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化理论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化理论及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介绍国外语法化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分析方法,以及国内汉语研究的成果,使硕士研究生了解当代语言研究中的方法论动向,掌握运用共时平面和历时平面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为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教学上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每次课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答疑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

1、语法化研究综述(上)

(1)语法化的概念

(2)语法化研究的背景

(3)两条主要的研究思路

(4)语法化的规律

2、语法化研究综述(下)

(1)语法化的程度

(2)语法化和结构层次

(3)语法化的动因和条件

(4)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实词虚化的机制及现象(上)

(1)隐喻

(2)推理

(3)泛化

(4)和谐

(5)吸收

4、实词虚化的机制及现象(下)

(1)更新

(2)强化

(3)叠加

5、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上)

(1)疑问和焦点

(2)先秦汉语语序的性质

6、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下)

(1)判断词“是”的出现对语序的影响

(2)焦点标记“是”对语序表示法的替代

7、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上)

(1)动补结构的判别标准

(2)动补结构的语序类型

(3)VCO格式动补结构的发展

(4)VOC格式动补结构的发展

8、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下)

(1)动补结构语法化的机制

(2)动补结构的产生对动词构词法的影响

9、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形态的影响(上)

(1)动词形态标记的变化

(2)使成曲折形式的消失

(3)动词的重叠式的产生

10、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形态的影响(下)

(1)汉语体标记的诞生

(2)完成体否定形式的形成

(3)谓语结构的有界化

11、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句法的影响(上)

(1)受事名词的语义特征和重新分布

(2)第一动词的语法化及其后果

(3)表述重点的移动与介词的衍生

12、动补结构的产生对汉语句法的影响(下)

(1)比较句结构的嬗变

(2)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

(3)“有没有+V”产生的依据

13、副词产生的语法化机制(上)

(1)结构形式

(2)语义变化

14、副词产生的语法化机制(下)

(1)表达方式

(2)认知心理

15、双音化在汉语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上)(1)关于双音化问题的反思

(2)双音化的正向效应:融合

(3)双音化的逆向效应:分化

16、双音化在汉语语法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下)(1)“分化”及其汉语虚化轨迹

(2)汉语语法化的不对称现象

(3)“前松后紧”规律的普遍性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石毓智、李訥《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

四、授课教师:吴为善

五、总学时:54学时

六、考核方式:选一个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题目做一篇课程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