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服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服饰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下面将从服饰材质、款式和颜色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些变化。

材质方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服饰材质主要以棉麻为主。

由于当时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棉麻是比较廉价和易得的材料,因此被广泛使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今,农民的服饰材质已经多样化,不仅有棉麻,还有羊毛、丝绸、化纤等材料,使农民的服饰更加丰富多样。

款式方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服饰款式相对简单朴素。

男性常穿的是短衫、短裤和长衫等,女性则以对襟衫、裙子为主。

这些款式以舒适、实用为主要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服饰的款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农民的服饰款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有西式衬衫、牛仔裤等,还有一些时尚的设计款式。

这些新款式的服饰带给农民更多的选择,也展示了他们的时尚态度。

颜色方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的服饰颜色以素色为主,如白色、灰色等。

这是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也与传统习俗有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农民对服饰颜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如今,农民的服饰颜色更加多样化,有亮色、暖色、冷色等,使他们更加时尚靓丽。

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服饰配饰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农民的帽子、鞋子、袜子等都有了新的款式和颜色选择。

同时,农民在选择服饰时,也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

他们更加关注服饰的舒适度和耐用性,而不仅仅是外观的漂亮。

总结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材质、款式、颜色到配饰等方面,农民的服饰逐渐丰富多样,体现了农民的时尚态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形象,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相信随着时代的推进,农民的服饰将会继续演变,展示出更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回眸新中国60年服饰变迁

回眸新中国60年服饰变迁

回眸新中国60年服饰变迁,无论颜色还是款式,抑或服饰细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一不体现着几代人伴随着共和国走过的路。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发生这日新月异的变化,风格由单一渐趋多元,色彩由单调趋于斑斓,而隐于背后的是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变化。

下面我们将划分5个年代,为大家展开这幅生动的服饰画卷。

50年代:中山装列宁服
新中国诞生伊始,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被视为身份象征的西装革履和刺绣旗袍被深深埋藏了,而能穿上中山装和列宁服的才是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对象。

50年代服装流行关键词还有军便装、工装背带裤、“布拉吉”(连衣裙)。

灰、蓝、绿成了流行色。

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在穿着上受前苏联的影响很大。

中国女性穿起了时髦的列宁装,这种大翻领、双排扣、斜口袋的套装或多或少带有装饰因素。

它附加的腰带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70年代:的确良喇叭裤
70年代,是一个转变的时代。

“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这时候,“的确良”和喇叭裤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男女都穿
90年代之后是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

人们穿衣服追求个性,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撞衫。

超短裙、吊带、露脐装、露背装、低腰裤、裹胸、肚兜、波西米亚裙
《这是衣服上的变法来反映文化》。

新中国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健美裤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与此同时,帽子也一改往日面貌,不再是老红军帽与鸭舌帽。男士礼帽开 始传入。红色导演帽扣在时髦女性的钢丝头上。牛仔帽、网球帽、贝雷帽、水 手帽、钟型帽、太阳帽、棒球帽五彩缤纷。连自己编织的毛线帽也风行过一段 时间。
女士太阳帽
男士礼帽
女士贝雷帽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90年代中期,“的确良”纯棉的文化衫火遍了全中国。王朔的痞子气开
“文革”时期人们的装束
二、第二阶段:1978—1991 社会主义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表现在服装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对美的追求,决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与此同时,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带头穿起了久违的西服。从国务院号召“改改补补”,到 中央领导同志提倡美化服装、带头穿西服,1949—1977 新中国成立之初
“50年代列宁服、60年代中山装、70年代劳动服”是这一时期的具体表 现:在50年代,男人中流行灰蓝色的“干部服”,女子则以穿“列宁装”为 时尚,而男女都穿同样的布鞋,并以朴素为美。
在“中苏友好”的时期,“苏联花布”开始让生活绚丽多彩,服装又开 始担当装饰其自身的功能,不少女子也一度穿起了苏联的“布拉吉”(俄语 音译,指连衣裙)。
新中国以来 中国服饰的变化
8年1班 王礼达
目录
一、第一阶段:1949—1977 新中国成立之初 二、第二阶段:1978—1991 社会主义新时期 三、第三阶段:1992—1999 改革开放新发展 四、第四阶段:2000—今天 新世纪,新时尚
一、第一阶段:1949—1977 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扫除建国前的陋习,尤其体现在服 装的变革上。各式的长袍马褂被列宁服、中山装取代,显得更加朝气蓬 勃。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一时期的衣着消费十分的简 易与单调,服装多以购买布料 自己制作或到裁缝店加工为主, 成衣消费寥寥无几。

