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的一门学科,其作用是培养高素质机制专业人才,使其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维修、维护及质量检验等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实用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和研究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前修学习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后续学习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极限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国家标准及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机械零件的几何量精度设计及精度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典型几何量进行正确测量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1)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2)掌握几何量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掌握各项几何量公差的标注方法,能够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与配合代号的含义;(4)初步学会和掌握机械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5)了解几何量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

四、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安排序号教学内容提要讲授学时1 公差与检测基本术语 22 测量与检验技术基础83 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104 形位公差与检测125 表面粗糙度轮廓与检测 46 尺寸链 47 光滑极限量规 28 键和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 29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210 圆锥的公差与配合 211 普通螺纹联接的公差 21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4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公差与检测基本术语 2学时[主要内容]1. 互换性与公差●2.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3.几何量检测概述[教学要求]1.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 理解几何量公差的概念及作用;3. 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属性《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能力和技术检测能力,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2.前导主要专业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前导主要课程是《识图与制图》,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基本知识、识读与绘制方法,了解了公差在零件图上的标注规范,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课程定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介绍了互换性及标准的相关知识、孔轴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基本知识及其检测、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几何误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圆锥的公差及其检测、普通螺纹的公差及其检测、直齿圆柱齿轮公差及其检测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查阅并使用相关国家标准的方法;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正确查阅相关手册、选择零件精度、选择适合零件精度检测方法的能力。

4.后续主要专业课程名称通过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学习,为后续《机械设计基础》、《典型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及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5.融通课程性本门课程不属于课证融通课程。

6.配套线上课程本门课程建设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属于Spoc范畴,得实网络教学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心系国家教育和建设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3)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能力;(4)培养严谨的学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5)树立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爱岗敬业、遵纪守时等职业操守;(6)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7)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任务式教学方法,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超度,螺纹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公差配合的应用、机械零件的一般测量方法的专业能力,具有查阅资料及相关应用手册的方法能力,善于观察、思考、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三、设计思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运用机械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国家标准,解决加工的精度问题。

(2)掌握使用检测工具,完成机械零件的测量工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方法能力目标:(1)能查阅资料及相关应用手册,解决技术中遇到的难题。

(2)具有善于观察、思考、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沟通和协调能力。

(2)具有爱岗敬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本课程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课程比较全面地讲述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超度,螺纹公差、齿轮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总评成绩60分合格。

列表如下:(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实践操作出勤占总成绩10%。

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缺勤一次扣5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70学时)适合数控专业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70学时)适合数控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以企业UJ位技能的调研数据为依据,以典型零件的几何精良设计马桧测为主要教学的内容,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而公差配合与测域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深刻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技术专业的基本专业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程设计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二、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加境E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笄学生职业能力出发,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诳,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通过公差配合与测破技术单元教学过程设计,并以最后理论实训单元设计教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知识目标(1)学会分析零件结构,掌板零件尺寸精度的设计方法,熟悉零件尺寸的检测方法,以及尺寸标注的正确方法.(2)学会零件尺寸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3)认识零件形位精度,掌握零件形位精度设计,熟悉零件形位精度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图中的正确标注.(4)认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掌握如何选用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在图中的正确标注.(5)熟悉典鞭零件,如螺纹、键、轴承、齿轮等标准件的标准以及使用性能,会变阅手册、选用常用的标准件,并能对典型零件的几何精度的进行设计.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1)能按设备的工作要求与运动性能选择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合埋的检测方法.(2)能用图样和技术语言来表达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希皮、表面粗糙度、以及合理的检测方法.(3)会对齿轮、轴系等结构零件进行几何精度分析,(4)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备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的能力.能综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一级直齿同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6)具备对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时四、实验内容实验一1.皮块的清洗与组合2.内径百分表测孔3.比较仪测轴1.卧式测长仪测小孔实验二2.水平仪测林轨的H战度3.偏摆检测仪刈轴的跳动4.对称度的测量实验三轮睨仪测表面和糖度2.光切显微彼测表面3.粗精度样板实验四1,三针法测螺奴4.万工显测爆纹5.正弦观测推度实验五齿轮测及1.测齿原2.公法线千分尺测齿轮3.投影仪测小齿轮4.大型工具显微镜测位置度5.万能测齿仪测携节周节五、教学硬件设施1.一般长度测吊:仪器:谢标卡尺、端疵测微器、万能角度尺、高度尺、/块、机械测微仪、偏投测长仪、椎式水平仅、三针、百分表、千分表、平板、磁力表座、V型帙、内径百分量表等.2.光学精密仪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长仪、4500投影仪、光切显微境、光学测微仪.3.精密仪器:圆吱仪、表面相精度自动分析仪、力能测齿仪、单啮仪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与机械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涉及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在生产一线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对生产实际中机械产品能否满足功能要求,能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制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机床操作中级工服务。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编号A i)A1 互换性、标准化的概念、意义及其分类A2 互换性实现的条件和数值标准化的方法A3 尺寸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术语A4 配合类型的判别方法、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A5 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跳动公差含义A6 量块中心长度的定义、量块的研合性、量块按级和按等使用的区别A7 通用计量器具的种类,工作原理和读数方法A8 粗糙度产生的原因、影响、评定参数A9 尺寸链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尺寸链线图的建立步骤2.能力目标(编号B i)B1 数值标准化的原因和互换性对产品设计过程、加工制造过程、使用维修过程的影响的阐述B2 尺寸公差带图画法B3 图纸中所标注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跳动公差含义的解释B4 图纸上形位公差的标注B5 量块的组合使用方法、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使用方法B6 形位误差的检测B7 图纸上粗糙度的标注B8 尺寸链线图的建立、分组装配法、调整法和修配法的应用3.素质目标(编号C i)C1 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C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精度意识C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C4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计算推理能力C5 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五、教学基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熟悉公差配合和机械测量领域的双师型教师2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属于机械工程领域,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理解,能够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配合方式,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为机械制造提供正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课程目标1. 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配合类型及其特点,能够根据不同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配合方式。

