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的构词原则。
2.了解词义的变化和拓展。
3.掌握词语的辨读和运用。
4.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1.构词原则与词义的变化。
2.辨读词语并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构词原则并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学案、词卡、课件。
2.学生:学案、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通过课前准备的闪念图或问答,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本课的内容。
2.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内容?请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课件,给学生展示一系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词语的构词和变化。
Step 2: 探究新课1.教师出示词卡,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词语的构词和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构词原则。
3.教师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和解读这些词语的意义。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操练运用。
Step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拿出课本,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并根据构词原则解释其意义。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写出不同词性或有关联的词语,根据构词原则,归纳出规律并进行讨论。
Step 4: 巩固作业1.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2.布置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找出相关的词语,并解释其意义。
Step 5: 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词语的构词原则。
2.了解词义的变化和拓展。
3.掌握词语的辨读和运用。
4.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进行写作。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腊八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腊八节吗?在你们的生活中有经历过腊八节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腊八节的奥秘和文化意义。
-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细致阅读,学生能够概括出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家庭温馨场景。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糯米”、“红枣”等,并在造句中灵活使用。
-学生能够指出课文中“粥里的米粒像珍珠一样圆润”这样的比喻句,并解释其在增强文本形象性方面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腊八节的基本概念。腊八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庆祝。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如熬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腊八粥》。这个案例展示了腊八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体现了人们对家庭的思念和祝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腊八节相关的问题,如腊八粥的制作过程、腊八节的家庭习俗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展示腊八粥的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体验。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教案:(1)教材章节:六年级下来自第二课。(2)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备课
28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编号:1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学会生字。 2、通过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口述诗句描绘的情景。 3、借助语言材料,感受田园春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情趣,激 发热爱自然,珍惜同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 2、说说诗意。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 三、自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读诗并正音。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 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3、分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评议 1、指名读。说说读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2、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3、谁能说说句子的意思?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深化理解 1、轻声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 个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悟。 5、指导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李白写的一首关于瀑布的诗,大家 能背一下吗?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5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3、揭示课题。 4、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 过渡:这瀑布倒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 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生字、词。 ⑵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⑶指名通读课文,要求读顺。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 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 2~8 自然段) :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 见、所闻、所感。 三、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注意停顿。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4、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学会本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象,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内容。
3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重点)。
2.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上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位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节就让我们到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2、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出示简介)3、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
1848年,他到国外旅行,在途中收到三张图片。
其中一张图片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黄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
他手里拿着很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看着,想起了他自己要饭的妈妈,想起了他相依为命的奶奶,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儿童。
于是,提笔就写下了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中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检查本的生字词出示:乖巧围裙硬币哆哆嗦嗦兜着蜷缩裂缝暖烘烘橱窗饥饿火柴梗圣诞树(1)指名读(2)指导书写“兜”2、默读文,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品读文,感受不幸、默读文第1--4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可怜)2、找一找1-4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可怜,和同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材分析: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古诗两首》《练习1》《负荆请罪》和《最后的姿势》。
《古诗两首》: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怀,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的熏陶。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是有关汉语拼音中轻声的教学。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是介绍一个自己了解的民族。
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有条理有重点的介绍。
《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
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
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教学目标:1.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诵读并背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示儿》。
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把握好文体特征,大胆地通过对话训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设想:《古诗两首》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2.简介作者。
3.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4.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6.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7.背诵默写这首诗品味杜甫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或表现出一个悠然、自在的杜甫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无限喜爱,或体现杜甫关心时事、战争题材的诗数量很大,或表现杜甫珍爱亲情等反映诗人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其诗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一些佳篇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如《望岳》中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很多人的座佑铭;揭示统治阶级腐败和人民苦难的警世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 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 题目是: 2 三 亚落日(板书)(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 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
10
gpvly.27wBT:AI;D-Fq ofice,branhs(judt)km 便 方 不 是 真 还 车 有 没 远 很 部 目 项 离 距 场 现 工 施 , 难 了 犯 他 让 可 这
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 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4、“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 力量是无穷的。 ) 5、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 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 寸土地。 6、“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 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 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 ——赞美长江……”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 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 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 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 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gpvly.27wBT:AI;D-Fq ofice,branhs(judt)km 便 方 不 是 真 还 车 有 没 远 很 部 目 项 离 距 场 现 工 施 , 难 了 犯 他 让 可 这
主备人:李英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 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 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2、了解引号的用法,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理 解课文的主容。 3、通过阅读,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激发学 生爱祖国,爱生活、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 “如饥似渴” 、 “倾注” 造句。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长江之歌…………………………… 2 课时 2、烟台的海…………………………… 2 课时 3、三亚路落日………………………… 2 课时 4、记金华的双龙洞…………………… 2 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一…………………………2 课时 练习一……………………………………2 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小学语文教案二次备课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课文内容的理解;(3)修辞手法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运用;(2)课文内容的拓展;(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正确;(2)教师范读,强调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3)学生跟读,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分析课文主题;(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4. 学习修辞手法(1)教师讲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复习巩固(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3)学生互评,互相学习。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
