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医疗机构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培训
病原学检验—标本采集
• 采样要求:临床医生依据病例定义, 采集病人的新鲜粪便或肛拭标本, 应尽量在用药前采集。原则上,每 家哨点医院标本总数每月(平均) 至少10份。
病例信息的汇总与分析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发现出现以 下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信息核实,并向所在地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监测信息。 1.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 2 名或 2 名以上 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 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 常病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病例信息的汇总与分析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应对病 例信息、病原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超 过既往发病水平(基线水平)的聚集性病例。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辖区内食源性 致病菌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汇总,通过聚类分 析发现聚集性病例。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发现1名 或1名以上病因性食品明确的中毒性病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预防保健科 张丹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 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 生情况,为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 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供依据。
病原学检验—监测对象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 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 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 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2016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
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一)报告内容。
所有调查处置完毕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
(二)报告主体。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报告对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置完毕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人数为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
(四)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均需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完毕后一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完成事件的报告。
3.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审核。
4.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并且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分析报告并提交卫生部。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一)监测内容。
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异常病例,以及由两例或两例以上异常病例构成的异常健康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二)监测范围。
各省(区、市)在2012年监测点医院的基础上,再新增20家县级以上医院作为监测点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测点医院数量不变,各省(区、市)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增加更多的监测点医院。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第一篇: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医院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010年即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每年都较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监测任务,尤其是及时发现并报告的五彩冰激凌中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事件及狗肝中毒事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控制事态发展,从而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
现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版)、《2016年??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进行修订。
一、组织领导调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组织组成,调整后人员组成如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专家会诊组组长:成员: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
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办公室主任(兼任)。
二、监测内容1、监测科室包括:各临床及医技科室。
2、监测病例定义(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食源性感染性病例和食源性中毒性病例。
感染性病例是指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中毒性病例是指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真菌毒素中毒等。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出现1人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3、报病数量要求医院2016年全年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总数不低于400例,应做到应报尽报。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X X 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卫计委、经信委、商务厅、质监局、药监局、粮食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及各自职责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信息网报员:2、职责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医务科职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院感科职责: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信息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区卫计局;收集信息表/卡,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每月填写《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每月腹泻数据汇总表》(见附表1)。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对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及时进行检验,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样本。
3、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会诊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监测细则(一)定义: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二)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儿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特别关注内科、急诊科和儿科的就诊者)。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体内后导致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和食源性感染。
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救治的主要场所,有责任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提高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理和报告能力。
本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确保医院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食源性疾病,保护公众健康。
二、组织架构和职责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院感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3. 医务科负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4. 院感科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医院监测方案,收集和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
5. 检验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相关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三、监测方案1. 监测范围: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涵盖各类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
