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

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1) 电磁场理论;

(2) 人工电磁材料与结构设计与应用;

(3) 微波器件和微波测量技术与应用;

(4) 电磁波吸收与辐射;

(5) 太赫兹技术;

(6) 固态量子信息调控技术。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和高工3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电子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微波和太赫兹电子器件和系统,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开展应用和工程化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近期承担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有: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太赫兹辐射的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超导结型器件的物理、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磁性复合材料以及光子共振介质中负折射特性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原理及制备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部863课题:新型遥感器技术/THz频段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接收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课题:新型人工电磁媒质的等效媒质理论、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国家重点基金:应用于天文探测领域的超导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

三、学制

1、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

2、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

四、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电子信息前沿(2学分)

(以上必修)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

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学分)

(以上3门选修2门)

C类:

微波理论与技术(上)(4学分)

微波理论与技术(下)(3学分)

微波测量(实验)(4学分)

现代电子工程进展(3学分)

D类:

数值计算方法(3学分)

电磁散射与测量技术(2学分)

材料电磁特性测量方法与技术(2学分)

薄膜结构与技术(3学分)

人工电磁材料(3学分)

超导电子学(4学分)

现代微加工技术(实验)(3学分)

太赫兹技术(2学分)

(二)博士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高温超导体的物性与结构

超导电子学高级教程

高级电磁理论

人工电磁材料理论和设计分析方法

现代微波和毫米波基础

五、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

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二学期的第八周向全系作开题报告,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3、学分要求: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为8学分;B类:3门为8学分,C类2-3门共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在D类课程中,原则上要求理工科硕士生跨二级或一级学科选读的硕士课程不少于3-4学分。

六、考核

1、A类、B类、C类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由有关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工作。

2、D类课程可采取研究论文、答辩与写专题综述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性课程必须完成实验,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硕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

已修课程、论文进展情况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并实行评优分流。提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建议终止攻读硕士学位。

七、论文和答辩

1、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体现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并在各阶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计划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2、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须按照南京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