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之实词词义推断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c3189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7.png)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580c50ee06eff9aff80700.png)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推断: “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
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 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应”为
“应答”。
(北京卷)
湫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爨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过:责备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趁:追赶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幸:希望
四、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
殚、竭:尽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疾风知劲草,强 )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⑥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责怪)
五.字形分析法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意义(水池; 低洼)
避重就轻——就, 躲避 欲盖弥彰——彰, 掩盖
文言翻译中的实词断义方法指导(正式)
![文言翻译中的实词断义方法指导(正式)](https://img.taocdn.com/s3/m/0acebc6baf1ffc4ffe47acf2.png)
B帮助 帮助
C攻取 攻取
家:安家 A.后家新安 温故解新法:入二三里, ★温故解新法: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 愚溪诗序》 家焉(《愚溪诗序》) 语法结构断义法: ★语法结构断义法:名词作动词 B.擒率五百人宵济 济:帮助 渡河 温故解新法: 而夕设版焉( ★温故解新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 退秦师》 退秦师》) 攻克, 拔:攻克,攻占 C.半日而拔 语境断义法:进攻姑熟, ★语境断义法:进攻姑熟,半日而拔 夙:早时 D.夙著声名
“我夫人有娠”(娠:身孕) 我夫人有娠 我夫人有 身孕) “璋也弄,瓦也弄” 也弄, 也弄” “果双生一男一女” 果双生一男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文言实词 断义方法
温故解新法 结构断义法 语境断义法
对称结构 断义法
语法结构线实词的 含义,并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含义,并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比:等到 1.比还 温故解新法: 以手阖门( ★温故解新法:比去,以手阖门(《项脊 轩志》) 轩志》 克:能够 2.不 2.不克葬 温故解新法: 蒙其泽乎? ★温故解新法: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鬻:卖 3.鬻衣相役 温故解新法: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温故解新法: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 梅者( 病梅馆记》 梅者(《病梅馆记》) 4.适友人郭行扣门 适:恰好 温故解新法:无以利世, 类于予( ★温故解新法: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愚溪 诗序》 诗序》)
速:招致,招引 招致, 投:抛弃,扔掉 抛弃,
城遁走( 北史王罴列传 王罴列传》 例2:轨遂投城遁走(《北史 王罴列传》 ) ★联想:投石问路 联想:
例3: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宋书 郭原平 于是夜缒兵出, 其营。 宋书 传》) 薄:逼近 联想: ★联想:日薄西山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课件(共40张)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课件(共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41cbc190168884868662d6b9.png)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笑;微笑、讥笑、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联想推断法
联想推断法2
借助成语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 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纵:腾跃( ×)
纵:放开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 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 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 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 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 推断出其意义。
链接高考:
(2016年全国乙卷)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锡,通“赐”。
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
第四板块
思考探究: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族 灭”。)
(“赢”与“余”对应,“多余的”。)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愈”对应,均为“更加”。)
3、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亡”与“有”的相对,“没有”。)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 “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 就是“重用,任用”。)
文言实词
词义推断
考点: 文言文翻译 方法: 勤于积累 学会推断
文言实词释义九法
![文言实词释义九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16ee3f0508763230121297.png)
文言实词释义九法文言实词释义九法解答文言文试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 从字形推词义.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2. 从通假字推字义.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如〝兵不顿而利可全〞,把〝顿〞理解为〝劳顿〞,就成了〝武器不劳顿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意思显然不通,这时〝顿〞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关键了.这时,如果我们根据同音形似通假的规律,联想到表示〝不锋利〞意思的〝钝〞字,就可以将全句译为〝(未经战斗)武器还很锋利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畅明白了.3. 根据词语结构推词义.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以推断词义了.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组.我们只要知道〝恤〞有〝怜悯〞之意,那么,〝存〞与之同义并列,就具有与〝恤〞有联系的〝安抚〞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义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4. 按互文推词义.