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新技术

合集下载

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

术前图片
血管神经吻合术后图片
诊疗计划
• 1.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 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2.予抗感染、抗凝、改善血循、补液、营养、 等对症治疗 • 3.完善相关检查,注意观察肢端血循及足背 A搏动情况 • 4.密观病情变化及VSD 引流情况
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 • • •
讨论:该病人如何做好交接班
• • • • • • • • • • 意识、病情、生命体征 创口情况(敷料、血循、足背A搏动、肿胀等) 管道放置、引流液量、色、性质、气味 VSD的负压调节 输液内容、速度,穿刺部位情况 皮肤情况 心电监护仪报警范围的设置 特殊的检查、化验结果 饮食、大小便,自觉症状 心理状况、家属支持情况
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
2014-06-01
病史汇报
• 患儿李某,男,10岁,于7-19因“外伤致左下肢疼痛出 血2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左下肢辅料包扎干洁,肢端 血循差,足背动脉无法触及,余查体不配合。入院诊断; 左下肢绞轧伤伴皮肤血管神经缺损。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在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 血管吻合+VSD引流术,术后转 ICU治疗,于7-20转入我科,查体:左足及左大腿敷料包 扎干洁,左下肢VSD在位,双侧足背动脉很弱有时候无 法触及,趾端cap充盈时间2-3s,趾感觉及活动(查体欠 配合).四肢水肿明显,转入后,患儿反复发热,遵嘱予舒 普深抗感染及输血、静滴白蛋白营养支持、美林退热等对 症治疗。于7-28再次在全麻下行清创术后,安返病房, 予ECG,吸氧,持续VSD引流,予泰能和奥硝唑抗感染 ,奥美拉唑护胃,异甘草酸镁护肝,氨基酸营养支持。落 实好疼痛、管道(VSD)、皮肤、饮食、体位、功能锻 炼、情绪等护理措施。现患儿情绪低落,胃纳一般,二便 可,左足及左大腿敷料包扎干洁,双侧足背动脉无法触及 ,趾端cap充盈时间3-4s,趾感觉及活动(查体欠配合)

一文”读透“端端血管吻合技术

一文”读透“端端血管吻合技术

一文”读透“端端血管吻合技术佟小光教授独家连载专栏脑血管搭桥手术培训-端端吻合技术天津市环湖医院佟小光1.端端吻合的训练阶段基础培训方法:人工模拟血管的缝合技术;软组织适应性培训:鸡翅膀血管的吻合训练;大鼠模型的培训:大鼠尾部动脉的端端吻合;大鼠颈动脉的端端吻合,大鼠肾动脉和肾静脉吻合;2.临床应用颞浅动脉-颞浅动脉(长度不够);分离时颞浅动脉损伤,去掉损伤段;颈内动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大脑中动脉M3-颞浅动脉-M3;大脑中动脉M2末端-桡动脉-M3;颌内动脉-桡动脉;桡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吻合;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颈部CEA)3.端端吻合的基本技术和理念:(图1)间断缝合(图2)连续缝合端端吻合是最基础的血管吻合技术,但其临床应用时有许多变化,简单总结如下:3.1)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的比较:目前应用最多的吻合方法:间断缝合(图1)的关键在于针间距和线结的张力;如果针间距过大,中间会渗漏,不得不补针;如果线结张力不够,一旦松懈,也会渗漏;合理的针距、有力的打结是关键。

间断缝合的优势在于:技术简单,缝合可靠,弯曲部分由于线结的存在,不会漏血;间断缝合的缺点:缝合针数过多,缝合时间长;针间距掌握不好,容易漏血或缝合的过密;多数医生在做显微血管吻合手术的初期会采用间断缝合,有人甚至始终采用间断缝合。

主要是上述的优点和缺点。

佟教授个人体会:“间断缝合尤其适合初学者,因为吻合口漏血比吻合不通还可怕;初学者对于血管弯曲度技术掌握的有限,术后难免弯曲血管,缝合过程中屈伸血管吻合口,造成漏血和局部扩张。

