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磊石沟金矿矿体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旬阳磊石沟金矿矿体地质特征

文章从区内化探异常、含矿层位及赋矿岩性着手,总结含矿层位及赋矿岩层特征,开展了矿化控制条件等综合研究,进而对该地区的找矿潜力作出初步评价。

标签:矿体地质特征;成矿潜力;磊石沟金矿;旬阳县

Abstract:Starting from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nomalies,ore-bearing beds and ore-bearing rocks in the reg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e-bearing beds and ore-bearing strata,and carries o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ineralization control conditions,and then make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is area.

Keywords: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odies;metallogenic potential;Leishigou Gold Deposit;Xunyang County

1 区域成矿背景

1.1 区域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白水江-白河褶皱束茅坪-双河复背斜北翼。莲花石-磊石沟背斜及南羊山断层为区内主要构造,出露的地层为下志留统-上泥盆统一套细碎屑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构造及地层近东西向展布。区域上泥盆系、志留系地层中均有不同类型的金矿产出[1]。(见图1)

1.2 区域化探特征

勘查区位于何家-双河口-磊石沟金铅锌异常区东北部。该异常是据1:20万及双河口幅、蜀河幅1:5万化探异常资料整理圈定的以金为主的Au、Pb、Zn 综合异常。包括Au13、Pb129、Zn88、Zn89、Zn90异常。

Au13异常面积135km2,呈不规则花瓣状。经加密取样,将Au13异常分解为焦山寨、水利沟-磊石沟等数个较规则的子异常,其中水利沟-磊石沟Au异常呈东西向分布,面积22.5km2,最大值246×10-9,平均值28.4×10-9,衬度4.1,规模106.61,变异系数0.94,内中外带齐全,有陡沟、龙家河、晏家坪等明显的异常密集中心。

经1/1万土壤测量,在工作区圈出了以Ht13、Ht3为主的金异常,该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浓度分带明显,强度高。从Au、Ag、Sb、As吻合性及共生性组合特征将金区异常划分为三个密集地段:晏家坪密集区、磊石沟密集区、磊石沟-西沟密集区。(见图2)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及岩性组合

矿区位于龙家河-磊石沟间,处于莲花石-磊石沟复背斜的南翼近核部,出露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深灰色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夹薄层岩屑砂岩、砂砾岩。

梅子垭组划分为二个岩性段,金矿化赋存于第一岩性段的(含碳)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含细粒黄铁矿岩屑砂岩中。

2.2 构造

矿区的构造以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白水江-白河褶皱束茅坪-双河复背斜北翼,莲花石-磊石沟复背斜及南羊山断裂带,区内断裂隐蔽、褶皱发育、且南羊山断裂带对其两侧地层、岩性、岩相特征产生控制和影响[2],其中构造与地层近东西向展布。

2.3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形成以千枚岩为主的低绿片岩相。围岩蚀变较弱,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为主,硅化、绢云母化次之。

3 礦体地质特征

矿区目前已圈出6个矿体,分别为:

K1矿体:出露于磊石沟金矿的西段(西沟梁西,左家沟地段),地表呈近东西向展布,金矿化产于岩屑砂岩中。矿化体走向延伸约为180m,产状340°-10°∠30°-50°之间,平均厚度2m,平均品位1.52g/t,矿体品位1.48-1.56g/t。

K2矿体:出露于磊石沟金矿的西段(左家沟地段),地表呈近东西向展布,矿化产于岩屑砂岩中。走向长度约40m,厚度1m,品位1.7g/t。

K3矿体:出露于磊石沟金矿的西段(左家沟地段),地表呈近东西向展布,沿走向方向延伸约为40m,厚度1m,品位10.29g/t。

K4矿体:出露于磊石沟与西沟之间靠近大梁的阳坡一带,即0线-8线一带。矿化产于强片理化含细粒黄铁矿岩屑砂岩中;矿化体北倾呈近东西向走向,产状在350°-15°∠20°-60°之间变化,走向长度215米,厚度0.99-1.57米,平均厚度1.21米,单样品位最高10.20g/t。矿体品位1.02-1.18g/t,平均品位1.90g/t。矿体顶板围岩为含粗粒黄铁矿粉砂质千枚岩,后期充填的石英脉较发育,岩性基本稳定,围岩产状与矿体基本一致。

K5矿体:出露于磊石沟与西沟之间靠近大梁的阳坡一带,即0线-8线一带。矿化产于强片理化含细粒黄铁矿岩屑砂岩中;矿化体北倾,近东西走向,产状310°-38°∠20°-46°间变化,走向长度140米,厚度0.17-1.38米,平均厚度0.78米,矿体品位0.78-2.12g/t。顶部板围岩为含粗粒黄铁矿粉砂质千枚岩,后期充填的石英脉发育,岩性基本稳定,围岩产状与矿体基本一致。

K6矿体: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刘家洼沟脑一带,长约50米,厚度约1米,品位3.39g/t。4 成矿控制条件及成因初析

4.1 矿化高值点特征分析

就槽探解剖分析来看,金的矿化多产于砂巖或千枚岩中的顺“层”石英脉体中,而这种石英脉体的产出到底是受原始层理控制还是受“透入性”区域片理(千枚面理)控制,从探槽中金高值点情况分析:其矿化受“透入性”或“贯穿性”区域片理(面理)控制即沿区域片理或区域千枚面理平行产出。

在左家沟-齐家凹一带多见层理与区域片理(或千枚面理)倾向相反。层理产状北倾,倾角较陡,S0产状335°∠63-74°,多见波状起伏;区域片理(千枚面理)发育-极为发育,且平行面理发育石英细脉,单层厚度2-10cm,见零星褐铁矿化。片理(千枚面理)S1产状220-235°∠20-22°,局部196°∠55°。槽探中高值点多为该组石英细脉。

探槽高值点处,顺区域片理(面理)产出的弱褐铁矿化含金石英细脉,其产出具一定的贯穿性

4.2 成矿控制条件

地层岩性条件:矿化产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二岩性段强片理化含细粒黄铁矿岩屑砂岩中,其他岩屑砂岩、砂砾岩、千枚岩中不含矿。

构造条件:矿化体的产出形态受区内大的背斜构造控制;亦与区内较强烈的区域片理化关系密切,区域片理化变形决定着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形及碎裂、压力影、拉伸及定向排列等特征,进而决定金的赋存状态[3]。

区域变质(蚀变)条件:金矿化离不开载金矿物即区域变质矿物(黄铁矿)及其区域变形特征。

4.3 成因分析

经过对该区矿化体、矿石成分、矿石矿物组分、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及前人研究分析,初步认为该地区成矿控制条件为:武当古陆缘区山前盆地经过稍远搬运的蚀流沉积作用及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4],而后期的区域变质及变形作用对金的富集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