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 自强不息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 自强不息

辛亥革命百年祭文:以清朝为鉴自强不息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文章:辛亥一百年祭辛亥革命一百年了,清朝灭亡也一百年。

无论如何,该纪念一下。

一百年前,腐朽的清政府在武昌的枪声中轰然倒塌。

清朝的覆灭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战争以英国的胜利结束。

中国百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此开始。

1851年至1864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直接动摇了清朝的根基。

洪秀全(称号天王)于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

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共约两千万人丧生。

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为4.1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回族等起义后,到1873年中国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

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

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

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

战争爆发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就以出卖中国利益来换取停战。

辛亥百年祭

辛亥百年祭

辛亥百年祭一次仓促的造反,一次人数不多的起义,却扭断了一个近三百年历史王朝的脖子,放眼古今中外,实在堪称奇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一夜激战之后武昌被占领,两天之后,汉阳、汉口也相继被攻克,湖北军政府成立。

一位自始至终均没有参与甚至反对起义的协统领黎元洪被生拉活扯成了都督。

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罢官回家几乎性命不保的袁世凯突然变得异常重要,因清廷最精锐的军队几乎都唯袁之马首是瞻。

而武昌起义之势如烈火燎原,本想置袁世凯于死地的摄政王载沣不得不把大权拱手让出,直至封袁为内阁总理大臣。

凭借小站练兵获得的资本,袁世凯一出山,就给了民军极大的震慑,先后攻占汉口、汉阳,炮轰武昌,大都督黎元洪吓得逃离都督府,避驻武昌郊区王家店。

袁世凯兵临武昌,而并不急于攻打——等什么,谈条件!从军力来说,民军远不如清军,要想短时间内消灭清军那肯定是想象罢了。

而清廷如果仅仅攻占武昌,那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武汉三镇已被清军夺回两镇,只剩下武昌孤镇了。

但如何面对全国各地的独立运动,那可需大费周折,何况民军真的完全被消灭了,袁世凯的地位能否保住那还很成问题,卸磨杀驴的故事在中国不止上演过一次两次!所以,战争的相持为政客的和谈留下了机会。

南北议和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北方要立宪,南方要共和。

谁来当领导,公推袁世凯。

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孙中山。

12月25日,孙中山一回到上海,就被十七省代表选为临时大总统。

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和谈”商订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

20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不过,虽然是大总统,可是,手里是无权、无兵、无钱,简直可以算是“三无”总统了。

名义上,有十七省听任调遣,实际上,命令出不了总统府。

好在和谈仍在进行,并且有成效了。

孙中山多次表示,只要清廷退位,他也要让出总统与袁世凯。

袁世凯则动用其浑身解数,使清朝孤儿寡母“挥泪对宫娥”,宣布退位。

辛亥首义百年祭

辛亥首义百年祭

辛亥首义百年祭冯天瑜2011年第11期——政治建设一百年前的武昌新军起义,并非清末首次发生的反清武装暴动,称其“首义”别有深意。

自1895年10月孙中山领导第一次广州起义以来,兴中会、光复会及后来的同盟会于10余年间发动10多次反清武装暴动,其模式大略相同:党人在华侨社会及外国友人处筹集资金、武器,编组敢死队,对广东、广西、云南、安徽、湖南等地的清方军政机关展开外科手术式突击。

历次武装暴动,皆称悲歌慷慨,然而势单力薄,星星之火皆被清方迅速扑灭下去,所谓“旋起旋灭”。

然而,辛亥秋季的武昌新军暴动则一举成功。

此次起义,事起仓促,不仅全国性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远在现场之外,地方革命团体共进会、文学社的首脑也或避(如刘公)、或伤(如孙武)、或亡(如刘复基)、或在逃(如蒋翊武),事变由名不见经传的下层人物临场随机启动,带有很大的“猝发”性质。

然而——武昌起义能够吸引那样众多的新军士兵参加,举义者能够迅猛而有序地展开战斗,攻克湖广督署,十八星高扬武昌城头。

刚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遵照同盟会预制文本,立即颁布一系列文告,将革命宗旨宣布天下。

