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一、项目背景土地是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及时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土地资源的动态信息、权属情况、利用规划等数据,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设目标1.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包括土地资源情况、用途规划、权属信息等内容,实现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归档和动态更新。
2.建立土地管理系统,包括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3.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建设内容1.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建设1.1数据源建设:整合现有土地调查、监测、测绘等数据源,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和共享机制。
1.2数据采集和更新: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更新,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包括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清洗和校验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数据归档和存储: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分类体系,将土地数据进行归档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土地管理系统建设2.1功能设计:根据土地管理的需求,设计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2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2.3数据集成和共享:将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与土地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2.4系统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建立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建设3.1地图查询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以地图为基础的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根据地理位置查询相应土地信息。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摘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标准、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存储方式不科学以及安全性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建议建立统一标准、加强数据采集和核实工作、设计科学的档案存储方式以及提高安全性。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将有助于规范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问题、建议、统一标准、数据完整、存储方式、安全性、数据采集、档案存储、安全性、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是土地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后续运营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缺乏统一标准是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在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数据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涉及到的数据量庞大,而且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如果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不够细致和准确,就会导致档案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
存储方式不科学与安全性不足也是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管理的问题所在。
部分地区和单位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存在信息易丢失、易损坏等风险;而一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较差,容易遭受网络攻击或信息泄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建立统一标准、加强数据采集和核实工作、设计科学的档案存储方式以及提高档案管理安全性等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进。
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档案的质量和安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一、项目概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项目。
本项目拟对XX市某地区的土地进行整理开发,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增加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 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本。
4.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土地调查与评估:对待开发土地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土地的地理条件、土壤状况、地貌特点等,并进行土地资源评估,确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
2. 土地规划设计:根据土地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3.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设计方案,对开发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提供良好的城市配套设施。
4. 环境保护措施: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保护绿地、建设雨水花园、推广节能环保建筑等措施。
5. 经济效益评估:对整理开发后的土地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土地利用收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四、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团队:成立项目团队,由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具体实施。
2. 土地调查与评估:组织开展土地调查,获取土地基础信息,并进行土地资源评估,确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
3. 土地规划设计:根据土地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土地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开发区域及各种用途的用地比例。
4.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土地开发后的配套设施完善。
