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室危重病人急救流程图
胸痛中心CT室急性胸痛患者诊疗管理制度

胸痛中心CT室急性胸痛患者诊疗管理制度
1、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全年全天24小时CT检查。
2、急性胸痛患者优先检查,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检查室门口粘贴提示牌。
3、如需急诊CTA检查,接诊人员应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主要是对碘剂有无过敏)。
如需做过敏试验者,护士半小时内做好埋针及碘过敏试验等准备工作。
4、接诊人员接到急性胸痛患者检查应立即通知CT随机医师、技师、护士,上述人员做好CT开机待机状态并备好急救物品,确保从启动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做好抢救准备。
5、根据急性胸痛患者检查要求进行严格规范的操作,检查时
CT医师、技士、护士全程参与,并安抚好患者与家属,尽量让患者配合检查,确保检查的时效性,而且密切观察好患者病情。
6、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出现不稳定应按危急重患者抢救流程处理。
7、如患者增强时出现碘过敏应按相关流程处理。
8、急性胸痛患者医师应30分钟内出报告(时间是患者进入CT室开始计算),发现属“危急值”应立即上报,并协助临床医师处理好病人。
9、白班由放射科护士操作,夜班由急诊护士或者随诊护士操作。
CT 室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流程图CT 实登记人员接到急性胸痛患者CTA 检查电话立即通知CT 医师、技士、护士做好准备工作
接诊急性胸痛患者进行CTA 检查
严格规范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按危急重患者抢救流程处理;若患者增强时出现碘过敏按相关流程处理。
)
检查结束协助临床医师处理好病人
发现危急值立即上报30分钟内出影像报告
30
分
钟
内
完
成。
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图(最终版)

拯救生命的快速反应团队无症状者症状复发者随时复查胸痛中心STEMI救治流程图胸痛中心NSTEMI/UA救治流程图STEMI溶栓流程图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治流程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治流程单阳性或双阴性双阳性否是 胸痛患者PE 的高危人群1. D VT 高危人群2. 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先兆晕厥、晕厥和/或咯血3. 体征:呼吸频率增加(超过20次/分)、心率加快(超过90次/分)、血压下降及发绀;肺部听诊湿啰音及哮鸣音,胸腔积液;肺动脉瓣区可出现第2心音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颈静脉怒张、体循环淤血;低血压和休克。
否高度怀疑PE实验室检查:1. 血气分析:可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梯度[P(A-a)O2]增大及呼吸性碱中毒2. 血浆D 二聚体: 血浆D 二聚体测定的主要价值在于能排除急性PE ,尤其是低度可疑患者,而对确诊PE 无益。
肺动脉CTA危险分层是否确诊PE ?进一步查找其他胸痛疾病高危 评估临床风险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 )休克或者低血压PESI 分级III-IV PESI 分级I-II中危右心室形态与功能 生物标志物1. 心电图:V1呈QR 型, S ⅠQ ⅢT Ⅲ(即Ⅰ导联S 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q 波及T 波倒置),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 UCG :右心室壁局部运动幅度下降,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扩大,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以及室间隔左移运动异常,肺动脉干增宽等3. X 线:出现肺缺血征象,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右心室扩大征。
也可出现肺野局部浸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盘状肺不张、患侧膈肌抬高、少量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中高危 中低危 抗凝;监测;住院;抗凝低危早期出院 直接再灌注否是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及其简化版本sPESI 指标原始版本简化版本年龄以年龄为分数1分(若年龄>80岁)男性+10分-肿瘤+30分1分慢性心力衰竭+10分1分慢性肺部疾病+10分脉搏≥110bpm +20分1分收缩压<100mmHg +30分1分呼吸频率>30次/分+20分-体温<36℃+20分-精神状态改变+60分-动脉血氧饱和度<90% +20分1分注:PESI分级方法:≤65分为I级,66-85分为Ⅱ级,86-105分为Ⅲ级,106-125分为IV级,>125分为V级。
CT室危重病人急救流程图