武汉三镇及湖北各府县民众迅速而热烈地起来响应革命。

湖北军民在湖南等省支援下,在汉口(时称夏口)、汉阳与前来讨伐的装备精良的久练之师——北洋清军周旋于江汉之滨、龟山之麓,鏖战达40多天,从而为陕西、湖南、山西、江西、江苏、广东等省纷纷反清独立赢得宝贵时间……这一切则无法用“偶然性”一言以蔽之。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尤其是中心城市武汉)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进而注意地望形胜,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古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湖北革命党人秉承此种豪迈楚风,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大有“亡清必楚”的雄心,而此种雄心依托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扎实的准备工作:武汉拥有近代工商业、近代文教、近代交通、近代传媒和近代军队汇合成的近代文明基础,革命党又与起事城市各阶层联系广泛,最重要的是,革命党人实行“抬营主义”,争取了成建制的新军,并在军中建立完整的组织系统,这一切皆非此前多次反清暴动所可比拟,故虽然起事仓促,却大体能遵循既定方略运行——10月10日傍晚一处举义,诸营响应,经一夜激战,便夺取中心城市——湖广会城武昌,赢得空前的胜利;11日在湖北省咨议局,由革命党人、立宪派人士、从清方离析出来的汉官联合组成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在中国乃至全亚洲首次建立起行使职能的共和政权;汉阳、汉口相继于11日、12日光复,起义受到三镇民众的热烈欢迎。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试题(解析)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试题(解析)

全国版中考历史复习方案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试题一、选择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A.《民报》B.《青年杂志》C.《时务报》D.《国闻报》2.[2019·济宁]“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文学改良刍议》C.《狂人日记》D.《劳动界》3.[2019·连云港]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新道德D.提倡新文学4.[2019·德州]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曾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反对华北自治”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5.[2019·衢州]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B.图一事件将图二事件推向了高潮C.图二事件加速了图一事件的步伐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7.[2019·河南中考A卷]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

辛亥百年祭

辛亥百年祭

辛亥百年祭辛亥革命目录风起云涌,革命背景历史再现,革命过程辛亥志士:几多英雄慷慨赴死百年辛亥,深远影响一、风起云涌,革命背景•变革之道•文化军队•革命团体变革之道•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

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文化军队•清末新政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

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

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

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

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

部分地方的新军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

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革命团体•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二、历史再现,革命过程●革命准备●革命导火线辛亥革命●革命经过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

这十多次的起衢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1895年-1900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及同时期其他起义●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春天,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举国悲痛。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二)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二)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二)1853年7月8日(咸丰三年),也就是太平军攻下南京三个月后。

美国东印度舰队的4艘帆船炮舰,在马休·佩里准将的率领下,驶入了日本江户湾(东京湾)南侧的浦贺(横须贺久里浜,东京以南50公里)。

4艘美国战舰通体漆黑,装备有63门舰炮。

而江户湾的海防火炮不过20门。

美舰强大的火力让日本人大为震惊。

佩里舰队此行是受第13任美国总统菲尔莫尔差遣,向日本递交国书,要求日本结束锁国政策,与美国缔结通商条约。

自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第一道锁国令起,日本的海禁政策已经实施了220年,期间仅与中国和荷兰有少量官方贸易。

美国武力逼迫日本通商,是想为其工业品寻找倾销市场。

黑船事件——欧美战乱对亚洲的影响7月27日,实际控制日本政权的江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庆(61岁),在与阿部正弘等幕僚商议对策时病死。

阿部正弘借口需要孝明天皇的批准,才能接受条约。

佩里因还有他事,率舰队离开日本,声明明年再来签约。

事实上,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二百多年里,从来不准天皇参与政治。

黑船事件和幕府更替,让日本政局陷入混乱,为幕府灭亡和明治维新埋下了导火索。

第二年1月,佩里再次率领9艘军舰抵达江户湾,日本被迫签约开放门户。

黑船事件被日本视为文明开化的起点,甚至在佩里登陆点立碑纪念,由伊藤博文亲自撰写碑文。

黑船事件92年后,日本成为二战战败国,美国舰队再次驶入东京湾,并在佩里登陆点北面9公里处,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横须贺海军基地,成为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黑船事件97年后,1950年7月8日,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被任命为驻朝鲜联合国军总司令。

中国人被迫又卷入了一场影响国运的战争。

黑船事件100年后,美国人第一次在没有获胜的停战条约上签了字。

1853年10月5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此后法国、英国相继对俄宣战。

欧洲四大强国为了争夺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的控制权,围绕俄国黑海舰队所在的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今属乌克兰),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攻防战。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一)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一)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一)在洋行买办之外,还有一大群体是湖州丝商。

江浙两省自古即是中国丝绸主产区,富庶甲天下。

其中以浙江湖州“辑里湖丝”质量最为上乘,为制作龙袍的御用贡品。

在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辑里湖丝一举夺得金奖,更是广受外商青睐。

但在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对湖丝出口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乾隆年间出口不得超过5000斤),且需转运至广州,运费高昂。

湖州丝商——富甲天下三世而亡上海开埠后,湖州至上海仅有百余公里路程,摇船两天即到,节省大笔运费,湖丝立刻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1845年上海首次出口湖丝即达6433包(311吨),几乎与广州持平。