2. 监测方法:通过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报告,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食源性疾病病例。
3. 监测流程:a) 临床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b) 院感科对报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核实,并收集相关病历资料。
c) 检验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相关标本的检测和分析。
d) 院感科将核实后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填报至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
四、培训和宣传1. 院感科负责组织全院医生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利用医院内部宣传渠道,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宣传,提高全院员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 院感科负责收集和整理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总结。
2.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报告给领导小组,并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 领导小组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监测方案,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3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我院___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一、工作依据正式实施的的《___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说明:“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七章第一百零四条指出:“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目的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三、领导小组组长:吴玉峰副组长:魏新社成员:宋光明、王全兴、郭立军、张学睿、___、刘兰茹、王中阳、朱林、唐朝峰、田登利、王国民、代灿灿2、职责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___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
负责对食源性疾病诊断、必要时___院内专家会诊。
感染管理科职责。
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临床医生职责。
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四、监测细则(1)定义:食源性疾病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食源性异常病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2)重点监测科室:内科、儿科、肠道门诊、急诊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22•【字号】甘政办发〔2016〕112号•【施行日期】2016.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体制改革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11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22日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为实施“十三五”医改规划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布好局、起好步。
一、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44号)精神,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重点任务是:(一)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全省69个县133家县级公立医院,要细化改革措施,在人事薪酬、法人治理等体制机制领域有所创新。
省级将加强分类指导和示范引领,每个市州拟选择1个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以点带面,整体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2016(医院)食源性疾病课件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报告时间:事件处置完毕后一周内
报告形式:国家、省(区、市)、地(市)和区(县)四
级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网络直报
行政部门:(1)协调监督与疾控部门
(2)与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数据协调
生物样本的采集
• 采样要求:哨点医院接诊医师依据 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或 肛拭子样本(24小时排便3次或3次 以上,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 血便等),应尽量在用药之前采集。 原则上每家哨点医院样本总数每周 至少10份。
是否 采样
□是 □ 否 □是 □ 否 □是 □ 否
□是 □否
□是 □否
附表1-3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表
•
六、是否采集生物样标本: □是 □否
序号 样本编号 样本类型 1 2 3 样本数量 单位(g/ml/份) 采样日期
• * 医疗机构名称: 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 • 填表人: 填写日期: • 注: 前面带*项为必须填写 • 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少填写一项
样本编号
• 用记号笔清楚地在采样管和采便杯 (盒)上编号(采样编号与病例信息 表编号一致),并写上姓名、性别。
信息的报送 • 哨点医院可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 测系统”直接报送监测信息,也可将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表》 (附表1-3)及时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尽 快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报告系 统》填报并及时上报信息。 •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监测数据 进行审核后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中心。
病例信息的采集
• 哨点医院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 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包括一般 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饮食史等。 • 填写《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 表》(附表1-3)或登录“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系统”填报监测信息。
2011-2012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施方案
2011-2012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施方案第一部分哨点医院监测一、监测目的通过主动监测掌握全省食源性疾病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为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负担、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一)哨点医院的选择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要求,综合考虑我省实际情况,全省选择10家医院(省级2家、市级6家、县级2家)作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哨点医院。
省级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市级医院: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甘南州人民医院、庆阳市人民医院、武威市第一人民医院、天水市人民医院;县级医院:敦煌市人民医院、武山县人民医院。
(二)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三)病例信息的采集由哨点医院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
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四)生物样本的采集哨点医院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24小时排便3次或3次以上,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1) 采样要求病人排出新鲜粪便于无菌容器内,用4支无菌棉拭子多点采集粪便样本(如有脓血或黏液应挑取脓血、黏液部分,液体粪便应取絮状物,使棉拭子表面蘸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内,棉拭子应尽量全部插入培养基内,以保证弯曲菌所需的微需氧环境,迅速拧紧管口。
(2) 样本编号用记号笔清楚地在采样管和采便杯(盒)上编号(采样编号与病例信息表编号一致),并写上姓名、性别。
(3) 样本保存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 Cary-Blair保存的棉拭子样本放臵室温保存。
(4) 样本运送样本应尽快送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登记,由公共卫生科送实验室进行病原监测, 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 h。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5.05•【字号】甘卫办食品函〔2015〕223号•【施行日期】2015.05.05•【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防控综合规定正文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的通知甘卫办食品函〔2015〕223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规范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上报程序,省卫生计生委定于5月举办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培训内容(一)《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二)食源性疾病鉴别诊断;(三)食源性疾病监测;(四)食源性疾病的病例及事件监测技术;(五)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系统。
