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现状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行业现状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行业现状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壹、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壹)“十五”交通运输业发展成就
“十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继续坚持改革和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能力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随着对交通运输业投入的加大,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2004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约170.6亿吨,比2000年增长25.6%;货物周转量69442亿吨公里,增长56.7%;客运量176.7亿人,增长19.5%;客运周转量16309亿人公里,增长33.0%。交通运输初步满足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交通运输设施网络里程达到210.6万公里,比2000年新增49万公里,增长30.4%;公路里程187.07万公里,增长33.4%,其中高速公路3.4万公里,增长1.1倍;农村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实现99.5%的乡(镇)、93%的建制村通公路。铁路里程7.4万公里,增长8%;内河航道里程12.3万公里,增长3.4%;管道里程3.8万公里,增长53.8%;港口泊位3.5万个,比2000年增加2250个,其中深水泊位新增160个;通航机场
达到133个。交通网络的扩大,进壹步提高了综合运输能力。3、交通技术装备水平获得较大提升
交通科技的发展提升了综合运输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铁路运输的高速重载技术取得突破,主要干线客运列车技术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客运专线建设开始启动;1.2万吨煤炭载重列车成功开行。5万吨级之上的集装箱、油气和大宗散货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发展迅速,其中10万吨级之上泊位超过37个;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趋势明显,净载重吨大为提高。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民航枢纽机场经过新建和改造,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民用飞机基本保持国际水准。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营线路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我国在世界交通运输高科技领域的首次突破。
4、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中部地区重点建设和强化了壹批具有“东联西引、通南达北”作用的大能力干线主通道。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以扩大覆盖面、提高通达度和建立联通东中西部及周边国家运输通道为重点,使西部12个省区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青藏、宁西、渝怀、宜万铁路,8条省际公路干线,西气东输工程和壹批旅游支线机场等骨干项目的开工或建成,标志着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交通部门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实施了大规模和系统性农村公路建设。到2004年底,全国县道、乡道里程
达到142.5万公里,实现99.5%的乡(镇)、93%行政村通公路;除西藏外,基本实现了东部地区“油路到村”、中部地区“油路到乡”、西部地区“县和县通油路”的目标。5、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民航管理体制实现了政企分开,成立了三大骨干航空集团和三大航空保障集团,实现了除首都机场和西藏机场外全部机场的属地化管理,所有的航空X公司都成为独立运营的主体;港口管理下放和政企分开工作已基本完成;铁路加快了主辅业分离的进程,成立专业运输X公司,进行股份制试点和以减少管理层次为目标的铁路分局撤销等改革。
6、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进壹步加快
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和运营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出台了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价格听证制度得到推广。目前除国家铁路运输价格仍实行国家定价外,其他方式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指导和市场相结合的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多个市场主体平等参和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
7、运输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十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已经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改善且重转变。铁路大提速、公路快速客运班车、支线航空及私人小汽车等,旅客运输服务呈现多层次、快速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改善了运输服务质量,基本
可满足非节假日条件下各类旅客出行的需求。货物运输代理、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快递业务和信息服务等多种运输服务方式发展迅速,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有所提高。运输服务正在成为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
(二)交通运输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总体上见,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仍然不足,运输大通道能力紧张,相当壹部分地区交通运输设施落后,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改革整体滞后,交通运输仍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1、运输能力供给不足
(1)综合运输大通道能力不足
综合运输大通道缺少必要的能力储备,运输刚性很强,满足需要的服务水平低,承受需求波动的弹性较小,运输能力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十分脆弱。煤炭、石油、粮食、集装箱、钢铁、水泥、“三农”物资等货运量大幅增加,使原本运能就显紧张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的供求矛盾再度加剧。尤其是跨区物资调运主力的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货运请求车满足率仅约1/3,进而也影响到港口大宗物资的集疏运,导致港口供求矛盾显现。
旅客运输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春运”、“黄金周”等客流过分集中的时期,供需紧张的局面尤为明显。铁路客运能力长期不足,
民航运能亦显不足。
(2)综合交通网络总量不足
目前,我国不仅跨区域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运输成本高、运输服务质量低,制约了交换能力和市场范围,而且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度、网络密度不够,总体质量等级低,便捷性、畅通性不能较好地满足货物运输和人员出行的需要。和发达国家相比,在交通网络的密度、通达度、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我国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国土面积和美国相当,而铁路里程只有美国的1/3左右,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只为美国的28%,机场数量只是美国的1/38。尽管以单壹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数量进行对比,且不能直接说明真正的需求差距,可是,各种运输方式都同时差距明显,就能够说明我国交通的落后程度。从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见,铁路、公路、机场、管道等仍未形成基本完善的网络布局,公路平均间距高达14公里左右,铁路平均间距达300多公里,平均7万多平方公里才有1个机场,仍有0.5%的乡镇和7%的建制村不通公路。2、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合差
(1)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缺乏衔接
长期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只注重自身运输作业场所的建设,而对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枢纽设施配置不合理,各种运输工具及其和城市交通结合不好,客货运输不方便,不畅通,甚至壹边扩大枢纽建设规模,壹边交通拥堵加剧,影响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