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歌欣赏

合集下载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好听的歌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好听的歌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好听的歌介绍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之一,被誉为“绿色的海洋”,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草原文化。

在这片美丽的大草原上,有许多动人心弦、好听的歌曲,这些歌曲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草原的热爱,还展示了内蒙古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中的好听歌曲。

1. 《大草原之歌》•创作年代:1971年•演唱者:胡杨林合唱团•歌曲简介:《大草原之歌》是中国著名音乐家赵季平创作的,以弘扬草原文化为目的。

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描绘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丽景色和豪情万丈的牧民生活。

这首歌曲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中,感受到草原的神奇和力量。

2. 《草原春风吹满地》•创作年代:1958年•演唱者:乌兰托娅•歌曲简介:《草原春风吹满地》是内蒙古著名歌手乌兰托娅演唱的草原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嗓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歌曲表达了草原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草原的纯净。

3. 《祝酒歌》•创作年代:2006年•演唱者:乌兰图雅•歌曲简介:《祝酒歌》是蒙古族歌手乌兰图雅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和爱情的祝福。

这首歌曲非常适合在喜庆场合和节日聚会上演唱,充满了欢快和快乐的气氛。

4. 《天路》•创作年代:2007年•演唱者:海子乐队•歌曲简介:《天路》是来自内蒙古的摇滚乐队海子乐队演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风格独特,融合了摇滚和蒙古族民歌的元素,歌词表达了对草原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天路》以其特殊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5. 《白毛女》•创作年代:1945年•演唱者:梅兰芳•歌曲简介:《白毛女》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演唱的一首歌曲,原本是京剧剧目《白毛女》中的唱段。

这首歌曲以独特的京剧唱腔和深情的演唱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草原的苍凉和白毛女的坚强。

这首歌曲也成为中国音乐经典之一。

结语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孕育了许多优美动人、好听的歌曲,它们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内蒙古民歌最好听的十首

内蒙古民歌最好听的十首

内蒙古民歌最好听的十首导言内蒙古是中国独特的民族地区之一,这里有着浩瀚的大草原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内蒙古民歌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艺术瑰宝之一,以其激情奔放、深沉哀婉的曲调和歌词,吸引了无数人的注目。

本文将为大家盘点出内蒙古民歌中最好听的十首,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1.《草原情哥》《草原情哥》是一首深受内蒙古各族人民喜爱的民歌。

歌曲音符简单而明快,歌词真挚而感人。

它以扣人心弦的旋律展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壮丽美景和牧民们的纯真情感。

2.《蒙古汉子》《蒙古汉子》是一首极具朝气和力量感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以独特的喉音唱法展现了蒙古民族的刚毅和豪迈,歌词中的情感更是直抒胸臆,诉说着蒙古汉子们的坚韧不拔和无畏精神。

3.《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内蒙古民歌。

它以悠扬的音调和略带伤感的歌词,描绘了内蒙古人民对大草原的思念之情。

每当听到这首歌,仿佛能够置身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感受到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4.《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空》是一首以乐观向上为主题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的旋律欢快而明快,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歌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歌词,传递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苏木拉玛依》《苏木拉玛依》是一首激情四溢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每当听到这首歌,仿佛能够感受到内蒙古淳朴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6.《俺从草原来》《俺从草原来》是一首让人陶醉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以悦耳动听的旋律和舒缓的歌词,展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宏伟壮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首歌让人感受到内蒙古民族人民矢志不渝地爱护家园的坚定信念。

7.《敖包相会》《敖包相会》是一首情感深沉的内蒙古民歌。

歌曲以缠绵柔情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表达了内蒙古人民间的真挚友谊和深情厚意。

这首歌给人带来了温暖和感动,让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8.《塞上江南》《塞上江南》是一首展现内蒙古大草原风情的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PPT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PPT


进入现代后,以放牧为生的生活方式逐渐地被改变,哺育 列 了无数代长调歌手的草原文化环境正一点点消失,这都给
蒙古长调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一些曾经繁荣的部落
长调已基本失传。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与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现代化生活方式对蒙古族人们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长调民歌传播范围空间逐渐缩小。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
长调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 界 的 瑰 宝
目录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02 蒙古族长调发展历史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04 蒙古族长调形态特征 05 蒙古族长调传承保护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 简介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蒙古族长调民歌以独特的方式演唱者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物质、社会、精神民俗 文化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都得到了体现,表现出了蒙古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感谢观看
饰音的旋律构成,音调高亢,音域宽

