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带解析(3)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带解析(3)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把伞的温暖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
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
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
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
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
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
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
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他,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
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
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
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
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
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
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
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
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
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
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
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
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你支持吗?(辩题)假如让全人类大脑实现知识共享,你支持吗?(正方)说实话,一说到这个技术我就热血沸腾。
统计清华大学每年的入学人数和家庭背景,你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出身于贫寒家庭和偏远落后山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知识共享能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根据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
这意味着一旦共享知识了,人人变得更博学,贫富差距将会缩小,寒门将出更多的贵子。
这个技术真是太好了。
(反方)对方辩友乐得沸腾了,但有人会气得沸腾!因为这一技术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努力。
这个技术,让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人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知识。
设想你寒窗苦读12年,当终于收到了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广播里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声音:全人类知识共享,清华大学解散了!凭什么呢?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这一技术置各种专利于何地呢?发明专利的人发现自己的成果被人半路截胡了,人人都可以灵光一现申请个专利,那研究发明还有什么动力!(正方)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看法,少努力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就我个人而言,2006年我开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此之前,我用了15年去学英语,又用了9年去学计算机,而最后我顶多能听懂一个生僻的网络关键词。
如果我7岁就能拥有27岁的知识储备,我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普通人穷极一生去学习,恐怕都学不到所有人掌握的所有知识。
知识共享,等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再只是一颗星星,而是无穷的宇宙奥秘。
“朝闻道,夕死可矣”。
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让我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接近真理与宇宙的尽头。
(反方)我看对方辩友确实是走到宇宙的尽头了。
大脑共享直接获得知识,显然省略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这样真的好吗?就《西游记》而言,我们都知道这是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佛祖不可以直接把经书给唐三藏吗?他可以,经书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经的路是不可以的。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
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
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
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
”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这种考查方法是目前中考命题者最常用的考试类型,那幺,如何答好这类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阅读题呢?
语文阅读题的解答
一、把握试题的真信息
阅读一篇文章,在答题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选文的全部的真实信息。
语文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相当部分考生不重视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回答有关问题,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无锡中考试题中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其中有两条考题:
一是“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联系上下文,看这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
二是“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话说说岳阳楼值得一游的几条理由。
”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要能圆满地回答也不易。
不少考生只注意选句的前后段落,往往不能兼顾全文,因此答案不够准确,失分较多。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再去回答有关问题。
这样视野宽阔,整体感强,答题才不会有失偏颇,对选文中有些问题才能归纳到位。
二、揣摩选文的话外音
例文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
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
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
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激情地说:“为了实现理想,哪怕牺牲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选”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时机。
”说着,它便掉转了方向。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
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
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
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
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
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
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
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翻译句子。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2)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
公退之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被鹤氅(披着鹤氅)/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远,远眺。
吞,望见。
具,详细的。
阅读中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规律探微
阅读中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规律探微在学习了《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和考试分析》这一专题后,我结合自己感触,写了一些文字。
本文曾发在《中学语文报》上。
开放性试题,是指允许、倡导和鼓励答案多元化而非唯一的一种考题形式。
这类试题由于其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语文开放性试题更是被广泛地使用在了各省市的考题中。
从近几年,尤其2009年的中考试题而言,开放性试题已渗透到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可见开放性试题检测考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开发创造力的功能,越来越被各省市命题者关注。
开放性试题在中考阅读能力考查中属于较高层次的鉴别评判能力,是阅读高水平的标志。
阅读中开放性试题的能力考查范围包括感性的审美活动和批判性理解活动,即鉴别和欣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篇章结构以及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社会意义,并对此进行批判性的评价。
就2009年各省市中考阅读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为例,我们可以简单归结出此类试题命题的总体趋势和相应的答题特点。
一、开放的生活体验由阅读文选为圆心,以自己的体验为半径,向生活发散开去,已成为目前不少开放性试题的追求。
这类试题往往从阅读材料中的某一点生发开去,要求从自己的角度,从实际生活的背景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作出个性化回答,这种开放性试题立足于阅读材料,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维判断能力。
