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
中国古代十大名画

评价:被誉为“画中兰亭”,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
• 被历代收藏家、鉴赏家所珍视
• 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04
十大名画之三:《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创作背景:元代时期,画家黄公望描绘了富春江畔的山水景色
• 富春江畔的山水景色优美,被誉为“画中之山水”
• 黄公望以此为题,创作了这幅画卷
《墨葡萄图》的影响和评价
影响:对中国古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为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评价:被誉为“画中兰亭”,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
• 被历代收藏家、鉴赏家所珍视
• 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11
十大名画之十:《东坡笠屐图》
《东坡笠屐图》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创作背景:宋代时期,画家李公麟描绘了苏东坡的形象
• 苏东坡的形象生动,被誉为“画中之东坡”
• 李公麟以此为题,创作了这幅画卷
作者:李公麟(约1049-1106年),宋代著名画家
• 以画人物、山水、花鸟著称
• 《东坡笠屐图》是其代表作之一
《东坡笠屐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艺术风格: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用笔简练,富有变化
• 描绘了汴京的街道、河流、建筑、人物等元素
•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特点:画面以长卷形式展开,分段描绘
• 每一段都有主题,画面丰富多样
• 长卷形式使画面具有连贯性和动态感
《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和评价
影响:对中国古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后世风俗画、城市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为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 长卷形式使画面具有连贯性和动态感
100幅名画,看完中国美术史,太惊艳了!

100幅名画,看完中国美术史,太惊艳了!好多人都喜欢绘画,但对中国的美术史却不太了解。
中国最早是“书画同源”,后来文字以符号叙事,绘画则以造型叙事,两者渐渐有了区别;而绘画直到魏晋时期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可供欣赏的艺术;一百多年后,原作为人物画配景的山水渐渐独立成为山水画;到唐代,作为人物画配景的花卉也独立发展成为花鸟画;1300年前,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终于基本形成了。
今天,我们以一百幅名画来看看中国美术史。
0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帛画”是指古代绘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根据当时楚国的习俗并结合文物考证,有人认为,此画的妇女形象即是墓主人,作品的主题是表现龙凤引导死者,即祈愿墓主人安详逝世。
02《轪侯家属墓生活图》/西汉/帛画此帛画是长沙国丞相之妻死后的随品。
画分为三部分:上部以祈颂墓主人为主题;中部则表现墓主人日常生活;下部绘两条交缠的鲲,背上蹲着一个赤身力士。
03《女史箴图》·局部/东晋/顾恺之此画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绘。
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据传是为了讽谏放荡性妒、擅权祸国的贾皇后。
04《洛神赋图》·局部/东晋/顾恺之此画是以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模仿宋玉《神女赋》楚王神女之事而作,虚构了自己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05《职贡图》·局部/梁朝/萧绎萧绎是梁元帝(505—554),尤以肖像画最擅。
图中所绘为列国使者立像 12 人,自右至左依次为:波斯国、百济国、丘兹国、倭国、狼牙修国等等,表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气质。
06《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画像砖画像砖是在砖头模子上刻画后,再压成砖坯烧制出来。
该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表现了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
07《鹿王本生图》/北魏/莫高窟壁画本生故事是指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
“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本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中国美术赏析》课件

