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2.物理变化:,例如:。

3.化学变化:,例如:。

4.物理性质:,主要有:。

5.化学性质:,主要有:。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 . . 等形式释放出能量,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如植物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或。

6.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组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

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烧制瓷器C. 汽油挥发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电灯发亮D.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2.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B.菜刀生锈C.食物腐败D.天然气燃烧3.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二、填空题5.在常温的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溶或难溶)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变化,因为该过程中生成。

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的例子:。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7.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回顾 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主题 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问题导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别包括哪些类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什么关系?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见变化形式:a._____的改变;b._____的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形状状态(2)化学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放热发光变色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

那么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提示:物质发生变化时,若出现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等现象,只是说明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最终还需通过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确定。

如灯泡通电时也会发光、放热,但由于灯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_________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变化1.“物质的物理性质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物质本来就有,不需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有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沸点等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钢铁生锈”和“钢铁易生锈”分别描述的是钢铁发生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由此分析,用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提示:物质的变化往往用表示物质动态的词语表示,如“生成”“变成”等;物质的性质常用“易”“以”“能”“会”等表示物质能力的词语表示。

学习主题 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问题导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是什么?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标准是什么?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装置(如图)。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
验探究
归类探究 例1
例2
当堂测评 1~3题

分层作业 1~3题
4~6题
知识管理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___猜__想__与__假__设___→__收__集__证__据____(包括设计实验方
2.[2017·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 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
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D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3.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 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
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D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设计实验
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 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向老师请教
分层作业
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
不合理的是( C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因是 _刚__吹__灭__的___蜡__烛__附__近___尚__有__反__应___生__成__的__二___氧__化__碳__存___在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阅读材料:门捷列夫和他的元素周期表素材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阅读材料:门捷列夫和他的元素周期表素材 沪教版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发现新元素和研究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几百年来关于各种元素的大量知识系统化起来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系,进而使之上升为理论。
门捷列夫因发现周期律而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1882年)。他还曾获英国科普利奖章(1905年)。1955年科学家们为了纪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门捷列夫运用元素性质周期性的观点写成《化学原理》一书(1869年),曾被译成多种文字。
门捷列夫和他的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
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1850年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60年参பைடு நூலகம்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门捷列夫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现根据国家标准称为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上).ppt

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上).ppt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再见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有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 组成和结构。源自金刚石晶体氯化钠晶体
水分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效的深入研究 由已知原料合成新物质
连线练习 化学变化
酒精容易挥发 天然气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石蜡熔化 加热碳酸氢铵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水结成冰
〖观察思考〗
火焰内外颜色相同吗?温度相同吗? 你观察到石蜡由固→液→固→汽的变化吗? 石蜡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怎样设计实验加以 验证? 〖表达与交流〗 〖结论与解释〗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石蜡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什么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观看动画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具有什么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 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两点”、“两度”,溶解性、挥 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变化的现象和特征
化学变化的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为什么水不能变成油,铁不能变成金?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 (氧气、铁等),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碳铵等)。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目标】1.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其含义。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格式及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烧杯、玻璃棒、氯化钠、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投影:美丽而神奇的水域——死海。

提问:你们知道“死海不死”的原因吗?这其实与海水中盐的多少有关,我们称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示目标,指导自学】多媒体出示目标:1.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其含义。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活动天地】1.称取8克蔗糖加到烧杯中。

再加入40ml 水,搅拌,使蔗糖溶解。

2.称取10克蔗糖加到另一烧杯中。

再加入50ml水,搅拌,使蔗糖溶解。

提问:生体验情境并生回答:因为海水中的盐分高。

如果有机会去死海去旅游该多好呀!生大声读出目标。

生实验,并上台体验糖水的甜度。

积极回答:一样甜,因为水多糖多。

交流、讨论,将思路写下来。

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同学们的方法很好,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几种方案我们不能一一去做,在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好不好?那你们想做哪两个?师:今天老师只给大家准备了食盐、蒸馏水、和20%的食盐水。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演示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演示搅拌液体的操作方法。