5. 环境保护措施:在整理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经济效益评估:对整理开发后的土地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分析土地利用收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023年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工作总结
2023年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工作总结2023年,是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集中精力进行规划、建设和整理土地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们全力以赴,积极主动投身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项目规划与设计在2023年,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共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
我们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科学可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整理与合理利用土地整理是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们根据项目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和重新配置,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在2023年,我们共完成了多个土地整理项目,包括土地平整、调整土地使用方式等工作,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施,我们积极参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2023年,我们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道路建设、水、电、气等供应设施的建设工作。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保障,也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
在2023年,我们积极推动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并与相关部门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
我们为每个项目统筹考虑,合理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五、团队建设与培训在2023年,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我们重视员工的培训与成长,组织了多场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通过团队活动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六、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023年,我们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应用,使信息化管理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2023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11.建设任务目标1.1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
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1358号文件《关于下达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
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
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
1.3 项目工期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9开工,12月全面完成。
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1.4.1土地平整建设工程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坑塘、废弃河道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拟采用机械整平,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
土地平整土方分两部分,一是表土剥离回填土方,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质适合种植作物,对平整深度较大的田块需采取表层熟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听取当地土地部门和农户的意见后,拟对于挖深超过0.6m的田块采取表土剥离,根据项目区现有土壤质地分布情况和耕作要求,表土剥离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机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据各规划田块的设计高程计算。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成为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手段。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全面、准确、实用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一)建设目标建立一个涵盖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规划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集中管理、高效查询、分析和共享,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需求分析1、数据来源多样化,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调查数据等。
2、数据精度要求高,能够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
3、具备强大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三、数据库设计(一)概念设计根据土地利用管理的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和关系。
实体包括土地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单位等,关系包括地块与利用类型的关联、地块与权属单位的关联等。
(二)逻辑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QL Server 等),设计数据表结构。
数据表包括土地地块表、土地利用类型表、土地权属表、土地规划表等,并定义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
(三)物理设计根据数据库的规模和性能要求,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如分区存储、索引优化等),合理分配存储空间,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1、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影像数据。
2、开展土地调查,收集土地权属、利用类型等实地数据。
3、整合现有土地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资源。
(二)数据处理1、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2、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和标准化处理。