【例1】(广西莆田市)假如惹是生非的小强是你班的同学,你认为大家应该怎样对待他?(《老师,你能抱我一下》)【例2】(广西福州市)缺失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答题探微】上述两题都是基于文段意义上的开放,因而看似开放自由的表达,其实也受一定的约束,答题时必须明辨《老师,你能抱我一下》和《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两文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唯此自己结合体验谈认识时,才能相对的游刃有余。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
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
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
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
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
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
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
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王敏的《北斗:助推国力,导航生活》回答小题一,护卫国家安全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
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
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面舰艇部队推广。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
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
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部队与后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
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
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
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1、联想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战争景点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题目:武松交响曲张艺谋夏完淳(答案两个字)——()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阳光”的本义,即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芒。
感情色彩上不合褒贬,中性词。
如‘温暖的阳光,阳光灿烂”等,今天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阳光”这个词语也发展变化.人们赋予它更多新的内涵。
如“阳光女孩”,这里的“阳光”与“青春”相近,“健康年轻” 的意思;我们还常听说政府处理事务时要“阳光化”,其实也就是说要公开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试说出下面句子中“阳光”的含义。
(1)冯乡长帮风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刘老根》续集中的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用“阳光”再造一个句子,使其含义与(1)句中的“阳光”一致。
3、《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有关内容,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答。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玫瑰的有关知识。
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同学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广,第二个同学回答:“即使刺扎人,但花却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同学回答:“”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同学以其培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闻名。
5、“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这是数学中有趣的斐波那契级数。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美的姿态张鸣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
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
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涵养几分静气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带解析(2)
最新初一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带解析(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上学铁凝三十年前,听朋友讲起他的农民老父亲。
这位老父亲一生赶牛车、赶马车,没有坐过汽车、火车。
后来,在城市读完大学又找到工作的儿子决意请父亲坐一次火车,并告诉父亲要坐快车。
父亲这才知道,原来火车还分快慢,就问儿子快车票便宜还是慢车票便宜。
儿子答,当然是慢车票便宜。
父亲惊奇地说,坐慢车的时间长,怎么反倒便宜?那时我们一边听朋友讲,一边笑,笑那老父亲的天真。
三年前在新加坡,读到一则关于跑步的故事。
一个青年和一个老人清晨在公园跑步。
青年矫健活泼,老人瘦弱迟缓。
本来跑在老人后面的青年,很快就冲到了老人的前边。
他优越感十足地回头叹道:“咳,你们这些老人啊,到底是跑不快了啊。
”老人并不生气,边跑边对超过他的青年说:“年轻人,你的前边是什么呀?”青年说:“是路啊。
”老人又问:“路的前边呢?”青年说:“还有一座桥。
”老人说:“桥的前边呢?”青年说:“是一片树林。
”老人问:“树林的前边呢?”青年说:“也许是山吧。
”老人问:“山的前边呢?”青年说:“我看不见,恐怕就是生命的尽头了吧?”老人说:“那你跑那么快做什么呢?”我心里一惊,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
三个多月前我走进江南山中的一片竹海,请山民教我认新竹老竹。
要知道,世间植物唯有竹子长得最快。
据说,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将书包挂在一棵竹子上,坐在竹林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够不着书包了。
真是俏皮!我仿佛看见一棵挎着书包的新竹正蹿入云霄去天堂上学。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世故的快时代。
我忽然想起朋友的农民老父亲。
当年轻的我们笑他天真时,怎知他早就洞悉了慢的昂贵,就像公园里那位慢跑的老人。
但当我想到那个跑步的故事,却也不打算责怪那位心怀优越感的青年。
如果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他的确拥有快跑的资本。
连快跑都不敢的青年,岂不是枉费了青春?于是我的眼前不断闪现出那棵挎着书包的翠绿新竹。
阅读开放性问题-初中语文知识讲解
阅读开放性问题
1.阅读开放性问题
【方法技巧】
拓展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1.考点题型
(1)文中的故事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
(2)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的材料、人物等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3)设计链接材料与探究的问题。
(4)填写卡片,拟写对联、广告、宣传语等。
2.答题方法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观点评价、阅读感悟等试题,是阅读的开放题,其目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具有个性与创意的见解,展示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1)只要求说出启示题
结合文章的中心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是归纳出文中事件所表现的道理即可。
(2)谈看法或做法题
①围绕文章的中心,明确自己的观点;②写出自身的体会;③列举自己生活中的相关事例;④紧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3)探究与发现题
紧扣文章中心,联系平时储备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
3.答题步骤: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
③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体会感悟。
④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1 / 1。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一)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二)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解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
到了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
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luō,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一嘟噜(一串)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
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
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
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
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
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
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
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
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
”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
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
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
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
忽然,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
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