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师:好了,绝大多数小组已经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最后,让我们把配制的溶液装入一只试剂瓶中,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

你认为,标签上应该注明什么内容?总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阅读课本,了解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

1.计算配制50g16%的食盐水需要食盐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师生交流,教师点拨)需要食盐的质量:50g×16%=8g需要水的体积:50g-8g=42g 即42ml2.称量8g食盐倒到烧杯中3.量取42ml水倒到烧杯中,搅拌加速溶解。

海南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海南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海南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含答案1.对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

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的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4.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2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3燃烧能发光,放热。

4燃烧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123 B只有234 C只有4 D1234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蜡烛,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放热,有黑烟。

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过程。

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D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13.“人间仙境,最美烟台。

”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莱阳梨榨汁 B蓬莱海市蜃楼 C张裕葡萄酿酒 D招远沙里淘金14.下列性质属于考试专用纸的化学性质是( )A.可燃性 B不溶于水 C白色 D易撕碎1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难溶于水 B氦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碳酸氢氨不稳定,只要加热就会分解 D酒精易挥发16有下列项目1颜色2密度3导电性4可燃性5稳定性6溶解性 7状态8硬度9光泽。

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

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

2019-2019 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实验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烧杯2.下列常用仪器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漏斗B.烧杯C.量筒D.试管3.正确量取15mL 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①100mL 量筒②10mL 量筒③20mL 量筒④胶头滴管.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④4.某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 量筒量取6.55mL 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5g 食盐C.用100mL 烧杯量取80mL 水 D.胶头滴管每20~25 滴约为1mL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大理石时可以用手将其放在托盘天平左盘 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或他人6.用托盘天平称量5g 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是()A.减少砝码B.添加粗盐C.减少粗盐D.调节平衡螺母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C . D.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第1页/共22页点燃酒精灯B.称取固体C .加热液体D.量取9.5mL 液体9.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1)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2)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3)夹住后,拇指要放在短柄上(4)夹住后,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A.(1)(4)B.(2)(4)C.(1)(2)(3)D.(1)(2)(3)(4)10.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A.夹在试管的中部B.夹在试管的中下部 C.夹在试管的中上部D.夹在试管的任何地方11.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第2页/共22页取样B.加料C .加热D.熄灭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 毫升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的容积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13.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第3页/共22页A.B.C.D.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B. C . D.15.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试管口要稍低于试管底部,其主要原因是()A.生成的气体比空气重B.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 C.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D.上述3个原因均有1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对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进行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应紧贴试管内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17.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下列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试管加热完毕要立即清洗B.给液体加热要预热,固体加热时,由于不好移动,故不用预热 C.应使用试管夹,注意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D.为了观察清楚试验现象,要把眼睛伸到容器口观察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将烧热的容器放在实验台上时,垫上石棉网 C.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理论的是拉瓦锡 D.最早用天平研究化学的化学家是拉瓦锡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第4页/共22页塞进橡皮塞B.加热液体C .去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2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振荡试管第5页/共22页塞紧橡皮塞D.闻气体气味二.填空题(共10 小题)2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台上摆放着试管、蒸发皿、量筒三种仪器,其中不能被加热的仪器是;(2)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规范操作.必须用火柴或打火机等点燃酒精灯,请写出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方法:.22.用量筒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的保持水平.23.称量物质一般用,称量时砝码应放在盘上.24.实验中,若不小心,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25.有①石棉网、②锥形瓶、③试管、④玻璃棒、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10mL 量筒、⑨100mL 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最必要的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1)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2)取用粉末状药品所用的仪器是;(3)量取8.0mL 的水用.26.如图可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1)若用此装置来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则必须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的原因第6页/共22页是.(2)若仅用此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集气瓶上方的空气对测量结果(填“有”或“无”)影响.27.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取粉末状药品用,取块状药品用,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中.28.①液体一般盛放在细口瓶中,取用时应先拿下瓶塞,(正或倒)在实验台上,拿起瓶子,标签向,瓶口,使液体缓慢倒入试管;②若定量量取液体时,量筒应先放,视线应与处保持水平;③如图为50mL 量程的量筒内液体的切面图,其体积为mL.29.写出下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1)给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加热时,管口朝上:;(2)酒精灯不用时,未盖上灯帽:;(3)倾倒盐酸时标签未向着手心而是朝下:;(4)点燃镁带时未在实验桌上放置石棉网:.30.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填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试管口向(填上或下)倾斜与桌面约成度角.第7页/共22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实验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烧杯【解答】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案(鲁教版)
_________,集中处理
沉淀洗涤的原那么:少量屡次
5.仪器的洗涤
①先将试管中的废物倒入废液缸内,右手持试管刷,先清洗外壁,以便观察效果。注入约半试管水,振荡冲洗,再用试管刷蘸取少量去污粉,介入试管内轻轻旋动,反复数次,两用清水振荡冲洗至清洁为止。
②仪器清洗干净后,放在试管架或指定的地方,备用。
注:⑴仪器必需冷却后才能清洗。
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什么,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答复猜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三、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答复猜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难点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含互动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答复,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
二.观察蜡烛燃烧现象
⑵假设有难溶物,一般先加盐酸溶解。
⑶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外壁上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清洗后仪器应倒置。
②取一小瓶酒精按上述①操作,嗅闻酒精气味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采用_________
法,以防_________。
2.物质的溶解
⑴振荡溶解
①用药匙(或Ⅴ形纸槽)取少量硫酸铜晶体送入试管底部,擦净药匙;

