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_刘庆旭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基金(12411952408,134********);上海市卫生局基金(2011028)(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12411952408,134********;Foundat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2011028)。
[作者简介]刘庆旭(1989—),男,硕士生;电子信箱:1147845790@qq.com 。
[通信作者]李嫔,电子信箱:lipin21@126.com 。
论著临床研究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刘庆旭,李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62[摘要]目的探究13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雄激素受体(AR)基因变异情况。
方法收集2012—2014年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13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集外周血,提取DNA ,对AR基因进行测序。
结果发现6种AR基因错义突变,分别是c.528C >A (p.S176R)、c.170T >A (p.L57Q )、c.2567G >A (p.R856H )、c.2107T >C (p.S703P )、c.2740C >G (p.P914A )和c.2351A >G (p.Q784R);其中c.2107T >C (p.S703P )、c.2740C >G (p.P914A )和c.2351A >G (p.Q784R)为新突变。
结论6种错义突变均可能致病,3种新的突变可能导致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关键词]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雄激素受体;突变;疾病[DOI ]11.3969/j.issn.1674-8115.2015.07.011[中图分类号]R725.8[文献标志码]AAnalysi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gene mutations of patients with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LIU Qing-xu,LI Pi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gene mutations of androgen receptor (AR)of 13patients with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Methods C linical data of 13patients with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who were trea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in Shanghai C hildren's Hospital from 2012to 2014were collected.T 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as collected.DNA was extracted and ARgene was sequenced.Results Six missense mutations of ARgene were found,i.e.c.528C >A (p.S176R),c.170T >A (p.L57Q ),c.2567G >A (p.R856H),c.2107T >C (p.S703P),c.2740C >G (p.P914A),and c.2351A >G (p.Q784R).Among them,c.2107T >C (p.S703P),c.2740C >G (p.P914A),and c.2351A >G (p.Q784R)were new mutations.Conclusion Six missense mutations may all cause diseases and 3new mutations may lead to 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Key words]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ndrogen receptor;mutation;disease男性性发育受到睾酮(T )和双氢睾酮(DHT )两种主要的雄激素调控,雄激素需要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结合发挥作用。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诊断现状和治疗

表象 1 4 1 。睾丸可出现于下降路线上 任意 的位 置
Hale Waihona Puke 。青 例 C A I S患者 中检测到 4 基 因部 分缺失 , 阐明了疾 病发 生发展 , 故称为 A I S , 因其能够更 准确 地反映疾病 的病 理生 理变化而被广泛接受 。 A I S是在性发育全过程中细胞组织对雄 激素 不应答导 致生殖器 畸形 的一类疾病 。通 常正 常男性胎儿 于第 9周 时 睾丸 L e y d i g细胞开 始分 泌睾酮并 刺激 Wo l l i f a n管的 A R受
2 临床特征 2 . 1 C A I S 为A I S一种 极端 表型 “ , 是 由于 A R受体
1 AI S介 绍
完 全失 活表 现为外生殖器正 常女性表 型 , 伴 阴毛及腋 毛稀 少或缺如 。婴幼儿 患者多 以发现 双侧腹 股沟 疝或 阴唇 肿物就诊 , 而青少 年患者 常以原发性 闭经就 诊。经统 计发 现8 0 % 一9 0 %的婴幼儿 C A I S发现双侧 腹股 沟疝 , 约 1 . 1 % 在经前年龄段表现为双侧腹股沟疝” 。婴幼儿 时 C A I S常 按女性抚养 , 性激素检测通 常提示 睾丸发育 及睾酮 分泌 与 年龄相符 , B超未 见子宫 、 卵巢及 阴道 上 1 / 3段 。青春期后 随着 睾丸分泌雄激素增 多 , 促黄体生成素可升高或正常 , 外 周雄激素抵抗 可导致转化 的雌激 素增高 , 可 出现女性乳 房 及毛发发育 , 但不具有 月经及 生育能 力 。其表型 变化仅 表 现在体毛及性毛 , 一般 为 T a n n e r I一Ⅱ期 。 2 . 2 P A I S 界定 范围广泛 , 受A R受体 残存功 能的影响使 得 临床表 型差异极 大。外生殖器 可 出现 完全女 性表 型 、 大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疾病名】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英文名】pediatric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别名】pediatric androgen resistance syndrome;pediatric testicular feminization syndrome;小儿Reifenstein综合征;小儿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小儿抗雄激素综合征;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小儿雄激素抵抗综合征;小儿有睾女性化综合征【ICD号】E34.5【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也称睾丸女性化,为X连锁遗传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的两性畸形。
其病因源于靶器官雄激素受体(AR)的功能缺陷,AR基因定位于Xq11-12。
研究认为AR反应异常可能与点突变、微小缺失有关,而不是AR 基因大的结构改变。
至今已报道超过150种不同的AR改变,Jaaskelainen于2006年报道了CAIS患者雄激素受体5个新型突变位点。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2)特殊检查进展:雄激素完全不敏感综合征(CAIS)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然而外科医生们却常常发现患有此症的女性患儿有较高的腹股沟疝的并发率。
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在女性CAIS患儿中并发腹股沟疝的概率为0.8%~2.4%。
目前尚未建立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的廉价而快捷的筛选方式。
由于CAIS患儿的阴道较短,如果已知阴道长度的正常值,通过测量阴道长度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2005/06)“雄激素完全不敏感综合征女性患儿伴腹股沟疝的发生率及阴道长度测量对这种疾病的筛选价值”一文,作者对270例腹股沟疝的女性患儿进行阴道长度的测量,试图确定正常阴道的长度标准,并评估测量阴道长度对CAIS女性患儿并发腹股沟疝的预测价值。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于晏;刘坤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5(000)029