3、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一)数据入库采用专业的数据导入工具,将处理好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加载到数据库中。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勘测、预算编制方案4.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勘测方案4.1 规划设计方案4.1.1土地利用布局项目区大部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粮食主产区的范围。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为主,兼顾各类用地,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
通过土地整治,将原来的旱地整理配套为水浇地,项目区适宜可开发整理的荒草地、沙地、废弃沟渠以及道路和其他未利用土地整理配套为水浇地。
4.1.2 工程平面布局4.1.2.1 土地平整平原区土地平整主要对地势起伏较大田块、废弃沟渠所在田块、零乱田块归并后的田块、未利用地所在田块、沙丘分布的田块进行平整。
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工程和灌排工程布局田块。
标准田块的长度×宽度定为250~400m×200~350m,呈长方形田块进行耕作。
田块设置本着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有的道路,保持耕地布局的基本稳定,农地整理增加的耕地应尽量与原有耕地集中连片;以农田防护林围构成的田块为基本单元,相对均匀分布。
基本农田划定在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力较好,农田水利设施较完善、产量较高的区域。
4.1.2.2 灌溉与排水a)灌溉工程布局项目区根据前期可研的要求,从灌溉模式上分为渠灌区和井灌区。
渠灌区是在黄灌区的基础上规划;井灌区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现状基本无大型水利设施。
b)排水布置项目区在排水规划布置时,应力求做到经济合理,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综合利用,效益显著,规划的布置原则为:①分片排水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将排水渠进行划分,做到低水低排,高水高排,力争自排,减少抽排,一定要防止高水低流,尽可能减少抽排面积。
②灌排分开为了更好地发挥灌排系统的灌排作用,一般情况下,灌排系统应分开布置,各成系统,以免相互干扰,造成排水与灌水困难。
土地征用拆迁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设备需求:六安市土地征地拆迁管理信息系建设方案引言系统建设背景随着六安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六安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建设开发必然伴随着一些农用地被征用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在城市建设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居民住房被拆迁的过程。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步骤,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全社会稳定的大事。
整体上说,几年来土地征用、民房拆迁工作是稳定、有序进行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这项工作中,必须规范各级政府行为,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征地数量大、补偿政策乱、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一方面加大了拆迁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工作难度,因此,需要一套能够全面对征地、拆迁、补偿进行管理的GIS系统来协助管理日常工作。
系统的作用六安市征地拆迁事务处负责辖区范围内集体土地征用和征收、农用地转用批后实施的事务性工作以及负责集体土地上房屋及其他附着物的拆迁、补偿及安置等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征地、拆迁工作量巨大,包括前期现场调查、附作物调查,后期的征地补偿等工作,其间产生的文档只是纸质管理,在查询、检索上存在不便、在补偿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已经补偿了,还继续索要,在补偿工作的认定上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一套直观、便利的GIS 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纸质资料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在地图上反映整个拆迁补偿的过程,如:拆迁哪个地块,涉及到哪些户主,户主的详细资料、补偿标准、金额及方式,都能在系统中方便的查询,从而简化、方便拆迁补偿工作,提高征地拆迁事务处的办事效率,降低工作量。
同时,该系统应能提供一系列报表,汇总整个时间段的拆迁补偿工作,方便领导决策。
系统概述本技术方案兼顾六安市征地拆迁事务处现有业务的要求,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性而设计。
GIS支持下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1 系统 建 设 目标
土地开 发复 垦整 理 项 目管 理 信 息 系统 是 “ 金 土
工程 ” 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系统基 于 临沂市基 础地 理信 息公共 平 台 , 建 立市 ( 区) 县 级 的 土地 开 发 复 垦
整 理项 目所涉 及 的各 个 阶段 的相关 数 据 、 图件 和 相
关单 位 的信 息 相 结 合 , 形成一套功能完善 、 界 面 友
好、 操作 方便 的专 业平 台 , 实现 申请 立项 、 行 政 审 批 与技术 审查 、 评估 、 实 施 进 度动 态 监 管 、 验 收与 成 效 分 析 等功能 以及 与建 设 用 地项 目相 挂 钩 的管 理 , 为 年度建 设 占用耕地 “ 占补平衡 ” 管理 和耕 地指标 总量
存储 与 管理 , 数据 操 作 以及数 据显 示 和 输 出等 。 目
平衡 管理提 供技 术保 障 , 是 一 个 业务 一 体 化 和 图文
一
体 化 的管 理信 息系统 。系统能够 适时 更新 空间数
据库 和属性 数据 库 , 实 现 土地 开 发 复 垦整 理 项 目的
动态 监管 。
间 。为 解决耕 地 保 护与 城 镇 发展 之 间 的矛 盾 , 实现 区域 内耕地 总量 动 态平 衡 , 对 农 村 土地 开展 开 发 整 理复垦 就成 为解 决土地 利用 问题 的必 然选择 。通 过
国土 资源信 息化 建 设 , 不仅 能够 提 高 国 土 资源 管 理
的高效 运行 、 快 速反应 和科 学决 策 的能力与 水平 , 而 且也 为 国家各部 门的信息 化建设 提供 强有 力 的国土
基于GIS的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辅助系统设计
基于GIS的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辅助系统设计杜律; 李松【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9(042)020【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土地区域整理; 项目规划; 辅助系统; GIS; 布局优化; 预测分析【作者】杜律; 李松【作者单位】贵阳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 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4; F3010 引言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是对整体土地项目规划进一步填缺与分析的过程。
该规划可用于扩大耕种面积、提高耕种质量、改善环境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1]。
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实施需要以相关图件等数据为基础,需分析计算土地的发展潜力并且绘制图件。
以往运用手工操作完成土地规划项目管理、监督、规划绘图、数据存档等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工作[2],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科技飞速进步的步伐。
