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培训2016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b.辖区疾控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立即向同级卫生 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信息核实;
c.核实确定后,哨点医院辖区疾控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 报告系统”填写并直接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同 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哨点医院。
LOGO
病原学检验
(1)监测范围 在我市指定的2家哨点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LOGO
《食品安全法》
第十一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七十一条:事故发生单位和接受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 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十二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 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③哨点医院接诊医师依据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 的粪便或肛拭标本,应尽量在用药之前采集;
④细菌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不低于6%,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不低 于6%;
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取辖区内每家哨点医院的30份标本复 核,复核工作应于2016年9月30前完成,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微生物室提交复核情况报告。
LOGO
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门的工作内容
5.食源性疾病管理 (1)对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由国家卫计委和省级卫计委负责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品摄入引起的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有毒物质等引起。这些病原体可以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存在,因此食源性疾病的防控非常重要。

二、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1.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沙塲菌等。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有腹泻、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2.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病毒性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肠道病毒、诺沃病毒等。常见的病毒性食源性疾病有肠道病毒感染、诺如病毒相关食物中毒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

3.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寄生虫性病原体主要包括蛔虫、钩虫、包虫等。常见的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有蛔虫病、包虫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4. 真菌性食源性疾病

真菌性病原体主要包括霉菌、曲霉等。常见的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有霉菌中毒、麦角中毒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5. 有毒物质食源性疾病

有毒物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常见的有毒物质食源性疾病有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

三、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的监督检查。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许可认证,定期检查和抽检食品安全。

2. 提高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食物,使用餐具。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分类
根据致病因子的不同,食源性疾 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 虫性、化学性、真菌性以及其他 食源性疾病。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食品 污染、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添加剂使 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素以及食品加 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问题等。
危险因素
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可 能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不洁的水源 、不卫生的加工环境、不规范的食品 操作等。
措施。
食品溯源与召回
02
对可能导致疾病的食品进行溯源调查,查明问题源头,依法进
行召回和处理。
总结反馈与改进
03
对事件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Fra Baidu bibliotek
05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 食源性疾病中的应 用
常见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介绍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磁珠结合,快速分离和富集目标致病菌,提高检 测灵敏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 传活动,如“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 护日等,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开设食品安全专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与公众 的互动和交流,及时解答公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疑问和困惑 。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人们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

它们可以在食物生产、加工、储存和烹饪过程中引入,并在食物摄入

后在人体内滋生和扩散。

为了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食

源性疾病的培训资料,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炎症、肠胃炎、痢疾、腹泻、食物中毒等。

二、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

问题,还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方

式主要有食物污染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途径。

食物污染传播是指微生物通过不洁食物或受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

例如生食、未经煮沸的水,或者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微生物

的污染。

人际传播是指感染患者通过接触、飞沫传播、器具污染等途径将病

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群的情况。例如,食物处理者在患病时未采取措施,将病原体传播至食品上,再由他人通过食物摄入。

三、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措施

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后,上厕所后,处

理生鲜食材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2. 食材选择和加工:购买新鲜、健康、无变质的食物,严禁使用过

期食品;生食和熟食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污染;熟食要彻底加热至透

明状态,确保微生物被杀灭。

3. 避免食品交叉污染:将生肉与其他食品分开储存,食材、切菜板、刀具等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不同生熟食品要使用不同的刀具,避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培训资料

食源性疾病是指人体通过饮食摄入食物或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其传播,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食源性疾病的培训资料。

1.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及分类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或水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食源性疾病可以分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和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2.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3.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方法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遵守以下几点: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 注重个人卫生:洗手、洗菜、熟食等个人卫生习惯要注意,避免

病原体通过口腔、鼻腔、皮肤、肺部等进入人体。

- 注意食品储存和加热:食品储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环境条件保存;食物加热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彻底煮熟,确保食品安全。

-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减

少患病的风险。

4. 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

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避免传播给他人。

通过以上培训资料,相信大家对食源性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

时也明白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主讲人:田杰

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

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的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他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

8、食物的体积过大,烹调的温度和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不良。

10 、使用不洁净的水。

三、蔬菜为什么不宜久存?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非常危险的,危险来自蔬菜含有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是一种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储存过久的蔬菜不仅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可造成营养素的损失。

实验证明,在30 C的屋子里储存24小时,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C

几乎全部损失,而亚硝酸盐的含量上升了几十倍。因此,在市场上采购应当挑选新鲜的,不应贪图便宜而购买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的蔬菜,这些蔬菜均不可食用。

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

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整理了食源性疾病培训的课件,欢迎阅读!

