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说结构 “说明” (prothesis / statement) 和 “证明” (pistis / proof)。
文献阅读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不管这部书的现存文本是如何形成的, 不管它在多大程度上真 正出自亚里士多德之手或反映了他的个人思想观点, 也不管在 其文本的组织结构或连贯性方面存在多少问题, 它透过一个相 对超然的视角, 对古希腊修辞实践和修辞思想进行了独到、系 统而深刻的审视和再表述, 是西方修辞思想发展史上一座具有 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亚里士多德) 修辞的功能在于处理我们必须加以审议但是 [ 对如何着手
进行审议] 却没有系统规律可循的所有事务, 而且 [在审议时] 所面对的听众 都是既无法将许多相关事物联系在一起考虑, 也理解不了较长推理过程的 那类人。我们所审议的事务看上去都可以有两种可能的结论。那些其历史、 现状和发展都已经完全固定下来的事务, 或者说那些我们认定情况就是如 此的事务, 是没有人会多费口舌的。因为针对这样的事务已经没有更多的 话好说了 … 人类的行事从来不带有必然性, 因此全都属于这类事务。 (1357a)
2. 《修辞学》文本研究 关于亚氏《修辞学》的创作时间(公元前360 – 前334?)、创作 过程和动机, 人们只能根据其文本内容以及现存古典史料中的 零散记载加以推测。 (亚氏)对当时希腊风行的各种修辞手册提出严厉批评, 指责它 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法庭论辩, 孜孜于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才能 煽起审判员的偏见和情感等 “外在于修辞”的话题, 对辞艺理 论应重点关注的 “证明” 及其主要手段即 “修辞论证” (enthymēmē), 反而大多语焉不详。就这一点看, 亚里士多德之 所以撰写这部《修辞学》, 很可能是为了在修辞研究和修辞教 育领域拨乱反正, 为被误导的修辞实践者和学生指点迷津。
修辞风格 最好的修辞文体必须是既明晰又有格调,这意味着修辞者应该 做到对语言的使用 “恰到好处”, 既不 “淡俗” 也不 “虚 矫”。 (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 尤其是词语的常义、本义, 隐 喻。) 丰富和简练的对立统一。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判断文体风格是否得当的唯一标准是看言 辞的应用是否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说服受众这一中心任务。
本质特征: ( (个人) 能力 ) 不确定性和或然性 公共性 只有那些发生于公共领域内的讨论、审议和决定才 归 “修辞” 管辖。 自我韬晦 只有当所采用的手段不被觉察到的时候修辞才具 有充分的说服力。修辞者应该一方面 “精心构筑 [修辞文本]”, 另一方面却 “不让人注意到 [体现在文本里的匠心]”。
3. 《修辞学》主要内容 修辞的本质 定义:“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发现可资利用的说服手段的那 种能力” (Rhetoric may be defined as the faculty of observing in any given case the available means of persuasion)。 这一定义既继承了早期哲辩师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言说应该首 先被看成是一种 “力量” (power), 同时又是对这一观点的颠 覆。通过这一定义, 他将一向被认为是蕴含于言说本身并带有 浓重神秘色彩的 “说服力量” 理性化和人性化, 使之成为修辞 者可以经由学习和训练获得或增强的一种个人能力。亚里士多 德还继承了早期哲辩师的 “对言” 观念, 指出修辞的另外一个 基本特征是 “修辞者应能够证明针对任何争议的两个对立观 点” 或者说针对每个议题修辞者都必须同时掌握相互对立的 两个立论和两套证明。…具备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把握Fra Baidu bibliotek语 互动全局的能力。有了这一能力, 言说者就可以预见到对方将 会采取什么论证手段, 从而能够采取更有效的反制措施。