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习题沪教

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习题沪教

B.粮食酿酒
C.活字印刷
D.火药使用
4 【2020•重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
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5 【改编•东营】下列变化本质上与其他三个不同的
是( D )
A.甘蔗榨汁
B.车胎爆裂
C.炭包吸附色素
D.鲜奶制成酸奶
6 【2020•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 的是( C )
10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有发光、放热的变化 B.有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 C.有气体生成的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方法规律】 本题采用本质分析法解答。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伴 随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此判断物质 的变化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变化时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
2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 D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3 【2021•西安莲湖区期末】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
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法炼铁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7 下列有关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点拨】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能与….反响、易分解、不稳定、有毒、 可燃性、氧气能助燃、酸性、碱性、 钢铁易生锈……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 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 的属性,而变化那么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表达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汽油可燃烧
变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化 时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记录四个实验的现象
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乳白色、固态、圆柱等形状 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外 焰最亮,内焰最暗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吸 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 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 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 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交流与讨论——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表达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 等过去时
汽油在燃烧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性质
决定
反映 变化
二氧化碳灭火
酒精作燃料
石墨做铅笔芯
经典例题
知识点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第2节《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课改版九年级化学上第1章第2节《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七、、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1.做实验用过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如何洗涤试管?
3.怎样判断玻璃仪器已洗干净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方法洗涤仪器。
归纳与总结
【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指导学生总结,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
布置作业
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筷子、匙、吸管、水,食盐、冰糖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等操作。
阅读教材,了解滴管使用方法。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交流总结.
完成实验
交流归纳
观察现象,记录时间。
答: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填写教材中实验记录。
阅读教材,交流总结,回答问题。
将用过的仪器清洗干净并整理
思考总结。
课下完成作业。
实验室要布置得井然有序,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回忆已有知识,并对问题分析讨论。
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掌握酒精灯的使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能将学到的知识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善于总结的习惯。
勤作多练,巩固提高。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
三、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1 学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1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习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三、同步导学引入: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蜡烛燃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6.葡萄糖,砂糖,面粉等物质加热。

7.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8.煤或石油的利用。

9.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结晶牛胰岛素。

四、基础巩固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与;物质的与;物质的与。

2.物理变化:没有的变化。

如:。

物质三态间的变化都是变化。

3.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

如。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方面。

6.化学性质:物质在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7.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有、、、、等。

有了这些现象物质(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这些现象。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化学变化有生成。

五、拓展提高1.(2009年·哈尔滨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2.(2009年·广东肇庆市改)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玻璃破碎3.(2009年·湖北黄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西瓜榨汁C.石蜡熔化D.白磷自燃4.(2009年·湖北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5.(2009年·山东烟台)“民以食为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第2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第2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第2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稿“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该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均涉及到此实验。

