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小时内
(一)受精的过程分为三期 1.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
带的过程 精子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卵泡细胞 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 带形成孔道
2.精卵细胞融合: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 体;精子细胞核进入卵母细胞 雄原核、雌原核形成并融合,受精卵形成;
第20章 胚胎学绪论 General Embryology
精、卵膜接触
精子进入卵子的刹那间
一、胚胎学内容 1.胚胎学定义: 研究从受精 卵发育为新 生个体的过程 及其发育 机理的科学
2.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 精、胚胎发育、胚胎与 母体关系、先天 性畸形等
3. 胚胎发育时间以及分期 胚胎发育(38周,266天) (1). 胚期: 受精-第8周末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脊索
脊索出现 口咽膜、泄殖腔膜出现
2020/10/23
第18天胚盘 3(9 示脊索形成)
第3周小结(主要变化)
①出现中胚层,三胚层胚盘形成 ②中轴结构建立 ③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形成 胚外中胚层的变化
三、胚层分化和胚体外形建立 (第4~8周) (一)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系统、皮肤表皮等
约在第五周出 齐,共约42~44 对。
间介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中胚层
侧中胚层的分化
体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胚外体腔
3、内胚层的分化
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内胚层构成卵黄囊的顶, 在胚盘向腹侧的卷褶变化下,内胚层被卷成原始消 化管。
矢状面
横断面
A
B
卵黄囊
组织学和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胚胎学总论(红色的是要名词解释的,黑体字是复习提纲中划出的重点)受精:定义: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条件:1,发育正常并已获能的精子精子获能: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的时候,精子头外表面覆盖的一层来自精液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被去除,使精子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2,发育正常的卵子 3,在限定的时间相遇(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 24 小时内;卵子:排卵 12-24 消失)4,精子浓度不小于 400 万个 5,生殖管道通畅 6,激素水平部位:输卵管壶腹部过程:1 顶体反应: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后,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从而可径直接触透明带;接触到透明带的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带溶蚀出一条孔道,使精子头部可接触到卵子。
精子头侧面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子核与细胞质入卵 2 透明带反应:1 / 10:精子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卵结合后,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质颗粒立即释放,透明带结构变化(精子受体 ZP3 分子变性,无法再与精子结合),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
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
3 在精子入卵的同时,卵子迅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除第二极体。
精子核雄原核,卵子核雌原核。
两核在细胞中部靠拢,核膜消失,染色体混合,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意义:1.精子卵子的结合,恢复了细胞的二倍体核型;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随机结合,加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曾发生的染色体联合和片段的交换,使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新个体既维持了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2.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XY:男,XX:女 3.精子入卵,使原本相对静止的卵子转入旺盛的能量代谢和生化合成,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启动了胚胎发育的进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整理嘿,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超有趣的学科,顺便分享一下我整理笔记的那些事儿。
组织学与胚胎学啊,就像是探索人体这个超级复杂的小宇宙的地图。
我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那叫一个懵圈,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到处都是秘密通道的迷宫。
你看,组织学研究的是人体的各种组织,什么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啦。
这就好比是研究一个大厦里的各种建筑材料,有坚固的大梁(结缔组织中的纤维),有柔软的内饰(上皮组织的某些类型),还有像电线一样传递信号的神经组织。
先说说上皮组织吧。
我在整理这部分笔记的时候,就像在认识一群超级有秩序的小士兵。
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有的像鳞片一样覆盖在表面,这就是鳞状上皮,就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起着保护的作用。
还有的像柱状,就像一排排站立的小柱子,有些柱状上皮细胞还长着小绒毛呢,这就像小柱子上挂着的小刷子,专门负责吸收和分泌。
我和我的同桌当时就在争论,这上皮组织到底为啥要长得这么多样。
他说可能是上帝在创造人体的时候,就像拼乐高一样,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形状的“小积木”。
我觉得他这个说法还挺逗的。
再说说结缔组织,哇塞,这可真是个大家族。
里面有疏松结缔组织,就像棉花糖一样松松的,里面住着好多细胞,像成纤维细胞就像勤劳的小工匠,不停地生产着纤维和基质。
还有致密结缔组织,那可结实了,就像麻绳一样拧得紧紧的。
我记得有一次小组讨论,我们组有个学霸,他讲起结缔组织来那叫一个滔滔不绝。
他说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结缔组织就像这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公路、桥梁啥的都靠它。