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

节奏自由而悠长。
03 蒙古族长调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
连,体现的是蒙古族延续生活方式。

遗 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
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

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01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介
非 蒙古族长调民歌承载着的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更是蒙古

我最喜欢的首民歌(1)

我最喜欢的首民歌(1)

我最喜欢的首民歌(1)
我最喜欢的首民歌是《赛马》。

这首歌曲源自于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
们的生活,歌词朴实无华、清新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极具北方民歌
的特色,深深地吸引了我。

首先,这首歌曲形象地表达了内蒙古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当我们听到《赛马》时,可以感受到草原上独特的气息,想象到广袤的草原上奔
跑的马群。

歌曲的歌词真实地反映了蒙古族人们与马的深厚情感,这
也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特征。

其次,《赛马》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节奏
的感受很容易让人愉悦,并让人在日常生活的疲惫中轻松愉悦起来。

每次听这首歌曲,都会让我加深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与欣赏程度。

第三,《赛马》还给我们看到了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首歌曲用音乐的形式来呈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让人们感受到
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岸,感受到内蒙古独有的“青海湖放牧区”和“大
兴安岭放牧区”。

最后,《赛马》也象征了内蒙古人民以及整个中国赛马文化的繁荣。

内蒙古作为中国的马文化的主要发源地,用不同的文化展示马的文化
底蕴,使得它融入到大众中,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文化IP。

总结来说,内蒙古民歌《赛马》因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文化内涵和
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成为我最钟意的首民族歌曲之一。

每次听到这首
歌曲,我都能被感染到并深刻地领悟到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敕勒歌【年代】南北朝【体裁】词敕勒川①,阴山②下。

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⑤牛羊。

【注释】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xiàn,呈现、出现。

【拼音】Chì Lè gē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tiān sì qióng lú ,lóng gài sì y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作品鉴赏】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蒙古民歌表示悲愤的歌曲
以下是两首表示悲愤的蒙古民歌:
1.《嘎达梅林》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是科尔沁草原人民献给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颂歌。

歌曲以朴素的歌词、深沉的旋律和粗犷的歌唱,表现了嘎达梅林率领贫苦牧民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队的斗争故事,充满着强烈的悲愤与悲剧色彩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2.《韩秀英》
这是一首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草原的叙事民歌,歌曲以一个女子的视角,讲述了她对丈夫因贫困而离开故乡的不满和愤慨,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苦人民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惨命运。

歌曲旋律深沉激昂,具有强烈的悲愤感情和感染力。

以上两首蒙古民歌都表达了悲愤的情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贫苦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深刻的民族情感和思想内涵,也展现了蒙古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完整版)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完整版)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敕勒歌北朝乐府【原文】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川:平原。

阴山:即阴山山脉,起源于河套西北,穿过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内兴安岭相接。

穹庐: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

苍苍:深青色。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见:通假字,通“现”,显现。

【赏析】《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乐府诗集》收在《杂歌谣辞》中。

史载,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曾使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其歌本鲜卑语,南北朝时译成汉语。

敕勒,又称铁勒,是北朝时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的游牧民族。

这首诗只用二十七个字便生动地描绘了故乡阴山下草原的辽阔无垠、牧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表现了西北大草原雄伟壮丽的风光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风貌。

全诗风格雄浑奔放,语言洗练简洁质朴,明白如话。

作者能抓住大草原的特点,信笔写来,不加雕饰,便勾勒出奇壮明丽的景色。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敕勒歌【年代】南北朝【体裁】词敕勒川①,阴山②下。

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⑤牛羊。

【注释】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 xiàn,呈现、出现。

【拼音】Chì Lè gē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tiān sì qióng lú,lóng gài sì y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

【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作品鉴赏】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

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

十首好听的蒙古歌曲

十首好听的蒙古歌曲

十首好听的蒙古歌曲蒙古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

蒙古歌曲是蒙古族人民重要的一部分文化遗产,既能体现出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这里,我将推荐给大家十首好听的蒙古歌曲。

第一首:《草原胡琴》。

这首歌曲是一首充满了草原色彩的民族音乐,曲调明快悠扬,用胡琴所奏出的旋律呈现出广阔的草原画面。

第二首:《草原之夜》。

这首歌曲的旋律极具感染力,旋律清新优美,令人陶醉于蒙古草原的美景之中。

第三首:《忘了你的温柔》。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唱,将人们带入到一个温馨、柔情的情景之中。

