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实验报告4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号:6100208248 专业班级:通信082班实验日期:2010/11/11实验成绩:实验四数字钟设计一、实验目的1.设计一个数字钟2.掌握动态扫描数码管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VHDL程序的编写方法3.掌握分模块设计的方法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在实验箱上实现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时分秒;2.可以预置为12小时计时显示和24小时计时显示;3.一个调节键,用于调节目标数位的数字。
对调节的内容敏感,如调节分钟或秒时,保持按下时自动计数,否则以脉冲计数;4.一个功能键,用于切换不同的状态;计时、调时、调分、调秒、调小时制式;三、设计思路时、分、秒计数模块可以用计数器实现,时计数分为模12/24进制计数器,分和秒为模60计数器,显示模块用动态扫描数码管实现。
数字钟总的设计框图:图1:数字钟设计框图四、实验程序(程序来源:根据网络上的修改)1.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散在各计数模块的控制引脚2.秒计数模块①VHDL程序:ENTITY SECOND ISPORT ( CLK : IN STD_LOGIC;RESET : IN STD_LOGIC;SETMIN : IN STD_LOGIC;ENMIN : OUT STD_LOGIC;DA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ENTITY SECOND;ARCHITECTURE ART OF SECOND ISSIGNAL COUNT :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ENMIN_1,ENMIN_2 : STD_LOGIC;BEGINDAOUT<=COUNT;ENMIN_2<=(SETMIN AND CLK);ENMIN<=(ENMIN_1 OR ENMIN_2);PROCESS(CLK,RESET,SETMIN)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00000";ENMIN_1<='0';ELSIF(CLK'EVENT AND CLK='1')THENIF(COUNT(3 DOWNTO 0)="1001")THENIF(COUNT<16#60#)THENIF(COUNT="01011001")THENENMIN_1<='1';COUNT<="00000000";ELSECOUNT<=COUNT + 7;END IF;ELSECOUNT<="00000000";END IF;ELSIF(COUNT<16#60#)THENCOUNT<=COUNT + 1;ENMIN_1<='0';ELSECOUNT<="00000000";ENMIN_1<='0'; END IF;END IF;END PROCESS;END ART;②封装后的秒计数模块:图2:秒计数模块3.分计数模块①VHDL 程序(与秒计数程序基本相同,略) ②封装后的分计数模块:图3:分计数模块4.时计数模块①VHDL 程序(分为12进制和24进制,与秒计数基本相同,略)②封装后的时计数模块:图4:时计数模块(12进制、24进制、2选1数据选择器)5.显示模块 ①VHDL 程序ENTITY SETTIME ISPORT ( CLK1 : IN STD_LOGIC; RESET : IN STD_LOGIC;SEC,MIN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HOUR : IN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DAOUT : OUT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EL :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END SETTIME;ARCHITECTURE ART OF SETTIME ISSIGNAL COUNT :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BEGINPROCESS(CLK1,RESET) BEGINIF(RESET='0')THENCOUNT<="000";ELSIF(CLK1'EVENT AND CLK1='1')THENIF(COUNT>="101")THENCOUNT<="000";ELSECOUNT<=COUNT + 1;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LK1,RESET)BEGINIF(RESET='0')THENDAOUT<="0000";SEL<="111";ELSIF(CLK1'EVENT AND CLK1='1')THENCASE COUNT ISWHEN"000"=>DAOUT<=SEC(3 DOWNTO 0);SEL<="000";--秒低位 WHEN"001"=>DAOUT<=SEC(7 DOWNTO 4);SEL<="001";--秒高位 WHEN"010"=>DAOUT<=MIN(3 DOWNTO 0);SEL<="010";--分低位 WHEN"011"=>DAOUT<=MIN(7 DOWNTO 4);SEL<="011";--分高位 WHEN"100"=>DAOUT<=HOUR(3 DOWNTO 0);SEL<="100";--时低位 WHEN"101"=>DAOUT<=HOUR(7 DOWNTO 4);SEL<="101";--时高位 WHEN OTHERS=>DAOUT<="0000";SEL<="111";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 ART;②封装后的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模块图5:显示模块6.顶层文件五、实验步骤①.新建工程。
南昌大学大物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冰的溶解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1班学生姓名:赖志期学号:5801215014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3号实验时间:第六周星期四上午9 点 45 分开始一.实验目的1.理解融化热的物理意义,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比融化热2.学会一种用图解法估计和消除系统散热损失的修正方法3.熟悉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定标二.实验器材(设备)量热器,药物分析天平,秒表,温度计,冰,烧杯,吸水纸,铁夹子等三.实验内容冰的比熔化热的测量四.实验原理1.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熔解热原理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熔解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单位质量的晶体熔解为同温度的液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熔解潜热,也称熔解热L 。