建国以来人们穿着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人们穿着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人们穿着服装的变化哎呀,说到建国以来人们穿着服装的变化,那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简直可以写成一本书啊!想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衣服的样式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一路过来,真是五彩缤纷,花样百出,谁能想到我们当年穿的那些衣服,现在回头看都觉得搞笑呢。

记得五十年代的时候,大家的衣服都特别简单。

就那几种款式,男的嘛,几乎都是中山装,灰色的,蓝色的,简直就像是“黑白配”一样。

这中山装一出门,走到哪里都能认出来,嘿,哪个是国人,哪个是外宾,没跑。

而女孩子们呢,多数是旗袍,走起路来那叫一个优雅,真是裙摆飞扬,风情万种。

不过,别看那时候衣服简单,大家可都是精打细算的,没钱买新衣服就把旧衣服翻新,再加点花边,立马就成了新潮流。

说到底,那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道理。

到了八十年代,变化就开始悄悄来临了。

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什么呢,开始有了“西装革履”的说法,男的穿西装、打领带,像模像样的去上班,仿佛一下子从乡下小子变成了大城市的精英。

而女生的衣服也是五花八门,喇叭裤、印花衬衫,各种各样,街上走着都像走秀。

那时候的时尚真是个性十足,大家都在“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想穿得与众不同,真是“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服装的选择也变得更多。

那时候“潮”这个词开始流行,年轻人穿着运动服、牛仔裤,街上随便一走,像是一场时尚的狂欢。

每个人都想成为“潮人”,拼命追逐着流行趋势,仿佛只要穿上最新款的衣服,自己就能变得更帅气或者更美丽。

不过,别忘了,那时候的发型也不甘示弱,五颜六色的染发,夸张的发型,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进入新千年后,服装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无论是街头风还是时尚大牌,大家的选择越来越多,简直就像是“眼花缭乱”啊。

年轻人开始崇尚个性,很多人选择自己设计、自己搭配,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那时候,搭配这事儿可得靠“火眼金睛”,稍不注意就可能搭出“土土”的感觉,真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新中国60年服装变化

新中国60年服装变化

四、喇叭裤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中 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 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 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 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 喇叭裤成为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 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80年 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思想慢慢变得开放,喇叭裤 也被大众所接受,在社会青年中普 遍流行,成为风行一时的裤型。现 在看来,喇叭裤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标 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三、红卫兵装 进入6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因 素影响,服饰进入了制服时期。60年代人人爱“武装”无论 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目与这个时 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 之中。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 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 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 放鞋。
七、文化衫(老头衫) 最早流行于八十年代末九 十年代初期的服装流 行词儿,圆领T恤衫兴起热潮。 又叫“圆领衫”、“老头衫”。 曾因加上些文字和图案,,并 有“文化衫”之名。因其简单、 方便、价廉、又有个性图案和 文字,有浓郁的休闲意味而受 到广泛喜爱。以至于后来由 “文化衫”演变成为“广告 衫”,体现着出社会的进步。
二、中山装(干部服)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就流传着“新三年,旧 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戴佳话。中山装、军服是他 们的首选。这样的装束实际上就是老解放区干部的打扮: 洗得发白的灰色四兜棉布中山装,因为中山装是革命先驱 孙中山亲自设计的,其象征意义更为深刻,此后,它就成 为中国大多数男子喜欢的服装。
• 列宁装 • 中山装(干部服) • 红卫兵装 • 喇叭裤 • 牛仔裤 • 西装 • 文化衫(老头衫) • 唐装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变化非常明显。

