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常态下企业转型方法
关于新常态经济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标准的提高,建筑企业也需要建立起符合时代规律的发展模式,避免出现环境污染,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全面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与应用,当前,新型建筑工业化也已经逐步兴起,对传统建筑产业形成了冲击。
传统建筑企业结构单一、劳动力不稳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大等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经济的持续走低,建设市场饱和、刚需减弱、消费观念改变等因素影响,依靠传统生产已经难以为继,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筑企业必须实现创新发展,才能释放压力,提升实力,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一、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发展增速整体放缓,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全球经济处于低迷,在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各行各业受到影响,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建筑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影响了企业自身创新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业产值增长20%以上,而到了“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值直线下滑,已经到了10%左右;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元,比2014年增长2.3%,增速较慢,已经大幅跳水。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建筑行业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建筑企业在资金的压力下,要想实现转型难度较大。
2.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随着我国传统产业链的断裂加剧,经济出现明显回落,当前,一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却无法实现经济快速改善,我国支柱产业如煤炭、钢铁、水泥、玻璃、小商品等长期处在产能过剩的不利局面中,产能过剩也导致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产业结构明显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建筑业供求矛盾加大,倒逼建筑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
3.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技术创新依赖度加大。
发达国家在建筑上形成集约化、机械化,全面提高了建设能力,节省了人力劳动支出成本,据统计,国际上发达国家新建建筑中工业化建筑比例达到60%甚至更高,而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仍以现浇施工为主,整体施工过程较粗糙,技术含量低,在建设过程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环境,整体生产建设效率不高,另外,建筑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防水不合格、保温不达标的情况非常严重,房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新常态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
新常态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在新常态下,中小民营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思路,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前预判市场需求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思路:1.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小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可以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开展合作研发。
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新常态下,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寻找国际市场的机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展览会、进行海外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价值所在。
中小民营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可以通过品牌营销活动、品牌推广、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式来加强品牌建设。
4.融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小民营企业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
可以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开展线上营销等方式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和竞争力。
5.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可以从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型,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同时,可以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果。
6.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小民营企业在新常态下,很难独立承担大项目或迎接市场的变化。
因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
可以与大型企业、科研机构、供应商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项目或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7.增强企业创业意识:在新常态下,中小民营企业需要增强创业意识,勇于创新创业。
可以鼓励员工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也可以与创业孵化器、创投机构等合作,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企业。
新常态下钢贸企业转型升级模式探析
变化,调整库存和资金,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融资,严格 控制公司的负债率,不盲目扩大业务。这种降低经营杠 杆的稳健经营模式,使这些公司在市场“
地意识到,经过这一轮洗牌,能存活下来的钢贸企业不 会很多。业内人士预计,
5年之后,钢贸行业将形成年销售规模在3000万吨以上的 特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含钢铁电商企业)5家~10家,大 中型规模的钢铁流通企业1万
那么,钢贸企业如何转型?怎么升级?如何建立适应市 场新常态下的盈利模
式?对此,钢贸企业都在探索、思考、实践。《中国冶 金报》记者梳理了一下,目前钢贸企业转型升级大概有 三种模式。 模式一:经
营理念转型 经营理念转型即钢贸商从单一的贸易商转
型为提供综合方案的服务商,在服务中盈利。不少钢贸 企业的老总认为,目前,
造厂家、工程施工承包公司等下游终端用户建立战略合 作关系,结成联盟。这些
用户承接的机械、基础建设等工程项目需要的各类钢材, 全由钢贸公司给予“一揽子”配送。 钢贸商从分销市 场退出,开拓终端市场
,不备货,不建仓,按订单组织资源。这样,不仅大幅 减少了资金占用,而且钢材价格两头锁定,有效规避了 市场风险。 模式三:销
量,送达施工现场。通过点对点、门对门的个性化、专 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增值化服务,该公司取得了良 好效益。 正如一家钢贸
公司老总所说,如今的钢贸企业要想赚钱,必须与上游 钢铁企业和下游客户做好理念、业务和服务三个方面的 对接。对接的核心问题,就是强化价值链
、供应链和服务链,使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实现钢 贸商运营模式的效益最大化。 模式二:市场定位转型 市场定
不能单纯买卖钢材,而要转向为用户服务,为终端用户 提供增值服务,在为客户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赚服务 的钱。 有家钢贸公司在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国有企业在承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的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国有企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中更为突出。
这使得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传统行业已经逐渐落后,国有企业如何在这些行业中进行调整和转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经营机制不灵活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相对僵化,决策主要由上级部门统一安排,企业缺乏自主权和市场竞争意识,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不高,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人才流失严重国有企业在薪酬和福利方面相对较低,而且职业晋升体系不够完善,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员工流失,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4. 监管不到位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政府在监管国有企业方面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一些国有企业会出现利用政策漏洞和不良经营行为,甚至存在腐败乱象,这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