我们其他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他说得还真挺形象的。
肌肉组织呢,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就像大力士,一块一块的,有好多条肌纤维组成,肌纤维上还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像斑马的条纹一样。
我们在实验室看骨骼肌的切片时,我旁边的同学小声嘀咕:“这肌肉纤维看起来就像一根根小香肠。
”把我们都逗笑了。
心肌就不一样了,它是心脏特有的肌肉,细胞之间像手拉手一样连接着,这样就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1.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苏⽊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②上⽪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细胞表现最为典型③上⽪内⼤都⽆⾎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4.⼏种被覆上⽪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微绒⽑及纤⽑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6.结缔组织的特点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量细胞外基质构成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极性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状组织7. 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定形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强。
8. 疏松结缔组织中⼏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①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内质⽹和⾼尔基复合体,属蛋⽩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种免疫细胞,核较⼩,着⾊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有许多皱褶、微绒⽑。
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抗原提呈作⽤,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核圆,偏于⼀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量平⾏排列的粗⾯内质⽹,核旁有⾼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即抗体。
④肥⼤细胞:细胞⼤,核⼩⽽圆,胞质内充满粗⼤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染为紫⾊。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
肥⼤细胞常沿⼩⾎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①胶原纤维:⼜称⽩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型胶原蛋⽩②弹性纤维:⼜称黄纤维,分布很⼴,⽤醛复红可以染成紫⾊。
弹性纤维较直,末端常弯曲,可有分⽀。
③⽹状纤维:分⽀多,交织成⽹,主要由三型胶原蛋⽩构成,在镀银染⾊切⽚呈⿊⾊。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文]
组织学:
组织学,又叫解剖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主要从细胞的结构和组织的结构及
功能,以及其和机体关系的角度,研究和描述动物的病理结构,及机体功能体系的发展、调节和调整的方法。
它是认识动物为体统计性单元,传播物体生物性知识所采用的基本
方法,让人们用一种客观的视角研究有机体的活动。
组织学关注组织内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与机体功能之间的关系,
系统研究解剖学。
它是临床医学培训的基础,也是发展临床实验室检查技术及检验诊断
的基础。
组织学研究的内容可以归为细胞学、比较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
胚胎学:
胚胎学,也叫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从单细胞小胚的发育及胚胎
的形态发育角度,研究有机体的繁殖、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功能发展情况,从而研究机体如
何由发育期婴儿向完全发育期体系过渡。
胚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生殖发育及其在不同物种中的变化;胚胎结构构成的变化;胎儿长期形态发育;多胞胚的发育及发育的改变;以及胚胎性别发育的研究。
同时,胚胎
学也从胚胎分裂特征、胚胎病理学、胚胎毒理学、扩增干细胞生物学等实验室研究手段,
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等方面来研究机体在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学特性。
胚胎学的知识,
关系着生物学研究,更利于检验风险因素和改良,以及应用生物技术解决生殖及机体发生
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总论要点及答案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1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2上皮细胞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侧面(细胞相邻面)3上皮组织内无血管;4 但有丰富游离神经末梢。
分被覆上皮+腺上皮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类型、结构与功能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扁平,边缘呈锯齿状与相邻细胞嵌合;胞核扁圆,居中。
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也有利于血管内、外物质交换。
间皮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便于内脏活动。
其它部位,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处。
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单层立方形,核圆,居中,分布于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执行吸收与分泌功能。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单层,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有时夹有杯状细胞.,功能為吸收、分泌为主。
杯状细胞:是一种腺细胞,分泌粘液,能润滑、保护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形态不一高矮不等形似复层,细胞的基底面均附在基膜上。