此后上海生丝出口量急剧攀升,至1853年达到58319包(2820 吨),是广州的12.7倍。

到1857年已高达79196包(3829吨),价值白银2170万两。

此后半个世纪内,巨额的生丝白银,造就了浙江湖州丝商巨富群体。

湖州南浔镇因此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

其中“四象”是指家财超过千万两白银的刘、张、庞、顾四大家族。

南浔首富刘镛,与乾隆朝的大学士刘墉(刘罗锅)同姓,出身贫苦庄户,通过收购生丝转卖上海洋行买办,赚取大笔差价;至1889年去世时,已经积聚了超过2000万两白银的巨额财富,相当于清廷国库年入的三分之一。

排名第二的南浔张颂贤家族,初以弹棉花为业,也是在上海经营生丝发迹,积聚家财达1200万两白银。

他有一个孙子叫张静江,捐钱给孙中山,成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张静江还将一个结拜兄弟扶上了中国政坛顶峰,这个人叫蒋介石。

据保守估计,仅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家财,便高达7000万两白银以上,堪称富可敌国。

这笔巨额资金,本有机会转化为中国近代金融资本或者工业化资本。

然而由于清廷限制和江南封闭的民俗文化影响,南浔巨富将大笔资金投入字画收藏、房产炒卖、修建私家园林等奢靡享受。

安逸保守的湖州商帮,其后被宁波买办集团取代。

到1930年后,日本依靠工业化生产的廉价人造丝(化学纤维),通过洋行买办大举倾销中国市场,湖州丝商从此一蹶不振。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祭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祭
麓 文 总 4期I 山 谭l 第11
l璺 1
辛 亥革 命 一百 周 年 祭
■ 管 群 华
几种力量进行了一场殊死角逐 ,这就是 “ 戊戌变法” 运 动, 又称 “ 日维新 ” 百 。这场惊心动魄的历 史大变革虽然 今年 1 0月 1 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 日。 重读 任光椿先生所著长篇历 史小说《 辛亥风云录》 重忆清 王 , 朝末期 统治下的旧 中国那段腐败 落后 、 残酷 剥削 、 风雨 飘摇 的历 史, 实在让人痛心疾首 。 好在 中国人素有“ 天下 兴亡 , 匹夫有责” 的雄心壮志 , “ 在 戊戌变法 ” 失败后 , 无 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 、 前赴 后继 。 中山 、 孙 黄
19 年 冬,他在檀香山成立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 84 个革命组织兴 中会 , 出丁“ 提 驱除鞑虏 , 恢复 中华 , 创立
E墨 嗣幽
I i s ra 。I第1 期I 1 4麓 文 c t i A d i 总 4 1 I 山 谭 i n C et n r cm 1 2 0
19 年 ( 88 戊戌年 ) 月 1 6 1曰到 9月 2 1日,以康有 为、 启超 、 梁 谭嗣同等 “ 戊戌六君子 ” 为首的 资产阶 级维
新派 , 在光绪帝的支持下 , 发动 了一场变法图强运动 , 受 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 力的反 对 。短短 的一 百天 内, 维新与守 旧 、 民主与专制 、 科学 与愚昧 、 进步 与倒退
的斗争 。
我们不要忘记 ,孙 中山先生这 ~位致 力国民革命
的领 袖和旗手 , 19 自 84年到 天津 向李鸿 章上 书 , 求 要 变法 图强 , 到冷落 以来 , 就下定 决心 , 力国 民革 遭 他 致 命 , 多年来 , 十 尽管受 到了许 多挫 折 , 但他屡挫屡起 , 从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摘要:纵观中国百年历史,辛亥革命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星。

它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地改变。

如同干涸的大地迎来的春雨,带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除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还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礼仪,同时涌现了很多革命英雄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精神。

辛亥革命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在百年以前,辛亥革命,无疑是给当时社会送来黎明,带来希望。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和共和制,把旧沉的思想革除,给当时社会带来前途和光明。

当时涌现的革命战士和英雄,他们身上都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的精神。

一百年后,我们依然有着这些精神,依然崇拜和尊敬他们,和他们创造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辛亥革命、爱国、纪念正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一些有志之士看来,这属于众望所归一大部分知识分子通过各式各样的求学历程以探索拯救旧中国的途径,这些人都是抱着一颗热忱的心。

最有代表性的伟大的革命领导者孙中山,起义的领袖黄兴等等,他们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老百姓,他们远洋跋涉,为作战集资,为伤者治病,他们遭受了多少白眼,被多少人排挤,可他们不曾放弃。

说到辛亥革命,我们必须回顾那段艰苦的岁月。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起义军一夜就占领了武昌,取得了首次胜利。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一个月内就又十三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起义,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1921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腐朽的清政府结束了他愚蠢的统治,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从而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一个落没的王朝总是平覆一个辉煌的王朝。

