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种劝说模式在说服行为中的应用
(. 1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00 ;. 304 2 广西工学院 外语系 , 广西
摘
柳州 5 50 ) 4 06
要: 亚里士多德 的修辞 学对说服这一行为具有 重要 意 义。在 说服他人 的过程 中, 当使 用逻 辑诉诸 (oo ) 恰 1 s、 g
二、 人格诉诸 ( t ) e o 的应 用 h s
s e , s. npb c pai , i l e i ul ek g” 由此可 见 , vy p is n 修辞 是一 种劝 说 的艺术 。古希腊伟 大的哲 学家 、 辞学家 亚里 士多 德在 修 《 修辞学 》 中把修辞学定义为 “ 一种 能在任何 一个 问题 上找 出可能 的说服方式 的功能 ” 2西方 现代修 辞学 把劝 说和 。【
一
为 , 格威 信是演说者必备 的劝说 手段 中的三大要素之 一 , 人 在劝说 中起支配 的作 用。人格一般指的是修辞者 的 良好性 格及其可信度 , 既包括 自 的道德情操 , 要的是修 辞过 身 更重 程中表现出来 的、 受众所期待 的个人 因素 。
人格作为一种劝说模 式 , 从理 论上来 说 可 以从 两个 方 面来 解释 : 一是 以演 说者 的 良好道 德作为 先决 条 件去进行 描写 , 这种 良好 品格 能够鼓励 听众信任演说者所说 的 ; 二是
手段 , 以形式 、 、 是 惯例 推理模 式 去打 动听众 使之 信服 的感 染力。 3 ”【 对他 人进 行说服的过程 , 实也就是基于原 有的 其 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或者 是 引用例子 , 以达到说 话者 与 听众 之间的共 同立场 cm o on )从 而使听众接 受 自己的 o m ng ud , r 观点 , 晓之以理 ” 即“ 。
亚里士多德修辞三元素英语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修辞三元素英语修辞学Aristotle's three elements of rhetoric are crucial in the art of persuasion, especially in the realm of English rhetoric. First, we have ethos, which refers to the character or credibility of the speaker. When presenting an argument, it'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rustworthiness. People tend to believe those who seem genuine and reliable. So, building a strong ethos involves demonstrating sincerity, expertise, and good moral standing.Next is pathos, which deals with the emotional appeal to the audience. Connecting with people's feelings is a powerful way to motivate them. By tapping into their emotions, you can create a sense of urgency or sympathythat drives them to action. Pathos is about resonating with people's hearts and minds.And finally, we have logos, the logical aspect of rhetoric. Logos focuses on the rationality and soundness of the argument. Providing evidence, facts, and clearreasoning helps convince the audience of the truth or validity of your position. Logical arguments are compelling because they appeal to reason and common sense.In English rhetoric, utilizing all three elements effectively is key to success. You might start by establishing ethos through your credentials and sincere tone. Then, evoke pathos by telling a compelling story or using emotional language. And finally, wrap it up with a logical argument that ties everything together and leaves the audience.。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定义为,发现可以用来就任何论题,进行说服之手段的艺术。
同时,修辞学和辩论术有着有着密切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辩论术(全文)亚里士多德,曾被马克思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是古希腊学术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独具特色的《修辞理论》及其传统,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于修辞学的研究开始的非常早。
修辞学,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世界,并在雅典民主制下盛极一时。
最初修辞学的诞生是使用在法律规则,和事实真相,有时会发生冲突的司法领域。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集会、诉讼等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的日常交往,修辞技艺都获得了普遍的应用。
特别是在权利的获得与城邦的治理中,成功的修辞运用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与前途。
修辞学之所以普遍受到重视,与长期修辞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分不开。