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01.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02.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常见修辞答题如下: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用:(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03.深层次含义理解类问题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04.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31.叠词:A强调XX 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褒贬分明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荡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 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06结构安排的特点: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积累-诗歌1.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题型小结: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2、对某一现象发表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5、对人类关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针对生态环境提出警示性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
7、记叙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①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
②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字)(5分)
二、开放性习题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
1、限制条件比较少,很少有审题障碍,给我们的答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紧扣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拓展性比较强;或从文本的全篇入手,或从某个句段生发,触发学生的思考,由此沟通我们学生的生活、情感、思想。
三、得分偏低的原因
我们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往往觉得这类题的回答并不困难,有话可说,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得分很低。
究其原因,主要容易出现下列三种现象:一是“偏”。
我们没有很好地读懂题干的要求,没有读懂文章的主题,没能弄明白作者所要叙什么事,抒什么情,说什么理。
我们常常拉起笔就答,要么就文章说文章,要么踢开文章“另起炉灶”,只谈自己的生活或体验。
二是“空”。
我们有时只满足于空谈大道理,没能把自己的独特体验融会其中,常常套用名人名言,来一句干巴巴的说教,缺乏说服力。
三是“乱”。
我们有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却只是重复着一层意思,
不能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没有一定的层次。
另一个方面,对语言没有很好的推敲、整理,常常表达混乱,言不达意。
四、解答方法:
这样的题目事实已经成为我们训练、考试的主要失分点之一。
要回答好这类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一要读懂文本,或全文的感知,或句段的透析要紧扣文本的主旨,不能脱离文本空谈。
如:蔡云芝先生让魏巍终身难忘。
你也有让你最不能忘记的老师吗?请你谈谈他(她)给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点。
这道题要我们在理解蔡云芝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上来来作答的,蔡老师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学生无私的爱,那么你的老师和蔡老师有共同点吗?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由此展开你才能比较好的把握题旨,答案才不会无的放矢。
2、二要结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用具体的实例分层次加以透彻分析,做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内容准确、全面。
有时还必须考虑字数的要求。
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了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先生,鲁迅还写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只不过瞪几眼……”。
在那时那地,寿镜吾先生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老师严厉的教育你怎么看?请你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的想法。
这道题必须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可以是赞同的,老师严厉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严未尝不是一种爱;可以是反对的,过于严厉,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还可以辨证思考。
,老师严厉的教育不是不可以,但应严而有度,严而有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等等。
但绝不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完成答题的,还必须有鲜活的生活实例。
这样才是完整的。
3、首先,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综观这一类型的试题,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你从中……感悟(启示等)”,而所给的答案往往都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考生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
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4、其次,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所谓语文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的显现。
如果考生脱离生活实际,与时代脱节,则会导致严重失分,甚至因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辛辛苦苦得0分”。
5、第三,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考是一项选拔性考试,它要选拔的是那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着健全人格的学生。
因此,学生在回答此类题时,切忌为了标新立异而满纸牢骚,过分彰显生活中的灰暗面。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砥砺品格,在考试中将生活中占主流地位的、正义的、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出来。
6、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开放性试题,考查目的之一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北京卷中考题的标准答案是:共6分。
写出感触最深的一点,给2分;能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通顺、有条理,给2分。
语言表达项赋分2分,分量很重。
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功夫。
重视表达的规范,语言要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一点题干常常没有明确的要求,我们做题中也常常忽视了,信手涂鸦,最好成为影响得分的关键。
尽管能看得到你有某一方面的意思,但因层次不清,意思不明,而功亏一篑。
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新的课程标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落实,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解答困难。
所以,在考试中,学生面对此类题型,往往茫然而不知从何下笔。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解答技巧,沉着应战,那么,得高分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五、具体步骤:
第一,在完成其他题目的基础上(这样的开放题往往放在阅读的最后一题),反复揣摩文章的主旨--走进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
第二,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
无论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都必须紧
扣文章。
要弄明白是围绕全文说,还是以一个句段为突破口。
(1)审“材料”--明确题意(2)审“问题”--弄清设问中的关键词。
第三,整理思路,形成观点,同时链接生活,找到自己生活中与文章的切口。
把自己最有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
第四,形成文字,在草稿纸上修改加工,以保证语言规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五,工整誊写,完成答题。
书写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我们学习习惯,语文基本素养的体现。
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要养成认真书写,保持文面整洁的习惯。
答题套路小结
概括主旨+自己的感受(观点、揭示语句的含义)+联系实际(自己和文本)
特别强调:
表格、图表式试题要学会四看:
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
二是横向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
三是纵向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
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答题。
对于图式、图画、图案式的试题要抓两点:
一是这个图式的名称是什么?二是图式的构成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想象、看法类试题解答
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把握人物、对象的性格特征和心里活动,展开自然、合理的想像。
看法类试题一般的问题是“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而所给的答案往往都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对这类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
理就行。
但是要注意:理是有条理、有依据、有哲理、从而形成合理的答案。
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不至于“走火”。
答题时还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