在清朝历史的足迹中,我找到了属于康乾盛世的那一个,盛世滋丁,安居乐业。

但毕竟康乾盛世毕竟只是昙花一现!更何况其经济水平、军事实力远远比西方的欧美国家落后呢。

到了晚清,一时的盛世瞬间便成空中楼阁——1840年,英国的罂粟第一次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开炮,外国商人摄尽所能,大量鸦片浩浩荡荡破门而进。

鸦片泛滥,泛滥了中国人们的心;鸦片蛊惑,蛊惑着麻木不仁的沉默者。

它的一声炮响打破了沉醉于“天国”的美梦。

这只是一个王朝沦陷的开始罢,翻翻沉重的历史吧——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血写的事实刺痛了双眼。

今天的我们不能仅仅为外来的侵略者的无理而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而感到愤慨,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透过历史看清了所谓的文明人的嘴脸,当他们擦亮自己的鞋趾高气扬时,还不知道脚底下踩碎了多少他们的“文明道理”。

他们一次又一次在古弱国土上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野蛮的分赃。

回观历史,那些岁月已过去,我们更应该拨开一切来看清自身的问题:闭关锁国,思想落后,这都是一个民族致命的弱点。

当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枪毙时,看看呐,围观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啊!麻木的心有谁能唤?麻木的人有谁能唤!这时,辛亥革命就在民族存亡那一刻,爆发了……观看历史,我们看到:在檀香山上,在兴中会中,烈火待燃,炮火待发。

各国志士,华人华侨决心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共和国。

当武昌起义的炮火打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正在给他的妻子写《与妻书》……他的眼泪潜然而下,滴落化成了墨,写不尽的缠绵悱恻,舍不得搁笔,一阁,就是永别。

他没有悲悲切切,而是大义凛然表现出一个男子汉爱国气节。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
武 昌 城 门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
人民英雄纪念牌下反应武昌起义的浮雕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
被捕的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纪念馆前面的孙中山像
辛亥革命博物馆大门
由于同盟会对迅猛到来的革命形势没有足够的准备, 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通盘的筹划,在各省的实力有大有小, 对革命的态度也不相同,参加起义队伍更是鱼龙混杂,这 就使各独立省份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 有的省在革命派武装夺取政权后,被立宪派、旧官僚采 取阴谋手段,窃取了实权(如湖北、福建)。有的省呗立 宪派分子采取流血政变的办法篡夺了政权(如湖南、贵州 )。这些独立的省份,互相之间各有打算,内部局势也不 稳定,因此很难做到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尽管如此,各 省的独立,毕竟极大地孤立了清政府,壮大了革命声势。 还应指出,由于革命党人重视新军的工作,自武昌新军打 响反清第一枪后,不到三个月,在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 协、四个标的新军中,先后反正、解散、溃败的约有七个 镇、十个混成协、三个标,大大消弱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力量。所有这些,都为最后推翻清王朝奠定了基层。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
• 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组织,成立起义主 力军。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借宝善里机关感知炸 弹时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房收走,机关暴露。 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 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达到,起义没有实现,湖广 总督瑞澄下令搜捕当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10月10 10 10 日瑞澄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重。在这紧急关头,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咯当晚7时过到次日凌晨2时 在革命党人多次进攻下终于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 了!
总结如下: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 和新纪元,施工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 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 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 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辛亥革命前后一 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 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 ,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 到了关键的影响。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四)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四)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四)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四)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四)1898年11月, 孙中山与日本人(玄洋社成员)在横滨合影。

前排左起安永东之助、杨衢云、平山周、末永节、内田良平;中排左起大原义刚、小山雄太郎、孙中山、清藤幸七郎、可儿长一;后排宫崎寅藏。

本篇将揭开玄洋社的神秘面纱。

日本浪人之王——头山满北九州——位于日本西南部,九州岛北端,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发源地。

福冈则是北九州的核心城市,也是日本右翼的大本营。

1855年4月12日,头山满生于北九州福冈县西新町4丁目一个破落武士家庭。

其原名筒井满,为筒井龟策的三子,19岁时过继给母亲娘家——破落武士头山家做养子,由此改名头山满。

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时,13岁的头山满还只是个衣着破旧、沿街叫卖甜薯的孩子。

