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排放交易问题不同立场评析

合集下载

碳排放交易的风险与挑战

碳排放交易的风险与挑战

碳排放交易的风险与挑战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然而,与其潜在的益处相比,碳排放交易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

一、市场风险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波动性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由于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着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使碳排放交易成为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存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干预,进一步增加了碳排放交易的不确定性。

为降低市场风险,应建立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体系,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沟通。

政府应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信息,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此外,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如建立交易限制和价格干预机制等,也是减少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制度风险碳排放交易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以确保交易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可能不够完善,监管不足,导致碳排放交易面临制度风险。

为解决制度风险问题,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碳排放交易的制度建设。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明确的制度和规则,并加强执法力度,以保障交易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技术风险碳排放交易需要可靠的监测、报告和审核技术,以确保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然而,当前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受到质疑,给交易带来技术风险。

为应对技术风险,应加强对监测、报告和审核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加强监管和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也是降低技术风险的重要举措。

四、舆论风险碳排放交易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问题,可能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质疑。

一些机构和个人可能会利用舆论进行炒作或操纵市场,从而对碳排放交易造成负面影响。

为减少舆论风险,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碳排放交易的认知和理解。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比较研究引言:碳排放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几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各个制度的特点和效果。

1.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碳排放权市场。

该制度的核心是统一的交易平台和国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减排或购买额外的排放权来实现自身减排目标。

然而,由于碳排放价格波动较大,以及欧盟政府过度分配排放配额的问题,该制度的有效性备受质疑。

2. 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美国曾试图推出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名为“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然而,该法案在立法过程中面临强烈反对,最终未能获得通过。

尽管如此,美国的一些州份如加利福尼亚州和东北部地区依然建立了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制度。

这些州份的制度相对较为成功,取得一定的减排效果。

3. 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是后起之秀。

中国于2013年开始在七个省市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随后陆续扩大到更多地区。

该试点制度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类似,实行总量控制和分区分配的原则。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特点,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如配额分配不合理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4. 日本碳排放交易制度日本于2005年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制度。

该制度主要针对工业和能源行业,以监督和推动企业减排。

然而,由于政府对碳排放配额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处理不当,以及碳排放价格过低,导致该制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5. 国际个人碳排放交易制度除了以上国家和地区级别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外,还有一些国际个人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尝试。

这些制度主要通过个人行为来减少碳排放,如购买可再生能源或支持碳汇项目等,并通过市场交易使个人的减排行为具有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个人碳排放的审计难度和确权问题,以及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该制度在实际中面临一些挑战。

结论: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经验表明,建立一个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面临许多挑战。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以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为视角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以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为视角

独立有效的监测、 报告、 核证 系 G GI 成 员 州 内二氧 化 碳 的排 放 量 ; 第二 , 强 制 性 纳 入 规 主体 实 际 所需 的 排 放 总 量 , 独 立有 效 的排 放 监 测 、 报 告、 核 证 制 对 象 的 是 以化 石 燃 料为 动 力 且 发 电 量在 2 5 兆 瓦 以上 的 发 电 系统 是 R GGI 体系不 可 或 缺 的元 素。 首先 , 减 排 主体 要 根据 《 美 企业, 各州 至少 要将 2 5 %的碳 配 额 拍卖 收益 用 于战 略 性能 源 项 国联邦法规》 第 四十章七十五条的规定, 安装符合要求的监测 目 第 三 , 为 美 国其 他 地 区和 其他 国家带 来 示 范 的模 板 效 应 。
为 各 成 员州碳 排 放 权 交 易机 制 的运 行奠 定 了框 架 基 础 。 第二,
容进行审查、 核证。 再次, R GG I  ̄ J I 入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 即二氧化碳配额追踪系统 ( COA TS ) 和独 立的第三方核证监
R GG I 在具体规则上赋予各州 自主裁量权, 制定符合各州具体 督机 构 , 对 初 级市 场 的拍 卖 和二 级 市场 中市 场交 易 行为 进行 监
为了防止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标准规则” 对每 规定, 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标准规则” 是指R GG I 各成员州 位举行。 将“ 谅解备忘录 ” 以法律形式予以细化, 各州通过立法机关赋 个竞标 者设定了获得配额 的上限 , 即在每次拍卖 中最多可购
予“ 标 准 规 则 ”法律 或 者行 政 法 规 的法 律 性 质 。“ 标准规则” 确 立 了R GGI 的立 法 宗 旨和 目的: 第一, 以最 经 济 的方 式 维 持 并 买拍 卖 中配 额 数 目的2 5 %。

