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中兽医一.名词解释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借以说明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物质衍生变化的结果。
2.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滋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借以说明事物间有相互协调的一面。
3.五行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和制约关系,借以说明事物间相拮抗的一面。
4.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及水湿的功能。
5.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调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6.整体观念:动物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动物本身的整体性和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就是整体观念。
7.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引起发病。
8.邪正盛衰: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9.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及发展阶段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
10.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可采用同种治法。
11.四气:药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自古称为四气,也称四性。
12.五味:中药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称为五味。
13.阴阳:自然界一切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事物或方面的代名词。
既可代表两个相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14.阴阳对立: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5.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畜制宜,即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四时气候、地域环境以及病畜的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考虑用药原则。
16.辨证论治:就是中兽医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
辩证就是利用四诊收集资料、分析判断、认识疾病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疗方法。
17.八纲辨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中兽医学

第一章
阴阳学说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杨英
摘要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把这种哲学思想 引用到医药学中,作为医药学的一种指导思想 和推理工具。本文就阴阳学说和疾病治疗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其中大量地援引了古今中 医、中兽医名家有关该问题的论述,并列举了 该理论指导下的方药组成,进一步说明了阴阳 学说对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部 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 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因 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及 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如前肢太阴肺经,后肢太阳膀胱经。
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 律的。具体表现如下:
前肢三阴经,从腹胸走到前肢末端,交前肢三 阳经;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走到头部,交后肢 三阳经;后肢三阳经,从头部走到后肢末端,交后 肢三阴经;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走到腹胸,交 前肢三阴经。
头
前肢三阳
阳虚不能制阴造成阴盛者,疾病的性质是虚寒证,此时 同样不能用辛温发散药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 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如《元亨疗
马集》中所载的“荜澄茄散”便是用了巴戟天、肉苁蓉、
补骨脂、葫芦巴、桂心、益智仁多味温肾壮阳之药,以补命 门真火,专治下元虚寒。证见腰拖胯鞑,后肢虚肿,小便清 长,大便稀溏,形寒肢冷,口色青黄,脉象沉迟等阳虚而阴
阴阳学说认为机体之所以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 动,是由于机体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保持了相互对立 统一、协调平衡关系的结果。即只有机体的内外、表 里、上下各部分之间,以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 与功能、功能与物质之间,必须经常保持其相互协调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ppt

的范畴。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一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概念:阴阳指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所既有的
阴
两种不同的属性。
阳 阴阳的特性: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五
行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之
持动物体的生理活动;否则,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精气就会竭绝
,生命活动也将终止。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一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阴阳学说的应用
阴 2)病理方面:
阳 A、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引起的动物体阴阳的
五
行
偏盛或偏衰。
面。( “克我” 、“我克”所胜、所不胜关系)次序如下: 木→克土→克 水→克火→克金克→木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一
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 3)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阳 C、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是事物之
五
行
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另一种表现。( “太过” 、“不及” )次序
病的本质。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一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阴阳学说的应用
阴 4)治疗方面:
阳 A、确定治疗的原则:“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因此“泻
五
行