5. 资产负债率高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优化建议1.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导国有企业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高科技领域发展,逐步摆脱传统行业的束缚。
2. 深化企业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推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设立企业领导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作者:刘丰刚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15期摘要:众所周知,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时代的进步。
在新市常态下,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最终把企业做大做强。
在企业技术创新地路途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对新常态下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是国家强盛之根本,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一个国家是否强盛,跟产业体系息息相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建立完整产业体系的市场空间并且条件充足。
目前,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变革发展,产业分工格局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会。
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坚持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侧重点,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新兴产业得到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服务品质得到提升,从而建立更加友好的协同合作产业新体系。
一、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现状1.产业技术水平较低我国企业总体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要高40%左右。
企业的成本和资源利用率不占据优势,这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30%左右。
对于一些关键产品而言,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比例仅占一成左右。
产品技术档次较低,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就安丘市企业而言,产业技术水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安丘市为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应当在产业技术水平方面下功夫。
2.集中度较低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组织比较分散。
跟发达工业国家比较而言,我国的制造业中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一汽集团公司,它的销售额是通用汽车3.7%。
3.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垄断比较明显。
我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经费不足,研发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人才建设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创新性人才外流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给我国的技术创新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说行业垄断的消除是必定的发展趋势。
企业转型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企业转型的重要议题。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发言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企业转型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求变,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在此,我代表公司向大家发表以下关于企业转型的发言:一、明确转型目标企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明确转型目标,即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环保、服务型企业的转变。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2. 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3. 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4.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素质;5.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企业转型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2. 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3. 鼓励员工创新,发挥人才优势;4. 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三、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2. 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3. 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链优势;4. 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实现产业升级。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凝聚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弘扬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精神;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3. 关注员工福利,营造和谐工作环境;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
五、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2. 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3.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4.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及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及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摘要】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这种新常态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中国企业必须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未来的转型方向应该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市场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转型之路并不容易,需要在持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企业有望在新常态下找到发展新动力,拥抱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展望值得期待,在转型的道路上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企业,转型,挑战,影响,必要性,方向,策略,路径,发展展望,重要性,发展机遇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动力转换逐步深化、创新驱动力增强。
这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在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国内方面,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新阶段,城乡、区域、产业、收入等方面矛盾交织,引起了结构性问题的凸显;在外部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低迷,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只有通过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1.2 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消费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发展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
以下是一些应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对策:1.转型升级: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创新创业机会。
这可能包括技术升级、产品创新、营销策略调整等。
企业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快速调整自身的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经济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
2.提高竞争力:在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包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