美国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立法解析

美国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立法解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总第135期)美国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立法解析成锴(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关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的问题,已经在美国国会获得了强烈的政治考虑,多部联邦法律草案勾画出了未来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的基本架构,只是具体细节的设计上存在微小差异。

但是,拟建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有限,且因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而近期获得通过的希望渺茫。

关键词: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联邦立法;减排目标中图分类号:D922.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75(2013)01—0150—09美国国会迄今颁布的包括《清洁空气法》在内的大量法律涉及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但其中没有一部法律授权规制温室气体。

然而,“随着对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egional Gr eenhouse G ases I niti-ative,R GGI)等区域限额交易计划之有效性和国有企业区域规制的不可预测性的担忧日益加剧,自2000年伊始来自企业、学者和环境团体要求美国联邦政府采取气候变化行动的呼声日益高涨”¨-。

尽管美国联邦政府目前并未引入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但是,这一问题近来已经获得强烈的政治考虑,“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计划已经被视为是最具政治可行性的手段,如果设计合理,它能最具成本效益地实现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心J。

美国联邦立法顺势提出了针对大型固定排放源的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虽然关于采取哪种碳交易机制的问题在政界之外几乎从来没有成为争论的话题,然而建立一个公平、长期的碳交易机制却是一个重大的核心问题”【j J。

一、美国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立法概况美国联邦有关碳排放交易的立法行动可以追溯到2003年,时年麦凯恩一利伯曼法案《气候责任法案》(McCain—Lieberman Climate Stewardship Act of 2003,S.139)被提交至参议院讨论,但最终以55:43 票被否决。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比较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比较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比较碳排放交易是一种通过实施减排政策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该制度旨在通过引入经济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并创建一个市场,使得减排成为一种经济活动,并通过交易碳配额来实现减排目标。

在国际范围内,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碳排放交易政策和模式。

本文将对几个国家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欧盟排放交易系统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之一,覆盖了欧洲联盟的27个成员国以及冰岛、立陶宛和挪威等国家。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于2005年开始实施,涵盖了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固定上限,逐年下调”。

欧盟委员会每年设定一个总量上限,即碳配额,然后将这些配额分配给参与系统的企业。

如果企业的排放量低于分配的配额,它们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如果企业的排放量超过了分配的配额,它们需要购买额外的配额或支付罚款。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优点在于能够为企业提供经济激励,鼓励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然而,由于配额的分配不总是公平和合理的,导致一些企业可获得过多的碳配额,而另一些企业可能受到限制,这可能会导致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二、美国碳市场美国是一个碳排放交易的重要市场,但是与欧洲的碳市场相比,其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

在美国,碳排放交易政策因州而异。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和东部几个州实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

加利福尼亚州的碳市场是美国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之一,其特点是采用了“总量上限,拍卖配额”的模式。

碳配额的总量在每年逐渐下降,同时政府通过拍卖碳配额来获得收入。

企业需要购买配额来覆盖其排放量,如果企业的排放量超过分配的配额,它们需要支付罚款。

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相比,美国碳市场规模较小,参与的州也较少。

尽管如此,美国碳市场不断发展,逐渐向更多的州扩展,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减排激励和灵活性。

三、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在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的立场分析及中国的对策研究摘要人类过多地使用碳能源导致气候问题更加严峻,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导致冰川融化、洪水频发,干旱和极端恶劣的天气都对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需要人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应对。

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对现有的国际关系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国际气候谈判中,各个缔约国往往有各自的立场,所以会产生分歧也是必然的。

这种分歧冲突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立场对立,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纷繁复杂的对立局面也正逐渐形成。

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在国际气候谈判坚持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共同承担减排义务,各国对于减排活动的公平性喋喋不休。