分布在呼吸管道的腔面,纤毛摆动能清除尘埃和细菌。
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的表皮,较厚,具较强的机械保护作用,耐摩擦并可阻止异物入侵;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复层立方/柱状上皮:如:外分泌腺的大导管变移上皮:表层细胞大立方形,中部细胞,多边形或倒梨状,基底细胞立方或矮柱状,膀胱收缩时, 细胞层数较多,膀胱舒张时,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变扁,分布在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防止尿液侵蚀的保护作用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体:分泌腺+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与分类外分泌腺結構单细胞腺:如杯状细胞+多细胞,多細胞分导管: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分泌物排出的通道+分泌部:单层腺细胞构成的有腔结构;可为管状,泡状或管泡状,腺细胞有两种——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分類:细胞数目分类:单细胞腺:皮脂腺,杯状细胞+多细胞腺:导管+分泌部(腺泡)腺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1、游离面细胞衣细胞表面薄层复合蛋白糖衣,功能:粘着、支持、保护等作用。
微绒毛是細胞游离面伸出的一种指状突起,扩大细胞表面积,参与吸收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复习及期末试卷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复习及期末试卷《组织学与胚胎学》总复习及期末试卷一、组织学与胚胎学每章重点汇总 1. 绪论组织的定义和类型;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 染色的概念,嗜酸性,嗜碱性。
2. 上皮组织 1.上皮特点; 2.分类:层数/形态---内皮、间皮; 3.微绒毛,纤毛的概念,光镜结构及功能; 4.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3. 疏松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3.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 4.基质的主要组成,分子筛功能 4. 软骨和骨 1. 软骨软骨陷窝,软骨囊,同源细胞群 2. 软骨类型 3. 骨板的定义 4. 骨组织四种细胞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5. 骨干(密质骨)构成 6. 骨单位的定义 5 5 .血液 1.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的区别 2. 红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 3. 血液中五种白细胞比例,光镜结构特点与功能(能够在血涂片中辨别) 4. 血小板功能 6 6 .肌组织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电镜结构 2.肌原纤维、肌节的概念 3.粗肌丝、细肌丝构成 4.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闰盘) 7 7 .神经组织 1.神经元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的概念。
2.树突和轴突的结构特点。
3.突触的概念、分类、结构。
4.神经胶质细胞分类与功能。
1 / 35.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功能。
6.神经末梢分类及功能。
8 8 .循环系统 1.血管的一般结构特点 2.动脉的结构与功能的区别 3.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LM+EM) 4.心脏的结构:三层(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9 9 .免疫系统 1.淋巴细胞的种类及参与的免疫反应种类 2.淋巴组织的分类及特点 3.淋巴结的结构及功能 4.脾的结构和功能 10 .内分泌系统 1.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2. 何种细胞分泌何种激素(细胞光镜特点,激素类型及功能) 11 .消化管和消化腺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小肠绒毛的概念2.胃粘膜的结构层次 3.胃底腺的形成,主细胞、壁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4.小肠粘膜的结构层次,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 5.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 6.胰腺外分泌部的组成及功能 7.胰腺内分泌部(胰岛)细胞构成、分泌激素及作用 8.肝小叶的概念 9.肝小叶的构成:5 个 10.肝门管区的构成 12 .呼吸系统 1.肺小叶的概念 2.肺内支气管导气部包括哪些,结构渐变规律 3.肺内呼吸部包括哪些,与导气部的区别 4.二种肺泡上皮结构及功能 5.气血屏障的概念(包括组成) 13 .泌尿系统 1.肾单位的概念。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1.精子的发生、成熟: 2.卵细胞的成熟: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二)受精(fertilization) 1、定义:
指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 受精卵的过程。 2、地点:一般在输卵管壶腹部。
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是指将取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母体外受精并发育到 早期胚胎阶段;
–然后移植入母体子宫内,任其继续发育直到诞生; –国际上把这种形式的体外发生叫做体外受精—胚
胎移植。由此诞生的婴儿常规的叫做“试管婴 儿”。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二、受精后第一周的变化: (一)卵裂(cleavage): 1、定义: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胚胎学
Embryology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第一部分:胚胎学绪论
Part One:
Embryological Introduc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一、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定义: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从受精 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 科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受精卵在发生上述变化的同时,并 沿着输卵管 向着子宫腔方向运动。到 第4天,胚泡也进入子宫腔, 继续运 动,到5-6天,极端滋养层外的透明带消失, 暴露的极端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的上皮相接,植入 开始。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三)意义:
