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1
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理数的减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之后进行的。
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一转化思想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感受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从而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接着,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教材特点(1)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例题和练习的设置有层次,逐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经历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3)在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2)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熟练进行。
2.教学难点(1)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2)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课《代数式》教案(2024秋)
3.1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素养目标】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验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与符号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代数式的概念及意义,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相同代数式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触代数式.[情境导入]在小学,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知道可以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表中的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若赵红的年龄为ɑ岁,则爸爸的年龄为(ɑ+30)岁.可以看到,这样的式子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教学提示]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时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然后结合后面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活动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归纳引入代数式的概念,并明确代数式的书写规范. 探究点1 代数式的概念问题1 (教材P68引言)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某品牌苹果采摘机器人平均每秒可以完成5m2范围内苹果的识别,并自动对成熟的苹果进行采摘,它的一个机械手平均8s可以采摘一个苹果.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①你知道本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吗?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该机器人10s能识别多大范围内的苹果?60s呢?ts呢?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启示:用字母代替数使我们的表达从一个具体问题推广到一类问题,更具有一般性.(2)该机器人识别n m2范围内的苹果需要多少秒?n5s.(3)若该机器人搭载了m个机械手(m>1),它与采摘工人同时工作1h,已知工人平均5s可以采摘一个苹果,则机器人可比工人多采摘多少个苹果?分析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最终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式子:问题2 (1)某工程队负责铺设一条长2km的地下管道,经过d天完成,用式子表示这支工程队每天铺设的管道长度.(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ɑ,这个正方形的周长l是多少?面积S呢?上述问题中列出的式子5t,n5,450m-720,2d,4ɑ,ɑ2,它们都是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例如,5,t都是代数式.【对应训练】判断下列式子是否符合代数式的书写规范,不符合的请改正.x×y,256ɑb,-1n,x3,m÷3.解:均不符合,改正如下:x×y 256ɑb -1n x3 m÷3 xy 176ɑb -n 3x m3[教学提示]教学时通过设置的情境使学生明白,探究用字母代替数从而将数和数量关系一般而又简明地表达出来是必要的,能使应用更加广泛,从而为描述和研究问题带来方便.并通过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写出的式子的共性.提醒学生解题时注意单位要换算成一致.跟学生明确代数式的书写规范,这里尤其注意跟学生强调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不是关系符号,比如用“=”“>”“<”,抑或是以后将要学到的“≥”“≤”“≠”这些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不是代数式.有关代数式书写的具体要求教师可参看后面的解题大招,讲解时根据情况选讲即可.[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的方法,并明确相同的代数式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含义不同. 探究点2 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例1 (教材P70例1)(1)苹果原价是p元/kg,现在按九折优惠出售,用代数式表示苹果的售价;(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m,宽是pm,用代数式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3)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比前年产量的2倍少10件,用代数式表示去年的产量;(4)一个长方体水池底面的长和宽都是ɑm,高是hm,池内水的体积占水池容积的三分之一,用代数式表示池内水的体积.分析提问:想一想各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试着填写下表:解:(1)苹果的售价是0.9p元/kg;(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0.9pm2;(3)去年的产量是(2n-10)件;(4)由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得这个长方体水池的容积是ɑ·ɑ·hm3,即ɑ2hm3,故池内水的体积为13ɑ2hm3.追问 (1)观察(1)(2)小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它说明了什么问题?所列代数式一样,0.9p既可以表示苹果的售价,也可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它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2)0.9p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某人走路的速度为0.9m/s,若他行走ps,则走了0.9pm.(答案不唯一)【对应训练】教材P71练习第1题.[教学提示](1)教师提问,学生自主作答,在经历上一环节的学习后,学生不难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目的在于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规范,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写出简单的代数式,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2)在用同一个代数式表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时,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些实例.设计意图使学生能透过代数式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运算,明确数学意义,并能发挥想象给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活动三:随堂训练,课堂总结探究点3 代数式的意义例2(教材P71例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1)2ɑ+3; (2)2(ɑ+3); (3)cɑb; (4)x2+2x+8.解:(1)2ɑ+3的意义是ɑ的2倍与3的和;(2)2(ɑ+3)的意义是ɑ与3的和的2倍;(3)cɑb的意义是c除以ɑ,b的积的商;(4)x2+2x+8的意义是x的平方,x的2倍,与8的和.问题举例说明2ɑ+3,2(ɑ+3)所表示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相同情境下:李明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橘子有ɑ个,李子的数量比橘子的2倍还多3,则李子买了(2ɑ+3)个;若再多买3个橘子,买到橙子的数量就刚好是橘子数量的2倍,则橙子买了2(ɑ+3)个.