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期间,就一直遭遇着来自各方的国际社会压力。

随着国际气候谈判中问题的不断变化,中国不仅需要适应减排趋势,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同时也要坚持原则性的立场不动摇,更大程度上为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争取话语权,从而更好地推动国际气候治理制度的形成。

关键词:气候变化;国际气候谈判;中美谈判冲突;中国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与此同时,许多经济利益的产生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导致冰川融化、洪水频发,干旱和极端恶劣的天气都对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气候变化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典型的全球公共问题需要人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应对。

20世纪90年代,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各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成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其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了首个国际气候谈判的基本准则。

虽然国际气候谈判至现在通过各方的商榷以及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通过对于这些年间谈判进程的回顾,发现由于国家之间利益冲突从而造成国际气候谈判产生种种僵局。

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碳排放治理的“共同责任”构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困境及消解

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碳排放治理的“共同责任”构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困境及消解

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碳排放治理的“共同责任”构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困境及消解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碳排放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碳排放治理中的“共同责任”原则,以及构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消解途径。

文章首先概述了碳中和与国际碳排放治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共同责任原则的内涵及其在国际碳排放治理中的必要性。

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构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排放责任、减排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和权利分配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消解这些困境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机制等,以期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共同责任原则的理论基础共同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碳排放治理的核心理论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环境伦理学的“共同地球责任”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理念。

在碳中和背景下,这一原则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贫富,都应平等参与并共同承担碳减排的责任。

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看,“共同地球责任”观念认为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完整性和稳定性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利益所在。

因此,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牺牲全球环境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发展。

所有国家都应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理念强调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在碳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不同,但都应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也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逐步承担起与其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减排责任。

然而,共同责任原则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减排责任的分配上难以达成共识。

自愿碳交易市场的相关问题

自愿碳交易市场的相关问题

自愿碳交易市场的相关问题一、自愿碳市场起源及存在问题自愿碳市场早于所有受监管的碳市场。

世界上首个碳抵消协议1989年达成(早在《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前)。

当时美国电力公司爱依斯投资了危地马拉一个农林业项目。

由于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和储存碳(碳封存),爱依斯通过付钱给危地马拉农民,让他们在自己土地上种植5000万棵松树和桉树来抵消发电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爱依斯减少其“碳足迹”是出于慈善和营销的原因,而非法律或全球条约强迫实施。

该协议是自愿的,标志着自愿碳市场的开始,该市场至今仍像1989年一样充满争议和有趣。

自愿碳市场不依赖法律强制的减排来产生需求。

结果市场四分五裂,缺乏广泛可用的公正信息。

自愿市场的碎片化和不透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以下事实:它部分是由在个案基础上谈判的交易组成的,其中许多交易既不要求碳信用额经过统一的认证或过程验证,也没有在任何中央机构进行注册。

因此,在自愿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碳交易,基于不同模式的各种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销售一系列符合各种标准的认证产品。

自愿碳市场缺乏统一性、透明度和注册制度,因此受到了一些环保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烟雾和镜子的游戏,而不是真正推动环境进步的引擎。

许多买家还表示,他们对自愿碳交易市场持谨慎态度,因为交易往往存在无法交割的真实风险。

一些购买碳信用额的公司还担心他们会受到非政府组织批评,因为他们购买的碳没有达到最高标准。

环保人士和买家同样担心的是,自愿碳市场缺乏监管,可能意味着它无法达到影响问题所需的规模。

由于缺乏监管驱动,对信贷的需求可能是不稳定和变化无常的。

2005年京都碳市场的突然爆发表明了监管所能带来的不同。

显然,监管是推动大规模需求的关键。

二、自愿碳市场的前景自愿碳市场的创新、灵活性和较低的交易成本可以使买家和供应商都受益。

例如,根据《京都议定书》,获得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批准的碳抵消项目,成本从5万美元到25万美元不等。

当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最终注册一个典型的小规模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计算出项目的总前期成本将占碳信用收入净现值的14-22% 。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

浅析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其启示【摘要】推进碳交易试点是我国政府应形势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是美国国内第一个区域强制性的碳交易体系,在我国当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和试点地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认识,为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碳排放交易制度立法经验对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立法经验的评述法律基础。

RGGI(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也即“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得以确立的法律基础为“谅解备忘录”和“标准规则”。

