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模板篇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决定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一、教学目标本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2. 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4. 推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二、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选取适合信息化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学习资源、互动教学平台等。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资源,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同时积极引进和整合外部优质教学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2. 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在线作业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实现作业的布置、批改和成绩的统计,方便教师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同时,利用互动教学工具,如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讨论区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教学反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通过在线平台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也应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最新的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
2023年最新的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设计游戏环节,有效进行知识导入小学生对游戏都有极大的热情,在教学的导入环节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知识探究,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金山打字通中键位练习操作和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他们在开始时积极性很高,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比赛完吃苹果的游戏,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对于没有掌握的键位进行了认真练习,提高了打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2.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作品,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进行操作,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
例如,在教学用 Word进行文字输入和排版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几个具体的例子。
在观看优美的作品时,学生都被吸引了,发出:好漂亮啊! 的感叹。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今天的学习内容,也能创作出优美的作品。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积极地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上机操作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知识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在压抑被动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讲授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累,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明显。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用新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普遍运用的方式。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探究,并通过互相交流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教学设计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引入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学科融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设计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和研究;2.改变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让学科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以数学学科为例,设计一个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块。
1.知识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引入实际问题,设计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场景,如利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工具,让学生掌握统计和概率相关知识。
比如,通过模拟抛硬币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
2.学习活动(1)信息获取与处理: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收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信息,并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实践活动: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解决。
比如,在一个虚拟的购物场景中,学生需要通过处理大数据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和喜好。
(3)合作学习: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可以远程协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3.教学评价(1)定期的测试和作业,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2)项目展示和报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并对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3)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三、教学手段1.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2.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虚拟学习空间等;3.实际问题和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4.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学,又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互动。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浪潮。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适合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实践操作等综合素质。
3. 促进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学策略1. 教学资源建设(1)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2)开发特色课程资源:针对专业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课程资源。
2. 教学平台建设(1)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一个安全、稳定、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2)开发移动学习应用: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发移动学习应用,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3. 教学方法改革(1)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2)翻转课堂: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前在线学习,课上教师进行答疑、讨论、实践等活动。
(3)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了解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设计方案。
2. 资源建设:收集、整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3. 教学培训: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4. 教学实践: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5. 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三、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教育云等资源,收集整理各类教学素材。
(2)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教学资源。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资源培训,提高资源制作水平。
2. 信息化教学设计(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2)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3. 信息化课堂教学(1)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 信息化教学评价(1)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示,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3)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信息化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2. 实施阶段(1)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活动。
(2)定期召开活动总结会,对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
3. 总结阶段(1)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活动效果。
(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将活动成果汇编成册,推广优秀经验。
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浪潮。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特制定以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能力。
3. 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理念培训(1)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
(2)组织教师观看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成功经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2. 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1)开展信息化教学软件应用培训,如PPT制作、视频剪辑、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3. 信息化教学实践(1)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3)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
(2)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
5. 信息化教学评价(1)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了解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表现。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设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时间安排(1)培训阶段:3个月(2)实践阶段:6个月(3)评价阶段:3个月3. 资源保障(1)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作业题目: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
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2。
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天高地广,金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秋天也会给人带来破败、凄凉之感:北雁南飞,枯叶飘零,收获后的田野,一片狼藉,风中夹杂着寒意,让人心绪悲凉等等.“一个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味一下郁达夫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解说:这一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最佳状态,也就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诵读感悟,辩论情感1、先听课文朗读录音,配上一段忧郁抒情的音乐《秋思》,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调。
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勾画出作者选用了哪些平常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
2、听完课文录音,请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分别用文中的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慢、润、淡学生很快悟出:作者眼里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清、静、悲凉”3、那么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各组同学在回答时以文本为依据。
(学生有了争论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在阅读和争论中提高运用文本的能力。
)“颂秋”组的同学就会从作者赞美、眷恋故都的感情角度来选读文段证明自己观点,而“悲秋”组的同学则会从萧瑟的景物的文段描写中读出“悲凉”。
学生很容易读到五幅秋景图: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秋枣的色彩。
那作者为什么不选故都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郊是众多优美的风光,而是选取生活中非常普通、不起眼的的几幅画面来作为故都的代表呢?为什么南国的秋就不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呢?学生经过一系列深入的辩论后发现: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这都跟作家的个人心境有关.作者写南国之秋,秋味不浓,难以让人满足;写北国的秋,才够得上心理上的秋味。
信息化教学设计(12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12篇)一、教材分析1、教学主要学问点及其在螺旋上升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单元专题与本课任务之间的关系。
2、重点3、难点二、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学问技能、把握哪些过程方法、培育那些习惯和情感态度?有些课不仅教授学问单元,而且指向一种或多种思维方式的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促进对专题活动的了解、理解、讨论。
