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风险预控体系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体系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基础知识根据集团公司风险预控体系办的建设要求,我矿于8月28日着手进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9月12日举行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起动仪式。

全面开始体系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在编制各专业风险管理汇总表内容,汇总表共分14大块内容。

1、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就是达到某一目的而由相关多个工序的组合。

一个任务一般不超过10个工序,最多15个,各项工作任务不需要有连贯性。

2、工序。

工序就是工作任务的最小分割单元。

是一连串的动作,工序有时间上的先后逻辑性。

也就是有连贯性。

3、危险源。

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8月28日至9月17日,各科室和区队抽调的人员对我矿生产和辅助区队的工作任务和工序进行了确定,对各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全面辨识。

9月8日,利用安全大讨论活动日,体系办成员深入各区队对职工进行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知识的讲解,并带着《任务工序危险源排查表》,发动班组长以上人员对本单位的任务工序危险源进行了细致的排查走访,并让每位职工对本岗位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根据走访内容对任务工序危险源进行了补充完善,9月16日,利用安全大讨论活动日,体系办人员带着已确定的任务工序危险源汇总表,下到各区队进行基层反馈,反馈本单位的任务是否有缺漏,工序是否合理,危险源是否全面和符合实际。

风险管理汇总表中第四项内容是:4、风险类型划分:风险类型分为人、机、环、管四种类型,此项内容就是确定危险源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是由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或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5、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是对危险源产生的直接后果、间接后果进行简要描述。

6、事故类型:根据《煤矿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煤矿事故类型共分8种,主要是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它事故8种。

此项内容是确定危险源会导致哪种事故。

9月18日至28日,体系办成员根据基层反馈内容再次进行了完善,整理后由专业科室会审,经过合并、删减、补充和修订,确定了我矿各单位的任务是599项;工序是2993项;危险源是4716项,最后提交给各审核组进行了审核,并对所辨识的危险源逐条进行了风险类型划分、事故类型分类和风险及后果描述。

风险预控

风险预控

2 事故致因理论
(2)单一归因理论
● 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 ★ 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 末端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 不安全状态。 ★ 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 因为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 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 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 ★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 理的方法类似。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风险
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风险是某一特定 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 过程。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风险预控
在危害、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 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 程。
● 危害、危险隐私(危险源)监测
● 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
伤害事故的连锁构成:
▲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 人的缺点是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2 事故致因理论
(2)单一归因理论
● 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
指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 露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 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件。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事故隐患(Hidden Danger)
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 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风险预控是任何组织或企业追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需步骤。

它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通过风险预控,企业可以有效地规避或降低可能对其经营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事件。

本文将介绍风险预控的基础知识,包括风险的定义、评估和控制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出现可能导致损失或失效的事件的概率和影响。

风险通常被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类型。

内部风险是指由内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内部操作失误、财务管理不善等。

外部风险则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风险,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其次,风险评估是风险预控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旨在确定风险的概率和潜在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三个步骤。

风险识别是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确定可能的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其潜在影响。

最后,风险评估是将风险进行排序,以确定应对风险的优先级。

风险控制是风险预控的核心措施。

风险控制旨在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使得风险被降低到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控制方法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应对。

风险避免是通过避免与风险相关的活动或决策,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风险转移是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购买保险来降低经济损失。

风险减轻则是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潜在影响。

风险应对是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采取措施来尽快恢复正常经营,并减少损失。

在进行风险预控时,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流程,以及风险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以及灵活的应急预案,以便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最后,风险预控需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

作为组织或企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风险预控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风险预控知识打印

风险预控知识打印

风险预控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危险源:是指煤矿中存在(或潜在)的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或诱发)煤矿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环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员不安全行为、机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

风险预警是: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活动。

风险是:导致损失、伤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估是:是全面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预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①控制或者消除危险源;②总结和凝练危险源管理经验;③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知水平。

人员不安全行为是指: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人的方面危险源的区别:人的方面危险源包括所有与人有关的不安全因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是人的危险源的一部分,主要指行为的不规范性。

例如:人员心理异常属于人的危险源,不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煤矿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隐患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也就是失控状态的危险源)。