这些都为修辞学的确立与研究尊定了基础,而这个任务就由亚里士多德历史的完成了。
他写了大量的修辞学论著,特别是在《修辞学》中,系统地总结了修辞技艺,阐述了较完整的修辞理论思想。
本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
最早研究《修辞学》的是一些智者,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因而放弃了追求真理的“自然派”哲学传统。
将通过说服而能影响和控制人的“修辞学”,奉为最高智慧。
智者们编撰的“修辞类”作品都是从各自的修辞经验出发,虽然总结了一些说服技巧,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柏拉图批判说,它们都没有解决"怎样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怎样才能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等问题。
”亚里士多德正是在柏拉图的学院中,主要从事“修辞学”的研究和教授的。
在这里,他写成了他的最早著作,论修辞术的《波卢斯》,后来又写了大量“修辞学”论著,不过现在可见的主要是《修辞术》这部著作。
《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生命最后的阶段写的。
《修辞学》采用历史的观点,追溯了修辞术的发展,对以往的修辞术研究加以总结,把柏拉图的思想和智者派传统结合起来,成为哲学和实用主义的综合体。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联系摘要:亚里士多德关注古希腊城邦政治民主生活,并且将自己的很多理论建立在政治制度之上。
其中,政治学、伦理学以及修辞学三者联系紧密。
本文试分析三者联系的特点,试探讨三者之间联系的依据,以便加深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理解。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伦理学;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体系中,伦理学和政治学联系紧密。
同时,修辞学和这两者的关系紧密。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修辞术实际上是论辩术的分支,也是伦理学的分支,伦理学应当称为政治学。
”修辞术和辩论术一样,都是靠逻辑推理而来,只是前者采用叙述的方式进行,后者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
在亨利·约翰斯顿看来,人本质就是语言的动物、修辞的动物,“人的定义是在‘动物’这一种类上加上如‘使用语言的’、‘政治性的’、‘理性的’及其他一些特征”。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并且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亚里士多德在《高尔吉亚篇》认为,修辞是有用的,是有正面意义的。
这一点与柏拉图认为的修辞是相反的。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认为修辞是一种产生满足和快乐的程序,是一种奉承,是说服的艺术。
它的目的并不是求真。
因此柏拉图十分反对修辞,完全否定修辞。
而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却觉得修辞有用,可以“在每一种事情上找出其中的说服方式”。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柏拉图所认为的“说服”,而是求得说服背后的方法。
“说服”只是目的,而“说服方法”是手段。
目的的正义并不意味着手段的正义,而手段的正义也不意味着目的的正义。
但是亚里士多德将这二者结合,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概念,而是更现实地接纳目的和手段。
并且,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可以求得事情的真相,可以关注于找出事物本身具有的说服力的那种辩证逻辑能力。
辩证法是柏拉图所支持的,亚里士多德将辩证法和修辞术相结合,也就是将好的目的与好的手段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提升谈吐文化素养的书
说话说得有分寸:提升谈吐文化素养的经典
读物推荐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时常需要与人交流沟通,更需要用恰当得体的言辞展示自己的智慧和魅力。
但究竟如何才能做到遣词造句得当,有分寸,有力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物推荐,帮助你提升谈吐文化素养:
1.《修辞学》:作者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对于分析和运用语言非常有帮助。
2.《礼记·大同篇》:《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其中《大同篇》是一篇关于理想社会的发想。
它主张人人平等、互相关爱,尤其对于今天社交礼仪如何表达出平等尊重,具有借鉴意义。
3.《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和作家。
本书描述了他在东南亚旅行中经历的种种文化矛盾和差异,对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避免冲突、尊重不同文化有很大启示意义。
以上三本书,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知识面广度,无论是对职场还是生活中的交流,都有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加强自我修炼,促进自我提升。
从《修辞学》中看公共关系历史
从《修辞学》中看公共关系历史作者:杨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4期摘要: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被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是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专著。