【摘要】目的:总结9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AIS)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和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收治的9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及特点。
结果9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性腺切除手术治疗,其中2例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IAIS)患者还接受了外阴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4.7 d。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AIS患者的护理,术前应重视心理护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术后应加强切口护理,重点观察IAIS患者会阴部有无肿胀及切口愈合情况。
提供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整体护理、指导患者定期随诊、终生口服性激素替代治疗、观察骨密度的变化是本病护理的重点。
【总页数】3页(P3582-3584)
【作者】于晏;刘坤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四病房;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四病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
2.腹肌沟疝患者中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存在可能(附3例报告)
3.7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4.风险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观察
5.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的比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研究

最新: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研究一、AIS的AR基因突变临床就诊的性发育异常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中,AIS患者相对较多,其原因包括:(1)雄激素尽管对生殖器官的发育是必须的,但其作用障碍却不是致命的,并不影响个体的存活。
(2)由于雄激素是正常男性表型发育所必须的,其缺陷所导致的性发育异常或生育力异常容易被发现,即使是轻微的缺陷也会使患者主动就医。
(3)由于AIS 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杂合子并无临床表现,突变可通过无症状的杂合子女性代代相传,而在半合子的男性会有临床症状;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容易发现(后者一般在纯合状态时,才容易出现症状)。
明确基因改变,可以为下一步的产前诊断提供条件。
AR基因是一单拷贝X染色体基因。
在46,XY个体中,由于无等位染色体,AR基因的微小突变即可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在基因水平,已发现的AR基因突变多种多样[5‐8],主要包括:1.基因缺失型:仅占AIS的5%~10%。
包括AR基因整个基因或部分基因的丢失或3的非整倍数碱基的缺失。
2.基因点突变型:最为常见。
可导致:(1)形成提前终止密码,导致AR合成不完整,这些截短的受体在与激素的结合和基因转录的激活方面是无活性的。
例1家系中,先证者AR基因第175位的胞嘧啶(C)突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了基因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转换为终止密码,AR肽链的提前终止导致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活性完全缺失,雄激素完全不能起作用,与先证者CAIS的表型相符合。
例1家系的先证者同时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目前为止尚无文献报道其与AR基因有关。
(2)正常剪切位点(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发生突变,将引起mRNA的拼接异常。
(3)编码氨基酸的点突变引起氨基酸的替换;最为常见,约85%发生在甾体结合结构域。
3.基因插入型:3的非整倍数碱基的插入,将干扰mRNA的翻译框架,形成移码突变。
4.AR基因外显子1中CAG重复序列长度延长或缩短,并且当某突变合并谷氨酰胺串长度异常时,出现的AR异常比单独突变时更严重。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内分泌疾 病:如甲 状腺功能 减退、肾 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 等
遗传性疾 病:如 PraderWilli综 合征、 Angelm an综合征 等
代谢性疾 病:如苯 丙酮尿症、 甲基丙二 酸血症等
肿瘤性疾 病:如肾 上腺皮质 肿瘤、性 腺肿瘤等
其他:如 先天性肾 上腺皮质 增生症、 先天性肾 上腺皮质 发育不良 等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熬夜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疾病
健康指导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香烟、 酒精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 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 质和免疫力
05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游泳、跑步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心理辅导: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激素替代疗法、抗雄激素治 疗等
和接受度
其他治疗方法
04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预防与日常护 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 辐射等
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 和情绪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品、辐射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最全最常用的护理方法,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应该如何护理?

/
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最全最常用的护理方法,小儿雄激素不
敏感综合征应该如何护理?
得了小儿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该怎么有效护理保健
一、护理
性连锁遗传性疾病是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染色体)上,导致其遗传与性别有关。
可以分为性连锁显性遗传病和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是携带致病基因的女性(即等位基因中有—个是致病基因)本身不发病,这是因为女性有二个X的缘故。
而带有致病基因的男性,因为只有一个X,所以—定发病。
由携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所生的男孩半数发病,半数正常。
所生的女孩均无症状,外表均正常,但有一半为携带者。
因此于怀孕时产前诊断出胎儿性别后,可保留女胎。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怀胎儿,如是女孩则全是携带者,但不发病,如是男孩则全为正常,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保留男孩,以免此病再继续遗传下去。
性连锁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是:人群中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但女性发病轻,双亲中必有一人发病。
男患者只传给女儿,而男孩正常。
女患者的儿女均可发病,各有1/2可能性。