与此同时,中国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师素质不高、教 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美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概述
中国美术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金额逐年 攀升。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下,艺术市场的发展更加迅猛。
2
市场分析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随之升级。未来,中国美术 市场将继续呈现出迅速发展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吴昌硕的花鸟画技艺
吴昌硕的花鸟画手法独特,细腻、灵活、流畅,色彩 柔和,线条粗细得体。
吴昌硕的艺术成就
吴昌硕深受文化底蕴的熏陶,艺术成就极高,作品多 次参加全国性绘画大赛并获得大奖,其花鸟画被誉为 中国画坛的瑰宝。
中国美术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1 文化价值
中国美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审美价值
中国美术一直被人们赞誉为高尚的艺术形式,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华文化中占 有独特的地位。
3 人文价值
中国美术也是中国人民在艺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精神寄托所在。体现了人类情感价值 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进展
展览与交流
国际获奖
中国美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 的展示和推广,各类高水平的展览 和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也日益增多。
中国美术家在国际艺术比赛中多次 获奖,代表作品在许多国际艺术馆 内得到展示。
市场需求
中国美术的国际市场需求也日益增 加,独具魅力的中国风格和文化背 景成为了西方市场追捧的对象。
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现状概述
中国美术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美术专业,并不断在完善教育体系、 改善师资、加强教材建设等方面投入资源。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定窑中孩国儿美枕术史及宋作品鉴赏
钧窑玫瑰紫釉盘托 宋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哥窑鱼耳炉 宋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明代绘画 第三节 清代绘画 第四节 工艺美术与建筑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明代中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文化意识影响 到了文人书画及市民文化层面。形成了明后期至清末一脉相 承的注意个性抒发而又具有创造精神的文人画诸流派,尤其 是在野文人及近乎职业化了的文人画家助成了这一系统的发 展。新的社会条件使市民文艺滋生与昌盛,促使明代版画获 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艺术高度。
返回主目录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
——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花鸟图册 朱耷 清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清荷 花 水 禽 图 轴
朱 耷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梅竹图卷 石涛 清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诗画册 石涛 清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苍翠凌中天国图美术史髡及残作品鉴清赏
中国山美水术图史册及作品弘鉴仁赏 清
兰
兰
竹
竹
石
图
图
轴
轴
郑
郑
燮
燮 清
清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蕉
潇
竹
湘
图
风
轴
竹
图
李
轴
鱓
李
清
方
膺
清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丹瓶 宋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景德镇窑刻花影青梅瓶 南宋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绿釉龙梁鸡冠壶 辽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章

夏商周美术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 器、玉器、陶器等方面。
VS
青铜器: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成为主 要工艺品之一。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制 作精湛,造型独特,如著名的司母戊 大方鼎等。玉器:夏商周时期的玉器 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如玉璧、玉琮 等。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制作工 艺不断提高,如马家窑文化等。
绘画:宋代的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如郭熙的《早春图》等作品。元明清时期则以文人画为主 流,如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沈周等作品。书法: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如苏轼的行 书、米芾的草书等作品。园林: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达到了高峰,如苏州园林等作品。
02
中国绘画作品鉴赏
早期绘画
代表作品
《人物龙凤帛画》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美 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绘画、陶瓷等方面。
绘画: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达到了高峰,如阎立本的《 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作品。陶瓷:唐代陶 瓷技艺高超,如三彩釉陶器等作品。五代时期则以青瓷为主 ,如龙泉窑等作品。
宋元明清美术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绘画、书法、园林等方 面。
特点
早期绘画多以实用为主,作品质朴,构图简单, 色彩单一,注重人物传神及细节描绘。
技法
以线造型,线条流畅,注重比例和对称,设色自 然,注重明暗和透视。
中期绘画
01
02
03
代表作品
《千里江山图》、《富春 山居图》
特点
中期绘画在风格和技法上 逐渐成熟,作品气势磅礴 ,构图繁复,色彩丰富, 注重意境营造。
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和西部山区,以及草原、 沙漠等地区。这些岩画描绘了狩猎、畜牧、战争、祭 祀等场景,以及人物、动物等形象。彩陶:在黄河、 长江、珠江等流域的原始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 陶。这些彩陶上的图案和色彩反映了原始人类的审美 情趣和对自然的观察。雕塑:原始雕塑主要以玉器、 陶器、石器等形式存在。这些雕塑作品形态各异,有 的表现了动物形象,有的则表现了人物形象。
滨州学院《中国美术史》重点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史》重点作品赏析一.《泼墨仙人图》1.《泼墨仙人图》是一幅禅画。
现存台北故宫,是南宋著名的减笔面家粱楷所画。
2.描写的是一个烂醉如泥,两眼模糊的仙人。
袒胸露腹,步履蹒姗,身披大氅。
双手倒背。
人物形象除头部外形及五官用细笔勾勒,通体以淋漓的水墨书写,又故意将口鼻画的紧凑一团,使仙人的醉态更加突出。
几乎看不到明确的线条,造成一团模糊的感觉。
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3.艺术特点:用笔能够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法,有的转折方硬,行笔苦涩似枯柴、折芦.有的潇洒自如似行云流水.开辟了写意画的新天地,对后世影响甚大。
二.《溪山行旅图》1.北宋画家范宽,字中立。
性情宽和,人称范宽。
画山水初师李成.后继法荆浩、关仝。
绢本,水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画中只有近中景,中间以云气隔开,远山高耸入云,峰顶杂木丰茂,坳间飞瀑倒挂,以粗笔勾出山峦轮廓,内以钉头皴画出山石轮廓,细看碎点满山,远看浑然一体。
近景肉阜林壑,山路崎岖,山泉小溪流淌,驴队驮物由脚夫驱策而来,杂木簇拥着岗顶房屋,近景繁而实.中景相对简而虚,对比呼应.巍峨的山峰,葱笼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1.张萱,盛唐人物画家2.全画描绘的是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妹游春的场景3.在构图上,画面没有背景,但从人物、衣服、马轻快的步伐中可以看出季节,整个画面形象安排呈横T字形.前松后紧前疏后密,面面具有一定能够节奏感四.《墨葡萄图轴》1.其作者徐渭,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青藤、或署名田水月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特擅长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将情感寄于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多豪迈、率真之气。
99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第4章PPT课件