这一认识在学术界存在着争议,本文从《修辞学》中一些与公共关系相关的内容说开来,研究它在公共关系史上的地位以及作为语言的艺术它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同时从《修辞学》产生的地理时代背景来分析政治因素对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修辞学;公共关系;语言;政治作者简介:杨婕,女,河南三门峡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2首先,从广义上讲,公共关系指的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时期的社会组织与其内外公众之间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公共关系是指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组织与其内外公众之间的关系。
[1]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明显带有现代社会文明的“胎记”,然而,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又有其悠久的历史。
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广义上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作为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活动方式源远流长。
人类早期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社会意识和趋向,这种意识和趋向,构成了一条悠久而绵长的文明线,为现代公关思想和活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人类社会形成之日起,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结成一定规模和形式的社会群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这样,人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和情感上相互沟通,而且还必须在意志上和行动上相互协调一致。
因此,就形成了早期的公共关系。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得意门徒,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不仅像他的先辈一样重视教育,而且潜心研究,利用严谨的思维逻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写出多种科学著作,《修辞学》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讲的是语言修辞的艺术。
他强调语言修辞在人际交往和宣传中的重要性。
修辞造诣学习修辞大师的造诣与技法
精确选词
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思想,避免歧义和模糊 。
逻辑严密
保持思维逻辑清晰,确保表达内容条理分明 。
语言表达生动性
描绘细节
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表达更具画面感。
运用比喻
借助生动的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情感渲染
注入情感色彩,使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共鸣力。
语言表达创新性
突破常规
打破思维定势,寻求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
创新词汇
创造新词汇或赋予旧词汇新含义,丰富语言内涵 。
跨领域借鉴
从其他领域汲取灵感,为语言表达注入新活力。
04
修辞造诣在文学创作中应用
文学作品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通过相似性将两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增强表达 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 象。
实践锻炼
积极参与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
反思总结
每次演讲或表达后,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表现,不断改进和提升修 辞造诣。
06
修辞造诣在广告传媒中影响
广告文案中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和记忆点。
拟人
赋予产品或服务以人的特质和情感,拉近与目标受众的距离。
培根《论修辞》
对修辞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
修辞造诣体现
精湛的语言表达
修辞大师们能够运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表达思想,使听众或
读者产生共鸣。
巧妙的论证技巧
他们能够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如归纳、演绎、类比等,使观 点更具说服力。
丰富的知识储备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修辞术》读书笔记黄卫星【专题名称】逻辑【专题号】B3【复印期号】2001年06期【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年.逻辑学专刊期第48~51页【作者简介】黄卫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234我所读的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为颜一先生所译的中文本(其依据是《洛布古典丛书》的希腊本文),收在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在第九卷中,还有一篇《亚历山大修辞学》(崔延强译),但这是否为亚氏所著尚有争论。
在《修辞术》第一卷开头亚里士多德就断言:“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辩证法”与“论辩术”同义,而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演讲术”,因此可以说“演讲术”与“论辩术”有密切关系。
