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婚礼习俗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文化习俗变迁--小报

中国近代文化习俗变迁--小报

波澜起伏的近代中国,在外敌的侵略与社会制度的变迁下,礼仪习俗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代礼仪根据身份与场合,分三跪九叩、长跪作揖等,十分讲究。

1886年起,政府官员可以按西方习俗与外国人握手寒暄,此为中国相见礼革新之始。

随后,鞠躬、免冠等西式礼仪开始流行于各种交际场合。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礼仪的简化,体现了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正在引领时代的潮流。

旧式的请安、拱手等也被一一革除。

一些旧的称谓也为新兴的称谓所取代。

随着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推动,近代的婚姻丧葬习俗也焕然一新。

旧式婚姻新式婚姻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最先开放的地区,比其他地区更早地接触到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观念,所以改变得比较早。

还有旧时的厚葬风气,流行已久,相沿成习。

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引起了国人注目。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顺乎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当时社会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

其间既有政治的导向作用,也有商业发展的催化作用;既有思想革新的启动,又有外国传教士的诱发。

但是,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在其变迁的过程中,因其保守的历史继承性。

再加之保守势力的阻挠,其嬗变虽呈剧变之态,却终未成破竹之势。

所以,民国虽已成立,然而,民风朴素、泥守旧制的状态与以前相比并未有很大改观。

这一切注定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还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婚礼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以下是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一、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在远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婚礼制度相对简单。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以避免白天劳作和夜晚休息的时间冲突。

婚礼的场所多选择在野外或树林中,以自然环境为背景。

此外,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男女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二、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周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三书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

此外,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道德观念。

同时,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也体现了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不同阶层和家族之间的婚礼习俗也存在差异。

三、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同时,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三从四德”等女子的道德规范。

此外,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厚重的人情味和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成熟期,其婚礼制度也更加复杂和繁琐。

这一时期的婚礼制度仍然沿用了“六礼”的过程,但在细节上更加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同时,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男女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信任。

此外,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观念。

五、近现代的婚礼制度近现代的婚礼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逐渐向简约、时尚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也更加注重男女双方的平等和自主权。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一、本文概述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婚礼习俗的演变可谓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婚礼,作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不仅标志着两个人从此结为夫妻,更代表着两个家庭的联结和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诞生。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繁复礼仪到现代的简约时尚,分析其中的变迁与原因,揭示婚礼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我们将首先回顾古代婚礼习俗的庄重与神圣,包括“六礼”等传统仪式;然后,随着历史的推进,我们将看到婚礼习俗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现代婚礼习俗的演变,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如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新的婚礼形式;我们将探讨未来婚礼习俗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婚礼习俗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

二、古代婚礼习俗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体现了对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的尊重。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六礼"之一,是一种严谨而神圣的社会仪式。

古代的婚礼习俗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本原则,婚姻的缔结往往需要经过父母和媒人的商议和安排。

婚礼前的准备包括"纳采"(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问名"(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便占卜是否合婚)、"纳吉"(男方家占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纳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等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礼仪和规矩。

婚礼当天,男方会派出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新娘在出嫁前要进行"哭嫁"仪式,表达对父母的依恋和不舍。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婚俗的变迁》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婚俗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婚姻习俗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婚俗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婚俗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婚姻习俗: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婚礼仪式。

2. 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革: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制度改革。

3. 当代婚姻习俗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婚礼形式的变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不期婚俗的特点及其变迁原因。

2. 难点:婚俗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期婚俗的特点及变迁原因。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不期婚俗的异同,提高认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婚俗变迁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婚姻习俗的含义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古代婚姻习俗:讲述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婚礼仪式。

3. 讲解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革:介绍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制度改革。

4. 讲解当代婚姻习俗的演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婚礼形式的变迁。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婚俗变迁的认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婚俗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论文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婚俗变迁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3. 评价学生对婚俗变迁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以及正确的婚姻观树立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婚俗变迁的学术论文、案例、新闻报道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古代婚姻习俗。