33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 陵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的 气度,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3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一般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播
通道。我国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 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 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的。应该说这个时期佛教美 术的重头戏是在中国北部展开的。
31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山水画溯源
多数学者认为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以 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32
二、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 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 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 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结。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6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中外美术史作品带图文

作品分析中国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
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
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
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
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全套课件

玉龙 红山文化
玉铲 大汶口文化
玉琮 良渚文化
三、彩陶与黑陶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 可以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等品种。
红陶绳纹碗 大地湾文化
彩 陶 盆 绘 五 鱼 纹
仰 韶 文 化
彩陶鱼纹盘 半坡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确实曾经有一个以使用器物为载体 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这种分化的趋 势应该始于许家窑人所存在的古人时期或者更早。这种分离 导致后来出现的人们对玉的特殊喜好。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画艺术品
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爱好。早期砾石的 使用较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 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坚硬的材料。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 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显然这 些坚韧工具的鲜艳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 意义。
花瓣纹彩陶盆 庙底沟类型
彩 陶 缸 外 壁 绘 “ 鹳 鱼 石 斧 图 ”
庙 底 沟 类 型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舞 蹈 彩 陶 纹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彩 陶 蛙 纹 瓮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

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视觉元素为商业设计提供了无尽的创意空间。在广告、 包装、品牌形象设计等领域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也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26
07
现代美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2024/1/24
27
近现代中国美术变革历程回顾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的美术变革
03
书法艺术鉴赏
2024/1/24
11
篆书、隶书鉴赏
篆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2024/1/24
隶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篆书与隶书比较
篆隶名作欣赏
在笔法、结构、章法等 方面的异同点。
12
《石鼓文》、《泰山刻 石》、《曹全碑》等经
感谢观看
2024/1/24
31
心灵的共鸣。
2024/1/24
22
06
民间美术鉴赏
2024/1/24
23
剪纸、年画等民间工艺品欣赏
2024/1/24
剪纸
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剪纸作品造型生动,构图巧妙 ,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独特的艺术魅 力。
年画
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 品。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的 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代 表了这一时期美术的高度 成就。同时,书法和篆刻 艺术也逐渐成熟。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教案滁州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书共8章,主要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3个方面,阐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新中国初期美术不同历史阶段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各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特别选取了近1800幅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使读者提高和深化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我国美术审美实践的了解,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
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把握,掌握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审美判断和艺术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法。
三、教学原则本课程以史料为依据,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中国美术的发生与发展,实事求是地评价前人的成就;运用中国艺术的形式语言,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能力。