连续几代遗传的表型正常子女不携带致病基因。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xexjsbmgzhz/hl/。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附6例报告)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Me d i c a l S c h o o 1 ,S o o c h o w Un i v e r s i t y, S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1 5 0 0 6,Ch i n a ; 。 De p a r t me n t o f Ur o l o g y ,S i x t h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Co r r e s p o nd i ng a u t ho r :SA Yi ng l o ng,E— ma i l :s a y i ng l o ng 33 1( s i na .e o m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O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n d r o g e n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
d r o me pa t i e nt s t O i mp r ov e t he e f f i c i e n c y. Me t ho d: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e a na l y s i s we r e pe r f o r me d wi t h t ot a l of s i x c a s e s of
AR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相关因素在性别分配中的作用分析

【 摘要】 目的 分析与青春期后 AR 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结局及外生殖器发 育相关因素在性别分配中的作用,探讨 AR 基因突变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的最佳性别分配方案。 方 法 以 2015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0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 21 例出现 AR 基因突变的雄 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 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3 个月至 13 岁 5 个月,中 位数为 49. 7 个月。 初诊性别女 14 例,男 7 例。 外生殖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性化不全,其中 8 例表 型为完全女性化、10 例为外生殖器模糊、3 例为小阴茎。 在分子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将外生殖器雄性化 评分( external masculinisation score,EMS) 、性心理评估结果、外生殖器对雄激素刺激反应情况作为青春 期后临床结局和外生殖器发育程度的预测因素,结合社会文化因素、性腺发育特点、患儿及其父母主观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家系基因诊断并文献复习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家系基因诊断并文献复习邸建永,刘丽,刘清华,张美姿,徐凤琴△摘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是由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是AIS中雄激素抵抗程度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本文对一个CAIS家系成员AR基因的二代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先证者AR基因的第7外显子c.2566C>T发生突变,编码第856位精氨酸的密码子(CGC)改变为半胱氨酸的密码子(TGC),从而雄激素与AR受体结合受到影响,生物学效应不能有效发挥,临床表现为CAIS。
经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妹妹和母亲也发现相同的突变。
先证者和其妹妹为半合子突变,母亲为杂合突变。
笔者认为AR基因c.2566C>T(p.Arg856Cys)突变导致姐妹二人患CAIS,该突变遗传自她们的母亲。
明确AR基因突变位点,可为家系再次生育提供指导。
关键词:受体,雄激素;点突变;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基因诊断中图分类号:R394.3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190769Genetic diagno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a family with complete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DI Jian-yong,LIU Li,LIU Qing-hua,ZHANG Mei-zi,XU Feng-qin△Department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Tianjin30019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xufengqin1968@Abstract: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is a rare X-linked recessive genetic disease caused by the mutation in the androgen receptor(AR).The 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forms of androgen resistance in AIS.In this paper,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AR gene in a family with CAIS was analyzed.It was found the proband carried one c.2566C>T mutation located on the seventh exon,which led to the replacement of a arginine(Arg)codon(CGC)with a cysteine(Cys)codon(TGC)at amino acid position856(p.Arg856Cys).The mutations may interfere with the binding of androgen to the AR,which may lead to impair its activity and then result in CAIS.CAIS was an X-linked recessive disease,Sanger sequencing confirmed that the proband’s mother and sister also showed the same mutation.The proband and her sister carried a homozygous mutations,and her mother carried a heterozygous mutation.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 the AR gene c.2566C>T(p.Arg856Cys)mutation caused the sisters to suffer from CAIS,which was inherited from their mother.The defined mutation of the AR gene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family reproduction.Key words:receptors,androgen;point mutation;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genetic diagnosis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邮编300192)作者简介:邸建永(1980),男,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生殖医学研究△通讯作者E-mail:xufengqin1968@[8]Cannon JW.Hemorrhagic shock[J].N Engl J Med,2018,378(4):370-379.doi:10.1056/NEJMra1705649.[9]Vousden N,Nathan HL,Shennan AH.Innovations in vital signs measurem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hypertension and shock in pregnancy[J].Reprod Health,2018,15(Suppl1):92.doi:10.1186/s12978-018-0533-4.[10]张慧明,许慧.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早期启动红细胞输注的临床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8):600-604.Zhang HM,Xu H.The clinical value of ScvO2in early initiation of erythrocyte transfusion for placenta previa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J].