第四首:《乌兰巴托的夜晚》。

这首歌曲带有柔和的爵士风格,旋律优美并含有深情的味道,唤起人们对于草原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五首:《如歌的青春》。

这首歌曲充满了青春气息,旋律轻松愉悦,歌词则表达了青春期的情感和热情。

第六首:《甘露梅》。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蒙古人民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七首:《故乡》。

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表达了人们对于故乡之情的思念。

第八首:《瑰丽的草原我的家园》。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豪放,展现了蒙古草原的壮阔和广袤。

第九首:《草原恋曲》。

这首歌曲充满了浪漫情感,旋律清新,让人陶醉其中。

第十首:《草原铃声》。

这首歌曲充满了草原的自然之美,旋律优美,让人感受到草原的宁静和祥和。

以上十首蒙古歌曲,无论是旋律优美,还是歌词深情,都必然会打动人心,使人感受到蒙古民族的多元文化,也使人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这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民歌01 《走马》骑上轻快的走马,须把缰绳拉紧些。

要去的地方在天边,不要泄气耐性些。

平川上壕沟多,须把马儿爱护些。

往日的好友多,祝福的美酒多饮些。

02 《凉爽的山岗》高峻的山梁上寒雾四起白茫茫我那心上的情人呦启程前定去看望03 《圣主成吉思汗》圣主成吉思汗创伟业,祖先的习俗世世传;礼仪盛宴酒为贵,咱们举杯来共欢。

啊彦珠咳啊彦那外嘟。

圣主成吉思汗创伟业,尊贵的传统代代传;万般食物酒为贵,举起银杯来共欢。

啊彦珠咳啊彦那外嘟。

04 《清凉宜人的杭盖》清凉宜人的杭盖上,清澈的流水静静流淌。

和那知心的人们,坐在一起欢宴歌唱。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茂密的青草泛起波浪。

跟那众多的亲朋,同坐一席欢宴歌唱。

05 《小黄马》小黄马儿的颠簸,颠得我没法安稳。

小情人一片真情,真叫我心儿难平。

06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天下难寻的好地方。

富有来自积德行善,自满是衰败的祸殃。

八十句话里友谊的话儿最美好,喜宴上尽情欢畅最美好。

万代怀念的事情最美好,国家太平安宁最美好。

07 《奔贝席勒》连绵不断的沙漠呦那是著名的阿拉迪芒哈呦热泪流面走过来了是不是我的阿爸想见我呦08 《辽阔的草原》虽然有那辽阔的草原,却不之有泥泞的沼泽地。

虽然有美丽的姑娘,却不之她对我是什么心意?虽然有宽广的大平川,却不知有水洼和沼泽的。

虽然有温柔的好姑娘,却不知她对我有无情意。

09 《白走马》我那心爱的白走马随着气候身披霜如果知道你另有情人我怎么会常把你想我那乘骑的话斑马拴在桩上性儿急只当是咱们白头到老没想到被你这样抛弃我那高大的枣骝马日夜浑身淌着汗早知你心中另有他人我怎么会把你迷恋10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那匹小马它还在。

阿尔泰杭盖多么雄伟,骏马本是天马驹。

从不吃那不洁的青草,从未喝过那不净的水。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那匹小马它还在。

11 《丁克尔扎布》到了北部边境,率领十万士兵,当了都督元帅。

告诉母亲,宝根沙,一望无际的大漠。

科尔沁民歌大全

科尔沁民歌大全

科尔沁民歌大全科尔沁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草原地区的蒙古族、汉族和达斡尔族等民族的创作和演唱。

科尔沁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一份科尔沁民歌大全,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音乐的瑰宝。

一、著名的科尔沁民歌之一——《高原的花儿开满山》《高原的花儿开满山》是科尔沁民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它以其温婉动人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对广袤草原和美丽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这首歌以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深情而又激昂,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二、经典的科尔沁民歌之二——《漂亮的蒙古女人》《漂亮的蒙古女人》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以其欢快明快的旋律和歌词,让人不禁跟随着旋律一起唱起来。