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与联盟,寻找共同的利益点,提高整体竞争力。
3.加强创新能力:在新常态下,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这可能包括引入创新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平台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新常态下取得竞争优势。
4.加强品牌建设: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声誉和认知度。
这可能包括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等。
5.拓展国际市场: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可以考虑拓展国际市场。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寻找海外合作伙伴、开展跨国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通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6.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持。
在新常态下,企业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及建立培训和发展机制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7.注重社会责任:在新常态下,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与社会利益相关的问题。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还可以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经济转型
新常态下如何推进经济转型作者:程守田来源:《经济》2016年第09期经济转型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而德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曾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德国的转型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演进、实施的长期过程。
在此过程中,德国主要的做法和经验,笔者在赴德考察时,体会最深的是发挥好3个层面的作用,搞好3个方面的配套转型。
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德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统筹规划、政策扶持、配套服务的作用。
在统筹规划方面,在国家层面上,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提出的2020高科技计划、工业4.0战略等大的发展规划,有效引领了整个德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
在政策扶持方面,德国各级政府通过设立产业转型引导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各种形式,来支持企业的创新和转型。
德国政府在为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真正承担了引领和主导的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德国的经济转型,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整体上是经历了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驱动、企业为主体的不断累积的过程。
德国的汽车工业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3年研发投入高达182.7亿欧元,占整个行业产值的5%以上,从而保持了德国汽车行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从考察的宝马公司了解到,为顺应未来汽车节能降耗发展趋势,该公司通过研发新技术、新材料,使汽车生产节能50%、节水70%,他们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大批量投放市场,前景看好。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中介协同作用。
德国的行业组织十分发达,全国共有30多万个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
德国政府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的宏观决策、政策基本上是通过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实施的,政府一般不直接和企业打交道。
比如,巴伐利亚州为培植产业集群,在19个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集群中,都建立了产业协会,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扶持政策由产业协会来具体组织实施。
商会、协会等组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既代表政府,又代表企业,很好地发挥了中间人的作用,在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会计发展方向及转型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会计发展方向及转型分析随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企业会计也面临着不同凡响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企业会计需要发展出新的方向,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情况。
本文将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会计发展方向及转型进行分析。
一、企业会计发展方向1.数字化数字化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企业会计也不例外。
利用数字技术,将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自动化处理,大大降低会计的操作难度和错误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同时能够将财务数据实时录入和处理,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有利于决策分析。
2.战略化企业会计发展的战略化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会计工作与战略管理相结合。
对会计模式进行战略性规划,积极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并将财务数据及时归结到战略性目标中,以便更精准地衡量企业的发展情况。
企业战略性会计的核心是把握市场需求,创新会计服务,提高会计意识的质量化和高效率。
3.国际化国际化是企业竞争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便必须采取国际化的会计规定和管理方式。
企业会计化应考虑企业国际化运作需要,并在面临不同国家税法以及外汇汇率方面,及时调节会计准则。
扎实的会计处理对于企业践行国际化经营策略必不可少。
二、企业会计转型分析1.信息化转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企业会计的转型带来极大的机遇。
然而,有些企业还存在信息化改造没分析清楚、拖延时间过长等问题。
因此,要将信息化转型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逐步推行数字化会计处理,使企业会计工作得到更全面有效的优化升级。
企业会计必须拥有更加灵活多样的转型手段,实现从被动地追随快速变化的市场趋势,到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战略发展的转化。
会计场景从会计报表到完整的财务管理场景转型,在经营战略、市场销售、财务控制等方面提供更细致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服务质量提升企业会计服务质量现状普遍有待提升。
未来,企业会计将成为推进企业战略实施以及发挥决策支持功能的重要依靠。
新常态下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思考
未来建筑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 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建筑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注意的风险和挑战
01
技术风险
02
人才短缺
03
资金投入大
转型升级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 式,如果技术和管理模式选择不当, 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转型升级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人才,但目前建筑业人才市场短缺, 如何吸引和培养人才是建筑业企业面 临的重要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可以帮助建筑业企业实现绿色建筑 、节能减排、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符合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未来建筑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展望
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例如智能建筑、数字化工地等。
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建筑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例如绿色建筑、节 能减排等,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经济结构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建 筑业面临着由传统的高能耗、 高污染向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的转型压力。
技术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建筑业企业需要依靠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施 工效率和质量,实现产业升级。
市场竞争加剧
建筑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 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 化。