2. 第3-4课时:讲解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革。

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

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

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长蔡元培、内政部
长薛笃弼,针对当时社会上“文明婚礼”新旧杂 博、不中不西、漫无标准的情况,拟定了《婚礼 草案》,呈国民政府审定后颁行。该草案的要旨 在于矫正奢侈,废除繁文缛节,破除迷信,提倡 简约质朴,并酌取可以保存之旧制,为文明结婚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 这个法令颁行后,民国初年各地参差不齐、 不伦不类的婚姻形式慢慢消失,文明婚礼的程序 和礼仪趋于标准化,从而对于婚姻制度的规范化 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金天翮在《女界 钟》里,从个性解放 的基本观念出发,宣 传爱情至上、婚姻自 由,认为“婚姻者, 世界最神圣最洁净的 爱力之烧点也”,主 张实行一夫一妻制的 自由婚姻制度。
《女界钟》金天翮 1903年
对旧式婚俗的揭露和批判,是民国时期婚姻制度 变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进步人士对旧式婚俗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 面:一是揭露包办、买卖和强迫婚姻制度,指出旧式 婚姻有“六大通病”,即男女不想见、父母专婚、早 聘早婚、繁文缛节等;二是批判早聘早婚恶俗,把早 婚的害处归纳为损精神、伤身体、荒学问、败道德、 害国计、弱种族;三是抨击所谓贞烈、出妻与一夫多 妻制。
亲迎
即新郎亲自前往女家 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六 礼”的最后一礼,也是古代 婚俗中最为重要、最为繁缛 琐细的仪式。亲迎的方式, 因民族、地域、文化、经济 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 普遍使用的是花轿、喜车, 或者马、船等代步工具。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统婚礼习俗包含着稳定 婚姻关系、追求生活幸福及家庭和睦等积极内容, 具有维系家庭稳定、巩固家族团结的功能,这是值 得肯定的方面。 但旧式婚礼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一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婚姻由父母包办,当事男女被剥夺了独 立选择的权利。二是父母的择婚标准多以家族利益 为先,重门第财产,忽视了作为婚姻基础的男女双 方感情,使婚姻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三是在整个 婚姻仪式中男方起绝对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男尊女 卑的封建礼教思想。四是旧式婚礼程序复杂冗长, 浪费资财。

论近代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的变化

论近代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的变化

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的变化1840年以后,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随西方势力入侵而移植到中国。

受西方的影响,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人们日常生活中开始涌现出许多新风尚、新习俗、新方式和新工具,它对我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和社会风气的进步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下面,本文将从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礼仪、婚丧六个具体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服饰的变化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

至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

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

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

在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

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

20世纪初,当时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

此外,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

在民国时期,中山装是国民革命的象征。

许多爱国人士目睹大量进口西装和呢绒,使中国白银不计其数地外流,他们呼吁提倡国货,希望把易服与保护国货结合。

中山装由孙中山设计,前襟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五个扣子,代表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两个倒笔架形的胸袋,则表示革命要依靠知识分子。

在广义的服饰民俗中,穿着和“打扮”是有机的统一体。

例如纹身、化妆、发式、饰物、缠足等。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人到中国,首先看到的就是蓄着长辫子的男人和裹着小脚的女人,“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有了显著改观。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
第三十三页,共60页。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 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 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 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 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 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第十九页,共60页。
四世同堂
第二十页,共60页。
刘大鹏论分家
“父母在堂,即分家离居者,将其父 母置于间地,兄亦不管,弟也不顾,致 父母日受凄惶,泣然流涕,心中伤感, 彼乃拥妻抱子,晏然而居。如此之人, 其良心归于何处矣”。 ——《退想斋日记》
第二十一页,共60页。
一家之亲,此三而已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 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 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 不笃。
第三十二页,共60页。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 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 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 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 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 此,槐荫改名为孝感。《时报》1905年 Nhomakorabea月17日
第四十三页,共60页。
文明婚礼的三便利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 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

近代以来婚礼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婚礼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婚礼习俗的变迁组长:耿佳琪指导老师:左彩英组员:沈佳,徐露,羌芸等18人研究背景•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又是人生的大事,对于婚姻问题的探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的研究。

婚礼习俗包含了丰富的关于时代社会生活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对婚礼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了解家庭成员间角色的转化、认定,以及社会关系的调节、重整。

本次研究通过对婚礼中包含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揭示婚礼习俗的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风尚。

研究过程常州婚俗演变旧时,常州地区男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年龄一般在18~20岁左右。

