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研究进展及展望

合集下载

VOC废气治理工程技术的活性炭吸附技术研究与应用

VOC废气治理工程技术的活性炭吸附技术研究与应用

增强抗污染能力
通过表面改性等方法,提高活性炭对 有机污染物的抗污染能力,延长使用 寿命。
开发新型活性炭材料
研究新型活性炭材料,如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纳米材料等,拓展其在 VOC废气治理领域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控制
组合工艺应用
利用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活性炭吸附 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提高治理效 果。
将活性炭吸附与其他废气治理技术(如催 化燃烧、生物处理等)相结合,形成组合 工艺,提高治理效率。
资源化利用
环保法规推动
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通过再生或转化,实 现资源化利用,降低治理成本。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活性炭吸附技 术将在VOC废气治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 用。
活性炭吸附技术在VOC废气治理中的未来展望
活性炭吸附技术在VOC废 气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目录
CONTENTS
• VOC废气治理工程技术的概述 • 活性炭吸附技术原理与特点 • 活性炭吸附技术在VOC废气治理工程中
的应用 • 活性炭吸附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趋势 • 结论
01 VOC废气治理工程技术的 概述
VOC废气的来源与危害
工业生产
VOC废气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如石油化工、印刷、家具制造等 行业。
02 活性炭吸附技术原理与特 点
活性炭吸附技术原理
物理吸附
活性炭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 力吸附VOC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化学吸附
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炭表面含有的官能团能够与VOC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实现有害物质的去除。
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特点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活性炭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摘要:从活性炭的制备技术和活性炭的应用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发近20年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活性炭的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的发展状况,对制备技术中的最新突破—物理法-化学法活性炭一体化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且简述了活性炭工业生产中无公害化、低消耗、预处理的生产技术,以及吸附达饱和活性炭的再生生产技术,同时总结了活性炭在气相吸附、液相吸附和作为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提出了目前活性炭生产应用技木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活性炭产业发展的出路与对策,指明了活性炭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活性炭:制备:应用;发展趋势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特异性吸附能力较强的炭材料的统称。

活性炭在石油化工、食品、医药乃至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功能材料。

近年来,随着环保、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功能型活性炭的市场需求激增,我国活性炭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达到世界第一。

同时,生物质热解固炭技术也是公认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针对活性炭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综述了活性炭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1.国内外活性炭制备技术进展1.1化学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就是通过将各种含碳原料与化学药品均匀地混合后,一定温度下,经历炭化、活化、回收化学药品、漂洗、烘干等过程制备活性炭。

磷酸、氯化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碳酸钾、多聚磷酸和磷酸酯等都可作为活化试剂,尽管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有些对原料有侵蚀、水解或脱水作用,有些起氧化作用,但这些化学药品都可对原料的活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常用的活化剂为磷酸、氯化锌和氢氧化钾。

化学活化法的活化原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化學活化剂具有侵蚀溶解纤维素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原料中的碳氢化合物所含有的氢和氧分解脱离,以H2O、CH4等小分子形式逸出,从而产生大量孔隙。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一、活性炭再生的意义活性炭再生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其吸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活性炭再生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研究活性炭再生技术对于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性炭再生的方法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采用高温脱附、压力变化等物理手段进行再生;化学法是指采用化学试剂对活性炭进行处理;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物理法和化学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再生方法。

1. 物理法物理法的再生方法包括高温脱附、换热再生和压力变化等。

高温脱附是指将饱和吸附剂在高温下进行加热,通过升高温度来驱除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物质,达到再生目的。

换热再生是指利用其他热载体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来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而压力变化则是通过改变活性炭所处环境的压力来实现对活性炭的再生。

2. 化学法化学法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和酸碱法等。

氧化法是指将活性炭暴露在氧化剂中,使其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再生的目的。

还原法则是指将氧化的活性炭暴露在还原剂中,还原被氧化的活性炭。

酸碱法是指利用酸碱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处理,使活性炭脱附被吸附的物质。

三、活性炭改性的意义活性炭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吸附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增加其使用寿命。

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其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活性炭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活性炭改性的方法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复合改性。

物理改性是指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外部形貌和孔结构来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改变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成分,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复合改性则是指通过将活性炭与其他吸附材料或催化剂进行复合,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改性、硫化改性和氮掺杂改性等。