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远大住工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升级实践
01
工业化转型
远大住工集团有限公司从传统的建筑企业向工业化转型,通过标准化
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方式,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
02
拓展新市场
积极拓展新型城镇化、绿色建筑、海外市场等新领域,为企业发展注
探讨现代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
探讨现代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国有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着重大变化。
本文以国有建筑企业为例,主要对现代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升级思路与措施进行论述,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改革;思路;措施前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保持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促进国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有管理者,必须站在战略新高度上,运用新思维、制定新思路、谋划新路径,为企业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谋划企业有效管控和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应当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在与社会交流中通过全体职工的言行或企业形象,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当前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比如行业增速急剧下滑、人工成本快速上升、工程款回收困难、建筑业新开工面积明显减少等等。
尤其是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形势的急转直下,政府楼堂馆所的停建,建筑企业的生存压力倍增,竞争加剧,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纷纷倒下,而想瓜分建筑市场“蛋糕”的企业竞争实力更强,在一个项目上的争夺更为激烈。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上有建设单位,下有承包公司,处于中间层面的建筑企业则要承受来自上下游之间的压制,面临的困境重重。
当前建筑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传统建筑市场进入存量期甚至萎缩期,传统建造方式管理粗放、链条割裂、浪费严重,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建筑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挑战。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国家和地区各类基建投资规划密集出台。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互动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变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逐渐降低,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
一方面,投资对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效率提升能够提高质量和竞争力,这意味着产业质量的提高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二、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总体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目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中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简化审批程序,减少税收负担等,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创业。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加强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必须加强创新和提升科技含量,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等领域,中国需要更多的投资和研发,提高技术含量。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因此,创新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总之,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变化。
中国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创新和提升科技含量等方面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企业转型升级的话题。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我想谈谈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以下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几个关键点:一、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二、管理优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具体来说,要优化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决策水平。
三、市场拓展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我们要积极拓展市场,挖掘潜在客户,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要关注行业动态,紧跟市场趋势,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象征。
我们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具体来说,要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激发员工潜能。
具体来说,要倡导敬业精神,弘扬团队精神,关爱员工成长,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1. 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形成创新文化。
2.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 深化内部改革,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4. 积极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5.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6.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激发员工潜能。
各位领导、同事们,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在新常态下,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建筑行业也面临了很多挑战和压力。
传统的建筑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和政策的需求,建筑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需要将传统的建筑模式转变为智能化、绿色化的模式。
智能化建筑技术在未来将会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安全性,降低建筑运营成本,也可以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绿色化建筑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达到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目的。
建筑企业需要跟随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环保、节能、智能化的建筑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加快数字化、信息化的步伐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需要加快数字化、信息化的步伐。
数字化、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数字化、信息化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也包括建筑产品的数字化和集成化。
建筑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开发出更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建筑产品,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拓展建筑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需要拓展建筑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传统建筑企业通常只负责建筑施工和工程管理,但现在建筑企业需要向上游的设计、规划、材料供应等领域拓展,向下游的房地产运营、物业管理等领域拓展。
建筑企业需要建立起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实现协同发展。
通过拓展建筑产业链,建筑企业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分散风险,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建筑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建筑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同时,建筑企业也需要建立起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破局前行?