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8,34(8):600-604.[11]de Lloyd L,Bovington R,Kaye A,et al.Standard hemostatic tests following major obstetric hemorrhage[J].Int J Obstet Anesth,2011,20(2):135-141.doi:10.1016/j.ijoa.2010.12.002.[12]O'Brien KL,Shainker SA,Lockhart EL.Transfusion manage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e[J].Transfus Med Rev,2018,32(4):249-255.doi:10.1016/j.tmrv.2018.05.003.(2019-02-25收稿2019-05-28修回)(本文编辑李鹏)临床研究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是一种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据统计其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99100~1/20400[1]。
腹腔镜诊治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长春
102 ;. 30 1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移植外科, 吉林
长
理诊断和利用腹腔镜治疗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 1 例。结果: 腹腔镜探查见左侧盆腔有一肿物 , 镜下取组织活检 , 快速
病理诊断为睾丸组织 ; 腹腔镜切除左侧盆腔内睾丸组织 , 并在右腹股沟切1切除右腹股沟睾丸肿物 , 3 病理回报为幼年型睾丸组织。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 o pe n rgnIsnii C m lt A doe et - e n v t S n r e C I) y ydo ,A S 是一种男性 有睾丸而表现 出女性化 的 X性 m
形成男性 内生 殖器 , 双氢睾 酮对 泌 尿生殖 窦 和外生 殖 器不起
作用而分化为 阴道 下段 和女 性外 阴 , 青春 期后 少量 的雌 激素
还需与以下疾病鉴别:)6X 04 ,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原发
乳房发育 , 房 发育 良, 头直 径 0 3 r, 晕 着 色 浅 , 乳 乳 .e 乳 a 直径 12m, . c 乳晕部位可见细毛, 乳房 弹性尚可。右侧腹股沟可触及
一
诊。临床特征 : ①呈女性体形, 部分患者有四肢长 , 手脚大的
特点 。②女性乳房 , 头 、 晕呈少 年 型。③ 腋毛 、 毛稀 少 乳 乳 阴
维普资讯
孙江泰
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管理
・
77 ・
腹 腔镜 诊 治 完全 型 雄激 素 不敏 感综 合征
田丽娜 付 艳 宋志宇 (. , ,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吉林
春 102 ) 30 1 [ 摘 要 ] 目的: 完全 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的诊 断 、 腔镜诊 治经 验。方法 : 血清技 术水平 检查 、 腔镜 取材病 探讨 腹 通过 腹
雄激素受体不敏感综合征合并绒癌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甲亢1例并文献复习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甘精华,E m a i l :674279964@q q.c o m 雄激素受体不敏感综合征合并绒癌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甲亢1例并文献复习谢新荣,甘精华,覃 睿,钟慕贤(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西南宁530001) 摘 要:目的 分析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 I S)的诊断及治疗特点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020年收治的1例A I S 合并绒癌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 G )相关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㊂结果 该患者外观均呈女性型,染色体核型为46,X Y ,患者睾酮水平高于正常男性,并合并有绒毛膜细胞癌及H C G 相关甲亢,予手术切除性腺及肿瘤㊂结论 对原发性闭经社会性别为女性,血睾酮增高的患者,尽早期做染色体检查,一旦发现染色体异常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做到早诊断㊁早治疗,避免性腺肿瘤的发生㊂关键词:性腺发育不全,46X Y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H C G 相关甲亢中图分类号:R 5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07-0628-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07.008A n d r o g e n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n d r o m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 c h o r i o c a r c i n o m a a n dh u m a n c h o r i o n i c g o n a d o t r o p i n -i n d u c e dh y p e r t h yr o i d i s m :Ac a s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X i eX i n r o n g ,G a n J i n g h u a ,Q i nR u i ,Z h o n g M u x i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a n d M e t a b o l i s m ,M i n z u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x iZ h u a n g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N a n n i n g 53000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a nJ i n g h u a ,E m a i l :674279964@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 (A I S ).M e t h o d s C l i n i c a l d a t aof a p a t i e n t t r e a t e d i nt h e M i n z u H o s p i t a l o fG u a ng x i Zh u a n g A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i n2020,w h ow a s d i a g n o s e d a sA I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 c h o r i o c a r c i n o m a a n dh u m a n c h o r i o n i c g o n a d o t r o pi n (H C G )-i n d u c e dh y p e r t h y r o i d i s m w e r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a n dt h e r a pe u t i c p r o c e s s w e r es u mm a r i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p a t i e n tw a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af e m a l e p h e n o t y p ea n d46,X Y k a r y o t y p e ,w h oh a dh igh e r t e s t o s t e r o n e l e v e l s t h a nn o r m a lm e n .T h e p a ti e n tw a sc o m b i n e d w i t hc h o r i o c a r c i n o m aa n d H C G -i n d u c e dh y p e r t h y r o i d i s m ,a n d m a n a g e db y t h es u r g i c a l r e s e c t i o no ft h e g o n a da n d p r