1、理论意义: 能帮助人们用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生命 个体的发生和发育。
2、实践意义: (1)能更深地理解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
遗传学等学科中的某些内容。 (2)产科医生只有掌握胚胎学知识,才能对孕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组织学绪论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切片法:石蜡切片术(1)取材与固定:(2)脱水与包埋:(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4)封片: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面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液体流动;便于内脏器官活动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小叶间胆管等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组织中最厚)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用角化: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2、上皮细胞的侧面: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
(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3)封闭了细胞间隙。
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笔记组胚笔记整理(第八章神经组织)1.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2.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也称神经元3神经元通过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将信息等传递到肌纤维、腺体等发挥效应4.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之间,起支持、营养、保护、绝缘和修复等作用5.98%钾离子在细胞内6.神经元的细胞膜是可兴奋膜7.突起不一定都有尼氏体8.尼氏体的LM结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数量多,呈斑块状EM结构: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9.神经原纤维是丝状纤维10.树突的功能是接受信息11.轴突含有神经原纤维12.轴丘:神经元的细胞体发出轴突常呈圆锥形的部分13.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14.轴突的主要功能:①传导神经冲动②运输功能15.轴质流:轴突内的物质是流动的16.顺向轴突运输:细胞体→轴突(终末运输)逆向轴突运输:轴突→细胞体(顺向又快又慢,逆向只有快)17.轴突运输与微管作用密切相关18.微丝与轴突运输作用有关19.轴突内的物质运输:*胞体合成蛋白→突起末梢*末梢摄取物质→胞体(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破伤风)20.神经元的分类(1)根据突起多少:①假单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多级神经元(2)根据功能不同: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占神经元总数的99%]2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与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22.突触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23.电突触本质是缝隙连接24.通常说的突触指化学突触25.化学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与突触间隙组成26.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最小,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④室管膜细胞27.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①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②卫星细胞28.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29.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由施万细胞包绕神经元轴突构成30.结间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31.施万细胞外有一层基膜,神经膜由基膜与施万细胞最外面的一层细胞膜共同构成32.髓鞘主要由类脂和蛋白质所组成,称为髓磷脂33.在锇酸固定和染色的标本上,髓鞘呈黑色34.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神经冲动35.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突越粗,其髓鞘越厚,结间体越长,神经冲动跳跃的距离越大,传导速度越快36.髓鞘有保护和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的扩散37.无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有髓神经纤维的原因: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其神经冲动的传导是沿着轴突连续前行的38.神经内膜:每条神经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39.神经束膜:包绕在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40.神经外膜:许多神经束聚合成一根神经,其外围的结缔组织41.神经膜在神经内膜之内类比:肌膜在肌内膜之内42.感觉神经末梢分为:①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痛觉)②环层小体(帕奇尼小体;多见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压力和振动觉;越多越敏感)③触觉小体(梅氏小体;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感受触觉)④肌梭(梭内肌纤维;分布于全身骨骼肌;感觉肌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43.运动神经末梢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44.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收缩组胚笔记整理(第十章循环系统)1.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2.毛细血管的管径一般为6~8μm,管壁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3.