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熔解热。
本实验是量热学实验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采用了量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混合量热法。
它所依据的原理是,在绝热系统中,某一部分所放出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所吸收的热量。
将M 克0℃的冰投入盛有m 克T 1℃水的量热器内筒中。
设冰全部熔解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 2℃,若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的质量分别为m 1、 m 2和 m 3,其比热容分别为C 1、C 2和C 3,,水的比热容为C 0。
则根据混合量热法所依据的原理,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0℃)的水及其从0℃升到T 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从温度T 1℃降到T 2℃时所放出的热量,即()()()213322110020T T C m C m C m mC C T M ML -+++=-+ (1)由此可得冰的熔解热为()()022*********C T T T C m C m C m mC ML --+++= (2) 在上式中,水的比热容C 0为4.18×103J/kg.℃,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都是铜制的,其比热容C 1=C 2=C 3=0.378×103J/kg.℃。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郭锦学号:5400209484 专业班级:工商09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2/6/2 实验成绩:(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二、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VFP6.0程序设计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
2 熟悉E-R图的设计过程。
3 通过实例分析信息系统在公司战略中的作用。
三、实验基本原理1、用VFP 建立工资主文件及用SQL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如数据的插入、删除等。
表一:工资主文件结构数据项人员代码姓名部门基本工资附加工资房费字段长度 4 8 2 7.2 7.2 7.2数据类型 C C C N N N要求:将每一次操作和结果数据存入实验报告2、分别绘制三个E-R图说明实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
(自己举例)提示:注意E-R图的正确画法,在WORD的绘图工具中有所需的基本图形。
3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产品上。
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
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
请用E-R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4 、案例分析:完成教材24页习题10:你认为本章案例中克莱斯勒公司实施EDI战略规划后,可能对其供应商产生哪些压力?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VFP6.0五、实验步骤1、(1)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工资主文件gzzwj.dbf:creat gzzwj.dbf(2)将表一输入(3)将数据输入表(4)利用SQL插入新的数值型字段“电费”2、(1)多对多联系:学生与课程的E-R 联系图MN(2)一对多练习:学校与教师的联系1n 学号 年龄 姓名 性别学生 选修课程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成绩 学校名 校址 校长 学校 年薪聘任教工号姓名 专长教师(33、(1)要求供应商的管理信息系统要与其无缝对接,加强信息交换的准确性;(2)供应商的相关业务、信息处理流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造;(3)供应商要采用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等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供应商仓库地点要尽可能靠近克莱斯勒汽车装配厂,以迅速有效对其零配件需求进行反映;(5)改变原有库存模式,与其充分合作,建立战略关系。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粘滞系数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粘滞系数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612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六上午10点10分开始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液体的黏性。
2、掌握用奥氏黏度计测定液体黏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黏度为η的液体在半径为R、长为L的毛细管中稳定流动时,若细管两端的压强为ΔP,则根据泊肃叶定律,单位时间流经毛细管的体积流量Q为:Q= 。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将黏度计竖直固定在物理支架上。
2.用胶头滴管在量筒中去7ml酒精,移入黏度计中,再用洗耳球将水吸上,直到页面高于刻度线。液体自然流下,当达到刻度线开始计时,页面到达下刻度线,停止计时,得t1,重复6次,取平均值。
3.清洗黏度计。
4.用量筒取7ml蒸馏水,移入黏度计中,再用洗耳球将水吸上,直到页面高于刻度线。液体自然流下,当达到刻度线开始计时,页面到达下刻度线,停止计时,得t
1、液体量取不准,有偏差。
2、秒表计时不准确。
3、酒精有挥发,导致体积改变。
4、实验中有液体溅出。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取相同体积的待测液体与标准液体进行测量?
为了控制好两种液体可以消去的共同量,尽量减小测量值,缩小误差。
2、为什么要将黏度计浸在水中?
为了保持温度恒定,避免产生误差。
3、测量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使黏度计保持竖直位置?
,如果不是竖直的,会影响流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速度,从而影响测得的粘度值.