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突发意识丧 失,应立即停止检查。
护士立即准备急救器 械及药品,并开放静 脉通道
医生初步评估病人生 命体征(呼吸、颈动 脉搏动)
技术员退床、适当降 低床高,并立即电话 向临床求援
心脏 呼吸骤停
心跳、自主呼吸存在
医 生
Hale Waihona Puke 心脏按压定位于两乳 头 连 线 中 点;深度至 少 5cm ;不 少 于 100
护 士
肾上腺素 1mg 静 脉 注射;无 效加倍使 用
员
人工呼吸
清除口鼻异 物,开放气 道;呼吸囊 +氧气; 压/ 放( 2/3 ) ; 频率 10~12 次/分
技 术
一般支持
生命体征 监测; 吸氧 ; 保持 呼 吸 道通
抗休克
生 理 盐 水 500ml 静 脉 滴注;肾上 腺素 0.5 ~ 1mg 静脉注 射
抗过敏
地 塞 米 松 10~20mg 静 脉推注
次/分
畅,必要 时吸痰
附救援电话:急诊科:81299 直到临床救援到达
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ppt课件

(4)医疗急救工作组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配备必需的抢救监护器材、 药品、物资。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做好收治病员的一切准备。
作人员、公众及环境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30
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31
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
职 责:
1.定期组织对辐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 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医务科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放射性突发事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科室和人员进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卫生行政科室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辐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 人员的受照剂量; 7.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 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18
放射科、CT室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为给危重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放射 诊疗服务,有效应对危重患者在接受放射诊 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制定影像科危 重患者救治预案如下。
19
放射科、CT室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应急组 织机构
应急实 施流程
放射科、CT室危 重患者救治预案
20
放射科、CT室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4.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对患者的 抢救治疗。
5.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治疗。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说明:1、CT、X、检验等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抢救押金情况而定。
2、急救药物若缺可由护士去药房借用后一起结算。
急救通则(First Aid)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急救诊疗常规一、休克抢救流程图05二、过敏性反应流程图06三、昏迷病人的急救流程图07四、昏迷原因的判断08五、眩晕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图09六、窒息的一般现场抢救流程图10七、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图11第二篇常见的非创伤性疾病急救流程图八、发热的诊断治疗流程图12九、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13十、心动过缓的诊断治疗流程图14十一、成人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图15十二、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图16十三、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抢救流程图18十四、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图19十五、大咯血的紧急抢救流程图20十六、呕血的抢救流程图21十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流程图22十八、低血糖症抢救流程23十九、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图24二十、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图25二十一、中暑的急救流程图26二十二、淹溺抢救流程图27二十三、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图28二十四、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图29二十五、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图30二十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流程图31第三篇创伤性疾病的急救流程图二十七、批量伤员现场分拣步骤32二十八、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33二十九、胸部、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图34三十、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35三十一、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图36三十二、电击伤急救处理流程图37四、昏迷原因的鉴别56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 二次评估:评估生命体征,吸氧,开放静脉通道 ● 尽快查找病因,确定昏迷的原因 留观24小时或入院防治并发症 ● 窒息 ● 泌尿道感染 ● 呼吸道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监护: ● 测T 、P 、R 、BP 、心电图 ● 观察瞳孔、神志、肢体运动 ● 头部降温、必要时使用氯丙嗪25~50mg 肌注 ● 安全护理 ● 留置尿管,记24小时出入量 处理: 1、 脑水肿: ● 脱水(20%甘露醇125ml~250ml 快速静滴)、利尿(速尿60~80mg 静推辞)、激素(地塞米松10mg~20mg 加入甘露醇中)、胶体液等 ●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维持脑血流(胞二磷胆碱0.25~0.75) ● 苏醒剂应用(纳络酮0.4~1.2mg 静滴) 2、 抽搐: ● 吸氧● 地西泮10mg 静推,1~2mg/min ; 3、 呕吐:(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防止窒息) ● 甲氧氯普胺:10mg 肌注 原发性病因:1、脑血管意外 2、颅脑外伤 3、颅内占位病变 4、脑炎 3 47 8继发性病因:1、心脏疾病 2、低渗高渗性昏迷 3、尿毒症 4、肝性脑病 5、酮症酸中毒6、中毒7、休克8、呼吸衰竭五、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1出现眩晕(天旋地转样头晕、浮沉、漂移或翻滚感)2病史询问、查体、辅助检查、专科检查●定位诊断:1、有听力障碍:耳性。
神经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神经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出血性脑卒中诊疗流程1.明确病因,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脑出血有高血压高血压脑出CVST、A VM、CAA,血常见部位moyamoya病等高血压性脑出血瘤卒中,血液病,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2.内科治疗2.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2-4周。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将头歪向一侧,必要时气管切开。
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或有缺氧现象的患者给予吸氧。
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在发病2-3天应鼻饲。
昏迷患者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躁动不安的患者使用镇静药物。
便秘者使用泻药。
留置尿管时应做膀胱冲洗。
病情危重时,监测生命体征。
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防止褥疮。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
2.2脱水降颅压:脑出血后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
脱水剂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速尿。
降颅压目标是ICP小于200mmH2O。
2.3控制高血压:当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时,应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略高于发病前水平。
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时,可不必使用降血压药物。
2.4亚低温治疗:局部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越好,建议在脑出血发病6小时内给予低温治疗,治疗时间应至少持续48-72小时。
2.5并发症的防治: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及水电解质紊乱见缺血性脑卒中抢救标准操作规程。
中枢性高热,给予物理降温治疗。
2.6抗纤溶药物:SAH患者酌情选用抗纤溶药物:EACA,初始剂量4-6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5-30分钟滴完,以后静滴1g/h,维持12-24小时,以后12-24g/d。
持续7-10天,逐渐减量至8g/d,共用2-3周;PAMBA,0.1-0.2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3次,共2-3周。
2.7钙通道阻滞剂:SAH患者,易出现脑血管痉挛,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口服,40-60mg,每日4-6次,,共服21天。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不良事件的应对
转运的流程
评估
沟通
准备
护送
交接
患者家属
转运目的 转运途中风险
临床科室
通知病房 通知辅助科室 通知手术室
工友
陪送工友 电梯
转运的流程
评估
沟通
准备
护送
交接
转运的准备
仪器 转运箱 管道 药物 交接单 身份确认
转运的流程
评估
沟通
准备
护送
交接
交接双方共同搬运患者至病床 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急诊抢救室患者转运评估、转科交接记录单》上签字
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流程图
CCM
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确认医嘱及患者身份信息,了解转科时间、科别,并通知患 者和家属
病
房
通知转入科室:患者到达的时间、病情、需要准备的物品等
与
处理转科医嘱,核对并整理治疗用药,处理退药
去向:转CCU进一步治疗
转运的目的
检查
治疗
手术
转 运 的 分 类
院前转运:患者是从事故现场或急诊出车接到科室 院内转运:病人院内诊断或治疗需要,如从ICU到CT室
院间转运:从专科医院转综合医院或家属及病人要求
转运的流程
评估
沟通
准备
护送
交接
患者 仪器 药物 安全隐患
生命征 呼吸道 管道情况
正常运行 蓄电情况 是否满足病情
Ⅰ级转运箱
数量
药品及物品
3支 5ml注射器
3支 10ml注射器
3支 50ml注射器
2支 吸痰管
1瓶 剪刀
1包 止血钳
2根 喉镜
3贴 气管导管及导丝
影像科危急值上报资料