活性炭可行性研究报告

活性炭可行性研究报告

活性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多孔性碳材料,广泛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工业废气脱附、食品饮料精制等领域。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活性炭在净化环境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活性炭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活性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行性,评估其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潜力,为活性炭的生产、改性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2. 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调研,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再生利用、材料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获取活性炭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数据。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活性炭在环境治理、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发展建议和决策支持。

四、研究内容1.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2. 活性炭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2.1 大气污染治理2.2 水污染治理2.3 土壤污染治理3. 活性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3.1 工业废气处理3.2 工业废水处理3.3 催化剂载体4. 活性炭在生活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4.1 家用净水器4.2 空气净化器4.3 饮品精制5. 活性炭材料改性及再生利用研究五、研究结果1. 活性炭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吸附效果显著。

2. 活性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在工业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和催化剂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3. 活性炭在生活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在家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和饮品精制方面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和生活改善作用。

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摘要:使用国家标准的火试金重量法测定金精矿中的金,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复杂、测试周期长、成本高、污染环境等,并且不适合批量测定。

通过实验,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用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金精矿中的金含量。

我们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金测定结果的影响,包括样品量、焙烧方式、灰化温度、干扰元素和王水用量。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 10.00~150.00 g/t的物质,检出限为0.019 ug/mL,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3%~2.56%之间,加入标准物质后回收率在96.5%~103.1%。

我们的方法与国家标准相符,精度高、准确度大、成本低,适用于金精矿中金的大规模测定。

关键词:活性炭;原子吸收;检测方法引言金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它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

通过精心挑选和筛选,我们可以将金富集起来,并最终形成金精矿。

金分离富集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火试金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提高金的纯度和富集效率。

湿法分离富集金法是一种比火试金法更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矿山企业。

相比之下,活性炭富集效果更好,价格更低廉,受到科研技术人员的青睐。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金精矿测定方法,它可以通过火试金重量法来测定金精矿中的金含量。

然而,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测试周期长,成本高,不适合批量检测。

此外,使用的铅会污染环境,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限制了其应用与推广。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金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活性炭富集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准确度和低成本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金精矿测试分析领域。

一、活性炭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进展在对金矿床进行检测时,常常需要用到多种分析方法。

其中,火焰光度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为利用高温燃烧产生大量热辐射照到样品上,从而使金元素被激发出来并发射出光子;而且该方法还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等特点。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本文概述了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及分类,并主要针对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化学及电化学性质这三个方面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做了综述,另外对改性活性炭的前景做出展望。

标签:活性炭表面改性含氧官能团活性炭是经含碳类物质加热炭化后,再经药剂或水蒸气活化而值制得的多孔性炭结构的吸附剂。

其可分为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和纤维活性炭。

活性炭中的碳原子可与大部分的氢,氧以化学键的形式相结合形成有机官能团[1]。

表面官能团是影响活性炭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而表面官能团主要以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表面含氮官能团两种形式存在。

表面含氧官能团有羧基、羰基、内酯基、醌基等,它们都能表现出一定的酸性,含氮官能团有酰胺基、酰亚胺基、乳胺基、吡咯基和吡啶基等[2-4]。

一般的活性炭存在比表面积较小、吸附选择性差、灰分较高、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等缺点,因此需要对其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一定黏度的改性,以提高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

一、表面物理结构的改性活性炭表面结构的改性是指在活性炭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增大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调整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及分布,使活性炭材料的吸附表面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活性炭材料的物理吸附性能[5]。

一般活性炭表面物理结构的改性过程分为两步:首先为了将活性炭中的易挥发成分除去,需对活性炭进行炭化处理,然后利用一些氧化性气体如H2O、CO2、O2和空气等对其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开孔、扩孔、创造新孔这一系列过程,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丰富[6]。

另外,在活化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活化剂,这样可丰富孔隙结构,并使孔径分布更加均匀。

二、表面氧化改性表面氧化改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氧化处理,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发生氧化,从而增加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及增强活性炭的亲水性[5]。

经氧化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容会有所降低,活性炭的表面几何形状变得均一,而且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和种类的含氧官能团。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1. 引言1.1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在环保和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活性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活性炭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的探索,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方面,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生物再生等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再生技术之一,通过高温使废弃的活性炭中的吸附物质挥发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化学再生则是利用化学溶剂或氧化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去除,而生物再生则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活性炭恢复吸附性能。