吞饮细胞(质膜小泡)由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的细胞膜内凹形成,具有向血管内外运输物质的作用4.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窦状毛细血管)5.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6.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及肾血管球等处7.孔位于内皮细胞除核以外的细胞质中8.血窦管腔大且不规则,内皮细胞有较大的间隙9.肝血窦基膜不连续或缺如;脾血窦基膜不完整10.动脉/静脉管壁分为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中膜和外膜(外弹性膜、结缔组织)11.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4级12.各级动脉管径的大小和管壁的结构是渐变的,其间无明显分界13.近心的大动脉管壁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14.中动脉又称肌性动脉,大部分由平滑肌组成15.中动脉中内弹性膜最明显,可作为内膜与中膜的分界16.中动脉中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17.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有着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18.大动脉中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19.大动脉的外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大部分为胶原纤维20.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为外周阻力血管21.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一般无外弹性膜22.静脉的内、中、外膜的分界常不明显23.静脉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中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24.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与毛细血管相接的一段微静脉,通透性较高25.中静脉中有时有少许纵行排列的平滑肌束26.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静脉瓣可防止血液逆流27.心壁从腔面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28.左心室的心肌膜最厚29.心外膜为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外表面被覆间皮,间皮下薄层的结缔组织与心肌膜相连30.心瓣膜是心内膜凸向心腔折叠而成的薄片状结构,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其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组胚笔记整理(第十一章免疫系统)1.免疫系统有三个方面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稳定2.淋巴细胞分为三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3.中枢淋巴器官有胸腺和骨髓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有吞噬能力的细胞5.抗原呈递细胞(起源于骨髓):体内捕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来自胸腺;细胞免疫),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细胞6.树突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7.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淋巴滤泡)8.淋巴器官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9.弥散淋巴组织不规则,与周围无明显分界10.胸腺分为皮质(胸腺上皮细胞、胸腺细胞)和髓质11.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12.血——胸腺屏障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胸腺上皮基膜和连续胸腺上皮细胞突起构成,其功能为阻止血液内的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透过,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13.淋巴窦分为皮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和髓质[髓索(髓质的淋巴索,主要由B细胞和浆细胞组成)、髓窦]14.淋巴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循环和淋巴组织之间周而复始地迁移和交换的现象15.淋巴再循环主要由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参与,其功能为大大增加了与抗原接触机会,扩大及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16.脾分为红髓(脾索、脾窦)、白髓(密集的淋巴组织;沿中央动脉周围分布,又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B细胞和T细胞)和边缘区(白髓向红髓移动的区域,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很强的吞噬作用)17.脾的功能有①滤过血液②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③造血④储存血液20.脾小梁:由被膜和脾门处的结缔组织深入脾实质形成21.动脉周围淋巴鞘为T细胞,脾小体为B细胞22.脾(血)窦腔大、不规则血窦23.脾索富含血细胞组胚笔记整理(第十六章呼吸系统)1.导气部:鼻腔→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2.鼻腔的内表面为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3.鼻黏膜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4.前庭部为鼻腔入口处、鼻翼内表面的部分5.黏膜表面被覆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6.固有层(含淋巴组织)为细密结缔组织7.黏膜深层与鼻软骨的软骨膜相连8.嗅毛是一种静纤毛9.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组成10.纤毛细胞呈柱状11.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覆盖在黏膜表面,与气管腺的分泌物共同构成黏液屏障12.刷细胞是无纤毛的柱状细胞13.黏膜的上层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14.黏膜下层(含混合性腺)为疏松结缔组织15.人的气管和支气管外膜由16~20个“C”字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16.软骨环之间以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相连接,使气管保持通畅并有一定弹性17.软骨环的缺口处即气管后壁,为膜性部,其中有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平滑肌束和较多的气管腺18.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内后,分支为叶支气管,左肺2支,右肺3支19.叶支气管继而分支为段支气管,段支气管反复分支,依次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支气管20.肺的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21.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22.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细支气管]23.细支气管管径。