这首歌歌颂了蒙古女人的美丽与善良,表达了人们对她们的赞美和祝福。

歌词流畅简短,易于记唱,深受听众的喜爱。

三、悠扬的科尔沁民歌之三——《草原情歌》《草原情歌》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其曲调婉转悠扬,歌词含蓄而又真挚。

这首歌表达了在广袤的草原上,爱情的甜蜜和情感的深切。

它诉说着蒙古族和汉族在草原上的爱情故事,让人陶醉其中。

四、深情的科尔沁民歌之四——《梦中的额尔古纳河》《梦中的额尔古纳河》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厚重民族乐器声的科尔沁民歌。

它以独特的音乐编排和悠扬的旋律,给人一种穿越时空、感受大自然的梦幻感觉。

这首歌以美丽的额尔古纳河为背景,唱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五、激昂的科尔沁民歌之五——《科尔沁草原风情》《科尔沁草原风情》是一首极具激情和动感的民歌,它以强烈的节奏和高亢的音乐表达出科尔沁草原的独特韵味。

这首歌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词,以草原的美景和民族的自豪感为主题,充分展现了科尔沁民族的豪情壮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欢快的科尔沁民歌之六——《草原之舞》《草原之舞》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欢快气息的歌曲,它以轻快灵动的旋律和高亢豪放的音乐,让人仿佛看到了科尔沁草原上翩跹起舞的画面。

浅谈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 .

浅谈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 .

浅谈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民歌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受到了音乐界的极大重视。

其中,内蒙古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其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以《草原夜色美》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创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其次从语言风格、体裁特色两方面研究《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再次,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阐述其演唱风格;最后,概括的分析《草原夜色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以加深对内蒙古民歌的了解,把握好演唱风格。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rt history, folk music has long been likened to the root of the Chinese nation, " mother of all music," the nation's most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Moment, Chinese folk music focus o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showing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s China's Inner Mongolia outstanding national folk ar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of excellence in the country music indus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 paper mainly to "Prairie Night Americ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its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tyle.目录引言 (4)一、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概况 (4)(一)《草原夜色美》简介 (4)(二)《草原夜色美》创作 (4)二、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 (5)(一)《草原夜色美》的语言风格特色 (5)1. 《草原夜色美》的作词特色 (5)2. 《草原夜色美》的语言特色 (6)(二)《草原夜色美》的体裁特色 (7)1.《草原夜色美》修辞力量 (7)2.《草原夜色美》的张力 (7)3.《草原夜色美》排章布字 (7)三、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演唱特色 (7)(一)演唱技巧 (7)1.滑音唱法 (7)2. 衬词衬腔唱法 (8)(二)《草原夜色美》的情感表达 (8)1.表现出歌曲的声情并茂 (8)2.赋予观众神奇的想象 (8)四、《草原夜色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8)一、娴熟的技巧是形成艺术风格的基础 (8)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9)结论 (9)引言民歌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艺术瑰宝,我国民歌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蒙古音乐

蒙古音乐

蒙古音乐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蒙古音乐特点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音乐分类按照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说唱形式的乌力格尔、叙事歌、好来宝等等。

按照音乐内容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等等。

流传于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斯、火不思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长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蒙古国境内,除联合“申遗”外,中蒙两国已经承诺将尽快作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采取保护措施。

用蒙古语歌唱,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

长调民歌由马头琴伴奏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

长调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

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长调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

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

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

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给小君君的参考《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

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1、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二句体乐段,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a(4)+b(4)。

从调式上看除了D音是主音外,在旋律中F音出现了六次,从而旋律的色彩变得如大调式般明亮、坚定。

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

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

旋律以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五个小节构成,都结束在羽调式的主音上,并分别分为前后两个小节。

第一乐节是两个小节,第二乐节以三个小节构成,所以是不等长的(2+3)结构。

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2、乐句分析主题乐句在前五小节便展现出来,其中第一和第二小节为动机材料,也属于核心材料。

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引申发展。

前两小节使用的节奏类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可以划分出三个三音组,也是三个具有特征性的曲调。

前三个音为五度旋律音程上行进行,属于主音到属音的关系,代表着一种功能性,有一种庄严、展开性的特征。

中间三个音为上四度进行,属于下属音到导音的进行,功能序进而使得动力继续,显示出一种功能的过渡作用,后三个音为下八度进行,收拢性的进行表现了一种概括性的气质。

音乐欣赏《森吉德玛》教案

音乐欣赏《森吉德玛》教案

音乐欣赏《森吉德玛》教案教案:音乐欣赏《森吉德玛》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欣赏内蒙古民歌《森吉德玛》。