而在活性炭的改性方法探讨中,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改性等方法。

物理改性通常是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孔径结构或比表面积来提高其吸附性能,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或进行表面修饰来增强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表面改性则是利用纳米技术等手段对活性炭表面进行修饰,增强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吸附能力。

通过对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改性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为环境保护和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多的新机遇和发展空间。

2. 正文2.1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是关于如何有效地恢复和重复利用已经使用过的活性炭材料的技术方法。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材料,在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热再生、溶剂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等几种方法。

热再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再生技术,通过高温处理活性炭可以恢复其吸附性能,但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溶剂再生则是利用溶剂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溶解出来,再进行脱溶剂处理,使活性炭重新恢复吸附性能。

化学再生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去除,如氧化法、还原法等。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气体净化、水处理、脱硫脱氮等领域。

随着活性炭使用时间的增长,其吸附性能逐渐减弱,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为了解决活性炭使用寿命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和改性的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主要包括热解再生、酸洗再生和微生物再生等方法。

热解再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高温处理活性炭,使其表面的污染物和吸附物质脱附,从而恢复其吸附能力。

酸洗再生是利用酸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处理,溶解表面的污染物,然后用水洗涤,使其恢复吸附性能。

微生物再生是利用活性炭上生长的微生物降解吸附物质,使其重新获得吸附能力。

这些再生方法虽然能够恢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如再生效果不稳定、再生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改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研究。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主要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孔径和表面形貌来提高其吸附性能。

采用高温处理、压缩和活化等方法可以增加活性炭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从而增强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功能基团或进行表面修饰,改变其化学性质来提高吸附性能。

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氧化改性、硝化改性、硫化改性等。

这些改性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提高其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选择性。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活性炭再生和改性技术。

采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使其再生效果更好。

利用纳米材料修饰活性炭表面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并增加其应用范围。

利用天然有机物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可以提高其抗氧化性、抗高温性和抗湿度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这些新型技术为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研究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再生效果的不稳定、再生成本的高昂等。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保护、水处理、医药和食品工业等。

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污染和饱和,导致吸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以保持其吸附性能。

本文将针对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是指将已被使用过的活性炭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使其重新获得较好的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气相再生、溶剂再生和微生物再生等。

1. 热再生热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高温下,通过热解或氧化的方式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热解或氧化脱附出来,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热再生的温度、时间和气氛条件对再生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热再生可以有效地去除活性炭上的有机物,但对于一些无机物质的再生效果不佳。

气相再生是指通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气体流中,利用气相传质的方式来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物质逐渐脱附出来,从而实现再生。

气相再生常用的气体有空气、蒸汽、氮气等。

气相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挥发物质的再生效果较差。

溶剂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放置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浸泡或洗涤,以溶解固定在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质,实现再生。

溶剂再生通常采用的溶剂有醇类、酮类、醚类等。

溶剂再生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去除一些难以在热处理或气相传质条件下脱附的污染物质,但对于一些高温不稳定的污染物质不适用。

4. 微生物再生微生物再生是指将已饱和吸附物的活性炭暴露在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吸附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从而实现再生。

微生物再生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但对于一些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或无机物质效果不佳。

活性炭的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活性炭进行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以增强其吸附性能或赋予其特定的功能。