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学 B、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知道临诊用药:药物的性味功能可用阴阳加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阴 阳 学 说 在 中 兽 医 学 中 的 应 用
刘永 红 ( 宁夏海原县红羊农业科技服务 中心 7 5 5 2 0 6 )
1 解 剖 生 理 方 面
在 组 织 结构 方 面 阴 阳学 说 在 阐 明畜 体 组织 结 构 时, 认 为家 畜 机 体 是 一个 完 整 的有 机 体 , 其 组 织 结 构
方 的 亢盛 ,从 而表 现 阴虚 则 内热或 阳虚则 外 寒 的
现象。
阴虚则 内热 , 是阳本不亢盛 , 但 由于阴液耗伤 出 现不足 , 则阳表现出相对 的有余。 阳盛则热 , 但这个热 是 由于 阴不 足 的结 果 , 故称虚热 , 家 畜常 表 现体 弱 多 汗, 低 热 咳喘 , 粪 干尿少 , 舌红 少苔 或无苔 、 脉细数 等 。
2 病 理 方 面
疾 病 的发 生 是 机体 阴 阳失 去相 对 平 衡 ,出现 偏 盛 或偏 衰 的结 果 。 阴 阳 的偏 盛 :阴 阳任 何 一方 的偏 盛 都会 引起 另
一
方 的不 足 , 从 而 出现 阴盛则 阳病或 阳盛则 阴病 。 阴 盛 则 阳病 是 由 于 阴 邪 ( 寒湿 ) 偏盛 , 损 伤 阳
阳虚 则 外寒 是 阴本 不 太 盛 , 但 由于 阳气 衰微 、 表 现不足 , 则 阴表 现 出相对 的有 余 。 阴盛则 寒 , 但 这个
阴阳, 如《 素问・ 金 匮真言论 》“ 背为阳, 阳中之阳 , 心
也 。背 为 阳 , 阳 中之 阴 , 肺 也 。腹 为 阴 , 阴 中之 阴 , 。 肾
属阳 ; 里、 寒、 虚 属 阴。
4 治疗方面
阴 阳的偏 盛 偏 衰 ,是疾 病 发 生 、发展 的根本 原 因, 因此 , 调整阴阳、 补偏 救 弊 , 促使 阴 阳恢 复 相对 平 衡, 是 治 疗疾 病 的基本 原则 。 如对 阴盛 的寒证 , 用 “ 寒 者 热 之 ”的方 法 治 疗 ; 对阳盛的热证 , 应用 “ 热 者寒 之 ”的方法 治 疗 。 反之 , 若 因 阴液 不 足 , 不 能制 阳而致
中兽医各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1、何谓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即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精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和独特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方药、针灸及病证防治技术。
2、为什么说中兽医学具有完整的学术体系?①中兽医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有基础学科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它有过渡学科包括针灸,中药方剂学,它有临床学科,包括内外科产科学②中兽医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即汗、吐、下、温、和、情、补、消八法。
外治法即贴敷法、掺药法所以说中兽医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3、试述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⑪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动物本身的整体性:动物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为中心,动物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②动物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相关性:机体与自然界对立统一,息息相关,机体不能脱离外环境,而外环境的改变可以影响到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
⑫辩证论治辨证就是利用四诊收集资料,分析判断,认识疾病证候。
论治则是根据辨的证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法、方、药。
临床上,辨证论治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具体应用形式。
①同病异治:同种疾病由于不同病因或在不同阶段,所辨的证不同,故治不同。
②异病同治:不同疾病,其发展过程中,所辨的证相同,故治相同。
阴阳学说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2.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请举出理由阐述之。
物质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无形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强壮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属阳;凡是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有形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虚弱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属阴。
2023年新版中兽医学复习资料

1: 中兽医学: 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简称, 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 以动物病证防治和动物保健为关键内容一门综合性科学。
2: 阴阳: 是对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两种事物, 或同一个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概括。
3: 五行: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运动和改变。
4: 脏腑: 即内脏及其功效总称, 是动物体关键组成部分, 研究动物体各脏腑器官生理活动、病理改变及其互相关系学说, 称为脏腑学说。
4.疫疠一个具有强传染性外感致病因素“疫”, 指瘟疫, 有传染意思, “疠”指天地之间一个不正之气。
5: 气: 习惯上, 把弥散无形气称为气, 是不断运动、极其细微物质。
6: 血: 是一个循环于脉中具有营气红色液体。
7: 津液: 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总称。
清而希者为津, 浊而稠者为液。
8: 经络: 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总称, 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和运营气血、调整功效通路, 是动物体组织结构关键组成部分。
9: 病因: 即致病因素, 也就是引发动物疾病发生因素。
10: 病机: 是指多种病因作用于机体, 引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理。
11: 七情, 指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改变。
12:辨证论治:是中兽医学基础特点之一, 也是对中兽医理、法、方、药整个诊疗体系概括。
辨证:即分析、辨认证候, 论治:就是依据辨证结论, 确立相应诊疗标准和方法。
13: 八纲辨证: 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多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对疾病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 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证候类型。
八纲, 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4: 升降浮沉: 指药品作用于机体四种趋向。
15: 归经: 指药品对机体某部分选择性作用。
即关键对某经或几经发生显著作用, 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16: 相须: 即性能, 功效相类似药品配合应用, 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7:相使:即性能, 功效方面有一些共性, 或性能功效虽不同样, 但是诊疗目的一致药品配合使用, 而以一个药品为主另一个为辅, 能提高主药功效。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阴阳)