八、附上原始数据:
实验时,以已知黏度的蒸馏水作为比较标准,先将水注入黏度计中,再用洗耳球将水吸上,直到页面高于刻度线。液体自然流下,当达到刻度线开始计时,页面到达下刻度线,停止计时,得t1。再以水进行相同操作,记录时间t2.由于V1=V2,Q1T1=Q2T2,即得: 。又根据: ,所以最终: 。
南昌大学供配电实验报告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掌握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原理DL-20G系列电流继电器和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为电磁式继电器。
由电磁系统,整定装置,接触点系统组成。
当线圈导通时,衔铁克服游丝的反作用力矩而作用,使动合触点闭合。
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可改变游丝的力矩,从而改变继电器的动作值.改变线圈的串联并联,可获得不同的额定值。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并联时的额定值。
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器保护装置中。
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串联时的额定值。
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电压升高(过压保护)或电压降低(低电压起动)的继电保护装置。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步骤1.整定点的动作值,返回值及返回系数测试。
实验接线图1-2,图1-4分别为过流继电器及低压继电器的实验接线。
(1) 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a.选择EPL-04组件的DL-21C过流继电器(额定电流为6A),确定动作值并进行整定.本实验整定值为2.7A及5.4A两种工作状态。
注意:本继电器在出厂时已把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调整到2.7A,学生也可以拆下玻璃罩子自行调整电流整定值。
b.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注意:1.过流继电器线圈可采用串联或并联接法,如右图所示.其中串联接法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读出,并联接法电流动作值则为串联接法的2倍。
2.串并联接线时需注意线圈的极性,应按照要求接线,否则就得不到预期的动作电流值。
c.按图1-2接线,调压器T 、变压器T2和电阻R 均位于EPL-20,220V 直流电源位于EPL-18,交流电流位于EPL-12,量程为10安,并把调压器表按钮逆时针调到低。
d. 检查无误后,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和220V 直流电源船型开关,顺时针调节自藕调压器,增大输出电流,并同时观察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光示牌的动作情况。
南昌大学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rm2=mRλ-2Ra rn2=nRλ-2Ra
由此可解得透镜曲率半径R为: 采用(6)式比采用(4)式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又由于环心不易准定, 所以式(6)要改用直径dm, dn来表示:
本实验即采用上式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3.劈尖干涉测量薄片厚度 如图 3 所示,其同一条纹是由劈尖相同厚度处的反射光相干产生的,其形状决定于劈尖等厚点 的轨迹,所以是直条纹。与牛顿环类似,劈尖产生暗纹条件为 2e+λ/2=(2k+1)λ/2 与 k 级暗纹对应的劈尖厚度 e=kλ/2 设薄片厚度 d,从劈尖尖端到薄片距离 L,相邻暗纹间距ΔL,则有 d=(L/ΔL)/(λ/2)
dn2)。 (Ⅱ)、利用劈尖干涉测定微小厚度或细丝直径 将叠在一起的两块平板玻璃的一端插入一个薄片或细丝,则两块玻璃板间即形成一空气劈尖, 当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和牛顿环一样,在劈尖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也将发生干涉,呈现 出一组与两玻璃板交接线平行且间隔相等、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也是一种等厚干涉。 1、将被测薄片或细丝夹于两玻璃板之间,用读数显微镜进行观察劈尖干涉的图象。 2、测量 10 个暗纹间距,进而得出两暗纹的间距L。 3、测量劈尖两块玻璃板交线到待测薄片或细丝的间距 L。测量次数至少五次。
七、思考题:
1、牛顿环干涉条纹一定会成为圆环形状吗? 不一定。若不是等厚干涉,就不一定成圆环形。 2、实验中为什么要测牛顿环直径,而不测其半径? 因为无法确定牛顿环的圆心在哪里,难以测出其半径。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且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
八、附上原始数据:
本实验用牛顿环来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如图 2。设在干涉条纹半径r处空气厚度为e,那么, 在空气层下表面B处所反射的光线比在A处所反射的光线多经过一段距离2e。此外,由于两者反 射情况不同:B处是从光疏媒质(空气)射向光密媒质(玻璃)时在界面上的反射,A处则从光密 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被反射,因B处产生半波损失,所以光程差还要增加半个波长,即:
南昌大学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61班
学生姓名:高泽洲学号:23
实验地点:实验楼210座位号:05
实验时间:第五周星期一下午4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量(弹簧的扭转常量)k
2.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转动惯量是如何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又称惯性距、惯性矩(俗称惯性力距、惯性力矩)?
可以反映出物体平动状态下的惯性: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它的平动状态?
??4.刚体转动惯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1)与刚体的体密度有关.(2)与刚体的几何形状及体密度的分布有关.(3)与转轴的位置有关.?