活性炭用于燃油吸附脱硫研究进展

活性炭用于燃油吸附脱硫研究进展
P C C C , 用 金 属 离 子 与 硫 化 物 之 间 的 7 d 1和 u 1利 『
Lnm i ag u r—Fenlh模 型计算 出的吸 附容 量 r dc u i ( ) 硫 可达 15m / 。他们将这种方法进一步发 1 gg 展 , 将聚合物前驱体浸入到硅胶 、3 1X分子筛 和 活性 氧化 铝 的模 板 中再 进 行 炭 化 , 后 用 HF 然 或H 1 C 除去模 板剂 , 到 的介孑 孔容 高达 2 7 得 . c g m / 的活性炭 , 理论 吸附容量 ( ) 其 硫 超过 10 3
附脱硫技术中关键是开发高效的吸附剂 , 目前研 究较多吸附剂为分子 筛、 氧化物 、 活性 炭等。其
中 , 性 炭来 源 广泛 , 本 低廉 , 可调 节 的孔 结 活 成 有
由于活性炭材料的吸附性能与其孔结构和表 面性质密切相关 , 因此首先可从制备过程的调节 , 优化其组成与结构 , 使之尽 可能地适于吸附脱硫 应用。H j等 首先制备出酚醛树脂气凝胶 , a i 再 将其炭化得到了炭气凝胶 , 并通过配方调节其平 均孔径 , 发现平均孑 径较 大的炭气凝胶具有较高 L 吸附容量( )达到 2 gg 而且更有利于吸附 硫 , 2m / , 的动力 学 过 程 。王 琴 等 以聚 苯 乙烯 微 球 为碳 源, 采用水蒸气活化, 通过调节水蒸气流量和活化
炭的吸 附能力 。Srdc e yh等 驯采 用高温 H s e : 对活性炭处理 , 结果表明炭基体 中的硫元素及表
面 含硫官 能 团都有 助于 提高 活性炭 对硫 化物 吸附
换在炭化前 驱物 中引入 c , u A ¨ F - 制 o c , g ,e】 引, 备出含有高度分散的金属成分的活性炭 , 其结果 表明各种金属成分不同程度增强了活性炭的吸附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黼 涛
活性炭的表面改性研究及进展
李鹏 神华宁煤 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 限公司 7 5 3 0 0 0
【 摘要l 活性 炭是经过 高温高压 加工处理 , 形成 的一种无定形碳素 第二 活性炭 表面还 原改性
材料。 这种碳素材料 为多孔 固体 , 孔隙结构发达 , 其表 面积每克约有5 0 0 — 表面还 原改性是 通过 还原剂 ( 一般 选择 氢气或 氮气等惰性 气体 ) 在 1 5 0 0 m 。 。 活性 炭对 于溶液、 气体中的无机 或有机 物质以及胶体颗 粒 , 都有 适 当温 度下对 活性 炭进行 表面还 原处理 , 以 提高活 性炭 表面的 碱基官 很好 的吸 附性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 , 对 活性炭进行表 面改性 , 使活性炭 能 团的数量 , 增强对非极性 物质的吸附能 力。 更加功 能化 已经成 为了 一个必 然的发展 趋势。 近 几年来 , 国内外 的研 究学 活性炭表面的还原改性, 主要 是 针 对 含 有S O, 、 C O, 、 C O以 及 者在活 性炭材 料踟 陛方面有 了 进一步的发展 , 在此 基础之上 , 他们还 提 出 A U3 + 这些 非极性 物质, 这些 物质具 有一定 的疏 7 k ' l  ̄, 通过 还原 改性 增
第二 活性 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业大 学博士 学位论 文, 1 9 9 6 . 影 响活 性炭 吸 附性 的不只是活 性炭 本 身的孔 隙结 构, 其 表面 的化 【 2 ] 孟庆 函 , 李开 喜 , 凌立成 . 碳 基双 电层 电容 器的结构 机理 及研 究 学 性质在 一定程 度 上也决 定了活性 炭本 身的吸 附 能力大 小 。 活 性炭 表 进 展[ J 】 . 化 学通报 , 2 0 】 J ( 1 1 ) . 【 3 】 朱瑶 , 赵振 国. 界 面化学基础【 M 】 . 北京 : 化 学工业 出版 , 1 9 9 6 . 面 的化 学性 质主要 是 由活 性炭 表面 官能 团的种 类 与数 量、 表面杂 原子 [ 4 】 黄彪 , 吴新 华 , 卓 方银 , 周 茂福 , 王正 旺. 枉状活 性 炭表 面涂层 技 和化 合物来确 定的 。 不同的官 能团、 杂原子、 及化合物 , 他们 的吸附系也