修辞的分类 审议性言说 (deliberative speech), 庭辩性言说 (forensic speech), 表现性言说 (epideictic speech)。 审议修辞诉诸负责裁决未来事态发展的裁判, 旨在规劝或劝止 (dissuasion), 它面向未来, 以趋利避害为目的。 庭辩修辞诉诸负责裁决过往事件的裁判, 或指控或辩护, 它面向 过去, 以弘扬正义、惩处不义为目的。 表现修辞诉诸负责评判言说者能力的观众, 或褒扬或谴责, 它面 向现在, 以区分荣辱为目的。
具体话题 (以审议性修辞为例) 财政、战争与和平、国防、进出口、立法 驱使受众作出决定的终极 “目标” (幸福、美好、优越) 亚里士多德将 “话题” 广泛地理解为有助于修辞者就所面临 的修辞情境作出富有说服力证明的一切资源, 从论理方法、证 据类型、策略原则、话语形式一直到常见议题、常规说法、流 行观点等等。 “修辞发明” 理论 修辞者根据所承担的说服任务搜寻并选定可讲、该讲、值得讲 的话点的那个过程。
存在问题: 卷1第1章提出的不少观点和全书接下去的论述相互矛盾。 卷2有关 “情感诉诸” (pathos) 和 “诉诸人格” (ēthos) 这两种 证据的讨论与上下文在行文上不尽吻合, 似乎是随便加进去的。 卷3的内容则整个与头两卷有明显脱节。 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 (如 “修辞论证”, “话题” / topos 等)的界 ( ,“ ) 定和使用也出现前后不一直的情况。 两种可能: 后人将作者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出于不同目的提出的观点收集 在一起而形成的。 卷1第1章和全书其余各章节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本。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2010年秋季学期
内容提要 1. 引 言 2. 《修辞学》文本研究 3. 《修辞学》主要内容
1. 引言 《修辞学》可视为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修辞学著作, 它集中体 现了亚氏的修辞学理论和思想。 《修辞学》全书共分三卷: 第1卷开篇阐述修辞学的定义、演说 的分类、说服方式和题材; 第2卷着重分析听众的情感和性格以 及论证方法; 第3卷讨论文体风格与构思布局, 涉及演说的立意 取材、辞格运用、语言风格、谋篇布局、语气手势和情态等。
以 “可能与不可能” 为例, 包括以下话点:
* 如果某事物的反面存在着或曾经出现过, 这一事物也可能存在着或曾经出 现过; * 如果两件相似事物中的一件有可能发生, 另外一件也一样; * 如果更难以发生的事有可能发生, 更容易的必然也是如此; * 如果某事物可能达到美好的境界, 这一事物完全可能达到一般境界; * 如果开头是可能的, 就可能有结尾; 如果有结尾, 当然有开头; * 如果某事物的后续发展状态有可能存在, 其前期发展状态也一样 …… (1392a)
说服手段 非人工 指那些先已存在, 修辞者无从用其心计的证据, 如法定 证人、合法的证言以及合同等。 人工 并非事先存在, 而是通过一定方法的应用由修辞者产生 (“发明”) 的。可细分为三类: 诉诸修辞者人格, 诉诸受众情感, 诉诸言说中蕴含的 “说服性” 即道理 (logos)。 修辞证明 “论证” (sullogismos) 和 “例证” (epagōgē) 话题与修辞发明 话题 一般话题 (koinoi topoi) 和 具体话题 (idioi topoi) (最主要的四个)一般话题 “什么是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 “过去是否曾发生过这种事”, “将来是否可能发生”, “多大程 度上如此”。
修辞的外延: 第一, 它所覆盖的事务和事物都带有不确定性, 容许人们提出不 同见解、提供不同答案或得出不同结论。那些具有充分确定性、 只允许一种正确见解或结论的事物 (如科学范畴内的事物) 不 在修辞讨论范围之内。 第二, 对于它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无法通过应用某些固定不变的 程序、规则、定律、公式等, 推算或推导出无可争辩的答案。 那些我们可以借助数学公式、逻辑法则、明确的法律条例等手 段正确无误地推衍出结果的情况因而不在修辞的讨论范围之内。 第三, 在就这些事务和问题进行讨论时, 接受方是仅具有一般的 理解和推理能力, 或者说是见识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局限的芸芸 众生, 而不是受过专门训练、能对付各种复杂推理的人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