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破局前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但面对转型升级,大企业尚且如临大敌,中小企业更加进退维谷。
从20世纪开始,中小企业圈中就广泛流传这么一句话:“转型升级是找死,而不转型升级又是等死!”足见中小企业内心之焦虑和挣扎,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不是不想转型升级,而是着实有心无力!转型升级包括商业模式转型和技术升级两个层面,无论哪个层面都意味着劈荆斩棘独自开拓道路前进,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案例可以借鉴,前方或是天堂或是地狱,并且途中陷阱密布,一不小心就会落入深渊!可以说没有先知般的能力和破釜沉舟的魄力,是没有可能在这条道路上获得成功的!近十年来,多少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但成功者实在屈指可数,足见一斑。
船小好掉头,这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但内部条件(包括资金、人才等在内的多种资源要素)和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市场环境等)双双不利,既制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也极大降低了成功几率。
转型升级的本质是中小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等)而对内部环境作出的优化,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发展战略转折,要求中小企业对产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把握十分精准并且基于此基础定调转型升级方向、配置转型升级资源。
具体分析转型升级难要分开看,转型难和升级难的原因是不同的。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转型伴随着升级,但在具体分析转型升级难时,并不能混为一谈。
首先来看转型难,上文指出:转型主要是指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型,包括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等。
以企业管理模式为例,传统企业由垂直化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管理乃至最终的平台化管理就是转型。
转型难的难点在于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方式、做事习惯和经验导向。
以企业管理为例,习惯了垂直化管理的企业,如果要转型为扁平化管理模式乃至是平台化管理,其最大的障碍是这个企业从上到下的管理、生产、业务等人员全都不适应这种转变,思想变不过来,又不能全员换血,在这种情况下,固然模式是好的,趋势是对的,理论上效率是高的,但就是执行效率不高反低,结果反而令企业管理陷入低效甚至是混乱的状态。
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与举措
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与举措宣芝萍(浙江新门海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在全球进入深度调整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实际需求。
基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进行统筹规划。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的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然后分析了新形势下的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与举措,希望能对相关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型式,数字经济,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与举措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的阶段,传统经济出现低迷,但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它已经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典型代表。
它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充分的掌握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挑战与机遇,科学的进行各个环节工作的优化与调整,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应对机制。
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深入了解市场经济和政府政策,参考一些成功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案例,结合本企业的特征和行业特点,建立适合当下发展的全新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结合实际需求发展诉求,积极的进行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全面加强集合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一体的产业链的构建。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关人员必须要以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问题一、新形势下的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是在大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各阶段的改革需求,从微观发展和宏观政策出发,对实际的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确保能更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困难。
而企业创新发展不仅是新常态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有效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创新发展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等的重要因素,立足于企业现状和发展目标,不断的进行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彻底的将创新发展渗透贯彻的企业管理、业务运行、部门运作的每个环节。
石油企业经济新常态下财务转型的分析探讨
石油企业经济新常态下财务转型的分析探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石油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由于能源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常态,进行转型和升级。
本文将针对石油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财务转型进行分析探讨,探讨石油企业在新常态下应该如何应对和调整财务策略。
一、经济新常态对石油企业的挑战经济新常态下,石油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石油需求不断下降,减弱了石油企业的盈利能力。
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传统石油能源产业构成了威胁。
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石油企业面临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监管。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加剧了石油企业的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石油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战略,推动财务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常态。
二、财务转型的紧迫性在经济新常态下,石油企业的财务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需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传统的财务管理注重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支持不足。
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持续发展。
传统的资金运作和投资决策滞后于市场需求和风险特征。
石油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上进行转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财务转型的路径选择在经济新常态下,石油企业进行财务转型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强化财务透明度,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市场声誉。