互文这种组合格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的〝殚〞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尽〞,就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5. 凭对文推词义.在句中,如果表达的意思互为相反,其所用词语的一方对另一方就构成了反义.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们知道〝终日〞与〝须臾〞.是反义对文,这样就可以由〝终日〞是〝整天.时间长〞的意思推知〝须臾〞的意思是〝时间短〞了.6. 凭上下文推词义.这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如缪贤对赵王称赞蔺相如时说〝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释为〝勇敢〞或〝勇气〞显然不妥,但如果联系到后面词语〝有智谋〞和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的表现来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胆识的人〞.7. 随文引申推词义.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去考虑.如〝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的本义是从小孔或隙缝向里看,按这一本义显然解释不通,我们可以顺其本义联想而推断出是〝照〞的意思.8. 填补省略成分推词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这无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难度.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义难以落实,若在〝奔〞字后面补上一个〝马〞字,则〝奔〞字意义就可落实为〝奔跑的马〞,这样整个句子就文通字顺了.9. 用析句法推词义.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据词类去推求词义.这种方法,对解释跨几个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虚词的作用较大.例如:〝信〞字在〝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上面谈的几种释义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具体要求采用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第四讲+文言实词理解(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第四讲+文言实词理解(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7db61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7.png)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以附申诉
√C.而阴与锐交关
交关:串通勾结
D.帝两宥之
宥:责罚
宥:宽恕。
2、解题方法
(1)两次代入法 理解文言实词时,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 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 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果把词放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的正误, 那么就要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 正误,这样,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
利用语境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 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 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 _讨__伐__
“诛”是“杀”义,单看它在这个句中很恰当,但结合大语境, 尤其是下文看,解释为“杀”讲不通,因为庆封逃到鲁国了,所以, 在这里“诛”应解释为“讨伐”。
借助成语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_接__近_、__到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若__即__若__离__” (2)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_类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不__伦__不__类__”_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九章·涉江》):__迫__近__、__接__近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 _“__日__薄__西__山__”_ (4)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_要__求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求__全__责__备__”_
△ (2)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_慎__重__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10c6c4240c844769eaee88.png)
音词 “ 必然 ”“ 安定 ” 的连用,是 “ 一定治理好 ” 的
5、2015(湖南)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宾语,名词, 训释、解释。
方法指导
方法四 :联想推断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 的知识或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 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 实词词义问题。
例题精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2013年高考大纲卷)
浪遏飞舟。 阻拦,截断
1、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2、诸贵假以劲弓
例题精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 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殒身不恤 牺牲
②抚军厚赉成。
5、人众车舆 众多 6、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7、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担忧 忧虑
,
8、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大体 大的方面
方法指导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解释划线的词语
“履”在本句中充 当谓语,应该解释 为动词“踏” 。 官:谓语, 动词,做官。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429e7d666bec0975f565e2d5.png)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看
②鲁肃闻刘表卒
看
③供养卒大恩
行
④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不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行
⑥甲兵顿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⑦造于君廷
⑧庭除甚芜, 堂庑甚残
(2000全国) 1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威自京都省之
省: 探望
B 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 知道
C 自放驴, 取樵炊爨 樵: 打柴
D 后因他信, 具以白质 信: 信使
(斧头 “运斤成风” )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竭尽 “殚精竭虑” )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践,踏 “一蹴而就” )
试一试 ③今为一目之罗, 则无时得鸟矣.
(招致 “不速之客” )
1.(01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C) ③今为一目之罗, 则无时得鸟矣.
