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工艺考察

合集下载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江西婺源的艺术文化,包括传统民间艺术、绘画、雕刻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地考察,探索婺源地区的独特艺术魅力,为婺源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考察时间:2021年5月1日至5月3日,总计3天。

三、考察地点:1. 婺源古城:古城保留了许多传统民居和古建筑,其中不乏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作品。

我们对古城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观察和研究。

2. 茶坞村:茶坞村是著名的红色文化村,我们考察了这里的红色主题艺术作品,感受了红色文化对当地艺术的影响。

3. 婺源画院:我们参观了婺源画院,了解了当地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与一些画家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技艺。

4. 婺源木雕艺术馆:参观了婺源木雕艺术馆,欣赏了当地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品,也了解了木雕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点。

四、考察成果:1. 了解了婺源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包括民俗、民间音乐等方面的表达形式。

2. 对婺源古城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建筑风格、雕塑作品等。

3. 与婺源地区的画家和木雕工艺师交流,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技巧。

4. 对婺源地区艺术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五、结论与建议:1. 婺源地区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考察和交流。

2. 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应加强培训和教育,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其中。

3. 加强与画家、雕刻家等艺术家的合作,推动婺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4. 建立更完善的艺术交流平台,组织展览、演出等活动,增强婺源艺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六、总结: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对江西婺源的艺术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婺源地区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婺源的艺术将继续繁荣发展,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

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

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背景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在社会中逐渐被淡忘。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需要进行相关的调研和考察,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目的本次民间艺术考察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传承方式、社会价值等情况,为相关机构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以以下范围为主:1.民间音乐2.传统戏剧3.民间工艺品4.民俗节庆5.生活方式本次调研计划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将是本次调研的核心内容。

我们将前往各省市的乡村和小镇,深入社区,与当地居民交流和互动,了解当地民间艺术现状、历史渊源、传承方式、社会价值等情况。

2.问卷调查:为了收集全面的数据,我们将制作在线问卷,针对民间艺术相关的专家和爱好者开展调查。

3.面谈交流:我们将邀请相关机构、专家和爱好者进行面谈交流,了解他们对民间艺术现状、传承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调研成果本次调研的成果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研报告:我们将撰写全面的调研报告,详细介绍民间艺术的现状、传承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2.数据统计:我们将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3.踏查记录:我们将对实地考察的内容进行记录,其内容包括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现状、展示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本次调研计划在半年内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月份1~2:策划阶段,确定调研主题、目的、范围和方法。

2.月份3~4:问卷调查和面谈交流阶段,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月份5~6:实地考察阶段,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踏查记录。

调研团队本次调研计划由以下人员组成:1.负责人:xxx2.专家:xxx、xxx、xxx3.调研员:xxx、xxx、xxx预算本次调研预算主要用于采购数据收集设备、实地考察费用等方面,具体为:1.采购设备费用:10000元2.实地考察费用:20000元3.其他费用:5000元结语本次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面谈交流等方式,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和传承方式,为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提供支持。

民间传统面塑艺术考察——历史、形态与旨趣

民间传统面塑艺术考察——历史、形态与旨趣

民间传统面塑艺术考察——历史、形态与旨趣
赵杨
【期刊名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国的民间面塑既是味觉的美食亦有艺术的美感,当美味与艺术巧然碰撞,那么将面塑誉为“舌尖上的艺术”也不为过。

面塑艺术由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脉络。

同时,面塑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多样的形态扎根在百姓的民俗生活里,体现出独特的旨趣追求。

本研究以史料为线索系统整理了面塑渐进式的演进脉络,归纳了面塑艺术的分布、工艺及艺术呈现形态,探究了面塑艺术在民俗文化、民俗美学及民俗传承中深层的旨趣追求。

【总页数】9页(P103-111)
【作者】赵杨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民间艺术的文化传统与教育功能——基于湖北云梦皮影戏的历史考察
2.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记南山小学面塑特色项目的开展
3.民间传统艺术研究——以山西面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施洞苗族传统工艺田野考察