煤基活性炭的制备研究进展

煤基活性炭的制备研究进展

3 2
四川化 工
第l 6卷
2 0 1 3 年 第 1期
3 活化
活化是在炭化形 成的孔隙基础上 , 进一步扩孔 而提高 炭 的活性 的过程 , 是 由半 焦变成 煤 焦的过 程 , 主要以缩聚反应 为主 。在高温的条件下 , 由炭化形 成 的微 晶与活化 剂 进 行反 应 , 微 晶 的不 均 匀燃 烧 导 致新孔隙的出现 , 在整个活化过程中孔隙不断加宽 , 相邻微孔之间的壁完全被烧毁而形成较 大的孔 隙, 原来闭塞的孔开放, 使碳表面受侵蚀的细孔结构更 发 达 。
化学活化剂。
复合活化法是将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法的优点 结合 起来 而形成 的技 术 , 近 些 年 来 被广 泛 的应 用 于 煤基 活 性 炭 的制 备 中 。J . Ga n a n等口 B ] 在 使 用 复 合 活 化法制 备活 性 炭 的研 究 中 , 首 先 采用 了 KOH 为 活 化 剂对 褐 煤 进 行 活 化 , 然 后 在 N。 气 氛 中 进 行 炭 化, 最后 以空 气 为 活 化 剂 对 炭 化 料 进 行 物 理 活 化 。 研究表明, 在化学活化 中的最佳 K O H 浸渍 比率为 3 : 1 , 物理 活化 时 的最佳 温 度 为 8 0 0  ̄8 5 0 。 C, 此 时 可 制得比表面积为 2 3 4 6 m / g , 体积为 1 . 0 2 c m 3 / g的高 孔 隙 活性 炭 , 以空 气 为 活 化 剂 的 物理 活化 能 使 K O H活化后 的活性炭 的组织结构能到 明显改善。 I . e e 等 在探究预处理 和活化条件对活 性炭性能 影响的研究时发现 , 以C O z 为活化剂 , 与没有采用化 学处理制备的活性炭相 比, 采用化学处理后所 得的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将会有 3 O 9 , 6 的提高, 化学处理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对 活化程度 的影响 , 所 以它会使 活 性炭 的 孔 体 积 增 加 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 然后是 自由的碳元 素相 互 结合 , 形成 以石墨微 晶单元形式 的有序结构 , 同时 无 序 的碳 则 填充 在无 规 则 的 晶格 间 , 最 后 只有 通 过 活化才能产生出具有高度发达孔结构的活性炭。 煤基 活性炭生产过程 中的炭化过 程中, 采用不 同的炭化升温速度及终温 , 生产所得 活性炭性能也 各 有差 异 。研究 表 明 , 炭 化升 温速 度 主要 是 对 炭 素 前驱体的微 晶结构有较大影响l _ 4 ] 。而炭素前驱体是 碳 材料 被加 热 到 5 0 0  ̄ C左 右进 行 炭 化 的过 程 中生 成 的。J a n k o w s k a 等_ 5 ] 认为高的升温速度对微 晶结构 有序化有不利影响。因为在 固相中 自由基移动慢 , 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有序化 , 同时 , 在 高升温速度下 , 会在短时间内析出大量的挥发分 , 结果 生成较大 的 孔隙, 而且炭化反应产物 的反应性 也 比慢速升温时 高。值得注意的是 , 高 的升温速度 也对 活性炭 的强 度不利 。而炭化温度直接关系到碳化料 的孔结构及 强度。炭化温度过高 , 会使微孔体积显著降低 , 但会 使其强度增加。大量试验研究表 明, 6 0 0 ' C 是炭化的 最佳温度 。在炭化过程中还要 防止 氧化 , 否则 会影 响能形成孔隙的碳结构的生成 。

污泥活性炭的热解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污泥活性炭的热解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污泥活性炭的热解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污泥活性炭的热解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引言污泥是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无法彻底去除污泥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隐患。

活性炭作为一种能够吸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污泥活性炭的热解制备及应用进行综述。

一、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1. 物理热解法物理热解法是将污泥样品通过高温处理,使其转化为活性炭。

常用的物理热解方法有高温燃烧、高温蒸汽处理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水分,使得污泥得到破坏和膨胀,生成具有活性的炭材料。

2. 化学热解法化学热解法是在物理热解的基础上,引入化学物质进行处理。

常见的化学热解方法有碱熔法、酸处理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高温条件下,促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可吸附的物质,并且能够调控活性炭的孔径和孔隙结构,提高其吸附性能。

二、污泥活性炭的应用1. 水处理污泥活性炭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异味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

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吸附污染物质,使得水质得到净化和提升。

2. 空气净化污泥活性炭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领域。

它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如二氧化硫、甲醛等。

通过调节活性炭的孔径和孔隙结构,可以提高其去除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效果。

3. 废气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污泥活性炭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气处理领域。

它能够快速吸附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4. 能源回收污泥活性炭在热解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回收利用。

通过高温燃烧,可以将污泥转化为炭燃料,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污泥活性炭作为一种有效的吸附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

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处理条件会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探索更为高效的制备方法,并且优化其吸附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5. 土壤修复污泥活性炭在土壤修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6年第35卷第4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223·化工进展活性炭吸附法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许伟,刘军利,孙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发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2)摘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活性炭吸附法是治理VOCs污染的有效手段。