凡我中心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应及时 复核一次,同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如两次复查结果 相同,且确认仪器设备正常,方可将报告送到临床科
室。
三、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
的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认真记录报告 时间、检查结果、报告者。
医学影像中心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 概念的由来?
2007年,在“中国医院质量评价标准”论坛 上,中国医院协会公布了《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
标》。
共有8个重点目标和29项主要措施:
1、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 查七对制度。 2、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3、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 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四、当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
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
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五、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
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 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 估。对进一步的抢救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 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 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 (记录到时与分);若接获报告的为住院医师,应 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在病历中记录向上
(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伤及或液气胸 (3)骨盆环骨折
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检查中发现危急值
↓
检查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报告上级医师,评估病情,及时处理
↓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一、应急预案1、立即就地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病情。
2、报告医生协同处理,使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3、将病人抬上病床,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是否有外伤(擦伤、肢体骨折等).4、遵医嘱予以B超、CT检查,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或出血。
5、病人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6、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7、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8、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如实报告护士长。
护士长应立即了解病人病情,做好相应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9、坠床为病人住院期间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严重者可加重病人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护士应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发生坠床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处理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
10、坠床的高发人群。
(1)病情危重、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休克、极度衰弱病人。
(3)瘫痪、惊厥、婴幼儿、年老体弱病人。
(4)躁动、癫痫、视力障碍、精神障碍、不合作病人。
(5)自杀倾向病人。
11、坠床的危险因素。
(1)护士不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
(2)未及时使用护拦、约束带等保护用物.(3)健康宣教不力。
(4)病人转运、改变体位过狴中未采取保护措施。
12、坠床的预防措施(1)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法规文件,树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2)保持护拦、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地面、走廊、卫生间等环境干净安全,对科室的环境、设施、护理操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督查,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3)对于极度躁动病人,床旁设护拦,应用约束带约束肢体,并注意约束适当、加强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医学影像科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及流程