在不同情境下:李明买了一些橘子和李子,其中橘子有ɑ个,李子的数量比橘子的2倍还多3,则李子买了(2ɑ+3)个;小宝今年3岁,爸爸今年ɑ岁,爷爷的年龄是小宝和爸爸的年龄和的2倍,则爷爷今年的年龄是2(ɑ+3)岁.(答案不唯一)【对应训练】教材P71练习第2,3题.【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代数式?你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或数量关系吗?2.同一个代数式在不同实际问题中表示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相同吗?举例说明.3.你能说出某个代数式的数学意义吗?能赋予它实际意义吗?【作业布置】1.教材P76习题3.1第2,6,7,8题.[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选取学生代表回答代数式的数学意义,重点在于对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的各部分进行“拆解”,从而明确采用的是何种运算,比如分数线所代表的除法意义等.在探究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时,注意若两个式子在同一个情境下,则相同字母必须代表同一个量.【教学后记】第2课时: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素养目标】1.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与符号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教学难点】根据稍复杂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设计真实情境让学生回答,既能回顾上节课所学,也为更深入地探讨列代数式做铺垫.【情境引入】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先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表示出来,也就是要列代数式.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在国庆阅兵式上,有女民兵和三军女兵两种特殊方队.(1)若女民兵方队有ɑ人,三军女兵方队有b人,则两种方队共有(ɑ+b)人;(2)若三军女兵方队的平均年龄为m岁,比女民兵方队的平均年龄大n岁,则女民兵方队的平均年龄为(m-n)岁;(3)若三军女兵方队共有m排,且每排有25人,则三军女兵方队的人数为25m;(4)女民兵方队用ts走了sm,则她们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为 st m/s.这就是列代数式,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对这方面进行探究,让我们准备好一起进入今天的探索之旅吧![教学提示]通过阅兵式的情境再现,激励学生的斗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并不难,可让学生口答,答案的4个式子包含有+,-,×,÷这四种运算,学生口答过程中,教师顺势板书好答案,为下一步学生观察、理解和更深入地探究列代数式埋下伏笔.活动二:自主思考,探究新知设计意图探究列代数式表示数学运算,以及用代数式表示运算律或公式等. 探究点1 列代数式表示数学运算中的数量关系思考我们在上一节课曾探讨过代数式的意义,如2ɑ+3的意义是ɑ的2倍与3的和.反过来,如果已知某种数学运算,如ɑ,b两数的和与差的积,那么该如何用代数式表示呢?可以按下面的步骤列代数式:所以ɑ,b两数的和与差的积为(ɑ+b)(ɑ-b).例1 用代数式表示:(1)比m的3倍小3的数;(2)m的平方的3倍与5的和;(3)m的倒数与n的积.解:(1)3m-3;(2)3m2+5;(3)nm.【对应训练】教材P73练习第1题.[教学提示]这一环节教学时教师以引导为主,不要直接明晰结论,应先鼓励学生尽可能回忆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计算公式等,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并让学生说明其中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注意跟学生强调:一个代数式中可能会有多个字母,它们代表的量各不相同.[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将实际背景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再进一步列出代数式. 探究点2 列代数式表示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例2 ((教材P72例3)用代数式表示:(1)购买2个单价为ɑ元的面包和3瓶单价为b元的饮料所需的钱数.(2)把ɑ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时的利息是多少元?(3)某商品的进价为x元,先按进价的1.1倍标价,后又降价80元出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分析提问:想一想各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试着填写下表:解:(1)购买2个单价为ɑ元的面包和3瓶单价为b元的饮料所需的钱数为(2ɑ+3b)元.(2)根据题意,得ɑ×2.75%×3=8.25%ɑ,因此到期时的利息为8.25%ɑ元.(3)现在的售价为(1.1x-80)元.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和数一样参与运算,从而可以用代数式把数量或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具有一般性.【对应训练】教材P73练习第2,3,4题.[教学提示]这一环节教学可采用板演,学生自己充当小教师检查学生理解、掌握情况,仿照例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规范作答.最后注意强调:1.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问题背景中可以表示不同的量,如(1)(2)中的字母ɑ;2.某些代数式中有些部分可以适当化简,如(3)中2.75%与3相乘得到8.25%.活动三:强化训练,巩固提升[设计意图]设计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中的行程问题,以考查学生列代数式的能力,既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等相关实际问题背景进行熟悉和预热.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探究点3 代数式的意义例3 (教材P72例4)甲、乙两地之间公路全长240km,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速度为vkm/h.(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2)如果汽车的行驶速度增加3km/h,那么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汽车加快速度后可以早到多少小时?分析提问:(1)本题包含了几个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包含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它们之间具有关系:时间=路程速度.(2)早到的时间与原来需要行驶的时间和加快速度后需要行驶的时间有什么联系?早到的时间=原来需要行驶的时间-加快速度后需要行驶的时间.解:(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240vh.(2)如果汽车的行驶速度增加3km/h,那么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240v+3h.汽车加快速度后可以早到(240v-240v)h.【对应训练】张华同学报名参加了某市越野赛10km体验组的比赛,计划以xkm/h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实际比赛时他以计划平均速度的1.2倍跑完了全程.(1)用代数式表示张华同学实际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101.2x h;(2)王老师也报名参加了此次越野赛10km体验组的比赛,他计划一半路程以ɑkm/h的平均速度前进,而另一半路程以bkm/h(ɑ≠b)的平均速度前进,用代数式表示王老师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解:一半路程以ɑkm/h的平均速度前进,用时5ɑh,另一半路程以bkm/h的平均速度前进,用时5bh,故王老师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ɑ+5b)h.【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代数式吗?【作业布置】1.教材P75习题3.1第1,3,10,11题.[教学提示]例题和练习题都属于行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掌握行程问题的公式,即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跟学生强调,列出的代数式如果形式比较复杂,出现不止一个运算符号,只要不出现关系符号(如“=”“<”),无论用多少个运算符号连接都属于代数式的范畴;同时在相同的问题背景下,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量,不同的量是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的.【教学后记】第3课时反比例关系【素养目标】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关系.2.初步了解反比例关系的表现形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反比例关系,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及识别.