优化财务结构,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注重财务创新,开发新的融资渠道和投资工具,丰富资金运作方式,优化财务决策和资产配置。
四、财务转型的关键任务在财务转型过程中,石油企业需要完成一系列关键任务。
确立财务战略,明确企业财务目标和发展方向,构建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财务体系。
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新常态强调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成为了实现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其次,要加强产业创新能力。
转型发展需要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创新,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
再次,要加强人才创新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共享和创新。
此外,要加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要完善创新政策和法规体系,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加强创新投入和创新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加强创新评价和监督,形成有力的创新驱动机制。
同时,要加强国内外创新合作,分享和学习国际先进的创新经验。
最后,还要加强创新文化的建设。
要营造尊重知识、注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倡导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要激发创新者的创造力和创造激情,培养和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念。
同时,要倡导创新共享理念,加强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形成创新共同体,共同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在新常态下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要健全创新支持政策,提供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科研机构和高校要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为创新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培养;社会各界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常态下企业转型方法——“余烬”承德实践团暑期调研报告摘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形势不容乐观,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都陷入了低增长状态。
在我国,随着发展环境、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增长降速,随着国家的战略调整,我们正式进入了经济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许多企业所从事的产业正处于衰退之中,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摆脱行业衰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必须进行转型,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到了不转型就会灭亡的危险地步。
本文首先解释了“何为转型”,阐明了转型的概念;然后分析当今市场现状,讨论企业转型的标准及方法。
企业的转型是有前提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进行转型。
一般来说,企业只有在当前产业行情不容乐观,企业发展受阻,并且企业有能力进行转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开始转型。
好的方法也是企业转型所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有内部调整、外部并购、资产重组等常见方法。
近几年来,中国有数不胜数的企业正在或将要进行转型,本文将结合本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访问的几家企业的经验,对他们的转型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市场形势,给出一些相对实用的转型方法。
企业转型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所以说不光企业要转型,国家也要转型;企业转型,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来做,所以说要想转型成功,企业内部人员也要跟着转型。
在现在这个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只有不断转换思维,不断调整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时代淘汰。
本文最后,将根据相关企业负责人的采访实录,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解,国家和个人该如何转型。
何为产业转型理论界目前尚未能称得上权威的定义。
徐振斌认为:“产业转型就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通过特定的产业或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
就中国当前来讲,产业转型即指从旧的产业结构布局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通俗地讲,产业转型是指企业为了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突破当前困局,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对其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进行调整改进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多方面的转型,是企业对自身的一次巨大的,革命性的调整,是使企业发展实现跨越性提升的重要途径。
当然,企业的产业转型是企业为走出危机或突破瓶颈的一种根本性的、剧烈的变革。
变革跨度很大,所以说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转型成功,则可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堪称企业的一次再生。
可若是转型失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或许都将付之东流,不但不会在转型后的领域获得商机,还有可能使转型的投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原本就处境艰难的企业彻底崩溃。
转型的背景当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其速度和范围更是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经济全球化,产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炉巨大的变化,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发剧烈。
而且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不断与世界接轨,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越发严峻,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广大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发达国家的外资对某些行业的垄断……这些变化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一直挑战着每个艰难前行的企业,稍有不慎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企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若在原来的领域继续生产,开发更加优秀的产品已适应市场,或降低成本和价格以求薄利多销。
但是,身处一个正在衰退或是竞争异常激烈的产业之中,即使产品优秀,价格低廉,销路也很难像以前一样好。
在这种情况下,转型或许就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保留企业实力,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在转型后的领域大可有所作为。
转型的意义直观上来说,转型的意义自然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但是,转型的意义绝非如此简单,不光对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整个国家,转型,都有巨大意义。
业界对此有多种论调,笔者结合多方观点,认为转型的意义主要是解决问题。
从20世纪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发展初期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至今仍然在我国广泛存在,对于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发达国家来说,这种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早已被他们淘汰。