限于授课时学,本课程主要以绘画、雕塑、工艺为主,其它为辅,绘画史方面主要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流派、画家及代表作品作介绍。
雕塑、工艺方面主要介绍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及时吸收国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充实教材。
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重点一般地应放在作品分析上,要加强直观学习,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讨论课根据教学内容列出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
3、结合讲授和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5学时,分八章讲述,其时间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2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一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一万年——一公元前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二、磨制石器与玉器三、彩陶与黑陶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青铜器艺术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二、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第三节雕塑艺术一、玉石雕刻二、青铜雕塑三、漆木雕刻第四节壁画、帛画和漆画一、壁画遗迹和有关文献记载二、从帛画所见肖像画的新水平三、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第五节建筑与工艺美术一、建筑二、刻纹白陶和原始瓷器三、漆器和丝织刺绣第三章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绘画艺术一、帛画二、墓室壁画三、画像石和画像砖第三节雕塑艺术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二、明器雕塑第四节建筑艺术一、秦代建筑二、汉代建筑三、秦汉建筑装饰第五节工艺美术一、陶瓷工艺二、漆器工艺三、青铜工艺四、玉器工艺五、织绣工艺第四章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佛教美术一、佛教美术的兴起二、早期的石窟壁画三、石窟造像四、佛教建筑第三节人物画的新发展一、承上启下的人物发展二、南朝的人物画三、北朝的人物画第四节山水画的兴起一、山水画溯源二、山水画论第五节南朝陵墓雕塑一、明器雕塑二、石雕第六节工艺美术一、织绣工艺二、漆器工艺和金属工艺三、陶瓷工艺第五章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人物画一、初唐画坛二、“画圣”吴道子三、仕女人物画四、孙位及其《高逸图》五、五代人物画第三节山水画一、青绿金碧山水画二、水墨山水画三、五代山水画第四节花鸟杂画一、花鸟画的兴起二、画马画牛名家及其代表作三、五代花鸟画第五节绘画理论的深化第六节石窟陵墓壁画一、石窟壁画二、墓室壁画第七节雕塑艺术一、石窟雕塑二、陵墓雕刻三、陶俑第八节建筑艺术一、都市规划与宫殿建筑二、寺塔建筑三、陵墓建筑第九节工艺美术第六章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第三节辽、金、西夏绘画辽代绘画金代绘画第四节元代绘画山水画花鸟画道释壁画和人物画第五节雕塑艺术宋代雕塑辽、金、西夏的雕塑元代雕塑第六节建筑艺术一、宋代建筑二、辽、金的建筑三、元代建筑第七节工艺美术宋、辽、金的工艺美术元代的工艺美术第八节绘画理论宋代的绘画理论元代的绘画理论第七章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10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明代绘画明初画院及浙派吴门派及“吴门四家”明代写意花鸟画董其昌及其绘画理论版画艺术(附清代版画)第三节清代版画清初画派宫廷绘画与郎士宁扬州画派晚清绘画(附画报印刷与新美术教育)第四节工艺美术与建筑工艺美术明清故宫与皇城私家园林第八章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的美术(1911—1966)(6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民国时期的美术变异中的传统绘画异军突起的西洋画新木刻运动雕塑和建筑第三节新中国初期的美术新国画油画版画新年画和连环画雕塑复习(4课时)主要参考书:《中国绘画通史》三联出版社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潘天寿《中国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王逊裴文中《中国旧石器的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尹达《新石器时代》三联出版社 1955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第一节 概述史前时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上又叫石器时代。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展现了秦代雕塑艺术 的辉煌成就。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墓室壁画和画像石、 画像砖的丰富内容,反映 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 观念。
汉代工艺品
漆器、铜镜、织锦等工艺 品的精美绝伦,体现了汉 代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
魏晋南北朝美术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书法艺术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画家,其代表 作《洛神赋图》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 艺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是现代美术的另一种重要流派,它摒弃了传统艺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强调艺术 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表现。抽象主义艺术家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抽象元素来表达自己 的内心世界和对宇宙万物的理解。
多元文化的融合
现代美术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趋势。艺术家们不仅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还 积极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青瓷等著名品种。
03
近现代美术
近代美术的变革与发展
01
西方艺术的传入与影响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西方艺术的透视法、明暗法、色彩学等技法和理念,为中国
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段。
02
传统艺术的变革
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家开始对传统艺术进行反思和变革。他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品,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北宋 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 画”之一。
近现代美术名作鉴赏
《虾》
01
齐白石的代表作品,以水墨画技法表现虾的灵动和生机,展现
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绘画技巧。
《黄山图》
美术史 作品鉴赏