一、WHO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天然毒素等,

二、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病源物----致病因子;

传播媒介----食物;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三、按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 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 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 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 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四、按发病机理可分为2类

食源性感染和食源性中毒

1.食源性感染(foodborne infections)

食源性感染通常是由摄入受细菌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添加剂过量
如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 过量使用可引起过敏反应 或慢性中毒症状。
03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01
介绍食源性疾病在全球和我国的发病情况和死亡情况,强调其
公共卫生重要性。
人群分布特征
02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季节等人群特征对食源性疾病发
病的影响。
病原种类和食品种类分布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我国食源性疾病防 控水平。
对未来培训的建议和期望
01
增加实践环节
希望未来的培训能够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员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和
实际操作,提高培训效果。
02
丰富培训内容
建议未来的培训能够涵盖更多的食源性疾病种类和防控措施,以及最新
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学员们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急处置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展望
1 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和 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推广健康饮食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饮食知识 ,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一)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

(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6)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

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

(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6)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

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科室: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_____ 技术职称: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2.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

A.新生儿

B.孕妇

C.免疫缺陷者

D.健康成年人

3.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A.婴儿配方粉

B.生肉及肉制品

C.鸡蛋

D.蔬菜沙拉

4.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5.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7.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8.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10.2015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一)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部分寄生虫病、甲肝等。食源性疾病有暴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形式。

(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

(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6)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五)、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

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1。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2。

饮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饮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饮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1. 简介

本培训旨在提供关于饮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以提高学员对该类疾病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2. 饮食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 简要介绍饮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和常见的分类方式。

- 阐述不同类型饮食源性疾病的特点和危害。

3. 常见饮食源性疾病及其原因

- 介绍常见的饮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营养不良、肠道感染等。

- 解释不同疾病的发病原因,如食物污染、营养不均衡等。

4. 饮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 提供预防饮食源性疾病的基本原则,如合理选购食品、安全储存和处理食品、正确烹饪食物等。

-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勤洗手、定期消毒餐具等。

5. 饮食源性疾病的治疗和处理方法

- 介绍不同饮食源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如中毒处理、营养补充等。

- 强调就医和专业指导的重要性,禁止自行处理或使用未经确认的疗法。

6. 结语

- 强调饮食源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性。

- 鼓励学员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自觉预防和控制饮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注意:本文档仅用于培训目的,不得作为医疗或法律咨询依据。所有内容均需要经过专业医生或相关专家的确认和指导。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内容

主讲人:田杰

一、什么就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就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得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得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与中毒性,包括常见得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得疾病。食源性疾患得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得前列,就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得卫生问题。

二、食源性疾病十大危险因素来源

1、过早地烹调食物,煮熟得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超过2小时。

2、熟食或剩余食品重新加热得温度与时间不够,未能杀死病菌。

3、肉、奶、蛋、豆类及其制品加热不彻底或不均匀,未烧熟煮透。

4、冷冻肉及家禽在烹调前没有充分解冻。

5、由于人员操作或者食品存放不当等造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6、误食有毒得动植物或者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如四季豆或豆浆未煮透)没有去除其中得有毒物质。

7、生吃水产品及其她可能被寄生虫细菌、病毒污染得食品。

8、食物得体积过大,烹调得温度与时间不够。

9、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卫生习惯不良。

10、使用不洁净得水。

三、蔬菜为什么不宜久存?

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就是非常危险得,危险来自蔬菜含有得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与细菌得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就是一种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得亚硝胺类物质。

储存过久得蔬菜不仅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可造成营养素得损失。实验证明,在30℃得屋子里储存24小时,绿叶蔬菜中得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而亚硝酸盐得含量上升了几十倍。因此,在市场上采购应当挑选新鲜得,不应贪图便宜而购买萎蔫、水渍化、开始腐烂得蔬菜,这些蔬菜均不可食用。

食源性疾病培训2016

食源性疾病培训2016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 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 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 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 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 释; 3. 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 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食源性疾病
(一)定义 食源性疾患(Food born diseases), 又称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 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 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 源性疾患。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4.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谢谢阅读!
2016.5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食品后而引起的中毒。 引起动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2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 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 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动物 甲状腺、鲨鱼肝、狗肝、鲐鱼、蚕蛹、 有毒蛤、贝类。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

食源性疾病培训内容知识1

1、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要素:

1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2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

③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2、原因:①致病性微生物;②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物,并达到中毒剂量;③食品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有毒成分(如:木薯、河豚鱼、马铃薯);④误食(如:毒蕈、桐油)

3、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有毒动植物中毒;③化学性食物中毒;④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4、发病特点√

①潜伏期短,病势急,很快形成发病高峰,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

②有三个相同点:相同的食物;基本相似的临床症状;相同的进食地点

③没有流行余波

④引起中毒的食物是在正常数量。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点

①发病的季节性特点:5到10月

②地区性特点:

③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④食物中毒病死率特点:较低

⑤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

①发生比重大;②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物多见;③有明显季节性,多发季节在5月~10月;④病死率较低(肉毒中毒除外);

⑤发生规律:先是食品被污染→微生物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前加热不彻底;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

1、病原学特点:沙门菌属在外界的生活能力较强,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为20~30℃。