没人会想到日后他能成为叱诧风云的人物。

更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孩子能影响整个东亚的历史进程。

1867年1月,在日本倒幕运动兴起之时,36岁的孝明天皇骤然暴毙,16岁的次子睦仁继承皇位。

然而当时日本政权仍然控制在德川幕府手中。

日本西南部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均位于九州岛附近),联合起兵武装倒幕。

德川幕府出兵1.5万进行征剿,结果遭到大败,被迫将政权归还皇室,史称王政复古。

1868年8月27日,睦仁在京都登基,改年号为明治,10月抵达东京执政,定东京为首都。

但是新政权要面对的是财力窘困,藩镇强势的尴尬局面。

军队主要依靠萨摩藩的海军,和长州藩的陆军,每年要花费政府巨额财政收入。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接连颁布了“奉还版籍”(收拢地方治权)、“废藩置县”(改府县制)、“徵兵令”(设常备军)、“废刀令”(武士不准佩刀)、“秩禄废止令”(武士失去俸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彻底颠覆了延续千年的日本封建社会结构。

大批受藩镇大名供养的底层武士失去经济来源,沦为居无定所的浪人。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黄叶斌一穿过历史的硝烟,我们站在百年的门槛上回望,一面鲜艳的共和革命的旗帜在辽阔而富饶的中国大地上空猎猎飘扬:手握这面旗帜的是两位陌生而熟悉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尽管这两位先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旗手和时代灵魂,并且是在辛亥革命后正式被引入中国的,笔者以为在本质上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他们从遥远的地方偷取火种,漂洋过海,来到被风雨如晦的阴霾笼罩而昏聩的睡狮身旁,用戊戌维新的义者的鲜血涂抹已经锈迹斑斑岌岌可危的古老的民族大殿,用革命先驱者的奔走和呐喊为封闭而腐朽的封建王朝的最后一道大门输送一缕缕清新的时代空气,用武昌首义的枪炮声为封建帝国的终结和新纪元的诞生奏响隆隆的礼炮——尽管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是如今我们仍然可以从那历史遗迹的昭示和时光老人的记忆中,探寻到一种时代变革国家变迁的必然趋势,聆听到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华大地上的呼唤回响,感受到一种“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伟大而壮观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百年向我们走来,我们是陶醉于盛世繁华的歌舞升平,还是警醒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告诫?是用鲜花、赞美和吹捧的礼仪迎接它,还是以反思、自省和忏悔的姿态祭奠它?这将是辨别一个民族是否清醒、一个政党是否明智、一个时代是否清明的重大砝码或试金石,是一个绕不过、躲不掉、说不烂、砸不扁的历史话题。

二作为现代人,不管是公仆官员还是庶民百姓,不管是富贵者还是贫穷者,不管是风光者还是卑微者,不管是知识精英企业老板还是打工者农民工失业者,我们都是辛亥革命成果的受益者和继承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不管承认与否,事实是,时代的光环将我们集合在一个共同的时空里,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完善使我们在一起欢呼并分享着、一起奋斗并挣扎着、一起疼痛并快乐着,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使我们在接受中享受、在愤青中进取、在不满中超越。

君不见,建国以来,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是刻上了时代烙印的:由温饱向小康的转移,由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的迈进,由造神运动终结向自由灵魂开放的变迁,由物质生活的满足向精神文明的追求,由传统观念向现代意识的嬗变……这些有形或无形、直接或间接、渐进或突变的事实,作为一种时代的宿命将长久地存留于我们这一代或后代的记忆里。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百年庆

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百年庆

辛亥革命百年庆内容摘要: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一起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孙中山同时我们要客观的认识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全面的认识孙中山及其对中国的贡献…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百年评价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这就是以孙中山代表的革命党人在一九一一年发动的辛亥革命。

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初期,在中国人民正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这一伟大事件,缅怀孙中山革命先烈。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

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

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然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天是黑的地是黑的这世间都是黑的脚镣沉默着破旧衣衫沉默着骨瘦如柴食不果腹的人们忍着眼中的怒火沉默着砰!哪里传来一声枪响!哗!是桎梏破裂发出的声音!一道闪电划过天际划破了死气沉沉的天空——祭百年辛亥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专制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文明大国的前进步伐,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停滞,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而且严重地剥夺了民众的自主权利,造成只有封建统治者发号施令而广大人民则“万马齐喑”的局面。

邹容在《革命军》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

”而康有为也认为在那样的制度下,“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是只有“臣民”,而没有“人民”的社会。

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思想界一直奔涌着一股滚滚的历史潮流,那就是人民觉醒的潮流。