首先,服饰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

以前,人们大都穿着类似的样式,但现在有各种风格和模式。

尤其是服装品牌,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牌,更多的服装品类也进入了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从质料上来看,服装材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羊毛、麻、丝绸、涤纶等等诸多材料投入使用,服饰也更加贴合人们的体型,具有良好的贴合质量。

最后,从色彩方面来看,早期的服装主要采用古典的黑白色,颜色中也包括一些浅色,如浅蓝色,然而现在却更加注重服装颜色的多样性和变化,有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服装,也出现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新式服装,如破牛仔等。

总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服装的变化非常大,包括风格、质料、色彩等等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从而满足了人们体型和口味的多样性。

中国建国以来,服饰的变迁

中国建国以来,服饰的变迁

蓝灰绿
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 时代军装盛行。中国 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 无彩色服装时代。有 人说:文革是政治风 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 专政。布拉吉被认为 是修正,西装被认为 是资产阶级,旗袍被 认为是封建余孽,稍
谢 谢!
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 洁,朴实,颜色相对单调,
工装背带
▪ 工装背带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 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军便服
60年代中期,男女 服装归于一统,女 装趋向男性化,尤 其是“文革”时期, 军便服大行其道, 黄军装,黄军帽, 红袖章,黄挎包成 了“时装”,不爱红 装爱武装被女性奉 为圭臬,视为理想 追求,许多狂热的
中国建国以来,服饰的变迁
布拉吉长裙
+
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
放区的健康风尚与服装款式
色调也随着大军南下西进而
传遍全国,旗袍靓丽辉煌的
地位被干部装所取而代之。
旗袍衬映出的悠闲,舒适的
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氛围,
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
为对革命工作的狂热,劳动
是美,心灵最美为社会认同。
列宁装
列宁装,式样为双排扣西 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 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 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 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 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 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 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 代风尚。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方面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方面的变化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 二穿完老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依次往下传
改革开放后服饰:
• 衣着多姿多彩,各式服装争奇斗艳
时装表演成为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方面 的变化
76班第1组
改革开放前
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前
冬季棉袄、棉裤、棉鞋 是统一装束
中山装
色彩式样单调
布票
服装主要靠手工制 作,物质匮乏,国 家实行有计划地供 应,买布要凭布票 购买
绿军装 列宁装
灰色
军绿色
改革开放前 样式单调、蓝灰绿的海洋
蓝色
蓝灰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新中国70年服饰变迁

新中国70年服饰变迁

新分享丨Fresh新中国70年服饰变迁50年代,女人从工,服装多为工装;60年代,服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70年代,服装渐渐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月艮装流行加快;90年代,突出个 性的风尚将服饰带入了新时期;21世纪的现在,时尚已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流行,而是世界潮流。

O 整理邹孝听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洁,朴实,颜色相对单调,以绿,蓝,黑,灰为主。

女装流行代表简朴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

女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 背带式工装裤,当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

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 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列宁装的式样则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不爱红装爱武装被女性视为理想追求,许多狂热的 青年最向往的就是拥有一套绿军装。

所有的花衣裳,旗袍都成了 “封,资,修”的象征,剩下的只有解放装、青年装、中山 装、对襟衫。

处在那个年代,没有权利选择服装款式,也没有什么款式可以挑选。

1976年岁末,喇叭裤悄悄闯进了国门。

不久,迷你裙也开 始流行。

中性化的女装渐渐成了历史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奇装异服”。

"文革”初期被批判的小脚裤管,花衬衫也开始复活了,单色的服饰受到了新潮服饰的冲击。

假领子: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领子;的确良: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012 MODERNSUZHOU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建国60年服装变化历程

建国60年服装变化历程

建国60年服装变化历程导读:本文是关于建国60年服装变化历程,希望能帮助到您!建国60年服装变化历程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

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

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

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1.50年代: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主流。

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匮乏,百废待
兴。

很多人工资一发,首先把全家的柴米油盐买齐,便所剩无几。

那时候的家庭妇女也大多从工帮补家用,于是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为主流,"列宁装"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2.70年代中期以前: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