这首歌曲是内蒙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歌曲以描绘森吉德玛姑娘的美丽形象和表达对她的爱慕之情为主题,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内蒙古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特色和民族风情。

2.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森吉德玛》的音乐特色和民族风情。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元素。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森吉德玛》的音乐片段、图片、文字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森吉德玛》。

3. 乐谱: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欣赏。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内蒙古民歌《森吉德玛》的基本情况,包括歌曲的背景、作者、演唱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特色和民族风情。

二、欣赏歌曲(10分钟)1. 播放歌曲《森吉德玛》,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三、分析歌曲(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曲调优美、富有变化等。

2. 让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节奏型,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3.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和声特点,如和声进行、和声结构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讨论歌曲的特色和魅力。

五、实践活动(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每组根据所选的音乐元素,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作品,可以是对《森吉德玛》的变奏或改编。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歌曲《森吉德玛》的曲谱、音乐元素的分析等内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内蒙古民歌,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音乐特色和民族风情。

内蒙古民歌20首

内蒙古民歌20首

内蒙古民歌20首
1. 内蒙古,我的家乡,草原上白雪飘扬。

2. 错那大风吹过草原,马儿奔腾汉子豪放。

3. 敖包山下赛马场,勇士们骑马比赛狂。

4. 长长的古城墙,回荡着射箭的声响。

5. 草原上的小姑娘,手中握着花环。

6. 家乡的夜晚,明亮的满天星。

7. 内蒙古的驼铃响,牧民们奔跑忙。

8. 五彩的蒙古包,是我幸福的家。

9. 马匹在草原飞,勇士们壮志齐。

10. 敖汉大草原,马群成排列。

11. 呼伦贝尔的湖泊,清澈见底光彩。

12. 蒙古族的婚礼,欢歌笑语多。

13. 我的马儿,傲然立于草原。

14. 手牵手,我在草原跳舞。

15. 姑娘们的歌声飘荡在大草原。

16. 骑马纵横草原上,勇士们壮丽胜似旗帜。

17. 彩色的七色云,映照在大草原。

18. 内蒙古的美食好,牛奶豆腐香气饱满。

19. 羊肉片,腌制后再炒,香气扑鼻食指动。

20. 内蒙古,我的梦想飞翔,草原上尽情欢畅。

蒙古歌曲大全 (2)

蒙古歌曲大全 (2)

蒙古歌曲大全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

蒙古族的歌曲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激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蒙古歌曲通常以蒙古族民间音乐为基础,以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为主题。

以下是一些蒙古歌曲的介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激情四溢的音乐作品吧。

1.《草原之夜》《草原之夜》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歌曲,由著名蒙古民族歌手齐豫演唱。

这首歌曲展现了蒙古草原的美丽和壮丽,在每个人心中勾起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渴望。

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歌词,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2.《草原之恋》《草原之恋》是另一首著名的蒙古歌曲,由蒙古族歌手五木云罗演唱。

歌曲以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为主题,表达了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对乡土情感的追求。

歌曲中独特的嗓音和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蒙古文化的魅力。

3.《舞台为天空》《舞台为天空》是一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由杜德伟演唱。

这首歌曲以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歌曲中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让这首歌曲更加时尚和动感。

4.《梦的翅膀》《梦的翅膀》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歌曲,由粟·松恒演唱。

这首歌曲以温柔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描写了一个人追逐梦想的心路历程。

歌曲中蒙古族特有的嗓音和民族乐器,为这首歌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5.《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由苏纳·加禄演唱。

这首歌曲以朗朗的歌声和强烈的节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歌曲中展现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和魅力,令人为之动容。

6.《我的草原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音乐作品,由巴音呼号演唱。

这首歌曲以舒缓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家园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呵护之情。

歌曲中展现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深深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蒙古呼伦贝尔长调民歌

内蒙古呼伦贝尔长调民歌

内蒙古呼伦贝尔长调民歌有:
1.《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描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和牧民们的生活。

长调民歌的旋律悠扬、宽广,表达了对故乡
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遥远的路》:这首歌表现了游子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长调民歌的旋律深沉、悠长,传递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和牵
挂。

3.《乌兰巴托之夜》:这首歌描绘了乌兰巴托之夜的美丽和神秘,
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调民歌的旋律柔和、轻盈,
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