”连续缝合(图2)的优势在于:缝合针数少,速度快;连续缝合减少了不断的换针,提高手术效率;连续缝合后,针距间有线固定,减少渗漏。

连续缝合的缺点在于:缝合技术差时,容易断线,由于连续缝合,一但断线对于连续缝合是彻底的失败,需要重新缝合;连续缝合如果不注意,在血管弯曲部位,容易出现线结的滑动,出现漏血;佟教授个人体会:“技术初期多数采用间断缝合,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连续缝合,这种自然的过渡是最佳的技术过程。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Peirong Yu吻合前血管准备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

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

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

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

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

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

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

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

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

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

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

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

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

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

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

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

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

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

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静脉吻合器的应用Synovis公司生产的静脉吻合器(vein coupler)最近几年已成为最常用的静脉端端吻合方法。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端端吻合术一.吻合前处理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

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

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

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

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

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

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

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

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⑴⑵]。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图1⑶]二.血管吻合法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

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

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

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

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⑴]。

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5月 第6卷 第3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6, No.3, May 2020Abstract: Microsurgery is the basis of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vascular anastomosis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urgery. The innovation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instr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es and microsutures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speed and success rate of vascular anastomoses.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vascular suturing technique, by inventing new anastomotic apparatus, materials and searching for new anastomotic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vascular anastomotic effec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technology from five aspects: suture, anastomat, adhesive, laser and tissue engineering.Key words: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status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彭 云 黄文贤 江 盼中国人民解放军77231部队医院急诊科,云南 临沧 677000摘要:显微外科是血管吻合技术的基础,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决定了显微外科学的发展。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 5. 有效地解除血管痉挛:及时解除吻合血管的痉挛状况,是保证显微血管吻合成功的关键 之一。任何机械刺激、化学物质刺激及寒冷,均可引起血管痉挛。避免上述因素是防止血 管痉挛所必需。而解除血管痉挛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有下列几种:(1)持续的热生理盐水纱 布湿敷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往往费时较多,一般需20分钟左右,如果血管蒂很长,血管严 重痉挛,费时可达1小时以上。(2)高浓度的地卡因(4—10%)解除血管痉挛也很有效, 但是药物剂量应小心控制。(3)机械扩张及液压扩张也是常用的方法,对于吻合口处的痉 挛,只要用显微镊子伸入管腔内,轻轻撑开,即可解除痉挛,便于血管吻合。对于整段的 不易解除的血管痉挛,可采用液压扩张,这只用于静脉,特别是静脉移植。用液压扩张的 血管,很少再度发生痉挛。
• 6.及时配合术中用药:在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时,作者习惯在游离移植的组 织断蒂前,静脉快速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000以下)500ml,一小 时左右滴完。这不仅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而且可增加血流速度及抗菌素凝 作用,同时还对移植组织的缺氧状况有保护作用。
• 7.密切关注病者的全身状况:显微外科手术要求者长时间高度地思想集中。 初学者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移植组织或再植器官的成活与否上,而 忽视全身状况的严密观察。国内外均有报导显微外科手术后死亡的病例。不 但在急诊手术时要密切注意全身状况,即使是选择性手术,也应密切注意。 作者曾遇到一例单纯性皮瓣移植,术中发生DIC,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化验 室诊断,及时治疗,使病人变危为安。
• 3、残端局部淤血:当血管断裂时,残端于血管内的血液可自断 裂处渗出并淤积血管周围组织内,术中显微镜下于淤血部位仔细 分离可找到断裂血管,此法可叫“残血如金”,在末节是更为实用。
• 4、静脉寻找方法:

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的特色是什么?

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的特色是什么?

