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合集下载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科学基础1.1 信息的定义与特征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主观性、时效性等。

探讨信息的分类和传递方式,例如语言、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1.2 信息处理与技术介绍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等。

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展示。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1 计算机网络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2.2 互联网的应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

探讨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方面。

第三章:编程与算法3.1 编程基础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例如Python、Java等。

编写简单的程序,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算法与数据结构理解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学习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探讨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等。

第四章: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4.1 数字媒体概述了解数字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学习数字媒体的创建和处理方法,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实践。

4.2 多媒体技术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系统。

学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包括图像处理、音频编辑和视频剪辑等。

第五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5.1 信息安全概述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

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如密码保护、防火墙设置等。

5.2 隐私保护探讨个人隐私的概念和保护意义,学习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法。

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数据库基础6.1 数据库概述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数据库、数据模型等。

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数据查询、更新和管理。

6.2 关系型数据库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包括表、视图、索引等。

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思考,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授、实验操作、讨论和团体学习等。

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掌握其实际应用。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践等方式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

在讨论和团体学习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实现相互交流和互相学习。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和价值观。

2.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在正确的信息观念和价值观的建立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行为,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实践性很强,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由此看来,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努力探究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己研习选修模块内容,让学生亲尝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引导得法了,学生会做得就出色,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信息技术作业。

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逐渐增强。

三、教学方法策略(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 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互联网、大数据、等。

3.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沟通、学习、工作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认识。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

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实操练习: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计算机概念的理解。

2. 实操测试: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图。

第三章:互联网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搜索、通讯等。

3. 理解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电子邮件等。

3. 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信息传播、社交互动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贴近实际需求、师资力量不足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贴近实际需求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上,与社会和行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师资力量不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有一支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来支持。

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着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对策建议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贴近实际需求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中找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注重项目实践引入项目实践教学,让学生从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

(3)注重信息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专业培训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方法。

(2)鼓励行业实践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活动,增强其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3)加强团队建设组建信息技术教学研发团队,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促进师资力量的提升和团队协作。

三、总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师资力量等可以有助于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理论探讨1. 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能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2.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围绕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软件的使用,而忽略了一些新兴技术和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以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二、实践探索1. 引入项目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信息技术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创设实践性的教学环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创设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 引入新技术和方法4.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创新设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创新设计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展开论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变化1.转变角色。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输入和掌握。

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转变角色,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指导和辅助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2.内容更新。

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硬件和编程知识是基础,但现在更加注重网络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材也需要及时更新,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3.方法多样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课堂讲授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但现在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利用虚拟实验室和网络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开展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等。

4.评价方式。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需要通过综合评价来反映。

传统的基于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难以完全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项目作品、实验报告、参与度和表现等多维度的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对策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教学角色,在教学中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人工智能等技能,让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3.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项目研究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下教学反思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

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这一改革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拓展。

以往传统的重点在于教授软件使用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现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包含了数据分析、编程设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与突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改注重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堂上的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师也要从传统的板书和讲解转变为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了配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和演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也可以搭配使用互动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下,学习评价也发生了变革和创新。

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演示、项目报告、实验操作等。

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将更加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面临的挑战与化解思路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以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需要加强与社会、行业的合作,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巨大变革,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并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转变以及师资队伍培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一、教学内容调整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的调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调信息素养培养。

将信息素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了解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利用的意义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2.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此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开展项目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前沿技术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转变应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参与开放课程、加入技术社区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3.强调项目实践。

通过项目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项目实践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以及针对这些变化提出的相关对策。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1.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新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教材内容将更加贴近实际、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逐渐改变,采用更加互动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驱动等。

3.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更需要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1.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新技术、新概念和新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项目驱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3.组织实践活动和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和比赛,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配备适当的设备和软件:为了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适时配备适当的设备和软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结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面对新的变化和挑战。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实践活动和比赛、设备和软件的配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都是需要重视和采取的对策。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时俱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作为当代高中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变化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实际需求,不再是简单地讲授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和编程,而是更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创新精神。

2.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更应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也逐渐趋向多元化发展。

不再仅仅注重考试成绩,而是鼓励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展示等,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丰富的实践性和前沿性需求,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教案和教学经验,促进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也可以引入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学要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需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1、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是涵盖了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互联网、数字媒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新内容的引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开展更多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学生个性化的要求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

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例外,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需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对策1、新媒体教学的应用新媒体教学可以拓宽教学视野,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高班级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效果。

应该鼓励教师采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软件工具,以及线上学习平台等新型技术手段配合教学。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位、应用知识,应采用形式多样、富于启发思索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

可以运用分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分析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等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适应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提高授课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成长为导向,从个体差异角度来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题材话题的多样化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也应更换多样化的题材和话题。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键。

一、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

此外,还强调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一在一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度和主动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往往不足。

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4、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当前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无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1、引入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4.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4.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
革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强化实践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上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拓展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和拓展,除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引入新技术、新应用,让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动态,拓宽知识面。

4.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意识。

5.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6.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
素之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浅谈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及对策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需要更加贴合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基础知识、软件应用和编程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 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素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创新等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项目实践、信息检索和分析、信息共享和传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注重学科的跨界融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例如,在地理课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在物理课上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模拟等。

3. 引入创新和创造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可以通过编程、机器人等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入设计思维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创新项目中。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及对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

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信息技术项目中,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将课程的基础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提前传达给学生,课堂时间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1. 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训练。

这种模式固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2. 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发展和实践操作。