先请媒人说亲,双方满意后,由女方出具年庚八字,男方经卜者合婚,如无"冲克",择吉日将"下聘"定亲。

次日,男女双方向亲友"报喜"。

迎娶前,男方择定吉日"送日贴"。

婚前一日,女方将日常用品如瓷器、漆器、铜锡器等嫁妆送至男家,即"铺行嫁"。

迎娶时,富裕人家用花轿或大船,前挂红灯,鼓乐前导。

新娘上轿时由其舅父抱入轿中,新娘在路上要号淘大哭,俗谓"哭发"。

一般平民多用小轿或小车、小船迎接,礼仪甚简。

花轿至男家,新郎、新娘执"红绿牵巾" "拜堂"。

新人入洞房并坐新床上,饮交杯酒;然后由福寿双全的长者"撒帐"。

新人向戚族尊长"见礼"后,大宴宾客。

宴后宾客还要"闹新房"。

婚后三五天或一月,新婿备礼物随妻回娘家"回门",岳家设盛宴"请女婿"。

再数日,男方邀请女方亲属,设盛筵"会亲"。

女儿出嫁后第一年的"立夏",女家要做夏天的衣服及置办竹席、凉枕、扇子等夏令用品去探望女儿,俗称"送夏"。

中国近现代婚礼变迁

中国近现代婚礼变迁

随着20年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方文化的 传入,婚纱首次在我国亮相, 从外国留学回来的不少人已 经信仰基督教,选择在教堂 举行婚礼。新郎打领结,穿 西装礼服,新娘披婚纱,戴白 色手套,手握红玫瑰,代替花 轿的是缀满鲜花的小汽车, 代替喜娘的是西式的司仪。 新人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 步入庄严的教堂。
• 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 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一般新娘穿白色 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长达五 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 领结,手捧黑色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还有男 女二位傧相,也穿大礼服和白纱,陪着一对新 人,举行婚礼后就在教堂内与双方家长,证婚 人等拍摄合影照。
• 时间跨越到了20世纪90 年代,有了钱的国人开始 大操大办婚礼。随着家 用电器的兴起,冰箱、电 视机、洗衣机成了这一 时期结婚必不可少的三 大件,家具和金银首饰也 开始在婚礼前的准备工 作中亮相,一场婚礼,仅 日用品的消费算下来就 达千元左右。婚宴在这 一时期初具规模,摆几桌 酒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 事了。
• 80年代,“三转一响”是 婚姻的必备基础。“三转 一响”就是指结婚时必须 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收音机,这些现在看来微 不足道的东西,当时可算 是高档商品了。那时所谓 婚礼,就是喜酒,就是定 下一个饭店,请亲朋好友 大吃一顿。那时候并没有 来喝喜酒一定得送礼的规 定,所以被通知喝喜酒的 人,都是真正的高兴,80 年代吃到一顿好吃的,还 是令人鼓舞的大事。
• 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礼服已 经成为一种风气,婚纱照由 教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 程序上也由婚礼后拍照改为 婚礼前拍照,人数由集体合 影演变为二大二小的四人合 影,进而发展为只有新郎和 新娘二人合影。而在40年代 的南京,也出现了“集体婚 礼”这一新潮的结婚方式。

说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

说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

说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传统婚礼习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演变,并分析这些变化在当代社会的原因和影响。

一、婚礼仪式的简化在传统婚礼中,婚礼仪式通常十分繁琐,包括过门、拜堂、敬茶等环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更多人选择婚礼策划公司办理婚礼,很多传统环节被简化或取消了。

现代婚礼更加注重效率和便利,通常采用简化的仪式,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策划公司的介入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聘请婚礼策划公司来办理婚礼。

这些策划公司不仅能提供专业的服务,还能根据新人的需求和喜好,定制个性化的婚礼方案。

传统的婚礼习俗被现代化的策划理念所取代,使婚礼更加个性化、精致化和商业化。

三、婚礼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观念中,结婚需要举行正式的婚礼仪式。

但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寻求不同寻常的婚礼形式。

比如,户外婚礼、主题婚礼、浪漫婚礼等,这些新颖的婚礼形式让传统的婚礼习俗发生了革新与转变。

四、恋爱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现代人对婚姻和婚礼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婚礼习俗强调家族的延续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而现代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与个体的幸福。

因此,现代人对婚礼习俗的态度和期望也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西方的婚礼形式和习俗逐渐被引入中国,一些新人开始将西式婚礼元素融入到传统婚礼中,使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由于社会变革、个人观念的改变、西方文化的融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婚礼习俗不再是刻板的模式,而是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和创新化。

这些变化既满足了当代人对婚礼的个性化需求,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包容性。

婚礼仪式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婚礼仪式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婚礼仪式的历史渊源与演变婚礼仪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所创造的一场庄严而神圣的仪式。

它是婚姻的最高荣耀,也是家庭的最高荣耀。

但这场仪式的历史远比现今要悠久得多。

从远古时代至今,人们的婚姻观念和仪式历经了无数的变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婚礼仪式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一、婚姻与婚姻仪式的起源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之间的交配是毫不深思熟虑的。

雌雄之间只是为了繁殖后代而没有任何的婚姻关系。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根据一定的规范,来选择伴侣并且保持长期关系。

这种过程就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婚姻。

而最早的婚姻仪式,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那时候婚礼是由国王或其他重要人物来主持,而新郎和新娘只需要施展出他们的手艺和美丽。

这些仪式的目的是让新人成为公认的夫妇,从而可以开始他们的共同生活。

二、婚姻仪式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明的发展,婚礼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精致,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仪式流程。

在欧洲的中世纪,结婚时可以有音乐、饮料、食物和美轮美奂的服装。

此外,这个时候的婚礼也增加了一些象征性的仪式,例如猫头鹰和蜜蜂的象征,代表着与众不同和幸福甜蜜等。

而在教堂婚礼开始兴起之后,婚礼也成为了一种宗教仪式。

这个仪式需要严格按照教规去执行,而且必须由留有头髮和刘海的新娘走在兵馬俑楼下,证人互相认证婚姻的合法性。

此外还有牧师带领两位新人手牵手行走的场面。

这个时候的婚礼阶级化很明显,新娘新郎的贵族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婚礼受到的关注和热度。

三、现代婚礼仪式的变化在现代社会的婚礼中,仪式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人们对婚礼的态度和期望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婚夫妇们开始更加注重婚礼的个性化和个性化的表达。