①中兽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阳:是指对畜体具有温煦、生化、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所以,严格规定的阳发生病理变化时, 太过则会产生“阳盛则热”。不足时则会产生“阳虚则寒”。临 证所见的各类实热证,都为“阳盛”所致。而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如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等,皆属于此。治疗中所用的 温阳之法亦是针对于此。
阴阳的特性
A 阴阳的普遍性: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B 阴阳的特殊性:阴阳虽包括万事万物,但任何事物的内部
又都包含有阴阳,此一事物和彼一事物中的阴阳各有其特殊 性
C 阴阳的可变性:阴阳的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而是相对的,常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既阴可 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一切即对立而又统一的事物,均可用阴 阳来表示。
起源: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 生活观察:日光向背 向日,光明 温暖为阳
背日,阴暗 寒凉为阴 生产实践阴阳的互根互用
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 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 也就无所谓上。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 件
中兽医理论基础知识1

一、阴阳的概念, 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阴阳的概念: 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是一切事物和现象冲突双方的概括。
识别阴阳的属性是以上下, 明暗, 大小, 前后, 动静等为准则。
阴阳的相互关系: 1, 阴阳的对立2, 阴阳的互根3, 阴阳的消长4, 阴阳的转化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1, 在畜体组织结构方面: 机体部位上为阳, 下为阴;脏为阴, 腑为阳;经属阴, 络属阳;血为阴, 所为阳;营气在内为阴, 卫气在外为阳。
2, 在生理方面: 物质为阴, 功能为阳,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3, 在病理方面: 阴阳失去平衡, 导致疾病发生, 阴盛则阳病, 阳盛则阴病,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二、4, 在药物方面:四气五味, 升降沉浮;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盛者泻之, 虚者补之三、5, 在病证防治方面:阴阳为八纲的总纲, 脉象的阴阳之分, 数, 洪,浮, 大, 滑为阳, 迟, 小沉, 细, 涩为阴。
四、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1、五行相互关系:2、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木。
3、五行相克: 木→土→水→火→金→木。
4、五行相乘: 木→土→水→火→金→木。
五行相侮: 木→金→火→水→土→木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1, 在生理方面: 按五行的属性以分别脏器的特性及相互联系, 以生克制化的关系, 说明脏腑器官相互滋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
畜体就是依靠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 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 在病理方面:用五行生克规律说明脏腑疾病的传变。
依据五行的生克关系, 任何一行都有生我, 我生, 克我及我克的关系, 用这四行进行了联系。
五行配五脏以后, 也从这样的四个方面来固定一个脏与其他四个脏的联系。
如以肝为例, 生我者为肾, 我生者为心, 克我者为肺, 我克者为脾。
在病理上, 肝病传脾, 称为“木克土”, 肝火犯肺, 称为“木火刑金”。
3, 在疾病传变上:在疾病的传变上, 肝病传脾, 称为“木乘土”, 脾病传肝称为“土侮木”, 肝脾也可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 肝病传心(母病及子), 传肺(木侮金), 传肾(子病及母)等, 都可用五行生克乘侮来说明。
中兽医各章要点

中兽医学习题绪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中兽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2)简答题: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问答:举例说明中兽医学发展史中4个主要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代表性著作、人物和事件等。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生克制化;(2)解答题: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相互关系;(3)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脏腑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焦;(2)简答题: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肢体器官的联系各有哪些六腑及其主要功能各有哪些(3)问答题:五脏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六腑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气血津液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气、气机、血、津液;(2)简答题:气的生成和分类;气的功能;血的功能;津液的功能;气血津液的病理各有哪些(3)问答题: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章经络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2)简答题: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和流注次序;(3)问答题:举例说明经络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病因病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病因、外感、疾病;正气;邪气;病机;六淫;疫疠;内伤;痰饮;瘀血;(2)简答题:六淫各自的特性及致病特征;病机包括哪几个方面;(3)问答题:内伤分成哪几类,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正气和邪气各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各类病因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六章诊法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四诊;四诊合参;望诊;察口色;闻诊;切脉;脉象;(2)简答题:四诊的基本内容各包括哪些察口色的方法及各种病色及其主证;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六要脉及其主证;(3)问答题:举例说明四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第七章辨证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2)简答题:简述八纲辨证中八纲含义及其主证;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及其意义;第八章防治法则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