它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能量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伤害损失或破坏的、可转化为事故的源头或部位。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1.什么是风险预控?答: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2.什么是危险源?答: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3.什么是风险?答: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什么是风险评估?答: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5.什么是风险管理标准答: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6.什么是风险管理措施答: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7.什么是不安全行为?答: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的行为8.什么是危险源?答: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9.什么叫危险源辨识?答: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10.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哪两类?答:直接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11.煤矿企业危险源风险预警等级Ⅰ、Ⅱ、Ⅲ、Ⅳ、Ⅴ级的颜色分别是什么?答:绿、草绿、黄、橙、红12.PDCA管理模式中各字母代表什么?答: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13.危险源辨识的不安全因素分哪几类?答:人、机、环境、管理14.煤矿的八大事故分类?答:瓦斯、顶板、机电、放炮、水灾、火灾、运输、其它15.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不同之处答:1、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不同。

管理得当的危险源不会导致事故,安全隐患则很可能直接导致事故。

2、自身特性不同。

危险源的危险性是其自身的属性,具有不可消除性,而安全隐患则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经过治理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理解:综上所述,在判定一类事物属于危险源还是安全隐患,一要看该事物的存在是否会导致事故,二要看治理后危险性是否能够彻底消除。

既不会直接导致事故又不能彻底消除危险性的即为危险源,反之则应列为安全隐患。

)。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基础知识

1、体系建设采取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法、矩阵法、 LEC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风险指数法,煤制油项目危险源辨识方法是LEC法。

2、一单四卡:作业任务单、风险辨识卡、风险控制卡、能量隔离卡、质量验收卡。

3、体系建设“五关系”。

职责产生工作,工作产生风险,风险产生制度,制度产生记录,记录支持职责。

4、体系建设中的六个关系?1)处理好“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的关系。

传统是管结果,现代管理实现了由管结果到管过程的转变,重点抓过程。

2)处理好“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软指标”与“硬指标”的关系。

“硬指标”是安全管理应该达到的结果。

“软指标”是实现“硬指标”要求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等(即过程管理)3)处理好“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关系。

体系标准是体系建设的指南,从正面阐述管什么、如何管的内容,规定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要求;体系考核标准是对体系实施运行情况进行检验评价的一套标准。

我们要依据体系标准来建立体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来验证各项体系工作是否达标。

4)处理好建设过程中“体系办”和“全员管理”的关系。

体系建设是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不能依靠体系办独立完成。

5)处理好“隐患管理”和“风险预控”的关系。

风险预控是为了将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管理的事前管理。

6)处理好“知道”和“做到”的关系。

6、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流程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的运行模式。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执行任务和管理任务的通用模型,这个模型表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分为4个阶段进行,即计划(Plan)阶段、实施(Do)阶段、检查(Check)阶段和处置(Action)阶段。

PDCA 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保障每一项管理任务的计划充分性、执行合规性、过程依从性以及效果符合性。

图1给出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关于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计划:建立所需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企业安全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危险辨识内容、风险预控相关知识

危险辨识内容、风险预控相关知识

危险辨识内容、风险预控相关知识
危险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

以下是有关危险辨识内容和风险预控的相关知识:
1. 危险辨识的过程包括:确定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危险的概率和影响,确定控制措施。

2. 危险源可以是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多种因素,如机器设备、化学品、电气设施、人员操作等。

3. 评估危险的概率和影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危险源的性质、使用频率、可能的后果等。

4. 控制措施可以采取预防、隔离、降低等多种方式,如改进机器设备、更换化学品、划分安全区域、加强培训等。

5. 风险预控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危险辨识的准确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急预案的完备性等。

6. 风险预控措施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7. 风险预控需要全员参与,建立安全文化,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危险辨识内容、风险预控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潜在危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 1 -。

企业风险预控管理:识别、评估、控制与持续改进

企业风险预控管理:识别、评估、控制与持续改进

企业风险预控管理:识别、评估、控制与持续改进风险预控基础知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风险预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预控风险,企业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风险预控的基础知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沟通、风险报告、风险培训和风险合规等方面的内容。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预控的第一步,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识别出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每种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每种风险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预控。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概率-影响矩阵、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降低。

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进行风险分散和保险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最优的风险控制方案。

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对已经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通过风险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应对。

常用的风险监控方法包括:定期风险管理报告、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等。

5.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在发生风险事件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