综上,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 和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由公式(2-10-4)可得出
或
为金属载物盘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为另一物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该物体为质量是 ,外径为 的圆柱体,则 , 是只有载物盘时测得的周期, 是载物盘上加载 后测得的周期。最后导出弹簧的扭摆常数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 与所转过的角度 成正比,即 ,式中,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根据转动定律, ,式中,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为角加速度,
由上式得 令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得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式中,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 为初相位角, 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5.取下载物金属盘,装上塑料球,测定摆动周期T4三次,记录数据。
6.取下塑料球,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定摆动周期T5三次,记录数据。
南昌大学试验报告范文-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南昌大学试验报告范文-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实验项目名称:_______膨胀计法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1.了解膨胀计测量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方法2.深入理解自由体积概念在高分子学科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基本原理在玻璃态下,由于链段运动被冻结,自由体积也被冻结,聚合物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的膨胀只是由于正常的分子膨胀过程造成的,而在Tg以上,除了正常的分子膨胀过程外,还有自由体积的膨胀,因此高弹态的膨胀系数比玻璃态的膨胀系数来得大。
若以比容对温度作图,在Tg就要发生斜率的变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膨胀计、水浴及加热器、颗粒状尼龙6、丙三醇。
四、实验步骤1.洗净膨胀计,烘干。
装入尼龙6颗粒至比重瓶的4/5体积。
2.在膨胀管内加入丙三醇作为介质,用玻璃棒搅动(或抽气)使膨胀管内没有气泡。
3.再加入丙三醇至比重瓶口,插入毛细管,使丙三醇的液面在毛细管下部,磨口接头用弹簧固定,如果管内发现有气泡要重装。
4.将装好的膨胀计浸入水浴中,于30C恒定20min后,设置最高温度为60C,控制水浴升温速率约为1.25C/min。
5.读取水浴温度和毛细管内丙三醇液面的高度,从30~55C每升高1C读数一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___________实验成绩:________次(升温速率控制为0.5C/min),到55C为止。
6.毛细管内液面高度对温度作图。
从直线外延点求得升温速度1.25C/min下尼龙6的Tg。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4.03.93.8h/mm3.73.63.53.43.3354045o5055Tamperature/C升温速度1.25C/min下尼龙6的Tg为44C。
六、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略1.何平笙,杨海洋,朱平平,瞿保均.高分子物理实验.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2.陈义旺.高分子物理实验补充讲义.南昌大学,2006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实验要求:必修选修一、实验目的1.正确理解聚合物的三个力学状态和二个转变。
南昌大学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数/模转换实验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一数/模转换实验一.实验要求掌握DAC0832芯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对应的硬件电路。
编写程序控制D/A输出的波形,使其输出周期性的三角波。
二.实验说明电路实现见主板模块B1,具体说明请见用户手册。
DAC0832的片选CS0832接00H,观察输出端OUTl(B1部分)产生三角波由数字量的增减来控制,同时要注意三角波要分两段来产生。
三.实验步骤1、接线:此处无需接线。
2、示例程序:见Cpl源文件,程序流程如下图所示。
3、运行虚拟示波器方法:打开LCAACT软件中“设置”一>“实验机”,将其中的程序段地址设为8100,偏移地址0000。
然后选择“设置”一>“环境参数”一>“普通示波”,选择“工具”一>“加载目标文件”,本实验加载C:\AEDK\LCAACT\试验软件\CPI.EXE,然后选择在“工具”栏中“软件示波器”中“普通示波”,点击开始示波器即程序运行。
以后每个实验中的虚拟示波器运行方法同上。
只是加载的程序要根据实验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以后用到该方法,不再赘述。
4、现象:程序执行,用虚拟示波器(CHl)观察输出点OUT(B1开始设置初始电平为0VD/A输出并增<=0FFH?YN数模转换中),可以测量到连续的周期性三角波。
通过实验结果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得出来的三角波的幅值为U=(3.01V+1.95V)=4.96V。
T=1.3s模拟输出来的幅值和我们输入的5V有一定的偏差。
相对误差为(5-4.96)/5=0.8%,因为0832是8为的,所以分辨率为1/256即0.004。
相比较一下本次实验的误差只有0.8%,相当于掉了两个单位的分辨率。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所以本次实验的结果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四、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数模转换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以及如何使用DAC0832进行数模转换把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并以三角波形式输出。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声速测量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格式)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声速测量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104 座位号:实验时间:第周星期一下午16点开始一、实验项目名称:声速测量二、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根据声速、声波频率、波长间的关系:λfv=,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求的声速。
声波频率由信号发生器产生,可直接显示,故只需测得声波波长即可。
有驻波法和相位法。
