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少数民族总体文盲率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46个百分点,文盲率的下降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
低8.17个百分点。少数民族每一万受教育人口中受
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全国的差距也由1990年的47人 扩大到2003年的104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 重要地位
民族地区地大物博, 自然资源丰富:我
国155个民族自治地 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 积的64%。 1990年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口密度为每 平方公里24.8人;非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 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86人。
民族地区的草原面积 占全国的90%,全国五 大天然牧场均在少数民 族地区; 民族地区森林面积 7.1亿亩,占全国森林 总面积的41%,蓄积量 占全国总蓄量的51.1%; 民族地区的水利资源 蕴藏量占全国的52.3%; 除此之外,还有丰富 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 等等 。

第二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事业的 方针、政策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 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民族平等、 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
原则,把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
为我们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上的根本立场和最终归宿。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彻底 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观 点,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自 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 治、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便成为民 族工作的主要任务。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 道理”,“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 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 更加巩固”。“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 和民族振兴。”
二、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意义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事 实上的民族不平等。 2、是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3、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各民族共同繁荣, 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4、民族地区经济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5、巩固国防,充实边疆的实质性工作。
川藏公路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深圳
侗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帮助,主要
采取以下4种形式:
财政照顾,税收减免 贸易扶持
扶贫攻坚,对口支援
促进开放,加强开发。
财政照顾,税收减免

主要体现在给少数民族地区管理财政以更大的自主权。中央 财政从建国起一直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给予补助,除给予固 定补助外,还设立了多项专项补助。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 的需要,国家财政体制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统一计划管理模式, 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但对民族地区仍采取“适当照顾”的政策。除对内蒙古、广 西、新疆、西藏、宁夏5个自治区和青海、云南、贵州3个民 族省实行定额补助每年递增10%的制度外(1980年—1988 年),还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至 今)、“边境事业补助费”(1977年至今)、“边境建设专 项补助投资”(1977年—1988 年)等专项补助资金。
而是指不同地区在发展中都能各展所长并得到相应的
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虽有差距但控制在一个 适当的区间。各地区之间还能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并且有先有后都能逐步走向富裕,使贫困地区和贫苦 人口逐步减少。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第53条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 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82年通过的宪 法总纲第4条
努力增强民族地区 自我发展能力
(1)要进一步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创新 思路。 (2)要不断提高 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发 展的内在活力。
第十一章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主要章节内容
第一节 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三节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 2、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根本目标就是要 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 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
一、方针、原则、政策
1、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 3、坚持国家和兄弟民族帮助与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 的原则 4、坚持尊重自主权和国家利益、少数民族利益相结合的 原则 5、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 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 6、实行对口支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7、要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贵州(1136元)
西部不发达地区为第四世界。
2003年全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民族地
区占了45%。2003年,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发生率是3.1%,
民族地区为7.3%,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目前,全
国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民族自治地方占45.1%。迄
今为止,一些少数民族仍处于整体贫困状态,如云南
解放前,新疆的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各 族人民生活贫困,是我国严重缺医少药的 地区之一。当时全疆的医疗卫生机构仅有 54所, 从业人员534人,其中医师只有18 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0.08人; 有病床696张,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15 张。 有两台X线机和4台显微镜;卫生防疫及妇 幼保健工作一片空白,婴儿死亡率达 420‰~600‰,孕妇死亡率为150/10万人, 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0岁。 在20多万平方公里的阿勒泰草原上,只 有3所极为简陋的卫生院。世世代代生活在 帕米尔高原上的牧民,几乎没有见到过医 生。
(四)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国家和兄弟民族帮助与少 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 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 “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各民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民族地区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Biblioteka Baidu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0年农村居民 人均现金收入 (2434元) 上海(5914元)
“中国是一个国家四个世界”
北京、上海、广东代表第一世界;
沿海发达地区为第二世界; 中部的内地城市是第三世界;
川东红土地
坚持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国家扶持和发达地区帮助民 族地区发展,是党和国家一贯坚 持的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少数民族和 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和 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 讲,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是事 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民族地 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的 扶持和发达地区的帮助,但最根 本的、最重要的是还是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奋发图强。

3、少数民族地区在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
极度贫苦的历史起点
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等民族的主要生产工 具是自制的弓箭和扎枪。 以农业生产的独龙、布郎等民族的主要生 产工具以木制、竹制为主。 和汉族邻近的少数民族,铁制工具少,多 从汉族地区输入。
云 南 金 平 拉 祜 族 苦 聪 人
生产关系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展现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在原始社会阶段有60——70万; 在奴隶社会阶段有100万彝族; 在农奴制阶段有 400万藏、傣族; 在封建社会阶段有3000万回、满族。
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困苦 以新疆为例: 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有 41761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 其中,农业总产值33743万元,工业总 产值为8018万元,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 总产值的19.2%。 全疆只有38个邮政局,50%以上的县 城没有邮电机构。
区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旨在
培养发展活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民族地区改革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艰巨性; 2、民族地区改革开发应采取稳步推进的方针; 3、民族地区的改革开发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几乎没有现代工业。
1949年,全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其中 347个是私营手工业作坊和个体手工业, 只有16家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工厂,工 人900多人,工业总产值9800万元。工业 产品仅有煤、盐、皮革、红砖、面粉、食 油、硫酸等10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所需要的工业品和日用品,主要靠内地供 应和从国外进口。
1、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发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开发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动力 2、改革是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思想前提 条件。 3、改革开放需要持续推进。
民族地区改革开发的进程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民族地
贸易扶持
1997年6月国家出台“九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用 品生产政策规定: (1)“九五”期间,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 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实行月息低2.4厘 的优惠政策,利差由人民银行补贴,再由中央财政 相应扣减人民银行上缴收入。 (2)“九五”期间每年由人民银行安排l亿贴息贷 款,用于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 业的技术改造,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 承担一半。
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1、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步伐。
2、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3、切实抓好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
(二)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 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地区协调发展不是指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的齐步走,
良好的生态环 境,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和提高各族人
民生活质量的重要
基础。民族地区要
坚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发展之路。
西部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它造 成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可利用土地 减少,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 亩产仅几十斤,其“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 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自然生态的贫困的写照。 我国西部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有道是:“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 超载放牧、盲目垦荒、滥挖药材、乱采矿等在利欲驱动 下出现的各种短视行为有增无减,屡禁不止。据统计, 新疆荒漠化地区每年需要燃料薪柴350万至700万吨, 几乎全部采用沙区植被;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200 多万公顷,到80年代中期,因为樵采已经毁掉三分之一 以上;塔里木河地区因为过度用水,使输往下游的水流 急剧减少以至断流,造成植被死亡,土地沙化,30万亩 草场被毁,天然胡扬林由81万亩减少到21万亩,长达 180公里的“绿色长廊”濒临毁灭。
的独龙、拉祜、佤、傈僳族群众贫困面都在80%以上。 尤其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还有1/4左右未解决温饱问 题。有的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一方水土 养不活一方人”。
(2)社会发展差距,包括教科文卫等社会事 一、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 业的发展差距也在拉大。
2004年全国未实现“普九”的县民族地区占了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
的根本任务。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
工作的重点;坚持把加快少
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 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 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
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
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把“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为民族工作主题,其精神实 质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各民族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着力点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