2. 掌握测量系统的构成和参数,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理解技术图样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能够正确解读和绘制图样,掌握图样符号和标注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 了解机械制造中涉及的常用材料和加工工艺,能够根据对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5.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开展一定的科研工作和创新项目。

四、课程内容1.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公差的概念及其类型,配合的概念及其类型,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公差与配合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2.常用公差配合及其特点轴类和孔类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滑动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齿轮类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连接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压力紧配合、屈服配合及其特点。

3.技术测量基础知识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测量的精度和精度等级,测量系统的构成和参数,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限度误差。

4.技术图样基础知识技术图样的基本要素和分类,技术图样符号和标注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技术图样的规范要求和编制方法。

5.材料、加工工艺及其选择常用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参数,常用加工工艺的分类和特点,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6.科研工作及创新项目科研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创新项目的基本要素和实施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结合理论与实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职业技术学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二O一七年四月修订×××××职业技术学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四、课程设计鉴于该课程是基于机械生产过程课程体系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为实现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等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如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做合一。

按照常见几何量传统测量和精密测量等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其内容按照“操作从简单到复杂、被测零件精度从低到高、测量任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将公差制度与国家计量标准等理论知识,融入到9个测量项目中,使学生掌握通用量具和最新精密计量仪器的测量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的工作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

(2)掌握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

(3)掌握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4)掌握普通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

(5)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内径测量、外经测量。

(2)能够进行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

(3)能够进行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机电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突出典型零部件技术测量技能的形成,注重素质养成训练,是一门以项目任务为架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技术测量知识,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维修、维护及质量检验等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目标(1)了解互换性、尺寸相关术语知识并进行换算,理解孔与轴的配合及类型和极限配合的查表与标注。

(2)了解形位公差的的基本知识,标注方法及常用的形位误差检测和评定方法。

(3)了解表面粗糙度代号并进行标注,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应用与检测方法。

(4)理解各种常用测量器具的读数和使用方法,掌握零件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5)掌握轴类和齿轮类零件的使用技术要求、测量内容和方法。

(6)了解接触式测量技术和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中的几种典型仪器的结构形式和功能原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3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3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第一篇:课程背景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介绍公差配合理论、测量技术以及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机械制造中的公差配合设计原则、测量标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机械零件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测量水平和制造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使用,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能力和制造工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机械制造中的公差配合原理、公差设计、测量原理及其应用、机械零件的测量方法与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第二篇: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领域中公差配合原理与应用、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其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检测等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如下:1.掌握公差配合理论及其应用,了解机械零件的公差设计原则和公差配合标准等相关知识。

2.掌握测量仪器的种类、测量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能根据零件的形状、精度等要求进行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

3.能够熟练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统计及分析等数据处理技术。

4.具备独立完成机械零件测量、精度检测等工作的能力,同时能参与机械制造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5.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方案。