治标、治本、正治、反治、同治、异治、内治八法、三因制宜;(2)简答题:预防的原则包括哪些;治疗的原则包括哪些;内治八法的基本含义;(3)问答题:举例说明中兽医学防治法则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中兽医总结2011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1、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的交感相错;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2、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1)生理方面:①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动物体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其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就大体部分来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胸腹为阴;就四肢的内外侧而论,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就脏腑而言,脏为阴,腑为阳;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
②说明动物体的生理:一般认为,物质为阴,功能为阳,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这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结果。
(2)病理方面:①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是动物体内的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②说明疾病的发展:在病证发展过程中,由于病性和条件不同,可以出现阴阳的相互转化。
③判断疾病的转归(3)诊断方面:①分析症状的阴阳属性:一般来说,凡口色红、黄、赤紫者为阳,口色白、青、黑者为阴;凡脉象浮、洪、数、滑者为阳,沉、细、迟、涩者为阴;凡声音高亢、洪亮者为阳,低微、无力者为阴;身热属阳,身寒属阴;口干而渴着属阳,口润不渴者属阴;躁动不安者属阳,蜷卧静默者属阴。
②辨别症候的阴阳属性(4)治疗方面:①确定治疗原则: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使其重新恢复协调就成为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②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与功能,知道临床用药:一般来说,温热性的药物属阳,寒凉性的药物属阴;辛、甘、淡味的药物属阳,酸、咸、苦味的药物属阴;具有升浮、发散作用的药物属阳,具沉降、涌泻作用的属阴。
(5)预防方面:由于动物体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动物体的阴阳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否则便易引起疾病。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体的适应能力,就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3、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后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后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后引申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土;(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后引申为凡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金;(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后引申为凡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水。
中兽医考试

中兽医学复习题一、中兽医学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中兽医学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在中兽医理论(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药性)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以中药或针灸为主要手段来防治动物疾病、保障生命质量、提高生产性能的科学?1)整体观中兽医学认为,天畜合一,动物体和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动物体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在生理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辨证施治:以四诊为依据,通过辨证论治防治疾病。
3)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变化,早期采取防范措施。
4)调整机体机能:医疗疾病以调动调节机体的固有机能为根本。
二、中兽医治疗的八法是什么?八法是中兽医针对家畜病证进行药物治疗的大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
1) 汗法概念:汗法,也叫散法或解表法。
2)吐法)概念:吐法,也叫涌吐法或催吐法。
3)下法概念:下法,也叫攻下法或泻下法。
一般情况下,将下法分为攻下、润下、逐水三种。
4) 和法概念:和法,也叫和解法。
和法可分为和解表里、调和肝脾、调和肝胃三种。
5) 温法概念:温法,也叫祛寒法。
:按照中寒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温法可分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经散寒三种。
6).清法概念:也叫清热法,。
分类: 临证常把清法分为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 、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疮黄肿毒等) 、清热凉血(适用于热在营分,血分)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证);清热解暑(适用于夏季的暑热)五种。
7).补法概念补法,也叫补虚法。
有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四种。
8)消法概念:消法,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
三、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1)阴阳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用于表示一切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古老的代名词。
阴阳是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具有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中兽医学中阴阳用来说明动物体的生理病理药物和治则。
中兽医学考试重点

1中兽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2.中兽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阴阳学说是以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xx: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
4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5阴阳学说的应用一生理方面1.说明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2.说明动物机体的生理二病理方面1.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2.说明疾病的发展3.判断疾病的转归三诊断方面1.分析症状的阴阳属性2.辨别征候的阴阳属性四治疗方面1.确定治疗原则2.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知道临床用药五预防方面。