医学影像科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一、目的:为了有效应对医学影像科各类突发事故(事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更好地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将火灾、触电以及放射性等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编制本预案。
应急处置遵循“以人为本、救人优先”、“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反应迅速、处理果断”、“防患未然,消灭除险”、“及时上报,如实准确”的原则。
二、基本情况:普通放射科位于医院门诊楼东侧一楼内,其西侧、东侧、南侧分别与医院正门、东院门、急诊科院门相连接。
距最远的医院正门约90M。
普通放射科1—6号照相室及胃肠造影室分别设置X光机、胃肠机等。
CT/MRI室位于医院门诊楼东侧一楼内,南北走向,北侧与普通放射科相邻,南侧通往急诊室院门,走廊东侧为双排CT室及MRI室,接诊护士站及诊断室,走廊西侧是64排CT室。
中间通道向东是医院门诊大厅。
诊断报告室配有医院工作站及电脑。
各机房均配置铅防护门和灭火器。
三、事故类型根据放射科危险因素分析,可预见的事故(事件)分为:辐射、触电、火灾等。
四、应急组织机构:负责人:严庆宣1.正常班:当班组长成员:值班技师医师2.节假日值班:组长:值班技师成员:值班医师3.夜班时:值班技师医师。
4.急救药品及器材专岗管理:当值护师五、事故处置程序:(一)触电事故应急处置1.正常班时预警、报警程序:由第1发现发生触电事故的工作人员以大声呼救的方式通知临近工作人员,明确发生触电事故的地点,各岗位人员听到呼救后立即到达事故地点。
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科主任,同时电话通知急诊科作好急救准备。
科主任立即向保卫科及有关领导汇报;应急指挥:放射科主任为应急指挥(第一责任人不在现场时,由现场最高职务人员为应急指挥),具体组织指挥现场人员进行疏散撤离、人员救护、抢险、上报等工作;人员疏散与救护:发生触电事故时由照相岗及诊断报告岗工作人员带领待检患者及无关人员向放射科南侧通道进行疏散,撤离至开阔安全地带。
CT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CT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一、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搜集证据的原则。
二、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
进行抢救。
三、抢救工作应由科室主任、值班医师负责组织和指挥,及时与临
床科室联系请求支援,并将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四、抢救时,医务人员要及时到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
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五、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以保持环境安
静,忙而不乱。
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六、及时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抢救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
容真实全面。
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流程图