2.技术水平落后,产业国际竞争力弱。
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虽然部分企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技术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许多技术依赖引进,自主研发只占一小部分。
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重视,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有所上升,但我们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产品技术含量依然有待提升,附加值也还很低,这种问题并不是存在于某个或某几个行业中,而是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
3.产业存在断层危机。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机构也在不断变化,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来越低,一些高档的消费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但企业对此难以适应,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产值仅有13%,产业升级迟缓,产品档次提升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加之目前我国传统产业疲软,发展面临挑战,产业交替存在着出现断层的可能性,不得不防。
4.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全国生产力空间布局不合理。
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各地工业自成体系,互相竞争缺难以互补,沿海发达地区对于内地欠发达地区的辐射能力有限,难以带动内地发展,各地经济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趋于均衡格局难以实现。
5.环保问题。
随着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工业生产规模与比重日益上升,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也惨遭破坏,大大破坏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
我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好比人体内的结症,有的可能短时间还难以看出问题,有的或许已经在隐隐作痛,那么为了健康着想,解决结症就是刻不容缓的。
同样的道理,为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着想,转型,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转型方法业界有观点认为,产业转型的方法大体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方法、新办企业,战略叠加——做加法;第二种方法、内部重组,战略收缩——做减法;第三种方法、收购股权,战略投资——做乘法;第四种方法、出让股权,战略合作——做除法。
[1]下面就结合本次实践拜访几家相关企业的经历略作分析。
第一种方法又被成为扩张式转型,这类转型一般只有新业务领域的进入行为,而没有旧业务退出行为发生,简单来说就是单纯的加法,维持原有产业不变,开发新的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能够采取这类转型的往往是一些有一定剩余资源且成长愿望强烈的企业。
本次调查的河钢集团承钢公司便很好的代表了这类企业。
自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整个钢铁行业陷入了供过于求的困境,大多钢厂都陷入了亏损之中,承钢在那时也陷入巨大危机之中,甚至一度濒临停产。
不过,承钢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产物,一路发展至今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经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与市场调整,渐渐摆脱了亏损,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但是那时的承钢也仅仅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勉强为生的程度,与现在的盈利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其中,第三产业为盈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我们对于承钢销售部马部长的采访,承钢近些年来积极开创第三产业,涉足酒店,饮食等多方面。
虽然详细数据涉及商业机密并不方便向我们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承钢在承德市内拥有多处酒店,一家矿泉水厂,以及金属研究所。
由于技术改革,机器取代了大量人力,钢厂内部所投入的人力甚至比其他产业还要少。
马部长也坦白,如果仅靠钢厂,企业或许可以生存,但肯定难以拥有现在这样的盈利规模。
第二种方法又被成为收缩式转型,与第一种恰好相反,这种方法更强调通过适当的收缩,将企业资源集中起来,进而造就条件实现产业转型,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同时,与扩张式转型所体现的扩张不同,进行收缩式转型的企业往往处于威胁大于机会的外部环境,所以企业通常会通过业务范围的所见,来寻求企业发展质的提高。
承钢转型初期便处于严重亏损之中,企业资本匮乏。
承钢凭借自身技术基础,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并去产能,淘汰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老式小高炉,将节约下的成本投入到汽车配件、家店面板等高端钢铁材料制造中去。
从结果看来,高端产品显然更加适应市场,效益更好,在经历了调整初期的阵痛之后,企业获得重生,也为后来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基础。
不过,承钢公司毕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相比于承钢公司,承德华富玻璃器皿厂的转型或许更加典型一些。
华富玻璃器皿厂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朝官窑,可谓历史悠久,但这么多年过来了,除了技术上有所革新,生产力大大提高以外,玻璃厂的产品可以说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依旧生产着最传统的普通钠钙玻璃料,利润并不高。
不过最初产品销路很好,所以厂子一直在盈利,但08年金融危机以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利润和销量大减,企业自然无利可图,甚至一度濒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华富玻璃器皿厂暂时停产,集中所剩不多的资本,将生产重心转向了高档的无铅水晶玻璃,专供国宴等高档宴会,并少量生产销售玻璃艺术品,虽然总产量大不如前,但有着高额的利润加持,企业终于走出了亏损的困境,生存了下来。
关于第三、第四两种转型方式,本次调研企业均未采取,所以在此仅引用相关学者观点及世界著名案例进行分析。
早在2004年,上海大学便有学者认为,进行外部并购,通过收购股权,进行产业转型,在一个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上是很常见的。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产业转型,企业进入目标产业所用时间会比较短,但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整合难度会相对较大,另外政策管制也会增加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产业转型的风险。
如果被购买的企业产业前景比较好,而且管理水平也比较高,那么购买方给卖方股东出价往往会高于被收购企业的重置成本,通常是卖方而不是买方从收购中获得的受益较大。
所以,企业决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产业转型时,一定要明确企业有能力在目标产业中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否则并购的成本将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所以,首先要求被并购企业能够满足企业实现产业转型的愿望,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愿景;其次转型企业应具有提高被并购企业业绩的能力;另外,这种转型方式对企业的资本也有一定要求。
与收购股权相反,出让股权一般被自身资本不足,但又有强烈转型愿望的企业采用。
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吸引投资,使自身资本得到积累,获得转型的基础以完成转型,并使企业在转型成功后的新行业站稳脚跟,逐步盈利。
这种方法可能乍一看会使企业盈利被新股东分走,但相比于从事原产业时低盈利甚至亏损的状况,从事新产业反而可能盈利更多,而且这也是企业本身得以生存,突破。
对于一些身处绝境,已经难以自救的企业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求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