贵州施洞苗族传统工艺田野考察

贵州施洞苗族传统工艺田野考察满芊何ʌ内容摘要ɔ通过苗族姊妹节 1 的田野考察,本文对苗族银饰㊁剪纸㊁刺绣㊁服饰等传统民间美术的工艺流程㊁造型特点㊁纹饰内容以及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了专题研究㊂对于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图片收集工作,希望能够对处在边远地区的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作用㊂ʌ关键词ɔ苗族传统银饰剪纸刺绣服饰田野考察姊妹节是苗族传统节日的新年,在这期间苗族姑娘们会佩戴最珍贵的银饰和最美丽的刺绣服装,展示家庭的富足和姑娘们的心灵手巧,小伙子们会参加斗牛比赛,显示自己的勇敢和智慧㊂这对于传统工艺的研究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我特地赶往苗族贵州台江施洞地区,就这里的传统工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考察㊂贵州台江地区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数居多㊂就这个地区进行考察有三个原因:一㊁台江地区的姊妹节活动盛大,参加的人数众多,获取信息量大㊂二㊁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银饰还保留着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材料采用纯银㊂苗族的大部分地区已经采用白铜来代替纯银,工艺方法自然也不是纯传统的方法㊂而且,这个地区的银饰品种多,造型夸张,艺术价值高㊂三㊁这个地区的苗族服饰比较有特点,刺绣内容精美丰富㊂在考察过程中,我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我新奇震撼㊂但是很多优秀的工艺无人继承,正在逐渐消亡㊂于是我详细地记录了多种工艺的流程,拍摄了Array大量的图片作为论文的一手材料,希望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把传统工艺记录下来,保护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㊂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才能使得这种父子或者师徒代代相传的民间工艺种类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国家㊁政府㊁民众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的事业㊂1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七日,相当于苗族的新年㊂315 Study of art 一㊁银 饰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㊁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㊂银饰在苗族盛行有千年的历史㊂最早的产生伴随着原始的巫术图腾活动,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演变,成为人们追求吉祥㊁寓意幸福㊁崇尚美丽的一种民俗文化载体㊂其工艺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时至今日,很多精湛的苗族银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㊂因此,对于苗族银饰工艺的考察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㊂苗族银饰工艺种类非常丰富:有花丝工艺㊁錾刻工艺㊁焊接工艺㊁锻造工艺等等;银饰的种类也很繁多,从头到脚,有几十种之多,下面就结合具体的银饰种类一一进行工艺说明㊂(一)花丝工艺苗族银饰中最有民族特点的要数花丝工艺,本文着重记载花丝工艺的多种形式㊂苗族花丝工艺是一种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图1 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永贵制作的花丝银梳之分,广义的花丝泛指将黄金或纯银加工成丝,再经盘曲㊁掐花㊁填丝㊁堆垒等手段制作的细金工艺;狭义的花丝是指花丝工艺中的一种具体的工艺形式㊂施洞地区的花丝种类非常丰富,最有特色的要数银花丝工艺㊂这里的工艺完好地保留着传统的流程,采用99 1纯银打造,是我国少数民族首饰中的精品㊂在施洞考察期间我有幸拜访了芳寨 2的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永贵师傅㊂老师傅今年68岁了,每天的工作依然是在家里制作首饰㊂由于刘师傅的手艺好,很多首饰都是为博物馆收藏订制的㊂这次正赶上刘师傅制1 2 99银:是指含银量在99%以上的银料,因其纯度高,也称纯银㊂同理,95银,即含银量为95%的银料;925银,即为含银量为92.5%的银料㊂芳寨:是贵州省台江县施洞地区的一个村名,除此之外施洞地区还包括偏寨㊁唐龙村㊁天堂㊁百子平㊁街上和坝场㊂作的黄平苗族佩戴的银冠工作接近尾声㊂于是在我们的邀请下,刘师傅特地为我们演示了苗族传统花丝银梳的制作工艺㊂银梳的特点在于基本采用花丝工艺完成,十分典型,非常费功夫㊂接下来的十几天我成了刘师傅的助手,也亲身体会了这种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其中的艰辛(图1)㊂花丝银梳的制作是一项统筹安排非常严谨的工艺流程,每一部分拆成最小的单元件进行加工㊂先从丝开始,后分个加工,完成单元花丝小件,再分组进行焊接,最后分层,按照从下至上㊁由内及外的顺序组装㊂整个流程涉及上百道工序,由33组花丝小件组装而成㊂每部分的材料因其功能不同㊁造型不同也有所差异㊂由此,花丝作品需要工艺师合理分配时间流程,有效利用空间位置,适当使用材料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精美的作品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㊂在正式开始之前,必须做好花丝工艺的准备工作㊂第一是银片,银片厚度为0.15 0.2毫米㊂第二是花丝,银丝直径为0.22 0.25毫米,将其压为原有直径2/3的扁圆,再搓成花丝㊂搓丝可以单根也可以双根,根据作品的需要而定㊂第三是花丝卷,这是花丝加工的关键㊂在1.5米长的木板上钉两排长钉,每排钉组成 W 形,这样可以增加丝的长度,把搓好的花丝在钉子之间有序地㊁反复地缠绕8次,并在花丝之间涂抹特制胶水或者白芨水,待干后取下,形成一组由8根花丝并排组成的花丝组,把它卷成圆形,用银丝固定即可㊂无论银片还是花丝,在具体加工之前都要进行退火工艺 1 ㊂第四是焊药 2 ,焊药分为焊片和焊粉两种,焊片用来焊接比较大的材料,焊粉更易熔化,用来焊接细小的花丝物品㊂焊片分别剪成约为1ˑ2毫米和2ˑ4毫米的片,厚度约0.1毫米,加硼砂或焊剂放在直径为105毫米的紫铜盘里,加水煮开即可;焊粉要用粗锉将焊药锉成粉末㊂这与云南白族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㊂白族银匠在焊药配置过程中加入炭灰不停搅拌,冷却后反复清洗去除炭灰,从而得到焊粉颗粒㊂相比之下,白族焊粉的制法更适于大剂量配制㊂第五是焊工具 皮老虎 ㊂传统的 皮老虎 靠脚踩风球提供氧气,近些12 退火工艺:以下简称退火㊂它是金属热处理的一种工艺,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㊂银子的退火工艺主要是使它保持良好的延展性,易于加工㊂焊药:是金属之间相结合的材料㊂它的熔点低于焊接材料的熔点,在高温情况下熔化,变为液态,使金属熔接在一起㊂此处使用的银焊药是银和铜的合金㊂艺术田野考察317 Study ofart 图2 施洞苗族制作花丝银梳中的掐丝工艺年来苗族地区逐渐开放,文化交流频繁㊂受汉族影响,苗族师傅把设备进行了改进,用电动气泵代替风球,这是传统工艺中少有的一点改进㊂至此,准备工作就绪㊂施洞苗族的银饰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工艺流程逐渐细化,前三种工艺可以由专门人员负责批量加工,能够节省大量时间㊂第三天早晨,盼望已久的花丝银钗终于开始制作了,在我心里隐藏许久的花丝工艺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㊂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工艺过程之繁琐和工艺流程之传统以及花丝首饰之精美㊂第一步掐丝㊂刘师傅做了五十多年的花丝工艺,积累下丰富的图谱,有些还是祖辈留下来的㊂这次他拿出最精美的纹样作为模板,用镊子把花丝卷按照纹样弯曲折叠,这就是掐丝过程㊂应该注意的是折叠之后的花丝要保持曲度一致,线条流畅㊂为了做规整,刘师傅用一块40ˑ80ˑ8毫米的小木板垫放在手里做基准面㊂由于之前我们准备的花丝卷是8根一组,这样一次可以掐出8个相同纹样㊂如凤凰的翅膀㊁羽毛等图样既可以保证左右对称,又节省时间(图2)㊂掐好的花丝卷要想分开拆成8份需要一定技巧㊂首先,将其放在尺寸为230ˑ155ˑ20毫米的金属托盘上,同时从上下面两面加热,下面用 皮老虎 焊枪加热金属托盘,上面用点燃的松树皮加热㊂这个工序十分讲究,松树皮最好要带松油的,这样加热火大,但温度不是很高,火力比较温和㊂其次,把成组的花丝卷拆分成单个花丝㊂加热之后胶已经炭化,用特质的镊子夹起花丝卷轻轻摔在木质桌面上,花丝卷会自动散开㊂如果纹样比较复杂或体量比较大的丝就需要在金属托盘上耐心反复地慢慢摔打㊂分开的花丝按照纹样顺序排列好,放入纸盒里,不能乱㊂第二步焊丝㊂常规的焊接工艺是一次性完成,苗族花丝焊接工艺要分几步完成㊂(1)焊接之前,裁切130ˑ220ˑ0.2毫米的银片3张,退火,敲平㊂把掐好的花丝蘸上硼砂水摆在3张银片上㊂摆放花丝很讲究,不仅要统筹安排还要细心㊂要注意三点:一㊁先放大的,后放小的,节省空间;二㊁考虑好图样正反再动手,如鸟的翅膀要一正一反,否则就会顺撇;三㊁部分花丝在这步骤组合,如蝴蝶翅膀上的复杂纹样是分开掐丝的,在这个步骤中排列好进行组合㊂排好之后,整张银片要放在铁架上,使之悬空㊂先用温火,把硼砂水分吹干,取下,再一次刷硼砂水㊂硼砂有助于焊药在液态下流动,但如果太多就会形成结晶体,阻碍焊药流动㊂因此,硼砂水的量很关键㊂(2)摆放好之后,撒焊粉㊂焊粉装在一个竹管内,竹管前端削成尖形,这能够很好地控制焊粉下落的位置和数量㊂用镊子轻轻敲打竹管中部,使焊粉均匀地撒在花丝周围㊂(3)准备齐全后开始焊接,花丝焊接与其他首饰焊接不同,由于丝很细,容易熔化,所以要在正反两面加热㊂先从反面加热,用小火把硼砂水吹干,再用大火加热使焊粉熔化㊂随着火的移动银片会变形,有火加热的地方银片会凸起,与花丝分离,此刻要及时用长镊子把花丝和银片调整㊁固定在一起,使液态的焊粉沿着花丝边缘流动㊂然后再用大火从正面把银丝和银片再次检查,焊牢㊂焊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手持焊枪不停地移动火源,另一只手拿着长镊子再次整理不规则的或者由于受热不均移动的花丝,保证焊接牢固和花丝形状不变㊂(4)经过焊接的银片由于受热不均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要从正反两面反复敲平整㊂把银片放在尺寸约为300ˑ200ˑ200毫米的硬木墩上,用锤子敲平㊂这个工艺环节使用的锤子与众不同:就造型而言,锤子把呈 L 形,转折处基本是直角,并且是一根整木制成,这种材料十分难得,锤子柄长约350毫米,锤子头长约100毫米;就材料而言,锤子头顶端包裹的金属是黄铜,直径约50毫米,平头㊂这是因为,黄铜是常用金属中质地较软的材料,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花丝,这把锤子是专门为这个工艺环节制作的工具㊂整Array个敲打过程不能太用力,以免花丝脱落㊂敲打银片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使银片保持平整;第二,在敲打的过程中,银片的花丝面始终向下,这样就会使得银片与花丝的结合面积增大,从正面看花丝已经嵌入银片内部;第三,从反面看有花丝的地方会略微突起,这使得花丝作品的背面也会有花丝的肌理,效果丰富㊂(5)再一次重复焊接的过程,但不用加焊粉㊂这次焊接从正面加热,要使焊粉在高温情况下再次熔化,并且沿着花丝与银片之间的缝隙充分流动㊂319 Study of art冷却后再次敲平㊂(6)敲平整的银片要把纹样进行拷贝㊂拷贝材料有花丝银片㊁复写纸和宣纸㊂顺序为:有花丝面的银片在最上面,花丝朝下,其下面依次垫上复写纸和宣纸,然后轻轻进行敲打,使新的花丝纹样拓印在宣纸上,作为以后的参考纹样㊂第三步清洗㊂苗族人称之为 煮活 ㊂这个工艺流程相对而言比较繁琐,注意的细节很多,全部是传统的工艺方法㊂(1)退火,烧去复写纸的蓝色㊂这一流程中退火不是直接用 皮老虎 焊枪,而是靠炭火来完成的㊂炭火的特点是保温性好,火力温和,符合花丝工艺要求㊂炭火加工工艺有一间专门的屋子,屋子的一面墙壁中央用木材和少量砖搭建类似灶台的结构㊂台面中央是宽150毫米左右的缝隙,里面堆满了木炭,先在上面浇少量的油,再点火,等木炭慢慢变成红色并有火苗时,用长柄钳子夹住银片,一张一张的放在火上并不断移动㊂待银片微微变白后取下㊂(2)将银片的花丝面朝下,放在直径约500毫米的铁锅里加明矾块和水煮10分钟㊂注意,银片不能直接接触锅底,最好用铁棒或者木棒在锅底支撑,以免温度过高,使花丝变形或者脱落㊂(3)取出后放入清水中漂洗,再用黄铜刷子用力刷去表面污垢㊂(4)再次利用炭火进行退火,蘸硼砂水,再烘干,反复进行两至三次㊂目的是去除杂质㊂(5)再次放入先前的明矾水中,加入明矾晶体,大火煮8 10分钟㊂(6)取出放入清水中煮3 5分钟㊂目的是去明矾㊂(7)清水刷洗即可㊂在此过程中焊接不牢固的花丝会与银片分离,完整的花丝件会保留下来制成作品㊂第四步按照花丝纹样拆分银片㊂这个工艺流程要求细心,专注㊂(1)錾刻花纹㊂在焊好花丝的银片上面錾刻少量装饰纹样㊂此处纹样都是以点或线为主的平面錾刻,要少而精,例如,龙鳞片㊁蝴蝶翅膀㊁花蕊㊁花瓣装饰等㊂錾刻用的工具是铁錾子,约80毫米长,粗细不等,根据需要纹样的不同,将錾子磨制成与之相匹配的形状㊂錾刻的工艺流程是,敲击錾子顶端,使之在银片上留下不同造型的痕迹㊂这一步骤是区分优劣花丝首饰的标准之一,如果不錾刻一样可以完成首饰作品,只是少了很多细节㊂在刘师傅看来,传统的花丝首饰中有的步骤是一定不能省略的,传统步骤中没有的工艺,如果效果好也要加以改进和添加,这些是精工细作,自然要多费时间㊂别家做6天的活,刘师傅要做15天,可见其细致程度之高㊂(2)镂空㊂把纹样中间多余的部分用錾子拓下㊂这时使用的錾子要锋利,能切段银片㊂镂空效果使得花丝作品给人更加轻灵通透的美感,是花丝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㊂(3)剪片㊂按照花丝外轮廓将130ˑ220毫米的银片剪成单个花丝小件㊂在剪银片之前有两项工作:一㊁磨剪刀,刘师傅的剪刀都是自己制作的,这样可以保证刀刃是好钢,用起来顺手㊂磨剪刀的过程要