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偏振光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成绩: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批阅日期:
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1 / 2 波片、1 / 4 波片的作用;
3.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实验原理】
1.光的偏振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场,故在光学中把电场强度E 称为光矢量。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不同的振动方向,通常把光矢量保持一定振动方向上的状态称为偏振态。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若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这种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平面就称为振动面(见图1)。此时光矢量在垂直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故又称为线偏振态。若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为圆偏振态。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见图2)。
2.偏振片
虽然普通光源发出自然光,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偏振光,目前广泛使用的偏振光的器件是人造偏振片,它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有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某种作用下会呈现各向异性,能强烈吸收入射光矢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而通过其垂直分量,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为偏振光,介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偏振器件即可以用来使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透过起偏器的线偏振光振幅为A0,则透过检偏器
的线偏振光的强度为I
式中I0 为进入检偏器前(偏振片无吸收时)线偏振光的强度。
4.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1/2 波片和1/4 波片的作用
当线偏振光垂直射入一块表面平行于光轴的晶片时,若其振动面与晶片的光轴成α角,该线偏振光将分为e 光、o 光两部分,它们的传播方向一致,但振动方向平行于光轴的e 光与振动方向垂直于光轴的o 光在晶体中传播速度不同,因而产生的光程差为
位相差为
式中n e 为e 光的主折射率,n o 为o 光的主折射率(正晶体中,δ>0,在负晶体中δ<0)。d 为晶体的厚度,如图4 所示。当光刚刚穿过晶体时,此两光的振动可分别表示如下:
式中
轨迹方程
原理图
全波片1/2 波片1/4 波片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计算】
说明:以下的所有测量数据中,电流的单位为,角度的单位为角度。
作的函数图像:
Origin的数据分析:
Linear Regression through origin for DATA2_B:
Y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
A 0 --
B 0.20928 4.62343E-4
------------------------------------------------------------
R SD N P
------------------------------------------------------------
0.999910.00162 31 <0.0001
------------------------------------------------------------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电流大小I关于两偏振片的夹角余弦的平方的数据点的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r=0.99191 ,可知实际测得的数据点与理论值匹配。
说明:最后两个数据没测,是因为在做的时候一时疏忽了,最后想要补做时,时间已晚,老师建议我们不做了。
检偏器的平均角度差度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1/2 波片每转10度,检偏器就需要转20度,与理论值吻合。
观察:检偏片固定,将1/2 波片转过360°,能观察到4次消光;1/2 波片固定,将检偏片
转过360°,能观察2次消光。由此分析线偏振光通过1/2 波片后,光的偏振状态是:光的偏振面偏离原来的角度是波片光轴偏离角度的2倍。
3.用1/4 波片产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作角度与电流的极坐标函数图:I~
在此基础上作振幅与角度的函数图:A~
分析:可以看出,该极坐标函数图象成“双椭圆饼”形,在检偏器所转的0~360度之间,共达到两次消光,两次最大值,这正是椭圆偏振光的长轴和短轴的位置。实验数据图中可以看出,图像少有倾斜,在20度和200度左
右达到真正消光,这是因为初始角度原因。波片转45度
作角度与电流的极坐标函数图:I~
在此基础上作振幅与角度的函数图:A~
分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函数形状成近乎圆的椭圆,理论上应该是圆,还是非常接近理论值。数据在110度和290度左右但到最小值,在20度和200左右达到最大值,这正是椭圆偏振光的长轴和短轴的位置。误差会在后面误差分析部分讨论。
【对实验结果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在做验证马吕斯定律的实验时,由于第一遍测量时出错,导致实验的重做,
所以在预习报告上有大量修改的痕迹。但是,最后得到的结果非常准确,拟合度极高,也使得多花去的时间很值得。
2.在这里我想重点讨论以下这个实验的一个误差。上面的种种实验皆反映了在
消光点的角度误差,而且这个误差不小。误差现象为:在消光点附近的10度左右的范围内,电流计的示数皆为0,所以无法准确地找出消光点的角度。
所以实验作出的函数图都有一定的倾斜。
在这里提出自己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个误差的方法:缓缓旋转检偏器,记下电流值为0的区间,取这个区间的中点为消光点。
3.误差来源还有旋转的转向误差,这是由于齿轮之间的间隙引起的。误差避免
方法:只朝同一方向旋转。
4.手电筒一类的误差:用手电在照波片或检偏器上的刻度时,会导致进入检测
器的光强增大,导致电流值增大;手在旋转波片或检偏器时容易将入射光挡住,导致进入检测器的光强减小。误差避免方法:每次测量电流时,使手和手电远离测量装置。
5.上面的A~图中的A不是实际的A值,而是A的一个固定的倍数,改图的作用
仅仅是反映偏振光的振幅随着检偏器的角度的相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