(整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生物信息学、护理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食品安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安全方向)(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卫生法学、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执笔人:董为人审定人:张琳学院负责人: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〇〇六年十二月课程代码:B010049一、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安全方向)(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卫生法学、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54学时、2.5学分。
内容简介: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
二者均为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不仅对于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的微细构造,人体的来源和发生有重要意义,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妇产科学等基础和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Course IntroductionHistology is a subject to study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and the concerned functions; embryology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a fertilized egg to a new born body. Both are important basic medical subjects for the student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normal human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genesis of human body, but also to set up a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physiology, pathology, genetics and obstetrics-gynecology.Total class hours: 54, of whichlectures: 36practice: 18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1.组织学,包括组织学总论和组织学各论,前者阐述四大类基本组织,后者阐述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组织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参考答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D 2.D 3.B 4.A 5.D 6.A 7.C 8.E 9.A 10.B二、填空题1.微细功能细胞细胞外基质2.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碱性蓝紫色酸性红色4.抗原抗体多肽蛋白质三、名词解释1.组织是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细胞间可有或多或少的细胞间质(或称细胞外基质)。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4种基本类型。
由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器官。
2.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染色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染成淡红色。
3.组织化学术是应用化学反应、物理反应或免疫学反应等原理,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组织或细胞内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定位、定量及相关功能研究的实验技术。
凡是组织、细胞内的糖类、脂类、蛋白质、酶类和核酸等都可与相应试剂反应,最后形成有色反应终产物或电子致密物,应用光镜或电镜进行观察。
广义的组织化学术还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等。
4.PAS反应即过碘酸-Schiff反应,是显示多糖的一种组织化学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过碘酸将糖分子中的乙二醇基氧化为乙二醛基,后者再与Schiff试剂中的亚硫酸品红反应,形成紫红色不溶性反应产物,沉积于多糖存在的部位。
根据反应产物的多少或颜色的深浅(或光密度)可对多糖进行半定量。
四、简答题1.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特性有:①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碱性。
②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酸性。
③与酸性和碱性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
④某些结构成分如肥大细胞的胞质颗粒,当用蓝色染料甲苯胺蓝染色时呈紫红色,称为异染性。
⑤当用硝酸银染色时,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为银颗粒而呈黑色,称为亲银性;而有些组织结构需加入银盐和还原剂才能显色,称为嗜银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①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组织的细胞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含有纤毛和微纤毛特化物)和基底面(借助基膜与深层结缔组织相连接)④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2.比较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结构、分类、功能。