i m a r y t u m o r .C o n c l u s i o n C h r o m o s o m a la n a l ys i ss h o u l db e p r o v i d e d t o f e m a l e g e n d e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r i m a r y a m e n o r r h e a a n dh i g h t e s t o s t e r o n e l e v e l s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i sn e c e s s a r yo n c e d i s e a s e -a s s o c i a t e d g e n e s a r e d e t e c t a b l e ,t h u s p r o v i d i n g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e a r l y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n gg o n a d t u m o u r s .K E Y W O R D S :g o n a d a l d y s g e n e s i s ,46,x y ;c o m p l e t e a n d r o g e n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H C G -a s s o c i a t e d -h y p e r t h y r o i d i s m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n d r o m e ,A I S )是由雄激素作用引起的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可分为完全型A I S 和不完全型A I S [1],主要是由于雄激素受体(a n d r o g e nr e c e p t o r ,A R )基因的突变导致其对雄激素产生抵抗和不应答,属于X 连锁遗传病㊂该病患者性腺恶变的风险比较高,现分析我院内分泌科及妇科联合收治的1例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㊂1 临床资料患者许某,社会性别:女性,37岁,因腹胀2周,发热3d 于2020年7月20日入住妇科㊂患者自诉2020年7月初无明显诱因自觉腹胀,进食后腹胀明显,自觉发热,自测体温波动于36.7~36.9ħ,无腹痛㊁腹泻㊁便秘,无恶心㊁呕吐,7月17日开始发热,测体温37.5ħ,伴头晕㊁乏力㊁多汗㊁心悸,偶有干咳,无畏寒㊁气促㊁胸闷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测体温38.0ħ,考虑 上呼吸道感染㊁胃炎 ,予 左氧氟沙星㊁布洛芬 治疗,发热无好转,查腹部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及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盆腔低回声肿块,大小约9.8c mˑ8.3c mˑ7.1c m ,门诊以 盆腔包块待查:卵巢囊肿? 收入妇科㊂既往无特殊㊂原发性闭经,未婚未育,但是有性生活史㊂患者外祖父50多岁死于肝脏疾病,外祖母83岁病故,母亲死于 意外事故 ,母亲有2个弟弟及1个妹妹,母亲的弟弟和妹妹的后代无异常㊂父亲无兄弟㊃826㊃‘临床荟萃“ 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l y 20,2023,V o l 38,N o .7姐妹,父亲有主动脉瘤病史,50多岁死于 心肌梗死 ,患者有1妹妹,未婚,13岁来月经初潮,每个月有正常月经周期,体健㊂查体:体温36.4ħ,脉搏100次/m i n,R20次/m i n,血压99/70mmH g (1mmH g=0.133k P a)身高155c m,体重48k g,体质量指数(B M I)19.98k g/m2㊂营养良好,无胡须,正常面容,无甲亢眼征,颈部未见喉结,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部乳房发育正常,双侧乳房t a n n e r分期Ⅴ期,未触及包块;肺部无异常体征,心率100次/分,心律整齐;肝脾未触及㊂双手平举细颤㊂妇科检查:阴毛少,分期Ⅱ期,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阴道为盲端,未见宫颈,盆腔可及一肿物,上界达耻骨联合上3横指,质中,形态不规则,轻压痛,双附件区未及肿物㊁无压痛,肛门指套无血染㊂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13ˑ109/L㊂心肌酶:乳酸脱氢酶599U/L㊁α羟丁酸脱氢酶529U/L㊂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486.66μg/L(正常参考值0~ 7μg/L),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 G) 1257030.00I U/L(正常参考值0~7I U/L)㊂性激素六项:垂体泌乳素(P R L)48.05μg/L(正常参考值4.79~23.3μg/L)㊁雌二醇(E2)3000.00n g/L(正常参考值11.3~43.2n g/L)㊁促黄体生成素(L H)2.40 I U/L(正常参考值1.7~8.6I U/L)㊁促卵泡激素(F S H)0.10I U/L(正常参考值1.5~12.4I U/L)㊁孕酮(P)4.84μg/L(正常参考值0.05~0.149μg/L)㊁睾酮(T)14.17μg/L(正常参考值0.084~0.481μg/L)㊂甲功5项:促甲状腺激素(T S H)0.01m I U/L(正常参考值0.27~4.2m I U/L)㊁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 T3) 12.75p m o l/L(正常参考值3.1~6.8p m o l/L)㊁游离甲状腺素(F T4)60.38p m o l/L(正常参考值12~22 p m o l/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 P O A B)0.72 I U/m l(正常参考值0~30I U/m l),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 R A b)0.25I U/L(正常参考值0~1.75 I U/L)㊂肝功能㊁生化未见明显异常㊂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Ⅱʎ㊁白细胞0~3个/H P㊁念珠菌-㊂人乳头瘤D N A基因21个型:均为阴性㊂阴道镜:生殖器发育异常(始基子宫?)㊂心电图:正常范围㊂妇科彩色超声:盆腔内可探及一范围约9.3c mˑ9.1c mˑ5.9c m团块,边界较清,内部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 D F I)内可见少量血流㊂子宫受压显示欠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㊂提示:盆腔实性占位,甲状腺彩色超声㊁腹部彩色超声㊁泌尿系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㊂胸部㊁上下腹㊁盆腔C T平扫+增强:①盆腔占位性病变;②考虑子宫先天性发育不良(始基子宫?);③肝脏增大;④胸部C T平扫㊁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征象;入院后行始基子宫切除术+双侧性腺切除术+盆腔内肿物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㊂术中快速病理提示:(盆腔肿物)恶性肿瘤,考虑为滋养叶细胞肿瘤来源㊂术后病理检查结果:①送检盆腔肿物大小14c mˑ9c mˑ8c m,包膜完整,切面灰暗,大量出血坏死,部分区域灰白质脆㊂镜检为恶性肿瘤,考虑为绒毛膜癌㊂C K(+)㊁H C G(+)㊁P57(细胞滋养叶细胞+)㊁P L A P(-)㊁C D34(-)㊁C D117(-)㊁K I-67 (80%+)㊁E MA(灶+)㊂见图1㊂②双侧性腺及始基子宫:条状组织,一端结节样,切面实性,灰暗,质软,有较硬的白色被膜,与结节相连的白色结缔组织切面实性,未见管腔结构㊂镜下结节由多个生精小管小叶构成,管内见仅支持细胞,无各级生精细胞,小叶间见L e y d i g细胞灶性增生,符合睾丸组织㊂未见肿瘤细胞㊂未见子宫㊂见图2㊂外周血染色体检查:46X Y,见图3㊂图1盆腔肿物病理F i g.1 P a t h o l o g y o f p e l v i c t u m or图2性腺病理结果F i g.2 P a t h o l o g i c f i n d i n g s o f g o n ad图3外周血染色体结果F i g.3 R e s u l t s o f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c h r o m o s o m e㊃92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外周血基因检查:A R基因突变(A R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外周血样本中检测到S R Y基因㊂见表1㊂诊断:①男性假两性畸形,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 A I S);②原发性绒癌;③H C G相关甲亢㊂患者经手术切除性腺及盆腔肿物㊁术后化疗及对症治疗H C G相关甲亢后病情恢复出院,出院回访检查结果见表2~3㊂表1 A R基因检测的检查结果T a b.1 R e s u l t s o fA R g e n e d e t e c t i o n项目检查结果染色体位置c h r