具体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2.1 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2.2 实践操作重要性新课程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实际操作环节,增加实践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3 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1.1 课程目标1.2 课程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评价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概述2.2 计算机硬件2.3 计算机软件2.4 练习与巩固第三章:操作系统应用3.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2 Windows基本操作3.3 文件管理3.4 系统设置与维护第四章:网络基础与应用4.1 计算机网络概述4.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4.3 电子邮件的使用4.4 网络安全的维护第五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5.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5.2 文档格式设置5.3 表格制作与图文混排5.4 练习与巩固第六章: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6.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6.2 数据录入与编辑6.3 数据排序与筛选6.4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第七章: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7.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7.2 幻灯片设计7.3 动画与过渡效果7.4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分享第八章:数据库基础与应用8.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8.2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操作8.3 数据库查询与统计8.4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概述9.2 编程语言与工具9.3 算法与程序设计9.4 编程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十章:信息技术与生活10.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0.2 网络购物与支付10.3 数字娱乐与社交10.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一章:信息搜索与处理11.1 信息搜索的策略与技巧11.2 信息处理与整合11.3 信息伦理与法律11.4 实践项目:主题信息搜索与报告第十二章:多媒体设计与制作12.1 多媒体概念与技术12.2 图片编辑与处理12.3 音频与视频编辑12.4 实践项目:多媒体作品制作第十三章:与机器学习13.1 概述13.2 机器学习基础13.3 应用案例13.4 实践项目:简单应用开发第十四章: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14.1 项目管理的概念14.2 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4.3 团队的沟通与协作14.4 实践项目:信息技术支持的工程项目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未来社会15.1 信息社会的特征15.2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5.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5.4 学生论坛:信息技术与未来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化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社会需求。

除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还需要引入更多的前沿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当今社会的信息化技术和趋势。

2.教学目标的转变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单一分数评价模式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发展。

因此,应引入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实践评价、课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情况。

二、针对变化的对策1.更新教材,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应用需求,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同时,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和项目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引入项目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制学习,通过学生自主组织、探究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文|刘岭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广泛性。

信息技术核心意识培养应该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主动学习的方式。

一、信息技术中的核心素养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新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中的核心素养内容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了解程度,是人们在信息时代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这个时代,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早已渗透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模式。

(二)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通过抽象化、模型化、算法化等方式进行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

计算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造,实现教育信息化和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现今各方面条件均已满足该要求,但要提高应用效率是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更深层次的需求。

(四)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个人和组织的力量,为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做出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他人隐私。

在信息社会中,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他人隐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尊重他人隐私权的坚实执行者,不盗取、泄露或滥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二、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教学策略(一)教学中融入典型案例,激发感悟典型案例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案例融入教学中,能有效推动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一般选择与生活、学习相关,有应用价值的案例。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学科知识和现实应用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素养。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材资源匮乏,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足等,制约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方向1. 更新教学内容,贴近社会需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更新教学内容,贴近社会需求,结合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最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强化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能力新课改倡导注重学科的实践性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增加实践环节,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课、课外实践活动、项目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科的实践精神。

3.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关键。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更新教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4.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问题导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1. 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尝试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即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研究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2010年秋季我省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被纳入高中阶段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上发生了全面的变革,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

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

旧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

“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

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

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

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

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

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

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对高一新生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
在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节课,我制作了一个调查表,以便调查学生的已有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大概地了解目前高一新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时要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调查表设计如下:
①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不喜欢○喜欢
②在初中有没有开信息技术课?○没有○有
③你家里有没有电脑?○没有○有
④你会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不会○会
⑤你是不是经常用QQ聊天?○不是○是
⑥你是不是经常玩在线游戏?○不是○是
⑦你有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没有○有
⑧你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没有○有
⑨你会使用以下哪几个软件()A.FrontPage、B.flash、C.Word、D.Excel、E.PowerPoint、F.Photoshop、
G.3ds max、H.全都不会。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分层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具体做法如下:
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顾名思义,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其具体做法如下面: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其中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

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

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把教学内容分成四类:
1.一类是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对所学课程有基本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称为“敲门砖”,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的任务设计成第一层次的任务:基本任务。

由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学习。

我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需要“照猫画虎”,在“照猫”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在“画虎”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

2.完成基本内容的教学后,学生入了门,进入第二类教学内容,进行第二层次的任务设计:提高性任务。

即一部分任务内容由教师明确要求,另一部分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例如:讲发送电子邮件时,就可以设计一个“给教师发邮件”的任务,“给教师发邮件”任务是确定的,而邮件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

这种形式的教学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中间教学阶段。

第三类教学内容是每个模块学习完后的电子作品设计教学阶段,也就是第三层次的任务:开放性任务。

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其形式和内容完全由学生去组织安排。

比如Word模块的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语文、数学甚至体育等科目的相关内容,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领域的内容,制作一张电子版报。

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综合学习阶段。

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不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课堂内容,也使他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运用到其他领域,获得了更大的提高!在这两类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他们的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没有学过的知识,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但它们一般是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学生就能自己从书本上或计算机上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己实践探索解决,这两类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3.第四类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仍然心存疑虑难以明白的内容,即教学难点,这类内容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采取与学生讨论研究、演示和鼓励多实践的教学方法,属于大多数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与同学一道讨论研究,属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则单独进行辅导。

二)、采用研究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让学生对信息课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研究型学习模式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堂的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社会类问题等。

在这一模式下,要求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任务一旦提出,教师就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动态过程交给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对教师而言,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的原则安排课题。

在初中阶段多以安排较为直观和浅显的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在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其方法可用简略表示:
总之,在高中阶段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学生分析,用充足的时间备课,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