二、培训时间、地点时间:2015年5月18日报到,19-20日培训,21日离会。
地点:兰州饭店(城关区东岗西路486号)。
三、参训人员全省105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各选派2人参训,其中公共卫生科人员1名,儿科、急诊科、内科等与食源性疾病诊疗有关的科室人员1名。
四、其他事项(一)本次培训班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
(二)培训期间,参训人员食宿统一安排,交通费用自理。
(三)请各市州负责通知辖区参训单位,并统一将参训人员名单于5月15日前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单位按名额要求参训,请勿超员。
联系人:石振银电话(传真):************QQ: 2397634405附件:1.全省105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名单2.会议回执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5月5日。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畴的情况。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畴:
七、案依据
《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印江县人民医院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日
(2)组织院会诊。如果发现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报告,应尽快组织院专家会诊,并且在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向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纸质报告卡。医疗机构在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以下资料:
2.专人负责监测工作。试点医院指定专管人员负责试点医院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搜集、组织院会诊和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络等工作,并参加当地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其具体任务是:
(1)每日下班前向医院各科室了解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发生情况,重点关注儿科、神经科、肾科以及消化科等科室;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实验室证据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试验室证据及相关问题的分析近年来,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严峻恐吓。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在食源性疾病方面也屡次受到影响。
最近,甘肃省又发生了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此事件的试验室证据及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该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主要病原体是大肠杆菌O157:H7,该菌株广泛分布于动物肠道中,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该事件主要发生在某餐饮企业,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菌源可能为患者消费的熟食。
通过试验室的检测,可以确认食品样本中存在着大肠杆菌O157:H7的病原体,从而确认了该事件与该菌株有关。
然而,在分析试验室证据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相关问题。
起首,需要评估该熟食的生产过程和销售链,以确定食品在哪个环节被污染,进一步阻止疾病的扩散。
其次,需要探究该事件与当地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的干系,是否存在监管不力或监管流程漏洞导致疫情的发生。
此外,需要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实行一系列措施。
起首,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记录和追溯机制,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其次,完善食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大对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准时发现问题并实行相应的措施。
此外,提高大众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宣扬和教育,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的乐观参与者。
除了对该事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还应提供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议。
在这个案例中,对于防范大肠杆菌O157:H7的传播,可以实行以下措施:加强食品加工和烹饪过程的卫生管理,确保熟食达到充分加热的要求;提高个人和公共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洗菜等;加强动物饲养管理,控制动物肠道中大肠杆菌的传播。
总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试验室证据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为我们深度了解该事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医院卫生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卫生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物或饮用水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本医院卫生院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目的:1.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提早发现疫情,减少疫情蔓延的风险;2.提供准确的数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对食品供应链的监督,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4.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二、监测对象和内容监测对象:1.医院内部食品加工和供应部门;2.医院食堂;3.医院帮厨和食品外送员;4.医院附近的餐饮店等。
监测内容:1.食品供应链的监督和检查,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2.食品卫生状况的监测,包括食品样本的采集、检测和分析;3.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监测,包括细菌、寄生虫、霉菌、病毒、农药残留等的检测;4.食品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应急处理,包括食品中毒事件的调查、追踪和处置。
三、监测方法和流程监测方法:1.采用定期抽样的方法,对不同食品供应环节和食品样本进行抽样检测;2.采用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监测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系统,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监测流程:1.确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2.抽取食品样本,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3.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得到监测结果;4.对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5.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指导食品供应管理工作;6.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四、监测结果的处理和应急响应监测结果的处理:1.对于合格的监测结果,将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在监测报告中进行记录;2.对于不合格的监测结果,将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要求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和督促;3.对于严重的不合格监测结果,将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查封有问题的食品单位,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工作方案
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工作方案哨点医院建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开展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的能力。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二、监测对象1.监测病例定义1)、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2.重点监测的科室为内科(消化、肾病、神经、呼吸)和儿科。
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三、监测方法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临床医生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负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附表1-1),内容包括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临床诊断等信息并报公共卫生科。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临床医师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定义后,报告公共卫生科,经专家会诊,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3)。