先用绞磨机粗磨,再用粗油石和细油石分别打磨㊂磨好之后,用纸巾叠五六层厚,剪几次,试试锋利程度㊂二㊁把银片再次退火,同样从反面加热,保持银片的延展性和柔软度㊂接下来就要沿着花丝外形把银片分别剪下㊂剪的过程中不能只用剪刀前端一点点地剪,那样会留下豁口,要用剪刀的整个刀刃,线条要平滑流畅㊂(4)再次錾刻,剪下来的银片整理平滑,根据剪下后纹样的具体特征,从正反两面补充錾刻㊂有米字纹㊁大小圆点㊁大小圆圈㊁回纹等㊂例如,有的地方用圆头錾子从背面把平的银板划出曲面,使平面图样有立体效果,更加生动㊂这是刘师傅的小窍门,直接关系到花丝作品的效果㊂这样单层的花丝小件就完成了㊂第五步整体焊接㊂这步的技术难度最高,温度㊁火候㊁手眼配合一定要恰到好处,要有丰富的经验㊂(1)单件焊接㊂接下来的任务是把加工好的单层花丝焊在一起组成花丝小件㊂这样的作品有33组,其中包括:大凤凰㊁小凤凰㊁鸟㊁牡丹㊁山花㊁蝴蝶㊁鲤鱼㊁二龙戏珠㊁火焰龙等㊂除了银梳底盘侧边和中间的大花以Array外,其他都是左右对称出现㊂每个花丝单件都由几层花丝片组成㊂花丝小件的层次和花丝作品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如果花丝层次少,就会单薄㊁缺少细节,不能把玩;如果花丝单件数量少,就会空,不生动,不饱满㊂这里尤其体现了少数民族以多为美㊁以满为美的审美特点㊂刘师傅的一件花丝首饰小件相当于集市上首饰的两到三倍,工艺时间长是自然的了㊂以凤凰为例简要说明焊接过程㊂焊接程序一般是自下而上分步骤进艺术田野考察321 Study ofart 图3 制作花丝银梳中的单件焊接工艺行㊂首先,在凤凰头部焊接银珠珠作为眼睛㊂其次,把凤凰身体部分放于最底层,其上一次性焊接一对大翅膀和一对小翅膀㊂接下来,在小翅膀中间放梅花形花丝件和银珠珠,再一次性焊接㊂然后翻到背面焊接尾部和腿部㊂凤凰的尾部是分三块制作的,先将它们排列好,从反面焊接成一个整体,再与凤凰身体焊接在一起㊂同样,凤凰的腿和爪子也是如此㊂最后,焊接凤凰的翎毛,由于它很细,上面又有纹样,所以最后焊接比较适合㊂焊接完成的小件花丝要经过整理㊂一方面,检查每一层是否焊牢固;另一方面,把翅膀和尾巴等平面的造型进行弯折㊁扭动,爪子剪成尖形,调整到张开效果,使其更生动立体(图3)㊂(2)整体焊接㊂用银丝将26个花丝小件与蝴蝶形底面连接在一起㊂这个流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整理蝴蝶形底面㊂首先,把蝴蝶的翅膀之间岔开的地方焊在一起;其次,在蝴蝶背面焊接粗银丝作为龙骨,银丝为925银,直径为1毫米㊂这是为了增加强度来支撑花丝小件㊂第二,取直径为0.6毫米的银丝长100毫米,将其对折,末端分别焊在两个花丝小件的背面,花丝小件的组合基本以一个简单图样搭配一个复杂图样为标准㊂大凤凰花丝件比较重,用直径为0.9毫米的925银丝连接㊂第三,将对折的银丝中点按顺序焊在蝴蝶形底面的背后㊂这样先前做的26个花丝件和底面就焊接成了一个整体㊂翻到正面,把小花丝件旋转向上盘到蝴蝶形底片之上,使银丝起到弹簧的作用,减缓压力和拉力㊂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左右对称㊂(3)底盘焊接㊂底盘同样是蝴蝶造型,镂空面积较少㊂首先,制作银梳柄㊂取300毫米925的方形银丝,对折呈水滴形,将末端焊接在一起,中间焊圆环支撑,银梳柄的圆形一端折出一个平面,焊在蝴蝶形底盘中心㊂其次,底盘的外边缘和内部分别焊接5根直径为1.5毫米的925银丝,作为龙骨㊂925的银丝弹性好,硬度高,能够支撑整个银梳的重量(图4)㊂第六步制作银梳侧面㊂侧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侧板,一个是坠子㊂图4 制作花丝银梳中的底盘焊接工艺(1)侧板的目的是挂坠子,加强银钗侧面的观赏性㊂侧板下端要焊接一条波浪形的银丝,每个波谷挂一个坠子,共45个,整体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弧形,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焊接时,先焊两边和中间的三点,然后再逐点焊接㊂最后还要在背面焊三根银丝,以备组装时使用㊂(2)坠子的目的在于装饰和发出声音,由链㊁如意结和圆锥组成㊂链是把银丝卷成 8 字形,互相串接在一起㊂如意结用现成的錾子一次性冲压成形㊂圆锥是把银片按照一定的比例裁剪,卷到一个锥形的木棒上㊂坠子之间碰撞发出的清脆响声主要来源于圆锥㊂做好单件后组装,上边串五个 8 字形链,中间连接如意结,下面串四个 8 字形链,最底下接圆锥㊂每个 8 字形链的中心都要焊接,以防变形或脱落㊂这样反复加工45套㊂至此,所有的单件都已经加工完毕㊂第七步清洗㊂这个工艺与前文提到的花丝银片清洗工艺又有所区别㊂(1)把所有花丝件放在炭火上微微加热,刷硼砂水,烘干,再重复一次㊂(2)在操作台左边的地上,用木炭堆成窝形,下面是充分燃烧的小块木炭,把花丝件放在其中,盖上点燃的大块木炭,保持8 10分钟,如果取出的花丝件全部变白就可以进行清洗,否则继续保持高温㊂注意,如果温度太高就会开焊,如果温度太低就烧不净杂质,保持花丝微微呈现粉红色的温度最佳㊂刘师傅的工作室里没有温度计,完全凭眼力观察和经验㊂(3)花丝件放入干净的冷水中,加明矾块,煮5 8分钟㊂(4)取出,清水煮两遍㊂(5)用黄铜刷子逐个刷亮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如有小件花丝脱落需要重新焊接,焊接后需重复第七步的清洗过程㊂第八步组装㊂组装方法:把先前的花丝件背面焊好的银丝穿过底盘,缠绕在银梳柄的根部㊂组装步骤:先安装局部花丝配件,如蝴蝶须子㊂(由于清洗时温度较高,须子的银丝很细,易熔化,所以一些细节在这一步骤组合323 Study of art 完成㊂)再把焊好的27件花丝的整体安装在底盘上,最后安装侧板,侧板的外立面装饰二龙戏珠花丝件,下面挂坠子㊂整个银梳重179克,同样重量的作品,其他工艺是无法完成的㊂因此,轻灵通透是花丝工艺的显著特征㊂一件精美的传统工艺银钗经过半个多月的制作,终于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并参与其中,很难想象银丝和银片是如何加工成为眼前的艺术品㊂银梳纹样充满了吉祥的寓意,每一部分都有丰富的细节㊁每一个纹样都有一段动人故事,整个作品让人反复回味,使人的目光不禁停留其间㊂(二)编丝工艺图5 施洞苗族银饰制作中的编丝工艺施洞苗族首饰中除了以上记录的花丝工艺以外,还有编丝工艺㊂比较典型的编丝工艺首饰是手镯,因为中间部分的花丝点约小米粒大小,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 小米花 ㊂其制作工艺一度是非常神秘的,在考察期间,我对这种工艺有了深入了解(图5)㊂小米花 的制作工艺分四步完成㊂第一步,准备材料㊂ 小米花 所用的银丝有两种:一种是由四方形银丝拧成的,直径约1.3毫米;另一种是两根圆丝拧成的花丝,直径约1毫米㊂根据上文提到的花丝制作方法即可㊂取12根直径为1.3毫米的99纯银花丝,每根长约240毫米㊂另外,还有一根长120毫米的枣胡形软木棒和棉布条㊂第二步,编织的法则是: 两根压一根 ,即银花丝穿行的路线始终保持两根上,一根下㊂刘师傅的口诀是: 上出头,下两条;下出头,上两条㊂ 虽然原理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并不容易㊂第三步,编制流程㊂(1)把木棒和银花丝平行放置,12根花丝均匀地包裹木棒,在木棒的中间用棉布条把花丝和木棒捆绑固定,然后开始从中间向两端编织,先编一端,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另一端㊂以这样的规律编织好之后,银花丝形成了网状,把整个木棒包在里面㊂。