4. 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 腊八粥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 掌握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理解作品中的重点句子。
- 学会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会从作品中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 学会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 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人生态度。
- 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作品内容: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并最终离开荒岛。
3. 作品主题:勇敢、智慧、生存、希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作品的背景、内容、主题。
-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重点句子。
- 作品的阅读、讨论、写作。
2. 教学难点:- 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 作品中的生字、生词的掌握。
- 作品的阅读、讨论、写作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光盘。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生字、生词、重点句子,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
5. 写作实践: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作品评价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内容、主题。
2. 生字、生词、重点句子。
3. 阅读技巧、讨论技巧、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品,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8课时)二次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一、教学内容:教材23—44页。
二、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北京的春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藏戏》是引导学生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并积累优美语言。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和田的维吾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腊、粥”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情感与价值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组每人在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大自然的馈赠,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
黏黏的腊八粥包裹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粥糊咽稠缸脏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指名回答。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1自然段: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是煮粥的基本原料,“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是腊八粥煮在锅里的状态,为下文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教案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学会本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象,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内容。
3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重点)。
2.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上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位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节就让我们到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2、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出示简介)3、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
1848年,他到国外旅行,在途中收到三张图片。
其中一张图片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黄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
他手里拿着很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看着,想起了他自己要饭的妈妈,想起了他相依为命的奶奶,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儿童。
于是,提笔就写下了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中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检查本的生字词出示:乖巧围裙硬币哆哆嗦嗦兜着蜷缩裂缝暖烘烘橱窗饥饿火柴梗圣诞树(1)指名读(2)指导书写“兜”2、默读文,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品读文,感受不幸、默读文第1--4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可怜)2、找一找1-4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可怜,和同桌谈谈自己的体会。
2021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学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 -1988),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说《边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
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备课
课时编号:015
⑵指导朗读,师相机板书 ⒌、展示读。有感情地分工读 2—5 自然段,师读 2-3 自 然段,1-2 小组读 4 自然段,3-4 组读 5 自然段,进一步感受 敌军的气势汹汹、无理取闹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的同仇敌 忾、英勇顽强。 三、整合文本,指导复述。 ⒈、如果不看书,你能把事变的经过讲出来吗? 有什么好办法? ⒉、同桌互相练说 ⒊、 指名说,评价,再指名说。 四、总结全课 卢沟桥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但是日寇又岂肯就此 罢休呢?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中国军 民又将如何抗击日寇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了解。 五、作业: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布置作业:
⒉、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 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 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 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⒉、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六年◆级心语理文活备动课: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主什备么人?:王维英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 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 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⒊、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 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 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www.5y
kj.co
m
4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象,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重点)。
2.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位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
2、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出示简介)
3、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
1848年,他到国外旅行,在途中收到三张图片。
其中一张图片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黄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
他手里拿着很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看着,想起了他自己要饭的妈妈,想起了他相依为命的奶奶,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儿童。
于是,提笔就写下了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中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
、检查本课的生字词.出示:
乖巧
围裙
硬币
哆哆嗦嗦
兜着
蜷缩
裂缝
暖烘烘
橱窗
饥饿
火柴梗
圣诞树
(1)指名读
(2)指导书写“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感受不幸
、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可怜)
2、找一找1-4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可怜,和同桌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体会:(1)从哪些地方读出寒冷、贫穷?
A、出示:“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体会到了什么?(寒冷:自然环境恶劣)。
B、出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体会到了什么?
(大年夜——使我们自然想到了什么,这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对比手法)
c、出示:“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家庭贫穷)
(2)从哪些地方读出饥饿?
A、“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体会到了什么?
(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
B、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体会到了什么?
c、“她可没有注意这些”,“她可没有忘记这个”。
一个没注意,一个忘不了。
这对比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更让我感觉到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
D、她在一痛苦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体会到了什么?。
(孤独)
(3)从哪些地方读出恐惧与社会无情
B、出示:“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的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内心恐惧
及马车夫的无情)
c、出示:“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体会到了什么?(小孩无情)
D、出示:“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
(社会冷漠,大人无情)
E、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家庭的冷淡亲人的无情)
(5)总结
假如这个饥寒交迫的小女孩,这个孤独的小女孩走到你们身边,你会怎么对她呢?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课文里出现了谁?……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马车夫并没有因这个可怜的女孩而减慢速度,小男孩并没因她不幸的遭遇而同情她,反而对她落井下石,就连她最亲的爸爸只因他没卖出火柴而要打她.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好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
过渡:无助的小女孩!她实在太孤独,太难过了,她要点燃这些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她一共点燃了几次?看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小组讨论学习,整体回顾“擦火柴”这部分内容完成
表格(出示表格)
次数
第一次
次次
第二次
次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美丽的幻象幻景景景
原因
结果
4、齐读第三部分,感受小女孩悲惨结局。
.配乐读这部分内容,读后思考。
A、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大年夜冻死街头)
B、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c、感情朗读,体会“幸福”含义
5.我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命里读到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小女孩命运如此悲惨?请听《爱的奉献》(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小女孩不再寒冷、不再饥饿、不再孤独、不再痛苦。
同学们现在知道刘倩倩为什么那样做了吧!
四、拓展延伸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篇……
2.阅读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
请同学们去欣赏《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童话。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