4.《母亲的歌》: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长调民歌
的旋律温暖、亲切,传递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敬意。

5.《草原晨曲》:这首歌描绘了草原清晨的美景和牧民们的勤劳,
长调民歌的旋律清新、明快,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6.《敖包相会》:这首歌表现了青年男女在敖包前的深情相会,长
调民歌的旋律欢快、优美,传递了爱情的美好和幸福。

7.《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描绘了父亲和母亲对草原和河
流的深厚感情,长调民歌的旋律深情、激昂,表达了对故乡和
亲人的无限热爱。

8.《额尔古纳河畔的传说》:这首歌讲述了额尔古纳河畔的美丽传
说和神奇故事,长调民歌的旋律悠扬、神秘,营造出浪漫、神
秘的氛围。

9.《马背上的摇篮》:这首歌表现了母亲在马背上摇篮里的婴儿安
详入睡的场景,长调民歌的旋律轻柔、温馨,传递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母爱的感激。

10.《草原的祝福》:这首歌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远方客人的诚挚祝福
和欢迎之情,长调民歌的旋律欢快、热烈,传递了对友谊和团结的赞美。

欣赏蒙古族民歌 《嘎达梅林》说课稿

欣赏蒙古族民歌 《嘎达梅林》说课稿

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一、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

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

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

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二、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马头琴曲和歌曲《嘎达梅林》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的内容。

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非常丰富,《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

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

在教学中,我在欣赏马头琴曲的基础上学唱了歌曲。

并在此基础上欣赏了不同音乐题材的《嘎达梅林》。

并详细介绍了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

2、教材中的地位本单元是“五十六朵花”的系列总结,以前对于蒙古族的音乐介绍和欣赏的少,本单元的内容安排上,此内容不太偏重,但蒙古音乐学生还是特别喜欢的,因此我把蒙古族音乐的欣赏单独安排了一课时,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和民族音乐。

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四年级教材上册安排了傣族的民族音乐,五年级安排了羌族的歌曲,而蒙古族音乐尽管在教材中曾有出现,但也不是作为重点。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三、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音乐欣赏《内蒙古民歌》音乐课件

音乐欣赏《内蒙古民歌》音乐课件


答 案
除了刚才说的之外,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比 如特产,动物?
动物
蒙古特产
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民歌分为两大 类;“长调”民歌和 “短调”民歌,其特 点各不相同,长调民 歌节奏自由,句幅宽 大,旋律舒展悠长, 而短调民歌节奏整齐, 句幅窄小。共同的特 点是声音嘹亮,曲调 高亢悠长,内容相当 丰富,有描写爱情的 歌曲,但大多数是赞 颂马儿,草原,山川, 河流的,也有赞颂英 雄的,这些民歌生动 的反映了蒙古社会的 风土人情。然而今天 欣赏的《嘎达梅林》 就是短调民歌。
答案

很显然这首歌 曲的曲式结构 为三段体,节 奏沉稳庄重而 略带悲伤之感 旋律宽广豪迈。
中刚 才 ︐ 蒙 同 前 古 学 奏 的 们 所 什 在 奏 么 聆 的 乐 听 音 器 的 色 ︖ 过 是 内程
马头琴简介
雕弦 马 有乐 头 马器 琴 头, 是 而因 内 出琴 蒙 名杆 古 。上 的 端拉
第 二 单 元 草 原 情 曲
提问:蒙古草原的地理位置及气候?
寒 昼部有古廊岭内 冷 夜分明国,,蒙 。 多温 地 显 , 南 西 古 米差 区 的 地 沿 至 草 ,大 的 季 势 长 甘 原 海, 气 节 起 城 肃 东 拔海 温 变 伏 , 省 起 高拔 极 化 较 北 河 大 气有 差 , 缓 接 西 兴 候 ,大,蒙走安 100 律的因叫 做“装饰 音”,被 装饰的音 叫“本 音”。详 见P16,请 同学们翻 开书进入 讲解。
谢 谢 欣 赏 下 课
西 坪 中 学 张 丽
格么歌 用调曲 怎︐︽ 样几嘎 的几达 速拍梅 度︐林 来曲︾ 演调是 唱风什 ︒
回答
调的 中 四 然 《 大 民一 速 四 小 嘎 调 歌首 稍 拍 调 达 , 。内 慢 , , 梅 升 蒙来曲节 林 古 演 调 拍 自》 短唱以为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听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并体验其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按体裁分类的内蒙古民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钢琴、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三)
一、导入:
l、老师:同学们,想看舞蹈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在看舞蹈时注意听听用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播放《牧歌》音乐片段,教师随音乐舞蹈) 学生:蒙古族音乐。