在这个时候,婚礼停止了向富人阶层倾斜,而开始注重关注新人的个性和爱好的体现。

同时,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兴起,婚礼也有了更多的创意和变化。

现在的新婚夫妇经常会制作独特的婚礼视频、制作特色的婚宴菜单和自己的新婚主题。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婚礼仪式:拜堂、射轿、催妆、喜宴、闹房
拜堂
射轿
催妆
喜宴
闹房
• 含义:拜堂是新娘
• 含义:射轿是男方
• 含义:催妆是男方
• 含义:喜宴是男方
• 含义:闹房是婚礼
进入男方家后,与男
家在迎亲途中,用弓
家派人到女方家催促
家为庆祝婚礼而举行
当晚,亲朋好友聚在
方一起拜见长辈,表
箭射轿,以驱邪避邪。
新娘梳妆打扮,准备
• 儒家思想: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婚礼仪式受到儒家思想的
影响,更加注重伦理道德。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婚礼演变
秦汉时期婚礼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
• 礼仪:秦汉时期,婚礼制度继续发展,六礼成为定制。
• 礼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有所变革,出现
• 服饰:秦汉时期,新郎新娘的服饰更加华丽,出现了凤
婚礼服饰
• 婚纱:中西婚礼中,新娘都会穿婚纱,表示纯洁和美好。
• 西装:中西婚礼中,新郎都会穿西装,表示正式和庄重。
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礼仪
服饰
• 六礼:中式婚礼中有六礼,而西式婚礼没有这一传统。
• 凤冠霞帔:中式婚礼中,新娘会穿凤冠霞帔,而西式婚
• 教堂婚礼: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而中式婚礼没有
• 含义:问名是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家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 礼仪:问名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礼饼、水果等。
• 纳吉
• 含义:纳吉是男方家将问名所得的信息占卜吉凶,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则表示双方可以成婚。
• 礼仪:纳吉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鲜花、鞭炮等。
• 纳征
• 含义: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聘礼,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婚嫁风俗呈现出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婚嫁风俗也在不断演变。

1. 古代婚嫁风俗
古代婚嫁更多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如中国古代有"娶妻纳妾"、"重男轻女"等风俗;印度则有"童婚"、"窒息新娘"等陋习。

这些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分化和对女性地位的歧视。

2. 近代婚嫁风俗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些陈旧落后的婚嫁陋习逐步被废除。

如中国在20世纪初就废除了纳妾制度,印度也禁止了童婚。

同时,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婚姻更多建立在双方真挚感情的基础之上。

3. 现代婚嫁风俗
现代社会,婚姻更加注重个人自主权和男女平等。

同性婚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合法地位;单身生育、无性婚姻等新型婚姻方式也逐渐被接受。

与此同时,为了追求个性化,一些新型婚礼形式如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开始流行。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未来婚姻将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彰显人性尊严和个人价值。

只有与时俱进、包容多
样性,婚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课题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周次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
目标
认识和了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重点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难点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及影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喝过喜酒吗?你当地的婚假风俗是怎么样的,要办哪些仪式,知道什么是结婚吗?(结婚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大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结婚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经济的进步,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仪。婚俗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种特殊形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婚礼习俗已经做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植根于整个中华文化之中。通过对婚俗文化的研究,对了解中华民族,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有具有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相亲: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和意义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和意义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和意义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婚礼习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本文将从演变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变迁。

一、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1. 世代相传的习俗中国的婚礼习俗根植于古老的传统观念,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

例如,《礼记》中记载的婚礼程序,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在过去,人们多以农耕为生,婚姻的目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因此承载了世代相传的婚礼习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

2. 社会变迁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在近代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也对传统婚礼习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和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传统婚礼习俗逐渐受到挑战和冲击。

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幸福感,这也导致了婚礼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3. 文化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在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西方的婚礼风格逐渐影响了中国,一些新的婚礼形式和仪式进入中国,和传统婚礼习俗相互融合并创新出新的形式。

例如,婚礼现场的音乐、婚纱摄影等元素都出现在现代中国婚礼中。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意义1. 礼仪和尊重传统传统婚礼习俗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礼仪和传统的尊重。

婚礼仪式中的各种流程,如迎亲、敬茶和拜堂等,都是以典型的礼仪形式展示,让参与者感受到传统婚礼的庄重和美好。

这体现了中国人重视礼节和家族观念,同时也是对古代文化的积极传承。

2. 家庭和社会的联结婚礼习俗作为家庭和社会联结的重要纽带,在中国文化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婚礼习俗中的亲友齐聚、互动礼品的交换等环节,强调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并且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

通过婚礼习俗的举行,人们加强了社会关系、增进了亲情友情,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 传统文化的传递传统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向后代传递中国的民族文化。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婚俗的变迁》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婚俗的变迁》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婚俗的变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婚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婚俗在历史演变中的变迁。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婚俗的起源和发展。

2. 近代以来婚俗的变迁。

3. 当代婚俗的特点和变化。

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婚俗的特点。

2. 近代以来婚俗的变迁原因。

3. 当代婚俗的新变化。

四、教学难点:1. 婚俗变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2. 当代婚俗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婚俗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近代以来婚俗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婚俗变迁的原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当代婚俗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让学生调查、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俗资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传统婚礼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婚俗变迁的兴趣。