本文从介绍VOCs治理技术出发,简述了活性炭吸附法在VOCs 治理中的使用现状,概括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工艺技术和存在问题,指出变温-变压吸附、变电吸附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在VOCs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分析了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吸附质的物性、操作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的影响,为VOCs治理专用活性炭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活性炭吸附法治理VOCs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工艺的改进以及与其他VOCs废气处理技术的耦合使用,针对不同VOCs排放场所开发不同活性炭品种和VOCs回收装置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脱附;回收中图分类号:TQ 35;TQ 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4–1223–07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4.041Application progresses in the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XU Wei,LIU Junli,SUN Kang(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AF,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for Biomass Chemical Utilization;Key and Open Lab on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SAF,Key Lab of Biomass Energy Sources and Materials,Nanjing210042,Jiangsu,China)Abstract: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is an important class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and the consequenti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got wide attentio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VOCs. This paper embarks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VOCs treatment technology,introducing the use of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VOCs briefly. By summarizing th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reating VOCs by activated carbon,the thermal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electric swing adsorption,with advantages of the high efficiency,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VOCs. In addition,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a special activated carbon for VOCs treatment,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sorbate,an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VOCs o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gresses,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ology in removal收稿日期: 2015-09-23;修改稿日期: 2015-11-06。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摘要】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的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因此再生和改性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热再生、物化学再生等方法,并讨论了活性炭再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还介绍了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改性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的吸附性能。

本文探讨了活性炭再生及改性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推动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技术、改性活性炭、环境保护、应用前景、挑战、研究进展1. 引言1.1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本文将探讨活性炭的再生技术,研究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最新进展,探讨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

对活性炭再生及改性研究的挑战与展望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的吸附材料,从而在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研究虽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正文2.1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利用热解吸附法或蒸汽再生法,通过加热或蒸汽处理来去除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化学法则是采用化学脱附法,利用化学溶液洗涤或氧化反应来去除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废水有机物。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不同的再生技术取决于活性炭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物种类。

物理法适用于吸附物量较少、质量易释放的有机物质;化学法适用于吸附容量较大的有机物质;生物法则适用于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废物产生,还可以降低再生成本,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活性炭制备及其活化机理研究进展

活性炭制备及其活化机理研究进展

活性炭改性
为了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或满足特定应用需求,通常需要对活性炭进行改 性处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掺杂、接枝等。
氧化改性
氧化改性是指利用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 氧化氢等。氧化改性可以增加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数量和种类,从而提高其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对制备工艺和机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优化活性炭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 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对活性炭制备及机理的研 究将更加深入和精细化,为实现活性炭的高效制备和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观看
热解法是以有机物为原料,在高温下热解生成活性炭。该方法的优点是产品 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均匀,但设备投资较大、操作成本较高。
活性炭的制备机理主要涉及物理和化学两个角度。从物理角度来说,活性炭 的制备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吸附和结晶过程。原料中的有机分子在高温下热解成碳 原子,碳原子进一步聚集形成石墨微晶,最终形成活性炭的物理结构。从化学角 度来说,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原料中的有机分子 在高温下与氧气、氢气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同时碳原子被还原 成石墨结构,进一步形成活性炭的化学结构。
活性炭活化机理
活性炭的活化机理主要涉及表面官能团形成、孔隙结构演变和比表面积增加 等方面。表面官能团形成主要是指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如羧基、酚羟基等)和含 氮官能团(如吡啶氮、氨基等)的形成过程。这些官能团可以提供额外的吸附点, 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孔隙结构演变主要是指在活化过程中,炭材料内部逐渐 形成和扩展孔隙结构的过程。
基于活性炭制备工艺及机理分析,可以提出以下优化建议:首先,针对不同 原料和不同制备方法,优化反应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以提高产品的吸附性 能和比表面积;其次,添加催化剂或助剂,改善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结 构,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此外,实现活性炭的表面改性,提 高其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1. 引言1.1 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意义活性炭再生是对已经使用过的活性炭进行清洁和恢复其吸附性能的过程。

活性炭在吸附过程中会逐渐饱和,失去吸附能力,需要定期进行再生以提高其利用率和延长使用寿命。

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资源: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在环境治理、水处理、气体净化等领域有重要作用。

