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9《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5.播放关于石笋的介绍视频后学生再次交流,认为石笋不是生物。
6.(出示青苔的图片)请同学们认一认这个是什么?谁知道青苔有什么特点?它会生长吗?你们认为它是生物吗?
7.小结:看来同学们是真的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了。(出示地衣、松萝、水绵)请同学们看,这三种是大家比较陌生的物体名称分别是地衣、松萝、水绵,我们先来观察地衣谁来说说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再来观察松萝,觉得它是什么样的?最后还有一个水绵,谁来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2.对于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植物会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动物会繁殖,会生长,需要食物,还会动)
3.把植物的特点写在左边的椭圆里,把动物的特点写在右边的椭圆里。请大家思考,两个椭圆重叠的部分可以表示什么呢?
4.是的,这部分表示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点,其实就是生物的共同特点。请大家拿出活动记录单,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活动手册上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2.(再出示狗和机器狗的图片)请看图片中有两只狗,你认为哪个是生物?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看来同学们挺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那老师就请你们帮我解决个难题,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种物体,它的名称叫石笋。它的特点是会长高,也会长出小石笋,会对环境做出反应,但是不需要阳光。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答与讲解、观察
预习要点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单等
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新青岛版《科学》五制小学三年级下册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课件

新青岛版《科学》五制小学三年级下册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比较生物与非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来自活动过程我观察到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
生物 需要营养
能生长 能繁殖
非生物 不需要营养
不能生长 不能繁殖
活动过程
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如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
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 非生物
名称
生活环境
青岛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制)
19.生物与非生物
制作人:陈晓琳 日期:2019年12月
活动准备
它们有 生命吗?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我发现石头与小草的不同有:
石头
小草
不能长大、不会呼吸、不需 会呼吸 能长大 需要水...... 要营养......
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石头是没有生命的, 属于非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区分它们的特征和区别;2. 能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区分;3. 能够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和分类;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4. 生物与非生物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1. 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区别;2. 生物与非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2. 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与非生物相关知识的教材资料;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标本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引导他们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 授课: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3. 活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1.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通过显微镜等器材分辨生物与非生物;2. 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 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第三节:生物与非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1. 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家庭周围,观察生物与非生物的存在;2. 讨论:让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明确生物与非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七、教学反馈: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加深对生物与非生物的理解;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 知识检测: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2. 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3. 教学改进:结合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加深对这两者之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辨析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的特征和非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提高生物与非生物的辨析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设计内容:1. 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及特征,并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2.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通过实际实验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3. 思考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认识。

四、设计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4-5人,确定一个小组长;2. 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和一个非生物进行观察实验;3.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观察结果;4.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设计的思考问题;5. 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6. 整理成绩单,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

五、设计评价:1. 观察实验的记录:是否详细准确地记录了观察实验结果;2. 思考问题的回答:是否能够合理回答设计的思考问题;3. 小组讨论和展示:是否能够有效地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4. 总结归纳:是否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总结与归纳。

六、作业要求:1. 按照设计步骤进行实验和讨论,确保每一步都完成;2. 实验记录和讨论要详细具体,表述清晰明了;3. 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不能有搀演行为;4. 完成作业后,每组整理成绩单,小组长负责提交。

七、作业反馈:1. 老师对每组作业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2. 对每组的作业进行点评和建议,指导学生改进;3. 学生根据反馈意见,完善作业,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生物与非生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别和联系。

2. 精通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互相作用和影响。

导学内容:一、生物和非生物的观点1. 生物: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能够呼吸、发展、繁殖等。

2. 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的物体,如石头、土壤、水等。

二、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别和联系1. 差别:生物具有生命特征,能够进行代谢活动;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不能进行代谢活动。

2. 联系:生物和非生物在自然界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生物依靠非生物提供生存条件,而非生物也受生物影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新陈代谢、发展繁殖、适应环境等特征。

2. 分类: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发展方式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四、非生物的分类和作用1. 非生物可以按照化学成分、结构、性质等进行分类,如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2. 非生物对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提供生存条件、影响气候环境等。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同砚沉思它们的差别和联系。

二、进修内容呈现: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观点、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同砚了解它们之间的干系。

三、示例讲解: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增加同砚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谈论互动: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让他们分享生活中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增进思维的开拓和沟通。

五、拓展延伸:让同砚通过实地考察或试验,进一步熟识生物和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干系。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深度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观点、特征和分类,精通它们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同时,通过示例讲解和谈论互动,同砚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进修生物学奠定基础。

期望同砚在实践中不息探究,发现生物和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玄妙,培育对生命的敬畏和热忱。