2. 讲解中国传统婚俗:介绍中国传统婚俗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仪式和习俗。

3. 分析近代以来婚俗的变迁: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近代以来婚俗的变迁原因。

4. 讨论当代婚俗的特点和变化:组织学生讨论当代婚俗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婚俗变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如何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图片:传统婚礼照片、近代以来婚俗变迁的图片。

3. 案例资料:有关近代以来婚俗变迁的案例。

4. 网络资源:有关当代婚俗的资讯和报道。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思考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

看中国—结婚礼仪大演变

看中国—结婚礼仪大演变

站着中国看世界,站着世界看中国——论结婚礼仪婚姻一直都是每个人最为关心的事之一,而对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渐渐开始关心这一方面的事。

虽然现在还是学业为重,但是对于婚姻,我们还是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期待,采取正确的对待婚姻的态度。

下面我先对从清朝开始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关于婚姻的开始——结婚(成亲)和与之相关习俗文化的介绍解释,来上好第一堂课。

(一)清朝末期1.婚姻法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同时有禁止同姓婚、严禁良贱通婚等法律规定,并禁止寡妇再嫁,表彰守节妇女,而其中“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

在封建宗法制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广大妇不和谐的婚姻中丈夫有权休弃妻子而妻子无离异的权利,许多妇女成为守寡、殉节的牺牲品。

2.婚俗中的繁文缛节(1)清代婚俗对“六礼”的承继和变异我国古代婚姻讲究“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直至明代,一直延续此风。

到了清代,民间仍行“六礼”,只是名称上有些演变,风俗亦有些不同。

宫廷则只重纳采、亲迎二礼,并多了个女家“铺房”一礼。

《清史稿·志第六十四》:“凡品官论婚,先使媒妁通书,乃诹吉纳采。

”婚前一日,“女氏使人奉箕帚往婿家,陈衾帷、茵褥、器用具”。

届日,“婿承父命亲迎”。

(2)清代汉族民间婚俗清代汉族民间婚俗基本上包括说媒定亲、换帖纳彩、回奉、送彩礼、踩花堂、过嫁妆、嫁娶、闹房、回门等礼仪程序。

这种婚姻是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这里仅举山西南部地区的清代婚俗加以说明:说媒定亲是第一步。

婚嫁讲究门当户对。

儿女到了成婚年龄,媒人便到男女双方家里提亲。

提亲时,要介绍另一方的生辰八字、人品、属相及家庭情况。

若相合后没有什么可忌讳的,那么,亲事便可以定下,并与子女相说。

换帖纳彩是第二步。

之后,便要择吉日换帖。

男女家换帖时,男家还要随帖送给女方24块银元和10件物品。

回奉是第三步。

女家收了男方的物品,便要以礼相待,设宴招待男方,俗称“吃成饭”。

从古至今婚俗的变化

从古至今婚俗的变化

《从古至今婚俗的变化》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从古至今婚俗的那些事儿。

在古代,结婚可是有好多讲究的。

那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非常重要。

比如说,男女双方可能都没见过面,就由父母和媒人来决定婚事了。

结婚的礼仪也特别繁琐,像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还有问名,要问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看看是不是和男方相合。

到了迎亲那天,新娘子得坐花轿,一路上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到了男方家,还有拜天地、入洞房等一系列的仪式。

再来说说唐宋时期,那时候的婚俗比起之前又有了一些变化。

新娘子的嫁衣变得更加华丽,而且还有“却扇礼”,新娘子要用扇子遮住脸,等到新郎作了诗,才能把扇子拿下来。

到了明清时期,婚俗更加注重排场。

比如说,迎亲的队伍会更长,嫁妆也会更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近现代,婚俗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不再是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自由恋爱变得越来越常见。

结婚的形式也变得简单了一些,不再那么繁琐。

比如说,在民国时期,很多新人选择穿上西式的婚纱和礼服,在教堂举行婚礼,交换戒指,许下誓言。

而到了咱们现在这个时代,婚俗就更加多样化啦。

有的新人喜欢传统的中式婚礼,穿着凤冠霞帔,按照古老的仪式举行婚礼;有的喜欢浪漫的西式婚礼,在美丽的海边或者花园里,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还有一些新人,会想出特别有创意的婚礼方式。

比如旅行结婚,两个人一起去喜欢的地方,边游玩边记录幸福的时刻。

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过去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包办的,结婚前都没说过几句话。

可是现在,有一对年轻人,他们是在大学里相识相恋的,毕业后一起打拼,最后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同学们可以想想,从古代到现在,婚俗的变化是不是特别大呀?这其实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转变。

总之,婚俗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幸福婚姻的追求始终不变。

好啦,关于从古至今婚俗的变化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对这些有趣的变化能有更多的了解!。