虽然演讲是连续地讲述,而论辩需要间断地问答,但两者都是一种说服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按听众的不同把演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议事演说,也称公众演说,其听众主要为公民集会中的公民;第二种是法庭演说,也称诉论演说,其听众主要为法庭上的陪审员和法官;第三种是展示性演说,也称典礼演说,其听众就是演讲时的一般听众。
这三种演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议事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劝告听者行善事,劝阻听者做恶事;法庭演说的主要目的是控告不公正的事物,并为公正的事物辩护;展示性演说的主要目的是赞颂高尚的事物,遣责丑恶的事物。
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也把演说分为三类:公众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
接着又把演说进一步分成七种:劝告、劝阻、指控、申辩、颂赞、谴责和质询。
前六种显然是按演讲目的对议事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的进一步展开,这与《修辞术》是一致的。
第七种质询演说是旨在暴露或揭露被质询者在言辞和行为上的自相矛盾,然而“质询这种演说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独立发生作用,而只能与其他形式混同使用,尤其对反驳最为有用”。
修辞理论--伯克与亚里士多德
艺 术 教 育都市家教 264【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针对教学问题,探索出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应用通过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美术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才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通过美术教育改革,将创造力放在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的智能和才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知识水平和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美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
但是我国小学的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对绘画的表达方式;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抑制了学生的美术直觉和创作灵感,使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受到压制。
小学美术教学彻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沦为简单的绘画训练。
美术艺术变得格式化、符号化,教师在授课中对绘画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绘画中的颜色、形态、结构、比例等都进行硬性的规定,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现,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式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押韵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押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的修辞学被誉为西方的修辞学之父。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修辞学》被视为最重要的之一。
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论述的一门关于演讲和表达技巧的学科,它探讨了如何通过语言和语言技巧来影响和说服听众的方法。
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巧之一,我们将在本文中探讨亚里士多德对押韵的看法和应用。
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有效使用语言来说服和影响听众的学科。
在押韵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在诗歌、散文或演讲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节来创造韵律感和美感。
押韵可以增加词语之间的联系,使表达更加生动和鲜明,从而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亚里士多德指出,押韵并不是简单地将词语放在一起,而是要根据语境和意义来选择合适的押韵词语。
他认为押韵应该是自然而不刻意的,不能强行押韵而牺牲了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押韵应该是一种有益的修辞手法,而非简单的修辞花招。
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押韵有着多重功能。
押韵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押韵可以增强听众的记忆力,通过重复的音节和韵脚,让听众更容易记住重点内容。
押韵还可以加强言辞的力量和效果,通过规律的押韵结构来增加说服力和表现力。
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押韵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文体和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押韵可能会导致语言的呆板和生硬,反而影响到表达的清晰和准确。