因此,目前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的管理、监督、规划前中后涉及的图形和数据存档等方面[3]。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飞跃也成为提高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的高质量高效率管理必然要求。
GIS 由原始地图制图系统演变为当前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地图绘图技术、测绘技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GIS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方面,不仅促进土地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转变了传统土地资源管理方法[4],成为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辅助配置的基础。
本文设计基于GIS 技术的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辅助系统,将地理空间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和大量数据存储技术相融合,更好地完成土地区域整理项目规划的辅助工作,提高项目规划质量。
1 土地区域整理规划辅助系统设计1.1 规划辅助体系结构图在通用计算机环境下,选用XP 系统、CiviL3d 软件平台、Access 数据库及Visual Studio 2005 开发环境,设计基于GIS 的土地区域整理规划辅助系统,其总体架构图如图1 所示,其主要包括如下子系统:1)预操作子系统。
土地整理和高效利用方案设计
土地整理和高效利用方案设计第1章引言 (3)1.1 土地整理与高效利用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概述 (3)第2章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4)2.1 土地资源概况 (4)2.1.1 土地面积与分布 (4)2.1.2 土地质量与生产力 (4)2.2 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 (4)2.2.1 土地利用现状 (4)2.2.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2.3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5)2.3.1 耕地整理潜力 (5)2.3.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整理潜力 (5)2.3.3 生态用地整理潜力 (5)第3章土地整理目标与原则 (6)3.1 土地整理目标 (6)3.2 土地整理原则 (6)第4章土地整理技术方法 (6)4.1 土地整理技术概述 (6)4.1.1 工程技术 (7)4.1.2 生物技术 (7)4.1.3 信息技术 (7)4.2 土地整理技术选择与集成 (7)4.2.1 技术选择原则 (7)4.2.2 技术集成方法 (7)4.3 土地整理技术创新与发展 (8)4.3.1 环保型技术 (8)4.3.2 智能化技术 (8)4.3.3 适应性技术 (8)4.3.4 社会参与型技术 (8)第5章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 (8)5.1 土地整理规划内容与程序 (8)5.1.1 土地整理规划内容 (8)5.1.2 土地整理规划程序 (8)5.2 土地整理设计要点 (9)5.2.1 土地平整设计 (9)5.2.2 土壤改良设计 (9)5.2.3 水利设施设计 (9)5.3 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案例 (9)5.3.1 案例背景 (9)5.3.2 规划与设计方案 (9)5.3.3 实施效果 (9)第6章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与管理 (10)6.1 土地整理项目组织与管理 (10)6.1.1 组织架构 (10)6.1.2 管理制度 (10)6.1.3 人员配置与培训 (10)6.2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流程 (10)6.2.1 项目立项 (10)6.2.2 项目规划与设计 (10)6.2.3 项目招投标 (10)6.2.4 项目施工与监理 (10)6.2.5 项目验收与移交 (10)6.3 土地整理项目监测与评价 (10)6.3.1 监测体系 (10)6.3.2 评价机制 (11)6.3.3 问题处理与改进措施 (11)6.3.4 持续优化 (11)第7章土地高效利用模式与策略 (11)7.1 土地高效利用模式 (11)7.1.1 立体空间利用模式 (11)7.1.2 混合用地模式 (11)7.1.3 循环经济模式 (11)7.2 土地高效利用策略 (11)7.2.1 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11)7.2.2 土地精细化管理 (11)7.2.3 技术创新与应用 (11)7.3 土地高效利用案例分析 (12)7.3.1 案例一:某城市旧城区改造 (12)7.3.2 案例二:某产业园区土地利用 (12)7.3.3 案例三:某农田保护区域 (12)第8章生态保护与土地整理 (12)8.1 生态保护与土地整理的关系 (12)8.2 生态保护原则与策略 (12)8.2.1 生态保护原则 (12)8.2.2 生态保护策略 (12)8.3 生态保护型土地整理实践 (13)8.3.1 农用地整理 (13)8.3.2 建设用地整理 (13)8.3.3 未利用地整理 (13)第9章土地整理政策与法规 (13)9.1 土地整理政策概述 (13)9.2 土地整理法律法规体系 (14)9.3 土地整理政策与法规建议 (14)第10章土地整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14)10.1 土地整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4)10.1.1 土地整理的概念与内涵 (14)10.1.2 土地整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5)10.1.3 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整理的需求 (15)10.2 土地整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15)10.2.1 土地整理优化资源配置 (15)10.2.2 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5)10.2.3 土地整理改善生态环境 (15)10.2.4 土地整理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15)10.3 土地整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15)10.3.1 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15)10.3.2 案例分析 (15)10.3.3 案例启示 (15)第1章引言1.1 土地整理与高效利用背景土地作为国家重要资源,其整理与高效利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9 2 1 ) 1 0 1 2 0 7 5 9( 0 0 O一 0 — 9 O 0
息系统的地图展示进行整合和互动, 这是系统的关键点 , 因为土地整
一
、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 , 保证粮食 安全 , 提高农业 综合生 产能力,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公益性建设项 目, 其过程必须按照科学 的方式 加 以管理。 遵照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的特 点, 把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管理 划分为几个不 同的阶段 ,可行性研 究、审查入库、初 步规划设计、立 项批复、招投标、施工 、竣工验收。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应 的管理流
程和 大 量 的 图 形 、图片 、表 格及 文档 资 料 。就 目前情 况 来 看 ,对 这 些
理项 目和地 理信息密切相关, 其整理 的成果也必须反映到地理信息系
统中。4 .历史数据需要转换导入 系统进行管理。5 .新产生的数据需 要提供方便 的录入机制。6 .能够对常用格式的文档资料进行集成展
合J 司
处理 ,服务器执行后端处理。它把整个系统 的负担在客户, 服务器间
进行适 当的分配 ,在 客户 端运行 应用程序符合实际应用多样性的需 要,而对于整个 系统的基础. 数据库则集中于服 务器 ,便于数据库 的