①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 自文齐安2事舟.行(理适0临4汝福建)对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④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
A 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一、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招致 “不速之客” )
私:偏爱Βιβλιοθήκη B 汝第往, 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②盖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践,踏 “一蹴而就” )
四、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
①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想
②阅读下列文段, 翻译画线的句子 有鸟将来, ①张罗而待之. ②得鸟者, 罗之一
一
目也. ③今为一目之罗, 则无时得鸟矣.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归纳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7fc80b6ad02de80d5d84099.png)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归纳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 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80aa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d.png)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娶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230b69928bd63186bdebbc20.png)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 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
四、结构分析法
怎样根据结构推测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讲求对仗(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 语言现象很多,甚至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 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据 之进行判断,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 性、词义。
•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 “攴(pū) ”与敲击有关。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
退兵驻扎到江北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素辞善的留,侯只张是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4.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选拔) 评量选拔才学俊秀的人物
5.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 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
二、字音推断法 (通假分析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 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 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通假字与本字或音同或双声 (声母相同)、或叠韵(韵母相同)。 如“蚤”通 “早”,“要”通“邀”,“裁”通“才”,“亡” 与“无”, “见”通“现”。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 “卒”通“猝”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庭 ”通“廷” (形声 字代替声旁字)
文言翻译之实词词义推断
![文言翻译之实词词义推断](https://img.taocdn.com/s3/m/260a02d358f5f61fb73666f1.png)
方法六: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 这个语境来确定词义。利用语境分析法 应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认真 揣摩,仔细分析。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小结
• • • • • •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 字音分析法 字形分析法 联想推断发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语境分析法
《陈公弼传》(2011高考江苏卷)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以公少年易之 轻视 易:更换 (×)
③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制裁 ④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视力 ⑤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上佩着
方法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2012(江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B) 扩充,增强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
•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 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 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 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 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 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 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 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 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文言翻译之 实词词义的推断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无论采取 何种形式,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 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 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d25d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7.png)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 丝毫的用处。只有宗子相不这样。他担任考功郎时有声望,因为不能依附 权贵,不久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倭寇连续侵扰福建沿海,他安置吏民,管 理兵器粮食,制度是地方上最好的。后来又因辅佐他人升职成为读书人的 表率。等到他临死之时,家里祭祀,有人为他哭泣,宗子相在家里一直不高 兴,说:“麒麟凤凰,难道能和鸡犬共处吗?不能实现,没有圣世。我讨厌我的 鸡犬,将要离去了!”李攀龙大加称赏,写诗道:“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飨食。” 他们这些人所提出的主张都是这样的。
模拟训练
文言文挖空训练 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填在后边括号内的横线上。 戴胄忠.清.公.直.( 忠诚、清廉、公正、耿直 ),擢.( 提拔 )为大理少卿。上以 选人多诉冒.资.荫.( 假冒资历和门荫 ),敕.令.( 下令 )自首,不首者死。未.几. ( 不久 ),有诈.冒.(伪造资历 )事.觉.( 事发 )者,上欲杀之。胄奏. ( 上奏 )“据法应流.( 流放 )”。上怒曰:“卿欲守.法.( 遵守法律 ),而使 朕.( 皇帝自称 )失信乎?”对.( 回答 )曰:“敕.者.( 皇上的命令 )出于一 时之喜怒,法.者.( 法律 )国家所.以.( 用来 )布.( 公布 )大信于天下也。
门径);那些批评宗子相的少年,认为宗子相想越过渡口放弃木筏。然而这 向来不是宗子相的本意。我绞尽脑汁,竭尽所能,来迎合物境。如果与物境 相合,那么我就取它全部的优点,不合那么我姑且取它的优点并承受它的缺 点。字不得在句中重复,句不得在文中重复,我时时用良马,依照次序跟天 下的中下之人相争,如果一次不胜,那么剩余二次必胜,如此罢了。现在他 的文章都在,即使他稍稍不如刘桢、左思、杜审言、王昌龄等人,却能跟随 在众贤人之后,宗子相也很乐意。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推断文言词语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推断文言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c9cef48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e.png)
推断练习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翻译全文,并思考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 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推
5.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2023全国一卷)
1.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 致”。
2.联想成语“遐迩闻名”而推出其为“近”。 3.与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为 “精微,含蓄”之意。 4.联系成语严惩不贷,贷即宽恕。 5.联想到成语“负隅顽抗”,可知“隅”是 角落的意思,结合语境,可推知为一小部分, 片面或部分。
例1: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邻推:比,译为“邻” 、由后面“邻”字得出其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即时练习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面飞》)。 ③民殷富而不知存恤
邻字助推
①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诛:“杀”,通过“杀”推断出诛的含义)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面飞》)。 (从:“许”,同意;通过 “许”推断出“从”的含义) ③民殷富而不知存恤。(存,“恤”,体恤;通过“恤”推断出“存”的含义。)
1.君子施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 步。
2.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 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 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做好文言文翻译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做好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cc4f9865fbfc77da269b16e.png)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做好文言文翻译
(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
有或近或远的关系。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