在运用押韵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押韵方式和程度。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
押韵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演讲、文章和诗歌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最终,通过修辞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成为更具创造力和魅力的演说家和作家。
第二篇示例: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修辞学家,他对修辞学的研究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245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文/武 艳 付晓瑞很显然,如果能把以上三种诉诸方式综合利用的话,其劝说将是最有力的,而上海申博语篇就是这样的典范。
下面就具体分析这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二、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1. 情感诉诸——动之以情。
现代修辞学认为,感情是一种解释或判断。
“因为我们高兴和友好时所作的判断,与我们痛苦和敌对时所作的判断是不相同的。
”(胡曙中,1999:25)亚里士多德认为,感情诉诸依赖于把受众引入某一特定的心境之中。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申博语篇,就会发现整个申博过程都是以情感为背景的。
也就是说,情感诉诸贯穿了整个申博的始终。
中国代表表达他们对上海之情就像是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他们把上海看作一位温柔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是一样的,她们集善良、温柔、体贴、细心于一身。
所以,当中国代表把上海比作一位伟大的母亲,上海的美好印象立刻在受众心里油然而生。
很自然地,受众会被打动而愿意加入上海这个大家庭中参加世博会。
此外,修辞者可以通过再现(enargeia)激发受众的情感。
昆体利安(Quintilian:1980)认为,生动地描述事件就像在受众眼前正在发生的一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一个人的情感。
两位中国大学生代表在国际展览局第131次成员国代表大会上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学生是如何期盼2010年世博会能在上海举行。
学生代表在受众面前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祥和的上海世博会画面,表达了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而又热切的期盼。
他们用这份感情来打动在场的受众去支持中国。
另一种激发感情的手段是使用带有情感的词汇,即褒义词和贬义词。
褒义词易于给受众心中形成美好的形象,而申博语篇中使用了很多褒义词来激发受众的情感。
如上海市荣誉市民威廉·凯乐使用了很多褒义词,如以“最为完美的、充满魅力的、无可比拟的、公正而高效的”来描述上海的美好形象,语言生动,充满了美好的感情色彩,更易于打动受众。
从修辞学视角分析文章
从修辞学视角分析文章作者:杨路来源:《今传媒》201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将知乎上回答“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一提问的影响力最大的文章进行解构分析。
主要着眼于对修辞学“五艺”中觅材取材、谋篇布局、文体风格的解读,并结合三大诉求理论,图尔明模式解读文章的论证过程。
发现文章传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观:崇尚和平、正义;愿意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关键词:修辞学;南京大屠杀;图尔明模式;正义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149-04一、修辞学及其重要作用修辞学Rhetoric,源于希腊语的Rhetor,意为说服。
所以修辞学是一门关于有效说服的艺术[1]。
西方修辞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将修辞学定义为“在每一件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2]。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经西塞罗和昆体良不断完善,成就了“古典修辞学”。
古典修辞学的主要贡献一是确定了修辞的“说服”目的;二是建立了“说服”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演讲“五艺”说,三大修辞话语类型,三大诉求理论。
由此可知,在后世的修辞研究中说服观是主流观点。
修辞学在19世纪末衰落,20世纪初开始复兴并进入鼎盛时期,从这一阶段开始称为当代西方修辞学[3]。
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今天,修辞已经称为一个无所不在的概念。
正如拉里·罗森菲尔德所指出的“至今,我可以说,修辞现象这个概念涵盖了浪潮之外的一切”。
理查德·马克肯回应说“浪潮又何尝例外呢?”[4]这说明,修辞无处不在。
因为范围极广,所以很难给当代的修辞学找出一个统一完整的概念。
经过认真查询对比,笔者赞同帕特里夏·比赛在1990年对修辞学的定义,总结为第一,修辞学关注语言编织的各种意义背后“人的动机”和对动机的“阐释”;第二,修辞学的理论建构方式是基于知识产生于论辩之中的观点;第三,修辞学关注的不再局限在对演讲的理论建构,而是对社会行为的关注,即以语言为媒介研究社会问题[5]。
综述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思想
综述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思想1002班童娟娟通过阅读关于亚里士多德修辞三段论思想的文章,以及对各篇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和对比比较,总体说来,各位学者对该修辞三段论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对其核心内容的表述却基本一致。