女装中基本
上是两用衫、军便装的天下。

旗袍的华丽之美仅仅用于外贸出口,除此以外,就是成为爱好收藏人士压箱底的藏品。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服饰与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民族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意识明显增强,人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服饰风格也逐渐回归了中华传统的风貌。

二、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人们开始注重服饰的实用性、舒适性和科技含量,逐渐摆脱了束缚和不合理的礼仪规范。

三、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人们对服饰风格的要求随之改变。

逐渐推崇简约、实用、自然的穿着方式,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服饰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 萝卜裤:是一种高腰、宽松、收脚、裤筒 似萝卜的裤子。自80年代后期,“小虎队” 席卷而来,三个翩翩美少年穿着萝卜裤与 白衬衫,跳着轻快的舞步。很快,校园里 的男生全都穿起了萝卜裤,双手插在裤兜 里,如果用白色的萝卜裤搭配白色上衣, 更觉得自己就是“白马王子”。
蝙蝠衫
• 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流行 的一种服装。当时,一部名 叫《霹雳舞》的美国歌舞片 成了青年人的“流行风尚 标”,影片里的演员身上穿 着蝙蝠衫,一遍遍模拟擦玻 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 景,成为了当时年轻人追逐 的偶像。那袖子大得出奇夸 张,跟衣服侧面连在一起, 张开双臂,形似蝙蝠的蝙蝠 衫,一时间,成了那个年代 颇具代表性的流行服装,并 且引发了后来一系列肥大衣 服的流行。
西装
蛤蟆镜
• 其实就是太阳镜的一种,由于其夸张的造型而被人形 象地戏谑为蛤蟆镜。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复苏 的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蛤 蟆镜等装扮动摇了中国人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 味,成了年轻人流行文化里最初的冒险,“引领时代 新潮流”。
健 美 裤
• •
1982年夏天, 一种一开到 底,钉上大 扣子的布裙 悄悄流行, 随后,又出 现了一种黑 色紧身踩脚 裤,一时间 风靡大街小 巷,女人们 几乎人手几 条甚至多条。 因为面料舒 适,有弹性, 类似舞蹈裤, 因此更多人 叫它“健美 裤”。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
“趋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 迷你裙、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 们的服饰日益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
一种开放的精神与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
道:“几年或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 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 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 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建国以来我国服装风格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服装风格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服装风格的变化衣食住行、衣锦还乡、衣冠楚楚……在汉语词典里,带“衣”字的成语比比皆是,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

本文简要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服装风格。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民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潮流中。

工人、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会流行朴素美,在穿着上更趋于实用、结实,逐渐形成了蓝、灰、黑的时代。

五六十年代实行计划用布,定量供应,做一件大褂比较费料,所以长袍也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方便节省的衣着形式。

同时,革命的热情激励中国青年学生穿起了象征革命热情的服装。

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争相效法,随后社会更行各业的人也把长袍、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

这个时期典型的服装有:①童装——花布棉袄②男子服饰——新款中山装、衬衫③女子服饰——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花布棉袄中山装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

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转变。

此时,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1978年,官方的“改革开放”的政治号令尚未公开发布,街头就已经开始了静悄悄的变革。

首先是普通公众服饰方面的变化。

“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服饰的巅峰,随后在港台地区流行,并直接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陆地区。

当时,港台电影中,明星们都穿着喇叭裤,把屁股包得滚圆滚圆,引领时尚。

而在内地,第一批穿上喇叭裤的,在老人们的眼里,无疑就是“男流氓”和“女流氓”。

建国60年服装的变化

建国60年服装的变化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 全国着装 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 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60—70年代)
三、70年代末、80年代逐渐向流行过渡
80年代的服饰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 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这 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 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 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一、50年代以朴素为特色
我国居民从过去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50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Biblioteka 50年代学生 服二、60、7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 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 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 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 很有派头的了。
一、50年代以朴素为特色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 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 带工 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 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 来的 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 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 成为 最受欢迎的服装。

当年的潮流——喇叭裤
四、90年代后的服饰

90年代及以后,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 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 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 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 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服饰的变化是人 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ppt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ppt课件