“谅解备忘录”对RGGI的形成和施行发挥着实际的调节作用,然而由于美国宪法中协定条款的规定,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标准规则”是指RGGI各成员州将“谅解备忘录”以法律形式予以细化,各州通过立法机关赋予“标准规则”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法律性质。

“标准规则”确立了RGGI的立法宗旨和目的:第一,以最经济的方式维持并减少RGGI成员州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强制性纳入规制对象的是以化石燃料为动力且发电量在25兆瓦以上的发电企业,各州至少要将25%的碳配额拍卖收益用于战略性能源项目;第三,为美国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带来示范的模板效应。

在立法上统一各成员州的交易平台。

RGGI通过法律规范和具体规则的相互补充实现区域合作性减排机制的协调一致性和灵活可操作性。

第一,在法律规范的制定上,“标准规则”为各成员州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奠定了框架基础。

第二,RGGI在具体规则上赋予各州自主裁量权,制定符合各州具体实践的政策和规则。

规定交易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

在RGGI机制下,各成员州、排放主体等职责权限的明确规定是保障区域合作性减排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

第一,碳排放交易的主管机构首先要成立本州配额登记平台、交易平台、碳排放监测体系和独立的第三方核查机构。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制与实践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制与实践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制与实践一、引言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通过市场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机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采取行动,碳排放交易市场也逐渐成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机制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应对策略。

二、机制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划分、交易与计量的制度体系。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目前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主要机制如下:1、排放配额分配:欧盟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划分为若干个配额,分配给国家或企业。

2、交易方式:碳排放配额持有者可以在市场上以现金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易,用以增加或减少其排放配额,并进行抵消或转让。

3、排污限制:它对排放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限制,一旦超过规定的配额,便要承担罚款或其他罚则。

4、市场监管:碳排放交易市场需要监控和审计交易量和排放量,确保各参与方公平和合法行使其权利和义务。

在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践中,这一机制优势十分突出:一是能够减少企业和国家排放量,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和环保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污染者自辩机制,确保污染企业遵守排放配额;三是通过市场机制,使市场者通过自身利益追求更高的节能减排效益,从而倒逼企业实现环保目标。

三、实践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实践是指不同国家在实践中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应用。

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被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以下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

1、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践:开展时间长,经验丰富,参与企业数量多,输出标准成熟。

2、美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践:由于之前遭受议会反对而停滞,但得到了五州行政管理的支持,保障市场交易的实现。

3、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践: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年来经济形势则促使碳排放交易逐渐成为常态化政策。

各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践中的不足,主要包括缺乏严格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不同行业间碳排放量难以比较和核实和价格变动过于频繁等问题。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差异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差异

碳排放交易的国内外差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碳排放交易成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外,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在国内外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制度设计1. 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国际上主要采用的碳排放交易制度是联合国《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实施(JI),以及欧洲联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其中,CDM和JI允许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低成本的减排项目,以弥补自身减排困难的不足;而EU ETS则以欧洲为范围,采取总量限制和碳指标配额分配的方式。

2. 国内碳排放交易制度我国自2011年起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7年全面启动国家层面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我国碳排放交易采用综合指标和温室气体强度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设定指标要求。

此外,我国还设立了行业碳排放标准和强制性报告制度,以进一步推动减排行动。

二、市场范围1. 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以联合国的灵活机制和欧洲联盟为代表,覆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各参与主体之间可以进行贸易和转移碳排放配额,强化了全球减排合作。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碳市场,以推动内部减排。

2. 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仅在国内范围内运作,各省份和行业为参与者设定了碳排放交易指标并进行交易。

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碳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限制了碳排放交易的整体效力。

三、市场参与主体1. 国际碳排放交易参与主体国际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和金融机构。

政府作为主导者负责制定政策和法规,企业作为主要碳排放主体参与交易,金融机构则提供支持和服务。

2. 国内碳排放交易参与主体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工业和能源企业。

政府在碳交易中起到引导和管理作用,同时也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提供融资和保险等服务。

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

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

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然而,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碳排放交易的背景和意义碳排放交易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它通过设立碳排放配额并通过交易机制将其作为商品进行交易,鼓励企业减少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