图 2l 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管理流程图 一 如图 2l 一 所示 , 我们可 以看出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所经历 的各个阶 段和先后顺序,以及每一个阶段所 需要 的工作及相关资料 , 这些资料 的纸质部分是齐全 的,电子化部分可能是零散的,根据管理部 门对于 土地整 理项 目全 过程管理 的设想 ,综 合数据 管理 系统的总体需求如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随着我国土地利用的经济化、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对土地利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
而现有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一、建设目标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大量土地利用信息的深度整合,使之成为可持续、可变化的数据库,为土地利用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支持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利用决策等。
二、建设范围本次建设计划涉及土地利用相关业务、技术的整合和升级。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采集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及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一次开发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信息。
2、建立全国性的土地利用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以及数据交换格式,将本地化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国家土地利用库相对应。
4、实现对土地利用相关数据的分类、审核、标准化等处理。
三、建设架构基于目标和工作范围,本次建设采用三层系统架构:图1 土地利用数据库架构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土地利用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类、分类和审核等。
数据来源包括现有的各级部门和研究单位的数据、公用数据采集平台、以及人工采集等。
2、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通过数据挖掘、网页爬取、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审核、标准化等处理。
同时,该层负责将原始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国家土地利用库进行对接,并将数据标准化以便和设备、终端、应用程序实现通信。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是针对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的业务,通过访问数据处理层中的数据,利用相关的应用程序实现土地利用方案的制定、决策,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等。
四、安全考虑土地利用数据整合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数据的安全性。
因此在整个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中,必须注意:1、建设安全性高的网络和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电脑安全和网络安全的保护,防止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2、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可靠性;3、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用户信息的私密性;4、针对数据敏感性加强访问管理,逐层授权,严格限制访问权限。
智慧土地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土地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土地管理系统是一种集信息化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创新型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利用。
以下是一个智慧土地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智慧土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土地信息采集、数据管理与分析、决策支持与推荐、资源调度与监控、应用服务等功能模块。
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全面数据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二、系统功能模块1. 土地信息采集模块通过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采集土地基本信息、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气候条件等数据,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
2. 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功能,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 决策支持与推荐模块根据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结合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提供建议、预测和决策支持。
4. 资源调度与监控模块根据土地资源利用需求和预测结果,通过系统提供的资源调度功能,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调度和优化管理。
同时,通过监控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和规划。
5. 应用服务模块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应用服务功能,包括土地开发审批、土地交易服务、土地使用权登记等,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三、系统特点1. 数据共享与集成系统实现各个部门和单位的数据共享与集成,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资源整合和决策效率。
2. 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土地资源特征和需求,为决策提供智能化推荐和预测,增强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
3. 资源动态调度与优化管理系统为土地资源提供动态调度和优化管理功能,根据需求和规划要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4. 实时监控与预警功能系统通过监控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实现资源的及时调整和规划。
5. 用户定制化与个性化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和角色,提供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盘等介质 报送 到 土资 源部 。该子 系统实 现 级 国土资源 管理 部门按照 月度 、季度 将项 目实施的工程 进度情 了项 目资料 申报 的 电子 化 ,规 范 了项 目资料 况 、 资金情况 、 变更情况等信 息按照要求 , 过网络传送 到部里 , 通
申 报 的 阶段 、 构 和 内 容 组 成 , 供 了 网 上 申 供 市 级 、 级 、 级 国土 资 源 管 理 部 门 对 项 目的 实 施 情 况 进 行 动 结 提 省 部 报 和 报 盘 申 报 两 种 申报 方 式 , 并 且 提 供 了县 态管理 。“ 实施在线监测 ” 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对项 目实施 的整体情
式 报 送 到 部 窗 口后 ,部 窗 口接 件 人 员 通 过 该 理层注册用 户 , 分配用户权 限 , 户方可使用 表现层 。系统运行 用