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
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
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
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
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
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
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
式也更通行了。所有的花衣裳、
旗袍都成了“封、资、修”的
象征,当革命革掉了旗袍等资
产阶级的尾巴,剩下的只有解
放装、青年装、中山装、对襟
ppt课件
9
中山装成为后来成为中国男子标准服装;
文革时称“干部服”,成为流行时尚.

ppt课件
10
雷锋帽
• 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闻名 中华,也成为了雷锋的象征之一。
ppt课件
11
海魂衫
• 是指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 纹衫,俗称海军衫,又称海魂衫。海魂衫的寓意 为广阔的大海与蓝天,水兵们穿上海魂衫更显得 精神抖擞。在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 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
ppt课件
3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衫。我中国女性服饰在60年代
中后期以后实际进入了虚无状ppt课件
8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基础上 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 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 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又出 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中山装系 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色的中山装,就将 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 这些都成为当时的主流款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的穿衣变化,由以绿蓝黑灰为主到超乎想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的穿衣变化,由以绿蓝黑灰为主到超乎想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服装行业早早已经融入世界各国。

繁华霓裳的背后,这样的成绩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和时尚品质的不懈追求造就的。

当今世界,纵观各国没有哪个款式的服装可独领风骚。

也没有哪个服装品牌可以经久不衰。

中国人的穿衣打扮,也正向着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发展,甚至出现了私人订制的状况。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70年以来,中国的服装穿衣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国人fashi on飞速成长史。

最早由以绿蓝黑灰为主到超乎想象的状况。

当然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腾飞,然后国民开始富裕起来,审美观也开始逐渐改变,使大环境下人民开始改变穿衣打扮。

多样化和个性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

在这个重要而隆重的日子里,我们一起重温一下70年来中国穿衣的变迁过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年。

多多少少的穿衣风格还延续清朝末年的打扮。

这个时期人民大多数已经去掉头发鞭子了,部分人民还是比较喜欢戴帽子的。

不过男人的短发比较清爽,看起来会比较精神。

那个年代照片基本是黑白的,我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照片,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1949年(月份不详),在上海的一家慈善机构,一群孩子等着分发大米。

看出来孩子们的打扮是比较朴实的。

常年的战争,经济受挫,很多小孩子要靠慈善机构帮助解决温饱问题。

上海街头的一位做生意的人。

他卖花生和中国烟。

经典的帽子,身上披着一件衣服。

1949年4月,在南京市民的注目下首批进城的解放军士兵。

可以看出来,南京街头的市民的衣着状况,男生比较多是短发,部分小女生也是短发。

他们基本是春季的薄衣穿搭。

1949年6月的上海,为庆祝城市解放,电车上悬挂的领袖像。

因为是初夏,人民的衣着是短T恤和短裤等等。

1949年的杭州,街头流动摊贩的写照。

白色上衣搭配黑色裤。

1948年12月的北平,一位身穿黑色衣服不知所措的老人在这群新兵中寻找自己的儿子。

照片可以看出来他们比较瘦,认真佩戴像章。

不难想象他们的衣服基本上黑白灰色调。

中国建国以来,服饰的变迁-精选文档

中国建国以来,服饰的变迁-精选文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

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 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 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 代。有人说:文革是政治 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专 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 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 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 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 “奇装异服”,统统被批 判。服装逐渐了款式一致、 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 分职业的军装盛行!
列宁装