1、驻波法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
接收换能器通过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
设沿x 方向射出的入射波方称为:)2cos(1x wt A y λπ-=,反射方程:)2cos(2x wt A y λπ+=,A为声源振幅,w 为角频率,x λπ2为由于波动传播到坐标x 处引起的相位变化。
所以合振动方程:y=y1+y2=wt x A cos )2cos 2(λπ;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气中由于声扰动而引起的超出静态大气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小,而波节处声压最大。
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面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面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
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面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波节处)卡尺的读数(两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半波长),则根据公式:就可算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其中超声波的频率可由信号发生器直接读得。
高频实验:丙类功率放大器设计实验报告南昌大学
高频实验: 丙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改变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比较甲类功率放大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4.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的现象, 并分析其特点
2.测试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
3.测试丙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4.观察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放大器按照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等不同类型。
功率放大器电流导通角越小, 放大器的效率越高。
甲类功率放大器的o 180=, 效率最高只能达到50%, 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 一般作为中间级或输出功率较小的末级功率放大器。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导通角o 90, 效率可达到80%, 通常作为发射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特点: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 基极偏置为负值, 电流导通角o 90, 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 它的负载必须是LC谐振回路。
四、实验仿真原理图
五、实验仿真结果
结果说明:
CH1波形为输入波形, CH2波形为经1M选频网络之后的波形, 形成2倍频。
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郭慧验证□、实验步骤与结果③实验组内接入同一VLAN的机器相互Ping,查看结果;实验组内接入不同VLAN的机器郭慧验证□监测清单2-4 路由器配置郭慧验证□按照下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计算机终端。
接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F0/110.1.1.1255.255.255.0S0/3/0192.168.0255.255.255三台路由器都使用相同的配置将自己的直连网络加入到间后可观察到路由表中学习的路由表项。
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路由表学习到了192.168.1.0/24,学习的路由表项。
学习的路由表项。
台计算机的连通性。
在PC3分别ping PC1和PC2。
路由协议实验的拓扑图,在连接好的拓扑图中进行配置。
在路由器中先用命关闭rip路由协议,再配置OSPF协议。
Network 192.168.0.0 255.255.255.0 area 0Network 10.1.1.0 255.255.255.0 area 0Router-id 10.1.1.1协议,命令show ip protocol.其他两台路由器按照相同的命令进行配置,将直连的网段加入协议之后,查看路由表。
下图为R3的路由表项。
路由表已经有所有网段的路由表项,在PC3上PING通PC1和PC2通过此次实验,我们熟练掌握路由协议的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基本配置方路由协议的时候,没有把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的接口配置在下面,所以造成了ping 不通网关。
此后配置完成,路由器总是学习不到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路由表才有其他网络表项。
郭慧验证□2).配置RouterA:RouterA# conf tRouterA(config)# no ip domain lookupRouterA(config)# int s0/2/0RouterA(config-if)# 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 ip nat outside/*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RouterA(config-if)# int f0/0RouterA(config-if)# ip add 10.1.1.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 ip nat inside/*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RouterA(config-if)# exitRouterA(config)# ip route 152.1.1.1 255.255.255.0 s0/2/0RouterA(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1 192.168.1.3/*在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4).测试结果2.配置多对一的NAT (PAT)PAT可以把内部的TCP/IP映射到外部一个注册IP地址的多个端口上。