屈辱的几十年间,鸦片战争中英美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打碎了清廷的东方上国的美梦,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中有良知的一部分人充分的意识到了中国的危机,从此国家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社会随着被入侵的阵痛一次次的变革,可内忧外患却一直都治标不治本,人民生活处境每况愈下,国家资本外流,领土割让,南京条约、海关中外条约、虎门条约、道光条约……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粉墨登场,清廷沦为丧家之犬,以出卖主权来维系摇摇欲坠的国家机器、维系皇室纸醉金迷的生活,随着“皇族内阁”的这出荒诞闹剧的上演,原本坚持立宪的修正派对清廷完全丧失信心,转而寄希望于积极推翻清朝的革命派,从此辛亥革命拉开了序幕,维系了将近三百年的大清朝也敲响了丧钟!辛亥起,帝制终。

共和兴,万民从。

历史永远地记住了这一年---辛亥1911内忧外患之下的中国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此时清廷再次展现了它的傀儡性与畏洋性。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决定实行“铁路国有化”,极大地侵害了百姓的利益。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四)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四)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四)刘丽川(1820-1855),广东香山溪角人(此地多为福建移民),与孙中山是同乡(距翠亨村西北仅25公里),比洪秀全小6岁。

其出身农民,兄弟七人,排行老么,自幼习武,青年时至香港闯荡,乡邻称之为“阿混”。

在香港期间,刘丽川当过丝茶栈伙计、商场经纪人,并学会英语,当过洋行翻译,与西洋人士多有交往。

1845年11月,25岁的刘丽川加入香港洪门三合会(天地会分支,同年港英政府响应清政府要求,取缔三合会)。

因其习武、暇时学医,擅长外伤骨科,且为人仗义,在江湖渐有声誉。

1849年4月,美国旗昌洋行买办——广东香山人吴健彰捐官出任上海道台,手下衙役皆为广东籍,广东帮在上海势力迅速膨胀。

见同乡得势,刘丽川也从广州到了上海。

此时由于大批欧洲洋行从广州迁至上海,广东闽浙一带的船员、艇匪、海盗失去生计,大部分流入江南,以护送鸦片为业。

到1853年,上海已有广东人8万余,其中香山籍占了2万多。

刘丽川参与组建了广粤会馆,声望日增。

上海流民贩运鸦片,争夺地盘,寻仇滋事。

其中以广东香山帮、福建泉州帮、漳州帮、浙江宁波帮势力为大。

广东帮与福建帮常因争地盘发生械斗,刘丽川因与福建人亲近,多次出面调解纠纷。

上海县城——小刀会贼寇作乱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后,震动江南,各地盗匪伺机闹事。

5月闽南小刀会攻占漳州府,7月上海小刀会成立,刘丽川凭借广东帮势力被推为首领。

时恰逢上海道台吴健彰招募广东籍团勇数百人为亲兵,又命粤绅李少卿筹办粤人团练,闽绅李仙云筹办闽人团练,沪绅徐渭仁筹办本邑团练。

小刀会借机渗透进团练。

由于练勇需饷非常巨大,兵勇仗势欺人,常向商号勒索保护费,闹得人心惶惶,吴健彰只好把团练撤了。

广勇、闽勇中许多是小刀会成员,团练解散后,刘丽川借机图谋起事。

此时恰逢嘉定县城(上海县城西北25公里)发生暴乱,南翔人徐耀为江洋大盗,组织有罗汉党,徐耀因盗窃南翔大德寺,被嘉定县衙抓捕入狱。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

辛亥革命百年祭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这足一张贵州陆军小学堂学生毕业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
辛亥革命第一枪,11月4日,贵州陆军小学堂学生联合新军发动起义,推翻清政
府的统治,贵阳光复。

与此同时,贵州在自治学社的领导下,建立大汉贵州军政府。

这是继湖北、湖南、陕西、上海等城市之后,第八个脱离满清统治的省级地方政府。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中国辛亥革命百年祭“百年锐于千载”——孙中山 [J], 章开沅;刘剑虹;刘涛;
2.一个时代性、历史性重大课题的百年求解——辛亥革命100周年祭 [J], 王继宣
3.湖北省暨武汉市隆重举行辛亥革命百周年祭奠 [J], 蔡朝阳;龚雪
4.辛亥革命百年祭 [J], 何振东
5.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祭 [J], 管群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日本人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关系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日本人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关系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 日本人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关系——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二)1894年10月17日,北洋水师“镇远”号炮塔铁甲舰,返回旅顺港时触礁受损,林泰曾、杨用霖等将领不愿投降,相继自杀殉国。

1895年2月12日,镇远号被日军掳获,拖入旅顺船坞修复,这是当时修复的照片。

镇远号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

该舰于1882年11月在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下水,长94.5米,满载排水量7335吨,装备4门305毫米主炮,2门150毫米副炮,舰员363人。