碳市场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激励。

二、碳排放交易中的公平问题然而,由于碳排放交易具有一定的市场性质,导致碳配额的分配、交易价格的形成以及参与者的决策都可能存在公平问题。

1. 碳配额的分配不公:碳配额的分配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

一方面,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碳配额,而发展中国家的碳配额有限,这可能导致发达国家在碳交易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碳配额的分配方式缺乏公平性,相关政策和机制需要更为公正地考虑各方的利益。

2. 交易价格的波动不公: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会给一些参与者带来不公平的损失。

在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下,碳交易价格会出现波动,这可能给企业的运营和经济利益带来一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尤其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更难承受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

三、提升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公正性的措施1. 碳配额分配的公平原则:相关政府和机构应该建立更为公正的碳配额分配机制,确保碳配额的分配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各国的贡献和发展需求。

同时,还可以探索采用基准年度排放和后续减排目标作为分配指标,鼓励企业实施更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2.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为了保证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相关政府和机构应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交易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市场操纵和不正当行为,确保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促进国际合作和技术转让:为了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配额差距,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转让力度。

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

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

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其中,碳排放交易制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之一。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也在积极开展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探索和实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背景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最早由欧盟于2005年引入。

这一制度通过建立一个碳排放市场,将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交易,从而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量。

碳排放交易制度以总体减排目标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积极降低碳排放。

目标和原理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该制度的原理是通过设立碳排放权指标,并将碳排放权分配给企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决定是否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低于分配的碳排放权指标,企业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出售给其他企业;反之,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分配的碳排放权指标,企业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额外的碳排放权。

通过这种方式,碳排放交易制度能够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并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回报。

制度设计和实施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等方面。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具体的碳排放交易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并确定碳排放权的总量及分配方式。

其次,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运作。

此外,政府还需要积极宣传和培训,以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了解和认知。

前景和挑战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其次,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重要保障。

此外,与碳排放交易制度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

然而,尽管面临各种挑战,美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前景仍然被看好。

这一制度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国内碳汇在美国市场买卖的案例及分析

国内碳汇在美国市场买卖的案例及分析

国内碳汇在美国市场买卖的案例及分析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被绿色植物吸收后,又返回到大气中的过程。

也就是说,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固定下来了,这些绿色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降低,达到减缓地球变暖速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由于其经济性和有效性,因此成为各个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

但是,如果把二氧化碳当作商品进入流通领域,那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答案很简单——“涨价”!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交易市场之一:美国二氧化碳交易所将在2012年3月19日正式开始运营。

该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每吨二氧化碳的平均售价可能高达1000美元以上。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里,美国消费者购买1吨二氧化碳需花费约10万美元。

尽管二氧化碳交易所的主席迈克尔·卡普兰(MichaelKaplan)表示,他希望建立起一种机制,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碳交易中去,但是他同时强调称,碳交易所只提供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

美国碳交易所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丁·麦金尼斯(MartinMcInnis)则认为,美国碳交易所还没准备好迎接任何新的竞争者。

他甚至声称,除非有人能够证明,即便投资数百亿美元用于清洁技术研究,仍无法实现零排放或负排放,否则他根本不打算改变现状。

美国市场碳汇与我们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着冲突。

例如,我国《森林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森林、林木依法采伐利用,提高森林覆盖率。

自留山由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经营,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采伐许可证;林业职工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所在单位核发采伐许可证。

农村居民采伐城镇居民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申请采伐许可证。

”在现行《森林法》颁布之前,1998年9月20日国务院令第177号曾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碳排放权交易执法疑难问题分析及建议

碳排放权交易执法疑难问题分析及建议
场监管严格且建立了完善的履约机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与问题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自2013年起先后启动了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覆盖了不同地域和行业。试点地区在配额分配、市场监 管、履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如配额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市场监管不够完善、履 约率不高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监测平台,实时监测碳排放量、交易量等数据,确保数 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完善数据收集、核算及审核机制,确保碳排放权的核算和分配依据科学、合理 和公正。
3. 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确保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1.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建立健全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使碳排放权交易执法行为更加公开、 公正和透明。
2. 推动信息公开,及时公布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监管情况等信息,使公众了解碳排放权交 易的实际情况。
3.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执法的决策 和监督过程中。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特点
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市场化、灵活性、激励性等特点,可以有 效地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自 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碳排放权交易对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的减排意识和积极性,促进 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 率。