根据风险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避免、降低、分散或转移等不同的应对策略。

同时,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应急预案的流程和内容。

6.风险沟通风险沟通是在整个风险预控过程中,与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及时、准确和透明的信息交流。

这包括向高层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与投资者和债权人沟通风险状况、与供应商和客户就供应链风险进行交流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一、体系术语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5.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通过管理或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7.风险预警: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8.不安全行为: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9.风险管理对象: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10.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所指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11.风险管理措施: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12.持续改进:为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体绩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完善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二、企业应严格遵守和保持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原则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er-control 理念创新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安全投入持续改进三、体系的总体结构AQ/T 1093-201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包括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见下表:四、体系特点该体系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具有如下特点:1.以风险预控为核心;2.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3.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4.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5.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五、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运行流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通常分为准备与建立(P)、实施与运行(D)、评价与审核(C)、评审与改进(A)几个阶段,按此流程循环,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风险预控基础必学知识点

风险预控基础必学知识点

风险预控基础必学知识点以下是风险预控基础必学的知识点:1. 风险概念:风险是指不确定事态发展带来的可能损失。

了解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是风险预控的基础。

2. 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了解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控措施。

4. 风险控制方法: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5. 风险监测与应对: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跟踪风险的动态变化。

同时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应对风险的突发情况。

6. 决策分析工具:运用各种决策分析工具,如SWOT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决策树等,辅助决策者更好地预测和评估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

7. 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8. 风险文化建设:培养和强化组织成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以提高组织的风险预控能力。

9. 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组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避免违反法律法规而导致的风险。

10. 信息化风险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了解信息化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以上是风险预控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风险预控的能力,有效降低风险对组织的损害程度。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一、基础知识:1、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3、管理标准:是危险源被控制或预防而应有的一种安全状态(目的).4、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从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风险管理定义: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识别、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施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7、风险控制分哪几个环节,具体控制内容?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具体又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小环节。

事前控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产生原因--危险源,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使得风险管理“有法可依".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危险源的监测过程,事实上也就是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贯彻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工作进行跟进审核的过程.事后控制是在对危险源监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到的危险源动态信息,分析其风险状态,对已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控制,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2、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及时态、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方针、目旳、指标、管理方案、措施旳关系方针为组织确定旳总旳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是总方向,为组织设定了总体目旳;目旳是在方针旳基础上详细化;指标是把目旳进行了分解量化,是可测量旳,目旳、指标管理包括目旳旳制定、展开、执行和考核四个环节;管理方案是规定实现目旳旳实行计划;措施是指对应于目旳旳详细对策。

2023年安全管理方针防止为主、实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减少职业危害;保护环境、推行精品工程;持续改善、创立本安一级。

2023年安全管理目旳(一)杜绝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遏制轻伤人身事故,努力实现“零伤害”。

(二)杜绝二级及以上非人身责任事故。

(三)中心保持神华本安二级,力争到达一级。

(四)杜绝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和其他恶性事件。

2、什么是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关键,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旳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分级,并采用有效旳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从而实现“人机环管”旳最佳匹配,将风险减少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旳程序化、系统化旳管理体系和措施。

3、体系有关名词解释(1)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旳损害风险旳状态。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自身具有安全性,虽然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旳状况下也不会导致事故。

(3)事故:指导致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旳意外状况。

(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状况发生旳也许性和后果旳组合。

(5)危险源:也许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状况组合旳本源或状态。

(6)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旳存在并确定其特性旳过程。

(7)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与否可接受旳全过程。

(8)危险源监测: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旳状态及其变化旳过程。

(9)风险预警:通过一定旳方式,对存在旳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风险预控及危险源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及危险源基础知识