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2~3个月。耐冷耐寒。不耐热,60℃15~30分钟或100℃数分钟即被杀灭。

2、流行病学特点

①好发季节:6~9月

②好发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分为4类 *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 性疾病。 *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
* *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而引起 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监测
预防保健科
一、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例如奶粉 中三聚氰胺(三鹿奶粉鲜奶中兑三聚氰胺)案、 南方毒大米事件(含镉的水浇地),地沟油事 件(台湾),病死猪事件(辽宁、江西),苏 丹红(洞庭湖鸭蛋)事件、吊白块面粉事件、 毒银耳事件、农药生姜事件、农药西瓜事件等 等。防不胜防!!!!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 常健康病例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病例报告
1.监测内容 2.监测对象 3.报告流程 4.疑似食源性异 常病例/异常健 康事件报告卡
1.监测内容
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 异常病例,由两例及以上异常病例组成的异常健 康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 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 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 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 释; 3. 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 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1.监测内容
举例:三鹿奶粉所致婴幼儿罹患“肾结石”事件满足了 上述特征。由于我国婴幼儿肾结石自然发病率低于十 万分之一,因此婴幼儿罹患“肾结石”本身就是一种 罕见的健康损害事件;其次摄入三鹿奶粉后出现婴幼 儿死亡事件;三是短时间内被诊断为“肾结石”的婴 幼儿病例数异常增多,与往年相比发病率异常增高 (如兰州市某医院自2008 年6 月收治第一名“肾结石” 患儿后的短短两个多内,收治的“肾结石”患儿迅速 上升到14 名),原因却无法解释
2.中毒食品与食物中毒的分类 (国家标准GB 14938 )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 (3)植物性食物中毒 (4)动物性食物中毒 (5)真菌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 而引起的中毒。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 炎热的季节,一般5—10月份最多,发病率较高但病 死率较低。 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分为两种类型: (1)感染型: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引起的中毒。 (2)毒素型:由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作用 于肠道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嗜盐菌)、致病性大肠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 状芽胞杆菌毒素食物中毒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

引起化学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4种: (1)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了的食品; (2)误认是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 有害化学物质; (3)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 (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常见的化学中毒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 霜、亚硝酸盐
(5)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含有真菌及其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 毒,有一定的地区性,季节性,发病率、病死 率随真菌的种类和繁殖产毒的温度不同而有所 区别。 常见真菌性食物中毒:赤霉病麦、发霉甘 蔗、霉变红薯、麦角、黄变米等。
3.食物中毒的常见发生原因






(1)原料污染或变质; (2)加工不当; (3)生熟不分、交叉污染; (4)熟食品储存不当; (5)误用有毒(含毒)原料; (6)加工人员污染; (7)食用方法不当; (8)食用容器不洁; (9)其他、原因不明。
(4)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食品后而引起的中毒。 引起动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2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 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 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常见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动物甲状 腺、鲨鱼肝、狗肝、鲐鱼、蚕蛹、有毒蛤、贝 类。
4.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4.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谢谢阅读!
2016.5

四、食源性疾病
(一)定义 食源性疾患(Food born diseases), 又称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 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人体患感染性的或 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二)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生物性----各种致病微生物 化学性----农药、鼠药、亚硝酸盐 物理性----杂物、放射性同位素
二、接诊食物中毒病人后怎么办
1.通知预防保健科及时报告食物中毒病例。 2.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保存剩余食物、用药前 的吐泻物,便于调查原因及赔偿追责。(可自 行用塑料袋留取)。 3.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保存事发单位的发票等 证据,以便索赔。 4.OA下载专区下载《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卡》, 并填写完整,3日内交至预防保健科。
1.监测内容
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 畴的情况: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 或事件; 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监测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或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监测对象
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均需按 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 门 2.报告流程
*填写“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卡”,并及时交送至预防保健科。
3.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内容

为及时进行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发生中毒的 医院,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立即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主要报告内容如下: 1.发生食物中毒的地址、单位和时间; 2.主要中毒表现、中毒人数、危重人数及死亡人数; 3.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 4.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已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协助解决 的问题等
监测点医院接诊的符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定义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婴幼儿 和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当特别关注内 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儿科 和急诊科的就诊者。
3.报告流程
1、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 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2、预防保健科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并组织 院内专家组会诊,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 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及时上报赤峰市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 印件。
(三)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酒精中毒 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1.食物中毒的概念

(1)定义:食物中毒是指在相对的群体中 (三人以上)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后出现了相同的急性、亚急性临床 表现。 有些人为事故、投毒、传染病、水污染往 往也是以食品为载体,需加以鉴别。
五、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 中毒)的报告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 2.报告流程 3.食源性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报 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
(3)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 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除 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 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 性比较明显,多散在发生,发病率较高。 常见植物性中毒的食品主要有3种: (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 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 (2)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 物当作食品如木薯、苦杏仁、鲜黄花等; (3)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植 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毒蕈、木薯、四季豆中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