美国碳交易价格的法律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碳交易价格的法律规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近年来,美国通过立法和监管方式变革,对碳交易市场的价格进行法律规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这将对我国的碳交易法律政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碳交易价格规制需要在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背景下,考虑碳交易主体、客体、交易成本、风险等诸多复杂因素,由政府依法采取合理的经济和法律调控手段,在保持碳市场秩序稳定的同时,借助于价格杠杆,激励市场主体通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乃至金融衍生市场的交易行为,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效果。

一、美国碳交易价格的法律规制(一)总量控制是美国碳交易法律模式的基础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模式主要有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两种。

绝对控制一般被称为总量控制与交易(Cap and Trade)模式;相对控制则被称为基线与信用额(Baseline and Credit)模式。

绝对控制模式首先需要由环保部门根据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规制范围内所有企业在规定期间内最大的排放限值,设定国家或区域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各排放源可以交易环保部门发放的排放许可证中所载明的排放量。

相对控制模式中,当一个污染源的实际排放水平低于环保部门规定的污染排放基准,并且产生永久性的排放削减时,就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得“排放削减信用”。

在获得环保部门的审批后,污染源可以出售排放削减信用。

这一模式被诸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这样的自愿减排交易所和《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所采纳。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国内部分州为应对气候变化单独制定减排和交易计划法案。

2006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32号《加州全球气候变暖解决法案》(以下简称“加州法案”)。

根据该法案,加州范围内一年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受到该法的管制,主要包括加州交付使用的电力消费、传输和配电损耗设施。

加州法案采用市场激励机制,将减排分为两个阶段展开: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作为第一阶段,目标是以1990*[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我国能源法律制度完善研究》(编号:09CX04048B )和《我国炼化企业CO2减排的技术创新模式与政策研究》(编号:R100915B )的阶段性成果。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内外比较分析刘侃: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项目经理!文/刘侃杨礼荣排放(权)交易(Emission Trading)制度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Crocker Thomas和Dales John等人提出,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削减排放的政策工具。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物品理论和产权理论,即环境资源作为公共物品,对其的不当利用会带来(负)外部性,导致环境的恶化;通过明确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继而改善环境;通过产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

排放权交易制度最早在美国得到成功应用,如美国的铅淘汰计划、酸雨计划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碳排放权交易迅速推广开来我们选择国内外典型的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排放权交易制度概况(一)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

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美国环保署于1976年制定了补偿政策(offset),鼓励“未达标区”现有污染源将排放水平削减到法律要求的水平之下,超量削减部分经环保署认可后成为“排放削减信用”,出售给想进入该区域的新企业。

在此基础上,美国环保署逐步建立起以补偿(offset).气泡(bubble)、存储(banking)和容量结余(netting)为核心内容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

1990年,美国政府修订了《清洁空气法》,从法律上将排污权交易制度化,并设立了被认为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排污交易机制一一酸雨计划。

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将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全面应用推广,交易标的物也从单一的大气污染物拓宽至多种大气污染物和水质污染物等,政策覆盖的范围既有州政府,也有区域、跨区域和全国。

不过,除美国之外.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还是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得以应用,如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总结词
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 度的的核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买卖排 放权的平台。
VS
详细描述
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允许 企业自由买卖排放许可证。市场参与者可 以通过买入或卖出排放许可证来调整其排 放量,以实现减排目标。
排放权交易价格机制
总结词
排放权交易价格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环节,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排放权的价格。
详细描述
为确保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定 ,需要对其进行法律监管。监管机构负责监 督排放许可证的分配、交易过程、价格机制 等环节,防止市场操纵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同时,监管机构还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法 律责任,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
CHAPTER 03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的实践案例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价格机制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上排放许可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当 市场上排放许可证的供应增加时,价格会下跌。这种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反映碳排放的稀缺性和市场对减排的重 视程度。
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监管
总结词
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监管是碳排放权交易法律 制度的重要保障,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和 稳定。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 律制度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概述 •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实践案例
contents
目录
•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挑战与前景 展望
• 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借鉴 意义
CHAPTER 01
和配套政策,使得交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美国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立法解析