通过再生活性炭,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节约资源成本。

2. 降低环境污染:使用过的活性炭中吸附的有害物质,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生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回收和处理这些有害物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提高经济效益:活性炭再生可以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率和再生效率,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 推动活性炭技术的发展:通过研究活性炭再生技术,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再生方法,提高再生效率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推动活性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活性炭再生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更是推动活性炭领域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意义活性炭是一种重要的吸附材料,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活性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吸附性能低、选择性差、再生困难等。

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性炭改性可以改善其吸附性能、增强其选择性、提高其再生性能,从而使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有效。

目前,活性炭改性的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改性方法。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活性炭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活性炭在环境治理、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意义不仅体现在提高材料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推动活性炭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活性炭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活性炭再生是指将已经饱和或使用过一段时间的活性炭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其重新恢复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活性炭吸附VOCs及其脱附规律的研究

活性炭吸附VOCs及其脱附规律的研究

活性炭吸附VOCs及其脱附规律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活性炭因其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孔结构以及强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VOCs 的吸附处理。

然而,活性炭吸附VOCs后的脱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活性炭吸附VOCs的机理及其脱附规律,以期为活性炭在VOCs治理中的优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VOCs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现状,阐述活性炭在VOCs吸附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接着,重点分析活性炭吸附VOCs的机理,包括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及吸附模型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研究活性炭脱附VOCs的规律,探讨温度、压力、气氛等因素对脱附过程的影响。

还将对比不同活性炭种类、改性方法以及操作条件对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为活性炭的优化选择和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的研究内容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活性炭吸附VOCs的机理及其脱附规律,为活性炭在VOCs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VOCs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活性炭吸附VOCs的机理活性炭作为一种多孔炭质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领域。

其吸附VOCs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过程。

物理吸附是活性炭吸附VOCs的主要方式之一。

活性炭内部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这些微孔提供了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活性炭能够吸附大量的VOCs分子。

物理吸附主要基于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吸附过程不涉及化学键的形成。

因此,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当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时,被吸附的VOCs分子会从活性炭表面脱附,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除了物理吸附外,活性炭还能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去除VOCs。

化学吸附涉及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与VOCs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活性炭与VOCs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使得吸附过程更为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下 易挥发 的成分 或 能够 分解 的物质 , 得 到适 合活 化的孔 逸结 构和 具 有一 定机 械强度 的炭 化料 。炭化
的实 质是 将 原 材料 中易 挥 发 成分 进 行热 解 的过 程 , 活化过 程 的主要 目的是 利用 活化 气体 与含碳材 料 内 部“ 活性 点 ” 上 的碳 原子 反应 , 通过 开孔 、 扩孔和 创造 新孔 , 进 而 形成 丰 富的微 子 L 。