民间艺术考察-汴绣文化

民间艺术考察-汴绣文化


• •

汴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绣种,多以人物风景擅长,其色 彩搭配较其他绣种明快,奔放。而且在透明上常采用夸 张的手法,且层次错落有致,跨度较大,其针法细腻, 构图 汴绣 新颖在明暗接序上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汴绣的针法是 在继承"宋绣"针法和广泛吸收民间刺绣针法的基础上, 逐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汴绣艺术的结晶。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汴绣针法仅有十几种; 1958年, 针法已发展二十几种;1982年总结出新老针法36种。进 入20世纪90年代,汴绣的针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 展,加强了针法的创新研究,使汴绣在竞争中标新立异。 部分汴绣针法:双面绣、洒线绣、反枪绣、辫子股绣、 盘金绣、盘银绣、?篾绣、打籽绣、编绣、发绣、小乱针 绣、大乱针绣、羊毛绣、?针绣、垫绣,以及双面异色绣、 双面三异绣等等。 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 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 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 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 汴绣,即宋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 之称。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 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 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 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 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 人物形象细致传神。绣品既有苏绣雅洁 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 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 色。《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 锦绣交辉”。
汴绣,近年来刺绣西方名画佳作,装饰画, 壁画,以及人物肖像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为文莱 国王丹陛下刺绣肖像,为马来西亚马哈迪尔夫人刺绣 肖像,为台湾政界要人陈重光先生绣制肖像,为刘少 奇诞辰95周年绣制了刘少奇主席肖像,在邓小平九十 诞辰之际又精工绣制了邓小平同志肖像。做到了形象 逼真,形神兼备,色彩丰富,浑厚持重,层次分明, 立体感强,物象质感强,其工艺做到平、细、光、顺, 并获得了政治影响、社会作用、经济效益、工艺创新 的等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和创新。 装饰画绣制了著名画家丁绍光系列画以及“孔雀 系列”、“花鸟系列”、“风景系列”、“糊蝶系 列”、清代官服补子系列”等针法细密、色彩搭配和 谐丰富。近几年创新的民间刺绣颇受消费者喜爱,内 容贴近生活,色彩艳丽,针法多变,不拘一格。

社会实践报告布艺

社会实践报告布艺

一、前言布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为了深入了解布艺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创作实践,探索布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二、实践背景布艺,又称织绣,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其独特的工艺、丰富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传统布艺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旨在了解布艺的现状,探讨其传承与创新的可能性。

三、实践过程(一)实地考察1. 参观博物馆: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博物馆,了解了布艺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通过展览,我们认识到布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 走访传统工艺村:随后,我们来到了一个以传统工艺闻名的村落,实地参观了当地布艺作坊。

通过与师傅们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布艺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的困惑和努力。

(二)访谈1. 访谈布艺师傅:我们与几位资深布艺师傅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了他们在布艺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他们对布艺传承的看法。

2. 访谈专家学者:我们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布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座谈。

专家们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布艺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三)创作实践1. 设计图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布艺图案。

2. 制作样品: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们亲手制作了布艺样品,体验了布艺制作的乐趣。

四、实践成果(一)对布艺文化的认识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对布艺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布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二)对布艺传承的思考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布艺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布艺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民艺考察目的

民艺考察目的

民艺考察目的
民艺考察是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民间艺术和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以及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考察民艺,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传统艺术形式和技艺,进而推动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民艺考察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民艺,我们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纯朴和独特之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资助民艺考察活动,提供培训和支持,促进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和交流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民艺的价值和魅力,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统和发展。

总之,民艺考察旨在挖掘和保护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民间艺术(3篇)

社会实践活动民间艺术(3篇)

第1篇导语: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艺术,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民间艺术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间艺术逐渐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决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民间艺术家、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活动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我国民间艺术较为丰富的地区作为考察地点,如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陕西的延安等地。

在这些地方,我们参观了各种民间艺术展览,如剪纸、泥塑、刺绣等,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 访谈民间艺术家为了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我们邀请了几位民间艺术家进行了访谈。

他们中有的已经年过古稀,但仍坚守在自己的艺术领域,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民间艺术。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民间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 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我们安排了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的活动。

在民间艺术家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剪纸、泥塑等技艺,亲自动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民间艺术品。

三、活动收获1. 深入了解民间艺术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2. 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访谈民间艺术家以及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欣赏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

四、活动总结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价值,也明白了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民间艺术,为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徽派木雕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徽派木雕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一、前言徽派木雕是我国传统木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徽派木雕的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我近期有幸参加了徽派木雕实践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和实践操作,我对徽派木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徽派木雕的艺术特色1. 独特的造型风格徽派木雕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造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故事等,如八仙、龙凤、狮子等,形象生动,寓意吉祥。

2. 精湛的雕刻技艺徽派木雕在雕刻技艺上具有很高的水平,雕刻手法多样,包括浮雕、透雕、圆雕等。

在雕刻过程中,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将木雕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3. 丰富的题材内容徽派木雕题材丰富,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又有山水风光、花鸟鱼虫等。

这些题材内容不仅展现了徽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4. 独特的装饰手法徽派木雕在装饰手法上独具匠心,如镶嵌、贴金、彩绘等。

这些装饰手法使得木雕作品更加精美,更具艺术价值。

三、徽派木雕的制作工艺1. 选材徽派木雕选材讲究,多选用楠木、樟木、杨木等优质木材。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适合进行精细的雕刻。

2. 设计在制作徽派木雕之前,工匠们会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用途进行设计。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品的造型、题材、装饰手法等因素。

3. 切割切割是徽派木雕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工匠们掌握一定的技巧。

切割过程中,要确保木材的尺寸、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4. 雕刻雕刻是徽派木雕的核心环节,工匠们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将设计转化为现实。

在雕刻过程中,要注重线条的流畅、形象的生动和细节的处理。

5. 装饰装饰是徽派木雕的最后一道工序,包括镶嵌、贴金、彩绘等。

这些装饰手法使得木雕作品更加精美,更具艺术价值。

四、实践考察心得体会1. 感受徽派木雕的魅力通过实践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徽派木雕的魅力。

徽派木雕作品造型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于蜡染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蜡染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蜡染,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源于古代的染色技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美的图案,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蜡染的历史、工艺和传承,我们组织了一次蜡染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二、蜡染的历史与发展1. 蜡染的起源蜡染起源于我国古代,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蜡染技术。

最初,蜡染主要用于布匹、丝绸等面料,后来逐渐扩展到衣物、鞋帽、家居用品等领域。

2. 蜡染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蜡染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

唐代,蜡染技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宋代,蜡染技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蜡染艺人。

明清时期,蜡染工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蜡染的工艺流程蜡染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材料:选用优质布料,如棉布、麻布等,进行漂洗、晾晒。