子 系统接 收各阶段项 目资料 。同时 , 对所 接收 时 系 统 管 理 层 拥 有 除 用 户 个 性 化 的 数 据 之 外 的 一 切 对 数 据 操 纵
到 的项 目资 料 进 行 实 时 的 完 整 性 审 查 与 规 范 的 权 力 。 性 审 查 ,并 决 定 是 否 接 收 项 目资 料 及 填 写 相
本系统 主要 是让黑龙 江省 国土资源厅土地 整理复垦 开发管
应意见 , 以及 打印相应 的表 单 、 表格 等接收凭 理工作 内部 流转 审批 , 同时实现 与地市在信 息交流上通 畅 、 办公 据, 同时执行任 务分派功能 。此子系统实现 了 上便 利 ,而权衡 CS和 BS结构的特点 以及考虑 系统要解决的问 / /
R K 技 术 是 G S定 位 技 术 的 一 个 新 T P
不 断 发 展 、 善 , 更 加 充 分 的 显 示 出这 线 解 算 精 度 、 准 站 点 位 精 度 、 标 系 转 的 里 程 牌 , 不 仅 具 有 G S 术 的 所 有 优 完 将 基 坐 它 P技
智慧土地gis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土地gis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智慧土地gis系统建设规划方案随着urbanization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资源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和重要的生产资料,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gis技术作为一种充分利用空间数据、高效管理土地资源的技术手段,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市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一份智慧土地gis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一、目标及愿景通过智慧土地gis系统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空间化管理,以地图形式展现土地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
2. 建立高效的土地资源数据库,对土地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方便查询和管理。
3. 提升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的精度和效率,便于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
4. 促进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节约的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需求调研在制定智慧土地gis系统建设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我市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目前我市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化水平较低,土地信息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机构和业务系统中,存在信息共享不便、数据整合难度大等问题。
2.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和实施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预测性,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3. 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过于依赖人工操作,管理效率低下且易出现错误,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
4. 土地利用和保护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盲目开发、乱占土地等问题,需求加强监管和纠正不当行为。
三、系统设计基于上述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规划方案设计如下:1. 建设土地资源数据中心。
该中心将集中存储和管理我市全部土地信息,包括土地分布、土地利用、土地开发等方面的数据,实现数据集成和管理的一体化。
2. 设计土地资源gis系统。
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搭建智慧土地gis系统。
系统应包括图形界面、数据显示、空间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功能,能够进行土地信息查询、地图制图,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评价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P>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P><P>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GIS;数据库;信息集合 <BR>摘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依据和实施保障,其过程涉及大量空间数据的处理,利用GIS技术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P><BR> <BR>一、概述 <BR> <BR>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BR>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公益性建设项目,其过程必须按照科学的方式加以管理。
遵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可行性研究、审查入库、初步规划设计、立项批复、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大量的图形、图片、表格及文档资料。
就目前情况来看,对这些资料数据的保存和管理有如下两个特点:1.局部电子化:地形图、施工图、预算表等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刻录成光盘或是打印生成纸质资料存档。
2.管理手工化:对于局部电子化的数据资料的管理和保存是手工的,管理的对象是一张一张的光盘,一个一个的文件夹,最终归档的资料存放于不同的职能部门。
这造成目前管理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纸质资料,管理不便,查询困难。
<BR>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其目的就是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各阶段所涉及到的资料信息用计算机软件结合数据库加以有效的管理。
从而实现在软件系统中快速方便的查询,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控制提供详实而准确的信息。
实现管理自动化,政务电子化。
<BR> <BR>二、总体需求 <BR> <BR>图2-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流程图 <BR>如图2-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先后顺序,以及每一个阶段所需要的工作及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纸质部分是齐全的,电子化部分可能是零散的,根据管理部门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设想,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的总体需求如下: <BR>1.“信息管理”是本系统的立足点。
2.需要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资料电子化并纳入到计算机系统管理中,可以查询,并且方便查询。
3.能够将项目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展示进行整合和互动,这是系统的关键点,因为土地整理项目和地理信息密切相关,其整理的成果也必须反映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4.历史数据需要转换导入系统进行管理。
5.新产生的数据需要提供方便的录入机制。