1.《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2.《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著。
此书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绘画通史,文章体裁新颖、材料丰富,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全书共分十卷,内容大致包括四部分: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
作者通过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世俗生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宋代风俗画两宋时期绘画发展中的另一重要现象就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城乡生活的风俗画作品。
出现了诸如善画京师车马的高元亨,专长画骆驼的冯清,画船的蔡润,画“太平车”、“江州车”、“欢楼”的支选等。
这些画家大都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把绘画视野从描绘仙佛贵族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注重真实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同时展示了宋代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水平。
张择端,山东人,曾攻读儒业,后学画,擅长画建筑车船风俗题材,曾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厘米,横527、8厘米。
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车船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__PPT教案

斗拱是这时建筑的另一特点。这种结构将建筑物上部的重 量平均分配在木构架上,分散屋顶的剪应力,同时也能使 屋顶的出檐较大,以保护台基。牛牛文档分享二、刻纹白陶和原始瓷器
代表商代制陶工艺杰出成就的是刻纹白陶和青釉器皿。白陶 用色白质细的瓷土或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烧制成功以后 器表和胎质都成白色。白陶器皿刻纹细腻,陶质坚硬,质地 精良,不易吸水,且叩之发音清越,所以在当时属于珍品,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白陶的出现多在商代,自西周以后便 衰落了。
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 过程。 殷商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总体 风格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西周青铜器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 春秋时代,一方面衰微的周王室不能再垄断青铜器铸造,另 一方面各诸侯国铸器增多,手法不断翻新,形成不同的地域 风格。 战国青铜器追求色彩效果和材质对比,以圆雕、镂空透雕的 动物形象作装饰,复 原 件 ) 湖件 )
河 南 信 阳 长 台 关 长 台 关 出 土 战 国牛牛文档分享三、漆器和丝织刺绣
牛牛文档分享彩绘漆盒 湖北江陵两台山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绘 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湖 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人物 出行图》,南 长 沙南 长 沙 陈青铜雕塑的成就 南 长 沙 仰 天 湖 出 土战 国牛牛文档分享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四节 壁画、帛画和漆画
对先秦壁画的研究是以相关文献和遗存为依据进行的谨慎 推论,论证的范围也主要涉及壁画的内容,但是两幅著名 的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却能使我们 获得关于当时绘画的更多信息。
《中国美术史》118页精品