2. 设计图案:根据所需图案,用铅笔在布料上绘制草图。

3. 打蜡:将绘制好的图案用蜡笔勾勒出来,使图案轮廓更加清晰。

4. 浸染:将打蜡后的布料放入染缸中,加入染料进行浸泡。

5. 漂洗:将染好的布料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

6. 脱蜡:将漂洗干净的布料放入热水中,使蜡质溶解,形成独特的图案。

7. 定型:将脱蜡后的布料晾晒、熨烫,使其平整。

四、蜡染的社会实践调查1. 调查目的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旨在了解蜡染的历史、工艺、传承现状以及市场需求,为蜡染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1)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蜡染的历史、工艺和传承。

(2)实地考察:走访蜡染传承人、工艺师,了解蜡染的传承现状。

(3)市场调研:调查蜡染产品的市场需求,为蜡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3. 调查结果(1)蜡染传承现状:目前,我国蜡染传承人数量较少,且年龄普遍偏大,面临传承危机。

(2)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蜡染产品市场需求较大。

(3)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蜡染产业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蜡染工艺的扶持力度,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培养新一代蜡染工艺师。

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考察报告

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考察报告

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考察报告近期,我有幸前往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进行考察,一窥这座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元素的独特美术馆。

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建筑独具特色,环境宜人,是一场与民间工艺美术相关的艺术之旅。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巨大的吊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尊制作精美的汉白玉雕塑,栩栩如生的形态和细腻的工艺赢得了观众的赞叹。

而在大厅两侧,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展示了吉林地区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技艺。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该美术馆注重展示与传承,尤其在陈列设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传统的木雕、剪纸、漆器到现代的陶瓷、刺绣、织锦,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和辛勤努力。

在馆内的展览区,每个展示区域都精心布置,通过适当的灯光和背景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艺术之中。

除了展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主题展览,引入了当代艺术元素,通过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方式,传达了一种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精神。

这种尝试设计既展示了吉林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又将其与现代艺术的创新融合,使展览更具深度和内涵。

考察中,我接触到了不少来自吉林地区的民间艺术家。

他们在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有着独立的创作室,与馆内的展览相呼应。

与他们交流中,我了解到民间工艺美术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学习交流的平台,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界的艺术思潮和创新的理念。

同时,馆方也积极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工艺美术培训班,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来。

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工艺品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发扬吉林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载体。

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这些传统的技艺和艺术形式,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代传承,永不消失。