步骤 一、 准备
步骤 二、 危险 源辨 识
步骤 三、 风险 分析
步骤 四、 风险 评价
步骤 五高 风险 项目 重点 分析
步骤 六、 风险 控制
步骤 七、 风险 评估 应用
步骤 八、 监测 改进
步骤一、准备
准备
确定评 估范围
确定风险评 估标准和方 法(包括评 审表格)
风险评估 组组建及 任命
风险评估 组成员培 训
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估是全面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过程。包 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
三、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 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 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 三种类型的载体:人、机、环
项目过程管理 和技术管理准 则
风险评估程序
开始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 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 保障机制 执行标准和措施 危险源监测 NO 风险预警
风险是否 可承受 YES
结束
名词定义
一、风险管理 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采取风险控制对策措 施,对可预见的意外和损失实施有效的控制, 实行闭环管理和持续改善,把风险切实、有 效、可行地降低至企业可接受的程度,从而 实现风险预控。
5、组成评估组 企业应按照风险评估工作的需求成立分级风 险评估组,其组成原则是: 分公司级风险评估级应包括: 管理层、安监员、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有关 部室、工队(中心、车站、站区)的相关管理人 员、专业技术人员、作业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 各岗位员工。工队(中心、车站、站区)级风险 评估组成员应包括: 工队(中心、车站、站区)的相关负责人员、 管理人员、安监员、专业技术人员、作业组长、 工作经验丰富的各岗位员工。 施工单位应参照工队(中心、车站、站区) 成立相应的风险评估组。

风险预控与隐患治理基本常识

风险预控与隐患治理基本常识

风险预控与隐患治理基本常识风险预控与隐患治理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企业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风险预控与隐患治理的基本常识。

一、风险预控什么是风险预控?风险预控是指在未发生不利事件之前,通过对相关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寻找出所有潜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和减少企业损失的行为。

风险预控的意义1.提高企业绩效。

风险预控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降低企业遭受损失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绩效。

2.提高企业稳定性。

风险预控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稳定性,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提高企业声誉。

通过风险预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种潜在风险,增强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风险预控的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关的风险预警和反应机制。

2.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

让员工从事前预见的角度看问题,能够把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性。

3.做好危险化学品等重点产品的安全管理。

企业应该针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产品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存储、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制度和标准。

二、隐患治理什么是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是指识别、整改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以减少、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过程。

隐患治理不仅是一项法定任务,更是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

隐患治理的意义1.保障人身安全。

隐患治理可以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对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负起保障责任。

2.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隐患治理可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其整体运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隐患治理,企业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价值。

隐患治理的具体措施1.做好安全检查。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培训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培训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培训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培训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培训。

以下是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培训的内容概述。

一、安全风险预控概述1. 安全风险的定义与范围:对安全风险进行明确定义和界定,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风险范围。

2. 安全风险的特点:了解安全风险的特征,如突发性、不确定性、多元性等,并掌握其常见表现形式。

3. 安全风险的影响:分析安全风险对企业运营、声誉和利益的影响,强调防范和处理的重要性。

二、安全风险预控体系1.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定义与目标:明确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概念、作用和目标,即通过预防、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确保企业的持续、安全运营。

2.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要素:介绍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等。

3.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运行流程:详细介绍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运行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三、常见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1. 人身安全风险:介绍常见的人身安全风险,如火灾、电器事故、劳动安全事故等,并提供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2. 财产安全风险:介绍常见的财产安全风险,如盗窃、抢劫、损毁等,并提供预防和保护的方法。

3. 信息安全风险:介绍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并提供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的建议。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1. 应急响应的重要性:强调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应急预案的编写与执行: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写和执行的步骤,并介绍应急演练的目的和方法。

3. 事故处置与善后处理:介绍事故发生后的正确处置和善后处理方法,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等。

通过这次基础培训,员工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同时,也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氛围。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基础

• ISO对体系的定义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 要素。 例如: –OHSAS18001(17) –杜邦HSE(22) –NOSA CMB253(72) –神华煤矿本安(162)
• 元素是什么?(ISO) –活动和资源。
2023/9/18
5
一、体系和体系方法
1. 体系和体系方法 1. 什么是体系 2. 体系的作用 3. 过程方法 4. 管理的系统方法
–评价技术的指标一般有:先进性和 适用性。
–技术要求一般通过规范性文件,如 技术标准、合同、说明书、使用指南 等来描述。
2023/9/18
14
一、体系和体系方法
1. 体系和体系方法 1. 什么是体系 2. 体系的作用 3. 过程方法 4. 管理的系统方法
•管理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利 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实现目标的过程。
• 安全管理体系改进
– 体系建设目标 – 改进的流程和子系统
2023/9/18
31
二、如何做好风险预控系统策划
2. 如何做好风险预控系统策划 1. 安全方针和目标 2. 安全管理机构 3. 体系职能分配 4. 体系文件化
–企业组织机构形式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体系建设初期需要成立的临时机构
–体系运行期间安全管理机构
–管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事务 (管理职能)”执行的“人机环法” 做出规定,来确保事务达到“符合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价管理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个 是效率,一个是有效性。合起来讲就 是绩效。
–管理要求一般通过规范性文件,如 管理标准、制度、导则等来描述。
2023/9/18
15
一、体系和体系方法
–直线-职能制 –
2023/9/18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主要的组成部分。