第三篇:课程教学内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公差配合理论与应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通过理论和实例对公差配合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公差概念、公差等级分类、公差偏差和公差配合原则等内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公差与测量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3计划学时:56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而开设的。

其目的是为今后学习《机构设计技术》、《模具制造工艺技术》、《模具零件数控加工》等课程,以及模具拆装测绘实训、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生产性顶岗实训等实训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设计思路鉴于该课程是基于模具生产过程课程体系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为实现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等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如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做合一。

按照常见几何量传统测量和精密测量等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其内容按照“操作从简单到复杂、被测零件精度从低到高、测量任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将公差制度与国家计量标准等理论知识,融入到10个测量项目中,使学生掌握通用量具和最新精密计量仪器的测量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的工作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模具零件和典型零件几何量测量技能及公差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模具质量检测和模具零件测量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制度知识和国家计量标准;●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尺寸误差;●能使用百分表、磁性表座、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测;●能使用万能角尺、正弦尺等测量角度、锥度误差;●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圈径向跳动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齿轮精度等级评定参数误差;●能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几何量误差、逆向工程技术;●能使用三维影像测量仪精密测量几何量误差等;●能用计量器具对零件进行加工误差的综合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时长:2学时/周,共计XX学时/学期授课对象:机械类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1.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了解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和应用;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公差基本术语及概念:熟悉公差基本术语及概念的定义,理解其含义;2. 尺寸公差与配合: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3. 量具使用:熟悉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测量工具;4. 测量技术:了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范围,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5. 综合实践:通过综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2.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公差配合设计。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应用;3. 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实验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3. 期末考试:笔试或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掌握程度。

八、课程资源1. 提供相关教学视频、PPT、案例等教学资源;2. 提供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指导;3. 提供课后答疑和辅导服务。

九、课程评估与反馈1.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2.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3. 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情况,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公差与高质量产品的概念;能正确识读、标注模具图纸上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并能熟练查用相关国家标准;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量具对一般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一套模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的识读及误差的检测和一套冲压模具的测绘训练后,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读模具图上相关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能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量具对模具零件进行检测并能判断其合格性;能正确选择和标注模具设计图样上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能熟练使用国家标准手册。

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规定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图纸的技术要求,掌握常用量具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素质目标: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2、课程要求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1、课程实施本课程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组合,通过典型实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解决工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讲授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等。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对以上的专业基础进行综合运用2、项目设计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本中传统内容进行分解、组合,通过典型实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公差配合与测量]课标精选全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公差配合与测量]课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类课程。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明确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础知识,在实际生产中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并会一般零件测量。

因此该课程在整个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必须先行开设,为后续进行机加工技术训练、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立足五年制高职,着眼就业岗位,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以缩短学生从业的适应期。

2.倡导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设置工业情境,学生在实训室“仿真性”的工业环境中,在工业训练设备上寻找解决的方案并加以实现。

3.注重技能训练。

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带领学生进一步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上升到理论,补充理论内容,项目之间的联系是以模块的形式搭接,从而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技术。

直到彻底解决问题。

4.改进考核方法。

注重过程考核和应用能力考评,坚持考核方式多样化;笔试和口试结合,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项目。

本课程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采用了综合化、项目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模块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

2.根据生产任务,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并按岗位任务的递进和流程关系来确定各个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公差配合与测量项目的需要确定了十二个项目,将公差配合与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规范循序渐进融于各项目之间,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公差配合与测量领域所涉及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3.根据工作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 、机械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机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钳工实训、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类型:B
二、课程性质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课程既涉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设计类课程,又与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课程紧密结合,是联系设计与制造的纽带。

本课程的开出重在学生对公差配合基础理论的认识、掌握,令学生获得公差配合设计、应用及零件精度检测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机械设计任务中零部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和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的检测任务。

使学生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过程中对公差与测量技术知识的运用能令设计更加合理,可靠,经济。

课程注重训练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技术数据资料、表格从而获得设计数据,达到对零部件由图样设计进入精度设计的高层次学习与训练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前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毕业后在相关岗位上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检测与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地位
公差与技术测量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门重要而且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是对机械制图与CAD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巩固,是对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与充实。

具备零部件、装配精度设计能力是机械专业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这种素质将令得学生在学习后续的课程时更具条理及规范性。

对机加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开出和学习带来方便,效果更好,理性认识更深。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体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课程以项目的公差配合设计为平台,以精度检测为载体努力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的、不同性质的的公差配合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通过学生自己结合公差配合理论及测量技术理论学习体会、心得所进行的零、部件精度设计和技术测量实操去加深本课程的理解和巩固理论学习效果、提高检测技能水平。