愿同砚在将来的进修和生活中,乐观探究生物世界,为增进生态平衡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课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课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课教案3篇教学目标1、知道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蜗牛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通过观察和思索,认识周围的世界,自然环境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动物和植物的区分3、学会使用放大镜,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4、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和对比的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2、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2、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基础知识梳理】一、观察蜗牛1、身体结构:蜗牛身体结构分为五个部分(1)触角:蜗牛头上有四个触角,两个长,两个短。

(2)壳:蜗牛有壳,但是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面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3)腹足:蜗牛没有脚,只有一片扁平的足,即是腹足,是蜗牛的运动器官,腹足会分泌黏液使蜗牛的身体在黏液中滑行。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蜗牛经过的地方有一条亮亮的足迹。

问:黏液对蜗牛的滑行有什么好处?(4)眼:蜗牛的眼睛在触角上(5)口:蜗牛有口,主要以植物的茎叶为食。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二、生物与非生物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七点。

这也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1、生物具有严谨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这个在后面会讲到。

2、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时时刻刻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用来组成自身的物质,储存能量,例如:我们吃饭,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生物又能分解自身组成的物质,释放能量,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例如:我们运动,呼吸作用。

青岛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19.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青岛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19.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青岛五四制三年级科学下册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2.能通过对比观察,识别生物与非生物;能通过交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探究兴趣。

4.能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重点: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1.课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人的生命特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特征与人是否有相同点,进而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生物的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2.教师课前还可以准备部分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及视频,丰富课堂教学资料,方学生观察和理解。

活动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导课: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者许多生物。

人是有生命的,石头、大树、小草也有生命吗?二、探究活动(一)石头和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1.教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观察石头和小草,让学生利用触觉、视觉等观察它们的不同。

3.教师播放小草生长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草的变化。

3.师生交流:小草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不断生长,长出种子,产生新的小草。

4.师生交流:小草和石头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主要特征是有生命,并让学生结合小草生长环境分分析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相关活动。

6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石头没有生命,属于非生物。

(二)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1.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小狗与玩具狗:列举生物的主要特点。

2.教师出示真花和塑料花,让学生尝试介绍真花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形态特点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它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什么?3.学生交流,师生小结:花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营养、空气,这些因素是生命生存的主要因素。

3.教师提问:利用这些因素能否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4.播放视频: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深度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加深对生物科学的熟识,培育同砚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精通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方法;3.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4.培育同砚的观察和试验能力。

三、设计内容:1.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的定义及特征: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具有发展、繁殖、代谢等特征;-非生物的定义及特征:非生物是指没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如石头、水等。

2.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按照生物的形态、生活方式、遗传干系等进行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的分类方法:按照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进行分类,如无机物、有机物等。

3.生物和非生物的联系和互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纳二氧化碳开释氧气,与非生物的大气中的气体互相作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竞争和冲突,如动物为了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而与非生物环境发生竞争。

4.观察和试验-设计观察试验:让同砚观察不同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设计试验:让同砚设计试验验证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培育同砚的试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设计步骤:1.同砚独立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同砚分组谈论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3.同砚通过图表和实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互动;4.同砚进行观察试验和设计试验,记录试验结果并撰写试验报告。

五、评判方式:1.参与度:同砚是否乐观参与谈论和试验;2.试验报告:同砚是否明晰地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3.创新性:同砚是否能够提出新颖的见解和观点。

六、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作业,不得迟交;2.作业内容要明晰明了,不得抄袭;3.作业要求书面表达规范,不得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七、作业时间:本次作业设计为一个学周,包括教室谈论、试验设计和试验报告撰写等环节。

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课件1

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课件1

三、给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类。
名称
生物
非生物
B、能逐渐生长
C、可以呼吸
D、可以运动
分析:运动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也是生命,但不可以运动。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最基本特征的是 ( B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分析:大部分生物由细胞构成,但病毒也是生物却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 需要营养
能生长 能繁殖
非生物 不需要营养
不能生长 不能繁殖
对刺激有反应
对刺激没有反应
需要呼吸
不需要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如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
(生命应该同时具有以上几种特征)
不具备生物的几种基本特征的都不是生物
机器人会弹琴,会唱歌;机器狗碰到墙 会做出反应(拐弯),它们是生物吗?
钟乳石会长大,所以是生物 吗? 不是,因为它不会呼吸和繁 殖,对刺激也没有反应。
选择题,只写题目和正确选项,错误选项不写。
2、枯枝落叶属于( B )
A.生物 B.非生物 C.植物 D.动物
分析:枯枝落叶是死掉的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所共有特征的是( D )
A、需要养分
19.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五∙四制)
制作人:崔晓东
活动准备
它们有 生命吗?
活动过程
比较生物与非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
我发现石头与小草的不同有:
石头
小草
不能长大、不会呼吸、不需 会呼吸 能长大 需要水...... 要营养......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同砚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2. 增强同砚对生命和非生命事物的熟识和理解;3. 提高同砚观察、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列举出10个生物和10个非生物的例子,并分别诠释它们的特征和差别;2. 观察小区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拍摄照片并写出观察结果及感想;3. 阅读一篇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科普文章,写出自己对其中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三、作业要求:1.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2. 图片要明晰可辨,并配上说明文字;3. 阅读文章后要注意理解和归纳重点观点。