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全)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2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 6 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9 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12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16 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19 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23 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32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37 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41 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45 实验十三冲击实验47 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49 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53 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59 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62 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 mm实验前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F lE l Aδ∆⋅=∆⋅ =实验后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观察铸铁试样的破坏断口,分析破坏原因;(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质的异同。
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试件尺寸电阻应变片数据载荷和应变四、问题讨论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原始试验数据记录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弹性模量E= 泊松比 =实验前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测定PI l T G ⋅⋅=ϕ∆∆0=理论值)1(2μ+=EG = ;相对误差(%)==⨯-%100理实理G G G 载荷―变形曲线(F ―Δl 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为什么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而铸铁试样是与试样轴线成45o 螺旋断裂面?(2)根据低碳钢和铸铁拉伸、压缩、扭转试验的强度指标和断口形貌,分析总结两类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
2024南昌大学电工实习报告
2024南昌大学电工实习报告2024年南昌大学电工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根据南昌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安排,我于2024年暑假期间参与了南昌大学电工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工作经历,加深对电气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习地点:我所参与的实习地点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家知名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该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专门从事电能计量、电力质量分析以及电力监测与管理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
通过参与该企业的实习活动,我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并学习电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实习任务:1. 学习仪器设备操作:在实习的第一周,我首先接受了企业的培训,学习了各种电力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通过实际操作这些仪器,我更好地理解了电能的测量原理和测量误差的产生与解决办法。
2. 应用电力管理系统: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参与电力管理系统的应用。
这一系统是用于对电能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工具,通过它可以对电网的用电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我了解了该系统的软件安装和配置,以及如何利用系统中的功能进行电能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际应用,我获得了大量的电能质量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3. 参与新产品研发:在实习的第三周,我有幸参与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项目。
这是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电力智能监测系统,旨在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我在项目组的指导下,参与了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工作,并提出了针对系统改进的建议。
通过这一项目的参与,我对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习心得和收获:1.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习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重要性。
在学校的课堂上,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知识学习,对于实际应用的了解比较少。
而通过实习,我亲身参与了电工领域的实际工作,才真正意识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
2.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活动不仅帮助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电阻箱、滑线变阻器、检流计、箱式惠斯通电桥、待测电阻、低压直流电源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将箱式电桥打开平放,调节检流计指零
2. 根据待测电阻(线式电桥测量值或标称值)的大小和R3值取满四位有效数字原则,确定比例臂的取值,例如Rx为数千欧的电阻,为保证4位有效数字,Kr取0.1
3. 调节R3的值与Rx的估计值相同,按下B0和G1按钮,用逐步逼近法粗调电桥平衡,再按下B0和G0细调电桥平衡,可得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惠斯登电桥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61班
学生姓名:高泽洲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B210座位号:05
实验时间:第4周星期一下午四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减小测电阻误差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3.待测电阻两端接触电阻均可造成测量结果偏大
4.实验中周围的电子设备干扰
5.电阻随温度变化有所改变
6.选择的1R和2R过小造成系统误差,增大灵敏度
七、思考题:
1若在图1-11中的AC间接入检流计,,BD间接电源,电桥平衡时Rx=
.Rx=(R3/R2)R1
2.电桥平衡的调节方法有几种,常用哪一种?