一、定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预测、应对和控制潜在风险的发生,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要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避免盲目经营和可能带来的损失。

其次,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和评估各个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最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部分(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它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

这包括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供应链风险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观察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指标和方法。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利益的可能影响。

它需要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以及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并进行风险定级和排序。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来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的发生。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建立防范机制、制定风险规避政策等,并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

(四)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对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控制措施。

通过建立风险监控指标和警戒线,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的异常情况,保持风险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体系建设采取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法、矩阵法、 LEC 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风险指数法,煤制油项目危险源辨识方法是LEC法。

2、一单四卡:作业任务单、风险辨识卡、风险控制卡、能量隔离卡、质量验收卡。

3、体系建设“五关系”。

职责产生工作,工作产生风险,风险产生制度,制度产生记录,记录支持职责。

4、体系建设中的六个关系?1)处理好“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的关系。

传统是管结果,现代管理实现了由管结果到管过程的转变,重点抓过程。

2)处理好“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软指标”与“硬指标”的关系。

“硬指标”是安全管理应该达到的结果。

“软指标”是实现“硬指标”要求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等(即过程管理)3)处理好“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关系。

体系标准是体系建设的指南,从正面阐述管什么、如何管的内容,规定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要求;体系考核标准是对体系实施运行情况进行检验评价的一套标准。

我们要依据体系标准来建立体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来验证各项体系工作是否达标。

4)处理好建设过程中“体系办”和“全员管理”的关系。

体系建设是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不能依靠体系办独立完成。

5)处理好“隐患管理”和“风险预控”的关系。

风险预控是为了将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管理的事前管理。

6)处理好“知道”和“做到”的关系。

6、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流程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的运行模式。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执行任务和管理任务的通用模型,这个模型表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分为4个阶段进行,即计划(Plan)阶段、实施(Do)阶段、检查(Check)阶段和处置(Action)阶段。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保障每一项管理任务的计划充分性、执行合规性、过程依从性以及效果符合性。

图1给出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图,关于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计划:建立所需要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企业安全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安全方针、目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处置: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7、风险预控流程风险预控管理遵循安全管理的一般性程序,覆盖了从危险源辨识开始到风险受控为止的全过程,图2给出了风险预控流程图。

因该过程分为七个步骤,又称为“七步法”。

8、风险预控的“七步法”是哪七步?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管理的范围,只有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才能做到安全管理无遗漏。

第二步: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借助可量化的技术,明确安全管理的重点。

第三步: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防止危险源转变成为隐患,通过安全技术应用预防隐患产生。

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可以明确管理的依据,制定管理措施可以明确管理的途径。

第四步:执行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切实降低和保持在控制标准水平,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从生产过程中防止隐患产生的目标。

该步骤是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从隐患排查治理转移到风险预防预控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障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得到落实,企业需要建立和保持相应的保障制度,这些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和安全文化保障。

第五步:危险源监测监控采取适当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对工作场所内的危险源进行监视和测量,在生产过程中验证危险源的状态变化,查找隐患。

通过认真执行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后,确保所有的危险源在受控状态,就需要进一步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跟踪危险源随时间的状态变化,确保管控措施始终有效,危险源始终在受控状态。

第六步:判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将监测结果对照风险控制标准,分析和判定危险源的风险状态是否可承受,找出已经处于异常和紧急状态的风险。

第七步:风险预警和隐患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启动预警,及时通知到暴露人员和责任单位,重新返回到第三步开始执行。

由责任单位采取隐患治理行动,进行消警,将危险源的状态恢复到正常。

9、“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企业建设”分为四个等级,及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企业建设”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为最高。