在西方古典修辞学中,修辞三段论是论辩证明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核心思想。
所谓的修辞三段论,即它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其形式是省略的三段论。
它通常由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构成,有时也有两个前提组成,或者说它是不陈述某一个前提或结论的省略形式的三段论。
它的基本特点是论辩的成功与否是由辩论者和听众双方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因而它更有较强的说服力。
而在修辞三段论中,前提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而是很有可能的或具有或然性的,因而,其结论是在双方的修辞论辩中所得出的具有试探性和推测性的共识。
而有学者提出修辞三段论具有很强的认知性,这是因为修辞的目的是让听众通过修辞话语和修辞论辩了解事实真相,即产生“真理”,对“真理”追求的过程,就是产生知识的过程。
从这种意义上说,修辞具有认知性。
然而修辞三段论的认知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语境,二是同体,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在修辞三段论的运用要共处在一个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及个人经历等方面的语言环境中。
所谓同体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事物必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信仰、思想、理念或世界观等,即对客观世界要有基本相同的认识。
只有这样,论辩双方才能对某种观点、概念、信仰等的认识同时投射到相应一致的认知域中,才能实现理想的认知,达到修辞三段论的劝说目的。
修辞三段论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语境趋同性,论辩双方的共识性和论辩双方的互动性。
语境趋同性和论辩双方的共识性即它所需的两个条件。
语境和共识,它们分别是修辞三段论的基础和最本质的特点。
论辩双方互动性是指论辩的双方共同参与论题的建构,它大大提高了论辩说服的时效性,使修辞三段论的论辩结果有较强的说服影响力。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段论思想是一种典型的以三段论为核心的演绎逻辑体系,他对逻辑学的产生和后世传统逻辑学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著作阅读顺序
亚里士多德著作阅读顺序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等。
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顺序。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阅读顺序建议:
1.《范畴论》(Categories):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之一,探讨了对象的分类和关系。
2.《论解释学》(On Interpretation):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
作之一,讨论了语言和解释的问题。
3.《先验论证的批评》(Prior Analytics):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学著作之一,介绍了命题逻辑和推理规则。
4.《后分析》(Posterior Analytics):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
作之一,讨论了科学知识的获取和证明。
5.《物理学》(Physics):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著作之一,
探讨了物质的本质、运动和变化。
6.《形而上学》(Metaphysics):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之一,研究了存在本身和真理的问题。
7.《伦理学》(Ethics):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哲学著作之一,
讨论了幸福、美德和道德行为的问题。
8.《政治学》(Politics):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探讨了政治制度、公正和幸福的关系。
9.《修辞学》(Rhetoric):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著作之一,研究了口头表达和说服的技巧。
以上仅是一个参考顺序,具体的阅读顺序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需求进行调整。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著作之间的关联性,选读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作品。
2 修辞学的发展
谢 谢 观 看
HELLO JAPAN
第一章 修辞学概论
第二节 修辞学的发展
一、西方修辞学的发展
• 古典修辞学 • 中世纪修辞学 •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 • 新古典修辞学 • 新修辞学
(一)古典修辞学
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
1.古希腊民主制度孕育修辞学
作为一门追求言 辞表达效果的学问, 修辞学早在古希腊时 期就已经产生并发展 为独立学科。
2.诡辩家的出现
苏格拉底的诡辩
苏格拉底的诡辩
苏格拉底的诡辩
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西方古典修辞学的鼻祖首 推亚里士多德。他集中了他 生活时代修辞学研究和教学 的大成,又开拓了修辞学研 究的新天地。
《修辞学》标志着这门学 科的成立。