编入日本海军后,参加日俄战争,1911年退役成为靶船,次年在横滨出售拆解。

所得费用修建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大礼堂。

铁锚被搬至东京上野公园,以炫耀武力。

直至日本在二战战败后,我国将船锚运回国内,并销毁上野公园内碑文。

龙旗之耻,百年未雪。

甲午战败——维新派乘机得势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赔银两亿两。

6天后,俄、德、法三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

10月19日,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而清廷要付给日本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用,11月16日清廷赎回辽东。

1896年6月3日,俄国以迫日还辽有功,利用中国在甲午战争后的困境,借口共同防御日本为由,胁迫清政府派李鸿章与俄国政府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沙俄势力由此入侵中国东三省。

后来密约泄露,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

1897年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德军趁机占领青岛,英军占领威海,法国占领广东湛江。

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湾25年。

以三国干涉还辽为由头,前门拒一狼,后门进四虎。

列强瓜分中国之势从此兴起。

而甲午战败,也给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以可乘之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自1895年起便在各地极力鼓吹变法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十)1839年6月20日,就在虎门销烟接近尾声时,被林则徐赶走的英国鸦片商船聚集在香港尖沙咀海域。

船上的英国水手上岸酗酒,和尖沙咀村民发生冲突。

英国人捣毁一座神龛,引发斗殴,结果村民林维喜重伤死亡。

义律赶到出事现场,为掩饰真相,他指使另一村民刘亚三给予死者家属1500元,换取隐瞒林维喜死因。

林则徐感到可疑,于是命新安知县查办,结果真相大白。

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凶手,遭到义律以治外法权为由拒绝,并要求自行审判。

林则徐当即找人翻译瑞士法学家撰写的《万国公法》,查明义律根本没有治外法权。

8月12日,义律在英船上开庭,对五名凶手轻判罚金和监禁后,便送回英国监狱服刑,事后才通知中国官方。

鸦片战争——以保护英国人权为名轰开中国国门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中英贸易,派兵开进澳门,驱逐英国人出境。

9月5日义律派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英国间谍)与林则徐进行谈判,要求解除禁令,恢复正常贸易关系。

下午两点,义律发出最后通牒,得到的是置之不理。

3点,英国军舰向封锁的中国战船开火,以图突破封锁。

武装冲突之后,因为鸦片来源减少,鸦片价格飙升。

此后中英双方武装对峙长达三个月,英军不断增兵,与中国水师陆续发生冲突。

10月1日英国政府决定派遣舰队至南中国海。

至11月林则徐向朝廷奏报称“七战七捷”。

道光帝于12月下令禁止广东口岸的全部对外贸易。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奉命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1月15 日,英国军舰反向封锁珠江口。

此时,英国鸦片贩子渣甸、马地臣(渣甸洋行首脑)已经返回英国,联合工商界人士及外交大臣巴麦尊,对政府施压,煽动英国对华开战。

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称其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王室尊严,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

1月18日,林则徐向维多利亚女王发出《谕英国国王书》。

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还要在印度种植鸦片对华输出。

通知其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要求英国放弃鸦片贸易。

同年2月10日,维多利亚女王举行大婚典礼,时年21岁。

沉浸在新婚快乐中的女王并没有耽搁国务,她签署了一份文件,同意拉姆内阁任命56岁的懿律(义律的堂兄)为英国全权代表和英军总司令,准备率兵远赴中国作战,并将配合内阁说服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

4月7日,英国议会下院对此进行激烈辩论,59岁的国会议员斯当东男爵(12岁时曾随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以鸦片贸易不违反国际法和保护英国“人权”为名,支持对华开战。

4月10日,英国下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对华出兵及军费法案,要求英商在华损失必须得到赔偿。

一个月后,议会上院一致通过了上述议案,最终决定发动鸦片战争,对中国进行“远征”。

5月9日夜,林则徐派火舟10艘主动出击,焚毁英国船艇11艘。

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8艘及陆军4000人、海军3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广东海面。

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

英国舰队攻击厦门时,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败。

见福建沿海防范严密,7月6日,懿律趁着其他省份疏于防范之机,率舰队北上浙江,攻陷定海县城(今舟山市),作为前进基地。

7月12日,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讹诈清廷。

原本主战的道光帝,见英舰威胁京畿,连忙派大学士署直隶总督琦善赴天津大沽议和。

8月20日,道光令琦善明确对懿律表示:只要英舰返回广州,朝廷一定查办林则徐、邓廷桢等人。

英国军舰于是撤回广州。

道光随即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谈判。

9月28日,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问罪(后充军新疆伊犁)。

11月29日琦善抵达广州,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提出重开商埠、赔偿烟价和兵费、订定税则和治外法权等14项要求。