有发达 的 孔隙结 构 , 其孔 隙 结构 可 由孔 径分布 表 征 。
外, 还可 以制 得 中孔较 发达 的 活性炭 。 目前化 学活化
活性 炭 的孔径 分 布 范 围很 宽 , 从小于 l n m 到 数
千n m。 D u b i n i n提 出将 活性 炭 的孔径 分 为三 类口 ] : 孔 径 小于 2 n m 为微 孔 , 孔径 在 2 ~5 0 n m 为 中孔 , 孔 径
炭表 面的 化学结 构 。 在活 性 炭制 备过 程 中 , 炭化 阶段 形成 的芳香 片 的边缘 化 学键 断 裂形 成具 有未 成 对 电 子 的边 缘碳 原子 。这 些 边缘 碳 原子 具 有未 饱和 的化 学键 . 能 与 诸 如氧 、 氢、 氮和 硫 等 杂 环 原 子 反应 形 成 不 同的表 面 基 团 , 这 些表 面 基 团的 存 在 毫 无疑 问地 影响到 活性 炭 的吸 附性 能 。
活性 炭在各 个 领域 的应 用打 下 了基础 。本文 旨在介 绍 活性 炭的性 质 和制 备方 法 以及在各 领域应 用 的最
新进 展 。
关键词 : 活性炭; 性质 ; 制备 ; 应用
中图分 类号 : T Q4 ; X7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O 0 6 —7 9 8 1 ( 2 O 1 7 ) O 3 一O O 3 5 —0 2 活 性炭 表面 基 团分 为酸性 、 碱性 和 中性3种 。 酸
其微 晶 结 构 的层 间距 在 0 . 3 4 ~0 . 3 5 n m之 间, 间 隙 大。 即使 温度高 达2 0 0 0 _ C以 上也 难 以转 化为石 墨 , 这 种微 晶结 构 称 为非 石 墨 微 晶 , 绝 大 部 分 活性 炭 属 于 非石 墨结构 。 石 墨型 结构 的微 晶排列 较 有规则 , 可 经 处理后 转 化为石 墨 。非 石墨 状微 晶结 构 使活性 炭 具
物 理 活 化 法 主要 包括 水 蒸气 活 化法 、 二 氧化 碳 活化法 、 模 板活 化法 以及 热解 自活 化法 。 物 理活化法
收稿 日期 : 2 0 1 6 —1 2 —1 2
3 6
内 蒙 古石 油4 L. r -
大于 5 0 n m 为大 孔 。
1 . 2 表 面化 学性 质
法 主要 有氯 化锌 , 磷 酸 以及 氢 氧化钾 活化法 。
2 . 2 物 理 活 化 法
物理 活 化法 L 3 ] 是 先将 原 材料 在一 定温 度下进行
炭化 , 然后 在一 定 温 度 下用 二 氧 化碳 、 氧气 、 空气 或
1 . 1 结构 及分 类
化学 活化 法[ 2 ] 是指 将 原料 和化 学试 剂按 一定 比
活 性 炭 是 由石 墨 微 晶 、 单 一 平 面 网状 碳 和 无 定 形碳 三部 分 组成 , 其 中石 墨 微 晶 是 构 成活 性 炭 的 主 体 部分 。 活性 炭 的微 晶结 构不 同于石 墨 的微 晶结构 ,
它 们 的混 合 气体 进 行 活 化 , 制得 具 有 微细 晶 孔质 的
活性炭 。炭 化 的主 要 目的是 去除 原材料 中在炭 化温
活性 炭 内部具 有 晶体 结 构 和 孔 隙结 构 , 活 性 炭
表面 也有 一定 的化学 结构 。活性 炭 吸 附性 能不仅 取
决 于活 性 炭 的物理 ( 孔隙) 结构 , 而 且 还 取决 于 活 性
例混 合 后 加热 , 利 用 化 学试 剂 的脱 水和 侵蚀 作 用制
得孔 隙发 达 的活性 炭 。化学 活 化剂一 方面抑 制了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料 热解 时 焦油 的产 率 , 防止 焦油 堵 塞 原料热 解 生成 的微 孔 。 另一 方面 抑制 了含碳 挥发物 的形成 , 可使活
性 炭收率 提 高化 学活 化剂 一方 面抑制 了原料 热解 时 焦 油的 产率 , 防止 焦 油堵 塞原 料热解 生成 的微 孔 。 另 方面 抑 制 了含 碳 挥 发 物 的形 成 , 可 使活性 炭 收率 提 高化学 活 化法 除 了可 以制得 以微孔 为 主的活性炭
性 表 面 官 能 团有 羰 基 、 羧基、 内酯 基 、 羟基、 醚、 苯 酚 等, 可 促进 活性 炭 对碱性 物 质的 吸附 ; 碱性表面官 能 团主 要 有环 酮 及 其衍 生物 , 可 促 进活 性 炭对 酸性 物
环 境污染 和 能源缺 乏 己经 成 为 当前威胁 人 类生
存 的两 大危 机 , 人们逐 渐致 力 于研 究 开发 环境 友好 、 可再 生 的新 能源 , 寻 求 降 低 环 境 污染 的新 材 料 和新
2 0 1 7 年第 3 期
内 蒙 古石 油 化 工
3 5
活 性 炭 研 究 进展 及 展 望
刘 铭 轩
( 内 蒙 古 商 贸职 业 学 院 食 品工 程 系 , 呼和浩特 0 1 0 0 7 0 )
摘 要 : 随 着活性 炭的 研 究的 不 断深入 , 研 究人 员对 活性 炭性质 的 了解 和制 备 方法 不 断增加 , 这为
工艺 。 活性 炭微孔 发达 、 比表 面积 高 、 吸 附能力 强 , 是 种 优 良的的 吸 附材 料 , 广泛 应 用 于 化工 、 环保 、 催

质 的吸 附 。表 面基 团 的性质 与 活化方 法有关 。
2 活 性炭 的制 备
2 . 1 化 学 活化 法
化剂等 领域 。 1 活性 炭 的结构 及性 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