移风易俗——婚礼、丧礼 精品

移风易俗——婚礼、丧礼 精品

BACK
back

近代婚俗形式
• •

民国 西风东渐婚礼多在教堂办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促进了 江南的近代化,革除了某些封建礼教, 涤荡了旧染污俗,对于市民社会的新 旧嬗递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把移风 易俗作为社会兴革大事来办。这对于 中国传统婚俗也有一个相当大的冲激。 短短一百年间,传统婚俗经历了很 大的转变。
——两性的结合与欢好
从人类自身繁衍的角度,婚 姻是根本性的文化形式;从社会 延续发展的角度,婚姻是最基本 的制度保障。正是由于婚姻具有 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意义, 在重视家庭家族超过个人的传统 中国社会,婚姻礼也就有了特殊 的意义。
结婚证
死亡证明
婚礼服饰
丧葬服饰
婚礼形式
丧葬形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九 三 八 年

1950年5 月1日,婚姻 法颁布后在 北京市郊区 农民在举行 新式婚礼。
民国时期,人们 在教堂举行西式婚礼.
被 簇 拥 的 新 娘
开文 革 ” 时 期 婚 礼与 20世纪初的婚庆场面。 劳 动 back 分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 、 方面均作腾飞状发展。 在婚俗方面,受到了大量西方文化的影响, 是以一个焕然一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 穿起了漂亮的白婚纱,而且越来越追求个性。 在婚礼方面大花心思,大反传统。婚礼形式再 不是中国旧社会的专制的体现,仅仅为了能让 新人留下一个甜蜜美好的回忆。

土葬
这是盛行于东部农业区,尤其是 与汉族杂居地区的一种葬式。人死 后需尽快洗理着装,在僵硬前用绳 索或白布条将尸体捆绑成僧人坐 “禅”式,缠以白布,殓入一白布 袋,最后置入形似房舍的四方高座 式棺内,请僧侣念经超度,殡尸三 五日,依卜算之时辰,将棺木抬往 茔地下葬。埋后留有圆形墓冢,有 的地方则堆以小白石,以志纪念。 但未成年者和暴亡者不能入葬茔。

中国式婚礼的六部曲

中国式婚礼的六部曲

中国式婚礼的六部曲近代中国的1日式结婚仪式,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同时又有所改变。

一般说来,旧式结婚讲求的是所谓“花红财礼”、“明媒正娶”,旨在把婚姻关系合法化,同时通过某些仪式,对新婚夫妇进行祝福,盼望他们婚后生活美满,子孙兴旺。

这些程序,可以概括为“保亲”、“合婚”、“放定”、“迎娶”、“闹洞房”、“回门”等6个步骤。

第一部曲:“保亲”所谓保亲,就是介绍婚姻。

父母给予女选择配偶,一般都是由亲友来保亲,俗称“说媒”。

其程序通常是,首先要各写一个“门户帖”,将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籍贯、祖孙三代名号、官职等写在上边,让媒人互相传递给对方父母过目。

然后,男方主妇择吉日去女家探视,实际上就是去摸清女办家的各种情况,如其家庭成员的官职地位、财产状况及姑娘的德才和容貌。

第二部曲:“合婚”经过瓦相查访、探视,双方父母均无异议后之后是“合婚”。

男女双方各用一叫顺红纸的折子,将男女双方出生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天T地支列于纸上,然后请命馆先生根据“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及属相,写出鉴定(如“子与丑合”等),俗称“批八字”,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这就是所谓“合婚”。

这个红纸折子,就足所谓“龙凤帖”。

在传统婚制中,这个“龙凤帖”特别重要,它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书。

只有取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续。

在老北京有所谓“十二属相相合”说法:“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睡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

”此外,还有所谓“十二属相相犯”的说法:“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第三部曲:“放定”放定,俗称“订婚”,就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

老北京的放定,有放小定和放大定两种形式。

放小定也叫“过小帖”,是一种订婚仪式,通常是男方给女方一个或一对金属戒指,让女方戴在手上。

有些特别讲究大户人家,则要送女方四样金银首饰,即一对戒指、一对锅子、一对耳环、一个颈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婚礼习俗的变迁组长:耿佳琪指导老师:左彩英组员:沈佳,徐露,羌芸等18人研究背景•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又是人生的大事,对于婚姻问题的探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的研究。

婚礼习俗包含了丰富的关于时代社会生活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对婚礼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了解家庭成员间角色的转化、认定,以及社会关系的调节、重整。

本次研究通过对婚礼中包含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揭示婚礼习俗的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风尚。

研究过程常州婚俗演变旧时,常州地区男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年龄一般在18~20岁左右。