3、哨点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时上报定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四、信息报送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哨点医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附表1-1)送定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后的1 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写并上报信息。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1) 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医院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3)。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甘肃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甘肃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6.02•【字号】甘政办发〔2016〕81号•【施行日期】2016.06.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甘肃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8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2016年甘肃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6月2日2016年甘肃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6〕30号)精神,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16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如下:一、全面贯彻新食品安全法,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新食品安全法宣传贯彻力度,大力开展对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配合做好迎接全国人大对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工作。
(省食品安全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市州人民政府负责)加快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管理条例和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修订步伐。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民委、省政府法制办负责)依法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监督、食品相关产品监督、食用农产品监管、企业责任约谈、网络食品经营、特殊食品监管等规章制度制修订工作。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质监局、省农牧厅负责)督促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食品仓储和配送管理。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教育厅负责)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二、加强源头治理,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开展禁限用农药、水产品违法禁用药物、兽用抗菌药、“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和畜禽水产品违规使用抗生素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问题。
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解读
➢ 散发:单个病例罹患某种食源性疾病的事件,或2 例及或2例以上在时间、地点的分布及病例相互之 间并无关联的单个事件。
精选ppt
17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同一地区的集中暴发是主要形式,容易识别
跨地域散发暴发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监测方式难以识别和检测
精选ppt
18
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精选ppt
19
食源性疾病负担
精选ppt
3
•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不包括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 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进食者本身有的 胃肠道疾病或因过敏体质等摄入食物后发生的疾 病,不包括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 、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如致 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 方案解读
精选ppt
1
我们来认识一下食源性疾病
精选ppt
2
首先要明确的
几个概念
•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是指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 病)。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还包括肠道传染病、食源性 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畜共患传染病、 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损害为主的疾病(包括致癌 、致突变、致畸)和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
•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 卫生问题之一,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 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
• 根据WHO的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 人,发达国家发每年约有1/3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 病。如美国估计每年约有48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 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的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或毒素引起的疾病,包括感染性和中毒性两种类型。
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医院作为食源性疾病防控的第一线,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和监测。
本工作计划旨在提高医院食源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监测和报告1. 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医院将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小组,由预防保健科、急诊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和调查工作。
2. 监测对象和内容:监测对象包括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食物中毒事件等。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食物来源和暴露情况等。
3. 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或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给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进行初步核实并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区卫生局。
三、培训和宣传1. 开展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预防保健科负责组织全院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2. 加强食源性疾病宣传: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医院食堂和餐厅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加强食品采购、加工、储存和供应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制定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队伍,提高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伤害。
五、科研和合作1. 开展食源性疾病研究:鼓励医务人员参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研究项目,提高医院在食源性疾病领域的科研水平。
2.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召开食源性疾病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和信息,共同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六、评估和改进1. 定期评估:医院将定期对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分析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三篇)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背景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污染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而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我们医院制定了____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1. 监测范围:涉及医院内各个食堂、餐饮区域以及与食物相关的医疗服务区域。
2. 监测对象:所有提供给患者、医务人员及访客食用的食物、饮品等。
三、监测内容1. 采样方案:a. 每周随机选择不同食堂、餐饮区域进行采样;b. 选取不同时间段进行采样,以保证全天候、全时段的监测;c. 采样时充分代表食物种类和供餐量,在合适的取样量下进行采样。