消息传至京师,道光十分愤怒,要求停止谈判,英国人决定以战迫谈。

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船只损毁11艘。

琦善见英军船坚炮利,被迫派鲍鹏去穿鼻洋(广州虎门口)向英军求和。

1月25日,琦善与义律擅自拟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并未盖章生效)。

道光视琦善擅自割让香港为奇耻大辱,令抄家革职问罪(抄出白银1805万两,田地2561217亩),然后命奕山、隆文继续增兵广东。

但英国人先下手为强,于2月23日进攻虎门靖远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奋力抵抗,最终不敌。

南京条约——百年瓜分盛宴开幕1841年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夜袭火烧英船。

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

清军溃退。

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万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

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光是伍秉鉴就捐了110万元。

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

期间广州反英情绪炙热,爆发三元里抗英事件。

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

英国政府则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割让的香港被批评为“鸟不生蛋之地”,没有达到开放商埠的目的,义律因此遭到撤换,英国政府决定扩大战争。

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

定海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

该战平息后,英军短暂休兵。

1842年1月,转攻台湾中部,遭台湾道姚莹及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击退。

此后英军再度重兵集结,攻打长江门户吴淞(上海),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

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

吴淞失守,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

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37人伤129人,旗兵死约600人,副都统海龄自杀。

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

镇江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五十万两赎城费,免受军事占领。

镇江被占领后掐断了清廷漕运咽喉。

道光帝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为钦差大臣,与英军交涉议和。

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英国特使璞鼎查威胁限日定议,否则发炮攻城,耆英和伊里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条款。

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逼割让香港,赔银2100万银元,开放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大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英国人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等。

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其他国家见中国软弱可欺,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而鸦片贸易更加难以控制,1850-1854年增加到每年50400余箱,1855-1859年又增加到每年64200余箱(3852吨)。

自此,中国——这个当年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由于清廷无力保护国家利益,成了欧美国家瓜分的肥肉。

贸易自由、国际公法、人权保护,成了西方国家瓜分中国的堂皇理由。

这场瓜分盛宴整整持续了110年。

直至1953年中国人有能力在朝鲜战场上击败美国人为止。

期间亿万人头落地,无数财富化为乌有,中国从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跌至人尽可欺的深渊。

直至今天,欧美国家仍然横行世界各地,玩着这套以“民主人权”为旗号,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以“弱肉强食”为规则的灭国游戏。

上海开埠——欧洲强盗殖民中国的跳板1832年2月26日(道光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船“阿美士德勋爵”号,从澳门北上赴厦门、宁波、上海、威海、朝鲜、琉球等地,刺探中国沿海军事经济情报。

这是鸦片战争前,英国人最重要的一次侦查行动,历时长达半年之久。

船上有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大班林赛(中文名胡夏米,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前主席之子)和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K.Gutzlaff,两年后成为巴夏礼的表姐夫)等78人,配备有大批测量器械。

他们沿途以为人治病、诱人信教为掩护,分发《戒赌博》、《戒谎言》和《英吉利国人品、国事略说》等小册子,宣扬基督教教义和美化英国形象。

而船上的间谍们秘密开展测量河道水文、绘制航海地图等活动。

6月20日该船驶抵上海吴淞口。

他们换乘小艇潜入上海县城。

经过18天的侦察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紧邻苏杭富庶地区的县城,将会成为超过广州的商埠。

面对清军松懈的守备,郭士立甚至提出:只需50名全副武装的英军,便可占领上海县城。

林赛的侦查报告对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整整十年之后——1842年6月16日,英军对上海发动进攻,27艘战舰汽船径直冲向吴淞炮台。

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力战而死。

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亲自从南京赴上海巡视。

1843年11月8日黄昏,一艘名为“水怪”号的小火轮载着巴富尔一行,驶入黄浦江十六铺码头。

这个34岁的前英国马德拉斯炮队陆军上尉,如今成为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

经过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协商,11月17日,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道台宫慕久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江海关以北设置“西洋商船盘验所”,正式办理外国商船入关通商事宜,征收进口货税银(与英国协商议定税率),标志着上海重新开埠。

开埠,意为开设商埠口岸。

在很多历史书刊中,均将百年前的上海描写成一个小渔村,此为睁眼说瞎话。

五口通商前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没有一个是“渔村”,都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通商口岸。

上海早在战国时期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又名“申城”。

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因吴淞江(苏州河)上游不断淤积,苏州知府范仲淹疏浚河道。

每隔五里开挖一条支流水道,称之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其中两个分别叫上海浦、下海浦。

其后官府在这里设置管理酒税的机关“上海务”,上海由此得名。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设置华亭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这是上海开埠之始。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1292年(至元29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1553年(嘉靖32年),为了抵御倭寇袭扰,上海修筑城墙,周长达9华里,高8米,设6座城门。

到明朝中后期,上海(松江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有苏松财赋半天下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