先请媒人说亲,双方满意后,由女方出具年庚八字,男方经卜者合婚,如无"冲克",择吉日将"下聘"定亲。

次日,男女双方向亲友"报喜"。

迎娶前,男方择定吉日"送日贴"。

婚前一日,女方将日常用品如瓷器、漆器、铜锡器等嫁妆送至男家,即"铺行嫁"。

迎娶时,富裕人家用花轿或大船,前挂红灯,鼓乐前导。

新娘上轿时由其舅父抱入轿中,新娘在路上要号淘大哭,俗谓"哭发"。

一般平民多用小轿或小车、小船迎接,礼仪甚简。

花轿至男家,新郎、新娘执"红绿牵巾" "拜堂"。

新人入洞房并坐新床上,饮交杯酒;然后由福寿双全的长者"撒帐"。

新人向戚族尊长"见礼"后,大宴宾客。

宴后宾客还要"闹新房"。

婚后三五天或一月,新婿备礼物随妻回娘家"回门",岳家设盛宴"请女婿"。

再数日,男方邀请女方亲属,设盛筵"会亲"。

女儿出嫁后第一年的"立夏",女家要做夏天的衣服及置办竹席、凉枕、扇子等夏令用品去探望女儿,俗称"送夏"。

1917年,常州已有"文明结婚",也称"新式结婚"。

新郎西装革覆,新娘穿礼服、披白色兜纱,礼仪从简。

解放后,男女青年相识后,经接触了解,若双方认为满意,由双方家长商定婚期,一般定在节假日或逢八的日子进行,俗称"若要发,不脱八"。

然后男方布置新房,置办家具及生活用品,向亲朋好友散发喜糖。

婚礼宴请有的借饭店或宾馆举行,婚宴少则三五桌,多则几十桌不等,有的利用婚假外出旅行结婚,也有参加集体婚礼的。

结婚仪式日益简化。

常州结婚习俗•1、新娘从他们家门出来,你把她抱上车,到了新房抱下车,不要沾地。

2、迎回新娘入新房时不直入洞房,需一对新人先向坐在客厅的男方父母敬茶并改口。

父母喝茶后表示祝福并给一对新人喜封。

新人方始在众人祝福中进入洞房。

并在洞房中饮食端入的红枣或汤圆。

3、结婚当天的子孙桶该桶一般用红色塑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

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有的人放莲心)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

•4、结婚当天的两个红塑料盆、两个红塑料桶①一个红塑料盆中放置的是新娘帮阿公、阿婆买的各一双的皮鞋和袜子及两双拖鞋。

(我觉得这么多盆里放不下,)另一个盆中放置的是健康秤、万年青一盆。

;两盆中均放置些红枣子、桂圆及柏树枝(小捆)。

并覆盖红喜字在上面。

②红塑料桶两个各放置8斤米。

一个桶中上面放置的是小孩的鞋子、帽子及小兜肚。

另一个桶的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

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

•5、婚礼迎亲当天新房门口(或单元门门口)放置两捆用毛豆节杆,(现在用节节高)并用红绳扎制,放置红纸。

新人从燃烧着的通道中走过6、随车的有一床红色百子图被子、一床绿色龙凤图被子。

一对婚鞋7、新房的床要由双方父母都健在并养有男孩的女性铺床。

铺床人要送喜封。

铺床的人是男方亲属,缝被子的是女方亲属,所封被子不能打结。

8、男方在从姑娘房里接新娘出来的时候要先在客厅和新娘一起跪拜新娘家长,听了训话,喝了早生贵子汤才能走.新娘离开娘家不可以回头看,代表不走回头路.结婚当天,生肖属虎的和侧身人(死了老公或老婆的,或是离婚的)不能进新房.因为有晦气.被子里和马桶里的鸡蛋和瓜果不能被新郎和新娘以外的人吃,因为那是不吉利的,意思是叫人断子绝孙.结婚当天找个属相好的,夫妻都健在的长辈先进新房压压气场.以后夫妻双方能白头到老.20世纪50—90年代婚礼习俗上个世界50、60年代的夫妻大都没有经历过什么正式的结婚仪式,请来请朋好友,新人面对毛主席的画像鞠躬,由证婚人征婚就算完事了。

所谓的婚宴也特别地简朴,一般老百姓的标准就是发一点糖果和花生给亲朋好友就行了,最多也不过是在家里或食堂家两个菜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就可以了。

直到70年代,这种简单的婚礼依然流行。

这是哪个时代特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氛围决定的。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婚礼要有的“三大件”的流行趋势。

最初的“三大件”是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虽然都只是生活的必需品,却非平常日子能够随便买的,因为就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买这样三样东西就得花掉新郎好几年的积蓄。

从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大件”的内容又逐渐变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像机一类的兼用电器了。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的很多地方,结婚开始流行到饭店摆酒席,也流行起婚纱摄影和婚礼录像。

在今天看来,当时的婚礼也许会有点令人忍俊不禁:红色喜联,喜字,锣鼓喧天,新人先是送糖,再点烟,上茶水,收礼钱——应的是“下聘礼、坐花轿、吹吹打打娶新娘,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闹洞房。

”的传统婚礼习俗;可是看看新人的装扮,新郎西装领带,新娘婚纱摇曳,是西式的行头。

但仔细看看,新郎外边是西装,腰里却缠着红布腰带,那是中国式的吉祥,新娘的婚纱也不是纯粹的西式婚纱了,更习惯了红色婚礼的中国人讲白色改成了粉红色,21世纪后婚礼习俗进入了21世纪,庞大的结婚市场也催化了婚庆公司这一新兴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新人开始愿意接受专业的服务。

婚庆公司生意日益红火,但他们也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能提供的婚典大同小异,而新人们的要求却越来越“刁钻”。