3.何谓腺上皮和腺?腺分为那两类?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腺:主要由腺上皮构成的器官分类: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区别主要在于:分泌腺无排泄管,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称激素,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而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
4.外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如何?局浆分泌腺:胞吐分泌或小分子直接透出顶浆分泌腺:细胞膜连同少量细胞质形成泡裹住分泌物向外排出全浆分泌腺:分泌时整个细胞分解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由微丝组成,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能节律性定向摆动,排出细菌,异物和分泌物。
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层薄膜,起支持作用,能进行物质交换,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和影响增殖分化。
皮:位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皮,可进行物质交换和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有利于脏的运动。
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分类和分布。
○1大量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
○2细胞种类较多,数量较少。
○3分散而无极性,含血管和神经。
○4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分布:分布广泛,形态多样。
如纤维性的肌腱、韧带、筋膜;流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骨等。
在机体,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胎学总论(整理)胚胎学总论(红色的是要名词解释的,黑体字是复习提纲中划出的重点)受精:定义: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条件:1,发育正常并已获能的精子精子获能: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的时候,精子头外表面覆盖的一层来自精液能阻止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被去除,使精子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2,发育正常的卵子 3,在限定的时间相遇(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 24 小时内;卵子:排卵 12-24 消失)4,精子浓度不小于 400 万个 5,生殖管道通畅 6,激素水平部位:输卵管壶腹部过程:1 顶体反应:获能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周围的放射冠后,释放顶体酶,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从而可径直接触透明带;接触到透明带的精子与精子受体 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在透明带溶蚀出一条孔道,使精子头部可接触到卵子。
精子头侧面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子核与细胞质入卵 2 透明带反应:1 / 10:精子与卵子细胞膜融合,精卵结合后,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质颗粒立即释放,透明带结构变化(精子受体 ZP3 分子变性,无法再与精子结合),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
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
3 在精子入卵的同时,卵子迅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除第二极体。
精子核雄原核,卵子核雌原核。
两核在细胞中部靠拢,核膜消失,染色体混合,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意义:1.精子卵子的结合,恢复了细胞的二倍体核型;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随机结合,加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曾发生的染色体联合和片段的交换,使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新个体既维持了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2.受精决定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XY:男,XX:女 3.精子入卵,使原本相对静止的卵子转入旺盛的能量代谢和生化合成,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启动了胚胎发育的进程。
2. 胚胎的早期发育(第 1 周至第 8 周)卵裂和胚泡形成过程:1 受精卵形成后,一边向子宫移行,一边卵裂(因透明带包裹,---------------------------------------------------------------最新资料推荐------------------------------------------------------ 使受精卵分裂间期无生长过程,胞质不断分裂不断分到子细胞,而细胞的体积逐渐变小) 2 第 3 天形成桑葚胚(实心胚。
12~16 个卵裂球) 3 第 4 天,桑葚胚进入子宫腔,细胞分裂至约 100 个卵裂球时细胞间逐渐出现若干小腔隙,并逐渐汇合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大腔。
此时透明带溶解,胚呈现囊泡状,即胚泡,胚泡中心为胚泡腔。
胚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与吸收营养有关滋养层。
位于胚泡腔内的一侧细胞为内细胞群。
)植入(着床):部位:子宫体部或底部时间:受精后 5~6 天开始,11~12 天完成。
过程:1.内细胞群侧滋养层粘附于子宫内膜,分泌蛋白酶,使内膜溶解一个缺口。
2.胚泡陷入蜕膜缺口,逐渐包埋其中。
条件:1.母体激素水平正常2.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3.透明带消失时,胚泡适时进入子宫腔滋养层的分化:植入过程中,与内膜接触的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滋养层增厚,分化内外层。
3 / 10外层细胞相互融合,细胞界限消失,成合体滋养层,内层细胞界限清楚(单层立方),成细胞滋养层。
内层细胞通过分裂,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并补充合体滋养层。
植入完成后,合体滋养层内出现小的腔隙,即滋养层陷窝,充满母体血液(血腔隙)蜕膜:蜕膜反应:植入后子宫内膜血液供应更丰富,腺体分泌更旺盛,基质细胞变得肥大,富含糖原脂滴,内膜进一步增厚。
此时的子宫内膜改称蜕膜。