列宁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 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 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 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 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这一时期服装崇尚简洁,朴实,颜色相对 单调,以绿,蓝,黑,灰为主。寻常百姓还穿 着打补丁的衣裤。这被视为艰苦朴素,备受推 崇,于是有的人专门买来新的衣裤放在水中洗 的发白,发旧,认为这才是美。 尽管现在化妆水平,摄影技巧都大大超过 了50年代,但是现代拍摄地女子服饰像,似乎 没有50年代那么亲切,真实。浓墨重彩掩盖了 不少缺陷,却没有了自然之美。那时照片中的 女子,没有什么浓重的化妆,一袭布旗袍,率 真,大方,洋溢着健康的气息。
+
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放区的健康风 尚与服装款式色调也随着大军南下西进而 传遍全国,旗袍靓丽辉煌的地位被干部装 所取而代之。旗袍衬映出的悠闲,舒适的 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氛围,人们对衣着 时尚美的追求化为对革命工作的狂热,劳 动是美,心灵最美为社会认同。
+
女装流行代表简朴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 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女学生大部分穿 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背带式工装裤,当 时举国上下的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古装,最 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 裤和白衬衫。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 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 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背带式工装裤
• 工装裤为背带式,胸前 有一口袋。与之相配的, 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作 帽、胶底布鞋,布鞋多 为手工制作。另外,前 后挂胶、以草绿色帆布 为面,橡胶为底的“胶 鞋”,因为中国人民解 放军穿用而得名“解放 鞋”,成为这一时期城 镇民众广为使用和喜欢 的鞋型 。
50
50年代时代十分之七八的人,渴望和拥有一顶真正的军帽是朝思 暮想的事情,能够走进解放军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既是时代的召 唤,革命的需要, 也是青年时期人生最好的去处--成为一个军人家 属,是女青年人生目标的最佳选择。但当一名解放军不是每个人都 心想事成的,找军人也有这样那样的条件限制, 可无法阻止我们 热爱、喜欢、迷恋军队的感情。草绿色的军服是奢望,黄球鞋穿在 脚上,不太显眼,最实在、最风光、最惹人艳慕的莫过于有一顶军 帽了。
• 最典型的形象,可以参照日本电视剧《东京爱情 故事》中赤名莉香的打扮。上班族女性,因为自 身的学识与工作特性,经常穿着挺直的套装,代 表着成熟气质,高雅风度,款式简洁,很合乎职 业女性的身份。他们一方面用色厉内荏的直线条 的职业装,来武装自己的自信,显得干练与精神; 同时她们也在用穿的性感内衣衬托她们的女人味, 服饰业传递着温情个性的信息。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 糕鞋:是一种新形式的高跟鞋,世界各国非常的
流行这种新式高跟鞋。在90年代的中国,松糕鞋 一度风靡,所有时尚女性都人“脚”一双。它最 吸引女人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厚度。松糕鞋的 鞋底高度从5-10厘米不等,有的甚至高十几厘 米。试想一位身高一米六的女孩子,穿上十厘米 高的鞋子,视觉效果顿时修长很多,也难怪松糕 鞋在日本被称为矮子乐。爱美的年轻女士们穿上 这种鞋底像发糕一样厚的鞋,感觉颇为良好。但 是最近英国、日本研究机构的调查发现,穿这种 鞋的女士容易受伤。
6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 身穿绿色军便装, 头戴军帽, 脚蹬解放鞋, 腰系皮带,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 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手捧语录本.
特 征 : 服 饰 趋 于 单 调
近现代以来 服装出现什么变化趋 势?
趋势: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 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 方便、平民化转变。
• 7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时期,这 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原有的艰苦 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因此, 这一时期的着装继续延续着60年代末期的一些特点。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 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 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 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众 多国际时尚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1990年,卡地亚以“拓 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路易· 威登进驻中 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明你跟时尚 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爱玛 仕”、“乔治· 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 “趋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 迷你裙、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 们的服饰日益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 一种开放的精神与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 道:“几年或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 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 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 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中山装成为后来成为中国男子标准服装;
文革时称“干部服”,成为流行时尚.