“在任何问题上,使用有效 的说服方式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您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道 德就是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 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 了道德就是道德。”
精神助产术特点:善于提问,让对手先说,然后 对别人答案进行反问。
例:《古剑奇谭》 大师兄陵越劝说 百里屠苏别去复 仇。
普 罗 泰 戈 拉 和 ﹃ 半 费 之 讼 ﹄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儿子生病了, 却又不肯吃药,父亲骗儿子说,这不是药,而 是一种好吃的东西。请问这也不道德吗?”
“那是战争中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 日常生活中就不能这样。”
“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 用什么来说明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近代
陈望道《修辞学 发凡》标志这中国修段,主要为着意和 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 一种努力。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我眼中的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哎呀,说起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这可真是个高深又奇妙的东西呢!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这是啥,还以为是某种超级难的数学题。
我就好奇啦,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我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一点点。
你想啊,就好像我们平时说话,有的人说出来就让人特别爱听,有的人一开口就把人给气跑了。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不就是研究怎么把话说得漂亮,让人听了心里舒服,还能被说服的学问嘛!比如说,我想让妈妈给我买个新玩具。
我要是直接说:“妈妈,我要新玩具!”妈妈可能会说:“不行!”但要是我换种说法:“妈妈,你看我最近学习这么努力,表现这么好,要是有个新玩具鼓励我一下,我肯定会更棒的!”说不定妈妈就答应啦!这难道不就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作用吗?有一次,我们班举行班干部选举。
小明上去演讲,就干巴巴地说:“我想当班长,我会努力的。
”大家反应平平。
可小红就不一样啦,她说:“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我能当班长,我会像小蜜蜂一样勤劳,为大家服务;我会像大树一样为大家遮风挡雨;我会像明亮的灯,为大家照亮前行的路。
请相信我,支持我!”哇塞,大家都拼命鼓掌,最后小红真的当选了班长。
这不就证明了会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厉害嘛!还有啊,电视上那些广告不也是这样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简单的一句话,多顺口,多让人记住呀!我就想,要是我以后长大了,做生意卖东西,我也得好好学学这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把我的东西说得让人特别想买。
亚里士多德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人,能想出这么棒的学问!他的这个修辞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人们心灵的大门,让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美好。
反正我觉得,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真的太重要啦,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一学,你们说是不是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服手段 非人工 指那些先已存在, 修辞者无从用其心计的证据, 如法定 证人、合法的证言以及合同等。 人工 并非事先存在, 而是通过一定方法的应用由修辞者产生 (“发明”) 的。可细分为三类: 诉诸修辞者人格, 诉诸受众情感, 诉诸言说中蕴含的 “说服性” 即道理 (logos)。 修辞证明 “论证” (sullogismos) 和 “例证” (epagōgē) 话题与修辞发明 话题 一般话题 (koinoi topoi) 和 具体话题 (idioi topoi) (最主要的四个)一般话题 “什么是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 “过去是否曾发生过这种事”, “将来是否可能发生”, “多大程 度上如此”。
修辞的分类 审议性言说 (deliberative speech), 庭辩性言说 (forensic speech), 表现性言说 (epideictic speech)。 审议修辞诉诸负责裁决未来事态发展的裁判, 旨在规劝或劝止 (dissuasion), 它面向未来, 以趋利避害为目的。 庭辩修辞诉诸负责裁决过往事件的裁判, 或指控或辩护, 它面向 过去, 以弘扬正义、惩处不义为目的。 表现修辞诉诸负责评判言说者能力的观众, 或褒扬或谴责, 它面 向现在, 以区分荣辱为目的。
以 “可能与不可能” 为例, 包括以下话点:
* 如果某事物的反面存在着或曾经出现过, 这一事物也可能存在着或曾经出 现过; * 如果两件相似事物中的一件有可能发生, 另外一件也一样; * 如果更难以发生的事有可能发生, 更容易的必然也是如此; * 如果某事物可能达到美好的境界, 这一事物完全可能达到一般境界; * 如果开头是可能的, 就可能有结尾; 如果有结尾, 当然有开头; * 如果某事物的后续发展状态有可能存在, 其前期发展状态也一样 …… (1392a)
(亚里士多德) 修辞的功能在于处理我们必须加以审议但是 [ 对如何着手
进行审议] 却没有系统规律可循的所有事务, 而且 [在审议时] 所面对的听众 都是既无法将许多相关事物联系在一起考虑, 也理解不了较长推理过程的 那类人。我们所审议的事务看上去都可以有两种可能的结论。那些其历史、 现状和发展都已经完全固定下来的事务, 或者说那些我们认定情况就是如 此的事务, 是没有人会多费口舌的。因为针对这样的事务已经没有更多的 话好说了 … 人类的行事从来不带有必然性, 因此全都属于这类事务。 (1357a)