蜕膜与胚的位置关系:1 基蜕膜:胚深层(参与胎盘形成)2 包蜕膜:覆盖于胚的子宫腔侧3 壁蜕膜:子宫其余部分的蜕膜 3. 三胚层形成及分化:1.内外胚层的出现:时间:植入过程中胚盘形成:内细胞群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圆盘状的胚盘,由两个胚层组成二胚层胚盘。
胚盘是人体发生的原基上胚层: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下胚层:靠近胚泡腔的一层立方细胞。
---------------------------------------------------------------最新资料推荐------------------------------------------------------ 两胚层紧贴,中间隔基膜。
上胚层细胞增殖,逐渐形成羊膜腔,羊膜囊;下胚层周缘细胞向腹侧生长延伸,形成卵黄囊。
二者对胚盘共同有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2.胚外中胚层胚泡腔出现松散分布的星状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充填于细胞滋养层和卵黄囊,羊膜囊,即胚外中胚层。
胚外中胚层中出现腔隙,并逐渐扩大,形成胚外体腔。
后胚外体腔逐渐扩大使羊膜囊,卵黄囊,仅有少部分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相连体蒂脐带。
3.三胚层胎盘过程:1. 原条:第三周初上胚层细胞增殖较快,在上胚层中线一侧形成一条增厚区。
远眺头部略膨大,为原结。
后原条逐渐形成原沟(原条中线),原凹(原结中心)结构。
原条的出现,使胚盘有头尾之分,原条所在一段为尾端,头端略大,尾端小。
2. 中胚层:原沟深部细胞在上下胚层细胞之间向周边扩展迁移,部分细胞在其中形成了一个夹层,即胚内中胚层(中胚层)。
一部分中胚层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了下胚层细胞,5 / 10形成了内胚层,原上胚层改称外胚层。
在第三周末,三胚层胎盘形成,均起源于上胚层。
3. 脊索:从原凹向头端增生迁移的细胞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条单独的细胞索。
脊索在胚胎早期起支架作用。
脊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向头端生长增长,原条相对缩短,并最终消失。
三胚层的分化:外胚层:表皮和神经系统神经管:在第四周时,前、后神经孔闭合,使神经沟完全闭合所形成。
位于表面外胚层深面。
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将分化为脑,脊髓,松果体,神经垂体,视网膜等。
内胚层:被包入胚体形成原始消化道,最终分化形成消化道上皮和消化腺,形成咽喉,及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呼吸道,及一些器官的上皮组织。
中胚层:轴旁中胚层:紧邻脊索两侧的中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形成的一对纵行细胞索。
---------------------------------------------------------------最新资料推荐------------------------------------------------------ 轴旁中胚层分裂为块状细胞团,即体节。
体节左右成对,从颈部向尾部依次形成,逐渐增多,第 5 周时全部形成,共 42~44 对。
体节将分化成背侧皮肤真皮,骨骼肌,脊柱。
间介中胚层:泌尿生殖系统侧中胚层:中胚层最外侧。
与外胚层相贴的一侧主要分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的皮肤真皮,骨骼肌,骨骼,血管。
与内胚层相贴的一侧覆盖于内胚层,将分化为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等。
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4. 胎膜与胎盘:是对胚胎起到保护,营养,呼吸、排泄等作用的辅助结构。
胎膜:绒毛膜:滋养层和衬于其内的胚外中胚层组成。
直接包在胚胎和其他附属结构的外面,有利于胚胎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
羊膜:半透明薄膜,腔内充满羊水。
7 / 10对胚胎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卵黄囊:逐渐退化。
造血干细胞来自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内胚层尿囊: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盲管,后成为脐尿管、脐中韧带。
尿囊壁中形成脐动脉、脐静脉。
脐带:外覆羊膜,内含粘液性结缔组织。
内有脐动脉、脐静脉、脐尿管等。
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
功能:1. 物质交换2. 内分泌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和雌激素等胚胎学各论颜面的发生:颜面由胚体头端五个隆起融合而成。
唇裂形成原因是上颌隆起与同侧内侧鼻隆起未愈合. 消化系统的发生:人胚第三周,随着胚盘向腹部卷折,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及其外侧的脏壁中胚层,在体内形成头尾方向的原始消化管,其头侧段称为前肠,尾侧段称为后肠,中段称为中肠。
---------------------------------------------------------------最新资料推荐------------------------------------------------------ 前肠的头端有口咽膜封闭,后肠的尾端有泄殖腔膜封闭,中肠与卵黄囊之间的连接部变细称为卵黄蒂。
前肠分化为:口腔、舌、咽至十二指肠前 2/3 段的上皮;肝、胰、胆道、喉、气管和肺的上皮;甲状腺、甲状腺旁腺和胸腺上皮。
中肠分化为:十二指肠后 1/3 段至横结肠右2/3 段的上皮。
后肠分化为:横结肠左 1/3 至肛管上段的上皮。
原是消化管壁的脏壁中胚层形成消化管各段的肌肉和结缔组织。
呼吸系统的发生:胎儿第七个月时,肺泡上皮已分化出 I 型肺泡细胞和 II 型肺泡细胞,并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此时,胎儿肺内血液循环完善,故早产的胎儿可进行正常呼吸,能够存活。
循环系统的发生:胚胎第三周末开始血液循环。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首先形成原始的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逐渐完善。
神经系统的发生:神经系统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由神经管和神经嵴分化而成。
9 / 10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以及神经垂体、松果体和视网膜等;神经嵴分化为神经节、周围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等。
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胚胎发育第四周,间介中胚层逐渐与体节分离,形成左右两条纵行的索状结构,为生殖索。
生殖索增生形成由体壁向腹腔突起的纵行隆起,即尿生殖嵴。
不久,尿生殖嵴上出现一条纵沟将其分成内外两部分,内侧为生殖嵴,是生殖腺和生殖管道的原基。
外侧为中肾基,是中肾和后肾的原基。
胎儿出生后,其血循环发生了下列变化:脐动脉、脐静脉和静脉导管闭锁;肺开始呼吸,卵圆孔封闭,左右心房血液不再相通;肺动脉血不再向主动脉分流,动脉导管闭锁。
出生后血循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