两种,一种是固定R3,调整R1与R2的比值。另一种是固定R1与R2的比值,调整R3,。一般采用后一种。3.为了电路安全。调小是为了使实验数据明显。防止短路。
2mV
200mV
20mV
2mV
4078.7
4081.4
4081.0
1395.5
1395.5
1395.5
2410.6
南昌大学大二物理实验报告(全)
− ν图,求出直线的斜率 ,即可用 t 䂪
−th
th
,求 ,
,
。
− 577
截止电压
h
− ν图
t
t
- 8䂪
8䂪 h
t 5
- tt8
7h 8
h 5
ht -
87h
7
-
5 hh
5h
- h7t
5 h
K=0.427 10 -14 V/Hz h e k 6.841 10 表 2:伏安特性曲线(546nm)
二、 实验仪器:
YGD-1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内有 75W 卤钨灯、小型光栅单色仪、光电管 和微电流测量放大器、A/D 转换器、物镜一套)
图(1) 1—电Βιβλιοθήκη 量程调节旋钮及其量程指示; 2—光电管输出微电流指示表; 3—光电管工作电压指示表; 4—微电流指示表调零旋钮; 5—光电管工作电压调节(粗调) ; 6—光电管工作电压调节(细调) ; 7—光电管工作电压转换按钮; 8—光电管暗箱; 9—滤色片,光阑(可调节)总成; 10—档光罩; 11—汞灯电源箱; 12—汞灯灯箱。
四、 实验内容:
1、测试前准备: 仪器连接:将 FB807测试仪及汞灯电源接通(光电管暗箱调节到遮光位置) , 预热 20 分钟。调整光电管与汞灯距离约为 40cm 并保持不变,用专用连接线将光 电管暗箱电压输入端与 FB807测试仪后面板上电压输出连接起来(红对红,黑对 黑) 。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合适档位:测量截止电位时调到 1013 A ,做伏 安特性则调到 1010 A (或 1011 A )。测定仪在开机或改变电流量程后,都需要进行 调零。调零时应将装滤色片置于 “0” ,旋转调零旋钮使电流指示为 000.0 。
南昌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1-8(全)
NANCHANG UNIVERSITY数字图象处理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21班学号:6100212024学生姓名:徐万然2015年4月20日目录实验1: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实验2:图像灰度级修正实验3:图像的平滑滤波实验4:图像的锐化处理实验5:图像的伪彩色处理实验6:图像的几何变化实验7:图像的复原处理实验8:图像的正交变换实验一:图像信号的数字化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图像的数字化参数取样频率(象素个数)、量化层数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编写并调试图像数字化程序,要求参数k,n 可调。
其中k为亚抽样比例;n 为量化比特数;选择任意图像进行处理,在显示器上观察各种数字化参数组合下的图像效果。
三、实验程序f=imread('Water lilies.jpg');%读入一张图片f1=rgb2gray(f);%将rgb值转换为灰度图subplot(3,3,1),imshow(f),title('灰度图');%显示这幅图像f2=im2bw(f1);%将图像转换为二值图subplot(3,3,2),imshow(f2),title('二值图');%显示这幅图像f3=~f2;%对图像进行取反操作subplot(3,3,3),imshow(f3),title('取反图');%显示这幅图像f4=imnoise(f,'gaussian');%subplot(3,3,4),imshow(f4),title('加高斯噪声图');%对象进行预操作,加入高斯噪声h=ones(5,5)/25;%设计一个5*5的均值滤波器f5=imfilter(f4,h);%对图像进行均值滤波subplot(3,3,5),imshow(f5),title('平滑滤波图');%显示这幅图像f6=imadjust(f,[0,1],[0,1]);%对图像灰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subplot(3,3,6),imshow(f6),title('灰度级修正图1');%显示这幅图像f7=imadjust(f,[0,0.8],[0,1]);%降低输入的灰度值subplot(3,3,7),imshow(f7),title('灰度级修正图2');%显示这幅图像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分析及心得通过本次的实验,我学会了使用MA TLAB来进行简单图像处理的步骤。
南昌大学EDA实验报告完整版
EDA实验报告姓名:曾维鋆学号:6102213863老师:杨鼎成班级:通信工程132班目录实验一半加器及全加器的设计 (3)实验二模可变计数器的设计 (6)实验三序列信号检测器的设计 (11)实验四交通灯控制器设计 (15)实验五多功能数字钟设计 (22)实验六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 (34)实验七16*16 点阵显示实验 (40)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曾维鋆学号:61002213863 专业班级:通信132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5.10.19 实验成绩:实验一半加器及全加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装置和QuartusⅡ软件的使用;2、熟悉和掌握EDA设计流程;3、学习简单组合、时序电路的EDA设计;4、熟悉例化语句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设计一个一位全加器。
先设计一个半加器h_adder.v作为预存文件。
然后设计顶层文件对h_adder.v文件进行调用,实现全加器的功能。
(三)实验原理由3个逻辑模块组成,其中两个为半加器,一个是或门。
真值表(四)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库文件夹,输入半加器和全加器的Verilog HDL代码并分别存盘。
a.半加器module h_adder(A,B,SO,CO);input A,B;3output SO,CO;assign SO=A^B;assign CO=A&B;endmoduleb.全加器module f_adder(ain,bin,cin,cout,sum);output cout,sum;input ain,bin,cin;wire net1,net2,net3;h_adder U1(ain,bin,net1,net2);h_adder U2(.A(net1),.SO(sum),.B(cin),.CO(net3));or U3(cout,net2,net3);endmodule2.选目标器件CycloneII中的EP2C35F672C8并编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5.6 实验成绩:一、实验名称实验4 数组二、实验目的1.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组的定义、数组的类型、数组的初始化、数组的赋值、数组元素下标的范围、数组元素的正确以及引用数组元素的输入/输出。
2.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使用方法。
理解字符数组与其它数组的区别、理解字符串及其特点。
掌握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库函数的用法并清楚对字符串的简单处理。
3.掌握与数组相关的算法,包括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等三、实验内容有关数组的程序设计四、实验环境PC微机DOS操作系统或Windows 操作系统visual c++程序集成环境五、实验步骤1.编程实现:对任意一个一维数组,从中找出数组元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要求:(1)数组为整型数组(10个元素)。
(2)使用scanf函数实现数组元素的输入。