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的特色是什么?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由Carrel于1912年发明,目前已成为显微外科的核心手术技术之一。

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的特色是什么?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这种血管吻合方法疗效确切,但有耗时费力的缺点,且缝线作为异物残留也会引发炎性反应。

近年来血管吻合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但提高了血管吻合质量,还可加快手术速度。

Carrel提出的理想血管吻合4个原则是血管吻合工具改进的目标,现相继出现了负压环吻合器、血管支架吻合器、卡扣样吻合器、纤维蛋白胶、P407等新技术,该文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

血管吻合技术广泛应用于创伤救治、断肢再植、游离皮瓣移植、整形修复等领域,随着血管造影术、心脑导管术等介入手术的开展,医源性血管损伤有增无减[1-2]。

目前的人工血管吻合方法由法国医生Carrel于1912年首创,其手工针线缝合血管的技术具有临床效果确切、廉价、易于实现等优点,但存在耗时长、针线异物残留、缝合质量因术者熟练度不同而偏移较大等缺点。

且这种方法也不完全符合Carrel 本人提出的4个理想血管吻合原则[3],即避免吻合口狭窄、避免血管腔狭窄和凹凸不平、断端血管内膜紧贴、避免吻合材料与血液直接接触。

因此,血管吻合工具及技术的开发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弥补手工吻合的不足。

一、目前应用概况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较为成熟的血管吻合器是型血管吻合器[4-8]和 GEM Coupler血管吻合器(原3 M Unilink system)[9-10],两者的原理相似,主体是分别套在血管2个断端的反向吻合的针环结构,通过耦合针的对接固定来实现血管吻合,不同之处在于对合装置的设计。

与手工吻合技术相比,血管吻合器具有快速、操作简便、血管内膜对合良好等优点,但其针环材料不可吸收的弊端依旧无法符合避免吻合材料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原则,Chang等[11]的研究证实若吻合端存在缝线、耦合针等异物,将产生血管内膜增厚和异物反应,影响生理功能。

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1967年,由Yarsargil和Donaghy 成功实施了首例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吻合术。

之后数十年,随着治疗水平的进步,脑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但其应用价值仍饱受争议。

本文从血管吻合术治疗的相关脑血管疾病、吻合技术及材料的改进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血管吻合术治疗的主要相关脑血管病1.颈动脉狭窄: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沿着颈内动脉纵向切开管腔,剥离斑块后予以缝合血管)最早由DeBakey于1953年成功实施,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外翻式CEA(是指于CCA分叉处环形切开后,在“外膜外翻”的基础上剥离斑块,最后完成原位的端一端血管吻合)也在逐渐开展。

标准式CEA是常规处理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术式,其操作较安全,视野暴露较开放,利于斑块的剥离;但术后有再狭窄或术后渗血等可能,这可能与术前评估、斑块剥离程度、术者吻合技术等有关。

外翻式CEA的吻合口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刚好是血管膨大处,采用的是端一端直接吻合,这一术式避免了因标准式纵向自体吻合口处理不当而引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此外,外翻式CEA术中仅需处理环形切口两端,创面小,有利于缩短术中动脉的阻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但是很多外翻式手术又因需加用转流管而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加上剥离斑块后,残余内膜因边缘失去支撑而较难固定,增加了术后血流再通后夹层形成的概率。

CEA虽然存在术后血压异常、灌注损害、皮下血肿、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但因其良好的疗效,仍作为颈动脉狭窄后脑血管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

2.烟雾病: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脑血管病中相对的少见类型,病因尚不明。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颅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形成的异常血管网。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案例二:器官移植手术
总结词
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手术效果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确保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环节。通过 高精度的吻合技术,能够保证移植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器官的存活率和手术 效果。
案例三:创伤修复手术
总结词
及时修复、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在创伤修复手术中,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修复受损的血管,恢复正 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创伤部位的愈合。同时,高精度的吻合技术能够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案例四:显微外科手术
总结词
高精度、高难度、专业性强
详细描述
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高精度、高难度的手术方式,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在显 微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度和准确性,提高手术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目录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基本原理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操作技巧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成功案例
01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一种精细的 手术技术,用于连接微小血管, 如毛细血管和微动脉。
植手术等。
心血管手术
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等心血管手术中,重建
血液流通。
肿瘤治疗
在肿瘤手术中,用于切 除肿瘤并重建血管。
创伤救治
在严重创伤或车祸等事 故中,用于修复受损的
血管。
02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基 本原理
血管生理结构
01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