通过这次考察,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和保护传承的责任。

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与工艺考察

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与工艺考察

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与工艺考察孙胜银ʌ内容摘要ɔ无锡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是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的黑泥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民间工艺品㊂而这种黑泥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 捏塑 之用,因之惠山泥人的艺人们长期以来,保留传统又有创新,孕育出这一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独门民间艺术㊂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雅俗共赏,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㊂惠山泥人的历史渊远流长,但说法不一,年代考据存在多种说法,但历史孕育的痕迹十分明显,具有历史的厚重之感㊂惠山泥人的塑造一般都要上彩后才算完成,因此无锡又是我国著名的彩塑产地,彩绘工艺对惠山泥人来说是关键的一环,其工艺程序比较复杂㊂从文献和考察所得,自从清代在制作工艺上出现塑和彩的分工以来,彩绘工艺更是越发细腻和成熟,以后又有贴金㊁插花㊁开相㊁妆銮等装饰,并形成一定的谱系,有自己的定式,这就是无锡惠山泥人塑造中流传的 三分塑七分彩 的原意㊂针对无锡惠山泥人留传至今的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工艺成就,笔者结合自己长期教学积累的资料㊁实际参与工艺实习和数十次实地考察记录,撰写这篇考察报告,以飨读者㊂ʌ关键词ɔ惠山泥人原材料耍货和手捏戏文工艺流程无锡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是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的黑泥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民间工艺品㊂惠山泥人有 三分塑,七分彩 之说,故惠山泥人也称为 惠山彩塑 ㊂它的色彩具有和谐㊁含蓄的气Array质,深沉中见素雅㊁明快中见凝重,是彩绘与造型结合的艺术品㊂一㊁关于惠山泥人起源的时间追溯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足迹,有多种说法,时间不统一㊂1.春秋战国说㊂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㊂据说孙武逃到吴国,流落在惠山一带,捏泥人㊁泥马来研究破庞涓五雷阵的布阵新法㊂之后,孙艺术学田野考察357 Study of art大阿福阿福团福堆子武到了齐国为将,一次与魏国作战时用在惠山研究的战法大破五雷阵,杀了庞涓㊂从此惠山泥人一代代相传下来㊂2.宋朝说㊂从宋代开始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文人画创作的高潮,受文人把玩趣味的影响,惠山泥人形成区域代表性品种㊂北宋文人苏东坡对惠山泥人的制作有过这样的描述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 ,讲述了用惠山泥土制造泥人的信息㊂3.明朝说㊂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明代㊂考察当地史料,比较明显的历史脉络则是明代㊂比如,有关无锡泥人的来历就有一段神奇的传说㊂大约是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即惠山)有龙脉㊁龙气㊂于是,朱元璋派刘伯温前去细察,他来到无锡后,招来一些能工巧匠,用龙山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㊁身穿朝服㊁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以示镇守㊂然而,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龙山泥塑文官武将则成了当地一景,人见人爱㊂不久,龙山脚下的百姓便纷纷模仿捏塑,没出几天整个龙山街上就摆满了大小泥人㊂刘伯温见此状仍不放心,又调集300士兵在龙山南麓青山湾前的山坡上选中一块地,开凿一口深井以断龙脉㊁斩龙颈㊂哪知龙山知晓后大怒,一气之下就在青山湾前山坡上长出了一座小山,当地人叫它 产山 ㊂这就留下了无锡民间的一句谚语 一夜长产山 ㊂后来,就有一种说法,因为产山是龙山气出来的,所以产山上的泥土粗粝而无粘性做不起来泥人,而只有龙山的泥土能做泥人㊂从此之后,无锡泥人便以龙山为基地,捏泥人的手艺一代一代流传下来㊂当然,上述说法只是传说㊂而在历史文献里,其实是有相关记载可供查考的㊂明末张岱的‘陶庵梦记“(卷七㊃愚公谷)里曾有一段记述: 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 泥人等货 ㊂这是目前有关无锡惠山泥人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也是推测惠山泥人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的依据㊂但是,正史叙述中仍有将无锡惠山泥人出现的时代确定始于南北朝时期,这样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㊂而到了明代是其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㊂虽说,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沿革仍有待进一步查考,但综其历史传说或文献记载,无锡惠山泥人具有悠久历史的孕育,是经过艺人们世代相传形成的富有江南乡土气息的独特艺术,是得到广泛承认的㊂二㊁惠山泥人的捏造者蟠桃大会最初的惠山泥人属于家庭副业,艺人们大多出自于看管祠堂和种田的农民,他们在闲暇时用惠山泥土捏制一些小玩意来补贴生活㊂当时的惠山泥人,不仅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还是民间特有的馈赠礼品㊂当年的惠山泥人,是带着孩子们的嬉戏情趣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走进千家万户的㊂祠堂是旧时同族人祭奠共同先人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当今的惠山直街和横街的两侧和古西岳门内㊂相传当年有48家泥人店,很多就穿插在祠堂间㊂无锡市文物治理委员会的沙无垢向笔者介绍说: 原来惠山祠堂很多,由于惠山风水比较好,我们无锡人杰地灵,历代出了很多名人㊂名人的后裔他们都要把自己的先人供奉起来,来尽孝道,显示对传统美德的继承㊂挑选惠山这个地方弄了很多祠堂,要人看管这个祠堂,很多看管祠堂的人都兼做泥人㊂所以惠山泥人跟惠山祠堂有一定的历史渊源㊂比如讲,原来有个很著名的丁阿金,他就是看祠堂的,看的是华教子祠㊂ 另外,从一些文献叙述中也可证实,明末清初出现的专业化惠山泥人手工作坊,有 五里长街㊁上下河塘开设数十家泥人店㊁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 泥人街 说法㊂直到20世纪初,惠山镇的泥人店也不少于120家㊂惠山彩塑清代盛时,著名艺人有王春林㊁丁阿金㊁周阿生等㊂据说,乾隆南巡,命王春林做泥孩五盘,很称意㊂丁阿金则以捏塑昆曲359 Study of art戏文闻名苏州㊁无锡一带,传世作品有 借靴 ㊁ 寄柬 ㊁ 教歌 等㊂而周阿生擅长塑制神仙故事,传世作品有 蟠桃大会 等㊂由此,无锡当地一直以来流传有两句民谣: 要戏文,找阿金;要神仙,找阿生㊂ 可见,两人在捏塑人物上都有一套,名播远扬㊂此外,清代有关惠山泥人的文献记载或文字描写渐渐多了起来,从考察探访和史料记载来看,明末清初无锡开始出现专业的泥人作坊㊂据徐柯‘清稗类钞“(卷四十五‘工艺录㊁泥人条“)记载: 高宗南巡,驾至无锡惠山,山下有王春林者,卖泥人铺也,工作精妙,技艺万端,至此命作泥人数盘,饰以锦片,金叶之类,进御之,大称赏,赐锦甚丰㊂期物至光绪时,尚存颐和园佛香阁中,庚子之乱,为西人携去矣㊂ 可见,清代中期惠山泥塑业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专业艺人,而王春林就是其中一位㊂由此可见,惠山泥人的捏造者由原先的看管祠堂者和农民从事的副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行业㊂三㊁惠山泥人的题材大阿福蚕猫明早期的无锡惠山泥人作品,主要是儿童耍货(玩具),如‘车老虎“㊁‘大花猫“㊁‘大阿福“等㊂明代万历年间,昆曲流行于无锡一带,惠山艺人塑制戏剧人物㊂到清代后期,京戏流行的同时,丰富了泥制戏文的内容㊂此后,惠山泥人的制作逐渐有粗货和细货之分㊂粗货是儿童耍货,细货是手捏戏文;前者主要畅销农村,后者主要销往城市㊂无锡泥人按照制作的精细程度,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 耍货 ,也称 粗货 ;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 细货 ㊂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简洁,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㊂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大阿福“㊁‘蚕猫“㊁‘小花囡“㊁‘渔翁得利“等等,深受群众和儿童的喜爱㊂细货则是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精致的手捏戏文适宜人们喜庆赠礼或欣赏之用㊂细货的内容大多是以戏小花囡曲为主,取材京剧㊁昆剧以及当地戏剧中的精彩场面,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耐人寻味㊂它不但应用了戏曲 以虚拟实㊁以简带繁㊁以神传情 的艺术技能,还根据泥塑的特点,将剧情进行提炼,以最富于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动作来反应全部戏的主要内容㊂此外,细货的题材也有表现市民生活㊁民间故事㊁历史人物等内容㊂如今的惠山泥人,已没有了粗货和细货之分,创作的内容也日益繁多,如手捏戏文㊁京剧脸谱㊁人物动物㊁实用玩具(如笔㊁卷笔刀)等㊂这些作品精致小巧,价格便宜,是访亲问友的最好礼品㊂四㊁原材料的发展1.原生泥最初,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土壤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㊂有史料证实,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赋诗吟颂㊂事实原由是,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距宜兴县城五十里的黄土村买了一份田产,卜居阳羡之约初步履行,心情舒畅,遂寄友人诗曰: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㊂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㊂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㊂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㊂对此,周必大在‘省斋文稿“卷19‘书东坡宜兴事“云: 公熙宁中倅杭,沿檄常㊁润间,赋诗云: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㊂又有 买田欲老 , 地偏 ㊁ 俗俭 之语,卜居盖权舆于此㊂ 该诗句表明苏轼买田居常,表达了他得以放归阳羡,归隐田园的喜悦之情㊂不过,我们也从中读出苏轼对土地特性的认识,这是我们考察惠山泥人所用土质材料的历史依据㊂苏东坡留下了 惠泉山下土如糯 的诗句,据说真实的惠山泥唯一十八亩半的面积,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被称为 磁泥㊂艺术学田野考察361Studyofart渔翁得利左边小狗用二代泥捏制,右边泥块为原生泥。

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秀山花灯的人类学考察

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秀山花灯的人类学考察

2、教育普及:加强秀山花灯在学校、社区等范围内的普及教育,培养年轻人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将花灯艺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以及开展各类 群众性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花灯文化的传承中来。
3、创新发展:在保持秀山花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 径。例如,可以通过与现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 和吸引力的花灯表演;同时,也可以探索将花灯艺术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以推动经济发展。
谢谢观看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 战。一方面,一些地方存在着对文化遗产不重视、保护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导 致一些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和损失。另一方面,一些文化遗产由于缺乏有效的 传承机制,面临着失传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 措施和方法,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 新、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
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我们也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利用。文化遗产不仅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文化遗产的 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一些历史悠 久的古镇、古村落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传统文 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动力。当然,我们在利用文化遗产时,需要注重保持其原有 风貌和文化内涵,防止过度商业化和破坏性开发。
一、引言
秀山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 值。本篇田野调查报告旨在深入了解秀山花灯的现状,反思其保护与传承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考察主要观 察秀山花灯在当地的展演情况、受众反应;深度访谈对象包括当地非遗传承人、 群众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文献资料搜集涵盖了历年来的相关研究报告、 政策文件等。

舞龙灯调查研究实践报告(2篇)

舞龙灯调查研究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舞龙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舞龙灯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了深入了解舞龙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支调查团队,对舞龙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舞龙灯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我们决定对舞龙灯进行调查研究。

2. 调查目的(1)了解舞龙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分析舞龙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探讨舞龙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网站等资料,了解舞龙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

(2)实地考察:走访舞龙灯传承基地、表演现场等,观察舞龙灯的制作、表演过程。

(3)访谈:与舞龙灯传承人、表演者、观众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舞龙灯的看法和建议。

(4)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舞龙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调查。

2. 调查过程(1)前期准备:查阅资料,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计划。

(2)实地考察:走访舞龙灯传承基地、表演现场等,拍摄照片、视频,记录相关信息。

(3)访谈:与舞龙灯传承人、表演者、观众等进行访谈,记录访谈内容。

(4)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收集调查数据。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舞龙灯的历史渊源舞龙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舞龙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灯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流传至今。

