的老人也要赚钱来求生存,有些人的生活还很困难。

在大排档收拾碗碟的或者是卖餐巾纸的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为我们学校和宿舍做卫生的也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就连我们学校的保安也是上了年纪的老大娘和老大爷,有的保安走路都颤悠,我们总是纳闷要是真的遇到什么事是我们保护他们,还是他们保护我们。

新加坡老年人的生活很艰辛,由于没有文化,年龄也太大,他们很难有机会做一些办公室的工作,因此收入很低。

有一次我看见我们的学校做卫生的老大爷一个人坐在食堂吃饭,都七八十岁了,只买了米饭和一个鸡蛋,却吃得津津有味,却让我觉得特别心酸。

新加坡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不是很高,也就是医疗保险有一定的补助,和西方国家比真是相差甚远。

这里的年轻人也不像中国人一样尊重老年人,在公交车上也不给他们让座,据说很多人都很少回家看看父母,甚至有人不给家里寄钱来赡养父母。

我曾经去过很多次养老院,和很多老人谈过心,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我这我们同学的手就哭,说自己儿子都很少能来看她一趟,虽然有同龄人陪伴却仍然很凄凉。

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养老院还是很多的,志愿者团体经常去看望老人,新加坡政府一直鼓励适者生存的概念,紧逼着人们去工作,也在实行Meritocracy(精英领导体制)的政策,其实这些对老年人是很不利的。

这就让我感觉新加坡的华人已经淡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轻人的价值观都已经很西化,中西结合这点上出现了漏洞。

不过同情归同情,我有时候也无法和他们交流。

新加坡非市区的生活和社会风气好像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福建,被这个飞快发展的国家所遗忘。

默克尔的学问.【欧越移民网德国编辑部孟媛2014-12-2】doc

默克尔的学问.【欧越移民网德国编辑部孟媛2014-12-2】doc

默克尔的“稍后”学问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以铁腕主政大英帝国11年成为史上最强势的女性,可是2013年9月这个魔咒被破解了,是何人如此强悍,超越了鼎鼎盛名的撒切尔夫人?这个人有三头六臂,亦或美貌绝伦?答案为否,她既非神人又没有旷世美貌,甚至有些反应滞后,“婆婆妈妈”,被人笑称“大妈”总理,这个人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

四十年前可没人认为默克尔会成为带领日耳曼人跨出经济危机的人,当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同学和老师对她的普遍评价是木讷、谨慎过度、平淡无奇。

这个孩子在十二岁练跳板的时候,甚至能穿着泳衣站在跳板上,盯着水面,不后退,也不起跳,在众目睽睽之下就那么站上45分钟。

这情景让教练不解,旁边观战的人也一脸迷惑。

这个孩子站在那里到底在想什么?多年之后,默克尔向媒体谈起这件事,她诚恳地说,自己是个遇到困难需要很多时间做准备的人,当感觉自己有了勇气、有了信心,才下决心操作。

这个时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在强大的物质面前被冲击得异常浮躁。

话题全是资本运作,人们总是对一些不着边际的发财之道津津乐道。

德国也一样,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很多人迷失了自己,大家太愿意快速做决定,赚快钱,生怕慢了一步就被淘汰。

默克尔看穿了这一切,她反其道而行之,在人们夸夸其谈的时候,她选择务实,在人们快速做决定的时候,她选择沉稳的慢半拍,在人们都追赶时代潮流和风尚时,她选择冷静。

美国人在2013年绝对称得上是多事之秋,阿富汗撤军、经济倒退、政府关门,还有沸沸扬扬使美国深陷舆论漩涡的斯诺登。

随着黑幕揭开,人们竟被告知他们敬爱的默克尔的电话居然也被监听,这绝对严重伤害了日耳曼人的骄傲和自尊。

欧洲的媒体当即炸开了锅。

《世界报》添油加醋地说:“这简直是一颗外交炸弹!”《南德意志报》更是在头条评论此事说:“这是德国人能想象的最大耻辱!”当全世界都希望默克尔做出激烈反应时,这位有勇气带领德国人走出经济阴影的女子只是表示说自己很生气,她正在与法国总统奥朗德讨论美国这种做法并协调他们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老人的幸福生活
我来到新加坡居住,在这里结识了许多“乐龄人士”,他们的生活态度,如新加坡常年翠绿的植物一样,富有活力!他们的好心情,也时时感染着我!
新加坡是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目前在新加坡,每14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到了2030年,新加坡每4个公民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人。

孩子长大成家,纷纷离巢,各自为生活打拼,只留下老人空守旧巢。

您或许以为,孤单和无奈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写照。

其实不然,新加坡老人的晚年生活一般都很积极,也很快乐。

幸福生活的“乐龄人士”
75岁的黄先生早年从事钟表生意,常在文莱、印尼、泰国、越南等地奔波,那时候,兵慌马乱,有几次简直是死里逃生。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福大命大,冥冥之中有贵人相助,他才能活到今天。

