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常怀“黄大发之心”,树立党员党性

在中国,有太多偏远山区常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年中三百六十五天似乎都在盲目不仁地生活着,忍受着贫穷和落后,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太难。

而有这么一个地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流传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的顺口溜,真实反映着当地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

但这样的状况却被一个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改变了,他就是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了改变草王坝缺水的困境,黄大发带领着群众风餐露宿,靠着肩挑背扛、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36年,终于建成了一条总长约十公里,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大发渠”的生命之渠。黄大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给草王坝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都应该学习“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心中常怀“黄大发”之心。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党性。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吃得亏受得苦。黄大发加入共产党以后,心中铭记着党的宗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共产党员了含义。在修建“大发渠”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落后,需要在悬崖绝壁上用钢钎铁锤开凿沟渠,危险重重。黄大发总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自己的行为给群众起到了模范到头作用,使修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人民。从1958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后历任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职位。在村干部任上的45年中,黄大发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福利、捞好处,而是一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在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之时,年轻的黄大发就立誓要为村民干引水、修路、通电三件大事。此后,黄大发将一生都献给村里,献给了人民群众。在“大发渠”修建成功之后,黄大发又带领群众改造良田,修建学校和通村公路。正是因为黄大发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而不懈努力。每一个共产党员也应该向黄大发学习,心中有人民,才能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不再发生。

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有韧性。富兰克林曾说:“惟坚韧者始

能遂其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黄大发虽然没有超世之才,但是凭着坚韧的意志,历经失败最终取得了修渠工作的成功

1961年,黄大发怀揣着希望带领着群众开始修建引水渠,经过十来年的努力,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导致第一次修渠失败。面对着失败的结果,面对着群众的埋怨,黄大发并没有因此放弃心中的希望,而是选择从头开始。经过三年的学习,黄大发掌握了大量的修渠知识,再经过科学的测绘与计算,黄大发再次带领群众走上了修渠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心血没有白费,黄大发最终将潺潺清水引到了草王坝,结束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常怀黄大发之心,心中装着党、装着人民,不怕失败,无畏困难,坚韧不拔的面对工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用黄大发老书记的精神激励自己,为取得扶贫攻坚工作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当代“愚公”人定胜天

每每看到“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总感觉这是为少部分人准备的。当代中国人身上似乎缺少了些许韧性,些许不畏困难的勇气。

基层是个大熔炉,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优秀的基层干部。36年,黄大发同志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凿渠,带领村民一步步实现着遥不可及的梦想。他将人生中最美

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只有那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36年,成就了黄大发的平凡和伟大,他被誉为“当代愚公”,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黄大发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专心凿渠,难道他就不知道凿渠的艰辛。黄大发选择了凿渠,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险,简单的两个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语上的轻描谈写,更需要他在行动上去落实。

愚公精神,在黄大发同志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他选择了释放无悔青春,意味着他每天需要面对繁琐单调的基层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验。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凿渠生活中,黄大发同志默默度过了36年宝贵时光,面对失败,勇于跟班学习;面对危险,率先站出来;凿渠不止,奋斗不止。他从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

雄鹰痛苦再生,获得了30年搏击长空的新的利器。当人们仰望长天,赞美雄鹰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它的这番苦难。36年的凿渠生活,在黄大发同志的身上始终释放着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

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奋勇前进,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感恩于民,还恩于民

古有结草衔环流传世间,今有黄大发感恩于民、还恩于民。

黄大发少年时期即失去父母,面临生存的危机;助他活命的乡亲们跟他一样,长期面临无水、无电、无路的生存困境。23岁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的黄大发立誓为村民引水、修路、通电,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绝壁凿渠的大任。36年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握锄头,抡铁锤,砸钢钎,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近万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他带领群众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让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这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和他带领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现出的中国精神。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成就一切事业,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上世纪60年代,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十万林州开山者绝壁凿石,挖渠引水,开出一条“红旗渠”。偏僻的遵义县平正公社牵头,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