X:66941680转录本外显子NM_000044;e x o n6核苷酸氨基酸c:2324G>A(p.R775H)纯合/杂合h e m i致病性分析P a t h o g e n i c遗传方式H L R疾病/表型①连锁尿道下裂1型;②部分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③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④肯尼迪病表2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检查结果T a b.2 T h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s e xh o r m o n e i n p a t i e n t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时间L H(正常值0.084~0.481I U/L)F S H(正常值1.5~12.4I U/L)T(正常值1.7~8.6μg/L)P R L(正常值4.79~23.3μg/L)E2(11.3~43.2n g/L)β-H C G(0~7I U/L)P(0.05~0.149μg/L)2020-7-27(治疗前)2.40.114.1748.05300012570304.84 2020-8-19(手术后半个月)1.6711.570.3940.818.632310.22 2020-11-683.3894.60.2723.72522.360.08 2021-5-645.382.290.3924.4116.791.570.19表3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T a b.3 R e s u l t s o f t h y r o i d f u n c t i o n t e s t i n p a t i e n t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时间T S H(正常值0.27~4.2m I U/L)F T3(正常值3.1~6.8p m o l/L)F T4(正常值12~22p m o l/L)T P O A B(正常值0~30I U/m l)T R A B(正常值0~1.75I U/L)2020-7-27(治疗前)0.0112.7560.380.720.25 2020-8-19(手术后半个月)0.013.8321.672020-9-30.563.160.27522.362讨论A I S在人群中发病率很低,其患病率为2/100000~5/100000[2],属于罕见病,A I S分为3类[3]:C A I S㊁部分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P A I S)㊁轻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MA I S)㊂A I S的诊断标准为:①染色体核型46X Y;②性腺为睾丸,可位于睾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位置;③外生殖器为女性型,盲袋阴道,青春期无阴毛生长;④原发性闭经;⑤青春期有良好的乳房发育;⑥血浆L H和睾酮水平增高;⑦A R基因分析可发现有突变[4]㊂A I S的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大㊂A I S的3种类型中,C A I S是男性假两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男婴中的发病率为1/ 64000~1/20000[5]㊂C A I S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胚胎时期雄激素作用的完全缺失,患者出生时有男性性腺,但是外生殖器表现为女性,大部分患者都被当做女性抚养㊂C A I S由于对雄激素作用的完全抵抗所致,决定了具有46,X Y核型和功能性睾丸的人的女性表型㊂C A I S是由雄激素受体基因(A R)失活突变引起[6];由于雄激素受体对循环中的雄激素绝对不敏感,虽然睾丸分泌雄激素功能正常但却表现为女性性别特征㊂在高促性腺激素作用下C A I S患者血清睾酮水平高于雄激素受体正常的男性,同时在芳香化酶作用下血清雌二醇水平远远高于青春期后的男性,虽然低于正常女性,但仍足以诱导女性第二性征和维持女性的体形特征[7]㊂患者乳房虽然可以正常发育,但阴毛和腋毛稀少或没有,无月经来潮,阴道近端为盲端,长短不一㊂大部分患者因原发性闭经到医院就诊㊂P A I S的表型差异非常大,可能表现为隐睾㊁小阴茎㊁单纯尿道下裂㊁小阴唇融合等,P A I S主要取决于外生殖器对于雄激素的反应程度,所以P A I S患者性别养成存在差异,可能为男性也可能是女性㊂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可以合并乳房女性化㊂MA I S患者大多数在出生时具有正常的男性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可以出现体毛稀少㊁小阴茎㊁阳痿等一系列男性化不全表现,或者仅仅表现为男性不育㊂刘清旭等[8]报道了中国39例㊃03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A I S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特征,发现A R基因错义突变是A I S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A R基因的外显子㊂本研究病例为37岁,社会性别为女性,无A I S家族史,从小一直被当做女孩抚养,到青春发育后一直无月经来潮,18岁时曾经到当地医院就诊未能明确月经不来潮的原因㊂本次是由于腹胀㊁发热来诊,表现为女性外貌,乳房发育正常,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阴道为盲端,未见宫颈㊂甲胎蛋白486.66μg/L,血β-H C G1257030.00I U/L;血睾酮14.17μg/L,盆腔增强C T为盆腔占位性病变㊂经手术切除占位病灶后病理提示为:条状组织为睾丸组织,占位病灶为绒毛膜癌㊂外周血染色体为46X Y,外周血样本中检测到S R Y基因,外周血基因检查:A R基因突变(A R 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结合临床表现㊁病理报告结果及外周血基因检查;最终确诊为C A I S合并绒毛膜癌;该患者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T S H0.01 m I U/L㊁F T312.75p m o l/L㊁F T460.38p m o l/L,表现为T S H降低,F T3㊁F T4增高,但是甲状腺彩色超声是正常的,患者T P O A B及T R A B均正常,不支持桥本甲状腺炎及G r a v e s病合并甲亢的诊断;考虑为H C G相关性甲亢;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㊂国外有报道以严重甲状腺毒症作为胃绒毛膜癌的首发临床表现[9],因此对于有甲状腺毒症临床表现,而甲状腺无肿大,甲状腺相关抗体正常的患者,除考虑甲状腺炎症等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外,尚需排除H C G相关的肿瘤;由于H C G与T S H在结构具有同源性,具有轻微的T S H样作用[10],可以促进合成甲状腺素和促进甲状腺生长,使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引起该患者发生多汗㊁心悸㊁手抖等高代谢症状㊂经过普萘洛尔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无需使用抗甲亢药物治疗;H C G降低后甲状腺功能会恢复㊂C A I S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查体及染色体检查,A R基因的检测和分析是确诊C A I S的主要方法;该患者染色体为46X Y,并存在S R Y基因,基因检查发现A R基因突变(A R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㊂A R基因位于X q11-12,包含8个外显子,共编码919个氨基酸,至今已发现超过1000个A R基因突变位点与A I S发病有关[11]㊂S R Y基因为睾丸发育的决定因子,该患者的性腺病理证实是睾丸组织,分泌雄激素的细胞主要是睾丸间质细胞,雄激素合成正常,但是由于A R基因突变导致雄激素未能发挥其正常作用导致A I S的发生㊂C A I S诊断主要与46X 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㊁17α-羟化酶缺乏及T u r n e r综合征鉴别,46X 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为女性,有正常阴道,有子宫和输卵管,无附睾和输精管,青春期无乳房发育㊂17α-羟化酶缺乏患者睾酮水平低下, 17-羟孕酮水平升高,无乳房发育,无子宫,常伴有高血压和低血钾㊂T u r n e r综合征患者女性表型,性幼稚,身材矮小,有女性外阴㊁条索状性腺,子宫和输卵管发育不全,但患者同时伴有蹼颈,肘外翻㊁等其他部位的异常表现,染色体检查为45X O㊂C A I S的治疗:C A I S患者的睾丸有发生肿瘤的风险,C A I S发生性腺肿瘤的风险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报道,在成年期保留性腺的患者中,性腺肿瘤的发病率为0.8%~22%[12];因此,建议预防性切除隐睾[13],隐睾切除时机很关键,目前推荐青春发育后一旦身高和乳房发育成熟即可行隐睾切除[14],如果青春期前发现睾丸恶变倾向需及时切除睾丸㊂本例患者由于不及时诊断,错过了手术切除睾丸的时机,到睾丸恶变合并滋养细胞恶性肿瘤后方才确诊㊂C A I S患者睾丸切除后需长期补充雌激素以维持女性第二性征[15],并补钙和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C A I S患者无子宫,但该患者阴道通畅,虽然可以过女性正常的性生活,但无生育功能;由于该患者存在生理的缺陷,可能存在悲观㊁抑郁㊁焦虑等情绪,因此必要时需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㊂该患者术后半年随访甲状腺功能㊁H C G及T㊁F S H㊁L H等各项指标均正常,能正常生活㊂从患者的诊治经过中,我们体会到对于原发性闭经的社会性别为女性患者,必须做相关的检查并结合其性激素检查的结果,早期做染色体检查,一旦发现染色体异常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做到早诊断㊁早治疗,避免性腺肿瘤的发生㊂参考文献:[1] B a t i s t a R L,C o s t a E M F,R o d r i g u e s A S,e ta l.