在输入前给出必要的提示。
(3)输出时给出必要的说明,首先输出原始的10个元素,换行后输出最大值以及最大值在数组中的位置、最小值以及最小值在数组中的位置原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io.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a[10],i,j,k,max,min,position1=1,position2=1;cout<<"please input 10 number!"<<endl;for(k=0;k<10;k++)scanf("%d",&a[k]);max=a[0];for(i=1;i<10;i++)if(max<a[i]){max=a[i];position1=1+i;}min=a[0];for(j=1;j<10;j++)if(min>a[j]){min=a[j];position2=1+j;}for(k=0;k<10;k++)cout<<a[k]<<" ";cout<<endl;cout<<"max="<<max<<" "<<"position="<<position1<<endl;cout<<"min="<<min<<" "<<"position="<<position2<<endl;} (4)如果现改为20个元素的数组,怎样修改程序?修改后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io.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a[20],i,j,k,max,min,position1=1,position2=1;cout<<"please input 20 number!"<<endl;for(k=0;k<20;k++) //输入20个数scanf("%d",&a[k]);max=a[0];for(i=1;i<20;i++) //找出最大值和它的位置if(max<a[i]){max=a[i];position1=1+i;}min=a[0];for(j=1;j<20;j++) //找出最小值和它的位置if(min>a[j]){min=a[j];position2=1+j;}for(k=0;k<20;k++)cout<<a[k]<<" ";cout<<endl;cout<<"max="<<max<<" "<<"position="<<position1<<endl;cout<<"min="<<min<<" "<<"position="<<position2<<endl;} 2.编程实现:在给定的字符串中查找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字符。
要求:(1)字符串采用初始化的方式处理。
(2)通过scanf函数读入一个任意字符。
(3)在字符串中查找该字符,如果存在该字符,输出该字符在字符串中的位置以及相应的说明。
如果不存在该字符,则要给出相应的信息原程序:#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io.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char str[19]={"xialiumingshishabi"},c; //对字符数组进行初始化int i,position=0;cout<<"input a character!"<<endl;scanf("%c",&c);for(i=0;i<15;i++) //采用for循环,逐一查找if(c==str[i]){position=i+1;cout<<"该字符在字符串的位置为第"<<position<<"个,该字符为"<<c<<endl;break;}//将i+1赋值给position,作为它在字符数组中的位置。
if(position==0)cout<<"该字符串中没有"<<c<<endl; //没有查到介入的字符的情况}3.编程实现:首先任意输入一个大于2且小于10的整数n,再输入一个由n决定的二维整型数组(n ⨯n),形成n ⨯n阶矩阵,将矩阵中最大元素所在的行和最小元素所在的行对调后,再输出该矩阵(注意:数组不允许动态定义)。
例如:原始数据:n=4 结果数据:1 2 3 4 8 11 14 163 5 9 10 3 5 9 108 11 14 16 1 2 3 415 2 7 6 15 2 7 6要求:(1)本题中所涉及到的循环都采用for语句。
(2)在输入/输出时进行必要的说明。
(3)对输入的2~10之间的整数(例如4)以n=4的格式输出。
(4)输入一个n n矩阵(假定最大值与最小值不在同一行上),输出原始矩阵数据(按上述矩阵形式)。
(5)查找最大值与最小值,将矩阵中最大元素所在的行和最小元素所在的行对调,输出对调后的矩阵数据。
原程序:#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n,i,j,a[10][10],b[10][10],max,min,position1=0,position2=0;cout<<"请输入一个大于2小于10的数!"<<endl;cin>>n;cout<<"请输入"<<n*n<<"个数!"<<endl;for(i=0;i<n;i++)for(j=0;j<n;j++)cin>>a[i][j];cout<<"原始矩阵为:"<<endl;for(i=0;i<n;i++) //输出原始矩阵cout<<a[i][j]<<" ";cout<<endl; }max=a[0][0];for(i=0;i<n;i++) //找出最大值所在的行for(j=0;j<n;j++)if(max<a[i][j]){max=a[i][j];position1=i;}min=a[0][0];for(i=0;i<n;i++) //找出最小值所在的行for(j=0;j<n;j++)if(min>a[i][j]){min=a[i][j];position2=i;}for(i=0;i<n;i++)for(j=0;j<n;j++) //将a矩阵按条件赋给b矩阵{ if(i!=position1&&i!=position2)b[i][j]=a[i][j];if(i==position1)b[position2][j]=a[i][j];if(i==position2)b[position1][j]=a[i][j]; }cout<<"变换矩阵为:"<<endl; //输出b矩阵{ for(j=0;j<n;j++)cout<<b[i][j]<<" ";cout<<endl; }return 0;}4.编程实现“折半查找”的过程。
折半查找的处理过程是:在一个数据已排好序的数组中,首先比较关键字与数组中间的元素,如果两者相等,则查找结束;如果前者比后者小,则要查找的数据必然在数组的前半部,此后只需在数组的前半部中继续折半查找;如果前者的数值比后者大,则要查找的数据必然在数组的后半部,此后只需在数组的后半部继续进行折半查找。
要求:(1)设定一个数组存放20个数据,用赋初值的方法在程序中给出(假设这些数据已排序)。
(2)用scanf函数输入一个要找的数。
(3)对查找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说明,如果找到该数,则给出该数是数组中第几个元素。
如果该数不在数组中,则输出“无此数”信息。
(4)任意输入一些数据,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原程序:#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io.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20]={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 int i,n,end,start,flag=0;cout<<"请输入你要查找的数!"<<endl;scanf("%d",&n);for(start=0,end=19;start<=end;){i=start+(end-start)/2;if(n==a[i]){cout<<"该数是数组中的第"<<i+1<<"个数"<<endl;flag=1;break;}if(n>a[i]) //若n大于a【i】,则n在a【i】的右边start=i+1;if(n<a[i]) //若n小于a【i】,则n在a【i】的左边end=i-1;}if(flag==0)cout<<"无此数!"<<endl;return 0;}(5)修改程序,设定输入的数据是无序的,采用scanf函数的形式输入,首先要对这些无序的数据进行排序,然后再采用“折半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