【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反比例关系.【教学过程】活动一:悬疑激趣,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类比正比例关系,对实例进行演变,引发学生思考,为引入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做铺垫.【类比引入】1.回忆:小学我们已经学过的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是什么?如果两个变化的量的比值保持不变,或用符号表示为yx=k(k是一个确定的值,且k≠0),这时称这两个量y和x为成正比例的量.2.复习:第1课时活动二中的问题1:3.猜想我们不难回答上面“猜想”中的特点,但该怎样进一步表述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呢?让我们赶快进入新的学习吧![教学提示]进入本节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关系,再通过对问题进行演变使学生对反比例关系有一个初步感知,重点在于类比正比例关系使学生发现新问题中量和量之间存在共性(乘积为定值).活动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并与正比例关系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探究点反比例关系问题 (教材P73问题)北京是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在冬季奥运会前,某赛场计划造雪260000m3.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每天造雪量,计算所需的造雪天数,填写下表.(2)每天造雪量和造雪天数这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续表)概念引入:像这样,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且这两个量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k是一个确定的值,且k≠0),反比例关系可以用xy=k来表示.想一想: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思考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是很常见的.例如,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总价一定,购物的数量与商品的单价成反比例关系.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①泳池里水的体积一定,将水放完,排水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例关系;②路程一定,行驶速度与行完全程所需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等.【对应训练】教材P75练习第1,2题.[教学提示]这部分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教师抛出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对问题的探究,说出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的乘积为定值,再一次印证学生在活动一中已经得出的结论.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比例系数k在当前学情下虽不做过多探讨,但k≠0仍需明确知晓,必要时可适当解释不为0的原因.[教学提示]将反比例关系与正比例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这点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能借助正比例关系的探究方法进行参照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关系的实质.以后这样的类比学习会经常出现,学生初学会比较困难,教师可直接讲述.而后面的“思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活动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设计意图]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计算能力.例 (教材P74例5)如图,四个圆柱形容器内部的底面积分别为10cm2,20cm2,30cm2,60cm2.分别往这四个容器中注入300cm3的水.(1)四个容器中水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2)分别用x(单位:cm2)和y(单位:cm)表示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用式子表示y与x 的关系,y与x成什么比例关系?分析:题中涉及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及高三个量,它们之间具有关系: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解:(1)四个容器中水的高度分别为30010=30(cm),30020=15(cm),30030=10(cm),30060=5(cm).(2)xy=300.y与x成反比例关系.【对应训练】1.给一间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单位:cm2)与所需地砖的数量(单位:块)如下表所示.(1)这间教室的地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所需地砖的数量是怎样随着每块地砖的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3)若用n表示所需地砖的数量,m表示每块地砖的面积,用式子表示n与m的关系.n与m成什么比例关系?解:(1)这间教室的地面面积是300×1600=480000(cm2)=48m2.(2)由表可知所需地砖的数量随着每块地砖的面积的增大而减小,但它们的乘积一定,都为480000.(3)mn=480000.n与m成反比例关系.2.教材P75练习第3题.[教学提示]这里涉及的运算要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一方面是加强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学习代数式求值进行预演.可倡导按照自己所想的方法进行求值(不必硬套公式),学力稍强的学生可能已经运用代值求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了,应对这种思维超前、灵活运用的学生予以认可,对于其他学生也应当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反比例关系?两个相关联的量何时满足反比例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作业布置】1.教材P76习题3.1第4,5,9题.【教学后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中学九年级数学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重点应该是什么?在这个学习阶段,教案该怎样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1. 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结构如下: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主语+am / is / are (not)+过去分词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as / were +过去分词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主语+have / has +been +过去分词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ill +be +过去分词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ould / should + be +过去分词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主语+was / were + being +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主语+had + been +过去分词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2. 被动语态的用法(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不用by+动作执行者短语。
Football is playe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全世界都广泛地踢足球。
(2)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The bank was robbed yesterday afternoon.昨天下午这家银行遭到抢劫。
(3)作客观说明时,常采用一种被动语态句型。
It is reported that about twenty children have died of flu in the USA.据报道美国大约二十名儿童死于流感。
3. 主动语态的句子变为被动语态的步骤(1)把原句中的宾语变为主语(2)动词改为被动形式,即be+过去分词(3)原来的主语,如果需要的话,放在by后面;如果没必要,可省略。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篇二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数学九年上册教课划九年特别,既要达成新的教课任,又要考到在九年下册初中段整个数学知行全面、系的复。
因此在拟订九年上学期的教课划,必定要注意的安排,同掌握好教课度。
一、学情剖析通上期末剖析,本班学生计在很重的两极分化。