美国联邦碳排放限额交易立法解析
公平 、 长期 的碳交 易机 制却 是一 个重 大 的核心 问题 ” J 。


美 国联 邦碳 排放 限额 交易 立法概 况
美 国联邦有关碳排放交易的立法行动可以追溯到 2 0 0 3年 , 时年麦凯恩一利伯曼法案《 气候责任法
案》 ( Mc C a i n — L i e b e r ma n C l i m a t e S t e w a r d s h i p A c t o f 2 0 0 3 , S . 1 3 9 ) 被 提交 至参 议 院讨 论 , 但最终以 5 5: 4 3
( 2 0 1 0 年度能源展望》 认为“ R G G I 相 当‘ l 康 慨的 ’ 排放预算导致其对实际排放量的影响是很小的——特 别是在早期阶段” _ 5 ] , 是否构建联邦碳排放 限额交易计划在美国第 1 1 0 届 国会似乎可以说 已经不再是
个 问题 , 更 多 的注意 力集 中于如何 创建 这样 一个 全 国性 的碳排 放 限额 交易计 划 。 在2 0 0 7 -2 0 0 8年 , 提交 给美 国参 众 两 院 的 涉及 创 建 联 邦 碳 排 放 限额 交 易计 划 的法 律 草 案 不 少 于 1 0部 , 包括 : ① 范 恩斯坦 一 卡 帕法 案 《 公 用 电力 限额 交 易法 案 》 ( F e i n s t e i n — C a r p e r E l e c t i r c U t i l i t y C a p a n d
T r a d e A c t o f 2 0 0 7 , S . 3 1 7 ) ; ②克里一斯诺法案《 全球变暖减排法案》 ( K e r r y — S n o w e G l o b a l Wa r m i n g P o l l u — t i o n A c t o f 2 0 0 7 , S . 4 8 5 ) ; ③麦凯 恩一利 伯曼法 案《 气候责 任与创 新法案》 ( M c C a i n — L i e b e ma r n C l i m a t e S t e w a r d s h i p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A c t o f 2 0 0 7, S . 2 8 0 ) ; ④ 桑德斯 一 鲍克 瑟法 案《 全 球 变暖污 染控 制法 案》 ( S a n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会 过 程 中, 美 国特 使 斯 特 恩 公然 反 对 《 联合 国 的 达成 。 但 与此 态 度 相 反 的是 , 美 国在 其本 国正 积极 进 行 着 碳 候 峰 会 召开 。 和《 京 都 议 定书 》 所确定的 “ 共 同但 有 区 排放交易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而这种差异较大的态度正显示出 气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 关键词 】 气候变 化 碳排放交易 市 场 立场
从1 9 9 2 年《 联 合 国气 候变 化 框 架 公 约》通 过 起 , 国际 社会 至 终 一直 持反 对 的 态 度 。 作 为 全 球 最 大 的 温 室 气体 排 放 国 之 已尝 试 多 番努 力共 同抵 御 气候 变 化危 机 。 从哥本 哈 根 到坎 昆,
最后一次气候谈判峰会, 德班会 议通过决议 , 实施 《 京都议定 美国经济发展 。 这样 , 美国成为第一个退 出 《 京都议定书》的
书》 的第 二 承 诺 期 并启动 “ 绿 色气候 基 金 ” 。 但是, 作 为 温 室气 国家 。 美 国的退 出给 国际碳 排 放 交 易市场 造 成 重创 。 体 排放 大 国的美 国却依 然 坚 持反 对 《 京 都 议定 书》 第 二 承 诺 期 美 国在哥 本哈 根 大会 上 的态度 。 2 0 0 9 年1 2 月, 哥本 哈根 气
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对 国际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
别 的 责任 ” 议 , 以使 发 展 中 国 家 承 担 更 多 减 排义 务 。 然而, 在 要 求 发展 中国 家 承 担 减 排义
美国在国际上对碳排放交易问题 的立场
务的同时, 美国自身所承诺的 ̄ 1 2 0 2 0 年温室气体 的减排量仅相