6.能够对常用格式的文档资料进行集成展示。
<BR><BR>三、GIS体系结构的对比 <BR> <BR>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开发整理现状也必须及时如实的反映到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了上述总体需求的实现,我们将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GIS体系结构,GIS 体系结构主要分为如下三种:集中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Web/Internet模式; <BR> <BR>(一)集中模式 <BR>终端完成两种操作: <BR> A.接受用户的输入,然后通过网络把输入发送给GIS服务器; <BR> B.接受GIS服务器的处理结果,格式化并展现给用户; <BR>GIS服务器相应的需要完成四种操作:a.通过网络接受终端的输入;b.处理终端输入;c格式化处理结果,并传送给终端;d.维护数据库; <BR>由此可知,在集中模式下的GIS系统,信息库的存储、浏览、查询、检索、维护等都"“集中”于GIS服务器,服务的提供完全依赖于GIS服务器。
所以,这种模式对服务器的速度、可靠性等要求极高。
一般需要专门的服务器作为GIS服务器。
这就提高了系统的造价。
但它也有一个优点:系统结构相对简单。
<BR> <BR>(二)客户/服务器模式 <BR>客户端完成三种操作: <BR> A.管理用户接口,处理应用逻辑; <BR> B.产生数据库请求,并向GIS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从GIS服务器接受结果; <BR> C.格式化结果,并发布给用户; <BR>GIS服务器相应的功能为:a.从客户机接受数据库请求;b.处理数据库请求;c.格式化结果,并传送给客户机;d.维护数据库; <BR>由此可知,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下的GIS系统,客户机执行前端处理,服务器执行后端处理。
它把整个系统的负担在客户/服务器间进行适当的分配,在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符合实际应用多样性的需要,而对于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则集中于服务器,便于数据库的维护。
这种结构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
因此,这种模式的GIS系统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Client/Server 的结构的开发和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其客户端变得越来越臃肿,系统的使用也较复杂。
<BR>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所完成的功能基本上与Client/Server模式下的功能是一致的,它实质上是Client/Server技术与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成果。
这种模式不仅利用了基于Web的Internet结构的简便和灵活性的特点,而且应用Client/Server技术大大地强化了其事务处理和安全性、完整性约束能力,从而实现了真正业务相关的WEBGIS。
<BR> <BR>三、技术方案 <BR><BR>基于对总体需求的初步理解和对三种GIS体系结构的对比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BR> <BR>(一)总体架构<BR>基于WEB方式开发,三层体系结构。
基于Internet的WEBGIS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BR> 1.较低的开发和应用管理成本。
<BR>WEBGIS是利用通用的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的发布,并使用通常是免费的插件ActiveX或Java Applet,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终端客户的培训成本和技术负担。
而且利用组件式技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的控件,这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BR> 2.真正的信息共享。
<BR>WEBGIS可以通过通用的浏览器进行信息发布的特点,使得不仅是专业人员,而且普通用户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此外,由于Internet的迅猛发展,Web服务正在渗入千家万户,在全球范围内任意一个WWW站点的Internet用户都可以获得WEBGIS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真正实现了GIS的大众化。
<BR> 3.巨大的扩展空间。
<BR> Internet技术基于的标准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IETF和W3C为Internet制定的,这就为WEBGIS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得WEBGIS很容易与Web中的其他信息服务进行无缝集成,建立功能丰富的具体GIS应用。
<BR> 4.扩平台特性。
<BR>传统的GIS软件都是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别要使用相应的GIS应用软件。
而WEBGIS 则能做到“一次编成,到处运行”,真正发挥跨平台的技术优势。
<BR>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的无缝集成,是本系统的最大特色。
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分布式信息资源。
它既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市场价值,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手段。
<BR> <BR>(二)开发工具 <BR>开发工具使用或JAVA。
和JAVA目前是大型WEB程序开发的两大阵营,两者目前提供较为相似的WEB程序开发能力。
开发效率比较高,结合JAVA较强的跨平台能力,在项目初设阶段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BR>(三)数据库 <BR>选用ORACLE。
ORACLE是针对OLTP OLAP的数据库产品,ORACLE的优点很多,比如跨平台,这只是ORACLE众多优点之一,但这对客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点。
<BR>ORACLE的组件功能全面。
对于二次开发的支持较好。
ORACLE体系先进,所以性能优异。
ORACLE 在海量数据存储上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联机分布式并行处理的能力强大。
是大型数据库应用的最佳选择。
<BR>(四)地理信息集成 <BR>采用ARCGIS。
基于ARCGIS技术的系统平台,其先进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开放性都是当今GIS世界首屈一指的。
它所提供的海量数据管理、驱动、查询检索、分析统计和对外发布能力完全能够满足国土资源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中对GIS平台的要求,一句话,ARCGIS是高性能的。
<BR>整个系统数据模型的建立包括GIS数据、专业模型数据、应用处理功能的集成。
功能上是专业应用软件通过GIS基础软件对GIS数据和模型数据的操作。
<BR>(五)多媒体展示<BR>使用OLE对象链接和嵌入技术。
通过OLE,应用程序可以自动扩展为将来的数据格式,因为被链接的对象的内容使用OLE接口,客户端应用程序不必介意链接的内容。
<BR>客户可以集中精力于您正在执行的工作,而不是集中的多个应用程序完成任务所需的任务。
这一概念可以概括为以计算任务为中心。
<BR>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文档资料涉及多种文档格式,对这些多媒体信息的展示,最佳方案是按各阶段进行结构化后,通过OLE进行集中整合展示。
<BR>(六)数据转换和录入 <BR>用POWER BUILDER进行开发。
基于历史信息的转换,和新产生信息的录入需求,独立的数据转换和录入支撑工具必不可少。
作为4GL开发工具的佼佼者,POWER BUILDER在这方面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BR>对于新产生的土地整理项目信息数据,为了支持统一展示,减少格式不统一产生的转换成本,会进行相应的格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