一是平成比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学数学趣不厚,怕吃苦,,少,欠研精神;二是相当部分学生因各样原由,数学已落伍很很,基本失了学数学的趣。
二、指思想1、持党的十八大教育方,以《初中数学新程准》准,深入展开新程教课改革。
以提升学生中考成出点,着重培育学生的基知和基本技术,提升学生解答的能力。
2、通本学期的堂教课,达成九年上册数学教课任。
3、依据状况,适合达成九年下册新授教课内容。
三、教课目1、知技术目:掌握二次根式的观点、性及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的基天性;掌握及与相关的观点、性;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用。
2、程方法目:培育学生的察、研究、推理、的能力,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推理能力和推理表达能力,提升知适用能力。
3、度感情目:一步感觉数学与平时生活密不行分的系,同学生行唯物主世界教育。
四、教材剖析1、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假如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
本章要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详细方法。
本章的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2、第22章二次函数:.通情境的剖析确立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领会二次函数的意。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像,从像上函数的性。
会依据公式确立像的点和称,并能解决的。
会用二次函数的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第23章旋:本章主假如研究和理解旋的性,能按要求作出平面形旋后的形。
本章的要点是中心称的观点、性与作。
本章的点是辨中心称形,按要求作出平面形旋后的形。
4、第24章:理解及相关观点,掌握弧、弦、心角的关系,研究点与、直与、与之的地点关系,研究周角与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周角的特色,切与切点的半径之的关系,正多形与的关系⋯⋯。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具体包括:章节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中的10.1.1“收集数据”,10.1.2“整理数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附近的交通情况,提出问题:“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交通数据?”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25分钟)(1)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2)讲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清洗数据、分类整理、汇总统计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的步骤中,哪一步骤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2. 数据整理步骤:清洗数据、分类整理、汇总统计等。
3. 例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观察身边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答案:(1)身高数据整理表格。
(2)物体数据整理表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大全篇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知识重点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探究实际问题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问:(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归纳小结1、教科书146页“归纳”(略).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在讨论或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
(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篇二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2+x=0(用配方法)(2)3x2+6x=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1)x(2x+1)=0(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一、教材内容的优化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优化。
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更加贴近生活,采用了大量的例题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完整,符合数学学科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从初中就能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教材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与同学一起合作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的提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优化内容和创新方法,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也对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更像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助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解决困惑。
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得到了更大的锻炼和提升。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和优化,为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数学教学的不断进步。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1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
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
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
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
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生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数学》第一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数学的定义和作用2. 数学的基本概念3. 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数学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2. 教师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小数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
3. 教师介绍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乘方等,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练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爱好,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七班级上册教学计划1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本学期学情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
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舞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
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观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量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老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爱好,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1)在老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仔细备课,仔细备学生,仔细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实数概念》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和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无理数和实数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和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无理数和实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无理数和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难点:无理数和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无理数和实数。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无理数和实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无理数和实数的教学素材。