XXX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住院患者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为了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建立急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制度;各科室必须对进入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一、住院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开放标准1、儿科急需抢救的急危重症患儿;2、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3、就诊时无姓名或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患者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二、原则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二全程陪护,优先畅通;三、抢救流程通过急诊患者,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执行原急诊绿色通道;直接到病房抢救或需紧急手术患者,值班医师可直接开具住院通知单并在通知单上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住院处值班人员立即给予开放住院账户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及时救治,待抢救完成或手术后督促家属缴费;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一住院处接到盖有绿色通道专用章通知单,立即开放账户;二患者进入绿色通道:1、首诊医师开具相关申请单、处方时要注“急”;2、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同时有紧急情况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其他医师前往;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凡患者持有带“急”字样检查申请单,要紧急安排检查,并限时出具报告单;1、医学影像科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2、超声科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3、检验科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凝血结果等,可电话报告,2小时内出具生化结果报告;4、收到血标本后完成配血流程,并在30分钟左右发出第一袋血如无库存血,及时与县级其他医院或邢台血站联系;5、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四药房在接到带有“急”字样处方后应紧急配药发药;五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六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均应根据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规定完成对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告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科科长或总值班批准、签名;七接诊医师待抢救完成病情趋稳定或手术后督促家属缴费;五、报告和会诊有特殊情况如无名氏、疑有刑事案件者、行为异常等通过绿色通道无法解决的,应同时报告主管职能部门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节假日和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如需多学科会诊或大批量病人住院,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协调抢救工作;附:急危重症患者住院绿色通道流程XXX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住院绿色通道流程图首诊医师开具住院通知单, 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通知相关科室准备急救设备 检查申请单、处方注“急 ”住院处立即开放住院账户 检验 影像 会诊 手术救治完成,患者病情趋稳定接诊医师督促缴费 急危重症患者住院特殊情况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附件3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重症监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 检查结果进一步评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1、23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流程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指标:PaCO2 30—35mmHg,PaO2>75mmHg,SaO2>95%。
急性脑卒中流程图(最终)

急性脑卒中流程图(最终) 1 / 1 意识清楚或阻碍、语言不清或失语、偏瘫病人
急诊分诊护士
绿色通道
生命体征稳固者, 生命体征不稳固者, GCS 评分 12 以下, GCS 评分 12 及以 进急诊急救室监护区(
A 区) 上者进入
B 区 迅速咨询病史生命 体征,评估神经系 统,测血糖 经办理后,生命体征不安稳,GCS 评分 9-12 分以上
经办理后, 生命体征不安
稳, GCS 评分 9 分以下, 请 ICU 、神经科等有关科室会诊
办理后生命
体征安稳
1、病程 6h 内脑卒中小组紧迫会诊;
2、抽血查血惯例、凝血功能;
3、评估检查风险、见告赞同署名,完美头部 CT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有溶栓指针 无溶栓指针
无手术指针, 有 手 术 指 如 果 家 属 急 诊 留 请神经内科会 针,请神经 同 意 , 马 观 或 联 诊 外科会诊, 上溶栓 系住院 护送住院
、。
32张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赶紧收藏

人工肝支持
根据病情选择血浆置换、血液 灌流等人工肝治疗方法。
评估病情
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 判断肝衰竭类型及严重程度。
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采取抗病毒、免疫调 节、解毒等药物治疗。
肝移植准备
对于病情严重且无好转趋势的 患者,积极做好肝移植准备工 作。
急性胰腺炎抢救流程图
评估病情
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判断胰 腺炎类型及严重程度。
电击伤抢救流程图
脱离电源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使患者脱离电源, 确保患者安全。
心肺复苏
如患者无心跳、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直至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
评估病情
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确 认是否存在心脏骤停等情况。
对症处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烧伤、骨折等症状给予相应 的清创、包扎、固定等处理措施。
A 评估病情
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心率等生命 体征,确认是否存在脱水、电解质
紊乱等情况。
B
C
D
注射胰岛素
按照医嘱给予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和 酮体水平。注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变 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根据患者病情和脱水程度,给予适量的生 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纠正脱水和电解 质紊乱。
甲亢危象抢救流程图
03 应用呼吸兴奋剂
根据病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如 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刺激呼 吸中枢,增加通气量。
0 机械通气 4如患者病情严重,自主呼吸微
弱或消失,应立即进行机械通 气治疗,维持呼吸功能。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图
判断心脏骤停
呼救及寻求帮助
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情况,判 断有无心脏骤停。
如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呼救并寻求他人帮 助拨打急救电话。
危急重症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为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密切科间写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中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进入↓↓送至↓急诊接诊↓↓ ↓↓ ↓护送入↓检查结果送至↓视病情送入↓↓ ↓ ↓一、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C(circulation,心脏及循环系统)、R(respiration,胸部及呼吸系统)、A(abdomen,腹部脏器)、S(spine,脊柱脊髓)、H(head,颅脑)、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
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
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
当其超过0.4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
如果其持续在0.40-0.50达3-4天,在0.50-0.60持续24小时以上,﹥0.60的时间超出8-12小时,提示患者缺氧严重且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