四、作业提交方式:1. 作业需打印并装订成册,提交给班主任或科任老师;2. 照片可通过电子版提交给班主任或科任老师。

五、评分标准:1. 笔记内容丰富、观点明确:40分;2. 观察照片明晰明了:20分;3. 对科普文章的理解和归纳能力:20分;4. 文字表达和排版规范:20分。

六、老师评语:1. 同砚对生物和非生物有深度的熟识,观察和沉思能力强;2. 对于科普文章的理解较为深刻,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3. 作业完成规范,文字表达流畅,排版整整齐齐。

该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比较,援助同砚理解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本质差别,培育同砚的观察、沉思和分析能力,增进同砚对生物科学的爱好和热忱。

期望同砚能够勤勉完成作业,勤勉沉思,加深对生物和非生物的熟识,提高综合素养和学术水平。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本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增进同砚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同砚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精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3.探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干系;4.培育同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设计内容:1.观点诠释:让同砚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并列举各自的特征和差别。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生物的特征)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通过课前任务卡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为课堂探究做知识和材料打算。

通过观察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渐渐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进一步通过比拟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觉?深刻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以及生物的相同点。

教材由三局部组成。

第—局部活动打算,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目的是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动植物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增加学生对动植物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探究做好打算。

第二局部活动过程,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渐渐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大树、小草是否具有生命的根本特征,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是非生物。

活动二:“比拟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通过比照观察两组图片,找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

再通过推断机器人、生石花、钟乳石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了解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响等。

第三局部是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利用课上所学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寻觅生活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已有肯定的知识根底,能从具有生命的人迁移到思考石头、大树、小草的生命状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生活中,学生对身边有生命的物体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对生命的特点有简单了解。

但是并没有深刻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比拟有了肯定的根底,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生物和非生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2.能通过比照观察,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发觉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

2. 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无生命现象、不需要营养、不能进行呼吸、不能排出废物、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能生长和繁殖、无遗传和变异特性、不由细胞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区别。

2. 教学难点: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分析。

2. 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

3. 讲解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无生命现象、不需要营养、不能进行呼吸、不能排出废物、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不能生长和繁殖、无遗传和变异特性、不由细胞构成。

4. 实例分析: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及其区别。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特征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实例。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知道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2.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难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桌子、椅子、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生物与非生物”。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物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如植物是生物,桌子是非生物。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总结,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和非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庭、学校、公园等,观察并列出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3.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如新闻报道中的生物入侵事件。

2. 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生物和非生物,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在该事件中的作用。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年级科学19课生物和非生物

三年级科学19课生物和非生物
板书源自设计教学反思
(3)讨论: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4)小结:大豆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而石子不能萌发。
3.比较猫和蒲公英的相同点。
(1)提出问题。
出示:猫和蒲公英的图片。
提问: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
(2)阅读整理资料。掌握方法:
①阅读时,先找出描述猫和浦公英特征的重点词句,再进行筒单概括。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机器人是生物吗。
(1)出示:机器人的图片
(2)判断:机器人是生物吗?并说明理由。
(3)交流:集体交流判断的结果,并互相补充和价。
(如果学生们的意见有分歧,可以临时各学生分为正反双方两个组进行简单辩论,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判断依据和理由。对于个别学生可能会质疑机器人需要补充能量、根据指令完成动作,与生物特
主备人:刘芳
时间
星期
周次
课题
19《生物与非生物》
本课教学目标
1.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2.能说出生物与主生物的主要区别。
3.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归納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并说出理由。
重点
难点
能描述生物的特征;
能说出生物与主生物的主要区别。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4)得出结论。师生从动物的生长、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方面与非生物进行对比、归纳,形成初步认知。
2.观察豆子与石子的变
(1)引导:大家已经在课前将大豆与小石子分别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并注意保持豆子与石子湿润。课前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教学活动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9课《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辨认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理解生物和非生物在自然界中不同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生物和非生物分类;•培养观察能力,关注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辨认生物和非生物。

三、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和非生物在自然界中不同的作用;•用简单的语言、图片、实物等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首先通过课件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2.引导学生叙述自己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关注。