3.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那么它的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无理数和实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一些与无理数和实数有关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无理数和实数的问题,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了解无理数和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了解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执教者:一、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
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
二、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
通过交流询问,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属于中上等,部分不甚理想。
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情况良好。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 75%。
四、教材分析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2).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想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学法:以学生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2教学过程:设置以下六个环节环节一: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请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兴趣和欲望,适时的给出本章课题:相交线和平行线环节二: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如何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1
如何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李有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数学教师追求、奋斗的目标,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如何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设想。
一、要认真分析研究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印刷鲜艳精美、内容新颖,洋溢着现代气息,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令人焕然一新。
新知识的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分析研究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与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发现有以下的优点和问题第一、新教材的优点1、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删减了许多被认为繁、难的陈旧内容。
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大大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要求;取消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的综合应用,取消了根与系数关系的综合应用;分式方程仅限制在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删去了无理方程、二次方程组的知识。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删减更多,例如删去了比例及其性质、射影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三角函数中仅出现正弦、余弦、正切,删去了余切,更没有钝角三角函数。
2、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新增了许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
例如“数与代数”部分,对方程、函数等方面的应用都有所加强,方程强调建模的思想,函数中引入了分段函数并对自变量取值范围提出要求;不等式中对不等式(组)应用作出了教学要求,强调应用。
“空间与图形”部分,增加、强化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增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等知识。
“统计与概率”部分,新教材所要求的统计概率内容与以前旧教材相比大为增多,学生通过看统计图表与有关资料获取信息、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能力大为加强。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章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重视课后反思,设计每节课师生互动的细节。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新人民教育版九年级上册的5个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方案1一、根本情况分析:去年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普遍不错,但是优生不广,尖子生也不拔尖。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多差异。
对于优生学来说,他们能够透彻的理解知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清晰的。
对于几乎所有的学生来说,一些根底知识无法有效掌握,学生仍然缺乏大量的推理训练。
推理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怕几何难,相关知识也不是很透彻。
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
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不鼓励学生购置补充参考书,学生独立扩展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后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需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表现,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有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专心学习,积极参与。
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雄心勃勃,急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需要培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理想,比方预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学习的习惯,主动改错(考试和作业后)的习惯。
有些学生对他们没有或不够重视,需要老师的监督才能这样做。
陶行知说:“教育是培养习惯〞,这是这次教学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通过九年的数学教学,可以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根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操作,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总结。
会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类比进行简单推理。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态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这学期我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这些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