在传统的学科领域范畴内描述学习目标的同时,应描述一下本课规划帮忙学生养成的思维、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例如:推理力量;批判思维力量;制造性的问题解决;观看和分类的力量;小组协作力量;沟通、妥协的技巧等。
以及专题活动所对应的整合学科需要到达的课程标准。
从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3个层面简要描述一下本课能到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
三维学问目标结合,切忌割裂;)1、学问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学习者分析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学生必备的学问、技能、阅历、态度、心情,以及学生差异、共性特点等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担当什么角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采纳什么教学方法?如何组织教学?教学评价如何考虑?)(一)如何表达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理念,表达教学方式的革新(二)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及选择依据2、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及流程图(三)过程性评价设计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预备阶段教师的备课和其他预备工作、其中应留意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教师的感受等。
包括1、教学素材、网络资源及网址2、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如何设置教学任务;3、课件设计意图及大体构造4、技术学问的敏捷运用,并猜测可能发生的问题,操作的留意事项等;5、哪个环节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培育,采纳什么方法;6、那个环节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使用什么方法(二)整个教学过程表达1、简要地描述你规划如何组织你的课堂教学或活动过程。
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个5米,所以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树。并得出公式: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学生类推写出:60÷3=20(个),20-1=19(棵)
学生由此写出:120÷10=12(棵)
学生归类指出:
两端都栽关系:间隔数+1=棵数
两端不栽关系:间隔数-1=棵数
一、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2.两端不栽:(教学例2)
3.一端不栽:(教学例3)
4.问题归类。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练习应用,归纳总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工作单位:
静乐县神峪沟联合学区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1. 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和创新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作为参考。
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活动和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它可以提供一种有组织、系统化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以下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2.1 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通过使用各种多媒体和互动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2 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项目实践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批判性思维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评估和分析不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3. 教学设计示例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示例:3.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教学资源- 计算机- 互联网连接- 投影仪3.3 教学活动- 导入:教师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网络例子,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 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和示意图,清晰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一些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配置局域网和访问远程服务器等,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六.布置作业
1.梳理本文“于”、“者”的用法。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
提问一些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意思,如劝(劝勉、鼓励),绝(横渡)„„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整体感知全文
4.分析第三段:
提问: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设喻说理
三、归纳文章的论证层次: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学内容1.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2.比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90%的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步法,70%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90%的学生会持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学生能够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手臂力量等身体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跳的步法的动作和节奏掌握。
教学难点: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跨步接球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协调、连贯。
作业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哪吒闹海》,你们喜欢哪吒吗?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哪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
3.课题写完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想说什么?
4.哪吒为什么要大闹东海?他是怎么闹海的?结果如何?
第二板块:精读第2自然段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2.任务驱动
3.现在你们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
第六板块:课本延伸,讲故事。
1.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机智勇敢的小哪咤,想把哪咤闹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吗?咱们先来练习练习,待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6、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在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先让学生闭目想象一下文中的情景,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前后得到对比,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5.导学
出示句子:小哪吒可机灵啦„„向夜叉扔去。(1)哪几个字最能表现哪吒的机灵?(板书:闪、扔)
(2)理解“随即”:表示随手马上,说明哪吒动作很快。
从刚才找到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哪吒是个什么样的人?
(3)谁能把小哪吒的机灵读出来?
3、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混”、“兴”,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扔”、“即”等字形,结合课文情境理解“胡作非为”、“兴风作浪”等词语意思。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
4、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5.导学
(1)出示:他跳„„也摇晃起来。
信息创新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提出以下信息创新化教学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和利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4.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三、设计内容1. 教学资源建设(1)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构建信息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入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教师进行辅导和答疑。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3. 教学评价改革(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教师培训(1)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四、实施步骤1.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创新化教学培训,使教师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2.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开发创新化教学资源。
3. 教师运用创新化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5. 学校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推广。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信息创新化教学设计方案,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3. 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4.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5. 构建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信息创新化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开拓信息技术创新(教案)
开拓信息技术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信息技术创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信息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创新的概念和方法;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信息技术创新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实验器材及材料;4. 学生实践用电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信息技术创新概念解释与意义阐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创新案例,并解释信息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 信息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5分钟)讲解信息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与测试、评估与改进等,并逐一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与要点。
4. 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创新项目实践(3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创新项目,并按照之前讲解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实践。
老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与帮助,适时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
5. 创新项目成果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所完成的创新项目成果,并进行经验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创新思路、实践过程和成果。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中所学的信息技术创新方法与步骤,以及创新项目的实践过程和成果,撰写一篇个人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创新的概念与意义,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创新项目的展示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与指导。
将在下一节课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多的锻炼与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教 具:台秤 弹簧秤 砝码 塑料瓶 水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讲授法启发法 视频呈现带入课程
2实验研究法 明确目的 突破重点
3 讲练结合 突破难点
4阅读辅导 扩充知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自我知识答疑评价表
关于超重失重的概念
生活中的例子
超重失重的计算
宇宙中的失重现象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1.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2.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姓名
李戈
工作单位
社旗一高
年级学科
高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物理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想,使学生既扎扎实实打好物理知识基础又“学会”,而且“会学”,提高学生的素质。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下面以《超重和失重》为例谈一下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超重就是你做电梯时上升时的状态
失重就是你做电梯时下降时的状态
实验:
教育目标:
渗透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有了相应的生活基础和运动学知识。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超重、失重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启发式视频呈现法实验研究法 讲练结合 阅读辅导教学法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放视频
讲授
看视频
进入学习
设置疑惑
启发设疑
2实验
看实验做实验
突破重点
3 讲题讲知识
做题总结知识
提升能力
4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
扩充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题目:
结合本次培训,请完成一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作品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家校互动的课程学习——超重和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