若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受制于实验仪器和操作者操作水平,会出现以下问题:(1)集气瓶外点燃红磷会污染空气。

(2)伸入集气瓶过程中空气逸出,导致实验误差。

(3)集气瓶中水面上方5 等份的划分不够精准。

(4)实验中主要仪器和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无对比度,除前几排学生能观察到水的倒流现象外,后面学生几乎看不到实验现象。

鉴于诸上因素,我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

一、查阅文献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不少老师对此实验已作出改进。

1.采用放大镜点燃红磷,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要想点燃红磷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实验成功率不高。

2.采用激光手电点燃红磷,红磷着火点较高,所需激光手电功率较大,这种手电在课堂演示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3.这两种方法采用白磷作耗氧剂,白磷剧毒且白磷燃烧较剧烈,容易导致玻璃管破裂或者橡皮塞弹出,存在安全隐患。

二、实验改进思路针对该实验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前人的研究,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进行改进:①改变点燃方式,直接在瓶内点燃,提高实验精确度;②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显示压强代替观察水倒吸,让实验过程更加清晰。

三、实验改进方案(1)实验仪器及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多孔橡皮塞,气体压力传感器,烙铁芯(60w),导线,插头,红磷。

(2)实验步骤:①连接好实验装置(见下图),检查装置气密性(烙铁芯位于燃烧匙正上方,插入气体压力传感器)。

②实验前,经压力传感器检测室温时气压为P1③插上烙铁芯插头,接通电源,40s后待红磷燃烧,关闭电源,提醒学生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和压强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第二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第二节浙江版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第二节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a第一节物质的变化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二. 重点、难点1. 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2.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方程式书写3. 酸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在不断的变化中,云中的水有时会凝结成雨水而落下,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木材燃烧,瀑布的水落下。

[讨论]:上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如:下雨木材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下落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

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

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钢铁生锈2、打开小手电筒,发光发热3、镁条燃烧4、磁铁吸引铁钉5、水的电解[问题]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拓展]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本块内容是以如下方式来展开的:证据(现象)——变化——性质——应用(常见的物质变化证据有:产生沉淀、产生气体、形状变化、颜色变化、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的变化等等)[分析]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实验]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17
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典例1】下列关于蜡烛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常温下,蜡烛呈固态 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 新被点燃
18
知识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典例2】为了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某兴 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同 学们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红墨水向左移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束后,把燃着 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这些现象说 明动物呼吸吸进___氧__气____气体,呼出 _二__氧__化__碳__气体。

C 甲、乙都变旺
D 甲、乙都熄灭
其燃烧的探究

探 科 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 骤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反思与评价
23
A.实验1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 方,石灰水变浑浊
21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如图两个集气瓶中,
出现的现象是( B )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氧 气
氧 化
4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知识锦囊: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 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固体,质软、 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蜡烛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形成蒸气;燃烧时火焰分 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熄灭后 有白烟产生且白烟可被点燃
6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 几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等。如蜡烛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 时.变化后等)
7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9
讨论:如何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 的含量的多少? 可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借助干燥的玻璃片比较水含量的多少。
10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1)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2)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3)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 呼出的气体 (4)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 瓶,放在实验桌上
19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
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20
3.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的是( B )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4.能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 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
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
二氧化碳 氧气

结论 吸入空气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呼出气体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15
问题思考:
你能总结一下科学探 究的一般环节吗?
16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 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其实古代炼丹炉和炼丹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 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以及对实 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 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
同学们在体检的时候都 做过肺活量的测试。那么, 你们知道人体呼出的气体和 吸入的空气的成分有什么不 同吗?
问题: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 猜想: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 等可能不同 思考: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 的多少?
8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越浑浊,说 明二氧化碳(CO2)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 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 (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 ③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 支持燃烧。
11
步骤2: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向两种气体中 滴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12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 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
13
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 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 结论
中水分含量较多
14
小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