长长的迎亲车队,酒店门口手捧鲜花的新人,这一种千篇一律的婚礼已经不受青睐了,办一场时尚、别致的个性婚礼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首选,比如:又用上了花轿、白马,有的把车队改成了黄包车、摩托车等新鲜的招数以不是鲜为人知的了21世纪婚宴的个性张扬,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中国新人的婚礼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着趣味变迁。

聘礼情况调查•通过这次调查的感想:自周代礼服的出现,婚礼服应运而生,经历秦汉唐宋的发展,汉族女性婚礼服在明清达到一个高峰,在人们生活中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婚礼服体系。

汉族女性婚礼服在各个朝代、时期都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仅仅是一种缓慢自然的演变。

而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我国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服饰文化也开始受到西方服饰文化的剧烈冲击,民国短短的几十年是汉族婚礼服面貌变化极大的一个时期,也是汉族女性婚礼服大变革的第一个时期,而后新中国的成立,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汉族女性婚礼服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听亲戚讲结婚的故事•70年代,那时候,普通的人的工资一般在30——50元之间。

结婚的总体花费也不是很多,比如我老爸和老妈结婚的时候一共才花了400元,这在当时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当时就认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开心就可以了,当时就是做了2个箱子,床单,买了一个缝纫机,和每人一块手表。

也有很多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集体凑钱买东西的,一般情况下没人凑5——10元,或者包给新人,或者一起买个简单的生活用品作为参加婚礼的随礼,一般也是:床单、枕巾、暖壶、脸盆什么的。

80年代,那是的婚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般花费也在1500——2000左右,其中包括了给女方的彩礼钱和男方需要的酒席和家具的花费,酒席都在自己家里办,就是那么几桌,所以酒席的花费也不是很多,比如我的叔叔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当时流行的是黑白电视,落地式唱片机,挂钟和手表之类的东西。

也有“凑份子”的现象,只是从原来的生活必需品转变为生活用品。

我计划的婚礼•婚礼策划流程第1步:新人在确定了结婚吉日后,首先应该搜索婚礼相关资料,大家都是第一次遇上人生头等大事,对于婚礼的初步了解,就在海量地阅读。

了解了大致情况之后后,新人可以利用一个双休日,泡上一壶好茶,悠悠地进行头脑风暴,初步建立婚庆策划的模板,以便和婚庆策划师初次沟通,确认可行性。

•婚礼策划流程第2步:会场踩点•婚礼会场是你实现美丽梦想的舞台,因此相对其它而言,婚礼会场的确定可以说是婚庆策划流程中的“头等大事”。

在对婚礼主题有了初步认同后,寻找婚礼会场成了当务之急,通过电话咨询,索取婚宴酒店宣传单,再对2-3家婚礼会场“微服私访”后,就可以选出你们的“梦想殿堂”了。

温馨提示:新人可以与双方父母预定时间,带着父母再去选中的婚礼会场踩点,毕竟听取父母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婚礼策划流程第3步:与婚庆公司见面•通过第一步的选择,有了初步构想的同时,也可以开始物色理想的婚庆公司,而物色婚庆公司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口碑”调查,可以通过身边的人做一个关于婚庆公司的调查。

确定合适的婚庆公司后,与婚庆策划时的第一次面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判断婚庆策划师与你是否合拍的重要依据。

温馨提示:带着自己的“婚庆策划构想”过去,与婚庆策划师侃侃而谈,让婚庆策划师对你们的婚礼有个初步了解,同时婚庆策划师的经验也能为你们带来更多灵感。

•婚礼策划流程第4步:选定工作人员•你的伴郎伴娘人选是否定下来了。

找哪些亲朋好友来帮你做“幕后英雄”呢,第一阶段,要把这些工作人员的人选确定下来,打电话一一通知,好让大家心里有个底,各就各位。

•婚礼策划流程第5步:参加婚宴人数•参加婚宴人数的第一次预估,直接关系到你的婚礼会场预定,因此双方父母,新人的“四方会谈”后,各自都要开始确认参加婚礼的人数了,最后把人数汇总,第一轮电话通知可以分头展开了。

温馨提示:但不要忘记为你的婚礼安排价几个专门负责人,因为不管是礼物的保管、发放还是节目的安拍控制,都可以帮你省掉不少烦恼。

编辑本段婚礼策划案例•背景音乐:(love song)(音乐中,全场灯光暗下,来宾点燃桌上的红烛)婚礼司仪:(画外音)生活中,我们都在寻觅,寻觅一段幸福,寻觅一段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甜蜜,寻觅一场魂牵梦绕的支持情感。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段爱情故事,在我开始讲述前,首先,让我们用掌声把我们的男一号,我们英俊的新郎先生请到我们的婚礼现场。

新郎入场,(婚礼进行曲)婚礼司仪:一位英俊潇洒的小火爱上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她们相爱的过程浪漫而真挚,他们相爱的过程漫长而甜蜜;在今天,当新郎先生将和他骄傲的公主走上红地毯的时候,新郎告诉我,他今天要借这个机会为他的一桩心愿画上一个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