精选2021版课件
26
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 色: 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 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 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 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 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 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 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 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 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 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7
雕塑
就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
是在新石器时代。从其材质来分,可分为陶 雕、石雕、玉雕、骨雕;从题材内容来分, 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代表作品 有: 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 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 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 鸟等。
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
基本消失
精选2021版课件
22
第三章 战国、秦、汉 美术
精选2021版课件
23
帛画
一、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 墓出土, 高31厘米, 宽22.5厘米, 画一贵妇着宽 袖细腰长裙, 侧身向左, 合掌而立, 在腾龙舞凤
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
精选2021版课件
32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 术
精选2021版课件
33
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 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 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 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 “古画皆 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 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
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一些石器开始蜕变为礼器,这些非实 用性的工具往往用玉质材料制成,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有的 还有精美的花纹。与实用的工具相比,它们更能反映当时的美术 发展状况。
由于玉的材质比一般用于制作生产工具的石料美丽,所以玉器在 这时又作为原始部落图腾的标志广泛用于礼仪祭祀,具有神秘的 巫术色彩与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我们可以在红山文化、良渚文 化出土的玉器中找到这种原始图腾崇拜的踪迹。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章
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的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
——原始社会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旧石器时代美术(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确实曾经有一个以使用器物为载体 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这种分化的趋 势应该始于许家窑人所存在的古人时期或者更早。这种分离 导致后来出现的人们对玉的特殊喜好。
实用文档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与红铜相比,青铜具有熔点低和硬 度大等优点。
实用文档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很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 今人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工具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 球状器。
实用文档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画艺术品
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爱好。早期砾石的 使用较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 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坚硬的材料。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 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显然这 些坚韧工具的鲜艳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 意义。
实用文档
黑 陶 蛋 壳 杯 龙 山 文 化
实用文档
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实用文档
鸮形陶鼎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实用文档
人 头 器 口 彩 陶 瓶
大 地 湾 文 化
实用文档
陶 象 龙 山 文 化
实用文档
彩 塑 女 神 头 像 红 山 文 化
实用文档
陶裸体女像 红山文化
实用文档
双凤朝阳牙雕 河姆渡文化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制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实用文档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由 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史前 时代又叫石器时代。
历史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使用打 制石器的漫长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磨制的石器,以此为标志, 开始了新石器时代。
实用文档
返回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美术 (约距今200万年前—1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中国本土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山西芮城西侯度遗 址距今也有180万年,与之同属早期遗存的还有陕西蓝田猿 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 万年)等;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山西襄汾的丁村人、山西 阳高的许家窑人及陕西大荔的大荔人,他们都距今约10—20 万年;晚期智人的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 年),在美术史上常提到的还有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 3—2.7万年。
实用文档
五、岩画与建筑
实用文档
岩画 内蒙古阴山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岩画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
实用文档
本章结束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
——夏、商、周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铜器艺术 第三节 雕塑艺术 第四节 壁画、帛画和漆画 第五节 建筑与工艺美术
实用文档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实用文档
人面鱼纹实彩用陶文盆档 半坡文化
花瓣纹彩陶盆 庙底沟类型
实用文档
彩 陶 缸 外 壁 绘 “ 鹳 鱼 石 斧 图 ”
庙 底 沟 类 型
实用文档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类 型
实用文档
舞 蹈 彩 陶 纹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实用文档
彩陶瓮 半山类型
实用文档
彩 陶 蛙 纹 瓮 马 厂 类 型
实用文档
玉龙 红山文化
实用文档
玉铲 大汶口文化
实用文档
玉琮 良渚文化
实用文档
三、彩陶与黑陶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
可以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等品种。
实用文档
红陶绳纹碗 大地湾文化
实用文档
彩 陶 盆 绘 五 鱼 纹
仰 韶 文 化
实用文档
彩陶鱼纹盘 半坡文化
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
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有裴李岗文化、磁 山文化及大地湾文化,中期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 窑文化,末期有龙山文化。长江流域较重要的文化有属于新 石器早期文化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中期的大溪文化, 以及属于晚期的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城以北较重要的 是红山文化,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第一节 概述
鉴于青铜器的制作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社会 生活的实际影响,文化史上常用“青铜时代”来指称这个时 代。
夏、商两朝尤其是商代,各种造型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 各种纹样和造型都被附上神性的权威。
西周的青铜器,造型简洁,却又有韵律感,体现出一种严整 而富于法度的理性精神。
春秋以降,造型艺术不复有神性的观念和严格的规范。这种 时代性的趋向到了战国时期更加明显,现实生活题材开始进 入战国时期的各种品类样式的艺术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