美 国从气 候谈 判伊 始 , 就 一直 坚持 “ 不 承诺 减 排 义务 ” , 要
“ 应 对气 候 变 化 , 践 行低 碳 发 展 ”已经 成 为 全球 关 注 的焦 点和 求 “ 发 展 中国家 同样 减 排 ” 。 于是, 当年美 国政 府 在 《 京 都议 定
世 界各国的共识。 然而, 发达 国家的责任 缺失与消极态度, 使 书》上 签 字 , 但 美 国参 议 院没 有 核 准 。 为 摆 脱 国 际义 务 , 美 国 得哥本哈根峰会黯然落幕 , 坎 昆会 议再次陷入迷局。 由于 《 京 总统布什于2 0 0 1 年3 月9 日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 , 宣布拒绝批准 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将 在2 0 1 2 年到期, 作为在此 之前的 《 京都议定书》 , 认为完成 《 京都议定书》的减排 指标会 影响
美国在德班大会上的态度。 由于哥本哈根大会 的失败, 德
京都 议 定 书 》 第 一承 诺 期 到 期 前 “ 人 类 的最 后 针 对 主 要工 业 发达 国家 的 具体 要求 是 , 二 氧化 碳 等 6 种 温 室气 班 大 会 成 为了 《 体 的排 放 量 , 要  ̄1 9 9 0 年 的 温 室气体 排 放 量减 少 5 . 2 %。 具体 到 机会” 。 因此 , 2 0 1 1 年1 1 月2 8 日开幕的德班大会受到了世界各国 与 以往 的气 候大 会 不 同, 德 班 大会 经 过 1 4 天 的 激 各个发达 国家,《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 国家 ̄2 0 1 2 年必须 的普 遍 关 注 。
气体排 放量 削减6 %、 东欧各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5 %至8 %。
二是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 使发达国家兑现其承诺, 在资金、
这两项突破 《 京都议定书》也规定了碳排 放交 易、 净排放量计算、 绿色开 技术方面切实地支持发展 中国家应 对气候变化 。
发机制、 集团方式 四种减排方式。由于条约规定了十分具体的 使得 这 次会 议 取得 了不小 的成 果 。 然而 , 令人 感 到 遗 憾 的 是 , 此 次 会 议 美 国依 旧保 持 保 守 的态度 。 美 国首席 谈 判代 表 斯 特 恩在德 班 大会 举 行前 就 表 明, 《 京 都议 定书 》 不 在 美 国 的谈 判桌 上 , 美 国也 不 会作 出任 何有
完成的削减 目标: 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8 %、 美国温 室气 烈讨论, 在两个关键 问题 上取得了实质性 的突破 : 一是通过决
京都 议 定书 》 第 二承 诺 期 的减 排 指 标 ; 体 排放量削减7 %、 日本温 室气体排放量削减6 %、 加拿大温室 议 规 定 了发 达 国家 在 《
国 际 研 究
I nt e r nat i o nal
美 国碳 排放 交易问题不 同立场评 析
口 穆丽霞 周 原
【 摘要 】 近年来, 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寻求合作来共同 抵御气候变 化危机。 其中 ,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建立国际碳排放
交易市场便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 然而, 美国却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消极, 并在国内外对碳排放 交易 问题上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 这种行为对国际社会是极 不负责的。
当 于在 1 9 9 0 年 的基 础 上 减 少4 %, 而这 又 与 发展 中国 家对 发 达
美 国对 《 京都 议 定 书》的 立 场 。《 联 合 国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国 家 的 要求 相 距 甚 远 。 由此 可见 , 作 为 人均 温 室气体 排 放 量 约 的京 都 议定 书》是 1 9 9 7 年1 2 月 由联 合 国气 候 变化 框 架 公 约参 最 大 的 国家 , 美 国在 此次 气候 峰 会上 仍表 现 出了极 为 不负 责任
加 国制定的, 其主要的目标是 “ 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稳定 的 态度 , 这 也使 此次 大会 达 成 全 面的 具有 约束 力 的协议 的 愿望
在 一个 适 当的 水平, 进 而 防止 剧 烈 的气候 改 变 对人 类 造 成 的伤 难 以实现 。 害” 。 为了真 正实 现 这~ 目 标 ,《 京 都议 定书》规 定 ,  ̄2 0 1 2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