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
实词词义。
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
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
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
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
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
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顿通钝。
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
文言文实词辨别含义的方法
![文言文实词辨别含义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c605ea51e79b8969022626.png)
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 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 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 去(08全国Ⅱ)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消除。
我们根据上文内容: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 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 或谓永曰:“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 “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
可以判定这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 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 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 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 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贾”的各种词典义: 1、名词,商人(如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 2、动词,做买卖(如“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3、动词,买(欲勇者,可贾余勇) 4、动词,卖(余勇可贾) 5、动词,谋取(或欲因缘行诈,以贾国利) 6、动词,招致(以宠贾怨,不可谓德)
练习:
1、廖刚字用中……绍兴元年,盗起旁郡, 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 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 去(08全国Ⅱ)
“暗暗地、隐蔽地”;
4.微行入古寺”
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做谓语:赞美 2、庭除甚芜。
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4.微行入古寺”
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做谓语:赞美 2、庭除甚芜。
“除”做主语,台阶 3、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
A
10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粜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dí)——买进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A
18
考题导析
猜猜看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 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睛示意
②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险固的地势
③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 制裁
④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视力
⑤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上佩着
A
19
方法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 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 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 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通“猝” 仓
A
促
5
方法一:字音分析法
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 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 像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 近的另一个词。
A
6
课堂训练
•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 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 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 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负陛下也。 多余
《自表后主》
②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丢弃 《五代史·冯道传·论》
A
15
方法四:结构分析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 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 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A
16
所学课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A
2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A
3
考题导析
猜猜看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乃易其弊衣。(2010年高考天津卷)
通“敝” 破 旧
A
4
• ②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 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 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 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 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 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 署其众,未暇战也。 (2010年高考山东卷)
A
11
考题导析
划线词语,你熟悉吗?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
• 2《01六2(国湖论北》卷中)有对下列《语荆句轲而刺中去秦加,王终点》已中词不“语顾荆”的轲就车
解“释而,为不秦正人确积的威一之项是
• C.所唯劫当哉就”蚁。封耳
就:靠留近下,接近
• 2012(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 成解语释:,矢不志正不渝确,的一项是
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A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训练
2012(福建)D、履苍莽中
“履”在本句中充当 谓语,应该解释为动 词“踏” 。
履:鞋子
2011(广东)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 官:谓语,动 词,做官。
2011(安徽)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归”的对象是人, 这里作使动用法, A “让……回家”的意 21
• 立C誓.决使不得改时变则自以己势劫之矣 劫:威劫逼持,胁迫 • 的20志1向1(。山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泽命不渝,信也
渝:改坚变持、违背
A
12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 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
A
13
课堂训练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通“掌” 执
掌
A
7
考题导析
猜猜看
①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一目失明
②抚军厚赉成。
赏赐
③系燕父子以组。
绳子
④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卖出米
A
8
方法二:字形分析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 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 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80%, 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 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 义和引申义。
A
9
补充:常见形旁的含义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追亡逐北
A
17
课堂训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
(2011年高考北京卷) 大体 大的方面
②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受
(2011年高考湖北卷)
③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学习
(2009年高考四川卷)
秦人开关延敌。
《过秦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邓愈镇江西,数延见。招学请不邀可请以已。
(2011年高考全国卷)
《劝学》
②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停止
(2011年高考山东卷)
③籍之以为厢兵 登记
(2010年高考湖北卷)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A
14
考题导析
猜猜看
①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
文言翻译之 实词词义的推断
A
1
考点导读
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 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 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无论采取 何种形式,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尽可能多地积累 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 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考题导析
2012(重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统署率
•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
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
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
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
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