2. 检测指标:a. 细菌总数:通过测定食物中的细菌总数来评估其卫生状况;b. 大肠菌群:以大肠杆菌群为代表,检测其数量来评估食物是否受到粪污污染;c. 食物中毒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等):检测食物中是否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菌种。
3. 检测方法:a. 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使用传统的培养方法,比如平板计数法;b. 食物中毒菌的检测可采用PCR方法,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来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菌种;c. 若初步检测结果存在异样或阳性反应,需进一步进行鉴定或确认。
四、监测执行1. 专人负责:a. 设立监测小组,由专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人员组成;b. 监测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及资质,能熟练操作检测设备。
2. 采样流程:a. 由专业负责人员进行现场采样,保证采样操作规范;b. 采样前,采样器具应经过严格消毒,并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采样。
3. 检测流程:a. 采样后的食物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b. 检测过程中,保证实验室的操作环境无菌,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五、监测结果处理1. 结果分析:a.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食物中毒菌种的数量和比例;b. 对不同餐饮区域和时间段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存在较高风险的区域和时间段。
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
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崔燕;梁效成;张睿【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年(卷),期】2022(36)1【摘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
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共收集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34/68)的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27/68)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10/68)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
结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总页数】3页(P110-112)【作者】崔燕;梁效成;张睿【作者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5.3【相关文献】1.2011-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质量评价2.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引起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3.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引起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4.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集标本(呕吐物、血、尿、残存食物及空 气),进行排查性的毒物鉴定。
常见毒物中毒的拮抗剂
常用特效解毒药
对抗毒物
阿托品
毛果芸香碱 解磷定,氯磷定 巯基类络合剂 硫代硫酸钠 亚硝酸异戊脂 安易醒或氟马西尼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监测
内科医师 毛晓龙责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2016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
2
WHO估计发展中国家漏报率为95%以上 我国目前掌握的数据仅为实际发生的食源性
疾病的“冰山一角”
3
概念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 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 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 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 个体间可相互影 响,导致群体连 锁反应。
急性中毒的诊治思路
• 有无毒物存在? • 确定是否中毒? • 中毒程度如何? • 有无特效解毒药? • 如何使用解毒药? • 早期全程器官支持治疗。
急性中毒常见的原因
• 生产性中毒:主要在毒物的生产、贮存、转运过程中 • 生活性中毒:毒物污染了食物、水源、空气造成的中
感染性腹泻
由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 以腹泻(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为主要症状的 一组肠道传染病。有急性、迁延性和慢性。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感染性腹泻属丙类传染病 是指除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无论是粪-口传播的传染病、感染性腹泻;还 是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以及 人为的投毒;往往是以食品为载体。
13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概念要点:
• 是一种与刺激、功 能丧失或改变有关 的群体精神性反应 ;
• 没有相应的器官结 构或功能的变化;
• 疾病症状和体征可 在聚集的人群中迅 速扩散。
• 最大特点:
• 症状多样性,主 观症状与客观体 征不相符,意识 多不丧失;
• 精神症状随精神 状态和环境变化 而改变。
9
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目录
---规范直接接触入口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疾病:
• 霍乱 •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伤寒、副伤寒 •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 活动性肺结核 • 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病菌:
• 霍乱弧菌 • 沙门菌 • 志贺菌 •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 副溶血性弧菌 • 甲型、戊型肝炎病毒 • 诺如病毒 • 溶组织阿米巴 • 隐孢子虫 • 蓝氏贾第鞭毛虫
购进:15000kg 售出:75kg 批号:6832
2010年1月13日
英国种子供应商
购进:400kg 售出:95kg 批号:6832
2011年1月
法国经销商
购进:95kg 售出:200家商店 批号:DRG1041132/10
2011年6月
法国聚集病例,8例HUS,4 例EHEC0104:H4感染病例
毒 • 自杀与投毒:身患顽疾、情感破裂等因素的自服与投
毒 • 医源性中毒:在治疗疾患时超大剂量用药时所致的中
毒 • 恐怖性袭击:有意投毒所致的群体性事件 • 误食、误服:有毒动、植物所致的中毒
确定急性中毒的有无
• 主要依据是确定毒源存在,并对患者造成组 织器官功能损害,有临床表现,甚至导致死 亡。
10
食源性疾病三要素
疾病的载体:食物; 致病因子: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11
典型案例:德国EHEC O104:H4暴发调查
2009年12月15日
德国进口商
购进:15000kg 售出:75kg 批号:6832
-----黄熙,邓小玲,梁俊华等,2011 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 H4 感染暴发疫情溯 源调查,食品卫生杂志,2011,23(6):555-559
2009年12月21日
德国经销商
购进:10500kg 售出:75kg 批号:6832
2011年2月10日
豆芽生产商A公司 购进:75kg 售出:75kg 批号:
2011年4月-5月
德国41例聚集病例 >300HUS或 EHEC0104:H4感染病例
2009
2010
2011
2009年11月24日
埃及进口葫芦巴种子
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为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而指定的重要医疗
机构。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系统:为主动收集、汇总、分析食源性疾病
信息而建立的网络信息直报系统。
食源性疾病溯源平台:对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进行管理、归因分析、
追踪溯源、信息通报、预警预报的综合数据利用平台。
中毒的相关概念
中毒:外源性物质的毒性作用,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引起疾病或死亡。 急性中毒:指一次性或24小时内摄入的毒物并迅速作 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疾病。 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时间在1天以上或60天以内, 吸收后引起的疾病。 慢性中毒:指长时间(数月、数年)少量的毒物反复 接触或进入人体并缓慢发生的病变。
4
食品污染
–多因素多环节 ✓未造成健康危害 ✓造成健康危害
食品安全事故
食源性疾病
– 致病因素导致 ✓感染性 ✓中毒性
食物中毒
– 有毒有害物质 ✓急性 ✓亚急性
5
食源性疾病监测:指系统、持续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通过对疾病信
息进行汇总、分析和核实,以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确 定疾病发生的基线水平、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
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
• 细菌( 17种) • 病毒(5种) • 原虫(5种) • 吸虫(6种) • 绦虫(3种) • 线虫(4种) • 生物毒素(7种) • 化学性(9种)
——WHO《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和控制指南》
8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同一地区的集中暴发是主要形式,容易识别 “集中发生,分散发现” 的跨地域暴发更难识别和监测
美兰(亚甲兰)
维生素B6 纳洛酮 解氟灵(乙酰胺)
N-乙酰半胱氨酸
有机磷农药及毒蕈中毒, 新斯的明中毒 有机磷中毒 砷、汞、锑、铋、锰、铅中毒 砷、汞、铅、氰化物、碘、溴中毒 氰化物中毒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 小剂量(亚硝酸盐),大剂量(氰化物) 肼类毒物(异烟肼、推进剂)中毒 吗啡类、乙醇、镇静安眠药 氟乙酰胺 扑热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