2、老师:请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来进行交流。

(请学生介绍在课下收集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然后课件展示图片)
老师:居住在我国境内的蒙古族共480余万人,大多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三省等地。

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肥壮的牛羊,赋予了蒙古人热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赋予了蒙古民歌粗犷、豪放、悠长的特点。

觋今蒙古族民歌有两种分法:一类是按题材分类,分为狩猎歌、牧歌、赞歌、宴歌等;另—类按体裁分类,分为长调和短调。

(讲解什么是长调,什么是短调。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来领略那里的民俗风情,学习了解按体裁分类的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巧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通过表演舞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我眼中的内蒙古为视角,展示学生搜集的内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宗教信仰等,然后将学生引到对内蒙古民歌的关注上来。

)
二、讲授与欣赏:
老师:在欣赏时请同学们感受内蒙古民歌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1、老师:欣赏民歌《森吉德玛》。

(课件展示)
2、老师:呼伦贝尔盟,欣赏流传于那里的民歌《辽阔的草原》。

(课件展示)
3、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内蒙古民歌,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他们在曲调、节奏、结构、旋律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

(学生对比讨论)
学生回答这两首民歌各自的特点。

(教师适时提示、归纳知识点)。

4、老师:同学们,我们对长调、短调有了初步认识,现在再欣赏两首民歌,然后判断是长调还是短调。

现在我们到内蒙古的哲里木盟,欣赏流传于这里的民歌《嘎达梅林》。

(课件展示)
老师:今天,我们去的最后一站是昭乌达盟,欣赏民歌《牧歌》。

(课件展示)
5、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内蒙民歌哪首是长调?哪首是短调?
(学生回答。

)
6、老师:同学们到过内蒙古吗? (学生:没有)
可我们今天欣赏到了蒙古民歌,在蒙古民歌饱含深情的故乡情结中,我们看到,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动的云彩,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绿色翡翠盘里的珍珠。

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学们会跳蒙古舞吗?好,老师就教大家跳一段蒙古族舞蹈。

(老师教学生跳几个简易动作。

) 老师:今天我们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内蒙古,与蒙古人民,共同歌C(观看蒙古风貌,配合音乐《森吉德玛》舞蹈)
老师:同学们跨上骏马,真是飒爽英姿。

当我们骑着骏马奔驰在辽阔草原的时候,你闻到马奶酒的浓香了吗?你看到蒙古包的钻石光彩了吗?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你感到草原的月光显得越发皎洁了吗?你们听……
(老师弹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老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学生:蒙古族歌曲。

老师:对,蒙古民歌发展到今天,涌现了大量的创作歌曲,同学们能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蒙古族歌曲吗?
(学生能说出或唱出知道的蒙古族歌曲都行)。

老师:好,我们一起唱一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三、拓展:
1、老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流传于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其民歌也各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听三个音乐片断,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感受一下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

放录音,听后学生答:维吾尔族、藏族、高山族。

2、请同学们随三个音乐片段律动,感受音乐情绪。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内蒙古民歌,初步感受到内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那回荡在辽阔草原的歌声,把每一位聆听者都引入独有的旷美意境,天地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异常瑰丽的画卷。

我们伟大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音乐的美妙,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件制作简单,但内容和容量都是很丰富的,上课开始,没有任何的话语和开场,一段优美的马头琴曲就已经缓缓流进学生的耳朵和心田,用优美的音乐抓住学生的耳朵,所以课后我越发真切的感受到选择音乐的重要性。

导入的顺利为后面的授课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乐曲中所出现的主奏乐器马头琴,同时为大家隆重介绍了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凭借高超的演奏技艺闯进了世界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学生听到这些马上产生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敬和期望。

学生对马头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马上转入了本课的重点:首先学唱歌曲,要求学生轻生哼唱歌曲的旋律,从自己对音乐的再创作中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熟悉度,我觉得这很重要,当然对歌曲的学唱由于时间关系进行的比较肤浅,课后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在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还可以再投入一些时间,因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比什么都来的真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