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Ar e v i e w[J].A r c h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8,62(2):227-235.[2] G u lía C,B a l d a s s a r r a S,Z a n g a r i A,e t a l.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J].E u r R e v M e d P h a r m a c o l S c i,2018,22(12):3873-3887.[3]S i n g hS,I l y a y e v aS.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2020J u n24.I n:S t a t P e a r l s[I n t e r n e t].T r e a s u r eI s l a n d(F L):S t a t P e a r l sP u b l i s h i n g;2021J a n–.[4]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96-697.[5]马若骛谢梅青.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11(37).947-950.[6] T y u t y u s h e v aN,M a n c i n i I,B a r o n c e l l iG I,e ta l.C o m p l e t ea n d r o g e n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F r o mb e nc h t o b e d[J].I n t JM o l S c i,2021,22(3):1264.[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性发育异常的㊃13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儿科内分泌诊断与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6):410-418[8] L i u Q,Y i n X,L i P.C l i n i c a l,h o r m o n a l a n d g e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d r o ge n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 i n39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J].R e p r o dB i o lE n d o c r i n o l,2020,18(1):34.[9] Ñi g u e z-A r i z aNM,C u e n c aD,F r a n c o-G r a n i l l o J,e t a l.S e v e r et h y r o t o x i c o s i s a s i n i t i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 g a s t r i cc h o r i o c a r c i n o m a:Ac a s e r e p o r t[J].J M e dC a s eR e p,2022,16(1):159.[10]廖二元.H C G相关性甲亢.见:廖二元,英朝晖.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1. [11]刘荷,吴庆华,史惠容.46X Y女性性发育异常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7,(36):492-497.[12] C h a u d h r y S,T a d o k o r o-C u c c a r o R,H a n n e m a S E,e t a l.F r e q u e n c y o f g o n a d a l t u m o u r s i n c o m p l e t e 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C A I S):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c a s e-s e r i e sa n a l y s i s[J].JP e d i a t rU r o l,2017,13(5):498.e1-498.e6.[13] B u k h a r lI,L i G,W a n g L.E f f e c t s o f a n d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m u t a t i o n o n t e s t i c u l a r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o f p a t i e n t h a v i n gc o m p l e t ea nd r o g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J].J M o l H i s t o l,2017,48(3):159-167.[14]陶虹江,陈捷,陈小燕.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2例临床特点及处理[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20,39(2): 141-143.[15] L a n c i o t t i L,C o f i n i M,L e o n a r d iA,e ta l.D i f f e r e n tc l i n i c a l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c o m p l e t e a n d r o g e n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y n d r o m e(C A I S)[J].I n t JE n v i r o n R e sP u b l i cH e a l t h,2019,16(7):1268.收稿日期:2022-01-14编辑:张卫国㊃236㊃‘临床荟萃“2023年7月20日第38卷第7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l y20,2023,V o l38,N o.7。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发布时间:2021-05-14T10:19:45.8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9期作者:熊蕊,耿伟,王斐,王爱敏,通讯作者:王烈宏[导读]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是46,XY性发育障碍(DSD)中最常见的类型熊蕊,耿伟,王斐,王爱敏,通讯作者:王烈宏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青海西宁810000摘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是46,XY性发育障碍(DSD)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为1/10万~ 1/9万。
根据雄激素受体(AR)的量,AIS主要分为三类:完全型、部分型和轻度型。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是(CAIS)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核型为46,XY,却表现出完全的女性外生殖器表型及女性第二性征。
病例报告是一位16岁的撒拉族CAIS患者,因性交不适就诊。
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发现其无子宫、无阴道,FSH 、LH、血清HCG升高。
染色体核型为46,XY;无基因突变。
盆腔核磁提示疑似性腺组织。
予以外阴成形及性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性腺。
结论对于月经来潮年龄晚的少数民族女性要考虑到CAIS可能;对于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也不能排除CAIS;对于少数民族CAIS患者应特别注重心理支持的治疗;对于术后病检结果未发现性腺组织且HCG高的患者应严密随访。