雷锋帽
• 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闻名 中华,也成为了雷锋的象征之一。
海魂衫
• 是指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 纹衫,俗称海军衫,又称海魂衫。海魂衫的寓意 为广阔的大海与蓝天,水兵们穿上海魂衫更显得 精神抖擞。在60年代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 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
蛤蟆镜
• 其实就是太阳镜的一种,由于其夸张的造型而被人形 象地戏谑为蛤蟆镜。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复苏 的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蛤 蟆镜等装扮动摇了中国人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 味,成了年轻人流行文化里最初的冒险,“引领时代 新潮流”。
• •
1982年夏天, 一种一开到 底,钉上大 扣子的布裙 悄悄流行, 随后,又出 现了一种黑 色紧身踩脚 裤,一时间 风靡大街小 巷,女人们 几乎人手几 条甚至多条。 因为面料舒 适,有弹性, 类似舞蹈裤, 因此更多人 叫它“健美 裤”。
• 喇叭裤
也叫喇叭口裤。这是一种立裆短,臀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腿上窄 下宽,臀部和大腿部剪裁紧瘦合体,而从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使 之呈喇叭状的一种长裤。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 功能。喇叭裤将人臀部与腿部的曲线,清晰地勾勒出来,成为女性魅 力的直接展现,加上厚厚的鞋底,让女性看上去越发的纤细、苗条。 并有高高在上,营造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 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
军 便 装
军便装是中国20世 纪70年代最流行的 服饰。青少年喜欢 穿一身草绿色的军 便装,头戴草绿色 军帽,肩挎草绿色 书包。拥有一套 “军便装”是那个 年代无数年轻人的 理想。
• 四个兜军装:是解放军废除和恢复军衔制 年间的产物。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 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 四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 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 个兜”显得尤为珍贵。
“的确良”:又作“的确凉”,由英文“dacron”或 “terylene”音译过来。的确良”,其实就是涤纶。当年, 涤纶中加了棉(卡其),就叫“涤卡”,意即“涤纶加 卡其”。“的确良”面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风行于 七十年代。它挺刮、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对熟 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单一灰暗的国人来 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那时,拥有一件 “的确良”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一个洋气 的必不可少的砝码。而且,更的是,它很耐用,非常很 省布票。
• 世纪60年代的服装有人戏称为 “集体撞衫”,不过人们的衣 服颜色单一,款式相同却是真 实的。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 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 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 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 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 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 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 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 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 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 式也更通行了。所有的花衣裳、 旗袍都成了“封、资、修”的 象征,当革命革掉了旗袍等资 产阶级的尾巴,剩下的只有解 放装、青年装、中山装、对襟 衫。我中国女性服饰在60年代 中后期以后实际进入了虚无状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基础上 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 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 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又出 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中山装系 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色的中山装,就将 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 这些都成为当时的主流款式。
50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 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 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 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 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 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 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 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 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一、50年代——俭朴实用 劳动最美 二、60年代——统一的武装时代 三、70年代——承前启后 时尚启蒙 四、80年代——丰富多彩时装化 五、90年代——突出个性 风情万种 六、全球化的21世纪:时尚很纯粹

1949年新中国成立,解放区的天时晴朗 的天,解放区的健康风尚与服装款式色调 也随着大军南下西进而传遍全国,旗袍靓 丽辉煌的地位被干部装所取而代之。社会 鄙夷挂红穿绿的奢侈服饰风尚,旗袍衬映 出的悠闲,舒适的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 氛围,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为对革 命工作的狂热,劳动是美,心灵最美为社 会认同。
• 英文名为“Jeans”,是用一种靛蓝色粗斜纹布裁制的 直裆裤、裤腿窄,缩水后穿着紧包臀部的长裤。风行世 界1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登陆中国,伴随着打工潮, 牛仔裤在年轻人中迅速流行。那时候在年轻人中间流传 着一句调皮的口头禅——“牛仔裤,省钱又省布!”而 牛仔裤也因其紧臀、窄腿的造型而一度被当成颓废、叛 逆的象征。如今牛仔裤已成为男女老少喜爱的休闲服装。

流行时尚其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在着历史 变革之际,体现时代风尚的服饰,尤其是表现 出多变的情态。1974年已经出现流行穿大尖领 子的衣服,1975年流行穿家制的卡其喇叭裤, 1978年时兴穿蒙着尼龙布衫内衬定型棉的外套。 因为压抑太久的心里早已渴望服饰的改变,因 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奇装异服”,人们感到了 惊喜,意外地惊喜。思想开放的女孩子则脱去 了暗淡灰色的外衣,穿着色彩鲜艳的编织毛衣, 留住美丽。同时也在用行动呼唤服饰的变革, 呼唤服饰春天的到来。Fra bibliotek花衬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