2. 舞龙灯的文化内涵舞龙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祈福、崇拜、娱乐、竞技等。

舞龙灯的表演形式多样,如:单龙舞、双龙戏珠、多头龙等。

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现状考察报告

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现状考察报告

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现状考察报告马万军[摘要]本文以庆阳民间艺术现状为考察课题,以镇原县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为重点考查对象。

旨在了解庆阳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如何发展、传承、抢救和保护的,基层文化部门以何种视角思考并关注剪纸艺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问题,剪纸艺人是如何将创作与经济收益相互协调的。

由此,指出了民间艺术枪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剪纸艺术;祁秀梅;民间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65-03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生民间美术田野考察课程安排后,我选择了以庆阳民间艺术现状为考察课题,以镇原县已故剪纸大师祁秀梅为重点考查对象。

旨在了解庆阳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如何发展、传承、抢救和保护的,基层文化部门以何种视角思考并关注剪纸艺人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问题,剪纸艺人是如何将创作与经济收益相互协调的。

此次考察主要深入祁秀梅曾经生活过的临泾乡故居以及镇原县文化馆,走访了她的部分亲戚,并与祁秀梅的传人惠富君进行交流,观看了她的作品。

一、考察过程(一)时间:2008年4月10日,地点:庆阳市镇原县临泾乡包家庄祁秀梅是甘肃镇原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1920年生,1991年去世。

1986年,她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授课一个月,引起美术界强烈反响,中央美术学院随后成立了民间美术系。

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代表处评为“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600余幅作品分别被法国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8月,法中友协艺术委员会主席皮埃尔·吉莱姆和夫人及布瓦西埃一行三人到镇原对祁秀梅的剪纸艺术进行了考察和研究,随后捐资为她修建了瓦房数间。

1988年,祁秀梅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被选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名誉理事。

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

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

民间艺术考察调研方案背景介绍我国文化多样,其民间艺术也是其中之一。

民间艺术是一种表达各种情感、传递各种信息与观念的重要文化形式,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意义和生动的文化体验特点。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间艺术文化融合与传承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对我国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加强对其本身的保存和发展,促进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调研目的1.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研究,深入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主要包括形式、内容、技艺及其文化传承过程。

2.分析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及其对当代文化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以推进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调研分析,发掘民间艺术的潜力,鼓励传承和创新,使其更好地融合到现代文化中。

调研内容1.民间艺术形式的考察。

主要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间段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考察,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绘画、剪纸、刺绣、陶艺、木雕、石雕、金属工艺等等。

2.民间艺术文化的保存与传承。

分析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中的关键问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衰退下的文化推广、传承者的培养和现代化管理等。

(例如,如何将民间艺术与在线教育、数字化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结合?)3.民间艺术与当代文化的融合。

以艺术文化的角度探讨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如何使民间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中,以及如何塑造其品牌形象。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

收集、整理、翻译有关民间艺术的专业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并从文献中寻找真实的调查对象和靶点。

2.线上加线下实地调研。

通过线上问卷、电话、微信、Skype,线下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调研,与有关的行业专家、师生、教育家、文艺人士等人员建立有效联系,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收集信息。

水族马尾绣调研报告范文

水族马尾绣调研报告范文

水族马尾绣调研报告范文水族马尾绣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水族马尾绣是一种传统的刺绣技艺,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水族马尾绣的发展和现状,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水族马尾绣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 考察水族马尾绣的制作工艺和材料;3. 探究水族马尾绣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水族马尾绣的发展历程和独特文化;2. 实地调研:走访水族马尾绣制作工坊,与工艺师傅交流,观摩制作过程;3.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

四、调研结果1. 历史和文化意义:水族马尾绣起源于云南省思茅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水族传统手工艺品,马尾绣以其精美的刺绣技艺和丰富的图案内容,彰显了水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2. 制作工艺和材料:水族马尾绣采用丝线、金银线等不同颜色的线绣在绢绸上,经过剪刺、缝补等工艺,形成图案。

制作过程中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耐心,通常需要多个工艺师傅协作完成。

3. 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水族马尾绣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和装饰品。

但近年来,由于传统刺绣工艺面临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冲击,市场需求逐渐减少,销售情况不如以前。

五、调研分析1. 发展机遇: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水族马尾绣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可以通过创新设计、拓展市场,重新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2. 挑战与对策:面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竞争,水族马尾绣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如结合现代生活元素和时尚设计,开发出适应年轻人口味的产品;3. 传承与保护:水族马尾绣是水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加强对水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

六、结论及建议水族马尾绣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推动水族马尾绣的发展,我们建议:1. 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水族马尾绣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2. 制作工坊和工艺师傅应该加强自身技术的提升和创新,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3. 拓展市场渠道,加强与旅游景区、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丰富产品销售渠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间工艺考察报告书
——西安敦煌
时间过得总是那么不留情面,距离大西北考察回来已经快一星期了,但是那些留下的记忆还是那么深刻。

无论是恢弘大气的西安还是南枕气势恢宏的祁连山因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曾经的辉煌而闻名于世的敦煌;无论是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的秦兵马俑还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现的千佛洞莫高窟;亦或者是那3000多年之久的鸣沙山,广袤空旷的戈壁,弯如新月的月牙泉……
5月1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一节开心欢笑的车厢。

我们正式踏上了这西北之行的第一步。

始发站扬州,终点西安,一个东部沿海,一个西北。

行程约1400多公里。

重点调研考察西安兵马佣,随后便是辗转甘肃敦煌,嘉峪关,行程约1800多公里。

两地考察时间为4-5天。

最后我们行程安排是去兰州停留整顿一天后乘上由兰州始发到泰州的火车,前后总行程约6300多公里。

此次考察主要是让我们对西北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其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装饰工艺。

以实地考察,总结,为主要考察方法。

在我们考查课开始的前一星期里我们认真细致的看过大型纪录片“敦煌”,心神向往,更坚定了我们此次考察的态度。

·秦始皇兵马俑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

他先后平
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

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

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

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

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

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

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

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

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

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

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

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

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

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

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

驭者居中。

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

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

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

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

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

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

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

显示
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

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

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

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

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
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
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

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

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乾陵位
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乾陵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

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

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
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永泰公主墓,在乾县北部。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
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时年仅17岁。

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关于永泰公主之死,《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杀。

”这段话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则天下的毒手,是张易之兄弟向武则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

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

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椁,石壁上线刻着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为罕见。

在这些人物中,有的上着披贴、下穿长裙;有的身着男装;有的身穿长褂,腰束锦带,带上缀有荷包;有的脚穿如意鞋;有的身着短袄长裙,或捧壶,或托盘,或弄花,或拱手,或对话等等,所有这一切均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情景。

此外,石椁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羽翼,相向飞舞,象征着墓内主人夫妻恩爱。

此墓曾被盗过,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

出了墓道,可从墓的两旁道路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等。

墓前还有陈列室,存放出土的随葬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