修辞风格 最好的修辞文体必须是既明晰又有格调,这意味着修辞者应该 做到对语言的使用 “恰到好处”, 既不 “淡俗” 也不 “虚 矫”。 (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 尤其是词语的常义、本义, 隐 喻。) 丰富和简练的对立统一。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判断文体风格是否得当的唯一标准是看言 辞的应用是否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说服受众这一中心任务。
具体话题 (以审议性修辞为例) 财政、战争与和平、国防、进出口、立法 驱使受众作出决定的终极 “目标” (幸福、美好、优越) 亚里士多德将 “话题” 广泛地理解为有助于修辞者就所面临 的修辞情境作出富有说服力证明的一切资源, 从论理方法、证 据类型、策略原则、话语形式一直到常见议题、常规说法、流 行观点等等。 “修辞发明” 理论 修辞者根据所承担的说服任务搜寻并选定可讲、该讲、值得讲 的话点的那个过程。
言说结构 “说明” (prothesis / statement) 和 “证明” (pistis / proof)。
文献阅读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存在问题: 卷1第1章提出的不少观点和全书接下去的论述相互矛盾。 卷2有关 “情感诉诸” (pathos) 和 “诉诸人格” (ēthos) 这两种 证据的讨论与上下文在行文上不尽吻合, 似乎是随便加进去的。 卷3的内容则整个与头两卷有明显脱节。 书中对某些关键概念 (如 “修辞论证”, “话题” / topos 等)的界 ( ,“ ) 定和使用也出现前后不一直的情况。 两种可能: 后人将作者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出于不同目的提出的观点收集 在一起而形成的。 卷1第1章和全书其余各章节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本。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2010年秋季学期
内容提要 1. 引 言 2. 《修辞学》文本研究 3. 《修辞学》主要内容
1. 引言 《修辞学》可视为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修辞学著作, 它集中体 现了亚氏的修辞学理论和思想。 《修辞学》全书共分三卷: 第1卷开篇阐述修辞学的定义、演说 的分类、说服方式和题材; 第2卷着重分析听众的情感和性格以 及论证方法; 第3卷讨论文体风格与构思布局, 涉及演说的立意 取材、辞格运用、语言风格、谋篇布局、语气手势和情态等。
3. 《修辞学》主要内容 修辞的本质 定义:“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发现可资利用的说服手段的那 种能力” (Rhetoric may be defined as the faculty of observing in any given case the available means of persuasion)。 这一定义既继承了早期哲辩师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言说应该首 先被看成是一种 “力量” (power), 同时又是对这一观点的颠 覆。通过这一定义, 他将一向被认为是蕴含于言说本身并带有 浓重神秘色彩的 “说服力量” 理性化和人性化, 使之成为修辞 者可以经由学习和训练获得或增强的一种个人能力。亚里士多 德还继承了早期哲辩师的 “对言” 观念, 指出修辞的另外一个 基本特征是 “修辞者应能够证明针对任何争议的两个对立观 点” 或者说针对每个议题修辞者都必须同时掌握相互对立的 两个立论和两套证明。…具备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把握话语 互动全局的能力。有了这一能力, 言说者就可以预见到对方将 会采取什么论证手段, 从而能够采取更有效的反制措施。
修辞的外延: 第一, 它所覆盖的事务和事物都带有不确定性, 容许人们提出不 同见解、提供不同答案或得出不同结论。那些具有充分确定性、 只允许一种正确见解或结论的事物 (如科学范畴内的事物) 不 在修辞讨论范围之内。 第二, 对于它所关注的问题, 人们无法通过应用某些固定不变的 程序、规则、定律、公式等, 推算或推导出无可争辩的答案。 那些我们可以借助数学公式、逻辑法则、明确的法律条例等手 段正确无误地推衍出结果的情况因而不在修辞的讨论范围之内。 第三, 在就这些事务和问题进行讨论时, 接受方是仅具有一般的 理解和推理能力, 或者说是见识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局限的芸芸 众生, 而不是受过专门训练、能对付各种复杂推理的人士。
不管这部书的现存文本是如何形成的, 不管它在多大程度上真 正出自亚里士多德之手或反映了他的个人思想观点, 也不管在 其文本的组织结构或连贯性方面存在多少问题, 它透过一个相 对超然的视角, 对古希腊修辞实践和修辞思想进行了独到、系 统而深刻的审视和再表述, 是西方修辞思想发展史上一座具有 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本质特征: ( (个人) 能力 ) 不确定性和或然性 公共性 只有那些发生于公共领域内的讨论、审议和决定才 归 “修辞” 管辖。 自我韬晦 只有当所采用的手段不被觉察到的时候修辞才具 有充分的说服力。修辞者应该一方面 “精心构筑 [修辞文本]”, 另一方面却 “不让人注意到 [体现在文本里的匠心]”。
2. 《修辞学》文本研究 关于亚氏《修辞学》的创作时间(公元前360 – 前334?)、创作 过程和动机, 人们只能根据其文本内容以及现存古典史料中的 零散记载加以推测。 (亚氏)对当时希腊风行的各种修辞手册提出严厉批评, 指责它 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法庭论辩, 孜孜于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才能 煽起审判员的偏见和情感等 “外在于修辞”的话题, 对辞艺理 论应重点关注的 “证明” 及其主要手段即 “修辞论证” (enthymēmē), 反而大多语焉不详。就这一点看, 亚里士多德之 所以撰写这部《修辞学》, 很可能是为了在修辞研究和修辞教 育领域拨乱反正, 为被误导的修辞实践者和学生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