等级划分标准如下:一级:≥9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7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安全生产1000 天以上(生产、建设单位达标要求);二级:≥8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6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安全生产500 天以上(生产、建设单位达标要求);三级:≥7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5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 - -四级:≥60分,一、二级的单位所占考核单位数的40%及以上(子分公司达标要求);10、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价的审核范围明确:集团对每个子分公司和生产、建设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验收。

子分公司每季度至少对所属生产、建设单位进行考核验收,生产、建设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内部考核验收。

集团公司和子分公司不定期对生产、建设单位进行抽检。

11、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管理中危险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系统性危险源管控,即: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另一类是岗位危险源管控,即:以科室、车间,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控。

12、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考虑的几个方面:在危险源进行辨识过程中需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三种状态(事故、隐患、风险)及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同时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这个过程也就是风险识别的过程。

1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的17个一级要素分别是什么?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可分为17个一级要素,分别为;1、总要求2、安全生产方针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策划4、体系文件5、资源、机构、职责和权限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7、能力、培训、意识和文化8、建设项目9、生产系统运行控制10、不安全行为控制11、其他要素控制12、相关管理13、应急准备和响应14、隐患和事件15、安全信息16、安全检查与评价17、持续改进15、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十个关系。

1、风险预控与HSE的关系。

一是风险预控体系与HSE 来源一样,都来源于国外;二是一级要素一样,无论是前期本安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还是现在风险预控的十七个一级要素,与HSE要素的条款是一样的;三是方法和内容一样,方法都是PDCA,都采用检查表法、风险指数法等,主线是一样的,主线都是风险预控,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制定措施和标准、落实措施和标准、风险预警。

四是结果一样,都是用这套体系来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2、体系与管理人员的关系。

一是体系由管理人员主导,管理人员都要学习体系;二是体系是一套管理的标准和方法,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习;三是体系具有广泛的普遍性,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体系管理的这套方法;四是各级管理人员掌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必须履行的责任。

3、安全检查与审核的关系。

一是检查与审核是过去与今天的关系;二是检查是突出点和线的问题,审核是突出面的问题,通过月度检查和季度审核,可以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检查是管理与执行的问题,审核是管理的问题,突出的重点不同;四是检查是找问题,审核主要是依据标准制度找符合性、找证据。

4、业务保安与安全监察的关系。

一是业务保安与安全监察是主角与配角、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的关系,业务保安是主角,是责任主体;二是交响曲与独角戏的关系,业务保安是共同奏响的交响曲,不是安全人员唱的独角戏;三是业务保安是责权利统一的关系,各业务在体系建设中占有不同的权重,加上安全监察就是安全的100%权重与责任。

5、建设项目安全与质量的关系。

一是安全在建设项目是阶段性的,质量是永久性的;二是质量的群体性风险远远大于安全的群体性风险,今天的质量是未来的安全;三是建设项目的质量等于人的健康,离开质量等于没抓安全;四是体系中对质量是有要求的,抓质量是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6、安全质量与两个作业包的关系。

一是风险预控作业包,用于作业人员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检修作业安全;二是管理人员技术资料包,是技术人员用来管质量的,在现场落实质量控制过程化的要求。

7、审核依据与审核证据的关系。

一是审核依据是神华集团风险预控体系审核的要求与制度、宁煤集团的制度、本单位的制度与要求,审核证据是这些制度落实的记录,来源于审核依据;二是理清制度与记录的关系,职责产生工作,工作产生风险,风险产生制度,制度产生记录,记录支持职责。

8、引用与编制的关系。

一是上级单位的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管理,直接引用;二是上级单位的制度部分适用的可直接引用,不适用的部分各单位结合实际补充编制;三是上级单位的制度用于本单位不能管理到位的,必须自行编制。

9、一单四卡与方案的关系。

方案是工作的总要求,一单四卡来源于方案,一单四卡是落实方案的具体工作。

10、审核红线与季度审核的关系。

针对体系审核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化工板块审核红线”,各单位违反下列“红线”的,在集团季度体系审核时不予审核。

一是违反神华规定发生瞒报死亡事故行为、所属单位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不予审核;二是业务保安职责划分不清楚、责权利不明的不予审核;三是风险预控作业包和管理人员技术资料包未推行的不予审核;四是文件记录清单不清的不予审核;五是未制定体系考核评分标准的不予审核。

六是未进行管理评审的不予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