6五行“五”指木火土金水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7脏腑学说通过观察动物体外在现象,征象,研究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内容1.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相联系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气血津液3.经络系统。
心主血脉和藏神,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脾主运化统血生清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肝主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六腑胆贮存和排泄胆汁胃受纳和腐熟水谷小肠受盛化物分清别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总司全身气机,水液运行道。
8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动物机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吸入之清气。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6.营养作用.气的运动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气的分类元气(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宗气(1.营气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2.卫气运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升降浮沉: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9血流行于脉管之中的红色液体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中兽医学》课件: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
(一)生理方面
1.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 依据解剖部位或生理活 动属性,对机体的阴阳 属性进行划分。 2.说明机体的生理 物质为阴,功能为阳。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二)病理方面 1.疾病的病理变化
2.疾病的发展 3.疾病的转归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1.疾病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中兽医学
2.事物的阴阳属性
明亮、温热、活动、
兴奋、向阳上、向外、
扩散、开放等
晦暗、寒凉、沉静、
抑制、向 第一节
中兽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3.“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凡类似“火”性的,均属于阳的范畴。
凡类似“水”性的,均属于阴的范畴。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兽医学
二、阴阳学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兽医学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第一章 第一节
1.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
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 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 始”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 化起”
1.概念:以阴和阳的 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 化来认识自然、解释 自然、探求自然规律 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 论,是中国古代朴素 的对立统一理论。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1)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生理方面1.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动物体是一个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其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加以概括说明。
就大体部分来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胸腹为阴。
就四肢的内外侧而论,则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就脏腑而言,则脏为阴,腑为阳;而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阳、心阴,肾阳、肾阴,胃阴、胃阳等等。
总之,动物体的每一组织结构,均可以根据其所在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等各相对部位以及相对的功能活动特点来概括阴阳,并进而说明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说明动物体的生理一般认为,物质为阴,功能为阳,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这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结果。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亟,可作气解)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就是说“阴”代表着物质或物质的贮藏,是阳气的源泉;“阳”代表着机能活动,起着卫外而固守阴精的作用;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而通过阳气的作用又不断化生阴精,二者同样存在着相互对立、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保持着相对平衡,以维持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否则,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精气就会竭绝,生命活动也将停止,就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的“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二)病理方面1.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中兽医学认为,疾病是动物体内的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
正气,是指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病邪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邪气也有阴邪和阳邪之分。
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过程。
中兽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1概要