在小学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不多。
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
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
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
李有权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数学教师追求、奋斗的目标,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如何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设想。
一、要认真分析研究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印刷鲜艳精美、内容新颖,洋溢着现代气息,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令人焕然一新。
新知识的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分析研究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与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发现有以下的优点和问题第一、新教材的优点
1、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删减了许多被认为繁、难的陈旧内容。
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大大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要求;取消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的综合应用,取消了根与系数关系的综合应用;分式方程仅限制在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删去了无理方程、二次方程组的知识。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删减更多,例如删去了比例及其性质、射影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三角函数中仅出现正弦、余弦、正切,删去了余切,更没有钝角三角函数。
2、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新增了许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
例如“数与代数”部分,对方程、函数等方面的应用都有所加强,方程强调建模的思想,函数中引入了分段函数并对自变量取值范围提出要求;不等式中对不等式(组)应用作出了教学要求,强调应用。
“空间与图形”部分,增加、强化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增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等知识。
“统计与概率”部分,新教材所要求的统计概率内容与以前旧教材相比大为增多,学生通过看统计图表与有关资料获取信息、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能力大为加强。
3、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通过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通过设置“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观察与猜想”、“数学活动”栏目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质。
4、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
联系,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第二、新教材存在的问题
1、运算能力有所削弱
由于不能合理使用计算器,许多学生连最简单的计算都要借助计算器解决,心算、口算能力不强,计算的正确率比课改前的学生低。
许多学生的基本数、式运算(例如恒等变形)能力也较为薄弱。
2、演绎推理能力降低要求
由于新教材淡化几何证明,降低演绎推理难度,圆与三角形相似等相关知识的演绎证明不作要求,许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比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更具灵活性,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二、要创造性地处理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1、对“问题情境”的处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很多时候都以“问
题”开始,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新知自然生长在已学知识基础之上,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很好。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设置仍有少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背景,加重学习困难、令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的问题存在。
教师在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备课时,不要被现有的一家教材束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胆处理和改造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吸取多家教材之长,把其它版本好的"问题情境",拿过来用在自己的教学上。
旧人教版和华东师大版有些"问题情境"创设很好,有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习题的题型比较新颖、有意义,可用到自己的教学上。
因此,建议我们的数学老师手头上都有几个版本的教材,以便备课的时候可以参考。
2、对例题的处理
⑴例题的讲解顺序可适当调整
比如:新教材第88页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材以问题为线索,将列方程和解方程有机地结合,这样安排,虽然突出了建立方程模型这个重点和难点,能够让学生体会学习方程的价值,但造成一节课中出现多个重点、难点,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我个人认为:在本节教学时,可先集中精力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先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分类讲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例题,这样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会更好。
⑵增加必要的例题,给出完整规范的解答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很多解题过程不规范,给学生预习和自学造成很大困难,学生看了教材也不会做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例题,详细分析,并写出完整、规范的解题过程。
例题要精选精讲,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运用、明白解题思路。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精选,选用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例题进行教学。
要重视例题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教材中有些特别难的例题可以改编或不讲。
3、对练习题、习题的处理
学生学数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教师讲解例题,然后模仿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目标。
前面讲到,由于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配置得不好,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自己查阅其它教材和资料搜索好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
新教材中练习题题型单一,应适当增加填空题、选择题以及研究性、开放性、探索性等问题。
习题的处理要注意习题精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加强课堂练习,但不能“滥”,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不能盲目、超负荷地去练。
课后作业最好能分层,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且课后习题形式要多样。
三、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这种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使用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时,教师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来进行有效教学。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留给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有利于教师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