最终使学生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对影响机械制造精度的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积累精度设计经验及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除在老师示范和指导下的精度设计及技术检测实训外,还辅以相关项目的几何误差检测视频代替教材中相关章节的论述。

课程设计的主线是: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操技能的培养。

本着“应知应会”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项目的设立基本涵盖教学单元主要知识点并对项目中没有涵盖而又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适当辅导。

课程开出之后,还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等手段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机会。

本课程设立课程网站供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学习。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大纲中的必修课程开设,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组织教学,理论辅导为提升相关专业素质服务。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紧扣学以致用,提高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进行。

课程的安排打破纯理论传授的传统方式,授课中包含“应会”的精度检测实训环节和精度设计实训环节。

精度检测以机械零部件、构件实物进行,以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找到与企业相应岗位相同的专业感觉、获取操作技能的同时具备机械相关企业岗位的竞岗能力。

使学生在课程中将理论学习——感性认识——专业思维——实践操作——理性认识——技能提升连成一线,学有所成。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基础理论辅导学习23学时,课内检测及设计实训4学时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精度检测技能熟练掌握,着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认真细致,优化思维,综合协调的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
七、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教师主要通过PPT、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感性教学,辅以必要的板书,例题及外延表述,令学生加深对概念,定义,规范的理解。

对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提出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即时思考以营造回顾过去、整理思路、集中精神、互联互动的学习气氛。

在理论课时里简单、易做的检测示范应在课间及时进行,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程的共享课网站进行辅助教学。

几何公差项目检测实训在公差与测量技术一体化教室进行。

教师应认真、合理、规范地示范相关公差项目的检测过程,必须解释操作的合理性,所有检测操作应能在几何误差检测的相关理论上找到依据。

(二)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学生应积极登陆本课程共享课网站参与网络课程学习活动。

应积极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

实践教学以分组检测实训形式进行,实训过程强调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开展课内检测实训时教师应首先准备好有关的量具,零件,工具及检测记录表。

学生通过相关检测实训加深对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基础理论的理解,提升尺寸、几何检测能力。

八、教材选取的原则
1、(总体原则)
建议选用高职高专机电类规划教材。

所选教材应兼备公差配合的基础理论以及技术测量的指导、运用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内容。

体现精度和误差检测的载体功能。

精度检测内容应有恰当的比例。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熟练尺寸、几何精度的检测步骤、方法,并在相关的实训操作中培养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2.推荐教材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张晓宇刘伟雄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01
3.参考的教学资料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吕天玉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2
《公差与测量技术》王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4
九、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多媒体教室
2、公差与测量技术一体化教室
A、教室基本(一期)配置如下:
(1)多媒体讲台,投影机,计算机,音响设备;
(2)检测平台,偏摆仪,万能分度头,水平仪;
(3)量块组,表面粗糙度样板块,通用量具;
(4)检测工作台,辅助器具,常用工具;
(5)机械、模具零部件实物,模型;
(6)各类精度检测记录表格;
(7)共享性教学PPT,精度检测音像媒体,视频等。

B、教室计划(二期)配置如下:
(1)机电式圆度仪;
(2)万能测长仪;
(3)工具显微镜;
3、网络共享课程网站
十、教师能力要求
1、(专业理论要求)
课任教师应具备机电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数据处理及多媒体教学实践能力。

2、(专业社会实践要求)
课任教师的机电专业社会实践经历不少于五年,从事机械加工、检测岗位相关工作实践应在两年及以上。

3、(教学能力要求)
课任教师应具备熟练的检测操作技能,能合理、规范地表述公差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纯熟地实施操作技能指导。

4、(职业道德要求)
课任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应能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约束自己。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铭记授业解惑,育人为本的历史使命。

十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的组成(占总成绩30%)
(1)课后作业成绩占总成绩15%
(2)网站作业、测试成绩占总成绩15%
2、期末考试成绩的组成(占总成绩70%)
(1)课内实训成绩
课内实训成绩,根据布置的检测项目以检测操作的熟练程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数据记录为评核依据,以百分制评核,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卷面考核成绩
期末卷面考核以开卷形式进行,卷面分数100分。

占总成绩40%
十二、其他说明
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恰当地调整某些章节的学时分配,在保证课时量及相关理论授课已经进行的前提下,精度设计及检测的实训时间可灵活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