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和生死考验,所以他更加珍视自己现在的家庭生活。

自结婚后,妻子就辞去了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夫妻俩省吃俭用,却不惜代价让儿女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两个儿子都是留洋博士。

大儿子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从事电脑业;小儿子从澳大利亚回国后,在金融业工作;女儿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

让黄先生和妻子十分欣慰的,不是儿女们的事业有成,而是孩子们都懂得感恩,非常孝顺。

星期天,儿子和女儿都会回家看看。

但他们却不像我们中国子女那样,由爱人陪同、领着孩子,赶回家吃爸爸妈妈做的一桌好饭,而是三个子女轮流把父母带出去吃饭,哪家酒店有名就去哪家。

这些年来,孩子们带着老两口几乎吃遍了新加坡所有的名店。

兄弟俩还给老爸买了一辆跑车,让他没事儿时带着老妈到处兜风。

因此,哪里有演出,哪里有最时尚的东西,这老两口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内知道。

平时,黄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养热带鱼,鱼儿是他的好朋友。

黄先生说他喜欢这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喜欢和这些鲜活的小生命相处,喜欢看它们从容地前进、优雅地转身。

看着鱼儿无忧无虑的样子,自己也会快活起来。

黄先生的妻子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和旅游,多年来,
她还一直保持这个习惯。

孩子们渐渐长大后,他俩一年里,至少有半年时间要在外面游玩。

这些年,俩人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现在,黄先生夫妇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早年的积蓄。

孩子们每年给的钱,他俩就当做旅游基金。

因为新加坡太小了,所以不想做井底之蛙。

黄先生说:“趁能走得动的时候,就多出去走走吧!就算有一天实在不能出门了,也可以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啊。

”因此,旅游基金多时,他们的旅行目的地就远点儿;少时,就近点儿。

最重要的是,老两口都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曾是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健美冠军的黄先生,如今鹤发童颜,仍帅气十足,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风采。

如今,一家健美中心还聘请他去做顾问呢。

谈起当初与妻子的恋情,黄先生便一脸陶醉的神情。

原来,黄先生和妻子年轻时,都是新加坡“国泰表演艺术团”的业余演员,而且当年分别是剧团里的男一号和女一号。

男人爱慕“漂亮”,女人爱慕“潇洒”,更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两人便走到一起,成了一家人。

现在,黄先生夫妇都是新加坡“乐龄艺术团”的成员。

黄先生的妻子在一次歌唱比赛中,以一曲委婉动听的《不了情》获得了大奖。

发奖那天,黄先生像年轻时一样,特地买了一篮鲜花送给妻子,并且还当众来了个热情的拥吻。

采访时,我脱口而出:“真羡慕你们这幸福的晚年生活!”黄先生一听,便有些不开心了:“为什么说我老?什么叫晚年?我才70多岁,我老了吗?我是乐龄人士!就是应该享受快乐的人!”看见我正翻看他们的像册,黄先生又无限感慨地说:“这就是人生,从头到尾,一翻就是一辈子……”
积极生活的“乐义人士”
认识罗先生和他的妻子,是我在宏茂桥社区一个公园的小山坡上晨练时。

据他俩说,多少年了,除了刮风、下雨,天天都来这儿晨练。

老两口都是八十多岁了,但看起来特别精神。

每天早晨,他俩都一起手拉着手来到公园,或跳跳舞,或做做操,然后一起去巴刹(菜场)买菜,买完菜后再一起去大排档吃早餐。

他俩形影不离,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甚至连下楼买东西、倒垃圾,也要两人一起去。

罗先生原先靠在工厂做工养活一家老少。

现在,是靠自己的积蓄和一些社会保险金养老。

他的两个儿子也在工厂做工,各自都有三个小孩儿,所以,家庭负担都比较重。

有时,儿子们也会给父母钱,但他们坚持不要。

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夫妻俩相濡以沫,恩爱满足。

罗先生和妻子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乐于做义工。

他们是积极的“乐义人士”。

罗先生夫妇和许多新加坡老年人一样,都愿意走出家门,为社会和一些需要帮助的孤独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平时,在教堂里、社区里做义工,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来,助人为乐;二来,有个精神寄托;三来,可以证明自己仍有“用武之地”。

罗先生这样说:“我们现在只要头脑、手脚还灵活,就应该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假如有一天我们也病得不能动了,也会有人来帮助我们的。

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分享与关怀。


晨练结束,也是我的采访结束之时。

挥手与罗先生夫妻告别,看着他俩携手同行的背影,不禁让我感觉,这世间真的有一种爱叫做“天荒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