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变化规律阴阳的对立制约、相互依存、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在中兽医学的应用(一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二解释动物体的生理功能(三阐述动物体的病理变 :A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B 阴阳偏衰 (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 C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阴阳俱损 (阴阳互损是以阴阳互根为前提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指导疾病的防治:A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 B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六归纳药物的性能4、五行的概念五行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代表的事物属性的运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相生; 金,木,土,水,火相克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归类(三五行的调节机制。
相互关系 :正常调节机制①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②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③制化规律;异常调节机制相乘:①子母相及;②相乘相侮(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相侮:相侮即反克。
6、五行在中兽医中的应用(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二阐述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A母病及子 B 子病犯母 C 相乘为病 D 相侮为病(四指导临诊诊断(五指导疾病的治疗 A 补母(虚则补其母 B 泻子(实则泻其子 C 抑强 D 扶弱7、五脏的功能,六腑的功能五脏 :即心、肝、脾、肺、肾。
共同功能 :贮藏精气而不泻。
各自功能 :心:主血脉,藏神;主汗,开窍于舌。
肺:主气,主宣降; 主皮毛,开窍于鼻。
脾: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外应与唇。
肝: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
肾:主藏精;主命门之火, 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共同功能 :传化水谷泄而不藏。
中兽医学的概念

绪论 (8)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8)二、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8)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2)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14)基础篇 (15)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15)第一节阴阳学说 (15)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5)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6)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17)第二节五行学说 (19)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9)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0)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2)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23)第二章脏腑学说 (24)第一节概述 (24)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24)二、脏腑学说的内容 (24)第二节五脏 (25)一、心 (25)二、肺 (26)三、脾 (27)四、肝 (28)五、肾 (30)第三节六腑 (31)一、胆 (32)二、胃 (32)三、小肠 (32)四、大肠 (33)五、膀胱 (33)六、三焦 (33)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34)一、脏与脏的关系 (34)二、腑与腑的关系 (35)三、脏与腑的关系 (36)第三章气血津液 (37)第一节气 (37)一、气的基本概念 (37)二、气的生成 (38)三、气的运动 (38)四、气的生理功能 (39)五、气的分类 (39)第二节血 (40)一、血的概念 (40)二、血的生成 (40)三、血的生理功能 (41)第三节津液 (41)一、津液的概念 (41)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1)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42)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2)一、气和血的关系 (42)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43)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43)第四章经络 (43)第一节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 (44)一、经络的概念 (44)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4)第二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45)一、十二经脉 (45)二、奇经八脉 (46)第三节经络的主要作用 (46)一、生理方面 (47)二、病理方面 (47)三、治疗方面 (47)第四章病因病理学说 (48)第一节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 (48)第二节病因 (48)一、外感致病因素 (49)二、内伤致病因素 (53)三、其它致病因素 (53)第三节病机 (55)一、邪正消长 (55)二、升降失常 (56)三、阴阳失调 (56)第五章辨证 (57)第一节基本概念 (57)第二节八纲辨证 (57)一、表里 (57)二、寒热 (59)三、虚实 (60)四、阴阳 (62)五、八纲辨证与八证论 (63)第三节脏腑辨证 (63)一、心与小肠病证 (63)二、肝与胆病证 (65)四、肺与大肠病证 (67)五、肾与膀胱病证 (69)第三节气血津液辨证 (70)一、气病辨证 (70)二、血病辨证 (71)三、津液病辨证 (71)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72)一、卫气营血证治 (72)第六章防治法则 (74)第一节预防 (74)一、未病先防 (74)二、既病防变 (75)第二节治则 (75)一、扶正与祛邪 (76)二、治病求本 (77)三、同治与异治 (78)四、三因制宜 (79)五、治疗与护养 (80)第三节治法 (80)一、内治法 (80)二、外治法 (84)中药篇 (85)第一章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85)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采集与储藏 (85)一中药的产地 (85)二中药的采集 (86)三中药的储藏 (87)第二节中药的炮制 (88)一、炮制的目的 (88)二、炮制的方法 (89)第三节中药的性能 (91)一、四气五味 (91)二、升降浮沉 (93)三、归经 (94)四、毒性 (94)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95)一、配伍关系 (96)二、用药禁忌 (96)第五节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加减变化 (97)一、组成原则 (97)二、加减变化 (98)第六节中药的剂型、用药剂量与方法 (99)一、中药的剂型 (99)三、中药的用法 (101)第七节、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简介 (101)一、中药的化学成分概述 (101)二、中药的化学成分简介 (102)第八节、中药添加剂概述 (104)一、中药添加剂的概念 (104)二、中药添加剂的特点 (104)三、中药添加剂的研究利用前景与展望 (106)四、应用中药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07)第二章常用中草药与方剂 (107)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 (107)一、解表药 (107)二、解表方 (115)第二节、清热药及方剂 (117)二、清热方 (131)第三节、泻下药及方剂 (136)一、泻下药 (136)二、泻下方 (141)第四节、消导药及方剂 (143)一、消导药 (143)二、消导方 (146)第五节、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方剂 (147)一、化痰止咳平喘药 (147)二、化痰止咳平喘方 (159)第六节、温里药及方剂 (161)一、温里药 (161)二、温里方 (165)第七节、祛湿药及方剂 (167)一、祛湿药 (167)二、祛湿方 (177)第八节、理气药及方剂 (180)一、理气药 (180)二、理气方 (184)第九节、理血药及方剂 (185)一、理血药 (185)二、常用理血方剂 (200)第十节、收涩药及方剂 (203)一、收涩药 (203)第十一节、补益药及方剂 (208)一、补益药 (208)二、补益方剂 (231)第十二节、平肝药及方剂 (234)一、平肝药 (234)第十三节、安神开窍药及方剂 (244)一、安神开窍药 (244)二、安神开窍方剂 (251)第十四节、祛虫药及方剂 (252)一、祛虫药 (252)二、祛虫方剂 (254)第十五节、外用药及方剂 (255)一、外用药 (255)二、外用方剂 (258)病证防治篇 (261)第一章猪病的防治 (261)一、猪瘟 (261)二、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 (263)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263)四、猪流行性感冒 (264)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265)六、猪肺疫 (266)七、猪丹毒 (267)八、仔猪副伤寒 (268)九、仔猪大肠杆菌病 (268)十、猪痢疾 (270)十一、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271)十二、猪气喘病 (272)十三、猪链球菌病 (273)十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274)十五、猪坏死杆菌病 (274)十六、蛔虫病 (275)十七、姜片吸虫病 (276)十八、球虫病 (276)十九、弓形体病 (277)二十、疥癣 (277)二十一、泄泻 (278)二十二、便秘 (279)二十三、感冒 (280)二十四、风湿症 (281)二十五、脱肛 (281)第二章家禽疾病的防治 (282)一、鸡新城疫 (282)二、禽流感 (283)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83)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84)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285)六、禽痘 (286)八、鸭病毒性肝炎 (288)九、小鹅瘟 (289)十、禽霍乱 (289)十一、禽沙门氏菌病 (290)十二、禽大肠杆菌病 (292)十三、鸡弧菌性肝炎 (293)十四、禽葡萄球菌病 (293)十五、鸡慢性呼吸道病 (294)十六、鸡传染性鼻炎 (295)十七、鸭疫巴氏杆菌病 (295)十八、家禽球虫病 (296)十九、鸡盲肠肝炎 (297)二十、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297)二十一、肉鸡腹水综合症 (298)第三章牛羊疾病防治 (298)一、牛羊口蹄疫 (298)二、牛流行热 (299)三、牛羊巴氏杆菌病 (300)四、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301)五、牛羊破伤风 (302)六、牛羊布氏杆菌病 (303)七、羊梭菌性疾病 (303)八、牛伊氏锥虫病(苏拉病) (305)九、牛焦虫病 (306)十、脾虚不磨 (306)十一、宿草不转 (307)十二、瘤胃臌气 (308)十三、百叶干 (309)十四、不孕症 (310)十五、产后恶露不尽 (311)十六、产后缺奶 (311)十七、胎衣不下 (312)十八、乳痈 (313)十九、产后发热 (314)二十、牛腐蹄病 (314)第四章犬猫病证 (315)一、犬流行性感冒 (315)二、犬瘟热 (315)三、犬细小病毒病 (316)四、犬传染性肝炎 (317)五、犬传染性支气管炎(犬病毒性呼吸道病) (318)六、犬痢疾 (318)七、犬疥癣 (319)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 (319)九、呕吐 (320)第五章兔病证防治 (321)一、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321)二、兔巴氏杆菌病 (321)三、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322)四、兔大肠杆菌病 (323)五、兔沙门氏菌病 (323)六、兔球虫病 (324)七、兔螨病 (324)八、兔泄泻 (325)第六章鸽病证防治 (326)一、鸽流感 (326)二、鸽葡萄球菌病 (326)三、鸽溃疡性肠炎 (326)四、鸽钩端螺旋体病 (327)五、鸽痘 (327)六、鸽血变原虫病(鸽疟疾) (328)第七章鱼虾病证防治 (328)一、草鱼出血病 (328)二、白头白嘴病 (329)三、鲢鱼打印病 (329)四、鱼烂鳃病 (330)五、鱼赤皮病 (330)六、鱼肠炎病 (331)七、竖鳞病 (331)八、九江头槽绦虫病 (332)九、虾背脊甲壳变红症(白浊病) (332)附录:畜禽针灸图谱 (333)主要参考文献 (340)绪论一、中兽医学的概念中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简称,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以防治动物(家畜、家禽、伴侣动物、水产动物、竞技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病证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明动物体的生理活动
物质——阴 功能活动——阳 阴(物质性)——代表者物质或物质的贮藏——阴精; 阳(功能性)——代表者机体的机能活动 ——阳气; 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这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结果。
“阴者,藏精而起亟(亟,可作气解)也;阳者,卫外而为固 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夫热者,阳胜其阴也”,“夫寒者,阴胜其阳也” ——《元亨疗马集》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素问·调经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3、分析疾病的性质
阴阳失调发生的原因与所致疾病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偏盛致病 实证
阴盛 阳盛 实寒 实热
阴虚 阳虚 虚寒 虚热
药物等作用
调节阴阳
阴阳平衡
1 疾病痊愈
保持失调
2 迁延不愈
阴阳概括疾病证型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疾病症状
属阳症状
属阴症状
色泽 鲜明
灰暗
声息 高亢洪亮 症状 热、燥、动
低微无力 寒、润、静
脉象 数、浮、大、洪、滑
迟、沉、小、细、涩
部位 口色
阴盛 阳盛
阴胜其阳 阳胜其阴
绝对过盛
实证
阴胜则寒 阳胜则热
阴衰 阳衰
不能制阳 不能制阴
相对过盛
虚证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阴阳俱 损(虚)
阴阳两虚证
虚证
实寒证 实热证
虚热证 虚寒证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3、分析疾病的性质
阴阳失调发生的原因与所致疾病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偏盛
失
调 的 直
阴阳某一方 偏衰导致
阴阳偏衰
接
原 阴阳双方俱
因
衰导致
阴阳互损
阴盛 阳盛
阴胜其阳 阳胜其阴
阴衰 不能制阳
阴
阳
阳衰 不能制阴
失
调
阴损及阳 阴阳俱 阳损及阴 损(虚)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3、分析疾病的性质
阴阳失调发生的原因与所致疾病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阴 阴阳偏盛 阳 失 调 的 阴阳偏衰 直 接 原 因 阴阳互损
1、解释疾病的发生; 2、分析疾病的病因; 3、分析疾病的性质; 4、解释疾病的发展变化; 5、判断疾病的转归;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1、解释疾病的发生
1
从宏观的阴阳观点解释疾病的发生!