2. 新知呈现1.老师根据学生日常接触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图片等展开讲解,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分类标准、特征等知识点;2.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类;3.给学生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学习小实验,通过小实验加深对生物和非生物的理解;2.分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彼此的观察体会。

4. 拓展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生物或非生物的特写图,让学生对图中所表示的东西进行猜测并作出解释,检验学生的观察能力;2.老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现场观察生物和非生物的状况,通过现场调查和记录积累知识;3.学生可以尝试在校园中进行寻找生物和非生物,同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五、教学总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并从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具有观察、分类、分析、解决问题等科学思维能力;3.通过积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念,提高了保护环境和生命的意识。

生物与非生物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生物与非生物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生物与非生物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区别与联系,以及生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石头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植物样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

4. 实践探究:分组让学生观察植物、动物等生物样本,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5.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生物与非生物的判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2. 生物的基本特征3.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与联系4. 实践探究:生物样本观察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说明你是如何区分它们的。

答案示例: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等;非生物:石头、水、空气等。

区分方法:观察是否有生命现象,如生长、繁殖、呼吸等。

2. 作业题目: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示例: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长、繁殖、新陈代谢、适应环境等。

在生活中,生物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习性,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生物的特征》的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七大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等)。

学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卡片、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出课题。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示范: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生物与非生物的分类练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7.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征,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排出废物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e. 能生长和繁殖f.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g. 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完成作业,教师下节课检查并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并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观察和分类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生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2.掌握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3.了解非生物的种类和特点;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生物的分类方法;3.非生物的种类和特点;4.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生物的分类方法;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学教科书;2.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3.课件:生物与非生物的PPT。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区别;2.讲解: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特征、分类方法和区别;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和非生物的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和分析;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和区别,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区别;2.整理生物的分类方法,并找出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3.撰写一篇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小论文,包括定义、特征、分类方法和区别。

八、评判方式:1.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生物分类的正确率和逻辑性;3.小论文的内容丰富性和表达能力。

九、延伸活动:1.组织生物博物馆参观活动;2.邀请生物学家进行专题讲座;3.开展生物与非生物的实验钻研。

以上是我为《生物与非生物》设计的作业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激发兴趣,探索未知。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生物与非生物》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介绍《生物与非生物》是一门介绍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和干系的课程。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互动干系,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环境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干系;2. 掌握生物与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环境认识;4.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干系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与非生物的干系进行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或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作业二:生物与非生物的互动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互动案例进行分析,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案例背景、互动过程、影响结果和思考问题等。

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干系及其影响。

3. 作业三:生物与非生物的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实验,撰写一份实验设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等。

学生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最终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结果分析。

四、作业评判标准1. 作业内容完备、准确,符合要求;2. 分析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结论合理;3. 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文字规范,无错别字或语法错误;4. 参考资料齐全,引用规范,不涉嫌抄袭;5. 实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五、教学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评判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作业质量。

同时,根据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实际需求,不息完善作业设计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进修体验。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和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干系和互动,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环境认识,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生物的特征》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通过课前任务卡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为课堂探究做知识和材料准备。

通过观察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进一步通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深入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以及生物的相同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目的是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动植物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增加学生对动植物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大树、小草是否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知道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是非生物。

活动二:“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图片,找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

再通过判断机器人、生石花、钟乳石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知道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需要营养,能生长、繁殖、呼吸,对刺激有反应等。

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利用课上所学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寻找生活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从具有生命的人迁移到思考石头、大树、小草的生命状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生活中,学生对身边有生命的物体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对生命的特点有简单了解。

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比较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生物和非生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2.能通过对比观察,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认识生物的共同特
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探究兴趣。

2.具有珍爱生命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常见动物、植物的图片、玩具小狗、塑料花等。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PPT 3 出示]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图片上有什么?这些物体哪些是有生命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

(板书课题:生物与非生物)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
1.[PPT 4 出示]思考:小草与石头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吗?
2.[PPT 5 出示]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

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属于非生物。

活动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1.[PPT 6出示] 提问:观察狗妈妈、小狗和两只玩具狗,对比观察两幅图片,你能发
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PPT 7出示]塑料花与真花的对比图片,有什么发现?
4.小组讨论。

5.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会运动,都需要呼吸。

6.[PPT 8出示]思考:它们都是生物吗?
7.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生物吗,理由是什么?
8.[PPT9出示]汇报交流,梳理完成表格。

9. [PPT10出示]小结:生物需要营养,能够生长,能够繁殖,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而非生物则不需要营养,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拓展活动
1.[PPT 11出示]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做出判断,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生长,繁殖,吃东西,会运动,呼吸
非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