关键词: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性发育异常;少数民族性发育障碍(disorder of sexual development,DSD) 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指染色体、性腺或性别解剖结构发育异常[1]。
可根据染色体核型分为46,XY性发育异常、46,XX性发育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
而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是46,XY DSD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雄激素作用障碍,AIS表现出三种临床表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表现为典型的女性外生殖器表现,轻度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MAIS)外生殖表型趋于男性化,部分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PAIS)外生殖表型介于CAIS和MAIS之间,[2]。
2024儿童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4儿童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摘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是46,XY性发育异常疾病常见病因之一,根据雄激素受体功能的缺陷程度可分为完全型、部分型及轻微型。
儿童AIS 的内分泌学特征为持续性雄激素抵抗,其临床管理的核心在于性别认同,改善青春期性发育特征。
现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在AIS的遗传学分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抚养性别评估、肿瘤风险、内分泌激素及外科手术治疗时机、长期预后等方面形成系统、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为儿科医师提供规范的临床诊治指导。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是由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变异导致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虽然雄激素合成正常,但靶器官对雄激素作用无应答(抵抗)或应答不足,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男性化不全。
该病为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属于46,XY 性腺发育异常疾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常见的类型之一[1]。
AIS临床表型依赖于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程度,分为3种类型:完全型AIS(complete AIS,CAIS)、部分型AIS(partial AIS,PAIS)和轻微型AIS(mild AIS,MAIS)。
国外报道CAIS发病率为1/99 000~1/20 400[2],PAIS发病率为1/130 000[3, 4]。
国内报道AIS发病率仅次于5α还原酶缺乏症[5]。
AIS在抚养性别的共同决策、性腺处理及切除时机的选择、肿瘤风险的监测以及性激素的合理替代等方面尚缺乏共识,需要发挥多学科合作,是儿童内分泌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现为提高AIS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会,历时1年余,制订儿童AI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缺失型仅 占 AS 5 ~ 0 。引起 受体结 构大 范 I 的 % 1%
围的改变甚至 A R的缺失 ,导致 C I ,偶可合并智力发育 AS
迟缓。内含子的剪 接位 点 突变亦 少 见 ,且 多 由 G碱 基发
原形或被 5r 还 原 酶转 化为 二氢睾 酮后 与 A o一 R结 合 ,然 后进人细胞核与靶基 因启动 子的特 异 D A序 列结合 ,在 N
辅助子 ( o atr 的协助下 调 节靶 基 因的转 录 ,发 挥 C —f o) c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 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 10 5 083
残基突变 ( E 0 K)破坏活性 A 如 79 R结构 的稳定性从 而导
致PI 。 AS
A R受体属于配体依 赖的转 录因子超 家族 , 泛存 在 广
于靶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核 中。睾酮进人靶细胞胞浆后 以
研究提示 雄激 素受 体 基因 近 5端 的 ( A ) 三联 密 CG
码子重复排列在 A S的发病机制 中有 重要作用 ,在 D jg I ea— e 等 的研究 中发 现 ,C G的重复 长度 与男 子 女性型 乳 r A 房的发病年龄 、雄激 素不敏感 的生物 学指标 都显 著相 关。
生突变引起 ,导致 m N R A的剪 接异 常 。核 苷酸 的插 人或 雄激 素不 敏感 综合征 ( I)是 一类 主要 与雄 激素受 AS 体 ( R)基因突变密切 相关 的 x一连 锁 隐性遗 传病 ,是 A 缺失是导致 C I A S的常见类 型。点突变 最为 常见 ,同一个 体 可同时存 在多个点突变 ,突变无 固定位置 ,但主要集 中 于外显子 2 、7和 8 。点 突变 导致 A 、3 R的单个 氨基 酸
迄今为 止 发 现 的 A 受 体 基 因 突 变 已 达 60种 以 R 0
学会 常委 、秘 书长 。从 事
内分 泌 和 糖 尿 病 临床 和 基 础 研 究 2 年 ,重 点 研 究 2 糖 尿 病 及 并发 症 的发 病 及
其治疗 ,以及性发 育和分化 异常疾 病的发 生机 制与 治疗。 在 国际 医学期 刊发 表论文 2 余篇 。 国内期 刊发 表论 文 6 0 0
男性假两性 畸形中常见的类 型。患者 的染色 体核型 为 4 , 6
X Y,其发病 的关键 在于与男性 化有 关 的雄 激 素靶器 官受
的取代引起 A R活 性下 降是 P I AS的最 常 见病 因。比如 ,
L 等 的研究发现 ,A 2 i R E K突 变使 A R与 A T一2 助 R 7辅
E —ma l mu i n @ 3 o pt 1 c n.e i: ymi g 01 s i . o 1 n h a
C G的过 长重 复可导致 延髓脊 髓性 肌 肉萎 缩症 (B A) A SM
的发生。值得 注意 的是 ,C G重复 长度 与男 性不 育 的相 A 关性 目前 尚有争议 ,欧洲 的研究表 明两者 无相关性 J 。 而新 加 坡 、北 美 以 及 E本 的 研 究 则 支 持 两 者 的 相 关 t
维普资讯
・
17 ・ 54
CHI NES OURNAL OFPRAC C NTE EJ TI ALI RNAL MEDI I t2 o 12 . 0 C NE Oc O 6 Vo. 6 No 2
雄 激 素 不敏 感 综 合 征
得解放 军总医院硕 士学位 和 日本 国立九 州大学医学 部博士学位 。兼任 中华 医 学会 内分泌学会 常委 ,性
腺学组组长 。全军 内分 泌
素结合 区 。基 因突变所致 的受 体缺 陷可分 为 3类 : ( ) J 1
受 体结合阴性 ,表现为 C I。 ( )受体 质量 异常 ,主要 AS 2 原 因是激素结合区的氨基酸改变导致受体 与雄激素 的亲 和 力 下降。 ( )受体 结合 阳性 ,通 常 由于受体 的高度 保守 3 性的 D A结合区 内点突变 ,导致激活转 录活性损害 。 N
迟 铖 ,母 义明
疑 、鹳 0 A 一
§ 每匿 裴 l
≮ |
母义 明,解放 军总医
院 内分 泌 科 主 任 医 师 ,教 授来自,博 士 生导 师 。先 后 获
其 生物学效应 。
分子学水平的研究 表 明,A S的发 生是 由 A I R基 因突
变引起的。A R基 因位于 X l 2 q 1—1 ,由 8个外显子 和 7个 内含子构成。其 中外显子 1 2编码 A 和 R受体的 D A结合 N 域 ;外显 子 1 编码 A R受体的氨基 端功能域 ;外 显子 4的 5端编码铰链 区;外显子 4的 3 端和外 显 子 5—8编码 激
体缺陷 ,导致靶组织对雄激素不敏感 ,从而使雄激素 的正
常生物学效 应 全 部 或 部 分 丧 失 。发 病 率 为 出 生男 孩 的
子之间联系失常 ,从而转 录活性 降低 ,导致 了 A R活性 的
抑 制 。Ehj la i等 的 研 究 表 明 ,AR 羧 基 端 的 螺 旋 1 2 ( 2 的 P9 H1 ) 8 2的高度 保守性 对 A R的活 性有 重要 意 义。
(. ~ . )/0万… 。受体 的缺 陷程 度不 同使 临床 表 现 16 50 1
差异很大 ,包括 完全性 雄激 素不敏 感 综合 征 ( AS 和 C I) 部分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 AS 。 P I)
1 发病机制
亦有研究发现 ,A R配 体结合 区的螺旋 3的 79位氨基 酸 0
余篇。 国内多种 医学期刊编委。先后 担任 8项 国际合作科 研项 目和 国家级科 研项 目负责人 。获得军 队科技进步 奖四 项。20 0 4年 获 得 赛 克 勒 中 国 医师 奖。20 0 5年 获得 全 军
“ 一 五 杰 出人 才基 金 ” 十 。
上 。大致可 分为 全部 或部分 基 因缺 失 、内含子 的 剪接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