阴阳状态 阴阳平衡
病因作用
阴阳失调
机体状态 健康状态
病因作用
疾病发生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1、解释疾病的发生; 动物与环境的整体
2 从具体的阴阳
(正气与邪气) 观点解释疾病 的发生!
动物体 正气
抗病因素
环境因素 邪气
致病因素
阴
阳
对立制约
健康状态 邪不胜正
正不胜邪 疾病发生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2、分析疾病的病因 阴邪
用阴阳划分六淫和分析病因致病特点
阴阳对立
寒邪 湿邪
易伤 阳气
六淫之邪
阳邪
热(火)邪 风邪 燥邪 暑邪
易伤 阴精
表、外、上 红、黄、赤紫
里、内、下 白、青、黑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2、概括疾病证型 一切病证,不外“阴证”和“阳证”两种。
一切病证
阳证 表证 热证 实证
阴证 里证 寒证 虚证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2、概括疾病证型 分析疾病,先应把握住阴阳。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偏盛致病 虚证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4、解释疾病的发展变化
用阴阳转化解释疾病特性的转变/变化
阴证
阳证
阴阳转化 阳证
一定条件 阴证
寒证 虚证 里证
热证 实证 表证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 表里转化
热证 实证 表证
寒证 虚证 里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阴阳对立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3、分析疾病的性质
从阴阳失调致病分析疾病性质
阴阳状态 阴阳平衡
病因作用
阴阳失调
? 机体状态 健康状态
病因作用
疾病发生
据上:阴阳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那么:阴阳失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3、分析疾病的性质
阴阳失调发生的直接原因及失调的本质
阴 阳
阴阳某一方 偏盛导致
4、解释疾病的发展变化
用阴阳转化解释疾病特性的转变/变化
举例1:如患败血症的动物,开始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舌红,脉象洪数等热象,当 严重者发生“暴脱”时,则转而表现为四肢厥冷,口舌淡白,脉沉细等寒象。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5、判断疾病的转归
阴阳平衡 病因作用 阴阳失调
健康状态 病因作用 疾病发生
治疗疾病
“凡察兽病,先以色脉为主,……然后定夺其阴阳之病。” ——《元亨疗马集》
“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 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 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 阳,则医道虽玄,思过半矣。”
动物整体
体表
体内
身体 上下
四肢内 外侧
胸腹腰背
头尾
脏腑
经络
气血
上下 外 内 腰 部部 侧 侧 背
胸 头尾 腹
代表阴
背腰 胸 腹
六五 腑脏
心肝 肺脾
肾
前 前 气血 后后 肢肢 三三 阳阴 经经
代表阳
功能
物质
(一)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
动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观念; 但其可以每一组织结构可根据其所在的相对部位及相对 的功能活动特点划分为阴阳两方面——阴阳观点。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动物体的生理活动 (三)解释动物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六)用于疾病的预防
(一)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
按阴阳学说观点:动物体是一个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有机 整体,其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加以概括说明。
动物体内的阴阳双方保持相对平衡,维持动物体内正常 的生理活动——动物处于健康状态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 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动物体内的阴阳双方失去平衡关系, 不能互相为用而分离——动物处于病理状态,甚至死亡。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素问·生气通天论》
(三)解释动物的病理变化
(二)说明动物体的生理活动
物质与功 能的运动
阳气——促进物质 的新陈代谢
阴精——功能活动 的基础
新陈代谢
“阴精” 是阳气的源泉,“阳气” 起着卫外而固守阴 精的作用;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而通过阳气的 作用又不断化生阴精,二者同样存在着相互对立、互 根互用、消长转化的关系。
(二)说明动物体的生理活动